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策略分析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5 00:19:28

A. 营销中"虚拟经营"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就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如知识、技术等,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这样就可以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对自身劣势进行整合弥补,从而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功能上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 目前,虚拟经营在国外已十分普遍。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资料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虚拟经营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在国内,虚拟经营的理念也正在深入人心,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和采用,特别是一些受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限制的中小企业,虚拟经营正成为其发挥优势、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温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1994年,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企业,目前已拥有800多个品种,年产销量达300多万件,而如此大的产销规模,企业走的却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即所有产品均不是自己生产,而是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20多家企业加工制造,仅此就节约了2亿多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它主要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契约将特许权转让给加盟店,公司收取特许费。而公司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产品设计、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上,以便于集中精力去创造竞争优势。 虚拟经营的基本形式 1、虚拟生产:这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外包加工”。即企业虽拥有品牌和市场,但本身并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委托给其他企业代为加工生产。 2、共生:指在企业本身并不擅长这方面工作时,又要考虑成本高低或保密程度,不愿外包时,于是几个同行公司共同组成一个作业中心,共同负责成本,从而以规模经营的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策略联盟:指几家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进行联盟,交换彼此资源,共同创造竞争优势。 4、虚拟销售网络:主要指公司总部高度放权,使下属销售网络都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使其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5、虚拟行政部门:就是将企业的行政部门,也作为经营单位进行外包,促其创造效益,提高效率。 虚拟经营的特点 1、节约资源。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由于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如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资源,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从而避免出现企业的部分功能弱化而影响其快速发展。 2、协同竞争的模式。在一个虚拟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动态组合的关系,虽然也有竞争,但它们更注重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运作方式的高弹性化。虚拟经营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策略目标有所改变,往往就要解散虚拟组织,组合新的虚拟企业,重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策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键性资源的掌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网络等,以免受制于人。 2、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任何一种虚拟经营策略的实施,都要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都要有自己核心竞争优势。有了这种优势,才会有对资源的整合力量,实施虚拟经营策略也才会有可靠的基础,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长期稳定,并能不断地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入队伍。 3、品牌战略的实施。市场竞争的核心主要在于品牌的竞争。企业无论实施何种虚拟经营方式,都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摘自《城市经济导刊》)

