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毕业论文答辩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老师一般会问什么问题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老师一般会问什么问题,主要是根据你的论文来问,你的论据,主要的观点,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分析情况等。
浅谈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
关键字: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正逐步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之间、
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银行业务市场将被重新分割,客
户被重新组合。虽然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推进商业化进程,但与
现代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在营销体制、业务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较
大的差距,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加
入WTO的冲击,国有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营销观念,积极进行市场营
销创新,调整客户结构和市场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影响
1、加入WTO将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与国内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全方位对
外开放,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适应生
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变革客观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
大市场营销的力度。
2、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力逼迫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市场
营销。
加入WTO后,按照约定的时间表,我国正在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
放的进程,扩大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开放人民币同业市场。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营销手段、营销机制、产品创新、
电子化水平等方面还不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而外资银行具有遍
布全球的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在长期的竞
争中形成了较强的营销优势,新技术投入和应用水平也达到相当高的
水平,这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逼迫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市场营销改革的步伐。
3、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对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了内在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各项改革,经营效益和
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与外在经济环
境变革的要求相比,改革步履还相对滞后,原有体制的许多问题、弊
病、矛盾在目前的体制下仍然存在。加快改革和发展成为今后国有商
业银行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而要想加快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大市场
营销力度,优化和调整客户结构,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改革和发
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销理念的缺位。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树立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专业银行体制下的“
管理客户”、“坐门等客”的观念仍然存在。在实际营销工作中,则
表现为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体制还不健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尚不完善,银行与客户之间还没有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营销考
核中只注重量化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了提升客户价值、保持长期的业
务合作关系。
(二)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广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
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不够,许多已推出的金融产品并不为广大客户
所熟悉;二是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不能
进行超前创新;三是没有形成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产品创新与创新
者的自身利益联系不密切;四是产品创新的审批机制过于繁琐,致使
“新产品”逐步成为“一般产品”。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国有商业银
行金融产品的“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产品”
和“特色产品”。
(三)营销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营销层次较低,难
以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三级管理、一
级营销”,对于一些系统性客户、跨区域的集团性客户的金融需求难
以满足;二是没有建立与市场营销相匹配的资源配置机制,人力、财
力、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三是考核机制与市场营销的客观要
求不相适应,重量化指标和当期指标的考核,轻非量化指标及长期业
务合作,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使市场营销中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四是
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缺乏效率,基层业务营销人员的自主权较小。
(四)营销渠道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忽略了银行与客户的双
向沟通,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营销策划和宣传;二是没有根据金
融资源的分布情况来合理设置营业机构,营业机构的业务操作性较强,
而市场营销的功能不足;三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营销的力度不够,
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四是综合营销手段运用不够,对
公司客户进入多以信贷为杠杆,对以结算、中间业务为主要需求的客
户则缺少有效的营销手段。
(五)营销队伍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一是营
销人员的数量不足,综合柜员、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过多;二是营销
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适应营销工作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产品
组合及一揽子服务能力、新产品的应用能力较差;三是需加强营销人
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防范市场营销中的道德风险。
三、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策
(一)转变营销观念,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形成独具特色的银
行“营销文化”。
营销观念的转变,就是要从根本上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
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以商业银行的营销理念替代专业银行体制下
的管理客户的旧观念,摒弃营销中的短期行为倾向,把与客户建立长
期合作关系、提升客户价值放在营销工作的首位。形成全行参与营销
、全行为营销服务的格局,把客户营销融入到银行的企业文化之中。
(二)创新营销机制,建立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营
销体系,为市场营销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1、提升营销层次,明确各层次营销的重点。要根据客户的隶属
关系、贡献率、营销难度以及对业务经营的影响等来明确各级行营销
的重点。总行、省行要在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协调和指导的同时,
承担更多的营销职能,特别要加强对系统性客户、跨区域大客户、国
家及省重点项目的营销力度。二级分行要取消市场营销的管理职能,
直接参与市场的营销,并把县级支行作为二级分行营销职能的延伸。
2、建立与市场营销相配套的资源配置机制。市场营销事关全行
的业务发展,在经营资源的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市场营销的需求。在资
金和贷款规模方面,要优先满足重点客户的需求;在财务资源上要为
市场营销提供便利;在人员调配上要选拔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充实市
场营销队伍。
3、加强市场营销工作的协调和配合,提高营销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要加强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充分利用营销资源;二是加强行与行之间、上下级行之间的沟通和协
调,及时上报和反馈市场信息,相互协作和联动,形成营销的系统优
势,提高营销的整体竞争力,防止出现多头对外、浪费资源现象的出
现。
(三)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营销力度,打造产品优势,在金融
产品上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1、加强金融产品的超前创新和主动创新,为产品创新提供机制
上的保障。随着外资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地域限制的取消,金融产
品将成为同业高层次竞争的重要手段。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一是要
超前创新,加强对客户潜在需求的研究,注重金融创新的实效性,产
品创新和产品推出要走在客户的前面;二是要建立灵活的产品创新机
制和激励机制,在规避风险和合规合法的前提下,调动全行员工产品
创新的积极性,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步伐。
2、注重金融产品的配套营销,组合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套
餐”服务。特别是重点企业集团,由于规模大、分支机构多,资金流
动中有许多环节可以介入。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资产、负债、中间
业务以及本外币业务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重新整合,为客户提供特色
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3、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科技竞争能力。要在
