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场营销书籍推荐
理论部分
有效的营销理论的武功招式是双手互搏,左手传统营销(道、法),右手游击营销(术);内功就是洞察人性。
传统营销部分:
1、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建立营销思维框架——>特劳特《定位》完善营销思维框架中关于STP的部分——>2、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完善营销思维中关于4P的部分——>3、中国古代典籍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商道、情理法、心理以及战略战术,将营销思维中国式营销化,了解中国。在中国玩营销,世界的是中国的,中国的还是中国的。
游击营销部分:《游击营销》、《低成本快营销》、《中小企业营销完美指导手册》《罗宾汉营销》、《所罗门营销学》,等等,想到再继续补充。这一部分不应为理论所束缚,任何低成本高传播的方法都应该为我所用,不择手段,飞花摘叶都是营销。
人性部分:
1、《奸的好人》系列建立对人性兴趣,启蒙——>2、主流的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例如《影响力1》《影响力2》《顾客为什么购买》《紫牛》《买》《激活消费者心理需求》《迷恋》《无价》《怪诞行为学》《重来》《本能》《错觉》《粘住》,等等不一一列举。——>3、在心理学层面升华对人性的认识,《人类行为202个秘密》、《100种心理欲求》——>4、在权谋层面升华对人性的认识,任何有关人性的书籍都可以阅读,推荐《罗织经》、《荣枯鉴》、《反经》、《资治通鉴》、《韬晦术》、《止学》、《解厄学》、《度心术》、《冰鉴》、《予学》、《观人经》——>5、在人生层面升华对人性的认识,释道儒任选一家深入研究。这一境界波某自己都没有达到,所以就暂不推荐。
实践部分
引用奥格威的话——营销不是为了销售,不能带动销售,就不是营销。
销售是营销的目的,也是营销的结果。若撇开销售谈营销,营销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
实战派的对立面不是理论派,而是学院派。国内营销教育无法造就营销大家的原因就在于学院派们的清谈,认为“市场高于销售”,认为“市场工作劳心销售工作劳力”认为掌握一些传统营销中的所谓国外先进理论、模型就能做好企业营销,甚至漠视或根本不知道游击营销的存在。这就造成了国内大多数企业市场部与销售部的脱节的现状。
如果不想做百无一用的学院派,为学习营销而学习营销,就应该以销售为切入点。找一个销售代表的工作(如果是学生可以考虑兼职工作),完成由销售代表到销售经理再到营销总监的晋升过程(期间推荐阅读一些提高心态与销售技巧的书籍,例如《NLP销售魔法》、《催眠方法入门》、《NLP致胜行销学》、《绝对成交》,等等。自己感觉可操作的的销售类书籍都可阅读,无非勾魂夺心洗脑催眠,没有绝对真理,只在于理论结合实践的程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再辅以理论部分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相信你在营销之路上会有所成就。
祝一路顺风。
Ⅱ 有没有关于消费者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关于消费者心理学的书籍:
一、《影响力》
在美国《影响力(口碑实战版)》出版以来。一直是营销类最为畅销的图书之一,成功让无数中小企业在营销预算紧张的情况下。实现了销售业绩倍增、品牌深入人心的奇迹。
无论你是营销主管、职业经理人,还是企业的老板,这都是一本你工作必备的案头工具书。由于通过广告、人员推广等的传统营销方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个全新的网路时代。
二、《怪诞行为学2》
《怪诞行为学2》是201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丹·艾瑞里。
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怪诞行为学2》中,他继续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非理性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娓娓道来。
三、《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是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迈克尔·R·所罗门。
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是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从营销学的角度,这门学科是为了提供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因为 “营销学是一门试图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学科”。
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10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原作者为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谢晓非翻译,书中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心理学与健康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五、《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 2012年1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本书分4编共19章,囊括了微观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对微观经济领域的重点内容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包括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供给与需求,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微观经济学的应用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影响力》
