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罗辑思维》能够风靡的详细原因是什么
以下来自豆瓣用户的分析,从受众,内容,营销,形式几个角度做的分析:
1、受众。罗辑思维受众特点:年轻、网络深度用户、追求知识、追求有趣。
2、内容。罗辑思维视频的卖点是“帮你读书”。这个卖点正中受众的痛点:年轻、有求知的欲望,但是没有富裕时间和精力选书、读书。罗辑思维帮助受众创造了以下价值:1)提供品味。根据罗振宇及其团队的知识储备,帮助受众在众多畅销书中选出高质量的。2)节约时间。读一本书可能要花一个月,但是看一期《罗辑思维》只需要一个小时。在《罗辑思维》中,还帮助受众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直接提供结果,节约了受众时间。3)提供趣味。单纯看书学习是很枯燥的。罗振宇将“吸收知识”和“上网”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娱乐”的罪恶感。
用一期最新的《罗辑思维》来做例子,这一期做的是郑也夫的《吾国教育病况》。1)话题抓住了网络的热点。高考改革,#让数学滚出高考#等。这一点保证了点击量。2)提供独特观点。什么是素质教育?数学的目的不是提升素质,而是区分人。大学扩招是伪命题。计划生育导致里教育分流不能。看了这些观点,不管正确与否(很有商榷的余地),再看看《罗辑思维》的受众,能够预期到他们是很有兴趣的。3)提供增量信息。《罗辑思维》的团队帮助受众调查了德国教育分流的情况,节约了受众的时间。
3、形式。《罗辑思维》的视频制作是很精良的。画面明亮,录音高质量,视频的节奏清楚,中间有两次中断,介绍书,介绍罗辑思维的微信信息,给了观众一个休息脑子的时间。整个视频看下来不会累。如果翻一下罗辑思维最早的几期,比较一下画面的精致程度、录音的质量以及节目的节奏,其中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4、营销。《罗辑思维》明显和优酷网有密切的合作,优酷在首页推荐新一期的视频,现在每期都能有50万以上的点击量。(http://www.douban.com/note/314105516/这个视频是优酷网和罗振宇开会的过程,可以说明双方的合作是很深入的。)这个点击量给罗振宇带来了大量的微博和微信粉丝,而微博和微信又给罗辑思维的受众带来了互动的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品牌忠诚度。《罗辑思维》的一个极大优点是一个笨功夫,就是可期待性非常高。《罗辑思维》的质量未必精妙绝伦,但是每期都能达到一定的质量,而且对自己的slogan绝对忠实:帮你读书。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东西未必多么美味,但是你再进去之前,就知道我要吃到的是什么东西了。坚持的时间久了,自然聚集起了受众。坚持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试试?一开始没什么知名度的时候,是很难的。
5、营收渠道。受众聚集起来了,而且是一群很有购买潜力的受众,营收几乎是不用多想的事情。贴片广告、出版社合作、卖书、拉赞助,搞会员,随便怎么玩都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
Ⅱ 分析罗辑思维自媒体营销方式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首先我说一下我来喜欢的原因自吧。
1 我觉得资料全面。罗胖子看的书非常多,对于每一件事情 都讲究考证,都是有史料记载的。
2 我觉得他分析事情的时候不带如自己感情的色彩。多方面的看待事情。
3 他的语言比较有魅力。 不是死板的给观众叙说事件,比较诙谐,让听者比较容易理解。
4 方式比较独特。 它属于脱口秀这一类的
这只是我喜欢的原因
Ⅲ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逻辑思维”2012年底上线,由罗振宇和独立新媒体创始人申音推出几个月后,他们上网、支付会员系统推出更震惊了业界内外,“思考”突然就占了160万元,这个逻辑,以其强大的商业实现的功能公开展示。
第二,它也是最创新的价值,其受众的整合,将322万人通过微信,称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他们可以相互合作以产生“难以想象”的价值。这是传统媒体在这一立场上从未考虑过的,也是一种创新的地位。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生活在一个社区,但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个人追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越来越不同。社会群体变得多样化和支离破碎。”受众定位的逻辑构建平台的整合思维”,在这个平台上有相同的价值观的人不仅可以找到对方,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朋友,爱情,婚姻,事业,成为一个社区,等等,“逻辑思维”的社会个体的发现他们的社区有相同的价值观,提供了一系列的愿景,使他们充满了好的想法和社区生活的期望,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实现愿望。
Ⅳ 投行称罗辑思维2017利润过亿,罗辑思维是做什么的
近日,一位接近罗辑思维核心高层的人士称,《罗辑思维》公司主体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酝酿2018上市计划,并与多家券商投行进行沟通。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亦透露了上述消息。该投行人士补充表示,投行方面曾向罗辑思维方面提出过海外上市的方案,但罗辑思维方面已经决定将上市地点放在A股市场。
我认为罗辑思维是一家大型的在线知识服务商,通过推出各方面的教育节目来挣钱。
Ⅳ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大家看完之后感觉怎么样
运营了4年的知识类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宣布了一次重大改版。
这类“知识服务”正是为了满足当下“知识焦虑”这一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社会底层的因素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动,主要体现在:
第一,人的时间正在碎片化;
第二,学习越来越是终身化;
第三,学习越来越跨界化。
传统的出版业和教育业对此也有解决方案。不过,在当前的情形下,罗振宇认为很多方案本身就有问题。
“不计成本的做研究,是专业学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知识是否碎片化不是最重要的。” 在罗振宇看来,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已经是既成的事实,用户选择用碎片化的学习来填充这些时间,是有价值的真实需求。
很多人对于得到 App 上付费内容发出最大的质疑是,目前很多付费实验的结果表明,文章的打开率并不如预期,很多用户买了之后不看,次年还是否会继续付费值得思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容付费产业的逻辑是否存在?知识付费和碎片化学习是一门可持续的生意么?
