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分析,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星巴克的成功,在于把咖啡文化细分,顾客消费到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更是一种格调,一种文化,星巴克成功地与消费者产生了情感与精神的共鸣。
星巴克作为现代人的心灵绿洲,为被囚禁在这纷繁复杂的快文化生活节奏中的职业人提供了一个静思的环境和不具威胁的聚集场所,是现代人真正需要的第三空间。而这一点,恰恰才是星巴克文化营销的真谛与价值所在。
1. 环境文化:从听觉、视觉、触觉三方面来满足每一位星巴克顾客的消费体验,此时喝咖啡只是一个幌子,品味生活、远离喧嚣才是星巴克真正为顾客提供的价值所在。
2. 产品文化:为了让所有星巴克的顾客品尝到一流、纯正口味的咖啡,星巴克人从原料、加工、烘焙、配制、运输、成品都经过严格的流程控制,消费者最终喝到的是具有星巴克全球标准的精致咖啡。
3. 员工文化:作为连锁服务行业,除了优雅的就餐环境外,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水准的优劣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所以在员工招募上,星巴克一定雇用对咖啡怀有热情、激情的人,顾客在星巴克消费的绝不仅仅是美味的咖啡,更是一种贴心的服务享受。
4. 管理文化: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制度,加之严格的店铺管理执行体系是星巴克咖啡文化落地的关键。星巴克独特的“环节管理”模式渗透于经营的各个细节处,商品陈列、标签贴法、人员礼仪等都有严格的标准。
5. 体验文化: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独特体验。正如舒尔茨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星巴克始终将顾客的需求当成自己的任务,在意他们的每一个细节,无形中拉近了顾客与星巴克的精神距离。
作为一家咖啡店,星巴克在不断完善并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挖掘并打造独有的星巴克文化,讲求与消费者的精神共鸣。可以说,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文化。
② 星巴克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星巴克的目标客户是,受过良好教育,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中产阶级,内所以要分析星巴克容的市场营销环境,应该从怎么去服务好这个目标客户群落手,营造良好的星巴克体验是必要的,以最专业的咖啡知识和最亲切的服务,把星巴克对咖啡的热情传递给顾客,让顾客也学会热爱咖啡所带来的快乐。星巴克应该始终保持市场的优势,不是为了快速发展分店,而是建立一个令人感觉到很温馨的品牌,就像是家一样的感觉,没有人会讨厌一个温暖的家庭,这需要用心才能做到。
③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有吗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二、星巴克的品牌文化追溯
(1)品牌定位
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2)品牌诉求
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何等令人向往!
三、星巴克海外扩展的基本情况
自从1994年挂牌上市后,销售额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2001年达到了26亿美元。利润额每年的平均增长幅度为30%,2003年达到1.812亿美元。与此同时,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已经在全球得到认同。在这些利好消息的情况下,我们担忧的是美国市场基本饱和,新的增长点难以在国内找到,为了寻求更高地利润,海外扩展是唯一的出路。
四、星巴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分析
在对星巴克的基本情况了解后,我们得出了海外扩张是唯一出路的结论。然而,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内市场,其商务环境更加复杂,在我们向海外寻求高利润的同时,高风险是同时存在的,以下我们将针对快餐咖啡这个市场的国际环境做出分析。下面我们将以中国为例,利用SWOT环境分析法分析五、星巴克进入国际市场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星巴克集团极强的盈利能力,自从1994年挂牌上市后,销售额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2001年达到了26亿美元。
2.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及现金流。
3.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使命,星巴克致力于做行业的佼佼者。
4.品牌形象良好,知名度高。
5.与艺术形式的结合重塑第三空间体验价值,受到目标受众的普遍认可。
(2)劣势(Weakness)
1.创新仍然容易受到动摇可能。
2.以产品的不断改良与创新而闻名,扩张速度太快带来的体验空间核心价值的丧失,逐渐沦落为闹市的低档咖啡。
3.需要寻求一个投资组合的国家,在以抵御业务的风险,国内店多风险大。优势产品过于单一。
(3)机会(opportunity)
1.新产品与服务的推出。
