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辩证分析和客观分析的区别
辩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
辩证分析一定要经过规范分析,而规范分析可以进行辩证分析,也可以不进行规范分析。
辩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1、辩证分析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
2、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2. 企业做网络营销为什么没效果
缺乏针对性,缺乏辩证分析,缺乏通路策略配合,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了。
3. 如何辩证地去看待差异化营销
差异化营销,核心思想是“细分市场,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定位,品牌建构导入品牌,树立形象”。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赋予品牌独特的价值,树立鲜明的形象,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是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选择目标市场,挖掘消费者尚未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产品的新功能,赋予品牌新的价值。差异化营销的依据,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性。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收入水平和不同的消费理念等,从而决定了他们对产品品牌有不同的需求侧重,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进行差异化营销的原因。差异化营销不是某个营销层面、某种营销手段的创新,而是产品、概念、价值、形象、推广手段、促销方法等多方位、系统性的营销创新,并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品牌在细分市场上的目标聚焦,取得战略性的领先优势。
4. 简述4P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要理解市场营销的关系,我认为,一定要对“市场营销组合”这一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营销因素是一个多层次的组合,4P这四大营销策略是个大组合,各种营销策略内部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营销因素,这就形成了四个更小的系统组合或者叫次组合,如果在每个营销策略包含的许多具体因素中选择四个因素,总共就会有16个因素,组成四个次组合。围绕目标市场,企业的营销活动就会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可以从各种组合中选择最佳组合,以适应外部环境和目标市场的要求。
所以,4P是营销组合所概括的四个主要市场营销因素,它们是一种辩证存在的关系,是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市场营销中这4P不是独立存在的。
在1960 年,麦卡锡提出的著名的“4P组合”中,首次概括了这四个市场营销因素。它们是一个组合,是一个整体!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麦卡锡认为,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各种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制订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策略的实施,适应环境,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实现企业的目标。麦卡锡绘制了一幅市场营销组合模式图,图的中心是某个消费群,即目标市场,中间一圈是四个可控要素:产品(Proct)、地点(Place)、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即4ps 组合。在这里,产品就是考虑为目标市场开发适当的产品,选择产品线、品牌和包装等;价格就是考虑制订适当的价格;地点就是讲要通过适当的渠道安排运输储藏等把产品送到目标市场,促销就是考虑如何将适当的产品,按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通知目标市场,包括销售推广、广告、培养推销员等。图的外圈表示企业外部环境,它包括各种不可控因素,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等。麦卡锡指出,4ps 组合的各要素将要受到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到1964年,美国营销专家鲍敦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概念,它是指市场营销人员综合运用并优化组合多种可控因素,以实现其营销目标的活动总称。“市场营销组合”是制定企业营销战略的基础,做好市场营销组合工作可以保证企业从整体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对付竞争者强有力的手段,是合理分配企业营销预算费用的依据。
所以,我认为,要理解市场营销4P的关系,就要对市场营销组合这一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市场营销组合的特点
市场营销组合作为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管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市场营销组合是一个变量组合
构成营销组合的"4Ps"的各个自变量,是最终影响和决定市场营销效益的决定性要素,而营销组合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些变量的函数,即因变量。从这个关系看,市场营销组合是一个动态组合。只要改变其中的一个要素,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组合,产生不同的营销效果。
(2)营销组合的层次
市场营销组合由许多层次组成,就整体而言,"4Ps"是一个大组合,其中每一个P又包括若干层次的要素。这样,企业在确定营销组合时,不仅更为具体和实用,而且相当灵活;不但可以选择四个要素之间的最佳组合,而且可以恰当安排每个要素内部的组合。
(3)市场营销组合的整体协同作用
企业必须在准确地分析、判断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企业资源及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最佳的营销组合。所以,最佳的市场营销组合的作用,决不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营销要素的简单数字相加,即4Ps ≠ P + P + P + P,而是使他们产生一种整体协同作用。就像中医开出的重要处方,四种草药各有不同的效力,治疗效果不同,所治疗的病症也相异,而且这四种中药配合在一起的治疗,其作用大于原来每一种药物的作用之和。市场营销组合也是如此,只有他们的最佳组合,才能产生一种整体协同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营销组合又是一种经营的艺术和技巧。
(4)市场营销组合必须具有充分的应变能力
市场营销组合作为企业营销管理的可控要素,一般来说,企业具有充分的决策权。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确定产品结构,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选择最恰当的销售渠道和促销媒体。但是,企业并不是在真空中制定的市场营销组合。随着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特点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必须对营销组合随时纠正、调整,使其保持竞争力。总之,市场营销组合对外界环境必须具有充分的适应力和灵敏的应变能力。
接下来,我们要理解,由这4P所引致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策略”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其基本思想在于:从制定产品策略入手,同时制定价格、促销及分销渠道策略,组合成策略总体,以便达到以合适的商品、合适的价格、合适的促销方式,把产品送到合适地点的目的。企业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合策略的选择和它们的综合运用效果。
影响企业营销有两类因素,一类是企业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这些是企业很难改变的;另一类则是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决策加以控制的。企业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⑴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包括产品发展、产品计划、产品设计、交货期等决策的内容。其影响因素包括产品的特性、质量、外观、附件、品牌、商标、包装、担保、服务等。
⑵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包括确定定价目标、制定产品价格原则与技巧等内容。其影响因素包括分销渠道、区域分布、中间商类型、运输方式、存储条件等。
⑶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指主要研究如何促进顾客购买商品以实现扩大销售的策略。其影响因素包括广告、人员推销、宣传、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
⑷分销策略
分销策略主要研究使商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的策略。其影响因素包括付款方式、信用条件、基本价格、折扣、批发价、零售价等。
上述四个方面的策略组合起来总称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市场营销4P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一种辩证存在的组合关系。我们可以试着将其关系做如下概括理解:
营销因素是一个多层次的组合,4P这四大营销策略是个大组合,各种营销策略内部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营销因素,这就形成了四个更小的系统组合或者叫次组合,如果在每个营销策略包含的许多具体因素中选择四个因素,总共就会有16个因素,组成四个次组合。围绕目标市场,企业的营销活动就会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可以从各种组合中选择最佳组合,以适应外部环境和目标市场的要求。
5. 辩证型思维和分析型思维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和适应的场合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
6. 辩证思维---市场营销考试问题,急~!!!