B. 求一篇某企业营销策略研究的论文

目前,国内外对培训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对培训企业而言,这些研究成果的实际市场营销运作的指导还需具体化。因此,本文的研究以相关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浙江民营培训企业实战型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此提升浙江省培训行业运作治理水平。 民营培训企业营销策略 一、引言 近几年,中国培训业发展非常迅速。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的培训市场规模是100亿元,2001年是300亿元,2005年中国培训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而且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培训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和参与,而人才的输送和培养除了通过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其余大部分则是通过个人终身学习和培训来完成。因此,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过去比资源、比发展模式转变为对各类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竞争。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围绕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如实施“万名公务员公共治理培训工程”、轮训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高层经营治理人才、深入推进“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钱江学者计划”、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启动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等。浙江省这一系列人才目标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假如没有浙江省培训企业非凡是数量众多的浙江民营培训企业的参与是根本无法达成目标的。因此,研究浙江省民营培训企业营销策略,不仅能改变当前国内外对培训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或战略层面而实际市场运用意义有限的弊病,而且也可为提高浙江民营培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浙江省培训业整体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二、国内及浙江培训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的培训企业从其运行机制来看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专业学术性的培训企业,主要以大学为依托,这类培训企业权威性强,有自己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培训师,知名度较高,其缺陷在于培训收费高,理论强于实践;第二类是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师单独或者多人合伙开办的培训公司,这类培训公司有一批稳定的市场客户群,课程研发能力较强;第三类就是“培训中介”公司,它们占国内培训企业70%以上,这类培训企业只是纯粹的业务拓展机构——搜寻需要培训的企业客户并为其安排培训师。从国内培训企业的主体构成来看,民营培训企业几乎涉足了培训市场的所有培训项目。民营培训企业主要以个人办学为主。虽然民营培训企业拥有的既有资源不多,不具备高校或者政府背景等培训机构所拥有的一些先天资源,但在培训市场上却是最具活力和市场化运作最为成功的培训企业。民营培训企业在办学理念、培训产品创新、营销策略、治理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表现得生气勃勃,培训市场的占有额也是最高的。 据浙江省企业培训业协会估计,目前浙江省约有各类培训企业一千多家,民营培训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但其中品牌、规模上档次的寥寥无几,整个行业非凡是中小民营培训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定位不清楚,缺乏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经营治理水平低,没有明确和有效的营销策略;缺乏健全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无序竞争等问题。尤其是营销能力薄弱的问题,直接导致一方面是许多恶性竞争的产生,使得相当数量的民营培训企业无法开展和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如大部分培训企业以电话营销等单一营销模式进行业务拓展,己成为培训企业客户开发和机构发展的软肋。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消费者得不到其真正需要的培训产品和服务。 总体来看,目前相当数量的浙江民营培训企业仍在靠创业者的一些社会或人情关系维系着生存和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营销思路不清楚,经营行为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系统地考虑企业发展的长远性、方向性问题,着力构建属于培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架构,从营销策略的研究入手,切实提高浙江民营培训企业的营销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浙江民营培训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传统营销理论告诉我们,工业品或消费品行业的营销治理一般强调4Ps的架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企业创造产品,然后界定出产品的特色和利益、制定价格、选择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通道,并且通过广告、公关和人员推销等方式,无孔不入地大肆推广其产品和服务。而培训作为一种服务,其营销组合在4P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员”、“有形展示”、“服务过程”三个变量,从而形成了服务营销的7P组合。因此,对于培训企业而言,其营销治理应在4Ps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顾客的因素,即必须由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阶段开始,在整个营销过程中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并且在整个服务过程中都尽可能的使消费者感觉最大程度的满足。本文以下部分将结合一般营销理论,依据浙江民营培训企业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分析研究提出适合浙江民营培训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1.聚焦策略 聚焦策略:是指集中优势兵力于某个培训项目或者某个细分市场,构建、强化自身的核心业务。该策略适用于一些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浙江民营培训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规模小,课程研发能力薄弱,没有品牌和营销能力上的优势。该类企业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经营范围与实力弱规模小之间的矛盾。对于这类培训企业而言,它们应收缩战线,实施聚焦策略。