2.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目标受众比例增加。
3.中国政治格局稳定,政治风险低。
4.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稠密度高,高文化的人数也在增加。
5.国内对外资企业虽有一定的限制但由于我们处于经济起飞前期,为了吸引外资所以对外资企业也有相对的扶持。
6.为共同品牌与其他厂商的食物和饮料,和品牌特许经营权的制造商的其他商品和服务都具有的潜力。
(4)威胁(threat)
1.进入市场的许多竞争对手和复制品牌构成潜在威胁。例如,日本的真锅以及costa
2.受经济危机影响,目标受众受到损失,销售可能受到影响。
3.咖啡和奶制品成本的上升。
4.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目标受众中等收入者所占比例较少。大多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高与美国的有一定差距。
六、星巴克如何灵活运用4Ps理论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品牌的知名度,星巴克将使用营销组合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这四个营销组合的元素将如下所述:
(1)产品(proct):星巴克从整个三十余个品种咖啡豆扩展到环保卡布奇诺咖啡,咖啡标记和其他星巴克用具。它的产品提供也从甜点和咖啡扩展到燕麦片,冰沙,书刊,无线网络等为了不落后于竞争对手以及满足顾客的需求。
(2)定价(price):为了迎合在大众眼中星巴克是为高层次消费者服务的形象,星巴克的产品的定价是属于比较高的。公司也开始提供可续杯的一美元的8盎司装咖啡,在无限制的续杯下这个成本大约50美分比任何星巴克的其他产品都要少。公司也实行“价值策略”,这个策略更加强调在便宜的咖啡产品上而不是对于价格活跃者认为的不可支付。
(3)渠道(place):星巴克的选址其实最好的概括就是第三空间的营造。一般星巴克都开在商业中心,高级写字楼附近。
(4)促销(promotion):星巴克在它的目标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如下所示:
1.星巴克卡。星巴克卡是一种在转借系统下提供顾客机会主动的去推销公司产品。
2.在没有咖啡大小的限制下地咖啡外送服务。
3.为了吸引多元化的顾客基础,提供国际化的茶和咖啡去适应那些喜欢本地茶的顾客。
4.利用慈善事业作为一种促销方式—星巴克捐款给一些非盈利组织作为一种提高品牌形象及在当地的知名度的方式。
七、结论
以上我们通过SWOT环境分析法,以及4Ps理论在以中国为例的情况下对星巴克公司的国际营销策略进行了基本分析。在国际环境的分析中除了对于市场的一般考察外我们还要对东道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考察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国内市场环境的分析。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星巴克的营销案例分析,展示国际营销理论的相关实际运用。其中又以SWOT分析法和4Ps理论为重中之重。而除了SWOT分析法外还有2种国际企业常用的评估方法在此文中我并没有提到的分别是一、国别冷热比较法二、经营环境等级评分法。
其实这个就是SWOT分析,机会威胁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就够了,
④ 请分析星巴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产品创新
是什么使星巴克能够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仍然保持销售快速增长?星巴克咖啡公司中国与亚太区总裁约翰·卡尔弗(John Culver)对《环球企业家》的回答是:“关键不是在于如何运营好500家门店,而是在于如何运营好‘一家’门店,并且将同样的事情做500次,保证每次都能做好。”
运营好“一家”门店,当然也不是容易的事。2008年舒尔茨归来之前,星巴克面临着过度扩张之后门店咖啡质量下降、产品创新乏力、企业灵魂丧失等一系列的问题(详情请见于Gemag.com.cn查询《星巴克灵魂之战》一文)。舒尔茨回归之后对每一家门店都进行了改造,比如丢弃了为了节省成本而购置的廉价桌椅。2010年,星巴克在美国对1700家店面进行改造,大量购入了充满了田园气息的木头柜台、长条桌子以及手写的菜单,为的是让星巴克的门店看起来更有亲切感。同时,不同门店的创意形象也让消费者和星巴克之间带来了更多情感关?联。
在中国这样的门店改造亦在进行中。比如在北京前门大街上的星巴克,是中国古典样式的建筑风格,灰色墙面上夹杂着华丽的雕梁画栋,无论是红色的窗棂还是淡绿色的墙砖都充盈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就连星巴克的小美人鱼也跃上了中国传统的牌匾。这个来自美国的咖啡连锁品牌很愿意将中国元素充满这间门店,而淡化西式色彩。“在店铺设计中融入了本地的文化和元素,在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更为熟悉和亲切的体验。”卡尔弗说,这使星巴克的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更强了。
而另一方面,更多创意的点子在星巴克门店涌现。去年10月,在纽约时代广场上的星巴克重新开张,门店内外各装有两台电脑,可以同步显示星巴克 facebook和twitter帐号上的最新动态,包括即时的促销信息。在门店的一角设立了拍照装置,顾客可以从那里直接获得自己以时代广场星巴克为背景的照片并且上传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上。这种即时互动的方式可以使消费者在星巴克的参与感更强。美国的一些消费者在其门店主页下方留言说:“我等不及要去那里看?看!”
