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
各类化纤纱近期都步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回想一年以来的走势,纱企都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高昂的“REACH”法规检测费用,将中小企业扫除出口欧洲的大门
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的“REACH”法规,成为了一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依据欧盟发布的“REACH”新规,“REACH”法规中规定,每增加一种物质,企业就要多检测一项物质,而纺织服装原料、辅料及其生产过程都要使用很多化学物质,而每个产品都要进行少则几十项、多则百余项的测试,其中每一项的测试费都要几千元。如此高昂的费用, 中大型企业尚可承受住,但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而最终放弃了欧洲订单。同时欧盟此次出台的新规,使得本就靠价格优势竞争的小企业,原料采购范围进一步缩小,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定,工厂有单不敢接
服装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4%左右。
多数国外订单要求我国厂家依旧按去年价格执行,现尚不考虑成本问题,单纯的人民币影响,就使得企业每单亏损多大百万余元,企业也是有单难接。而我国的主要出口企业基本都是以美元结算,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连续触及跌停,如果继续跌的话,纺织企业尚可接受国外订单,但此番下跌弱势短暂,后期随步走入上行通道的话,纺织服装接的订单越多,赔得也会越多。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经明显超过了国内通胀导致的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
外贸转内销遭遇水土不服
高额的检测费用,以及波动不定的汇率形式,现加之欧美经济形势不断下,我们纺织外销大幅受挫,转而做内销市场。
现国内纺织业经过20年的发展多以发展成熟,内销市场也是稳步有序,但外销想转为内销,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现在想转内销的企业,除了已有的产品生产体系以外,产品开发体系、品牌管理体系、营销体系等都得重打锣鼓另开张,并且一个都不能少。
后期任重而道远
欧美经济情况并无明显向好转变迹象,中东局势不稳,我国人工及原料成本提升,国外订单持续缩水,而转向内销也非易事,但在两方道路均难行通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必将选择一方而长久发展,转型之路必将充满荆棘,但各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良好策略向前迈进下,后市终将迎来黎明曙光。
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的七分之 一以上。非洲国家的纺织业普遍不发
China is the largest textile trading nation in the world, the global textile export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one-seventh of total exports. The textile instry in African countries is undeveloped,and have some question,for example backward proction technology, outdated equipment, lack of skilled workers and high-quality raw materials and so on.Therefore have to rely on a large number of textile imports to meet domestic consumer demand.Textil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to meet Africa's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s to the high demand consumer market as the main method.With the textil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ushered in the golden period of the textile trade,th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is increasing.
Therefore, the study status of African textile trade Underlying Cause has become an imperative for the promotion of African textile trade,and i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value.
3. 正在写一篇关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论文,想知道去哪里可以查到2000年到2019年的数据
OK 帮你搞定。
4. 如何查找世界纺织品贸易总额
如果只需要个别年份的数据,可以查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WTO网站可以下载,英文,免费);如果需要连续数据,需要查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英文,免费,链接如下:http://comtrade.un.org/db/dqBasicQuery.aspx)
5. 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出口现状怎么样
出口有所减缓,参考《2016-20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产品需求前景与产品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为2838.9亿元,同比下降了4.9%,出口量下降1.2%。截止到今年2月份,纺织品出口持续下降趋势,情况更加不乐观,出口额下降了15.7%。在传统纺织品出口国家中,我国仅对美国出口保持增长,增幅为6.6%;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量均为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3.7%、11.7%。另外,在其他市场中,除中东与非洲外都延续去年的下降趋势,由以俄罗斯下降明显,下降32.6%。
201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受到经济情况影响比较大,比如,美国经济复苏,增长势头明显,市场需求增加。对欧盟纺织品出口下降主要与欧元对人民币大量贬值有关,对日本出口主要因为日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日本经济不景气,加之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疲软,零售部景气。俄罗斯纺织品出口下降由于欧美对俄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剧烈波动,通关难等因素。
6. 跪求中日或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纺织品贸易摩擦案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高分跪求!
