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精品课程营销分析模型

精品课程营销分析模型

发布时间:2021-04-18 13:43:33

1. 复旦大学MBA有哪些课程

必修课:

商务沟通I、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组织行为学、管理决策分析的数量工具、金融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沟通II、战略管理、国际商务、宏观经济环境。

选修课:

研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当代专题研究、科技管理、高级企业金融学、信息系统战略、广告学、管理会计、投资学、创业创意与创新、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营销管理、衍生证券。


(1)精品课程营销分析模型扩展阅读: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2)已获硕士、博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3)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4、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课程类型:

第一种是供任职公司高层管理者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

第二种是供现职管理者或大学毕业生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此即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型。

第三种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管专业基础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名工商管理硕士(Speci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全称SMBA)

授课方式:

第一种是面授MBA项目,1908年诞生于美国Harvard University,已有百年历史了。就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授课。

第二种是远程MBA项目,1995年由美国McCann University率先提出,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就是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授课。

参考资料:网络-工商管理硕士

2. 田飞的个人履历

籍贯为河南郸城,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工作在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人口研究所,是安徽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春至1978年春知识青年插队于安徽宣城,1982年春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1997年夏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03年冬毕业于美国爱达荷大学统计学专业,2005年回国任教。 (一)科研概况
主持科研项目: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人口变动研究(省人口计生委),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省教育厅)等。
主要教授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SPSS软件、人口统计学、人口信息分析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研究方法等。
自2004年以来,已公开发表19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7篇刊登在CSSCI来源期刊上,有2篇在美国发表。
(二)科研项目
1、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012.11--2014.11)2、合肥市就业人口从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包河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委托课题,2012.11--12)
3、蚌埠市人口规模及布局研究(项目负责人,蚌埠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课题,2012.4-5)
4、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2012.1--2012.12)
5、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2011.11--2012.3)
6、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2011.11.16--2012.11.15)
7、提高返乡农村妇女创业能力的行动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国家妇联/李嘉诚基金会委托项目)
8、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2012.1--2012.12)
9、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2011.11.16--2012.11.15)
10、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
11、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12、迁移人口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1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13、合肥市蜀山区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需求调研(主要成员,2011年合肥市蜀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课题,已结项)
14、安徽省老年妇女社会支持的城乡比较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AHSKF09-10D12)
15、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
16、合肥市一千万人口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
17、安徽返乡农民工素质与再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2010sk)
18、社会学与安徽城乡社会发展研究(研究骨干,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学术创新团队,SKTD008A)
19、我国产业集群的营销模式和耦合机制实证调查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GL025)
20、安徽省“十二五”人口变动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
21、安徽省“十二五”人口老龄化及保障服务问题研究(主要成员,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
22、农民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的建构(三级子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科研项目,一级:“经济学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二级:“农民能力建设”子项目)
23、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RK010)
24、安徽农村人口迁移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省教育厅基地一般项目,2008sk072,已结项)
25、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项目负责人,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7sk033,已结项)
26、安徽高校创新型文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成员,200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AHSKF05-06D23,已结项)
27.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daho.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2003.
28.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current. SAS and S-Plus. 2003—2004
29.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daho. SAS and Excel. 2003.
30.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Logistic model. SAS.2002--2004.
31.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daho.SAS.2002--2004.
3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2002.
33.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daho.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echnology. 2002.
34.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SAS. 2002.
35.Physical e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ones. Questionnaire. SAS and Excel. 2003.
36.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 2002--2004.
37、学校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研制及试运行,1996.2--1997.7。
(待续)
(三)教研项目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安徽大学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教研项目)
2、《社会统计学》(安徽大学2009年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研项目)
3、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校际合作项目,2007jyxm005)
4、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jyxm021)
5、全国中专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试题库系统,软件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6、全国电力中专机械零件试题库管理系统,软件主编,1992年发行。
7、全国电力中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主编(题库及软件),1991年发行。
(待续)
(四)工程项目
1、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参与设计、编程及调试。1992.2--1994.4。
2、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硬件工程师,参与硬件安装及调试。1992.2--1994.4。
3、黑龙江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功能拓宽软件设计,编程及调试。1993.5--1994.2。
4、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独自完成,1991.7--1992.2。
(待续) (部分课程)
(一)双语课程
1、SPSS软件(本科生核心课程)
2、SPSS应用(研究生必修课程)
3、社会统计学(本科生核心课程、研究生选修课)
4、管理信息系统(MBA必修课程)
5、统计软件(全校素质教育课)
6、统计思想(全校素质教育课)
7、抽样设计(本科生必修课)
8、定量分析(本科生必修课)
(二)本科生课程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72学时(含课程设计),校级精品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
2、《社会统计学》,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
3、《SPSS软件》,36课程(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
4、《高级社会统计学--抽样设计》,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
5、《微积分》,72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
6、《线性代数》,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