该策略的最终目标不是在较大市场上占有较少的份额,而是在较小的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具体来看,聚焦策略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精简培训项目 “大而全”、过多的培训项目反而让培训企业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和精力,使得培训企业未能形成有特色的核心课程。而且,并不是每个培训项目都能有很好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因此,应遵循“保留优势项目,淘汰弱势项目”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精简,保留有特色、有优势、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能够答应进行加大投入力度的培训项目,力求在人员配置、服务过程和选定的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上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特色,逐步建立培训企业的竞争优势。 收窄目标市场 精简培训项目的同时,应根据保留项目的特点相应地收窄目标市场。将这些项目有针对性的提供给市场中最适合、最有需要的目标客户群。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因为营销对象的集中,企业能充分发挥优势,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变化,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另一方面也能给目标客户以相当专业的印象,并形成良好的口碑。 2.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是指培训企业根据各个细分市场中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设计提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适用该策略的培训企业为:竞争能力不强、规模小、生存空间窄、定位不准确。虽然可能已经聚焦于某一经营范围,但在该经营领域未能形成其特色和差异化,专业化运作水平低,品牌影响力弱。这类培训企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优势和资源来构建有差异化特色的核心课程和服务,并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浙江民营培训企业中,义乌采智企业治理咨询公司就是一家差异化策略运用比较成功的企业。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培训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成为义乌乃至浙江民营培训企业中的佼佼者,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靠的就是其准确定位于高端市场,并通过组建其专业化的讲师、咨询师队伍来打造其在市场中的差异化品牌。对大部分浙江民营培训企业而言,具体实施差异化策略可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服务质量 培训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取决于对培训服务购买前的期望和培训企业提供的服务实际质量的接近程度。假如服务的质量与消费者所期望的相一致,消费者就会感到满足,因此,差异化策略最重要的一个实施方向就是服务质量。而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依重要程度可排列如下:可信性、责任心、保证、深入度、有形体现。根据以上这些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浙江省民营培训企业应从课程设置、人员素质、经营理念、公司制度等各方面给予配合和保证,从而使顾客相信,培训企业所提供的课程都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培训企业传授课程的方式都是消费者能够有效获取知识的,培训企业的宣传和品牌形象与其实际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是相一致的。 独特的业务拓展模式 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对浙江民营培训企业来讲,另一个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是业务拓展。谁在这个市场拥有自己独特的业务拓展模式,谁最大程度的把握了一些关键渠道,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以下几类业务开拓渠道是浙江民营培训企业可以去尝试的: ①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合作除了可以随时把握政府对于一些特定行业、企业的人才开发政策之外,另外由政府部门出面牵头组织的培训活动相对轻易组织和开办。 ②行业龙头企业:对大多数培训企业而言,应集中优势兵力,与一两个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培训。因为龙头企业大多是所在行业的标杆企业,其一举一动往往是其它企业模拟和跟随的标准,所以将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渠道开拓的突破口,不仅可以拥有稳定的业务来源,还可以提升机构本身的品牌知名度,从而达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业务拓展。 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民营培训企业不仅可以把握有关行业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同时可以他们为桥梁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建立联系。 ④互联网:网络营销不仅可以更好地将产品本身、促销手段、顾客意见调查、广告、公共关系、顾客服务等诸多内容结合在一起,同时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及视讯等手段与顾客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实现与顾客的互动,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网络营销可以大量节省渠道拓展的费用。 3.缔结联盟策略 当前的市场竞争早已不是过去那种“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时代了,竞争除了博弈也能有合作,只要能达到双赢的结果。浙江省民营培训企业可在培训企业间业务互补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增加客户来源,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道路。比如人力资源治理培训企业与拓展练习培训企业,它们之间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合作空间。这种类型机构之间的合作,不仅不会给培训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却可以使客户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满足度。除此之外,利用合作方的平台宣传自己的培训企业,如在对方的场所设置宣传点;联合举办活动,扩大双方的影响力;双方交换企业资源,将资源提供给对方的顾客,对顾客进行“体验式营销”,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当前浙江民营培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应以目标客户群的需求为中心,结合市场竞争的状况,根据培训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制定适合培训企业自身特点的营销策略,以此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企业运营机制,通过有效的营销实施方案,最终实现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服务以及培训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