平衡双方利益——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电话)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
国际贸易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日贸易持续增长,其中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的增长更是突飞猛进,但与此同时,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也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199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661亿美元,与1978 年相比增长12.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3%,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和从日本进口分别增长17.8倍和9.9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5%和13.4%, 中国对日出口增长快于日本对华出口。200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831.66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416.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高于27.8%的全国出口增长水平。(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纺织、服装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纺织品及服装一直是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其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左右, 1992 年至 1993年这一比重曾一度接近30%。虽然从1996年起纺织品及服装位居机电产品之后名列第二位,但目前仍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在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中,对日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中日纺织品贸易50年代~60年代,以日本对华出口纺织面料为主。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向日本出口棉花等纺织原料,因此当时中日纺织品贸易是典型的制成品对原料的垂直分工。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动了自身的技术进步,中国的纺织品开始具有国际竞争力并进入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在中日纺织品贸易中不仅中国对日出口大幅度增加,而且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即从以出口原料为主逐步转向以出口制成品为主。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仅次于香港的海外销售中场
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中增长较快的是服装出口,特别是2000年以来服装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而2000年以来在日本同样反响很大的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其实并没有大幅度增加。在对日纺织品出口中占份额最大的是棉织品,但对棉织品的统计表明,近年中国对日棉织品出口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表1)。2000年1 月~10月平均每月中国对日的棉织品出口量是4153.4万平方米,如果按这一月平均出口量计算,2000年全年的中国对日棉织品出口量是49840.8万平方米,比1999 年减少12.43%。
原因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两国在近年也出现了一些贸易摩擦。在日本方向,1995年初要求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毛巾、毛衣、针织外衣。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曾在1995和1996年出现一个高潮,即1995年4 月日本通产省开始对从中国进口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1996年8 月又对中国进口纯棉府绸实施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两次调查均以日方不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进口紧急措施而告终。但1999年以来,中日贸易摩擦又有所增强。在日本人造棉织品工业联合会(棉工联)利日本纺纱协会等有关行业团体的压力下,通产省纤维产业审议会基本政策小组委员会,要求限制进口的呼声逐渐高涨,自民党设立了纤维对策特别委员会讨论在WTO体制下实施限制进口紧急措施的可能性, 政府则准备对六种蔬菜和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的紧急措施。
在中国方面,自1999年下半年起也开始运用国际上认可的方式——反倾销来处理中日贸易摩擦。1997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公布以来,中国已对5起反倾销案立案调查,其中对 3起已做出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定,对2 起做出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两起案件均涉及日本。
近年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10多年来,中国从日本等国进口了大量纺织机械设备,对纺织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纺织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产品质量迅速接近国际水平,受到日本消费者普遍欢迎。第二,日本国内成本上升,纺织业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位居世界前列。与日本情况相反,尽管中国纺织业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产品中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对其竞争力有很大影响。统计显示,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62美元和0.43美元,分别居世界的最低和次低位置(表2 )。第三,日本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促进了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在1994年以前的日本对华投资中,纺织业曾占很大比重,分别是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项目的43. 7%和投资金额的16.8%。
日本纺织业大规模对华投资始于80年代,最初投资地大都集中在广东等华南地区,以后向华东和华北沿海地区扩散。从投资形式看,日本对中国纺织业投资的形式是以“三来一补”为主,由于产品外销型的日资企业80%可盈利,大大高于产品内销型的日资企业,因此大部分日资企业对华投资的动机是产品返销,而“三来一补”则是实现产品返销的有效投资形式。
从投资纺织业的工序来看,日本对华纺织业的投资迄今大都集中在下游产业,这些下游产业制成品大部分返销日本(表3、4)。90年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扩大到中游产业(如染色、面料的精加工等)和上游产业(如棉纺、毛纺、化纤等)。中国纺织业中小游产业的发展。为下游产业对日返销提供了原料保证,也取代了原来从日本进口部分纺织原料,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纺织品从服装的质量,增加了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进入21以纪后,日本的主要纺织企业如东丽、帝人、三菱REIYON和近藤纺织所,计划进一步增加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把纺织业的上游产业,如聚酯长纤维、丙稀短纤维、棉线和棉纺织品转移到中国,中国仍将是日本纺织业对外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国家。