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
8、《统计思想》,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
9、《统计软件》,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
10、《调查设计》,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
11、《社会调查方法》,36学时,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
12、《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54学时(含课程设计),政治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
(三)研究生课程
1.《人口统计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核心课程。
2.《人口信息分析技术》,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
3.《区域人口预测》,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
4.《区域人口规划》,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
5.《西方人口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
6.《管理信息系统》,36学时,双语教学,MBA核心课程。
7.《管理研究方法》,36学时(含课程设计),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8.《SPSS应用》,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
9.《社会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选修课。
10.《高级社会学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
(待续......) (二)学术论文
(自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部分学术文章)
1、田飞、王仙慧、张然.区域划分对合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积极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9-15.
2、宋佩锋、田飞.21世纪初合肥市人口承载力趋势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8-11.
3、李梦迪、田飞.农民工的阶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06-208.
4、宋佩锋、田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合肥市人口容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23-28
5、孙宇凡、李梦迪、田飞. 社会资本的建构过程--以皖北C村云南籍婚迁流入妇女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3):60-66
6、田飞. 未来4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变动趋势[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1):26-33
7、田飞. 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CSSCI扩展),2011(5):151-156
8、田飞. 场景预测方法与概率预测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CSSCI、核心),2011,342(18):20-22
9、田飞. 人口概率预测方法及应用[J]. 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1,32(5):9-13
10、田飞. 西方人口预报评价动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扩展),2011(1):40-43
11、田飞、张颖. 我国供方贫困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核心),2010(31):17842-17844
12、田飞. 贫困指标体系问题研究[J].学术界(CSSCI、核心),2010(11):211-219
13、田飞. 西方人口分布预测研究动态[J].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0,31(4):73-76
14、田飞. 西方人口概率预测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核心),2010(3):306-309
15、田飞. 21世纪初人口场景预测研究回顾[J].人口与发展(CSSCI、核心),2010,16(2):48-51
16、田飞. 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J].合肥学院学报,2010,27(2):32-26
17、张颖、田飞.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类型的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08(3):201-202.
18、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 (核心),2008(5):120-121.
19、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核心、CSSCI扩展), 2008(2):15-21.
20、田飞、郭江平、曹威麟.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与管理(CSSCI扩展),2007(5):61-64.
21、田飞. 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对学风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核心),2007(6):111-116.
22、田飞. 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2007,31(6):92-95.
23、曹威麟、郭江平、田飞.基于员工离职风险的培训投资决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7):84-85.
24、曹威麟、董玉芳、田飞.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江淮论坛 (核心),2007(2):21-25.
25、田飞.用马蒙模型解决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缺损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核心)2006,30(4):146-149.
26、Tian, Fei,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5.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daho. Abstract.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45: 120.
27、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4.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space. Pages 74-96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Manhattan, KS: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二)教研论文
1、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5):120-121.
2、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15-21.
(更新中......待续) 1、合肥市特大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专题研讨会(2011年8月在翰林奥体宾馆举行,市委宣传部主办)
2、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1年8月2日在合肥虹瑞金陵大酒店评审通过人口所的研究报告)
3、安徽省人口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5月22日在万豪花园酒店,文章获三等奖)
4、安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0年8月,合肥黄山大厦)
5、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研究(2007年8月31日上午9:100--12:00,星期五,博学北楼B305)
6.Tian, F.,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5.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daho. Presented at the 4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February 7 - 10, 2005, Honolulu, Hawaii.
7.Tian, F., B. Shafii, T. S. Prather, W. J. Price, C. Williams, and L. W. Lass. Dispersal of Yellow Starthistle can be Predicted from Community Susceptabil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7th meeting of the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March 9-11, 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
8.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ass.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spa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April 25-27, 2004. Manhattan Kansas.
9、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应用现状(2005年11月26日下午1:30-3:00,星期六,新校区南楼C101)
10、定量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发展历史
11、用地理统计学方法预测美国西部地区某种野草的蔓延趋势(2003 USA)
(待续) 在美国的科研情况:
◦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daho.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2003.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current. SAS and S-Plus. 2003—2004
◦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daho. SAS and Excel. 2003.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Logistic model. SAS.2002--2004.
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daho.SAS.2002--2004.
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2002.
◦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daho.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echnology. 2002.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SAS. 2002.
Physical e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ones. Questionnaire. SAS and Excel. 2003.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n a dai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for dairy nutrition analysis. SAS. 2002.
◦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s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 2002.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 2002--2004.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for the search of the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records from the Statistical Programs by means of web pag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2002--2003.