网络—《怪诞行为学2》
网络—《消费者行为学》
网络—《社会心理学》
网络—《微观经济学》
Ⅲ 消费心理学书籍
《消费心理学》作者:樊文娟
节选部分供你参考
第三节 消费者需要的分析
一、影响消费者需要的因素
消费者的需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消费者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许多
客观因素,这些主客观因素综合地影响着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的需求心理。这里
先作简单地分析,在以后的有关章节里,还将作详细的阐述。
(一)消费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1.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很大,婴幼儿、青少年、中年和
老年对消费品均有不同的需要和指向。
2.性别因素 消费者性别差异也会带来需要的不同。男女消费者对某
些商品的需求是有区别的,由于妇女的特殊需要,很多地方设立了妇女用品专卖
商店或柜台;男性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妇女就没有。
3.文化和职业因素 不同的文化水平,在购买中表现出不同的情趣和
审美标准;不同职业的消费者,由于教育程度、生活与工作条件不同,对商品的
式样、设计、包装、质量、数量等需要也不尽相同。
4.个人经济因素 个人收入多少也是影响消费者需要的重要因素。在
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消费需要是以购买能力为基础的,一个低收入的消费者对
于高级昂贵的消费品是不敢问津的。在我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消费者,已经产
生对摩托车、小汽车、高级住宅的消费需要。更令人惊奇的是,农民买钢琴的也
不少,年轻一代农民也想欣赏肖邦和李斯特。钢琴早已有之,但以前谁敢想象钢
琴在农村竟有市场,只有当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提高以后,消费钢琴的需
要才有可能实现。
5.个性心理因素 消费者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
消费者需求差别的主要心理基础。
(二)客观外界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 消费者需要的内容和满足需要的方式,都受到当时的社
会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制约。制约可以表现在:其一,只有当生产出某种产
品,消费者消费该产品时,消费者的消费需要才能逐步产生;没有某种消费品,
就没有相应的消费需求。这也是前面所讲的生产决定消费。其二,不同的生产力
水平形成不同的产品门类、品种、数量和质量,人们的消费需要也不断变化。以
我国人民的世纪服装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的清一色到年代的五颜六色,穿衣要
穿得时髦,穿出个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
责任制后,农民对各类小型农具的需求猛增。这些都说明,人类的需要是历史的
产物。
2.地区因素 我国人多地广,各个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
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消费习惯,构成了许多不同的消费需求。
如广州人讲究吃的消费习惯使广东的名菜、美点都集中在广州。各酒家的烹调工
艺精美,采用的原料、辅料考究,什么飞禽、走兽、鱼虾,经大师制作,皆成美
味佳肴。再有菜楼、酒家、小食店网点密、品种多,十分方便。因此,也就有了
“吃在广州”的美名。又如,上海是全国服装总汇,以服装的款式多变、色泽协
调,做工精细引导着全国服装潮流。大多数上海人比较注重“穿”,可以说宁愿
在吃的、用的方面节俭一些,也不肯在穿的方面马虎。因此也就有了“上海人喜
欢穿,穿在上海”的说法。
3.人际因素 任何消费者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会或深或浅地与他
人发生联系,产生交流,互相影响。表现在消费需要上也是这样,当他觉得别人
的消费习惯、方式比自己先进、优越时,就可能吸收和采纳,逐步变成自己的消
费需要。一个消费者如果他的同事和邻居都装上了空调,这一事实本身就会刺激
他对空调的需要。这种影响可以发生在各个个人、各个家庭、各个民族、甚至各
个国家之间。如在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受汉族影响,
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已逐步向汉族靠拢,连衣服都普遍穿汉族服装,妇女、小孩
有一套民族服装,只是需要时才穿。
4.宗教因素 由于宗教信仰和所属民族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在婚丧、
服饰、饮食、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上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影
响着他们消费需求的形成。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有60% 的人信仰宗教,我国信
仰宗教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比例不高,但绝对数却比较大。由于宗教的教义、宗教