针对外界这一疑问,罗振宇透露,目前得到App上单篇文章的打开率在30%左右,而目前提供免费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仅为5%。即便在出版业,“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样的现象也再正常不过了。
正如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人买了高档厨具并不一定会天天做饭,买了机械键盘的人不见得是顶级游戏玩家,罗振宇认为,当下内容付费产业应该用产品化的思路去运营知识服务。
“不管用户是否使用产品,但是他买了,满足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就是产品的功能之一,‘买了不看’是媒体人的思维,是传播冲动的心里作祟。”罗振宇说。
Ⅵ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如何
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罗胖脑残粉
先贴一段视频 这是10个月前 罗胖和优酷财经的同志在一起讨论《逻辑思维》时的视频
罗振宇策划新节目-4一共有五个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
在这段视频中,罗胖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逻辑思维这个节目的核心价值。
他自己在当时的给出的答案是,对于图书观点的梳理和解读。
而在现在已经播出16期的情况下
逻辑思维目前的依旧遵循当时的一个初衷
而我认为其作为一个优秀的自媒体节目的理由如下:
1 罗振宇本人的才华,以及他对于自我营销的深度理解
我订阅了逻辑思维的维信,曾经在微信平台上问过罗老师为什么在知乎有帐号却从来不参与社区活 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却得到了罗老师“因为平台太多,难以管理”的回答。我并不知道这是其本人的回复或是由团队进行操作,但这样的用户体验感是极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罗振宇的微博,会发现大多数会得到本人的回复。这说明罗老师对于每一个用户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探索。
2 类读书类节目的缺失和市场需求
知乎有一个话题是书籍推荐,回答频次非常高,原因在于读书是一件私人的并带有个人品味和价值观的事情,分享书籍会给人以分享价值观的愉悦和寻求志同道合者的潜在需求。而在传统电视领域有得大妈者得天下,收视率的压力使得很多读书节目不得不远离黄金时间,多在半夜时分进行播放,《百家讲坛》则属于现象级的事件,受到多方资源的照顾。那么回过头来,在视频时代,各大视频网站主打的依旧是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但是《晓说》的成功给很多人看到了知识分享领域这块巨大的蓝海,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其在各个领域对于质感的要求日渐提升,细分到电视节目,便有了《逻辑思维》《晓说》这样知识分享类节目的市场需求。
3 专注于剖析事件内在的逻辑机理和抓取热点事件的能力
在已经出品的16期节目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罗老师首先给你一个“锚”,即在对于传统事物的不同观点,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解构分析,引经据典,最后在逻辑上说服你,这样的节目首先对主讲人的要求极高,因为这一套逻辑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支撑并经得起推敲,而对于观赏者同样要有一定要求,这就为未来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个极有潜力的目标群体。而着16期的选题不用我多去评析,我自己是乐在其中,尤其是u盘化生存这一概念给了我很多深思。
在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和知乎是知识分享领域的两条发展路线」
期待他们都越来越好
--------------------------
4.21补充在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和晓说中,都开始出现了合作的广告商,并以内容表现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见自媒体的脱口秀节目已经在积极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
这是一件必然发生但需要无尽探索的道路。
有道云笔记和罗辑思维的合作是平台间的合作,相对契合。
mini 和晓说的合作则让我觉得突兀,有种夹生饭的感觉。
但向这样在这条路上单枪匹配作战的你们致敬每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是过往模式的颠覆,是对无知事物的挑战加油琢磨着是不是要写点书评 向老罗讨点书看
Ⅶ 小米VS罗辑思维,谁才是社群营销的最终赢家
社群是小米,自媒体是逻辑思维。
Ⅷ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
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品牌,公关,这些都是要涉猎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罗辑思维,文案是必须的,文案不行想做好市场营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