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内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硬件和软件上增
强金融产品的竞争能力,在服务的准确性、效率性、便捷性上树立竞
争优势。同时,要加快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居家银行等
现代电子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
(四)增强服务实效,实施差异化服务,在服务上增强市场营销
的竞争力。
1、树立“换位思考”意识,提高服务的效益性。要站在经营管
理的角度,认真调查客户、了解客户,及时掌握客户资金运动过程中
的各种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银行服务,并及时创造客户需求,
帮助客户解决资金运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客户资金使用的效益。
2、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强银行服务的竞争力。差异化服务对增
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客户需求度身定做金融产品和
服务,并在产品的价格上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于重点客户,要在利率、
费率等方面提供优惠价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要通过公开授信、简
化内部操作程序等方式,减少内部运作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和延伸服务;要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要通过提供金融产品、代客理
财等方式提高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争取银企“双赢”。
(五)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市场
营销提高人力上的保证。
1、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要进一步
提高营销人员占全行员工的比重,制定严格的客户经理工作制度,加
强对客户经理的管理。要加大优秀营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现有
营销人员的培训,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2、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打破原有的等级界限,实行与业绩挂钩
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客户经理在较高的收入中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从而产生激励的作用;其次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
争机制,实行营销人员竞聘上岗,淘汰那些素质低、业绩差的不合格
人员。
⑵ 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型的商业银行营销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在营销策略上还属于一种粗放型的管理,主要表现为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管理机制,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开发和利用远不能令人满意,同时也使得市场定位、产品策略出现偏差。例如最近新推出的产品:商业银行跨行存取业务,由于缺乏市场调查,导致业务费用远远高于客户的期待。导致产品使用率不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过于单一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价格策略与促销策略上。价格策略方面,衍生金融产品、个人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软肋,所以目前收费项目较少。但是在收费项目上,显然缺乏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导致针对性差,没能体现出“二八定律”。在促销策略上泪前商业银行采用较多的是广告促销策晓但是在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的利用上,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营销程度相对较低
以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为例。它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2004年中行资产和利润分布分别为:中国内地为78.06%、74.62%;港澳地区为24.47%、23.79%;其他境外地区为5.5%、1.59%,尽管中国银行在港澳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数十家海外机构,但是总体业务占比较低,而其他三大商业银行该比率则更低。
(四)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观念相对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观念相对落后。例如,部分银行营销过程中,片面追求“关系”忽略真正意义上的关系营销;一些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采取一系列不正当的做法,“拉关系”甚至违规操作。忽视客户在服务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服务提供与客户要求脱节;银行更多地市关注员工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每一项业务,缺乏与客户的沟通与互动。
⑶ 中国银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
首先关于我国银行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两点:
1.银行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供应商、顾客、社会公众、营销渠道等。对供应商主要从供货的稳定性与及时性、供货的价格变动、供货的质量水平来分析:对顾客主要从消费心理、消费模式、收入水平等进行分析:社会公众包括金融界、媒介公众、公民团体、内部公众等,企业应和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形成企业的有利因素。
2.银行内部环境分析。银行内部环境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财务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R&D)、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分析的重点通常为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创新程度、人力资源等,并和竞争者相比较,是表现为一种优势还是劣势。
另外就是关于当前国内银行营销环境所面临的挑战
1.房产政策及价格走势的影响。银行房贷主要包括三部分: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类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根据2007年报数据,上市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比重为28.47%,2008年中期数据为27.55%。由此看出,银行业的贷款构成中近30%受房地产政策及价格走势的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去年5-10月,房地产价格上升主要为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推动。为拉动利润,商业银行控制企业公司贷款,增加个人房贷。随着央行出台二套房贷政策,个人房贷收缩,房价下跌,商业银行普遍担心房地产市场回落后会导致风险。
2.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还贷能力堪忧。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受雨雪冰冻地震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电力供应不足,交通运输紧张,企业采购周期延长,有些企业被迫停产,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受雨雪地震灾害的地区情况更加突出。
⑷ 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在营销竞争战略上,以WO战略为主
通过SWOT分析,已经知道我国银行的外部机遇大于威胁,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商业运营过程中应采取WO争取型战略,以抓市场机遇为主,通过不断弥补自己的先天缺陷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在市场细分基础上,注重营销组合策略的灵活选择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以业务品种为载体,进行个性营销。银行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它们对产品的需求存在着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类型和档次上,而且体现在对利率、费率和销售方式的不同需求上。因此,没有一个银行能通过一种营销组合策略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只有将市场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或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实施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而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判定和选择相应的市场组合,才能做到银行营销的市场定位准确,从而达到营销的预期效果。
(三)力日强金融品牌营销,强化银行品牌形象
金融品牌营销就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品牌的创立、塑造,树立品牌形象,以利于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也如一般流通性服务行业一样,具有服务需求弹性大、提供产品的同一性和易模仿性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形象与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注重营销策略的选择
我国商业营销要在营销策略上逐渐寻求突破,可采用关系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等手段。例如花旗银行的营销除了突出服务意识之外,还特别突出塑造成功的形象,这对年轻顾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因素的注入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营销潮:一是有助于传递金融企业的差别优势。金融产品的趋同现象当前非常普遍,在众多模式化的宣传中,脱颖而出形成差别优势已成为金融营销的共同追求。而文化因素的注入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金融广告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可有效地区别于竞争对手。
(五)注重目标市场的细分
任何一家商业银行,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整体需求,不可能为某一市场的全体顾客服务。相反的,商业银行必须确认市场中最具有吸引力且最能有效提供服务的市场区划,满足一部分人的某种需要。一般把这种商业银行选定的服务活动的对象称为“目标市场”。商业银行在目标市场战略中应分为两步:一是通过金融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二是市场定位,拟定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位置。
目前,在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背景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尤其应在客户导向、产品创新、品牌营销、市场定位、服务营销等方面做足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