3. 市场营销方式有哪些

1、服务营销

服务是用于出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一起出售的活动、利益回或满足感。答

2、体验营销

买方市场的形成让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消费结构上,情感消费的比重提高了;内容上,个性化需求增加了;价值目标上,更加注重接受产品时的感受。

3、知识营销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将从生产转向研究开发,从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转向对知识的管理。与此同时,企业营销方式也必然会转向更高层次,即知识营销将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

4、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的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5、教育营销

美容行业的营销其实一直都和教育培训息息相关。从90年代初期美容技术培训的兴起,90年代末期美容概念培训的流行,到如今美容文化教育的膨胀。

(3)精品课程营销分析模型扩展阅读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

参考资料市场营销_网络

4. 甘肃政法大学的院系设置

概况
一、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及近几年的发展
法学院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法律系。2001年5月,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原法律系和经济法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法学院。
学院有法学和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高本科学生共2269人,其中法学本科专业2094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175人。
近年来,法学院严格遵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硕士点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进展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法学院全体教职工经过努力,于今年年初取得了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硕士点建设的重大突破。法学院已经建成1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法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引进、进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3年,法学院共有教师92名,2006年达到114名;2003年有教授、副教授34名,2006年达到44名;2003年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9名,2006年达到54名。师资队伍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不断提高,保障了教学和科研的健康发展。
(三)对外学术交流成绩显著
法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自2003年以来,共承办全国性的法学学术会议5次。根据最近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通知,我院还将承办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去”,每年派大量的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学术会议。2004、2005、2006三年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教师到达70多次。
(四)科研成果层次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2004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共取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近年来,法学院教师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40篇;在法律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近30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5项。法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层次和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
(五)办学特色鲜明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形成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服务”的办学特色,这一办学特色主要依托法学院形成。法学院教师中有近50%受聘于国家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法学院也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有14名教师受聘担任甘肃省人大地方立法特邀研究员。面向基层和地方的师生社会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六)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
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比较,我们确定了法学院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经过几年的建设,把法学院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特色鲜明的法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基地,使法学院进入全国主流法学院的行列。
二、法学院在本科教学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法学院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积极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
近年来,法学院为强化法学优势专业的建设,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修订和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法学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建成民法学、宪法学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9门,取得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奖35 项。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甘、青、宁、新4省区的优势法学本科专业。同时成为我校公安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
在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的同时,法学院还从充实师资、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新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增加到8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日趋完善,社会工作实验室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二)不断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近2年来,法学院在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共制定教学规章制度14个,通过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学院试题库建设和使用办法》、《法学院教师阅卷、登分规范》、《法学院学生查阅试卷规范》,完善了考试、考核制度,使考试、考核更加公正,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又如,通过《法学院学生评教办法》、《法学院领导听课评教办法》等,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监督。)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法学院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秩序和效果良好。
据2004-2005网上评教统计,我院教师30%为优秀、64%为良好、6%为合格。2005—2006网上评教,58%为优秀、41%为良好、1%为合格。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法学院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我院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实习和实训:法学院实习内容、计划、组织安排有明确的规范。为加强实习工作,法学院先后和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等政法机关协商,确立了12家实习基地,保障了专业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建成了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审判和观摩审判等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共进行模拟审判40多场,观摩审判12场。