具有上述特征的日本对华投资结果反映在贸易上就是中日贸易中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进出口的比重高。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年加工贸易占中日贸易的56%(占对日出口的58.3%),以日资企业为主的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日贸易的59%(占对日出口54.6%),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日贸易的比重要比其占中国外贸的比重高10多个百分点。可见,中日贸易大部分实际上已成为“日日贸易”。
由此可见,导致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对日出口增加不仅有中国的原因,也包括日本自身的原因。
多边+双边
1.中国加入WTO与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走势
中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虽然受益巨大, 但目前形成的中国对日本强劲出口势头将随着中国的“入世”而被削弱,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可能出现缓和。
第一,贸易环境变化的程度及其利弊,除了取决于多边协议外,还取决于双边协议的条款。根据WTO《纺织品和服装协议》(ATC),WTO 成员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自2005年1月1日起不再受配额限制,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完全回归到自由贸易。但根据美方公布的中美WTO协议,在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 美国仍对超出一定增长率的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保留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权利。而另根据 WTO 非歧视原则,一成员国向任何一成员国所做出的让步均适用于所有其它成员国。因此,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不会轻易让出市场空间, 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
第二,纺织品及服装配额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虽然破坏了公平贸易原则,但客观上又起到一种保障作用,即保障了发展中国家有向发达国家稳定出口其纺织品的机会。配额的取消使发展中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纺织行业已经受到东盟、东欧国家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强有力挑战。
第三,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正面临一系列困境,如企业平均规模小、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产品档次低、出口服装所需面料大量依赖进口、纺织品流通体制和进出口体制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入 WTO,纺织行业不仅要实施关税减让,而且将面临进口纺织品的冲击。另外, 2000 年11月,中国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已经修改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取消了这些法律原有的外汇平衡条款、当地含量条款和出口业绩条款,在华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已大大前进了一步。可以预见,今后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动机中产品面向中国国内销售的比重会日趋增大。因此,外资企业将与中国国内企业形成正面竞争,中国纺织业将面临多重冲击。
第四,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配额过去优先分配给国有纺织品及服装企业,外资企业被排斥在外。近年,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已多次向中方提出,要求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配额向外资企业开放。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外资企业将完全享受国民待遇,出口配额向外资企业开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届时,外资纺织品及服装企业对欧美的出口将增加,这样有助于减轻目前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压力。另外,中国外贸正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如果这一战略实施顺利,也将减少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
2.中国加入WTO对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解决方式的影响
WTO主张各成员国实行贸易自由化,逐步开放货物市场和服务市场, 但也重视市场开放后可能对成员带来的负面冲击,允许成员根据WTO的保障机制, 实施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和反倾销措施以对本国产业实行合理与适当的保护。为防止成员滥用这些措施,WTO 对商品进口与本国产业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论证、取证、证据审核和调查程序都做了严格规定。另一方面,WTO 也规定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应对那些因该保障措施的实施而受不利影响的成员提供充分补偿。如果两成员未能就贸易补偿达成协议,那么受影响的成员可采取报复措施(也即交叉报复, cross retaliation)。WTO允许成员实施保障措施和报复措施并不是鼓励成员之间打贸易战,而是促使世界贸易更健康地发展。为应付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WTO 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DSB),规定了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WTO鼓励各成员在遇到争端时,尽量采用这一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但同时也鼓励争议双方尽量采取友好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中日过去的贸易摩擦均是靠双方友好协商解决的。比如,1995年和1996年日本曾两次对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实施紧急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艰苦的磋商和双方的让步,终于都以日本放弃限制而告终。中国外贸管理部门也从规范出口秩序和考虑日方要求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出口管理方法。友好协商解决贸易摩擦为处理今后的中日贸易摩擦积累了经验。中国加入WTO 使中国可以在世界经济组织中获得一个进行争辩的讲台,可以使中国增加一种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可以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双边的贸易摩擦,但中国不会排斥友好协商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
互谅互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目前的中日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摩擦作如下认识。
根据历年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统计数字,2000年以来中国服装对日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纺织品对日出口并没有出现这一态势。
