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献血浆首次要身份证还要照相吗
无偿献血者必须凭有效身份证献血。国家颁布 的《血站管理办法》规定 ,血站采血前必须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对并登记 ,防止采集冒名顶替者的血液
,或因献血者而不知情而未到期献血。我国的献血法规定 ,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才能献血 ,
第二次献血与第一次献血的时间必须相隔满6个月。
采血前血站工作人员要就对每个献血者进行身份核对
,确认后再将献血者的的基本信息及体检情况 、血液检测结果等信息输入电脑 ,为每个献血者建一 个“身份档案”。期间如果该献血者再次献血
,血站则可根据姓名或身份证号码 ,随时调查其过往献血时的信息 ,做出相应的处理。
② 捐献血浆的利与弊
献血有益健康!
一、适量献花血会使用权人更加健康、长寿。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查结果表明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人存活年龄也较长。坚持长期适量捐血的人头脑会更清醒更健康、长寿。
二、献血可减少冠心病。研究结果证明: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三、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铁质过高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会提高。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的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男士们可以定期献血。
四、献血能净化人的心灵。梵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鲜血延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使心灵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实。
③ 献血前的问卷调查有哪些内容
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
您是否有下列情况:(有在□内打√;否在□内打×)
1. 是否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
2. 是否有吸毒史、同性恋史及有多个性伴侣? □
3. 是否曾患梅毒、淋病或其他性传播疾病?□
4. 近一年内是否与上述# ( &项条文中的人员发生性行为? □
5. 近三个月来是否有原因不明的消瘦、持续性发热、腹泻不止、淋巴结肿大?□
6. 是否患过麻风病? □
7. 是否曾患肝炎或肝炎检验阳性? □
8. 五年内是否曾经输血或血液成分? □
9. 近一年内是否纹身? □
10. 是否患任何癌症? □
11. 是否患有结核病? □
12. 是否患有心脏病、肺病、肾病、肝病或血液病? □
13. 是否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
14. 是否患有甲亢、糖尿病? □
15. 是否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 □
16. 是否患有过敏性疾病? □
17. 近半年内是否患过痢疾? □
18. 近一年内是否患过伤寒? □
19. 近三年内是否患过疟疾? □
20. 近五天内是否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 □
21. 半月内是否拔牙或做过其他手术? □
22. 是否曾做过较大手术?如果做过,是在何时 :何种手术 。□
23. 一周内是否患感冒,急性胃肠炎? □
24. 近一个月内是否患急性泌尿道感染? □
25. 近三个月内是否患过肺炎? □
26. 是否患慢性皮肤病或皮肤感染? □
27. 是否有过晕厥、癫痫、意识丧失? □
28. 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 □
29. 妇女流产未满六个月,哺乳期未满一年? □
30. 近一年内是否接受动物血清免疫注射或其他预防接种? □
31. 是否曾用过人类生长激素治疗疾病? □
32. 是否有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疾病或情况? □
基本是以上这些,各地略有不同,另外还有个人资料登记表.
④ 我今年53岁,听说献血浆对人体无害,还给钱,所以我就去了,一个月两次,请问可以吗
我觉得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最好还是不要献血浆。适当的献点血对身体还是好的。不过也不要半年一献,一年一献酒好
凡18-55岁的健康公民,男性体重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45公斤以上,经医生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合格者均可参加献血.献血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献200CC或400CC;2次献血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从进入成年之后,血细胞主要由骨髓来制造,平均每天可造出15亿个血细胞(约40毫升血量的细胞),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骨髓造血功能也同全身其它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血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
科学家们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血液流动与血液的粘稠度、红细胞的可变性、血浆蛋白的浓度等因素有关。当血液的粘稠增高时,血流的速度就变得缓慢,局部血液发生停滞、缺氧、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营养障碍,引起血管壁的改变,从而容易出现血栓、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塞等病症,这就是“高粘度症侯群”。常见的症状有头重、头晕、头痛、听力障碍、未梢神经感觉异常等。
当人们献血后,特别是单献红细胞、血小扳等有形成分,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液流速加快,脑血流量也随之增加,供氧量加大,人会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
据世界著名医学家卡尔等人调查1916年1月以前出生的献血者332人,与在同一地区出生而且年龄和性别类似的未献血者339人作了比较。献血者平均寿命为70.1岁,未献血者为67.5岁。结果表明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人存活年龄也较长。
所以说:坚持长期适量捐血的人头脑会更清醒、更健康、长寿。1997年3月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第41次参加无偿献血(每次250毫升),以此来做为他69岁生日的纪念。他
常说:献血使他年轻20岁。看来这句话不全是玩笑话。
二、献血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我国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以“关于多次献血者血液稀释状态与动脉压及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为课题,对多次献血者127例、高血压病患者8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6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对照性研究,结果证明: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1984一1989年芬兰科学院院士萨洛宁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对本国2782名42岁至60岁之间的男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献过血的人五年半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没有献过血的人少86%,在另一顶研究中,对献血1一12次的1532名献血员跟踪观察,结果仅1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同时对未献过血的2306人进行对照观察,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竟高达9.8% 与献血组有明显区别。
又据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组对655名献过血的人和约3000名未献过血的人进行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三年中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未献过血的人的1/2,患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后者的1/3。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一现象与体内铁元素的贮存量减少有关。铁元素在人体合成氧化酶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献血后体内铁元素贮存量可以明显减少,献血员每献出500毫升血液相当于排出200--500毫克铁,因而人体合成的氧化酶也相应减少,这样血液中的脂质被氧化的数量就小,从而减少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中国、芬兰及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大为降低。为此,芬兰的医主们建议男子每年最少献血一次,这样既有利于预防自己患心血管疾病;又有助于他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铁质过高又绝非好事,据最近《国际癌症》期刊报导,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会提高。
至于女子,由于有月经期间的流血现象,常会失去大量的铁质。所以在研究中就未发现铁质含量与妇女罹患癌症的机率有特殊的关系。
那么,男子如何排除体内过多的铁质以减少罹患癌症的机率呢?医学家认为,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的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男士们可以定期献血,这样做对人对已都有好处。