2.毕业论文:法学院制定了详尽的毕业论文指导细则和规范要求,选派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2006年实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答辩,使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开展以“明法讲堂”等各种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促进教学
2005年4月以来,法学院开展了以“明法讲堂”为核心的系列学术活动,邀请省内外、国内外有名的专家学者、司法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我校做学术讲座。这一活动在全校乃至甘肃省高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一年半来,共举办明法讲堂、校友论坛、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共 60余次,包括王保树、吴志攀、陈光中、江伟、沈四宝、朱慈蕴、叶林在内的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和司法实践部门的业务骨干到法学院讲学。在2006年调整教学计划时,我们总结经验,设置了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使这一活动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法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我们通过播放“商务礼仪”、“百家讲坛”等节目、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辩论赛、专业演讲赛等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共举行第二课堂活动40余次。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学风建设,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1.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风建设。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采用先进带后进,党员干部包学生的“传、帮、带”方式,以点带面,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募集资金设立“院友助学基金”、“合睿律师助学基金”、“沈四宝奖学基金”、“贫困学生慰问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第三,经常邀请成功校友、法律界知名人士来校,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指导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择业,做活思想政治工作。
2.在学校率先实行班主任和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
3.采用电子手段进行学生管理,避免了学生管理中的不公正现象。
4.建立班级档案,对学生的学习等各种表现进行全过程跟踪。
(七)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
1.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精神强,能扎根基层,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学生就业情况良好,2005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近90%。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系,初建于1989年,于1996年9月经公安部同意、省政府批准创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由甘肃省公安厅和甘肃政法学院共同领导。
公安分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体改生管理办公室、分团委等五个管理机构;设有物证技术实验中心、甘肃省司法鉴定中心等2个研究机构;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警务技能、公安基础等5个教研室;有省级重点学科1门,校级重点学科3门;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分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58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体改生、计划外学历教育生等各种教育类型,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800余人。分院五千余名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国公安、国家安全、海关、司法、军队、边防等系统。现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公安分院历任领导一览表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王章合 公安系系主任 1989.8.9--1992.5.15
史忠基 直属党支部书记(副处) 1989.8.9--1993.3.2
薛禄辰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1.4.22--1992.7.13
公安系系主任 1992.7.13--2000.6.9
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1996.9.20--2000.6.9
郭万里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2.7.13--2001.5.31
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3.28
刘炳灿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1998.11.5
魏克强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2000.6.12
公安系副系主任(主持行政工作) 2000.6.12—2001.5.31
公安分院副院长(副处、主持行政工作) 2001.5.31—2002.12.18
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2002.12.18—2009.4.7
王志礼 公安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6.10.2—2000.6.12
郝洪涛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1996.9.20—2001.7.20
董天良
蔚振中
王章合
白瑞庆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
杨正 公安系党总支书记 2000.6.12—2001.4
公安分院党总支书记 2001.4—2008.2.27
公安分院调研员 2008.2.27—
姚华 公安系副系主任 2000.6.12—2001.5.31
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1.4—2003.5.30
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5.30
蔚振中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1.7.20—2003.9.17
王肃元
张浪亭
薛秋生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 2001.7.20--
樊峰岗 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3.6.3—2004.6.25
赵聚忠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3.9.17-- 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经过16年的发展,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讲师17名,助教15名;有39名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专职管理人员7名,在校学生2000多人。
学院下设工商管理、财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三个教研室,建有包括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室、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商务电子模拟实验室(包括经济科学实验)、ERP实验室和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五大功能模块的商务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拥有固定资产近500万元;另外,与省内工商企业联合建立了10个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现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和“国际贸易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管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为校级精品课程。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培养面向企业、服务西部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教学模块。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以“法商结合”为目标,进行改革,同时,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社会保障法》、《技术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法》、《法务会计》、《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法律》、《统计学与统计法》、《税收与税法》等一批“法商结合”的特色课程,并自编了相关课程的讲义。