近年中国纺织品从服装对日出口的增长,是中国增加竞争力的结果,也是日本国内对此需求增加和日本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
日本周边国家的崛起和日本国内结构性问题引起的高成本,可能是日本纺织工业面临困难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见,日本以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增长过快、影响国内产业生存为由,实施设限调查或单边进口限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由于中国将实施降低关税,在华外资企业将获得国民待遇和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 又由于发达国家在取消纺织品限额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 因此中国加入 WTO以后,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对日出口可能不会大幅度增长。
中国加入WTO将使中日贸易摩擦得到更理性和更顺利的解决
总之,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当事国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富有诚意的努力。今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只要双方互谅互让,并遵守WTO规则, 中日贸易摩擦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7. 谁能给我一些中东地区纺织品市场的资料
近年来,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上,中东客商受欢迎的程度与日俱增。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在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地区等传统市场持续增长的同时,中东已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出口的中东地区,各种轻工类商品基本依靠进口,每年的贸易总额达2000亿美元之多。曹新宇说,当地对纺织面料及纺织制品每年的需求总额在114亿美元以上,人均需求量已成为世界之最。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常与此同时,中东的进口商也愿意与日益成熟的中国纺织企业进行贸易往来。据黎巴嫩客商介绍,中国出口到中东市场的纺织品主要以“半纺织品”,即面料、服装辅料、家用纺织品和初级抽纱制品等为主,面向其中低档市常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纺织业生产环节配套,适应当今纺织品市场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货的发展趋势,优势明显。
双方互相青睐的结果就是纺织品贸易额的高速增长。2002年和2003年,中国纺织品对中东市场的出口增长率均高于40%。今年前两个月,尽管受春节和出口退税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对中东地区纺织品进出口额仍高达57838万美元,其中出口额5748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2%。
然而,曹新宇说,对于中国服装企业来说,中东市场的巨大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开拓。现在,中东地区的转口作用正在逐渐增强,当地进口的相当一部分纺织品被转往中亚、东欧、西非等地;此外,欧盟将部分环地中海国家作为服装加工地,以满足欧盟国家低级消费市场的要求的政策也进一步刺激了当地对纺织品的需求。
曹新宇认为,伊拉克战后百废待兴,纺织品、服装等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将大增,这也是中国企业的好机会。目前,已有中国纺织企业在约旦设立办事处,为打入伊拉克市场做前期准备。
大连金羽抽纱工艺品公司经理毕美娜说,金羽抽纱工艺品公司正准备在阿联酋的迪拜设立办事处,加快对当地市场信息的反应能力,以此作基地打入整个中东市常但曹新宇说,受工艺水平的局限,中国的企业暂时还不能满足中东高档市场的需求。他建议准备进入中东市场的中国纺织品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做好市场长期投入的准备。
8. 关于纺织品贸易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观点
参考文献
1. 徐平等著《对外开放/挑战与超越》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 黄亚钧著《知识经济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3. 任 烈著《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4. 朱立南著《国际贸易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张幼文等著《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6. 梁小民著《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7. 陈维稷著《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8. 邓力群等著《当代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9. 吴德烈著《日本经济贸易纵观》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0.K.E.凯斯、R.C.费尔著《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2.金明善著《现代日本经济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刘军善著《国际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王林生著《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黎孝先著《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杜厚文、朱立南著《世界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17.冯舜华、程伟著《比较经济体制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8.许 晖:《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战略》载《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1998年第2期
19.田素华、邹达川:《再论货币贬值的出口效应》载《世界经济情况》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1999.1
20.王林生:《雁行模式与东南亚危机》载《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999.1
21.王文先等:《“复关”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对策》载《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部1993.3
22.陈洪斌、邱曼萍:《如何跳出比较利益陷阱》载《世界经济研究》1998.6
23.顾秉维:《再论雁行模式》载《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3
9. 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只是参考
摘 要:自2001年以来,中美纺织品贸易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出口增长率及在美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从中美纺织品贸易阶段性特征出发,拟纵观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归纳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情况,着眼中美纺织品目前的现状,探讨中美纺织品未来发展趋势。
10. 帮忙找几篇关于纺织品贸易方面的外国文献,谢谢
通过EBSCOhost
全文数据库
,其中有一个子库BSP,是专门关于经济方面的。而且EBSCO是中文界面,用起来非常简单。其它的还可以查找springer,Esevier等,主要是看你们学校有哪些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