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旅游市场营销条件反射理论案例

旅游市场营销条件反射理论案例

发布时间:2021-07-01 08:44:50

A.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论及它们营销意义我要理论性的,是试卷上问题来的!求答案

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内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一切来自体内外的有效刺激(包括复合刺激、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及时间因素等)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即强化),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同样,还可以形成第三级条件反射。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例如,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现在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的刺激,是兴奋向抑制的转化。这种抑制称为消退抑制。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脑皮质产生主动的抑制过程,而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因为如果将已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不做实验,它还可以自然恢复;同样,如果以后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很快恢复,这说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消退发生的速度,一般是,条件反射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反射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例如,用500赫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反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泛化。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的音调)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就逐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他的研究公布以后不久,一些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虽然在美国这一极端的看法后来并不普遍,但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无论如何,人们一致认为,相当一部分的行为,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观点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也就是说当CS—C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联系时,学习出现了。我们可以说,在此情境中狗学会了听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以上4种特征在行为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问答: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他的动物实验装置被称为“斯金纳箱”。早期的斯金纳箱结构简单,在一个木箱内装有一个操作用的按键或杠杆,还有一个提供食物强化的食盒。动物一触按键或按压杠杆,食物盒就出现一粒食物,对动物的操作行为给予强化,从而使动物按压杠杆的动作反应概率增加。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这种反射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为R→S。由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据此,斯金纳又进一步提出两种学习:一种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另一种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两种学习形式同样重要,而操作式学习则更能代表实际生活中人的学习情况。由此看来,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分别形成两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斯金纳在后来的实验研究中,不断改进“斯金纳箱”的结构,使它能够通过电路控制编制强化程序,还能够自动记录动物的操作反应次数。斯金纳采用这种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强化程序的实验研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增加某个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中是不可缺少的。50年代,斯金纳还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倡程序教学,对当时各国教学改革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主要错误是,他同桑代克和华生一样,坚持了机械主义的观点,完全摒弃了对学习的认识过程的研究,同时也抹杀了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他简单地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类的学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
操作条件反射,有时称为工具条件反射或工具学习,第一位研究者是桑代克 (1874-1949),他观察猫试图逃出迷箱的行为。第一次猫花了很长时间才逃出来。 有了经验以后,无效的行为逐渐减少而成功的反应逐渐增加,猫成功逃出迷箱所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桑代克的效果律解释:成功的反应产生满意的结果,被经验 被"stamped in",出现也更频繁。不成功的反应,产生讨厌的结果, 被stamped out,出现频次下降。一些结果增强行为,而一些结果减弱 行为。斯金纳 (1904-1990)在桑代克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强化和惩罚的更详细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B. 结合典型案例,简述旅游营销策划需要把握哪些要点

通过我们做过的众多的旅游策划培训,我总结出旅游营销策划需要把握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策划之定位策划

旅游形象定位策划要做好“三个一工程”,即唯一、第一和专一。所谓“唯一”是指人无我有;所谓“第一”是指要做天下第一;所谓“专一”是指不要随便改变形象。你不是唯一和第一的东西,游客就没有来的必要性,世界最高的山珠穆朗玛峰,第二高的山在叫什么?亚洲最大的瀑布是黄果树,一年四百万游客,第二大瀑布叫什么?做老二就等于失败!

2、旅游策划之产品策划

旅游产品策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先天的旅游产品即“天造一半”,二是后天的旅游产品即“人造一半”。对先天的旅游产品关键在于进行概念包装策划,即吸引游客的USP卖点包装。对后天的旅游产品重点在于创意性策划,即以根据本地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为支撑,创造性打造人无我有的项目。

3、旅游策划之营销策划

旅游营销策划包括:品牌形象策划、目标市场策划、营销渠道策划、价格体系策划、地面推广策划、空中推广策划、新闻炒作策划和网络策划等整合营销策划。

4、旅游策划之卖点策划

旅游卖点策划就是USP策划,其中包括两个条件:一是每个景区要有一个独特的卖点,二是这个卖点是被大多数人接受并欢迎的。卖点就是人们愿意掏钱消费的特点。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只有世界愿意买单的才是世界的。特点是不同,卖点是好处。人们是为好处而买单而不是不同!人们不是买洗发水,而是买漂亮的头发;人们不是买汽车,而是买速度和面子;人们不是买旅游,而是买身心快乐!