近三年,全院教职工在省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30余篇,省级1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教材10部,承担了省级项目5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资助项目30项。有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甘肃省第九次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有3项成果获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另外还有3项成果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三年来,共邀请4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我院讲学,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学术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学院现已成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自建院以来,已向社会输送税务、审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毕业生1500多人,为我省及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随着我院办学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我院毕业生在就业、考研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了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也有多名毕业生在公务员招考中成绩优异,分别被各地国税局、银行等单位招录。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立足甘肃,服务西部,面向企业;突显经管互补、法商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应用性、复合型特色的专业人才;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按照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优势更加鲜明。力争成为甘肃省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的示范和典型,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了解管理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富有进取意识及开拓精神,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经济管理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管理、规划、咨询、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才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财务管理专业(设公司理财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具备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项目评估、金融学、金融会计、投资学、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税收、经济法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计算机模拟实训、实验、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企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市场营销专业(设连锁经营方向、营销策划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富有现代思维与创新意识,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营销管理和能力,基础知识深厚扎实,实际技能较强,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经济法概论、消费者行为、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计算机模拟实训、社会调查、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人才测评与业绩评估、薪酬设计与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专题调查、社会调查、企业实践、计算机模拟试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物流管理(设供应链管理方向、物流信息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理论,能在各类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信息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外语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和内贸营销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市场营销学、财政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金融学、国际投资与合作、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国际市场营销、计量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程见习、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5. 陈守则的研究方向与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
主讲课程:市场营销学、推销技术与实务(本科);市场研究、营销管理(研究生)
发表的论文:
1.杨晶、陈守则.深度访谈法——市场调查的好方法.市场调查信息CN22-1300/C,2001.6
2.杨晶、陈守则.怎样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意向预测市场需求量.市场调查信息CN22-1300/C,2002.2.
3.陈守则.怎样获知某一品牌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市场调查信息CN22-1300/C,2002.2.
4.陈守则.没钱照样做广告.公关世界ISSN1005-3239,2002.4.
5.陈守则、杨晶.谈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教研版),2002.7 .
6.陈守则.解译“10PS”与4CS”.公关世界ISSN1005-3239,2002.11 .
7.陈守则、杨晶.营销新理念——服务利润链.企业研究ISSN1671-8119,2003 .5 .
8.陈守则、金微.怎样让“漏桶”中的水多起来.公关世界ISSN1005-3239,2003.8.
9.陈守则.谈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长春工业大学学报ISSN1674-1374,2004.8 .
10.陈守则.把握市场营销新趋势,探索森林食品市场营销新思路.首届东北森林食品大会会刊,2004.10.
11.陈守则.铸造品牌忠诚关键点.企业研究ISSN1671-8119,2004.12.
12.衣冠勇、李明春、陈守则、王洪庆.谈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煤矿安全ISSN1003-496X,2005.4.(核心期刊).
13.李涛、陈守则、衣冠勇.员工忠诚度——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研究ISSN1671—8119,2005.6
14.陈守则.企业该怎样认识市场营销——建设市场导向型企业的几点要素.营销学苑SSN1009-2994,2005.11 .
15.陈守则.企业市场部建设关键点.营销学苑ISSN1009-2994,2006.4.
16.陈守则、刘旭明.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举要.集团经济研究ISSN1007-712x,2006.8(核心期刊).
17.陈守则、刘旭明.中国营销走过的路程与未来的方向.商业经济文荟ISSN1671-6728,2006.8(核心期刊).
18.杨晶、陈守则.谈消费者购买意向调查结果的修订.调研世界ISSN1004-7794,2006.12(核心期刊).
19.陈守则.鸭鹅产品市场营销新思路.第二届全国鸭鹅产业大会会刊,2006.11
20.陈守则、刘旭明.变形金刚,二十年的营销盛典.销售与市场ISSN1005-3530,2007.8(核心期刊).
