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救:关于急救知识的演讲稿
<被狗咬伤之后> 不能马虎处理不要包扎伤口!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忘了冲洗伤口,或者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汞包扎好伤口就送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 据国家卫生部2006年8月公布的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其中狂犬病死亡人数为301例。至此。狂犬病已连续4个月成为我国报告死亡数量最高的传染病病种。卫生部表示,8月份我国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淋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4%;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肝炎,占报告死亡总数的89,8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者日益增多,无证养狗的也随处可见,但随之而来的人畜共患疾病也时有发生,狂犬病则是一种较为凶险的病症。 被狗咬伤,不管是疯狗。还是正常狗。都应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若周围一时无水源,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然后再设法找水。冲洗伤口要彻底。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沾污在伤口上面的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若伤口出血过多,应设法立即上止血带,然后再送医院急救。记住:不要包扎伤口!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忘了冲洗伤口,或者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汞包扎好伤口就送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救,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重点是加强犬类管理,严格控制犬类,捕杀野犬,管理家犬;市区、城镇禁止私人养犬,特殊单位需要养犬时,应按公安等部门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按期注射犬用狂犬疫苗,即3个月至1岁狗进行初种犬用狂犬疫苗。后肢皮下注射活疫苗1针(灭活疫苗2针),以后每年加强免疫一次。可维护2年以上免疫效果。剂量:6个月龄大小犬3毫升,6~12月龄犬4毫升,12月龄以上5毫升。 急救措施:1,被病狗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关键是洗的方法。因为伤口像瓣膜一样多半是闭合着,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进行冲洗。用自来水对着伤口冲洗虽然有点疼,但要忍痛仔细地冲洗干净,这样才能防止感染。冲洗之后要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速去医院诊治。2,被疯狗咬伤后,即使是再小的伤口。也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同时可感染破伤风,伤口易化脓。患者应向医生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针,咬伤严重者要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注意事项:1,被病狗咬伤是很危险的。经常有被咬伤后发生破伤风而死亡。2,温血动物,包括人在内,牙齿上有各种细菌和病毒生存,狗咬伤的伤口深而且形状复杂,恰好适于细菌繁殖,这也是发生破伤风之类疾病的道理。3,一般家庭最好不要养狗,发现病狗要严格处理。特别是患狂犬病的病狗应立即击毙。
Ⅱ 急!!!需要一条宣传标语,关于急救协会的或者宣传急救急救知识讲座的
1,安全生活,从你我做起!
2,应付危险,我们有绝招!
3,今天,你学会急救了吗?
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
暂时就想到这么些了……
Ⅲ 北京哪里有给社区居民免费急救知识培训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考虑联系一下北京市红十字会(电话网上应该是可以查到的)。对于这种社区急救知识的培训讲座,向他们邀请现场救护培训讲师过来免费讲课应该也是可以的。
Ⅳ 开展急救知识讲座的好处
举办急救知识讲座,旨在使广大干部职工更多地了解急救与护理的基本知识,遇有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实施应急救治,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急病症死亡危害。
加强社区居民安全突发事故自救知识教育,提高居民紧急情况自救能力,以互动的方式邀请居民现场进行了练习操作,使居民们轻松掌握心肺复苏法的操作技能。通过讲座,让居民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方法和技能,使他们在遇到如心脏骤停、溺水等情况下能进行及时的自我施救。
(4)急救知识讲座培训扩展阅读
扭伤
1、院前急救措施
(1)在紧急情况下,利用自身躯干和健康肢体,对扭伤部位进行固定,最为方便可靠。在受伤现场寻找扁担、木棍、木块、硬纸板等也可以作为临时固定材料,让受伤部位制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2)受伤初期可以用冰块或冷水冷敷。
2、注意事项
(1)扭伤不要自行或让非医务人员揉、捏、掰、拉,应该等急救医生赶到或到医院后让医务人员处理;
(2)如果受伤现场没有其他人,一定要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治,切不可自己坚持到医院,这样很可能出现继发性损伤。
Ⅳ 急救讲座作文400字
急救知识讲座感想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交通也是一天比一天发达,而当我们直面由于随之而来的大量事故而造成的伤亡时,我们该怎么办,同样,当我们直面由于溺水,电击,重摔等事故而昏死过去的病人时,我们又该怎么做?显然,作为k中学生的我们是不应该束手无策的,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恰恰很缺乏这方面的技能。X月XX日,一场精彩的急救知识讲座为我们补上了这一课。当我12:30赶到礼堂,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了。很快,讲座就开始了。这场急救知识讲座主要是讲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两大方面,是由经验丰富的市三院外科专家主讲的。整个讲座由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组成。主讲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医生,开始我还怀疑这么年轻女医生给我们做讲座可能经验不足。但是,很快,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主讲医生借助电脑幻灯片,给我们将得清晰明了,还不失幽默。大家都把这次讲座看成是一次学习急救知识的好机会,听地格外认真,还时不时的有人提出问题。以前总以为人工呼吸是很简单的事,但再听了主讲医生的讲解后才知道人工呼吸里面还有大学问呢,当我们面队呼吸暂停的病人时,首先我们应该判断对病人宜不宜做人工呼吸,对于有些颈椎受伤的病人来说是不宜做人工呼吸的;其次。当我们确定要给病人做人工呼吸之前,要先检查病人通气与否,判断病人脉搏;另外,还要对病人辅以胸腔敲击,以帮助病人心脏复苏。。。。。。在主讲医生一番详细的讲解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于是,主讲医生便首先在一个人体模型上给我们做了一整套的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演示,接着,她便让同学们都上来试试。虽然,面对的只是一个模型,但毕竟也是一次实际操作,能让人亲身体会一下如何实施对病人的救助,同学们对此的兴致倒是出乎意料的高,模型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争先恐后地试者去完成刚学会的一整套急救措施。。。。。。这是一个简短但精彩的急救知识讲座,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毕竟生命是宝贵的,平时同学们都不会谈到生命这个话题,因为它太沉重了,但是面对现实,当我们突然直面某一个生命的凋敝时,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感谢这次精彩的急救知识讲座,我想我可以更坦然的面对“生命”了!
