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禽流感知识常识
禽流感主要是鸟类之间传播.对于人类的预防,只要不直接接触病鸡或者其排泄物就不会被感染.对于鸡肉鸡蛋只要煮熟食用就绝对不会感染,因为该病毒在超过70度的环境中就会全部死亡.因此只要不是饲养户这类高危人群,吃熟的禽类食品绝对不会感染,放心吧 . 另外要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不论天有多冷,每天最好都要定时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间最好定在上午9:00—10:00和下午3:00—4:00,因为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该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而且新鲜空气有稀释病毒、清洁室内空气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饭时一定坚持生熟分开,如切生鸡肉的案板和刀就不能再去切熟食,否则直接入口的熟食就容易沾上病菌,如果这只生鸡正好是一只病鸡,那么人就很可能被传染上禽流感; 不要喝生水,鸡肉、鸡蛋一定要煮熟了吃。姜教授说,特别是一些吃火锅贪“鲜”的人,常常是鸡肉在锅里还没变颜色就往嘴里送。姜教授说,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22度水中可存活4天,在0度水中可存活30天以上,在粪便中可存活3个月。而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100度以上的沸水里煮2分钟即可灭活。 人类患上禽流感的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 家禽患上禽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2.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禽肉(包括鸡蛋)要煮熟、煮透;勤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3. 如何预防甲型H7N9禽流感主题班会课件
为了更好的讲解甲型hH7N1禽流感的知识,更好的预防这个~~
现决定开展这个班会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到目前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人感染禽流感后的并发症
•(1)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肺部病变以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炎为主,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气急、紫绀、咳嗽、咯血。患者常常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2)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病人病情逐渐加重,或在暂时的改善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咳嗽,咯脓痰,并且出现肺部实变体征,X线发现肺部有片状和斑片状阴影,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3)Reye综合症:是流感病毒感染时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2~16岁的儿童。患病开始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4)心肌炎:有报道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以并发心肌炎。•(5)肌炎和其它:并发肌炎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的肌肉明显触痛,肌肉肿胀无弹性。
4.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都有哪些呢
H7N9和H5N1被认为是动物流感病毒,只是偶尔会感染人类。我们可从做好防护工作(尤其是对于儿童),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最好服用一些中药来预防,一般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它曾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卫生部推荐为儿童流感防治常用中成药,是预防儿童流感的家庭必备药物。
5.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视频
专家建议,在治疗上,应尽早按照清热、解毒、化湿、扶正祛邪的原则进行干预,在出现感冒症状早期,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在预防方面,饮食宜清淡、营养,少食生冷以防止寒凉伤阳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以防湿热内生。
易感人群出现有轻症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不适者,也可适当应用药膳。鲜鱼腥草30—60克,蒜汁加醋凉拌;鲜败酱草30—60克,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等;可将芳香类药物藿香、苍术、白蔻仁、紫苏等碾碎后制成香囊放在身边,以防感冒;可用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大青叶、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制成水煎剂,每日一剂,连服3—5天。
6.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有哪些
防禽流感, 关键是远离禽类动物
为预防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是减少暴露、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此提醒大家,要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在农家乐游玩时注意远离禽类屠宰现场;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进行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适时加减衣服;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接触活禽和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感染:吸入含有禽流感病毒的飞沫或飞沫核;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禽类爱好者, 要重视清洁消毒
禽类爱好者要加强禽类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注意笼舍的卫生清洁;保证笼舍的通风;鸽舍、鸟笼要特别注意卫生,注重日常消毒。家中饲养雀鸟,应避免它们与野禽接触。一旦接触后,要及时给鸟笼消毒,必要时还要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防疫。在养鸟或者观鸟时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及其粪便,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它们或它们的粪便后,必须用肥皂彻底清洁双手。观鸟过程中不捡死鸟,不吃野生禽鸟。
禽类从业人员, 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清洗。发现病死禽时,应及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之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的活动史。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经常清洁和消毒用于家禽准备的所有工作台、设备和器具,经常洗手。处理禽肉时要做到生熟分开。特别是一些器皿、容器也应注意生熟分开。确保将食品烹调到适当的温度。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两分钟以上可灭活,完全熟透的家禽肉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要佩戴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