的节日有种种规定,极大地制约着教徒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还有些不信教的人,
生活在教徒周围,也会受到一些感染。据说,中国的豆制品、面筋制品及素食烹
调技术的发展与佛教徒主张吃素的饮食习惯有关。
5.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消费单位。中国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尊老爱
幼、团结和睦,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养育子女和侍奉双亲。家庭主持人购买消费
品考虑全家成员的需要,家庭各成员之间在生活消费上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明显。
由于这些原因,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人口的多少都直接制约着消费者的需求水
平和需求结构。刚刚结婚的两口之家和正在抚育婴儿的家庭,对商品的需求就可
能很不一样,前者可能在文化娱乐、家用电器等方面消费多一些,后者对婴儿食
品、婴儿服装等方面需要大一些。
二、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
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他们作为消费者,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同时还不
断产生新的消费需要。我国消费需求发展有以下趋势:
(一)扩大化
由于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的执行使商品生产日趋活跃,
劳动者的收入不断增加,为消费需求的扩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国人口众多,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占我国人口80%的农
民(约9 亿),由于人均纯收入比城市职工增长快,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消费上的
距离缩短了,消费信息从城市到农村的速度日益加快,新的消费潮流和消费观念
迅速影响着农民。一些原是城里的消费习惯,农民正在逐步形成;一些城里人正
在消费的东西几乎是同时,农民也消费了 .如奶粉、罐头、西洋参都已进入农民
家庭;近几年国外引进的咖啡、可乐等饮料也迅速进入农民家庭。先富起来的农
民,已经开始建造起庭院式、卫生的居住环境,一改以前日穿布鞋、夜当拖鞋的
习惯,他们现在不仅有塑料凉拖鞋,还有平绒的、棉的软底拖鞋,甚至坐飞机、
旅游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他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二)发展化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
发展需要的相对比例发生了变化。如浙江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调查表明,拥
有了人均1200美元的浙江人,恩格尔系数加速下滑,正向小康、富有进军。1997
年1-3 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603.32 元,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为2054.63 元,恩格尔系数为44.6% ,比1996年同期的又有明显下降。在食品支
出比例下降的同时,一些新的消费成为热点。据统计,1997年底全省城镇居民人
均文娱和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6.6% ,主要消费热点是彩电、
电脑、照相机。目前,全省每百户居民家庭已拥有彩电108 台以上。资料还表明,
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一直在逐年增长,其中成人教育支出增长更快,1997年1-3 季
度比1995年同期增长了59.3% ,各种业余学校、培训班、自学考试,正在变得炙
手可热。
(三)“娃”字化
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胎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到21世
纪,将出现四个老人,二个大人共同养育一个娃娃的“四二一”家庭结构。这些
“独根”“、独苗”,不仅在家庭中享受着最优厚的待遇,他们也是家庭投资的
重点,他们的吃、穿、玩、学、营养、健康等方面都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独生子女父母最关心孩子三件事:一是耽心营养不良;二是担心生病发
生意外;三是热心于孩子的智力投资。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的生活费用支出高于
成年人,这在我国大部分家庭生活还不富有的情况下,是以降低自己生活水平为
代价的。
我国有近4亿少年儿童,围绕着“娃”字做文章的企业和产品都将有着广阔
的市场前景。各生产营销厂家,在组织儿童生活用品时,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心
理特点,还要讲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安全性、卫生性。不仅要注
意生产高档次高层次的产品,更要注意大众消费、“独生”消费及残疾儿童消费
的需要。当我们徜徉于城市各大超市,货架上摆着具有调温功能的“暖奶器”,
每只要75元;婴幼儿奶粉新品更是花样迭出,如美国进口的婴幼儿系列奶粉,每
听的价格大多为100元左右;还有标价390元的幼儿推车及880元一张的婴儿木
床……婴幼儿用品更新快,许多东西用过一、二次就不得不“退休”。一对年轻
夫妇为难地说,现在孩子大多为独生,买吧觉得太花钱,又用不了几个月;不买
吧,目前又没得用,真感到为难。
