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策略的主要内容及各种策略的优缺点。
进入国际市场的包括四种产品观念:整体产品的观念、产品的组合观念、产品的周期观念、创造开拓的观念。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有:固有产品策略,产品更改策略,机会牵引策略,聚力开发策略,专门产品策略,尾随跟进策略。
一、进入国际市场的四种产品观念
1.整体产品的观念。市场营销学所研究的产品就是整体产品。整体产品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实质产品(又称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实质产品就是产品的基本需求效用;形式产品是指产品的实体外在形态,包括品质、特征、式样、包装、商标和厂牌等;延伸产品则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商品特性而产生的各种服务保证。市场营销学的产品价值观就是消费者的需要,产品的整体概念就体现着以用户为中心思想,正因为这样,国际营销学者在营销过程中,就应不折不扣地考虑产品的各个方面适应消费国的顾客需要,否则在策略的运用上便有失策的可能。
2.产品的组合观念。所谓产品组合,即指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有机构成,或者是各种类产品的数量比例。国际市场营销要求每一个国家或企业,一定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资源、技术条件来确定产品的经营范围及产品的结构,这是任何国家面对国际市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根据国际市场情况充分发挥本国优势(避开劣势)确定产品的出口结构,它就不能利用国际经济为本国的建设发展作用。所以,出口什么产品是自家长处,缩短和发展什么产品对已有利,营销者必须心中有数。
3.产品的周期观念。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就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就同类性质的产品而言,大类的产品与大类的某种产品以及某个牌号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来说,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一般都是某种产品或某种牌号的产品,这就要求产品的经营者不仅要考虑到个自产品的经营周期,还要考虑到该种产品及该类产品的周期。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必须适应产品的这种周期变化并符合各种类型产品周期间的内在关系,这是企业在动态的市场上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4.创造开拓的观念。国际市场不仅是市场营销的新领域,而且也是竞争创新最广阔场所,不创造就没有前途,就企业的自身条件来看,开拓精神是企业最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国际市场经营者,必须多动脑筋,经常保持头脑清醒,多创新意,不断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不断生产独特新颖的产品,去争取顾客、影响市场、开拓市场、创造市场,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
1.固有产品策略。以本国或本企业原有的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即为固有产品策略。运用此策略的产品范围是有限的,并不是任何固有产品都可行销国外,凡可直接销往国外的产品,一般都具有某种需求共性。下述三类产品可用于此策略;传统产品,如景德镇瓷器、法国葡萄酒、美国的可口可乐;矿产品及某些原材料产品,如石油、煤炭等;某些已畅销国内市场的产品。由于此策略大大方便了营销者,诸如无需另行研究开发和可以降低成本等等,所以此策略很具有吸引力。
2.产品更改策略。这是基于改变整体产品要素的思想之上而产生的产品策略。国际市场的需求与国内市场的需求是有很大不同的,很多产品在某些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当然,更改整体产品的哪个部分和如何更改,需要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而定,也正因如此,在变化无常的国际市场上,在产品的“个性化”方面,该策略显示了很高的灵活性。一般产品的更改着眼于下述五个方面:
功能的更改。这是一项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利益的产品更改内容。如空调车等。
外观的更改。这主要是对式样的颜色进行更改。更改的原因是因为产品使用国的条件特殊和文化环境不同。如厨具的大小和衣着的色彩、款式等。
包装的更改。包装的更改与销售地的自然状况和产销两地的运输距离有直接关系,但国际市场营销特别强调包装,是因为消费国的风俗习惯和消费水平更为重要。
商标、厂牌和标签的更改。在这方面的更改,除有不同的文化要求以外,消费国的法律也有这方面的规定。如加拿大要求商标必须用英、法两国文字书写其内容等等。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商标画面的设计必须要有艺术性和吸引力,要与个性化的包装及产品相呼应。
服务的更改。做好产品的服务工作(如保修、供应零配件等),对保证产品的销售十分重要。作为整体产品的一部分,良好的服务可以增强用户的购买信心,提高产品的声誉,打开市场、扩大销路。
3.机会牵引策略。这是一种以市场机会为导向的产品开发策略。该策略要求国际营销者树起“全方位天线”,正如雷达的天线对准天空360°旋转一样,在任何方位遇有反射波就可以确定周围环境中某种产品的潜在市场存在,之后便据此提供产品。这种策略主要有五种形式:
创造新产品,开创新潮流。
依据或创造新的消费形式,提供产品。
找出外国公司忽略或服务不周的产品和市场,提供产品。
把握消费特点转变的机会,提供产品。
研究竞争者的产品,再提供自己的产品。
4.聚力开发策略。新产品在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生产并打入市场以后,企业不再对这一产品项目小的改动,而是把改进的思想法积累起来,运用到下一代新产品的设计中去。
