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营销渠道成员间有哪些冲突管理
营销通路成员是代表不同利益的独立主体,不管营销通路的设计多么完善,或管理多么细致人微,总有成员会在目标上发生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触的行为。如果一方试图去影响或压抑对方的愿望,就会产生通路成员间的冲突,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内耗,从而使通路体系的协调性与满意度遭到破坏。
1.冲突的类型
根据通路成员间冲突双方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冲突、水平冲突与多通路冲突。
(1)垂直冲突
垂直冲突指在同一分销体系内,分别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间所发生的冲突。比如,制造商已计划停止生产某种产品,而其经销商却已与客户签订合同,如果制造商停产则会导致经销商违反合同,于是冲突便产生了。
(2)水平冲突
水平冲突,指在同一个流通层次上的成员之间所发生的利益冲突。比如,不同地区间的经销商彼此压价抢夺对方客户,从而爆发水平冲突。通路管理者对水平冲突必须提前制订明确而有力的预防性政策,并在营销通路运转中不断强化和重申;制订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制订相应的强有力的奖惩措施。
(3)多通路冲突
多通路冲突,是更加复杂的冲突,是一个制造商建立了两个或两个以。上通路向同一个目标市场出售产品时造成的不同通路之间的矛盾冲突。当其中一条通路的成员利润较大时,多通路冲突会更加严重。对于该种结构性冲突,避免方式主要是事先的正确设计与事中的及时调整,冲突可随着结构调整而迅速得以解除。
2.通路冲突的管理
(1)确立共同的销售目标
对于功能失调造成的冲突,最重要的解决方式就是确立共同的销售目标。当通路成员意识到它们有共同的目标时,就会自觉放弃对抗,消除冲突。因此,通路管理者应该注意不断使通路成员了解到外来的威胁,这往往能使通路成员认识到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价值与重要性。
(2)加强各营销通路成员之间的了解
通路管理者为了赢得其他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应该加强通路各成员间定期的交流。通路管理者可邀请分销商出席董事会,使其有一种被重视感。
(3)发起者要对自身政策、计划进行修正
当冲突频繁或冲突激烈时,通路管理者可以组织冲突各方进行谈判、调停或仲裁,使双方或多方能直接交流和协商,作出让步,达成一致,以协议形式固定下来,并作为完善体系的依据。
『贰』 论文题目是市场营销渠道冲突与管理,哪个公司好写
这个其实很简单啊,,我就可以给你一篇
市场营销渠道冲突与管理
『叁』 有谁知道关于市场营销渠道研究的一些外文文献求助!提供一些吧。
[1] 菲利普•科特勒, 郭碧翔. 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J]. 商业研究, 1985,(02)
[2] 雒永信. 搞好市场营销 促进经济发展[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1996,(04)
[3] 范丽亚. 如何强化市场营销[J]. 现代金融, 2004,(02)
[4] 张庆胜. 论市场营销中的亮点广告[J]. 金融与经济, 2005,(04)
[5] 叶文琴. 要区分广义推销和狭义推销[J]. 公关世界, 1996,(10)
[6] 周静. 说说市场营销与推销[J]. 新农业, 2001,(05)
[7] 奚中利. 浅议对市场营销的再认识[J]. 新疆金融, 2005,(03)
[8] 王利. [市场营销知识讲座二] 对市场营销的理解[J]. 改革与理论, 1996,(03)
[9] 连朝勃. 市场营销新观念[J]. 农机质量与监督, 1998,(01)
[10] 张明毅. 关于市场营销工作的几点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 1999,(01)
[1] 罗国民. 中国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探索[J]. 南开管理评论, 2000,(02) .
[2] 苏文浩,潘城文,黄金铝,张敏. 中国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趋势探讨及其前瞻性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
[3] 温凤雷. 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03) .
[4] 陈巍. 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J]. 市场研究, 2007,(09) .
[5] 孙巧霞. 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J]. 中国有色金属, 2006,(07) .
[6] 杨淑红. 浅析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资讯, 2007,(12) .
[7] 肖创林. 浅谈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10) .
[8]市场营销十大趋势[J]. 农化新世纪, 2007,(03) .
[9] 白素杰,郭鹏. 浅谈新经济时代的五大营销理念[J]. 经济师, 2004,(11) .
[10] 郭小鹏.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J]. 现代焊接, 2007,(10) .