(四)保健化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世界人口渐趋老龄化。1996年世界各大洲中,欧洲各
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平均达到14% ,其中瑞典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7.9% ,获
世界“最老”国家之称。随着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上老年
人的比例也不断升高。据《中华老年报》1998年1 月22日)报道,我国百岁老人
人口已达千余人。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行列。届时,60岁以
上老人将达1.3 亿,占人口总数的10.7% . 目前城市老年人退休后都有退休金,
并有一定的积蓄,较少依赖子女。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出的那
样,人的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安全需要就更强烈了。人们对未来生活越向往,
就会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强壮身体,延年益寿是老年人普遍的心理特征。中
老年人将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投入更多费用。营养滋补品,保健产品“,
保健性”的吃、穿、用这一类市场,呈扩大趋势。
(五)多元化
从总体看,我国居民在“九五”期间将从积累期向新的消费周期转化。城镇
消费将从千元级向万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农村消费将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
元级发展。此外,随着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保险制度、用工制度等多项改
革的深入,许多居民将会把收入中的相当部分转入储蓄或多种形式的投资,以备
日后用于购房或集资建房及须由个人负担的那部分医疗费用等。同时,他们还会
把一旦下岗时用于待业期间的生活费用也考虑在内。另外,教育支出历来是居民
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所以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样化的消费将构成居民消费的
总格局。
(六)方便化
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了正确的经济开放政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
时间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搞活经济也使各
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激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凡此种种原因,消费者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多地欢迎生产厂家
能为他们带来方便、省事和舒适的商品。
生产出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产品,无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我国精明的服
装商,了解到经常外出的人都会为携带钱款票据、证件等找不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放置而伤脑筋,便乘“烦”而入,设计出“防盗裤衩”。这种把普通裤衩略加改
进,开上一个小口,装上一条拉链即可的“防盗裤衩”,仅仅因为比普通裤衩多
了一个功能,而好销数倍,甚至数十倍。一些方便食品袋不好撕口,日本有家企
业就在这件事上动起脑筋来,在袋子的边缘打上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从而大
大方便了顾客 .这一不起眼的发明,却引得400 多家食品厂争相使用,成了该企
业的“拳头产品”。又比如,有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含有化学物质的“纸尿袋”,
一旦与尿液发生反应,即使倒置也不会流出来。不少中老年人对此更是情有独钟,
纷纷把它请进家中,视其为夜间方便的“安全器”,争购者络绎不绝。实践证明,
“生活富裕求方便”“,方便”是一个极大的潜在市场,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又
一空间。企业若能为消费者大开“方便”之市,奋力开发新产品,就能在市场竞
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七)随意化
以往,我国大部分群众都在固定假日里,或本民族传统节日里,或自己家里
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重点消费,从吃到穿,直到添置其它消费品等。春节是我国
人民的传统节日,除夕吃年夜饭,初一换上新衣服走亲访友,家中打扫卫生,被
面床单更换一新,还备有糖果瓜子,一派隆重、热闹的场面。改革开放后,人民
的消费需要随之发生了变化。以杭州为例,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和杭州百大集团
都是全国百家百货商店之一的大店,1996年春节,这两家商店的销售额与1995年
同期比,均下降了9%. 双休日、春节假期(七天)多了,但购物却不多,而出现
了旅游热。去泰国、海南等地旅游者剧增,光春节期间,去泰国旅游者超1000人,
达到了饱和。人们有了钱,又有了时间,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玩就玩。中国
人民的消费随意性增大了,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对消费有了新追求,人们的消