目前,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地缩短了。在美国新开发的产品,经过2~3年就要退出市场,在我国有些产品经过3~5年的时间也会失去原有的市场地位。因此,在已经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内,企业保持产品的相对稳定性是极为重要的。从消费者的方面来看,一件新上市的产品,企业经营宣布产品有所改进,会在顾客当中留下一个设计不成熟、质量不可靠的印象,人们会等待着产品的全面改进。就企业方面来说,频繁的对产品的某些部分进行变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给生产部门带来麻烦,甚至在企业还没有收回成本与合理的利润以前不得不退出市场。不仅如此,企业还会因为在平时过于分散精力,而延误了下一代新产品的开发。很显然,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放弃那些无关紧要或华而不实的零星小改,而集中力量大改,是非常明智的,运用这种策略不仅有利于企业,而且也有利于消费者。
5.专门产品策略。这种新产品策略不主张开发普通的大众化产品。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及时设计与投产新产品适应新兴的市场需要,而且还充分反映了市场的细分化的观点。一般性产品生产批量大、品种少、市场面大,方便企业的生产,但应变性差,一旦在竞争中被淘汰,就会招至重大损失。因此,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国际上从经营一般产品转向经营专门化产品已成潮流。
目前,我国的一般化产品还有很多,这是相应于我国现实经济水平与消费水平的现象,但是有些大众化产品已开始失去它的市场。很简单,这种产品适应需求的硬度太大,勉强了消费者,时间一长,消费有所提高的顾客以及需求偏好有差异的顾客,就会对一些专门化的产品产生需求。所以,有的企业生产了一般化的产品,就要想着开发专门化的产品。有的新兴企业,从一开始就应着眼于专门产品。
6.尾随跟进策略。这是一种企业着眼于发展刚刚被某家企业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策略。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信息系统和各类情报网的建立,先进厂家花大力气首创的新产品,不难被很快学到手。所以,先进者不一定很成功,而紧跟者却受益不少,紧跟者可以节省大量研究费用,缩短发展时间,及时跟上先进水平,甚至会超过首创者。
以日本索尼公司为例,它在家用电器方面推陈出新可谓世界前茅,但由于竞争激烈,它的新产品往往很快被普及开,因此所获利益越来越少。拿盒式录像机来说,1983年它的盈利额还大幅度下降。而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却是一个成功的紧跟者,它在中央处理机和微型机这两个重要产品方面都是后发制人,后来居上的。这种情况可以使后进企业把研究和开发战略的重点放在仿制、引进和学习上,而不是最先进的产品上。
这一策略对于我国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可以说它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策略当推为首。这并不是反对独创和发明,独创和发明是更伟大的战略,资力雄厚的企业可以着眼于此,而国家也该集中力量在某些重要方面获得自己的领先地位
Ⅱ 结合经济危机背景,分析我国国际市场营销企业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它们的任务是什么
伴随着冷冷秋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各地漫延,一时间,有些国家面临经济型破产,美国五大投行一半以上倒闭,最大生产型企业通用集团也岌岌可危,全球股市飘绿。房地产几乎就掉进了冰窟,紧接大多实体经济也大受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倒闭10万余家,大多企业生存在风雨飘摇之中,市场节节下滑,资金流动越来越紧张,利润由厚变薄直到转亏,不得不减薪裁员。明年可以肯定对大多数的企业来讲会更加步履艰辛,倒闭或被兼并也许是很多企业的归宿。环境的恶劣会加速新一轮洗牌的步伐,当然在这严峻考验中也会出现一些商机,品牌的提升,黑马的出现是我们所有企业之心愿,而就营销而言,靠旧思维、老套路确实很难奏效了,创新是现实所逼,也是发展的杀手锏。
一、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发现未满足点
当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市场后就不难发现,很多需求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包括一些根本性的基本功能满足都得不到解决。如20多年来用欧美核心技术制造的欧式烟机,油烟的吸净率大多在60-70%,也就是说还有30%左右的油烟就留在厨房内。一则易把做菜的人熏成“黄脸婆”,二则把房内空气搞糟,墙壁及家具受到侵害。但大多厨电企业就只会在外观上,免拆洗概念上做文章,从不去认真的想一想,油烟机的核心功能就是吸尽油烟,吸不尽油烟就是质量不合格,相当于飞机不能离地,也类似于减肥产品不能改变你的臃肿和体重。而格林格电器经过对吸油烟原理的深度分析,利用近吸和空气动力学原理,创造出新一代的吸油烟机就能确保油烟吸净率在99%以上,并给消费者大胆承诺“吸不尽油烟退货”,还人们一个健康的厨房并可支持建设开放式厨房。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上市仅三年在没有多少市场投入的情况下,销量已占到全国烟机总销量的1%,成为厨电业的一匹前途无量的黑马。
多普达在一两年前也许从未有人听说过,但现在他竟成了手机中商务型中高端机的代名词。很多有品味的商务人士都纷纷放下名牌诺基亚转而持有他。但即使他最好的机型P860仍然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电池太不经用,我几乎是每天充一次电,出差时更为不便。如果能把山寨手机电池耐用的优点结合到多普达上去,那该有多好。
