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营销故事

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营销故事

发布时间:2021-09-28 02:46:46

1. 青岛啤酒的发展历史

青岛啤酒的历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截至2015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

(1)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营销故事扩展阅读:

产品特点

口味特点:风味纯净协调,落口爽净,具有淡淡的酒花和麦芽香气。

原料选用:麦芽:采用进口优质大麦,经青岛啤酒独特的制麦工艺精心制备而成;

大米:以国内领先的大米新鲜控制技术保证大米的优质新鲜,并采用适宜的代码配比;

酒花:采用优质新鲜的青岛大花和制定的优良香花;

水:酿造用水;

酵母:采用青岛啤酒独特的啤酒酵母。

酿造工艺

采用现代一罐法酿造工艺和独到的低温长时间后熟技术,历经30多天精心酿制而成,同时通过国内领先的啤酒保鲜技术,保证啤酒口味的新鲜。

采用了优质麦芽、大米、酒花和水,经过糖化、过滤、冷却、发酵、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它成功的原因在于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严格的工艺管理,在继续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青岛啤酒的酿制工艺已日臻完善,而独特的后熟工艺和优良的酵母菌种更使其锦上添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异和稳定。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料进厂到半成品加工直至成品出厂,须经过系统、严格的质量检测。1995年公司已通过了由挪威船级社组织评审的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标志着青岛啤酒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已与国际接轨。

2. 我想写关于青岛啤酒发展的故事,有谁有相关历年的资料吗

在我国,能折射百年历史的企业不少,但像青岛啤酒百年来叫响海内外而不衰的却不多。

200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走完了100年的辉煌历程。这一年,这家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2.8%,出口量占全国啤酒出口的50%以上。

青啤又开始了下100年的航程。新的航程将如何走?董事长李桂荣、总裁金志国的共同回答是:坚持国有控股,走股权多元化构架式的国际化大公司之路。

“跨国姻缘”引进“洋资本”

1月9日,当李桂荣谈起青啤与美国安海斯—布希(A—B公司,即百威啤酒制造商)合作成功一事时,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青啤进行了一次产权改革大突破。李桂荣坦言,依自己的实力,青啤与世界级大公司相比,差距可谓触目惊心:2001年,仅A—B一家世界级公司啤酒销量就近1500万吨,同年销售收入是青啤的23倍。

为了求生存,谋发展,青啤人换了个思路:与其竞争不如竞合,但青啤一定要控股。

寻找了四五家公司,谈了7个多月,最终他们与A—B公司缔结秦晋之约。2003年4月1日,青啤公司向A—B公司颁发了首次两批价值1.164亿美元的债券证书,A—B公司向青啤公司颁发了付款证明,巨额“洋资本”进入青啤账册,为青啤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这桩“跨国姻缘”不但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质性阶段,还标志着中国啤酒业正在发生理性的质变,100%国有资本的青啤变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混合经济公司。

目前,青啤国有资本持有30.56%股份,仍然是青岛啤酒的最大股东,而A—B公司所有债券转换成股权后为20%股份,成了青啤的最大非政府股东。

“洋高管”带来“洋观念”

“洋资本”进来了,“洋观念”也来了。

“检查设备的梯子为什么竖立在车间?”青啤人不明白,这“洋人”怎么问了这么个问题,梯子不就是这么放吗?“洋人”以为青啤人没有听清楚,建议“将梯子挂到墙壁上,既安全又扩大空间。”“对呀,多少年来,我们怎么没有想到。”令他们没有想到的还有许多,建议将所有阀门、开关、控制节点上,编上号,便于查找问题……自从青啤公司与A—B公司联盟后,在青啤公司总部或车间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中,多了两个金发碧眼的“洋面孔”,这就是非执行董事伯乐斯和监事雷纳德,他们两人分别进入青啤公司人力资源和公司治理委员会以及财务与审计委员会。

难解决的是啤酒的“口味一致性。”A—B公司共有12家生产厂,所生产的啤酒口味都一样。“原来我们只是认为消费者说好喝就行,哪里还想到口味一致。别说我们青啤的48家生产厂达到口味一致,就是一家厂里罐装和瓶装的啤酒口味就不一样,不同时间装的不一样,不是一个操作工操作的不一样……”为了达到口味的一致性,青啤五厂的冉群总工程师按照“洋高管”提出的“关键工序控制点回顾”法,在车间与操作工一起,对生产工序上的一个控制点一个控制点观察、摸索、讨论、记录,已经奋战了10个月,解决了200多个问题。初战见效,五厂产的啤酒含氧量由百万分之四毫升降到低于百万分之一毫升,口味基本达到一致,而离A—B公司的标准是千万分之五。