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Ⅳ 有没有经典的消费(营销)心理学的书籍
《消费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Ⅳ 求推荐一些消费心理学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
最基础的就是《市场营销学》。要想学好多看案例;其次仔细研读《消费心理学》。实战时反向思维站在消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入门了。
TXT格式的电子书在下面网址找:www.verycd.com
Ⅵ 学市场营销里的消费心理学,有什么书是比较好的
你可以看一下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学全集》 这本书很不错:
消费心内理是有共通性的,例如消费者的趋众效应,吉祥容数字效应,地理效应等等,这些都是消费者心理,进行市场营销要看看你卖的是什么产品,对应的消费者市场是什么,相对应的就是把消费者的心理特征通过其他类似产品或者一般产品的购买来进行推测,然后相应的作出营销策略,最后说的是消费者心理并不是固定的,一些吸引他的东西也是可以达到卖出的目的的!如果你想很快的达到自己买出的效果,你可以从消费者现场买东西的行为还有面部表情,以及他或她身边有没有其他人,找准主要的利益相关人就可以了
Ⅶ 销售心理学书籍有哪些
举例如下:
1、《心理学与生活》
国外大部分心理学专业的入门第一本教材,国内有中文版,网上有中文电子版。是学心理的专业入门书,很好懂。属于那种理论加实际的,图片例子很多。
2、《普通心理学》
国内心理学系的入门教科书,彭聃龄所著。
3、《盲点》
邰启扬,吕玉编著。本书列出了47种人类心理盲点或误区,并对之进行一一解读。有理,所有的分析与论述都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趣,生动的事例与设计精巧的实验让您感同身受,属于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教材。
Ⅷ 与营销学有关的心理学书籍有哪些推荐
《营销心理学》吧,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者需回求和实现企业答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段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必然要涉及营销者和消费者,营销者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消费者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客体,即营销者的服务对象。《营销心理学》是研究营销者和消费者心里与行为的一门科学。全书分四篇:营销者心理、消费者的一般心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网络营销心理,其涉及的内容包括:营销人员的个体心理、中间商心理、营销组织的心理影响、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购买心理、网络营销心理分析等等。
Ⅸ 我想征集一些关于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类的书籍,请大家推荐些有意义的书籍。
做销售的吗?不知道你是什么行业的哦!
呵呵,最近看了些书感觉都还比较好:圈子圈套、输赢、杜拉拉升职记。我是做销售的,感觉很多东西与自己很贴近,很后悔没早点看到这些书。听说浮沉也很不错,刚在网上买了,打算仔细研究研究。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Ⅹ 推荐几本销售心理学书籍
向你推荐三本书很不错的:
1、《影响力》 (美)西奥迪尼 著,张力慧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9
《影响力》是近十年来营销领域最重要的一本书。(市场研究杂志) 《影响力》是一本了不起的营销心理学书籍。(大卫·麦耶、霍普学院) 《影响力》是一本人人都可以读懂的书。与其说它是为市场营销工作者而写,不如说它是为所有人——每个和协调、购买打交道的人。(罗杰·费舍、哈佛协调项目中心主任)
2、《动力成功学之攻心销售》 刘一秒 著 中国档案出版社
国内现在有上万种讲如何销售的书籍,有从细节层面讲技巧的,有从宏观角度把握销售的系统流程。细节好,系统也好,如果没有一种思想贯穿其中,那销售还只是销售层面上的销售,滑能把握其内核的东西,就像佛家所说的:得其形而忘其神。因此,就“销售”这个词来讲,大管是大营销战略还是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面对面销售,就应该把握一种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指导下再运用其中的技巧这种思想就是攻心。因此,也就有了刘一秒老师的这本《攻心销售》的横空出世。
3、《营销心理学》(第二版) 冯丽云 主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实现企业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段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必然要涉及营销者和消费者,营销者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消费者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客体,即营销者的服务对象。《营销心理学》是研究营销者和消费者心里与行为的一门科学。全书分四篇:营销者心理、消费者的一般心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网络营销心理,其涉及的内容包括:营销人员的个体心理、中间商心理、营销组织的心理影响、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购买心理、网络营销心理分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