① 科学防疫知识内容有哪些
经常洗手,每次至少20秒,使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出门需要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和袖子盖住口鼻,不见面,不扎堆,不去拥挤的地方。
更多的通风,不要吃野味,吃熟食需要在吃之前把食物彻底煮熟,中、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居家隔离人员共同生活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1)防疫知识培训都有什么内容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
采用分批次用餐,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生食肉类。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② 防疫小知识内容有哪些
1、外出购物保持距离很重要。在外出购物之前,需提前列好购物清单,以减少外出逗留时间。外出时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选择步行。到达商场后应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购物时不闲逛、不闲聊,并与别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选择合适商品后,可选择电子支付,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接触。
2、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尽量少乘坐厢式电梯,少参与聚会。公共场所就餐也应选择错峰分开就餐的形式,离开公共场所后要立即洗手。同时,公共场所也应保持室内清洁,经常通风。
3、乘坐列车、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时,注重个人防护是关键。我们需要全程佩戴口罩,随时配合工作人员做体温检测。保持手的卫生,在打喷嚏时需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选择“分散坐、少交流”的模式乘坐公共交通,下车后需及时洗手。
需要注意的是,在乘坐出租车时,要适度开窗通风,下车前索要发票;乘坐长途汽车时,在服务区就餐要与他人保持距离,并保留乘车票据。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请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另外,居家防护也需提高警惕。除了做好勤洗手、室内常通风,我们还需合理膳食并进行适度运动。在心理上需要保持平和心态,正确认识疫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适当减少外出时间,即便需外出,也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捂住口鼻,不在人群中扎堆。
5、同时,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应主动进行登记,按规定接受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积极配合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按要求就医。
③ 宣传防疫知识内容是什么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呼吸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和毛巾捂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应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应适当减少换气的次数和时间。
(3)防疫知识培训都有什么内容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公共厕所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厕所往往有灰尘和污物,人流量大。如果不及时消毒,病毒可能会留在环境中。进入公共厕所时要戴上口罩。
在电梯、电影院等封闭场所要注意个人防护:在狭小空间,人与人之间距离小,环境封闭,空气不流通,更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正确佩戴口罩:口罩是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道重要防线。除了COVID-19,正确佩戴口罩还可以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④ 新冠防疫知识宣传内容有哪些
新冠防疫知识宣传内容有如下:
1、为更好地发挥口罩的防护作用,在佩戴口罩时尽量收紧口罩的松紧带,压紧鼻两侧的铝片,以减少四周的泄漏,且最好缓慢呼吸。
2、佩戴的时间要适宜。医用无纺布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8h,遇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换:呼吸困难、口罩有破损或毁坏;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病患接触、有异味。
3、佩戴后绝对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各种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
4、废弃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一般环境下用过的口罩要放入垃圾箱,污染环境用过的口罩要按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尽量避免孩子接触野生动物或其粪便,更不要让孩子吃野味,并确保食物煮熟透了再食用。
6、在室内,务必确保空气保持流通状态。并告诉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直接用手捂住口鼻,正确做法是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在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洗双手。
⑤ 防疫知识宣传内容有哪些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专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属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防疫知识培训都有什么内容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使用公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厕所容易藏污纳垢,加上人员流动较大,若消毒不及时,环境中容易残留病毒。进入公共厕所时应先戴好口罩。
在电梯、电影院等密闭场所时注意个人防护:在狭小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距离小,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更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戴口罩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线,正确佩戴口罩除了能预防新冠肺炎,还能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⑥ 员工防疫知识培训内容有哪些
可以从下列几点来培训
1 、新型冠状病毒概念
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W 日 O 命名 2 019 一 nCOV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oC 30 分钟、乙醚、 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霆育效灭活病毒。
2 、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互功儿也有发病。
3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打喷嚏或咳嗽时,病毒经口鼻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可弓 I 起感染。飞沫:一般认为直径> 5 um 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 1 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以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时,有可能造成感染。
4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5 、密切接触者
指 14 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6 、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 14 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⑦ 防疫安全知识内容有哪些
1、非必要不外出