21.陈守则.《情书》引发的风潮.销售与市场ISSN1005-3530,2007.11(核心期刊).
22.陈守则.前奥运时期看联想凶猛斩获.营销学苑ISSN1009-2994,2008.8
23.徐俊昌、陈守则.吉林省民营工业企业顾客满意度若干问题的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报ISSN1674-1374,2009.5
24.陈守则、王楠.将“宗教信仰”作为市场细分依据初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ISSN1674-1374.2009.8
25.陈守则、李圣状论.顾客满意及其实现途径.市场营销导刊ISSN1811-8801,2009.11
26.陈守则.Discussion on Revising the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Questionnaire Survey EBM2011 ISBN978-1-935068-19-8,ISTP检索号:BUL45 2011.3 CPCI/SS
27.陈守则、王楠. Discussion on Revising the Results of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2011.5 CPCI/SSH待检
28.陈守则、赵雪、李胜状. The analyze of the opportunity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the domestic retail chains. EBM2011 ISBN978-1-935068-29-7,ISTP待检索
29.陈守则、王晓旭.谈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ISSN2095-2104,2011.11
30.杨晶、陈守则.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城市建设理论研究ISSN2095-2104,2011.12
31.陈守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674-1374,2012.1
32.陈守则、刘旭明.长城:用聚焦领跑细分市场.销售与市场(评论版)ISSN1005-3530,2012.4
33.陈守则、刘旭明.战略选择之步步为“赢”销售与市场(评论版)ISSN1005-3530,2012.5
34.陈守则、刘旭明.小微企业营销制胜之道.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 1674-1374,2012.9
35.陈守则、张慧、徐俊昌.我国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与对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ISSN1674-1382,2012.9
36.陈守则.自主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日报CN22-0001,2012.9
37.陈守则、刘旭明.危机中突围的小微企业营销战略与策略选择.企业研究ISSN1671-8119,2012.9.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ISSN1005-443x全文转载,2012.11
38.陈守则.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两个基本点.吉林日报(理论版)CN22-0001,2012.12
39.高宏生、陈守则.生态湿地中试项目管理探析.商情ISSN1673-4041,2013.1
40.陈守则、徐俊昌、张慧.地方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养探析.商情ISSN1673-4041,2013.1
撰写的教材与著作
1.陈守则、王竞梅、戴秀英等.《市场营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169949),2005.8.
2.陈守则、戴秀英、戴昀弟等.《现代推销学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30058-8),2010.4.
3.陈守则.《让客户无法拒绝你》(视频教材).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ISBN 978-7-7986-1095-6),2011.3
4.王志美、陈守则等.《旅游市场营销》(配讲授视频光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4-05225-6),2011.9.
5.陈守则等.《市场营销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111-36717-8),2012.1.
6.张维智、陈守则、王晓旭.《市场调查与预测》(中英营销总监职业资格认证指定教材).北京燕山出版社(ISBN 978-7-5402-2869-9),2012.8
7.徐俊昌、陈守则、苏航等.《消费者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36638-6),2012.1
8.张维智、陈守则、王明昊.《营销策划(中英营销总监职业资格认证指定教材)
9.张维智、陈守则、徐俊昌.销售管理(中英营销总监职业资格认证指定教材)
10.陈守则、刘旭明.《文化产品营销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ISBN978-7-80257-476-2),2012.12
主持的科研项目:
1.长春科普快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战略规划设计,企业委托,2006.3—2007.10。
2.吉林省民营工业企业顾客满意度调查与评价的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8135,吉教科文验字201067),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12—2010.5。
3.高等学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与应用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9387;吉教科验字2011139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12—2011.10。
4.自主创新带动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20100620)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9—2012.11。
5.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养研究(ZC110605)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自助课题,2011.9.1—2012.12。
6.促进吉林省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对策研究(吉教科字2012566),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2012.3——2013.12。
7.吉林省中药产业区域品牌构建研究,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1—2014.12。
8.
参与的科研项目:
1.吉林省品牌成长对策研究(吉教科文验字2007238),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11—2007.11,第3人.
2.长春市城市发展中长期设计纲要(长科技合2007062)长春市科技局研究项目,2007.11——2011.6,第2人。
3.自主创新与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038),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重大项目,2010.12—2012.10,第3人。
4.长春市城市品牌定位、影响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0112),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12—2012.11,第2人。
5.吉林省区域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差异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155;吉教科文验字2011327),2011.5—2011.12,第3人。
6.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与公共政策工具研究(20120644),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2—2014.12,第2人。
7.吉林省主导产业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2012BS20),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扶持项目),2012.6—2013.12,第3人。
8.长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6——2013.12,第2人。
奖励情况:
获长春工业大学教学效果优秀奖和校“三育人”标兵称号;
主讲的市场营销学课程评为省级优秀课、校级精品课;
主编的《市场营销学》教材,获2007年吉林省优秀教材三等奖;
主编的《现代推销学教程》获2010年吉林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撰写的教研论文:高等学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与应用探析,获2012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二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研究生培养:
指导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7人,指导物流工程与项目管理工程硕士11人。

