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淘宝开店和微信开店,有什么区别
微信上不存在“用A服务商就能用微信支付和xxx,用B服务商就不能用微信支付和xxx”。因为微信把接口权限直接给了商户,不是给了服务商,所以这种情况根本不会。
在微信开放平台上,只需要选择产品和服务最好最合适你的那个“第三方服务商”,不需要搭理那些说自己有关系、有特权的骗子。先来对比一下商家在淘宝、微信两个开放平台上使用第三方服务的场景:
淘宝(微博基本和淘宝一样)
打开一个第三方服务的网页,点击“使用服务”,跳回到淘宝登录并授权。然后就可以使用第三方服务了。
微信
自己在微信官方后台申请认证、开通微信支付;
再打开一个第三方服务的网页,第三方token、url、appkey...巴拉巴拉一堆配置数据;
再回到微信官方后台打开高级开发者模式,将第三方服务给的一堆配置数据按照指示填写进去;
然后,再回到第三方服务后台开始使用他们提供服务。
背景音:微信这个接口配置过程对商户来说确实是“很糟糕的体验”。应该尽快把“接口配置过程”自动化起来,不然对商户来说这个技术含量太高了,完全搞不懂。
(大致可以这么理解)淘宝把“拥有什么开放接口”的权限授权给了第三方服务商,商家直接去服务商那里就自动拥有了接口权限。而微信直接把接口权限给了商户,不管商户是自己开发应用,还是去用任何第三方,只要把相关接口在自己的后台配置一下就可以了,想用谁的就用谁的不被任何人限制。
淘宝、第三方服务商、商户,他们之间是三角关系,互相之间都有关联。微信、第三方服务商、商户,三者之间是一条直线关系,业务逻辑上“微信不和第三方服务商直接打交道”。
淘宝上的第三方服务商,需要到淘宝的后台申请服务资质(淘宝上部分还需要交纳保证金,而且必须入驻聚石塔);微信上的第三方服务商不需要直接和微信打交道,支付宝教商户怎么配置自己的接口数据。
会产生这样的两种区别的原因
微信是一个“信息系统”,无法“一个信息指令同时交给N个第三方一起处理”。微信比较合适直接将接口给商户,由商户来选择一家处理信息的服务商。
所以,在微信官方后台只能选择要不由官方的编辑模式处理信息,要不配置“第三方服务商的接口数据”,而且只能配置一个。
而淘宝则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它是一个“交易系统”,处理的多是“数据问题”,商户同时使用多个第三方服务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冲突。而且商户确实也需要同时使用ERP、OMS、TMS、CRM等多个服务。
两种方式的优劣
淘宝模式优点:
1、授权第三方直接拥有接口,第三方可以直接帮助商户开通各种服务,这样其业务推进速度快。
2、接口管理上,管好第三方的接口使用就行了,商户的情况不需要有太多把控。
3、第三方赚钱了,向第三方分成更简单。
4、商户使用门槛低,简单方便。
淘宝模式的缺点:
1、容易出现腐败。第三方到处找关系送礼,要特殊接口,要推广政策。
2、创新范围局限于第三方,开放之后百花齐放的想象空间小。
微信模式的优点:
1、完全扁平化,公平一体化。在微信如此火热的时候,将决定权直接给予商户,多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情管理”和“内部腐化”。
2、让每个商家自己拥有画笔(jiēkǒu),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创作,选择第三方的主动性更强,百花齐放,未来整个平台的创新动力和想象空间更大。
微信模式的缺点:
1、第三方不能直接拥有接口权限,只能“帮助和协助商户自己去申请”,初期市场推进速度慢。
2、对商户的门槛太高,很多商户搞不懂不明白,于是不申请不使用公众号,只用个人号跑到朋友圈用一些垃圾软件玩垃圾营销去了...