所以说营销创新首先应从研发开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其根本需要是基础。如能创造其更好感受才能在市场上胜人一筹。在经济大环境恶劣的今天,营销创新首先应从基点产品着手,以差异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寻找蓝海的入口。
二、渠道创新
“渠道为王”虽有些过,但渠道在营销中的作用确实非常重要,大多进行分销的企业这些年来对渠道的设计和管理都煞费苦心,但效果一般老是在“大户、省力、高效”还是“扁平化市场最大化”以及是“怀柔、利用、换新”还是“管控与服务改良”之间争论。各种设计和管理都有成功的范例,具体是什么方式和手段更好呢?我看因企业经销商及地区的不同而异,达到市场目标的就是适用的,市场持续发展的是很好的就可以固化成一种模式。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渠道应进行以下变革:
1、从传统意义上的按行政区域划分的省代、市代变化为以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商圈及最佳效益为主要依据再结合公司发展需求进行划分的区域性经销商,并在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市场的进展调整,做得好的可封疆加地,做的差的就逐步削减以市场的手段来实现经销商水平的优胜劣汰。
2、是通过经销商进行分销还是厂家自建分公司直营,不能简单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历史经营效果、企业的营销战略及行业竞争需要来设定。我个人认为应是一种结合的模式更好。这个结合有两个含义:一是在厂家认定的核心城市或地区(一般在最佳辐射范围)最好是直营,这样可以掌握一手资料,形成核心模式便于指导经销商运作,而在其他区域最好是整合经销商资源进行分销。二是在市场规模和潜力都较大而经销商又资源(特别是资金与运作能力)不足的地区,厂家可参股支持做强做大,这样既做到市场最大化,又兼顾了让经销商更稳定可控及厂家效益更好。
3、渠道的管理应“刚柔并济”
在渠道的管理上,首先是监控促使经销商规范运作,防范市场风险,加速品牌提升。但管理应以引导经销商加强自律为主,只要帮助其建立了一套好的管理体系让其想犯错都难,我们就只需要对价格规范、窜货、形象统一等大的方面进行强力管理就行了,千万不要搞成“婆婆式”管教。
其次,渠道管理的重心是激活。这需要厂家多向经销商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其做好管理,做好市场规划,为促使其成为当地优秀代理商竭尽全力。你要把经销商当做是自己的分公司,而且是你没有任何费用风险的经销商,支持做大了我们分享其扩大的市场回报,坐得品牌的提升。
Ⅲ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包括什么
1、国内营销:前国际营销阶段
2、出口营销:国际营销的初级阶段
3、跨国营销:国际营销的成长阶段
4、多国营销:国际营销的高级阶段
5、全球营销:国际营销的发达阶段
Ⅳ 谈谈对国际市场营销的认识,谢谢
市场营销是指组织在深入洞悉消费者需求及市场竞争特征基础上,通过向消费版者传递具有竞权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达成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用一句极其通俗的话讲:即生产要卖的出去的东西。
其五大职能为:商品销售、市场调查研究、生产与供应、创造市场要求和协调平衡公共关系。
市场营销不只是“推销和广告”,而是一系列复杂的产品和服务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这个过程围绕实现个人的需求目标及企业的成长目标进行,首先满足个人需要目标,即通过交换满足消费者需求目标,进而才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
即:指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从产品规划开始,综合利用各种营销手段,通过提高顾客满意获得成长的全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同时,市场营销观念采取由外到内的思考逻辑,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在内外部协调一致行动的基础上,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增值方案,提高其满意度,进而推动企业不断成长。
Ⅳ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 3C 4P 5M 都是什么请详细的解释一下
传统的网络营销观点认为:网站的流量影响着媒体的价值和广告营销的效果,其精确计量单位已经进化到平均页面逗留时间、用户浏览行数,甚至使用月平均浏览网站的忠实用户。这些曾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从而使人们对大流量网站形成了近乎偏执的信任。针对不同流量类型的网站,易观国际结合实际研究利用一个3C模型(如下图)对网站流量对应的网站价值作了分析。
模型图表明,网站按流量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内容型(Content)网站,内容的广泛性带来绝对的流量和广泛的用户群,以新浪为代表,此类网站以品牌广告收入为主要营收。
第二种类型是社区型(Community)网站,网站流量来自于为不同的细分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针对性强但绝对值少于内容型网站,以淘宝、携程等网络社区类网站为代表,此类网站以广告收入和增值业务收入为主要营收。
第三种类型是电子商务(Commerce)型网站,网站靠用户群的持续购买行为或对购买行为施加持续影响产生流量,网站流量最小但商业价值最高,以阿里巴巴为典型代表,网站靠在线营销和代理交易获取收入。
从网站所实际获得的交易规模来看,第二、第三类型网站交易规模远比第一类网站大得多。其中的影响因素由不同类型网站用户附加值的差异所决定。这与传统的网站流量大,价值一定高的观点相悖。显而易见,与门户类网站相比,产生持续购买行为的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不仅能够为网站交易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对广告主)还具有更高的商业营销价值。