C. 举例并分析虚拟经营给中小企业的启示

虚拟经营方式由于顺应、体现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故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虚拟经营大获成功。这给我们考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以下四点原则的启示:
1.“不求大,但求强”——不要片面追求规模大,而要努力追求实力强
传统的企业发展思路是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和生产规模。但规模并不等于实力,规模大不等于实力强。被许多企业作为梦寐以求的追赶对象的《财富》世界“500强”主要是根据营业额或资产额评癣排列的,其实只应称为“500大”,近年名列前茅的安然公司轰然破产便是虽大却弱的典型例证。我们一定要彻底破除“规模崇拜”,决不可盲目求大、一味贪大。企业生产规模过小不经济,过大也不经济,因为随着规模的扩大,规模报酬的变化往往经历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所以规模必须适度。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其实各有利弊,如大企业一般比中小企业对市场影响、控制力大、承受风险、亏损的能力强、但经营管理难度大,往往不如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敏捷、灵活机动、“调头快”、效率高。对于任何图发展的企业来说,“做大”只是手段,“求强”才是目的,而且“做大”必须以技术、经济规律和社会要求为依据,不能仅凭雄心壮志;“做大”并非“求强”的唯一手段,它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可选用。那么实力强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竞争能力强、市场形象好、长期效益高(如果套用“规模”的说法,即不能只看投入规模和总产出规模,关键要看净产出规模和市场规模)。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小企业成功地兼并、购并大企业的事实已雄辩地证明,规模小的企业也可以是实力强的企业。企业家应当把关注的焦点从扩大规模转向增强实力。
2.“不求全,但求精”——对组织结构不必强调完整齐全,而要强调精干高效
传统企业组建伊始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职能部门和人员队伍如不配备齐全,企业便难以顺利运营。然而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一定要完整齐全,而只要求精干高效。企业要发展,不必沿袭过去那种“搭班子、铺摊子、扩编制”,到处“招兵买马”的“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完全可以在不改变、甚至缩小企业自身组织结构规模的“内涵、集约型”发展上做文章,在企业“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流程再造”,将部分功能外部化,即在企业的正式编制内仅保留若干核心职能机构和若干核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其他机构和人员都借用企业组织外的社会力量,利用现代合同制和信用体系,通过竞争性的市场选择和交易,让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实际上为本企业服务,既降低成本,又减少内部摩擦,通过企业的统一运筹、监控、协调,将外部资源同内部资源整合为一体,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同样完整而且更加有效地发挥、实现企业应有的全部功能。
将这种做法推向极致的结果,就是当代一些新兴行业中出现的组织结构几乎无形,在传统眼光下“有名无实”的“概念化企业”、
“虚拟企业”,如:完全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调研、开发设计、营销策划、生产、销售、服务、会计等工作的知识生产、服务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讯的网络直接指挥分散在家的员工工作,或监控分布在各地的协作企业运作,而本部却“空壳化、皮包化”的企业;在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一体化的“小办公室、家庭办公室”(SOHO)开展经营活动的新型家庭企业。对这些企业,就更不能以组织结构是否健全来判定其是否属于“正规”企业,也更不能以企业内人员、设备、物资、场地等有形要素的数量来衡量企业规模,评价企业强弱,而只能以企业经营业绩和效益为标准了。
3.“不求广,但求专”——对经营范围不要片面追求广泛、多样化,而要强调发挥专业化优势
在企业经营范围方面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经营范围广泛、多样化总化经营范围狭隘、专业化好、风险小效益高、但现代大量实践证明此说有失偏颇。多样化可分为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虽然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对单一产品、市场经营的依赖性,分散市场风险,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以丰补歉,从而减少波动,稳定收益,但由于资源配置、力量使用分散,投资大且方向复杂,管理难度高,容易顾此失彼,尤其非相关多样化,闯入陌生的领域,“隔行如隔山”,很可能造成“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得不偿失的后果,反而加大了风险。所以决不可能把多样化视为企业发展的万能法宝,不顾具体条件加以滥有。在现代竞争日益激化、市场日趋细分化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全能企业”,在各个领域“全线出击”,同时和众多对手展开全面竞争,“包打天下”,为所有的顾客提供各类产品,而应当从实际出发,集中自身力量,瞄准目标市场,发挥专业化优势,深挖市场潜力,在特定行业里创优争先。即使企业在可行条件下考虑向广度、多样化发展,也只能搞“有限多样化”,不能搞跨行业过多的“无限多样化”;尽量搞相关多样化,而谨慎地搞非相关多样化,务必在多业中始终突出具有竞争优势在主业,防止“喧宾夺主”。
企业“专”字当头就是要大力培植、发展核心产品与专长,强化核心竞争力。不论是实行哪种虚拟经营形式的企业,无不强烈依赖于自身实实在在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运用独特营销手段的特殊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中最根本的,能使企业建立、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拿手活、绝招、看家本领”。例如高通公司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CDMA无线通信3G标准的开发能力,它仅靠“卖标准”的收入便高达天文数字。企业要培育、发挥核心竞争力,必须“一分为二”地分析自己,扬长弃短,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宁专勿滥,致力于在一个独特的领域里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使任何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得到或复制,还必须始终保持创业者精神,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自己打破原有优势建立新的优势。
4.“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各种资源不必强调拥有所有权,而要强调用好使用权
按照扩大资本规模的传统企业发展思路,除考虑加快资本积聚外,主要考虑资本集中,通过企业合并、兼并或购并,使自己迅速拥有有更多的资本,从而将更多的资源占为己有。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数量对于企业主至关重要。但是在现代产权交易、流动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益普遍、经常,现代经济资源中越来越重要的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一般属于个人所有或被合法垄断的情况下,资源、财产的经营使用权越来越显得比所有权更实用、更有意义,保持所有权往往比持有使用权风险大得多。对企业家而言,不论负债经营、租赁经营,还是承包经营、虚拟经营,只要能运用好经济资源,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就行,至于资源究竟属于谁所有,有多少资源属于本企业所有并不很重要。这同企业家雇聘劳动者只是“租用”了其劳动力,但意在获取其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一个道理。资源、财产的所有权或经营使用权只是创造效益的前提和手段,为所有者和经营使用者带来效益才是目的。因此我们应当打破过去那种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狭隘理解和迷信,淡化所有权观念,强化使用权观念,面对现代各种各样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把注意力从取得、保持所有权转移到取得并充分利用使用权上来,力求以企业实际效益的不断增长实现企业的真正发展。
虚拟经营当然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道路,但无疑是一条值得借鉴、推广的成功之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必将通过观念、制度、组织、技术、管理的创新,走上多样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大道。