Ⅵ 怎么组织急救知识讲座
第一急救知识讲座不推荐光讲理论,结合多媒体视频、幻灯讲课才能更为生动,而回且要讲到一些曾经发答生过的实例(包括相关的新闻事件,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才能让大家意识到学习急救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另外,最好能留出时间给大家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做心肺复苏的讲座最好带假人;做创伤急救的培训最好能带纱布绷带,这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当场练习。
Ⅶ 国外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
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国外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的?
先来看美国。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接受过CPR技术,即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急救技术的普及方面,美国是怎么做的?
据纽约华尔街多媒体记者介绍,美国急救措施普及教育力度比较大,在美国的很多公共场合,特别是人流较大的地方都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机AED,确保突发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援。美国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都会有关于急救知识的必备课程。在很多美国的健康课上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同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急救。比如有人在进餐时被食物噎到,有人晕倒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抢救方法不同。面对需要心脏急救的病人时,对于成年人、儿童或婴儿采取的措施不一样。
老师为了让学生记的更清楚,会带不同的人体模型来上课。在进行所有的场景训练之前,老师首先会教一些理论的知识。例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帮助,当事人是否清醒等。所有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学生会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的同学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学习,而同学会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笔试以及模拟场景。通过的同学便可以拿到一张带有美国红十字会标识的小卡片,上面会有他们的名字。证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抢救。在美国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过这样紧急抢救的课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旁边的路人就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抢救时机。
再来看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专业医疗系统拥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体系,志愿者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庞大后盾。“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急救知识同样从娃娃抓起的澳大利亚,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据澳大利亚华人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法律强制规定一部分群体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备急救知识。根据澳大利亚职业与安全法的规定,一般一个超过25人的公司必须至少一人以上进行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和拥有急救证书。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社工类或其他服务类行业,对于员工有硬性急救证、持证上岗的要求。急救证书通常需要进行正规的为期一至两天的培训才能获得,培训主要以实际操作的演练和考核为主,这种证书的获得后并不是终身有效,更不是走过场,需要定期重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证书。按照规定,急救证书需要每三年更新一次,而心肺复苏证书需要每两年更新并且重新学习一次。
再来看日本。在日本,急救通常要求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表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也开始重视呼吁民众学会自救。近年来,日本的急救医疗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足的现象,日本政府非常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特别是在大地震以后,政府制作了一些急救措施的网络视频讲座,其中介绍了人工呼吸法,正确使用心脏除颤器的方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等,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民众还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各地的消防总署举办的急救实际操作讲座等多种途径掌握急救技术,民间组织和媒体不断做着普及急救知识的工作。比如每年一进入夏季各大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的知识,讲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方法等。此外,各个街道、公寓、企业、学校等每年都会组织消防演习,活动中会教授人们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
Ⅷ 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和技能重要性序号
对于应急救护培训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可以保证受伤人的正常生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