⑵ 简脂虎淘宝销售的和微信销售的有什么区别吗
有,前者是原始版本,后者是创业版,创业版的技术由国家专利认证,而且是微生物的原理,总体来说比较先进。
⑶ 微信电商跟淘宝电商有什么区别
首先,我想问句,到底什么是微商?相信有一半以上的朋友会说,在微信上卖东西的呗。
其实不然,微商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产物,存在于任何一个移动互联网载体上,它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的一个资源整合。
只不过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大部分流量都被微信抓去了,所以大家感觉移动互联网载体好像就只有微信了。我在这里做个解释的目的是避免大家只在微信闭门造车,比如我就有几个朋友在陌陌和其它APP上开了小店,几个月下来,小生意也是做得红红火火。
那么,微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区别是购物场景不同。
拿淘宝跟微信朋友圈小店做个例子。每当我们在登陆淘宝前,每个人心里往往是抱有一种购物目的。比如天气冷了要添件衣服,男朋友生日了要买个礼物诸如此类。而微信购物大多数时候恰恰相反,我们往往是在吃饭休息时间刷个朋友圈,无意看到一件很动心的东西然后才产生的购买动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购买。
嗯,没错,微商大多数做的是“碎片化时间的买卖”。而很多人说微商主要做的是“信任买卖”、“社交电商”,我觉得权重并没有那么明显。阿里除了没有社交基因,其它的它都可以完美做到。
“社交电商”只是微商的一种运营模式,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可行性,但它是否真正的可以成为主体模式还是值得我们思考,至少我身边做起来的微商(包括我自己)都是用传统的电商运营模式。
在我更多认为,微商之所以在这两年能够成为风口上的那头猪,其实是近年来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正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这股流量的风口而已。当潮水褪去后,最后谁在裸泳自然一目了然。
当把微商“社交电商”这件华丽的衣裳脱掉之后,我甚至大胆地认为,微商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不信你看!我给你普及一个惊人的数据。目前为止微商只占中国电商整体份额1%不到,阿里一家占了中国电商市场份额80%以上,其他的被京东,唯品会,国美等瓜分掉了。
你肯定会说,“不对啊,你看某某大师可不是经常说他哪个哪个徒弟月入十万,月流水百万吗?”等等,我倒杯水,回来再慢慢跟你说。
我介绍一下我朋友圈的某位“大师”,名字就不公布了,据说是XXX第一人。这年头,头衔没个“第一人”“创始人”之类的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每天他的朋友圈都会发一些在其他平台拾人牙慧的东西,或者一些成功学的鸡汤,偶尔透露一下这个圈那个圈的一些小道消息(其实都是转发另外“大师”的朋友圈信息)总之都是一些正确且没用的废话屁话。
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聚集人气,还真有不少土老板,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家庭主妇们上钩。尤其家庭主妇,这是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往往很多本身见识不广,缺少知识体系,喜欢贪小便宜,往往不甘于平庸而想追求一份事业实现个人价值。
某天在朋友圈看到隔壁村的赵大虎晒了很多诱人的支付宝流水图后,心里就呆不住了。这些“大师”把“微商”神话化是正常的事儿,这可是他们的饭碗,所以只要微商有一个赚到钱了,他们就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放大这个成功案例。不过现在理性的人越来越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一万个“不可能”依然抵不过一个可能性的魅力,这些“微商大师”我更愿意称他们为心理学大师。
泼了这么多冷水,其实微商上确实有几批人赚了钱的。第一批毋容置疑是面膜党。他们打着“月入十万不是梦”的口号圈地圈人圈钱,但面膜90%都到不了终端客户手上,全被积压在代理商这个节点。没有实现一个流通闭环的买卖注定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人赚钱的同时必然有人亏钱。所以,赚钱的永远只能赚第一波,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我重点说一下第二批。
他们是一群实实在在做买卖的人。他们有优势的货源,有一定的文案能力,运营能力,客户资源以及其他渠道资源。这种人,其实无论转移到哪个平台,我相信他们都能把这个买卖做成。
我也属于这类赚了钱的群体,是做另外的互联网项目转行过来的,团队本身具备一定的推广渠道(就是大家说的如何加粉丝)才决定投入这个行业。没有正确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这是经商之道,而不是今天看个马云说,明天看个史玉柱自述后,就全身打满鸡血照葫芦画瓢。
我们来看个公式,营业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次数。如果在四个因素中你一个优势都不具备,我奉劝一下慎入。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个因素:
第一点,决定流量的是看你有没有一定的推广渠道。比如你有一家服装实体店,每天进入你店的人你都推荐她们加一下你的微信,这就是一种渠道。千万别相信什么做熟人的生意,如何如何靠口碑传播这种正确没用的废话。我过来人,信我没错!
第二点,决定转化率的就是看你的文案能力,让别人信任你,信任你产品的能力,这需要一定的EQ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那种整天复制粘贴上家文案,转账图,买家对话图的请自觉退下。
第三点,客单价与你的产品定位有关。
比如你是做珠宝的,但你的流量入口都是大学生,那我给你5万粉丝我也保证你一年也卖不出一件。再有,同类产品决定客单价的是你的产品是否属于一手、二手还是三手货源。如果你没有一手货源,那你有没有办法做出产品溢价?
