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网络营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呢
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民族结构)、人口地理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收入状况支出模式储存信贷情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自然资源环境等等。
⑵ 影响人口性别比结构的因素包括哪些
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类:
(1)生物学因素。集中表现为对新生婴儿的两性差异和人口死亡率的两性差异的影响。男性胚胎一般多于女性胚胎,女性预期寿命普遍高于男性,使得同一年出生的人口群在达到婚龄期间,其性别比会趋向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老年人口的情况。
(2)人口学因素。一方面,表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动对总人口性别比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性别比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年龄构成就轻,未成年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就大,从而会提高整个人口的性别比;另一方面,育龄妇女的年龄和产次变化对出生婴儿性别比的影响,妇女生育年龄越大,产次越多,出生婴儿性别比会越低。
(3)社会因素。如战争、移民、社会制度和经济布局,人口生育政策,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以及意识形态等社会条件的变化,导致人口性别比的变化。
⑶ 市场营销人口结构当中包括哪些
市场营销人口结构包括:
1、性别结构:
不同性别人口所占比例及数量。
2、年龄结构:
幼儿、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各占比例和数量。
3、文化结构:
可分为未接受教育者、低等教育者、高等教育者等。
4、职业结构: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口的比例及数量。
5、地域结构:
不同地段的人口分布。
市场营销对于人口结构的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所在市场的需求情况,有利于进行市场细分,为管理者决策目标市场提供信息。
⑷ 人口结构的中国结构
2013年,我国人口已经出现新的变化趋势,人口结构已严重失调,人口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已影响人口可持续发展,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很有必要。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只差126万人,整体比例趋于均衡。
人口结构性矛盾凸显
一、人口老龄化提速,未富先老。
二、少子化日趋严重,未富先少。
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障碍
担心人口增长大幅反弹,补偿性生育高峰来临。
改进人口政策的建议
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重新审视人口问题,全面地认识人口问题,客观分析人口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和新矛盾。要以前瞻的视野和战略眼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未雨绸缪及时对人口战略和政策作出战略性抉择,进一步完善人口与经济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维护人口安全,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中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5.0‰),并在2002年快速进入了严重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3.0‰),之后继续下降,直到现在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13.0‰;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社会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87‰),可知:10-14岁(1994年~1998年出生)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7%(人口出生率低于14.0‰),约在1994年就进入了少子化社会;5-9岁(1999年~2003年出生)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5.5%(人口出生率低于11.0‰),约在1999年便快速进入了超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1.0‰);中国进入超少子化社会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可知:
①少子化严重(注:少子化与老龄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是家灾国难的开始!)。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②总和生育率极低。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总和生育率接近3.10-2=1.10;实现代际均衡的总和生育率,在发达国家为2.13,在发展中国家为2.30;实现代际低增长的总和生育率,在发达国家应达2.2胎;在发展中国家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二居室住房彻底固化了“低生育社会”。
城市化和二居室为主的城市住房体系,使中国彻底进入低生育率。
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过半,并且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市民已经成为中国的主体。
由于房价高企、民怨载道,迫使政府和市场建设了以二居室为主(占70%以上)的城市住房体系;二居室的市民家庭大多只能选择生育一胎小孩,如果生二胎,只能是同性别才能住下(夫妻一室、小孩一室)。
当然,也有人能够将二居室换成三居室,但在生活和扶养小孩等方面的经济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能够有个二居室住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三居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梦想。
根据现有中国城市住房情况,如果二居室(占70%以上)家庭均生一胎,三居室(占30%以下)家庭均生二胎,全国家庭平均不到1.3胎(70%*1+30%*2=1.3),是超低生育率。这还未算全国8%-12%的不孕不育家庭。如果再考虑全国有5%-8%的人死亡(在成人前),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进入了极其严重的少子化阶段(泥潭)。
解决中国人口少子化问题的唯一办法只能是:鼓励生育和建设以三居室为主的住房体系。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人口均衡与家庭幸福委员会”,为实现人口的代际均衡(总和生育率的合理值为2.2胎-2.5胎),应该鼓励生育,以期达到“普通家庭二胎、主流家庭三胎、少数多胎和一胎”。
⑸ 求最新2017全国人口结构分布情况,包括男女,各年龄段等。
你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最新的全国人口结构分布情况,里面有很详细的统计,包括总人口,乡镇人口,男女人数之类的。浙江省的也在这里可以查到,有一栏是分省数据,你可以从那里查到相关数据的。
网址:国家统计
(5)网络营销人口性别结构扩展阅读
人口结构亦称“人口构成”。全国或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构成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按人口过程的特点及运动方式,可分为人口自然构成、人口社会构成和人口地域构成三部分和其他若干种类。其中,自然构成还可分为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社会构成可分为民族构成、文化构成、宗教构成、阶级构成等;地域构成可分为城乡构成、区域构成等。
参考资料人口结构 网络
⑹ 人口结构包括哪些类型
人口结构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
人口结构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其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
人口结构的规律:
1、人口结构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它的固有形式和客观作用不断重复出现,并决定着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由于人口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变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多种人口结构规律的产生,并共同构成了人口结构规律体系。
3、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属性,作为反映人口本质属性的人口结构规律在性质上归根结底是社会规律。
⑺ 人口的自然结构和性别结构分别是指什么
人口的自然结构(构成)是按人口的自然指标,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人口自然结构与人口再生产有极密切的联系。现有的人口自然结构是过去长期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自然变动的基础。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人口集团(或群体)在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分布状况、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它可以表明人口发展类型和速度,反映劳动年龄人口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等。人口总量中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劳动力资源就相对雄厚。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和生产的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
人口性别结构系指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另一种是计算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性别结构指标可按全体人口计算,也可按各年龄组人口计算。一般说,低年龄组人口往往是男性人口比例高,高年龄组人口往往女性人口比例高。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育龄妇女生育率、出生婴儿性别比、男女分别的死亡率以及人口迁移(移入国往往会影响男性人口多,而移出国则会造成女性人口多)等。人口性别结构会直接影响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从而影响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速度。人口性别结构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安排也有密切关系,因为不同部门、不同职业往往需要不同性别的劳动力。人口性别比例应保持平衡,如果性别比差别很大,则会产生许多经济、社会问题。人口性别结构常与人口年龄结构结合使用,称“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它是研究人口再生产,进行人口预测,研究人口和经济等现象之间关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