6.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学院领导

学院院长:冯仁德
冯仁德,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导、MBA导师。
创业融资,电商运营,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等工作的资深实战践行者,MBA/EMBA/EDP培训专家。还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重庆市科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重庆市经纪人协会理事、重庆市市场营销与策划学会理事、重庆市商务策划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曾任重庆工商大学实验实习中心副主任、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长安集团IT公司营销总监等职务;
参加美国、香港等国家(地区)访问培训,曾策划和组织了宗申集团、长安福特、通盛集团、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松藻煤电、垫江工商局等行业或企业的高中干培训及学历教育或咨询策划等工作,长期从事信管、营销、物流、电子商务、策划咨询等实战、教学科研工作;已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EI、CSSCI等科研论文60余篇,编著《经理人管理技能》、《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专著、教材4部。长期担任营销管理、经理人管理技能,商业模式运作、管理学、电子商务、投资创业管理等课程主讲教师,
指导研究生方向:营销工程与服务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MBA(工商管理硕士)
信念:商智道术,崇德商智,形神交融,智慧人
学院党总支书记:唐玺
唐玺,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万源人。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学院党总支工作,具体分管就业及部门工会工作。本科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原重庆商学院)装潢设计专业,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曾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工团总支副书记、校团委宣传部部长、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校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等职务。长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和素质教育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开拓创新,积极参与教育管理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撰写多篇相关学术理论文章。工作务实,曾获得市教委、团市委等部门多项表彰奖励,多次获评学校年度考核优秀。
学院副院长:陈秋梅
陈秋梅:女,1965年出生,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系商业经济专业,副教授,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工作,专注于营销与品牌研究,及其在零售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发展中的应用研究。200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成果有:
4C理论与企业营销实践,《商业研究》,2003.2
顾客忠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江苏商论》,2003.10
教育经纪人:未来的金领职业,《生产力研究》,2008.1
新形势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国国情国力》,2009.12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思考,《统计与决策》,2010.7
5E营销:运用4P组合理论的新视角,《中国流通经济》,2011.2
基于组织创新的重庆汽摩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 市科委项目 主研 2006年立项
基于价值链整合与协同的重庆汽摩产业自主品牌创新研究 市教委项目 主研 2007年立项
市场营销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市教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主持 2007年立项,已结题
副院长:黄钟仪
黄钟仪,女,1970年5月生,四川安岳人。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教授,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应用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校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与组织发展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团市委特聘的十大青年创业导师,重庆市十佳企业雇主评选专家团成员,校级精品课程《组织行为学》项目建设负责人,重庆市特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骨干成员。全国技术经济学会个人会员、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多家企业管理顾问等。主要从事管理学、行为科学、领导学、人才学、企业文化等的研究,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课题1项,参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1部,主持主研省部级课题10多项。主持课题《重庆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模式和政策研究》获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宏观方面,长期关注和研究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中国企业成长的适应性和演进路径、企业家职业化的组织制度支撑、中国家族企业管理专业化路径模式与组织制度、职业经理人的成长与中国企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微观管理方面,对职业人行为(领导行为、管理者行为、员工行为以及特殊群体行为)及组织高绩效行为(公司行为、治理行为、文化行为)进行了多年观察研究以及企业顾问辅导,为各类组织提供组织学习与企业转型关系设计、集团管控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能力素质模型建立方面的服务。
党总支副书记:张晓琴
张晓琴,女,副研究员,汉族,中共党员,重庆人,1968年4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到重庆工商大学(原渝州大学)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现任应用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分管学团工作。