经典4Ps 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策略自20世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而且,如何在4Ps理论指导下实现营销组合,实际上也是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
4P指代的是Pro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即分销,或曰渠道)和Promotion(促销)四个英文单词。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一个营销组合中包括合适的产品,合适的价格,合适的分销策略,和合适的促销策略,那么这将是一个成功的营销组合,企业的营销目标也可以藉以实现。
5M,就是制定广告方案所需决定的五项主要决定:
任务(mission):广告的目标是什么?
资金(money):要花多少钱?
信息(message):要传送什么信息?
媒体(media):使用什么媒体?
衡量(measurement):如何评价结果?
5M管理是生产现场管理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是生产现场管理者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的技法之一。5M分别代表MANPOWER(人力)、MACHINE(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MANAGEMENT(管理)。简称为“人机料法管”(多数企业还叫作“人机料法环”,环境代替了最后一个M的“管理”)。笔者经过多年的营销实践,把生产现场的5M管理成功地嫁接到营销终端活动的管理上,同样开花结果,屡试不爽。
对于成功策划、组织、实施终端活动的5M管理是什么呢?这5个M只是稍有变化,分别是MANPOWER(人力)、MACHANDISE(商品)、MATERIAL(物料)、METHOD(方法)、MANAGEMENT(管理)。其中的两个M发生了变化,机器变成了商品,材料变成了物料。5M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确保一个终端活动,特别是现在使用频繁、大行其道的终端促销活动成功的不二法门。
第一个M是MANPWOER,就是人力资源。简单讲,一个终端活动的实施肯定离不开人手。人力包括人员的多少、人员的具体分工、人员的培训、人员的激励等内容。越是大型的终端活动,人员越多,组织难度越大。需要提前策划和调配好相关的人力。
第二个M是MACHANDISE,商品或产品。商品永远是活动的主角,需要精心梳洗打扮的。活动期间的商品管理主要包括商品组合、商品陈列、商品价格三项主要内容。商品组合是指要确定参加活动期间的商品品种和数量、重点推介商品、上量商品、利润商品、形象商品等。对这些商品进行有效地组合,才能达成活动效果。商品陈列是指活动期间商品如何摆放、如何展示、如何布置,才能达到突出商品的卖点、形象等,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商品价格是指活动期间对商品价格的调整,如统一的折扣、个别优惠、特价等。
第三个M是MATERIAL,是活动物料。活动物料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活动宣传物料、活动现场物料、活动赠品物料。宣传物料主要达到宣传活动信息和活动造势使用的,常用的如海报、单页、DM单张、夹报、户外广告、宣传车辆等。活动现场物料是满足活动现场需求的,在活动的不同区域:产品区、舞台区、洽谈区、收银区等摆放和布置不同的物料。活动赠品物料是每次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根据活动性质、活动规模等,灵活多样地采购各种促进销售成功的赠品。
前三个M都是硬件,后两个M都是软件了。
第四个M是METHOD,方法。一个活动要成功,必须要有成功的方法。最重的的方法是掌握好活动成功的“三点式”。第一点是焦点。现在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有眼球才有人气,有人气,才有销量。活动成功的第一点就是要让这个活动成为目标受众的焦点,否则活动很难成功。第二点是卖点或利益点。把人气聚集过来了,如何展示,如何打动目标顾客,如何让顾客有购买的冲动。第三点是售点。就是最后的“临门一脚”,如何打消顾客的疑虑,如何让顾客现场掏钱,这里边可是有大学问,在这笔者不多讲。
第五个M是MANAGEMENT,管理。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活动目标管理、预算管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等主要内容。目标管理是对活动目标的设定、分解、管控。预算管理主要是对活动产生费用的合理预算和把控。流程管理主要是对活动整个流程的梳理、分解和现场的有效把控。人员管理包括对人员的招聘、培训、激励等内容。
5M管理的一硬(前三个M)和一软(后两个M)是保证一个现场活动成功的必要五要素。对一个终端活动,5M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5M管理是万万不能的。掌握和使用5M不能保证活动个个成功,但没有5M管理的终端活动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Ⅵ 国际市场营销的任务是什么
国际市抄场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袭
其实和市场营销(Marketing)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本地,一个是国际的。
简单来说还是4Ps,也就是产品(procts),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tion).
但重点就是在于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将面临的挑战是国际化的,这里不仅仅是要求语言程度,还有对目标国家各个方面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比如说,目标国家的大经济环境,政治体系,基础建设,目标客户群的行为喜好,国家政策法令法规,文化背景,等等。
Ⅶ 国际市场营销学:经典案例分析与练习的前言