D. 谁能告诉我“虚拟产业营销模式”是怎么个法

“虚拟营销”有叫“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功能(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它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借助企业外部提供。所以,对于某些已经掌握核心资源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讲,采用虚拟经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极佳战略。中小企业可以虚拟人员,借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以弥补自己智力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虚拟功能,借企业外部力量,来改善劣势的部门;还可以虚拟工厂,企业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其生产则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加工生产。美国耐克的发展便是“虚拟营销”成功的典范。耐克是一个既无生产车间又无销售网络的企业,只拥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动设计部门和营销部门,生产和销售全部虚拟化,通过外部组织来完成。

有人说:网络营销是“虚拟营销”。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值得研究的。这是错把网络的特点和网络营销的特点等同和混淆了起来。不错,我们在开展和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但是营销活动的本身,确是事实在在的。

附:虚拟经营的品牌战略
(一) 品牌战略虚拟经营的可能性。
虚拟经营战略与传统的营销战略有两个本质的区别:1) 它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石;2) 它强调企业整合外部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品牌搭建是企业产品经营的高级阶段,它以产品经营为基础,需要企业各个价值领域活动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核心能力不可能分布于品牌搭建的各个价值领域,对于那些非核心能力环节,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优势企业,借用外力,强强携手,提高品牌搭建的效率与效益。
比如品牌搭建循环中品质控制、品牌传播、沟通等价值活动,如果企业面临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限制,则不必自建生产工厂,自设销售机构,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优势企业与之合作,采取外包、特许经营等虚拟经营形式;产品研发、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也都可以借用外部资源。通过虚拟经营实现品牌搭建、巩固、提升,是完全可行的途径。
(二)价值链理论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决定企业在价值链哪些环节可以削减成本或者提高价值。他认为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企业在顾客提供产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运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其中市场销售是指向用户提供产品购买手段并吸引用户购买产品的有关活动。显然品牌构筑实际上包含以上各个环节,它是各种营销手段组合运用以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包含着一系列高度专业化的价值领域,从而蕴含着强强联合、虚拟经营的可能性。
(三)品牌虚拟经营战略的竞争优势。
从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经营领域,各个经营领域的密切衔接则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供-产-销流程。运用虚拟经营构筑品牌实际上是价值链基本活动得以分解的结果。品牌构筑是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企业面向极其专业化的经营领域,组织将其核心资源、优势资源注如其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将视具体情况,将非核心能力环节交由其它组织来完成。这样几家企业相互联结,将各自的核心优势有机地对接,形成了强强联合、良性互动的虚拟经营模式。
品牌战略的虚拟经营模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1)克服企业资源的约束。企业虚拟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可以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品牌识别或 视觉策划、广告以及各种传播沟通方式上,从而节省生产制造设施庞大的投资和人力、物力的消耗。
(2)专注于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部分。一些企业举起品牌战略的大旗,精心打造品牌,从而获取较高的增加值,而将价值链中的一些低附加值活动虚拟化,委托其它厂商或公司来完成,其虚拟化企业单元也可以依据成本和质量,挑选不同的组织,从而使虚拟经营具有动态性。
(3)敏捷性。具有品牌的盟主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产品品种、需求量等,可以迅速整合外部资源以适应市场,克服全能型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对刚性。