自己想吧 O(∩_∩)O~ 我也不会
7. 营销与策划的辩证关系
营销与策划的辩证关系:
营销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前期策划
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营销的成功。
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挖掘准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产品,主要是深挖产品的内涵,切合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
策划,就是做某件事情的逻辑顺序就是策划,也称创意策划,简单的策划也可以说是想法,或者是创意,点子。
8. 说明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分析法来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9. 如何用辩证的心态去看待狼性如何做好销售
狼性
一方面意味着:魄力、胆识、团队精神、冷静、生存技能等一些企业员工应具备的素质,这些值得人类去学习。
另一方面意味着:无情、冷酷、冷血、野蛮等与人类当前的文明不相符的特点,应该摒弃。
做销售的应该学习狼性好的一面,摒弃其不好的一面,辩证的学习、提高自己。这些只是一些精神因素,仅具有这些还不够,必须还要有真正的销售技能,也就是有实力。实力是基础,在实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狼性你的业绩就会如虎添翼,一发不可收拾。
做销售还需要很多的素质,比如,耐心、吃苦精神等等很多。所以,做销售的要善于学习,并把学到的尽快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可以从网上搜一些销售视频,相信做销售的人看的视频会很多,但关键是领会其中的真谛、会运用,这样才可以有业绩。
祝 事业顺利!业绩丰硕!
10. 顾客在营销中的作用
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我们一般都将“消费者”与“顾客”这两个概念互相替代使用,很少思考过它们之间的不同。企业在制定与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时,更是没有将二者区分开来,导致企业的营销目标抽象、笼统,营销策略缺乏针对性,理所当然影响营销效果。在我国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正确区分消费者与顾客,有利于企业整合自身的营销资源,有利于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一、消费者与顾客是企业不同性质的营销对象
在西方经典的营销学著作中,尽管并没有明确给消费者与顾客这两个概念下定义,但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却有很明显的区别,而且他们并不将二者互相替代使用。如在菲利普·科特勒等著的《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一书中,他更多的是使用“顾客”一说,而很少使用“消费者”的概念。而在j·保罗·彼德、杰里·c·奥尔森合著的《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一书中,主要使用“消费者”而少使用“顾客”一词。这种情况在其他专著当中也常见。但是这些经典著作也没有明确地给二者下定义以区别。
当全球经济步入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要想在如此纷繁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生存与发展,那么企业的营销战略必须更具有确定性与针对性,而不是抽象的、空泛的原则与指针。这样,区分“消费者”与“顾客”这两个营销对象,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二者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消费者是指企业产品、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而“顾客则是指与企业直接进行商业交往的人或群体”。
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与归缩。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生活得更好。在市场营销学理论研究中,我们使用“消费者”一词,一是明确企业生存的理由是能够“满足企业产品、服务的最终使用者与受益者的需求”;二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区分不同的消费者类型,便于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消费者的主要特征是“最终使用产品、服务并最终受益”。在这里,我们必须撇开消费者是如何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他可能是获得的馈赠、补偿或其他途径、方式——如家庭成员享受主妇购买的食品等)途径与方式。只考察消费者“使用”、“受益”于产品或服务方面。这样我们便可很清楚地知道,消费者是否与企业直接打交道并不是确定其消费者身份的标准。
“顾客”——作为直接与企业进行商业交往的人或群体,它在很多时候是与消费者的身份重叠的,如我们购买电影票看电影,我们到快餐厅购买快餐并享用,但也有很多情况下这两种身份是分开的。比如某先生陪太太逛商场时,他自己既不购买任何东西,太太买的东西也不是给他消费的,他陪太太的目的,或者只是为陪陪太太,或者只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这时他只是纯粹的“顾客”。又如集团购买者,他们购买设备、工业原辅村料或办公用品,并不是自己使用和消费,而是供集团内部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购买者在这里只是购买,他也是典型的“顾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顾客”,无论他的目的如何,只要他与企业发生直接的商业交往(购买、咨询、参观、、谈判、投诉、交流信息等),他就是企业的“顾客”。
在企业的营销对象中,“顾客”与“消费者”是两个外延交叉的思维范畴,它们的重叠部分,使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二者不加区分,而它们的非重叠部分却是我们忽视的地方。
二、“顾客”、“消费者”需求结构差异
区别顾客与消费者,主要是根据他们是否与企业直接进行商业交往。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明显地判断出二者在需求结构上的差异。
首先,二者的需求结构中各要素的权重不同。如“顾客”因为直接参与或实施购买行为,所以产品、服务的价格在其需求结构的“货币成本”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消费者在使用、消费产品或服务时,因其货币成本已经支付或已由别人支付,所以在其需求结构中,价格因素的作用已下降,或已不再是主要因素。又如,因为顾客与企业直接打交道,所以企业人员的形象对顾客影响较大,而消费者不与企业直接发生关系,所以企业相关人员形象在需求结构中的权重也就较低。