『肆』 关于渠道管理的论文2000字左右
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向进行的,其中,内部因素也就是渠道成员内部相互间引发冲突的基本原因,如利益、权力等;而外部因素则是渠道所存在的外部宏观环境,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文化环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外部宏观环境的重要一面,营销渠道也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渠道 渠道冲突 文化环境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渠道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越来越被看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要素。于是,有了“渠道为王”、“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说法。 西方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渠道结构和渠道行为两个领域,而渠道冲突是行为领域的一重要研究对象,因为任何渠道有合作也有冲突。透过国外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界定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内,或者植根于超级组织体内部来进行(Michman和Sibley,1980)。即意味着对渠道系统进行研究时,只重点研究组织和成员自身的行为,包括竞争、冲突、合作以及关系等,而忽视了宏观环境(如经济、文件、政治、法律、社会价值观等)。有的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更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以典型西方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营销渠道理论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局限性。事实上,营销渠道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它们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运作,而这些外部环境又时时影响着营销渠道管理。这些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一重要因素就是社会文化环境。西方学者对于我国市场的具体环境研究不多,这需要我国的研究人员自己来认真研究各环境因素。1 渠道冲突的内部因素研究 渠道成员之间要进行合作,矛盾或冲突就难以避免,Stern L. W.和EL-Ansary A.就说过渠道合作与渠道冲突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企业要做好自己的渠道就必须认真研究渠道冲突。国外对渠道冲突的定义有很多,比较权威的是Louis W.Stern和Adel I.EI-Ansary(1996)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渠道冲突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某个渠道成员发现其它某个或某些渠道成员正在阻止或妨碍自己完成目标。 导致渠道冲突的原因有很多,如传播误解,渠道成员不同的目标和有分歧的专门化功能,以及联合决策过程的失误;不同的经济目标,渠道成员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恰当的渠道结构;不同的感知、领导风格、销售付款条件和目标等。许伟波总结了企业渠道冲突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客观成因、直接成因、环境成因和现实成因4个方面(见表1)。2 渠道冲突的环境因素研究 导致渠道冲突的原因很多,除了以上介绍的大量有关内部因素的研究以外还有一些是研究其外部因素的,也就是环境因素。任何渠道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这些环境是存在差异和不断变化的,所以,营销渠道的环境研究至关重要。从广义上讲,环境由营销渠道存在的所有外部非控因素组成。Rosenbloom将众多的外部非控因素大致分为经济环境、竞争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环境五类。他认为环境对所有渠道参与者和目标市场都产生影响,有渠道成员参与者(生产者和制造者、中间商、目标市场),也有非渠道成员参与者(服务机构),并建立了关系模型。他指出渠道经理在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必须考虑所有的渠道参与者。Michman和Sibley(1980)曾经提出关于渠道成员行为的整合概念模型,他们认为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渠道冲突。西方渠道研究者们针对环境的不同要素做过相应的研究。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大,国内学者们也逐步对此展开了研究。国内企业的渠道环境的确十分复杂,连国际上著名的美国Boston咨询公司从跨国公司的角度说:中国的分销通道令人头痛。正是我国营销渠道环境的复杂性为企业的渠道冲突提供了沃土。环境的范畴很广,而每一大类又包含很多具体的因素。通过分析、整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资料现将环境因素及其内涵归类如下(见表2)。3 文化环境对渠道的影响研究 由上可见,导致渠道冲突既有内部的因素,又有外部环境的因素,而文化环境也是外部环境中的重要一项。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例如:Hall(1959,1976);Hall and Hall(1990);Hofstede(1980,1991);Trompenaars and Hampden-Turner(1998)。其中,德国著名学者霍夫斯蒂德(Hofstede,1980)认为,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如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共同拥有的、不同于另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一般而言,同一文化中的个体或群体倾向于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相同的行为方式,而不同文化中的个体或群体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方面则有较大的区别;同一文化中的人们容易沟通,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则较难沟通。一些渠道分析师如Janeen Olsen和Kent L.Granzin等认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渠道结构的主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来,全世界许多国家有很多研究人员都赞成这一观点,也因此针对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影响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源于进行跨国营销时面临的一些渠道问题。Buzzell就注意到不同的消费者购买习惯对国际营销者选择的和目标消费者想要的渠道结构的类型产生影响。有很多文章是从整体上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对渠道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具体的某个文化特征。