7. 传染病模型的问题分析

关键字: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
摘要:
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诸如霍乱、天花等曾经肆虐全球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一些新的、不断变异着的传染病毒却悄悄向人类袭来。20世纪80年代十分险恶的爱滋病毒开始肆虐全球,至今带来极大的危害。长期以来,建立制止传染病蔓延的手段等,一直是各国有关专家和官员关注的课题。
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弄清这些特点需要相当多的病理知识,这里不可能从医学的角度一一分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而只是按照一般的传播模型机理建立几种模型。
模型1
在这个最简单的模型中,设时刻t的病人人数x(t)是连续、可微函数,
方程(1)的解为
结果表明,随着t的增加,病人人数x(t)无限增长,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建模失败的原因在于:在病人有效接触的人群中,有健康人也有病人,而其中只有健康人才可以被传染为病人,所以在改进的模型中必须区别这两种人。
模型2SI模型
假设条件为
1.在疾病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N不变,即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usceptible)和已感染者(Infective)两类(取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称之为SI模型),以下简称健康者和病人。时刻t这两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记作s(t)和i(t)。
2.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是常数,称为日接触率。当病人与健康者接触时,使健康者受感染变为病人。
方程(5)是Logistic模型。它的解为
这时病人增加的最快,可以认为是医院的门诊量最大的一天,预示着传染病高潮的到来,是医疗卫生部门关注的时刻
其原因是模型中没有考虑到病人可以治愈,人群中的健康者只能变成病人,病人不会再变成健康者。
模型3SIR模型
大多数传染病如天花、流感、肝炎、麻疹等治愈后均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病愈的人即非健康者(易感染者),也非病人(已感染者),他们已经退出传染系统。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下面将详细分析建模过程。
模型假设
1.总人数N不变。人群分为健康者、病人和病愈免疫的移出者(Removed)三类,称SIR模型。三类人在总数N中占的比例分别记作s(t),i(t)和r(t)。
病人的日接触率为l,日治愈率为m(与SI模型相同),传染期接触为s=l/m。
模型构成
由假设1显然有
s(t)+i(t)+r(t)=1(12)
根据条件2方程(8)仍然成立。对于病愈免疫的移出者而言有
方程(14)无法求出s(t)和i(t)的解析解,我们先作数值计算。
模型4SIR模型
SIR模型是指易感染者被传染后变为感染者,感病者可以被治愈,并会产生免疫力,变为移除者。人员流动图为:S-I-R。
大多数传染者如天花流感肝炎麻疹等治愈后均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冰域的人即非易感者,也非感病者,因此他们将被移除传染系统,我们称之为移除者,记为R类
假设:
1总人数为常数,且i(t)+s(t)+r(t)=n;
2单位时间内一个病人能传染的人数与当时健康者人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传染强度)。
3单位时间内病愈免疫的人数与当时的病人人数成正比,比例系数l。称为恢复系数。
可得方程:
模型分析:
由以上方程组的:=p/s-1p=l/k,所以i=plns/-s+n.容易看出当t无限大时i(t)=0;而当p时,i(t)单调下将趋于零;上批示,i(t)先单调上升的最高峰,然后再单调下降趋于零。所以这里仍然出现了门槛现象:p是一个门槛。从p的意义可知,应该降低传染率,提高回复率,即提高卫生医疗水平。
令t→∞可得:―=2*(―p)/p
所以:δps0=p+δ,当时,s≈2δ,这也就解释了本文开头的问题,即统一地区一种传染病每次流行时,被传染的人数大致不变。
模型的应用与推广:
根据传染病的模型建立研究进而推广产生了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传染病动力学[1]是对进行理论性定量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根据种群生长的特性,疾病的发生及在种群内的传播,发展规律,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等因素,建立能反映传染病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动力学性态的定性,定量分析和数值模拟,来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揭示流行规律,预测变化趋势,分析疾病流行的原因和关键。对于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大量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其传播规律和趋势,研究各种隔离预防措施的强度对控制流行的作用,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有关SARS传播动力学研究多数采用的是SIR或SEIR模型.评价措施效果或拟合实际流行数据时,往往通过改变接触率和感染效率两个参数的值来实现.石耀霖[2]建了SARS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越南的数据为参考,进行了MonteCarlo实验,初步结果表明,感染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影响SARS传播的最重要因素.蔡全才[3]建立了可定量评价SARS干预措施效果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并对北京的数据进行了较好的拟合.
参考文献:
[1]姜启源编辅导课程(九)主讲教师:邓磊
[2]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建模)精品课程
[3]耀霖.SARS传染扩散的动力学随机模型[J].科学通报,2003,48(13)1373-1377附录:
[1]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涵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的描述,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
[2]数学建模的几个过程: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阅读全文

与精品课程营销分析模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耶鲁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浏览:274
番茄todo市场营销分析 浏览:580
胡桃里营销方案 浏览:152
简述网络营销中微信营销的特点 浏览:466
展会促销推广方案 浏览:862
公司员工福利方案策划 浏览:283
4s店元旦暖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60
甜品微信营销策略 浏览:292
酒吧营销经理微信名字 浏览:220
活动促销赠品 浏览:587
汽车节日促销方案 浏览:388
健康饮料营销方案范本 浏览:793
市场营销有哪些企业文化 浏览:853
少儿书画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737
中专市场营销就业方向 浏览:61
奥迪汽车品牌营销 浏览:342
电话销售可以采用微信营销吗 浏览:47
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203
山东优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641
员工集中培训方案 浏览: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