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市场营销作业,对日本进行市场细分分析,从心理方面,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里很注重垃圾处理,非常注重礼仪,比如说话时轻声细语,实行回分餐制,有送礼习惯答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对日本人的性格和对事物的思考角度等造成了重要影响。而这些生活方式习惯的造成都与日本的地理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一、日本人的地理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发展日本国土的总面积:包括各小岛在内,共计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全国有160多座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海岸线十分复杂。日本素来有勇于,善于摄取外来文化的民族传统。日本文化又借鉴于西方文化,在战败之后陷入极端困难之时,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外国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贰』 求日本宏观营销环境中经济环境的资料,急
日本国是个国土面积较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
要依赖国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经济又受到严重破坏,1950 年其
工业产值仅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4%。但是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其国民生产总值和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于1952 年和1955 年就
已分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之后经济发展很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
率在五十年代达22.8%,六十年代达11.1%,七十年代为5.3%,这些都显
著高于同时期美国与西欧各国的发展速度。其中1955~1973 年是日本经济高
速增长的时期。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成为除美国和苏联之外的世界第三
经济大国。1979 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9,739 亿美元,已接近苏联10,855
亿美元的水平,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大大高于苏联,为苏联的2.1 倍。 1980
年底,日本黄金外汇储备为苏联的4.9 倍。日本工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已从四十年代的1.2%上升到八十年代初的10%。与此同时,日本外
贸的出口值也增长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联邦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受制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又在具体的、特定的国内外条件下出现的。从国际环境看,五十年代中期到
七十年代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世界市场上的石油,工业原
料和农产品产量激增,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这为资源贫乏的日本提供了
极为有利的原料条件;同时,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发
展民族工业也迫切要求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各种机器设备,使日本的工业产品
有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日本利用其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暇东顾之机,其经
济势力首先占领东南亚市场,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其世界市场。国际有利
环境也表现在美国的扶植上。战后初期,美国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和
“贷款”成了日本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又由于美国侵略朝鲜和印度支
那战争的需要,对日本的军事订货骤增,这对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也
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滋养”,通过发战争财,为日本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
国际有利环境还在于战后适逢世界性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工业设备虽在战
时受到破坏或已十分陈旧,但战后则积极引进欧美先进技术,迅速更新设备,
从而可以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日本经济能够顺利发展主要还是取
决于国内条件。首先,日本原有经济基础较强,战前其经济发展速度就高于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日本一贯重视人材开发,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本
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高的人材资源优势,以及工资较欧美国家为低
的优势,使其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第三,日本发挥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
尤其利用岛国位置和太平洋沿岸的优良港湾,填海造陆,新建大型工业基地,
挖筑深水港,广建专业码头,使大型油轮、矿料专用船等能长驱直入,为以
低运费从国外大量运入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大量输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方
便条件,这对日本这个加工贸易型国家是至关重要的。第四,一般认为,日
本人民生活勤俭,储蓄率极高,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也促进了本国
的经济发展。第五,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少(仅占其财政支出的不到1%),
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经济。此外,战后初期,日本在政治、经
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政治局势比较稳定,历届政府对科学管理经济的重视,
各项开发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公共设施的修建等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
『叁』 市场营销学如何分析市场营销环境
很多外部因素会影响企业营销活动,比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服装、居住等方面都各有特点,不同的特点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交广国际管理咨询分析市场营销环境,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1、什么是市场营销环境
2、宏观环境
3、微观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营销部门外不得不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及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市场营销环境由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组成。
宏观营销环境指那些给公司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代表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主要包括人口、经济、自然环境、技术、政治、文化六大环境因素。
人口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的地理分布密度。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人口环境因素,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增长的快慢、以及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等等)、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密集程度(比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人口密集,销售周转更快,相应的经济也会更好)都会影响营销活动。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支出、物价水平、居民储蓄、消费信用等
应该特别注意理解以下概念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税款和非税性负担
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维持个人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费用(房租、水电、食物等)
消费支出的变化可以用恩格尔系数来反映,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食品开支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指与公司关系密切、能够影响公司服务顾客的能力的各种因素,包括公司自身、营销中介、顾客、竞争对手及公众。
企业自身环境影响说的是营销部门在制订和执行市场营销计划时,必须获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批准和支持,并与其他部门分工协作。
营销中介包括:供应商、商人中间商(如批发商、零售商)、代理中间商、辅助商(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
企业管理者虽然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但无法摆脱环境的约束,也无法控制营销环境,企业只能研究适应它,才能减少营销决策的盲目和失误。
『肆』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为SWOT法,它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意思。 具体内容如下:
(一)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
环境机会的实质是指市场上存在着“未满足的需求”。它即可能来源于宏观环境也可能来源于微观环境。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引起旧产品的不断被淘汰、要求开发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机会。
环境机会对不同企业是不相等的,同一个环境机会对这一些企业可能成为有利的机会,而对另一些企业可能就造成威胁。环境机会能否成为企业的机会,要看此环境机会是否与企业目标、资源及任务相一致,企业利用此环境机会能否比其竞争者带来更大的利益。
环境威胁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不利或限制企业营销活动发展的因素。这种环境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直接威胁着企业的营销活动,如政府颁布某种法律,它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来说,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任务及资源同环境机会相矛盾。
(二)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劣势分析)
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每个企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营销备忘录优势/劣势绩效分析检查表”的方式进行。管理当局或企业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企业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等级。
很清楚,公司不应去纠正它的所有劣势,也不是对其优势不加利用。主要的问题是公司应研究,它究竟是应只局限在已拥有优势的机会中,还是去获取和发展一些优势以找到更好的机会。 有时,企业发展慢并非因为其各部门缺乏优势,而是因为它们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因此,评估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关系作为一项内部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