回家过年,建议居家隔离,尽量减少外出。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必须配合落实必要的防控措施,如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
2、不扎堆、不聚集
人员密集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及开放式旅游景点,人员接触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车站、公交车、超市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与他人交流。尤其是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活动,提倡用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拜年。尽量不举办或参加聚会聚餐活动。
3、加强自我防护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庭生活用品、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后应积极洗手。
4、室内要通风
生活居室保持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一般来说,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根据房间的大小情况来决定,房间大的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5、做好健康监测
做好健康监测。注意个人及幼儿的日常防护,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佩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前往医院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
⑧ 疫情防控培训记录内容有哪些
一、培训目的
为强化“人人都是感控践行者和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全院不同部门不同人群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落实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提高全院全员医、护、技、工勤、保卫等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熟练掌握感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训内容
1、国家和省市下发的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2、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
4、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最新版)。
5、安徽省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引。
6、医院感染管理范畴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防护用品和核酸采集的理论及操作考核。
三、培训对象
全院医、护、技、工勤、保卫及第三方人员(食堂、空调等人员)。
四、培训包含
理论+技能。
五、培训方式
1、院内集中培训:新下发的法规、规范;院感重点防控措施及流程;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的相关制度。
2、科室组织学习:本科室制定的制度;专业性强的院级制度、流程、预案、规定;专业性强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3、理论+技能考核。
六、不同人员分类培训内容
(一)、医院感控专职人员
1、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最新版)。
2、卫生行政部门或相关质控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
3、省市和有关上级单位组织的质控年会和管理培训会议。
(二)、科室感控管理小组:
1、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最新版)。
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应急处置。
3、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4、手卫生知识及技能。
5、标准预防、分级防护、职业暴露处置等相关知识。
6、消毒隔离相关知识。
7、医疗废物管理。
8、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9、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
10、院感相关规范、指南、法规。
(三)、工勤人员培训:
1、手卫生。
2、地面物表的清洁消毒及职业防护。
3、含氯消毒剂的配置。
(四)、第三方人员(食堂、空调、洗涤公司)的培训内容:
1、清洁、消毒。
2、职业暴露处置及职业防护。
3、医废管理相关知识(医疗废物条例、交接登记、暂时储存、运送)。
(五)新上岗医护人员的培训内容:
1、医疗废物。
2、手卫生。
3、职业防护。
4、无菌物品的使用。
(六)重点部门专项培训
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ICU、内镜室、血液透析室、CT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手术室。
1、国家和省市下发的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2、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3、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最新版)。
4、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最新版)。
5、安徽省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引。
6、医院感染管理范畴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防护用品和核酸采集的理论及操作考核。
8、各专业相应的新规范。
⑨ 防疫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1、外出购物保持距离很重要。在外出购物之前,需提前列好购物清单,以减少外出逗留时间。外出时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选择步行。到达商场后应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购物时不闲逛、不闲聊,并与别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选择合适商品后,可选择电子支付,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接触。
2、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尽量少乘坐厢式电梯,少参与聚会。公共场所就餐也应选择错峰分开就餐的形式,离开公共场所后要立即洗手。同时,公共场所也应保持室内清洁,经常通风。
3、乘坐列车、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时,注重个人防护是关键。我们需要全程佩戴口罩,随时配合工作人员做体温检测。保持手的卫生,在打喷嚏时需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选择“分散坐、少交流”的模式乘坐公共交通,下车后需及时洗手。
需要注意的是,在乘坐出租车时,要适度开窗通风,下车前索要发票;乘坐长途汽车时,在服务区就餐要与他人保持距离,并保留乘车票据。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请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9)防疫知识培训都有什么内容扩展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深刻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及时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人民战争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心理重建的重要内容。
⑩ 幼儿园防疫知识培训内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预防知识: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入园、离园防护措施:
1.节假日外出幼儿,入园前若有发热、咳嗽、乏力、气促、腹泻等异常情况,及时向班级老师报告。
2.入园时遵守幼儿园规定,分批分次进园;排队测量体温,注意相互间距。
3.离园后随大人及时返回家中,不在幼儿园周边逗留,玩耍,尽量与无防护的人保持距离。
4.在来园与离园的路上,尽量做到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设施、设备。
5.坚决做到不要求大人购买街边小商小贩不安全的食品与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