E. 虚拟经营的虚拟经营带给我们的启示

虚拟经营方式由于顺应、体现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故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虚拟经营大获成功。这给我们考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以下四点原则的启示:
⒈“不求大,但求强”——不要片面追求规模大,而要努力追求实力强
传统的企业发展思路是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和生产规模。但规模并不等于实力,规模大不等于实力强。被许多企业作为梦寐以求的追赶对象的《财富》世界“500强”主要是根据营业额或资产额评选排列的,其实只应称为“500大”,近年名列前茅的安然公司轰然破产便是虽大却弱的典型例证。我们一定要彻底破除“规模崇拜”,决不可盲目求大、一味贪大。企业生产规模过小不经济,过大也不经济,因为随着规模的扩大,规模报酬的变化往往经历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所以规模必须适度。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其实各有利弊,如大企业一般比中小企业对市场影响、控制力大、承受风险、亏损的能力强、但经营管理难度大,往往不如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敏捷、灵活机动、“调头快”、效率高。对于任何图发展的企业来说,“做大”只是手段,“求强”才是目的,而且“做大”必须以技术、经济规律和社会要求为依据,不能仅凭雄心壮志;“做大”并非“求强”的唯一手段,它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可选用。那么实力强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竞争能力强、市场形象好、长期效益高(如果套用“规模”的说法,即不能只看投入规模和总产出规模,关键要看净产出规模和市场规模)。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小企业成功地兼并、购并大企业的事实已雄辩地证明,规模小的企业也可以是实力强的企业。企业家应当把关注的焦点从扩大规模转向增强实力。
⒉“不求全,但求精”——对组织结构不必强调完整齐全,而要强调精干高效
传统企业组建伊始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职能部门和人员队伍如不配备齐全,企业便难以顺利运营。然而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一定要完整齐全,而只要求精干高效。企业要发展,不必沿袭过去那种“搭班子、铺摊子、扩编制”,到处“招兵买马”的“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完全可以在不改变、甚至缩小企业自身组织结构规模的“内涵、集约型”发展上做文章,在企业“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流程再造”,将部分功能外部化,即在企业的正式编制内仅保留若干核心职能机构和若干核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其他机构和人员都借用企业组织外的社会力量,利用现代合同制和信用体系,通过竞争性的市场选择和交易,让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实际上为该企业服务,既降低成本,又减少内部摩擦,通过企业的统一运筹、监控、协调,将外部资源同内部资源整合为一体,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同样完整而且更加有效地发挥、实现企业应有的全部功能。
将这种做法推向极致的结果,就是当代一些新兴行业中出现的组织结构几乎无形,在传统眼光下“有名无实”的“概念化企业”、“虚拟企业”,如:完全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调研、开发设计、营销策划、生产、销售、服务、会计等工作的知识生产、服务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讯的网络直接指挥分散在家的员工工作,或监控分布在各地的协作企业运作,而本部却“空壳化、皮包化”的企业;在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一体化的“小办公室、家庭办公室”(SOHO)开展经营活动的新型家庭企业。对这些企业,就更不能以组织结构是否健全来判定其是否属于“正规”企业,也更不能以企业内人员、设备、物资、场地等有形要素的数量来衡量企业规模,评价企业强弱,而只能以企业经营业绩和效益为标准了。
⒊“不求广,但求专”——对经营范围不要片面追求广泛、多样化,而要强调发挥专业化优势
在企业经营范围方面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经营范围广泛、多样化总化经营范围狭隘、专业化好、风险小效益高、但现代大量实践证明此说有失偏颇。多样化可分为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虽然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对单一产品、市场经营的依赖性,分散市场风险,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以丰补歉,从而减少波动,稳定收益,但由于资源配置、力量使用分散,投资大且方向复杂,管理难度高,容易顾此失彼,尤其非相关多样化,闯入陌生的领域,“隔行如隔山”,很可能造成“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得不偿失的后果,反而加大了风险。所以决不可能把多样化视为企业发展的万能法宝,不顾具体条件加以滥有。在现代竞争日益激化、市场日趋细分化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全能企业”,在各个领域“全线出击”,同时和众多对手展开全面竞争,“包打天下”,为所有的顾客提供各类产品,而应当从实际出发,集中自身力量,瞄准目标市场,发挥专业化优势,深挖市场潜力,在特定行业里创优争先。即使企业在可行条件下考虑向广度、多样化发展,也只能搞“有限多样化”,不能搞跨行业过多的“无限多样化”;尽量搞相关多样化,而谨慎地搞非相关多样化,务必在多业中始终突出具有竞争优势在主业,防止“喧宾夺主”。
企业“专”字当头就是要大力培植、发展核心产品与专长,强化核心竞争力。不论是实行哪种虚拟经营形式的企业,无不强烈依赖于自身实实在在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运用独特营销手段的特殊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中最根本的,能使企业建立、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拿手活、绝招、看家本领”。例如高通公司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CDMA无线通信3G标准的开发能力,它仅靠“卖标准”的收入便高达天文数字。企业要培育、发挥核心竞争力,必须“一分为二”地分析自己,扬长弃短,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宁专勿滥,致力于在一个独特的领域里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使任何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得到或复制,还必须始终保持创业者精神,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自己打破原有优势建立新的优势。
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各种资源不必强调拥有所有权,而要强调用好使用权
按照扩大资本规模的传统企业发展思路,除考虑加快资本积聚外,主要考虑资本集中,通过企业合并、兼并或购并,使自己迅速拥有有更多的资本,从而将更多的资源占为己有。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数量对于企业主至关重要。但是在现代产权交易、流动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益普遍、经常,现代经济资源中越来越重要的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一般属于个人所有或被合法垄断的情况下,资源、财产的经营使用权越来越显得比所有权更实用、更有意义,保持所有权往往比持有使用权风险大得多。对企业家而言,不论负债经营、租赁经营,还是承包经营、虚拟经营,只要能运用好经济资源,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就行,至于资源究竟属于谁所有,有多少资源属于该企业所有并不很重要。这同企业家雇聘劳动者只是“租用”了其劳动力,但意在获取其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一个道理。资源、财产的所有权或经营使用权只是创造效益的前提和手段,为所有者和经营使用者带来效益才是目的。因此我们应当打破过去那种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狭隘理解和迷信,淡化所有权观念,强化使用权观念,面对现代各种各样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把注意力从取得、保持所有权转移到取得并充分利用使用权上来,力求以企业实际效益的不断增长实现企业的真正发展。
虚拟经营当然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道路,但无疑是一条值得借鉴、推广的成功之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必将通过观念、制度、组织、技术、管理的创新,走上多样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大道。