如Wadinambiaratchi研究了日本、土耳其、委内瑞拉、埃及、印度和热带非洲这六个地方的消费品销售渠道,发现其渠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社会、心理、文化和人文背景。Hall、Knapp和Winsten在大不列颠和北美,Guirdham在西欧,Galbraith和Holton在波多黎各,Baker在热带非洲,诸如此类对分销渠道的研究结果都说明了以上结论。 而在具体的文化特征方面,Dubois指出价值和社会组织是影响渠道的关键因素。有些研究人员针对文化相关因素对渠道内部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早期的Rosson和Ford(1982),他们选择了二十组加拿大生产厂商和他们在英国的分销商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他们的关系如何受制于地理、社会和文化差距因素。然而,文化差距并没有特别地纳入研究,因为这些研究对象所处环境的文化距离是相同的。但他们也指出文化差距这一障碍可通过频繁地沟通和相互作用加以克服。再后来,Johnson,Sakano和Onzo(1990)对70个美国出口商和他们在日本的分销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断出一种非抑制状态会减少这种美日渠道间的冲突,并用社会心理的因素来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日本文化所特有的标准和价值。此外,Kale and McIntyre(1991)提出了一个文化特征对渠道的影响评价模型,并期望其他的研究跨文化渠道关系的人员来采用它。他们借用了德国著名学者霍夫斯蒂德(Hofstede,1980)的文化理论中概括出的文化的四个维度,即个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躲避和夫权主义,将其应用于国际渠道研究中,提出了跨文化渠道行为理论。他们认为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在文化上的差异将影响渠道关系的建立、渠道关系建立后渠道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渠道效率的评价。他们觉得在评价文化对渠道行为的影响时应选择一些基本的特征变量,然而,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烦琐和高投入的工作,需要更多人的合作研究。Jean-Emile Denis总结了文化对分销决策的影响,他从习惯、价值观、社会组织、标准和个性特征五个维度对渠道的结构、成员关系和内部行为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伍』 大专毕业求论文 题目是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学校图书馆网上的中国知网上有
『陆』 论文传统营销渠道与网络营销渠道的冲突所需的文献有哪些
文传统营销渠道与网络营销渠道的冲突所
肯定好
『柒』 大神能帮我收集一些关于市场营销渠道的论文文献么
去中国知网,有许多的论文,绝对有你需要的
『捌』 市场营销企业如何进行渠道冲突管理
渠道的利害冲突主要表现在:
经销商要求一下条件:
1.减少资金风险。(先赊货,后付款。低内价容格高返利;单次要求的提货量少;回转快,卖不完保证退货;旺季货源保证)
2..更大的独家经销权。(本地区的最大、独家经销权利。)
3.更多的支持。(人力、广告、促销等支持)
4.更好的服务。(产品质量保证;客户投诉处理;及时送货、换货、调货)
5.更宽容的态度。(旺季时,若因运力不够导致下线客户断货,不追究;经销商若借产品打开通路,在销售代理其他高利润竞争品牌是,不要介意)
6.其他。
市场营销企业(或者厂家)的要求
1.降低成本(先付款,后发货;整车进货;产品销售库存管理较好,尽量不要退货。)
2.投入专注(经销商专心销售本企业的产品)
3.市场推广力度大(经销商最好有成熟的网络能够自行开拓市场。)
4.配合力度大(配合企业的市场策略,不串货,不砸价,不抬价,认真做好厂家的促销方案)
以上就是渠道和营销企业或者营销企业的冲突。
一楼所说的具体做法是处理冲突的很好的手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构建一种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是通过健全两者的合作制度,相互的利益分享构建起来的。
『玖』 《论西安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冲突与解决方法》 怎么写!!!!!!!!!
1.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上述种种冲突的表现形式都说明了,旅游渠道成员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是渠道成员之间冲突的最根本原因。因此,为了解决这些冲突,就要在渠道成员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用机制促成渠道成员的利益共同化,这是解决冲突的根本出路。
2.进行渠道企业之间的目标管理
渠道成员之间的经营目标上的分歧也是导致旅游营销渠道成员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因此就要在渠道成员之间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建立超级目标。一个良好的超级目标应该具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应该是各个渠道企业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第二,应该是各个渠道企业共同努力的长期目标。满足以上两方面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将旅游渠道成员团结在一起,解决矛盾冲突。
3.细化各个渠道成员的责任和权利。明确渠道成员之间的责任、权利也是解决渠道冲突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明确权利,可以明确不同分销商的市场范围,明确大客户的归属。明确责任则可以明确各个渠道企业在广告、促销、服务等方面的责任,从而解决上述冲突。
4.加强渠道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行人员互换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渠道企业之间对市场理解的差异,从而引起一些渠道冲突。因此,加强渠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冲突的主要方法。而渠道成员之间的交流,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人员互换,特别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互换。人员互换让不同企业领导者进入到合作企业中,有利于他们更加理解对方的处境,更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更有益于彼此交流和解决冲突。
参考文献:
[1]张琳廖佳丽:渠道冲突的原因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6(9)(中旬刊).pg12-13
[2]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g144,pg208-209
[3]姚群峰:电信服务营销渠道策略重点探讨——渠道竞合与渠道整合[J].当代通信,2004(24).pg44-46
[4]付慧珊王丰:营销渠道冲突管理六步法[J].经济与管理,2003(8).pg36-37
[5]许伟波:营销渠道冲突成因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5(16).pg 18-19
[6]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pg521-522
『拾』 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那你看看 菲利普·科特勒 的营销书吧
他是现代营销学之父。我们学营销专业的很多都是参考他的!我们老师编书很多也是参考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