集团公司决心已定,按国际化管理法操作去做,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最后实现所有生产厂家口味一致。

股权变化变出“新法则”

“反对票0票,100%赞成。”当捏着一把汗的美国A—B公司的代表听到这一结果时,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这是2003年夏季,发生在青啤公司临时股东大会上的情景。此次大会主要表决青啤公司和美国A—B公司合作的事。

早在1993年,美国A—B公司就持有青啤5%股权。因此,按规定,在这次股东大会上,第一大股东———青岛国资局的代表和A—B公司代表,都必须放弃投票权。这就意味着,青啤的“独立股东”将对青啤与A—B联盟做出最后决定。如果拥有多数股权的“独立股东”最终否决青啤与A—B联盟,此次合作便告吹。因此,美国A—B公司代表表现出强烈的担心。

这次股东大会,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现代市场经济法制的“威严”。权力层和大股东已不能为所欲为,这就是股权变化带来的新法则。用青啤决策者的话说:国有企业从对上级政府负责,到确立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对全体股东负责,这是一个质的变化。目前,青啤已经形成了董事长、总裁、监事会主席3人分设和不得兼职的体制,形成了一种董事会决定干什么,总裁研究怎么干,监事会监督哪些不能干的良好权力制衡及监督机制。

据透露,在吸收公众股、法人股和外资股后,青啤还将吸收人力资本股。青啤在改革中加固基业,酒将越酿越香,事业更加长青。

青岛啤酒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始建于190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1993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发行H股和A股股票。2003年4月,青啤与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正式合作。

青岛啤酒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目前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量50%以上。

目前,青啤公司已在全国17个省市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并建立和完善了遍布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啤酒生产能力、品牌价值、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利税总额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截止到2003年底,青啤公司实现产销量300万吨,销售收入68.2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出口创汇4138万美元。

到2005年,青啤公司产量将达到500万吨;2010年实现800万吨,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列。

这是报纸上的,你改改再用吧

3. 青岛啤酒在国际上出名么

青岛啤酒在国际上有名,青岛啤酒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1906年,在慕尼黑国际啤酒博览会荣获金奖;1948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出口至新加坡,当地《星洲日报》称该啤酒质量远驾于其他啤酒之上,当地侨商争求其代理资格。

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亚洲啤酒品牌。截至目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1个国家和地区。

(3)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营销故事扩展阅读

国际著名啤酒

1、百威

世界知名的啤酒品牌,1876年诞生于美国,创始人是Adolphus Busch,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百威啤酒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其独特品质在超高端啤酒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2、科罗娜

以其独特的口味成为世界上销量第一的墨西哥啤酒,美国进口啤酒排行第一名,由莫德罗啤酒公司生产。

莫德罗啤酒公司位于墨西哥,创建于1925年,在当地有八家酒厂,年产量达到4100万吨,在本国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科罗娜 CORONA EXTRA是其主力产品,也是世界第五大啤酒品牌。

4. 谁有市场营销有关青岛啤酒的案例分析和答案

这道题的答案不是白给的。我是做专业情报收集的,可Q交流> 5 2971 043 6

5. 青岛啤酒的发展史各位不要吝啬!