国际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60年代从基础市场营销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市场营销学的分支,它是市场营销学的延伸与扩展。国际市场营销学研究企业如何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或劳务引导到消费者或用户的经营销售活动规律。国际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高级形态,是建立在哲学、数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及国际贸易基础之上的现代管理应用学科。它不仅为培养国际营销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提供理论武器,还为当今企业从事国际营销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务性课程,而国际市场营销又是极具实战性质的经营管理活动。在国内外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中,除进行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学习之外,一般都十分重视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训练。
编写本书,考虑到国内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学分与课时的要求,在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特色的前提下,奉行“思想上全球化,行动上本土化”这一国际营销的核心指导理念,突出营销环境尤其是文化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特别强调国际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互联网的工具性应用以及阐述普遍适用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市场营销分析框架与思路的形成,更加有利于学生认识、体会和克服国际市场营销学中最主要的屏障——自我参照准则。
本书的编写遵循如下原则。
(1) 经典性。所选案例具有体现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的典范意义,通过一系列经典案例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和深刻地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系统知识。
(2) 实用性。所选案例基本上是实际发生的市场营销行为和策划,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基本上可以满足学习者作为实战者进行分析和策划的需要。也就是说,学习者通过案例分析,近似于实战操作,可以获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 现时性。所选案例尽可能是现时发生的,以使学习者掌握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市场新变化,通过案例分析具备与时俱进和创新意识。
(4) 系统性。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案例分析,既有案例介绍又有分析,帮助使用者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知识点以及以理论为基础进行案例研究;第二篇——案例练习,仅有案例没有分析,目的是让使用者用已掌握的理论来进行实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所选案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和体现国际市场营销学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的重点理念和方法,所有案例综合起来进行训练,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决策体系。
Ⅷ 1.简述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几个阶段。
国际市场营销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出口经营阶段 。一般指20世纪60年代以前。"二战"以前,国际市场只是作为国内市场的补充,企业主要以国内消费者为销售对象,同时少量在国际市场销售国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国际市场,根据不同国家的需要,组织市场营销活动,但以出口为主。
2. 跨国国际营销阶段 。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该时期日本、西欧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国一起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出口导向的国际市场营销转向 国际市场导向阶段,即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侧重于发现国际市场机会,往往采取在东道国投资、生产和销售的形式 。
3. 全球营销阶段 。一般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国市场的同质化趋势加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营销进入全球营销阶段。 全球营销的市场观念指在当今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突破国家(地域)的界限,通过对技术、资源、资金、人才的国际比较,按照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采取投资、生产、合作等方式,生产出最完整的产品去满足世界市场各国消费者的需要 。国际产品的出现就是全球营销观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