其次,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不同。作为顾客,其身份是在与企业直接进行商业交往时予以确认的,或者说,只有当他与企业发生直接的商业交往时,他才具有“顾客身份”,这样,与企业打交道时的环境才是“顾客环境”,当“顾客”身份与“消费者” 身份在同一时间完全脱离时,这种“顾客环境”是一种完全的“客观环境”或“不可控环境”,营造环境的主要责任在企业而不在顾客。而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则不然,一是这种环境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与可控性,二是消费环境一般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消费环境在更多时候,并不由企业来营造,而是由社会、家庭或消费者个人来营造,只有在购买与消费同时进行的条件下,消费环境才由企业营造(如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等)。所以,顾客与消费者对各自所处的环境要求也不一样。
第三,顾客与消费者的满意度来源不同。自从1987年美国商务部设立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以来,“满意度”一词便开始在企业界和理论界流行起来。在我国现在,已有许多企业重视“顾客满意度”,并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忠诚的基础。顾客资产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创建顾客满意。但是我们更多的是论述“顾客满意”而非“消费者满意”。顾客满意来源于顾客与企业的直接交往。在这种商业交往中,企业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企业提供的环境的好坏,企业提供的服务的周到与否等直接决定顾客的满意程度;而消费者满意更多地来源于使用、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消费体验、产品实际效用与消费者期望值的比较、社会评价等决定消费者满意度的高低。这种满意度来源的差别,实际上是顾客需求与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差异的具体表现。
三、区分顾客与消费者的营销意义
无疑,企业如果从利润的角度看,顾客直接关系着企业利润的来源。因此,企业更注重与顾客的每笔交易行为。这正是我们现在许多企业的经营重点:几乎所有促销活动都是针对顾客——促成交易的达成。但是对顾客的承诺——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承诺,却有许多企业不予兑现,甚至将其视为沉重的经营负担(这正是企业诚信缺失的基本根源)。区分顾客与消费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顾客资产的建立或顾客忠诚度的建立。
◆建立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是建立顾客资产的基础。顾客资产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但它却不是从与顾客打交道开始的,更不会结束于每一笔交易,而是从与消费者的关系开始的,或者说是由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的。不论当顾客身份与消费者身份完全重叠的情况是如此,就是那些二者完全分离的情况下,也是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顾客关系。比如儿子送给父亲一个按摩器,结果这个按摩器的功能并不如企业广告所说的那样,父亲很不满意,则儿子将会降低自己的满意度,而且会将这次购买经历传播给自己的相关群体,从而影响潜在顾客的购买决策。如某单位新购进某品牌的汽车后,司乘人员(消费者)对其质量与售后服务极不满意,那么当下次需更新汽车时,该品牌将不会予以考虑。企业采购部门采购的原辅材料从车间或办公室反馈的情况如果很理想,则会强化这种采行为。因此,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决定于消费者的态度。这正是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强调“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根本原因。
◆区分顾客与消费者,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二级传播,从而达到建立顾客资产的目的。消费者满意度的来源在上文已有论述。但消费者满意度的高低却可以由顾客来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顾客在在与企业进行直接的商业交往时获得相关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实现二次传播),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与评价。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断增加,功能在不断改进,相对而言,有关产品的知识,企业无疑掌握得最多,顾客次之,而消费者最少,而最需要掌握产品知识的又恰恰是消费者。企业通过首先影响顾客,进而影响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企业所期望的满意度,从而强化与顾客的关系,达到建立顾客资产的目的。
◆区分顾客与消费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营销资源,
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因为顾客与消费者对同一企业或同一产品与服务所关注的重点要所不同,其需求结构存在差异。则整合好企业的营销资源、建立与顾客、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就应有所差别。比如,作为顾客来说,其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购买的方便程度、购买过程的长短以及在购买过程中得到企业相关人员的尊重与理解程度等是相当重要的,企业在设计整个营销流程时必须予以考虑;而消费者对产品科技含量与自身利益的相关度、产品功能的先进性与可靠性、使用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便利性、维修服务的方便性等予以更多的关注,则是企业营销战略的出发点。企业的营销资源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利用,才能使企业的营销战略更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