⑤ 经常献血浆有什么不好吗
正常成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8%。体重50~60公斤的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有4000-5000毫升(即8-10斤)。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的20%,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2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8-12天。人体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不失血的情况下,血细胞也在不断死亡和破坏。我们全身的血液每120天就要换一遍,每天有30-50ml血液被新陈代谢掉。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10-1/20,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只要补充一些水分就能恢复健康,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因为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1、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滞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0.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 1/2。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 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5、可延年益寿: 坚持适量献血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不断增加血液中年轻红细胞的比例,另外体内产生的年轻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病毒素的能力,从而能起到防癌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
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⑥ 经常献血浆会影响生育吗
不会,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
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1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
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国际癌症》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调整体内铁含量,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中青年女性因月经周期性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这类女性的含铁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有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遇到意外事故,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从上述分析来看,献血者由于血液新陈代谢较未献血者旺盛,其寿命会延长。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献血者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对健康有益。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地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通过体检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时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此外,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⑦ 献血浆的不好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
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1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
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国际癌症》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调整体内铁含量,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中青年女性因月经周期性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这类女性的含铁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有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遇到意外事故,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从上述分析来看,献血者由于血液新陈代谢较未献血者旺盛,其寿命会延长。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献血者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对健康有益。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地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通过体检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时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此外,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⑧ 如果长期献血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长期献血浆并没有坏处。
定期献血好处多多
近年来,无偿献血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受传统健康观念的影响,一些群众对献血颇感恐惧,担心献血易造成身体虚弱,伤元气。我们从医学的、科学的角度分析,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约有血液4800毫升,每人每次按规定献血200-4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百分之五左右。失去的血液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因而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人体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即使不献血,体内血细胞也会衰老、死亡,变为血液垃圾。“而定期适量献血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刺激骨髓造血器官,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同时定期适量献血可缓解高黏血症,使血液黏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脑血管有一定积极意义。”
据芬兰科学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20000余名成年人做了实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发病率竟高出2倍之多。
另据报道,有人曾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存活率作比较,结果提示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所以,一个健康的人,定期按规定献血,不但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还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储备健康。
(8)献血浆市场调查表扩展阅读:
献血注意事项:
1、一定要休息好,献血前一晚不要熬夜。
2、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同时在献血前1天~2天内不要饮酒。
3、要注意补充水分,献血前最好喝两杯糖水,但不要喝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
此外在献血后要注意休息,但不能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内或洗冷水澡,因为这些做法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阻碍体内热量散发,加剧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的大脑供血不足,进而使人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
同时,献血者要注意保持针眼处的卫生,不要让脏东西进入或刺激针眼,以免感染。
⑨ 瘦人适合献血浆吗
只要年龄在18到55岁之间,体重:女大于45公斤、男大于50公斤,没有献血时要检查的疾病,就可以无偿献血。一个人的总血量占体重的百分之七到八,偏瘦的人脂肪少,血液并不少。
⑩ 关于无偿献血调查问卷
年龄24,性别男,职业学生
1A 2A 3医学专业 4A 5C 6BC 7C 8A 9B 10D 11D 12D 13D 14E 15D
16:下一个时代,义务献血不会有所缓解。但将来献血的情况就是病人需要输血了,家属才去献血来换取病人的优先获血的权利。人们更关心自己献的血是不是真的用在“帮助”病人,还是成为另外的作用。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给民众满意的答复,自然情况就可以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