门店的改造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进来坐坐,而后台系统的改善也帮助星巴克能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来服务顾客。过去的四年中,星巴克更新了门店的销售系统,新的系统可以缩短门店员工的点单速度并且提高下单的准确率。后台供应链的改善也帮助星巴克更好地管理库存,以避免出现因为缺少某种原料而无法为顾客调配出想要的咖啡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多次发生,会损害顾客对于星巴克的信任感,并且最终导致顾客流失。“新的系统还能帮助星巴克收集顾客的数据信息,迅速了解顾客的需求,使得星巴克在产品创新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卡尔弗告诉记者。
合适的产品能吸引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段来店消费。舒尔茨曾发现中国星巴克的消费者更多地在下午和晚上利用星巴克进行商务活动,而美国的消费者更集中于早晨。如果能吸引中国的消费者在早晨也能光顾星巴克的门店的话,便会给门店带来更多的客流以及销售额。为此,星巴克正通过系统提供的数据寻找适合每个时段的饮料和食物,比如蛋糕以及其他单品。
储值卡的推广也给星巴克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收益。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星巴克卡的交易额高于任何同类充值卡。星巴克公司网站上独立于其财务报表的详细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的一年,星巴克卡总计充值金额为22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了151%。通过星巴克卡进行的消费占公司收入的18%。
在中国,星巴克通过“星享卡”作为加强顾客忠诚度的工具。“星享卡”没有储值功能,但顾客购卡后在相关网站完成简单注册即可成为“星享俱乐部”会员,获得相应的奖励回馈。顾客持“星享卡”在门店内的每一笔消费会被一一记录下来。随着消费金额的累积,顾客将能升为代表更高级别的玉星级和金星级会员,以获得更多的回馈体验,如免费咖啡赠饮、专属的咖啡教室、新产品体验会等活动将为普通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了解和感受星巴克的机会。此外,顾客在门店的消费习惯和对产品的口味喜好等个性诉求会通过“星享卡”及时反馈给星巴克,使星巴克能更广泛全面的聆听顾客的切实需求,并对产品和服务做出迅速有效的改善,推出更多深受顾客喜爱的产品。
但舒尔茨也并不想在门店中满足顾客所有的需求。比如他曾极力推动取消美国门店中的加热三明治的服务,因为夹在三明治中的奶酪在加热后散发出的气味会弥漫整个门店,并且掩盖了星巴克最核心的产品咖啡的香味。尽管这款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舒尔茨对星巴克内任何与咖啡为敌的细节都保持着高度警惕。
在大多欧美连锁企业增长乏力的同时,星巴克取得业绩快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其违背了连锁行业的一些基本准则。2006年和2007年当星巴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时,为了保持内部财务增长而催生了拙劣的经营策略,几乎每一家连锁企业都看重的“同店销售额效应”就体现出诸多恶果。有一天舒尔茨走进一家门店,震惊地看到店内销售的毛绒动物玩具越来越多。“这是什么?”他指着一堆与咖啡毫无关联的可爱玩具,经理不假思索地说:“它们对销售额以及利润的增长有着极大的贡献。”当时,这种心态已经无处不在。为此,舒尔茨决定在报表中取消同店销售增长比的数据。类似的举措一度引起投资者的愤怒,但现在来看,舒尔茨显然更知晓该如何提升星巴克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