1903年8月15日,通过德意志银行募集了40万墨西哥银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年产能力2000吨,生产淡色啤酒和黑色啤酒。
1906年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6年 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买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仍生产黄啤酒和黑啤酒,商标有“札幌”,“太阳”,“福寿”和“麒麟”等品牌。当时有日本籍职员15名,日本籍工人7名,中国工人164名(其中女工12名)。
1939年 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兴建制麦车间。当时制造麦芽的设备为中国国内仅有。
1942年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大规模扩建,增建了储酒罐,改进了糖化室,包装室安装了一整套装酒设备,使啤酒年产量增加到4663吨。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青岛市政府派员接管了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留用人员295名,征用日籍技术人员8名,厂名易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6 12月5日,青岛啤酒公司由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接管,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1948年 第一批青岛啤酒出口至新加坡。
1949 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啤酒厂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
1950年为摆脱啤酒花原料依赖外国进口的被动局面,在青岛市郊崂山县创建了酒花生产试验场,试种了32亩酒花,获得成功。
1954年4月,首批500箱(4打装)青岛啤酒发往香港。
1963年10月,在全国啤酒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唯一金奖。
1964年创造了著名的“青岛啤酒操作法”,在全国啤酒行业推广;
1972年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是亚洲出口到美国最大的啤酒品牌。
1981年美国有影响的消费品杂志《华盛顿人》举办的“华盛顿国际啤酒会”, 评比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的350种啤酒,青岛啤酒战胜联邦德国及荷兰等国的名牌啤酒,获第一名。
1985年7月,青岛啤酒再次获得“华盛顿亚洲啤酒评比会”冠军。
1987年5月19日,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国际啤酒评比中,青岛啤酒战胜近400家国际和当地啤酒,在当选的15种啤酒中得分最高,名列榜首。
1990年青岛啤酒在澳门的销量已占当地啤酒市场总销量的64%。
1991年9月24日,青岛啤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青岛啤酒创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其后,青岛啤酒节每年举办一次,年参节人数达几百万(2006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之首”)。 1992 青岛啤酒在意大利成立欧洲办事处。
1993 年 7月15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8月27日,青岛啤酒股票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6年3月7日,青岛啤酒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7月1日 青岛啤酒股票正式选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30指数”。
1998年青岛啤酒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兼并扩张。 2001 青岛啤酒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以后六次荣获该奖项。
青岛啤酒提出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发展战略由“扩张”转向“整合”。
2002年青啤公司《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岛啤酒百年华诞[1]
2003年8月15日,青岛啤酒迎来百年华诞。
2005年6月起,青啤公司与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等共同组织“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活动,点燃了全民的奥运激情,将每个观演者转变为充满激情的参与者,让每个人都一起来分享奥运的激情与梦想。
年初,青岛啤酒为配合奥运营销战略,独创并实施了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营销战略。
在整合积聚力量之后,公司战略由“整合”向“整合与扩张并举”转变。
7月,青岛啤酒在台湾高雄建立生产规模10万吨啤酒生产工厂,是青岛啤酒在中国大陆以外实现生产的重要标志。
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中国啤酒赞助商。
2006 年2月27日,青啤公司《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科研项目再次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个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
3月28日,在距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青岛啤酒成功推出了奥运新产品——欢动啤酒,欢动啤酒是“为奥运而生”的运动型啤酒,其“低热量,高能量”的特点迎合了大众热衷运动,提倡健康生活的潮流。
2007 4月15日,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举办“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让奥运激情在城市间传递,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同时用“三位一体”的营销方式让品牌和城市互动共赢。
2008汶川大地震后,青岛啤酒合计捐款1357万元,并启动爱心家园计划和开展心理援助。
4月22日,青岛啤酒向全球发起了“全球奥运激情征集活动”,通过中英 文双语网站Cheers-China与全世界一起分享激情、见证奥运。[1]
2011年8月3日,青岛啤酒(揭阳)公司年产6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在广东揭东经济开发区新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建成后青岛啤酒在广东的产能将超过200万千升。[2]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青岛啤酒公司在确认所属四川各单位员工平安无事的同时;立即启动向地震灾区的紧急援助,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分会向雅安灾区紧急捐款800万元;并着手组织青啤员工向灾区奉献爱心;此外,历时五年的“青岛啤酒地震灾区心理援助项目”也将温情继续。

6. 青岛啤酒的起源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8月15日,是由英德商人合资兴建的,起初被称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年产能力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

1906年,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16年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买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仍生产黄啤酒和黑啤酒,商标有“札幌”、“太阳”、“福寿”和“麒麟”等品牌。当时有日本籍职员15名,日本籍工人7名,中国工人164名(其中女工12名)。

(6)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营销故事扩展阅读:

青岛啤酒惊喜亮相啤酒节

1、知名啤酒敞开喝

酒客们只要来到青岛啤酒大篷,就可以体验到青岛啤酒奥古特和青岛啤酒黑啤这两款最新鲜啤酒,领略世界金奖品质的魅力。

而除此之外,青啤大篷还提供纯生、原浆、白啤、IPA、蓝莓和葡萄果味等不同口味的啤酒,满足酒客们的不同需求,平时喝过的没喝过的青岛啤酒一应俱全,均可在现场品尝。

2、史上超大狂欢区

在啤酒大篷区最引人瞩目的,是位于中间位置的青岛1903大篷和奥古特大篷,两个大篷并肩而立。“往年青岛啤酒大篷往往一座难求,而今年青岛啤酒的两个啤酒大篷的规模扩大到约5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名酒客尽情狂欢。”

青啤大篷的负责人曾超介绍,青岛啤酒的两个饮酒大篷会有不同的风格侧重,青岛啤酒大篷依旧以狂欢为主题,而奥古特大篷则有略微舒缓的氛围。

7. 青岛啤酒的历史

青岛啤酒的历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截至2015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

(7)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营销故事扩展阅读:

青岛啤酒包装箱的鉴别:

青岛啤酒包装箱规格640ml*12瓶、355ml*24瓶、296ml*24瓶之分,分为出口纸箱、内销纸箱两种。

内销酒箱面上的青岛啤酒字全的英文字母及栈桥图形用的是大红色,箱面上标有:“中国啤酒唯一驰名商标”和“此包装仅限中国境内销售”的文字,字体是宋体,比例适当,色泽均匀,印刷清晰。

出口酒箱面上的青岛啤酒字体的英文字母及栈桥图形等用的是深绿色,字体是正楷,间架结构协调规范,比例适当,色泽均匀,印刷清晰。

出口、内销包装箱绝大部分用热熔胶封口,从封口处打开检验,有两道热熔胶,呈条状痕迹,箱面上有激光射码机打印的生产日期,由点组成的数码,每个点有扩涨感。

假冒包装箱的印刷质量粗糙,箱面上字体及图形色泽暗淡,不均匀,字体印刷清晰,纸箱粗糙且软,包装箱用浆糊或胶水人工刷胶封口,无热熔胶条,生产日期是用塑胶刻制人工盖上的,由点组成的数码,每个很死板,地扩涨感。

8. 金志国的青啤故事

青岛啤酒公司前身为国营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其生产的青岛啤酒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之一,已行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九五”以来,青岛啤酒公司在“大名牌战略”带动下,实施了“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7个省市拥有48家个啤酒生产厂和3个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现年啤酒生产能力达500万吨。
原料危机:
大麦、啤酒花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一直保持近15%增长速度的中国啤酒行业迅速陷入危机。二者占据了啤酒原料成本的大部分,其中仅大麦所占份额就达40%。
由于干旱导致的澳大利亚大麦出口急剧减少和加拿大大麦出口扩张有限直接影响了中国进口大麦的价格。二者是中国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占据了中国大麦进口量90%的份额,而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有近一半依靠进口。
尽管青岛啤酒尚未透露2007年具体利润额,不过据青岛啤酒2007年上半年报显示,其啤酒销量255.9万吨,同比增长12.4%,其净利润达到3.6681亿元,增长幅度达69.2%。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青啤首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能够活下去就是胜利。”青岛啤酒董事长李桂荣曾如此表示。“我们将通过价值链整合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努力降低消耗。”金志国说。据他透露,青啤主要过强化集团化采购、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改进等措施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目前,青啤正在组建战略投资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希望借此实现由小价值链到大价值链的整体转型。据悉,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各板块负责人已经陆续到位,原青啤华南区总负责人、集团副总裁严旭被聘任为集团营销总裁,原来的总酿酒师樊伟被聘任为生产运营总裁。与青岛啤酒的应对方式不同,青啤的老对手——燕京啤酒(000729行情,股吧)和华润雪花开始将触角向产业链前端渗透。据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透露,燕京啤酒计划在国内打造5-6家大麦原料基地,以应对国际大麦价格疯长。据悉,燕京啤酒规划的大麦原料基地产能有望达到20多万吨。除了燕京啤酒,华润雪花也有类似动作。去年,华润雪花已经与国内重要的啤酒花生产商新疆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该兵团目前已种植3500余亩啤酒花新品种,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啤酒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亩。
整合、扩张并举,有危就有机。
在金志国看来,眼前啤酒业的寒冬将给啤酒业带来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啤酒业的冬天将持续3-5年,能挺过这段时间的小企业不多,即将被淘汰的一大批企业给大啤酒企业带来并购机会。”金志国说。
据国内一家啤酒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华润雪花、青啤、燕京等国内前10大啤酒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6.8%,显然还有不少集中空间。对此,青岛啤酒战略发展总部部长黄克兴曾表示,青啤的并购对象将是产能在20万吨以上、效益较好、符合市场布局要求的啤酒企业,重点锁定省会城市。除了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等国内一线啤酒巨头都表示过强烈的扩张欲望。华润雪花大股东华润创业副总经理邝文谦曾表示,该集团今年的资本性开支中40亿港元将投入啤酒业务上。据他透露,去年华润雪花收购的10家啤酒厂,令其总产能提升了25%。

阅读全文

与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营销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子商务是理工科吗 浏览:715
市医师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60
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调研 浏览:205
移动联通策划方案 浏览:408
策划部门内训方案 浏览:875
义乌市翠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74
信息化培训方案模板 浏览:481
诗词策划方案活动 浏览:543
小家电促销方案 浏览:527
百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786
军训培训通知方案 浏览:557
特百惠水杯的策划方案 浏览:192
电商运营平台策划方案 浏览:242
新进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444
文化志愿者培训评估方案 浏览:211
商品流通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浏览:3
澡堂促销活动稿件 浏览:468
上海淘趣电子商务公司怎么样 浏览:456
衣服直通车推广方案 浏览:643
2014浙大远程电子商务作业答案 浏览: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