F. 什么是虚拟经营其特点是什么具体的措施是什么

什么是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就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如知识、技术等,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这样就可以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对自身劣势进行整合弥补,从而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功能上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
目前,虚拟经营在国外已十分普遍。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资料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虚拟经营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在国内,虚拟经营的理念也正在深入人心,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和采用,特别是一些受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限制的中小企业,虚拟经营正成为其发挥优势、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温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1994年,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企业,目前已拥有800多个品种,年产销量达300多万件,而如此大的产销规模,企业走的却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即所有产品均不是自己生产,而是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20多家企业加工制造,仅此就节约了2亿多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它主要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契约将特许权转让给加盟店,公司收取特许费。而公司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产品设计、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上,以便于集中精力去创造竞争优势。
虚拟经营的基本形式
1、虚拟生产:这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外包加工”。即企业虽拥有品牌和市场,但本身并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委托给其他企业代为加工生产。
2、共生:指在企业本身并不擅长这方面工作时,又要考虑成本高低或保密程度,不愿外包时,于是几个同行公司共同组成一个作业中心,共同负责成本,从而以规模经营的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策略联盟:指几家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进行联盟,交换彼此资源,共同创造竞争优势。
4、虚拟销售网络:主要指公司总部高度放权,使下属销售网络都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使其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5、虚拟行政部门:就是将企业的行政部门,也作为经营单位进行外包,促其创造效益,提高效率。
虚拟经营的特点
1、节约资源。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由于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如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资源,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从而避免出现企业的部分功能弱化而影响其快速发展。
2、协同竞争的模式。在一个虚拟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动态组合的关系,虽然也有竞争,但它们更注重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运作方式的高弹性化。虚拟经营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策略目标有所改变,往往就要解散虚拟组织,组合新的虚拟企业,重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策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键性资源的掌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网络等,以免受制于人。
2、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任何一种虚拟经营策略的实施,都要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都要有自己核心竞争优势。有了这种优势,才会有对资源的整合力量,实施虚拟经营策略也才会有可靠的基础,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长期稳定,并能不断地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入队伍。
3、品牌战略的实施。市场竞争的核心主要在于品牌的竞争。企业无论实施何种虚拟经营方式,都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摘自《城市经济导刊》)

G. 分析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抄析的内容:
1、产袭品分析。利益点、价格、品牌等。
2、市场分析。客户定位、竞争者、市场占有率等。
3、渠道分析。渠道结构、渠道关系等
4、策略分析。广告、促销等。
5、营销管理分析。主要是营销队伍建设与管理。

阅读全文

与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策略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爱最后为什么男主会砍腿 浏览:299
成片免费观看 浏览:270
秒开快播电影网 浏览:994
观看国语配音的网站 浏览:977
新妈妈1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564
手机在线看网址 浏览:147
干部开展经济类培训方案 浏览:718
既免费又好看的电影 浏览:564
市场营销工作会议 浏览:213
汶川大地震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 浏览:496
美国动作片里的床戏 浏览:609
金刚狼脖子上长蛋蛋电影名 浏览:830
明天我想和你一起看电影,英文翻译 浏览:490
13排imax坐第几排最好 浏览:937
男男激情电影肉肉 浏览:534
才开业咖啡厅营销方案 浏览:98
小说合集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浏览:537
有什么3d儿童电影 浏览:116
变身百合主角是弱受 浏览:327
电影挑山者 浏览: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