比如你是卖服装的,你的虽然不是一手货源,但你能给大家提供很好的搭配审美建议;又或者你有很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这也属于你的软品牌。
第四点,复购率就与太多太多有关了,比如你的产品品质、产品价格,你的售后服务等。
听了这些,你可能会说,“我虽然这些优势暂时都没有,但我愿意努力地去学。”嗯,对于真正有梦想的人我是非常敬重的。我说下我读书时代的一个例子,在初中高中那个年代,身边同学普遍都有一个清华北大名校梦,每个人都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但最终多少人圆了自己的名校梦呢?还是二本?三本?甚至中途而退的呢?我并不是想泼冷水,只是想大家永远记住的一句话,“成功,永远只属于一小部分人。”这是这个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丛林法则。
你肯定不耐烦了:瞎扯了这么多,那微商在你看来有没有前景呢?我先说句题外话,不单单是互联网行业,整个市场经济,永远都是“流量为王”,不信你看为什么肯德基总要开在人流大的场所而不是开在你家的小区。
“去中心化电商”确实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但它不代表着“去流量化”,它只不过是利用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将流量沉淀下来了而已。
“目光聚集之处,必有商机。”微信以5亿用户目稳坐中国最大移动流量入口,陌陌也坐拥着1亿多用户,这些app里面肯定润藏着巨大的商机。现在的市场就像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一样,百国纷争,未来几年,肯定会出现战国七雄、秦始皇这样的角色。
就像当年的互联网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大浪淘沙,最后形成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三大垄断阵营。又如当年的C2C淘宝,最终会被B2C天猫、京东等渐渐取代一样。
风停后,一个个被吹上风口的猪也终归要掉下来。再强的互联网思维,终要回归产品本身。在一切都是充满未知的路上,产品是面对未来一切不确定方向的唯一正确方向。不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多去想一下,你是否能够成功!
⑷ 微店跟淘宝有什么区别呢
1、公司主体不一样
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购物平台,提供各类服饰、美容、家居、数码、话费/点卡充值等数亿优质商品服务,同时提供担保交易(先收货后付款)等安全交易保障服务,并由商家提供退货承诺、破损补寄等消费者保障服务。
微店是由北京口袋时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手机开店平台。
2、推广方向的区别
淘宝店经营,顾客大多都是陌生人。一个消费者进到一个网店,仍然和进到一个实体店铺一样,销售员是谁不重要,决定购买的因素仍然是品牌和价格。也就是说,淘宝店里买卖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信任仍然以品牌为基础。
而微店经营则不然,除了被广告吸引到店的顾客外,还有不少顾客是手机APP中的朋友、熟人和同事,他们是潜在客户。很多微店店主都把营销重点转移到了自己的微信好友圈中,在好友里建立起热客、回头客,其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而且一旦生产品问题、质量问题,也会比陌生人好说话得多。
3、运营模式不一样
微店是提供让微商玩家入驻的平台。有点类似PC端建站的工具,其不同于移动电商的App,主要利用HTML5技术生成店铺页面,更加轻便,商家可以直接装修店铺。
淘宝是移动虚拟电商时代,主要是提供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⑸ 微信销售和淘宝电商有什么不同,在策略上如何把握
淘宝复是购物方式、微信是生活制方式,生活方式涵盖购物方式。如果正常发展下去,超过现有电商平台是有可能的。但未来的事,我们不能凭空猜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早年的PPG,是否有人了解。当年被无数人看好,现在是中国电商十大失败案例之一。早年的凡客,被吹的如何如何,今天凤凰涅槃、否极泰来了嘛。国际的亚马逊进入中国,每年的营业额增长几何。说这些只是想说一个观点:要冷静看待这个问题。
⑹ 微信小程序跟淘宝有什么区别
淘宝属于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型小程序与第三方电商平台相比,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竞争度
传统电商:传统电商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汇聚了很多商家,同一种商品有很多商家都在销售。在这个前提下,当客户购买某件商品时,就会不断地比价比货。当消费者在重复“搜索、比价、思考”等动作时,对比到最后未必就会选择你。
小程序:不同于传统电商模式,小程序是商家的“私域”平台,因此就不存在竞争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客户进入小程序后,在选择需要的商品后,就会直接下单。对于商家而言,大大降低了客户流失率。
二、成本对比
传统电商:入驻电商平台,需要交纳保证金1000元,每笔交易需要抽取7%—8%的佣金(不同的品类费率不一样)。此外,商家若需要做推广,往往还需要花费一笔不菲的广告费。
小程序:除了前期的开发费用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费用,而且还不用每笔交易都被抽取佣金(当然,提现手续费另计)。此外,基于微信的用户数量,再加上小程序自带的各种营销功能,商家往往无需花费太多营销推广费用。
三、流量对比
传统电商:企业和商家若入驻电商平台,往往只能依靠平台带来的流量。
小程序:在微信中的入口非常多,例如:附近的小程序、小程序码、微信搜一搜、群分享、好友分享、公众号关联、推送等五十多个的入口。这些入口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获取流量,从而进行转化、变现。
⑺ 微信里的购物跟淘宝有什么区别,那个好
在淘宝购物是不能使用微信支付的,只能使用支付宝支付的。如果淘宝能够使用微信支付,要支付宝是做什么的啊!想想就知道了。
⑻ 微信营销和淘宝微信的区别
微信营销就是用微信做营销啊,现在很多店老板都在做的,维护客户关系。
⑼ 微信营销和淘宝营销有什么区别 哪位大神帮忙解答一下。。。
微信营销的范围小,做的是感情营销,淘宝营销的范围大,并且淘宝营销好做些,毕竟这个平台比微信成熟
⑽ 网络营销和淘宝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属于电子商务的一个方向,后者是一个平台,第一个平台都需要网络,营销。所以这个,是相互相存的,不能说是有什么区别。
有平台,就离不开方向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