5、旅游策划之广告策划

一级市场广告:旅游景区周边重要城市及省会城市,这是旅游景区初期主要目标市场,广告方式主要采用网络广告详细展示,报纸广告深度讲解,户外广告简明诉求

二级市场广告: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广告方式主要采用电视媒体空中轰炸,旅游公司地面推广

三级市场广告: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及欧美国家,广告方式主要采用销区深入推介,网络链接渗透。

6、旅游策划之网络策划

C. 经典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顿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对旅游企业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由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创立。
经典性条件反射即: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本就能引起有机体特定反应的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而使有机体对中性刺激作出特定反应。
而经典性条件反应学习理论则是:
有机体的学习即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而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学习的基础(2)联结的建立是条件刺激(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替代-联结学说)

是华生把心理学和营销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这刺激反应理论,市场营销活动都可以被视作对购买者行为的刺激,如产品、价格等,通过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和购买选择来发现他们的购买决策,包括产品的选择、厂牌选择、购物商店选择、购买时间选择和购买数量选择。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

D.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营销活动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俩中的异处。一般来说,在低介入情境下,经典性条件反射比较常见,因为此时消费者对产品或产品广告可能并没有十分注意,也不关心产品或广告所传达的具体信息。然而,在一系列对刺激物的被动接触之后,各种各样的联想或联系可能会由此建立起来。应特别指出的是,在低介入情境下,消费者所学到的并不是关于刺激物的信息,而是关于刺激物的情感反应。正是由于这种反应,将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学习和试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更适合于高介入度的购买情境。因为在高介入情境下,消费者对购买回报将会有意识地予以评价。在低介入情境下,除非产品功效远远低于预期。否则消费者不会对购买作太多的评价。故此,做介入情境的满意购买虽然对行为也具有强化作用,但相对而言不如高介入情境下作用那么大。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E. 求旅游市场营销学中产品市场渗透的经典案例 详细 [email protected] 谢谢

你这个案例要求的好细致啊
哪有那么凑巧的案例啊
给你i介绍个 营销案例杂志 自己网络 免费的
没事的时候 学一学

F. 旅游市场营销案例 英国瑞甫公园崛起的启示

《旅游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学期旅游管理、旅游酒店专业的《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选用由赵西萍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市场营销》为教材。教学时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能通过具体的旅游市场营销实际案例分析,将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与旅游市场营销的实践结合起来,掌握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和操作程序,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案例教学讨论的比重。考核时也将有一些案例分析题型。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产品与旅游市场
一、 旅游产品
二、 旅游市场
第二节 旅游市场营销
一、 旅游市场营销概述
二、 旅游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三、 市场营销与旅游市场营销的差异
本章重点:市场营销与旅游市场营销的差异(案例分析:英国瑞甫公园崛起的启示)
第二章 旅游市场营销管理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一、 分析旅游市场营销机会
二、 研究、选择旅游目标市场
三、 制定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四、 制定营销计划
五、 实施和控制旅游市场营销计划
第二节 旅游市场营销计划
一、 旅游市场营销计划和制定过程
二、 旅游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 旅游市场营销控制
一、 旅游市场营销控制的主要问题
二、 旅游市场营销控制的方式
本章重点: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案例分析:让“旅行的伴侣”开拓和占新市场)
第三章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一、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二、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特点和意义
三、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形成
四、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
五、 战略选择矩阵
第二节 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一、 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概述
二、 旅游市场营销组合因素
三、 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第三节 旅游市场竞争战略
一、 市场主导者战略
二、 市场挑战者战略
三、 市场跟随者战略
四、 市场利基者战略
本章重点:市场营销战略。战略选择矩阵。旅游市场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把昆明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构想)
第四章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
第二节 旅游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一、 购买者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二、 中间商对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三、 竞争者对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四、 公众对旅游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一、 政治法律因素
二、 文化因素
三、 社会因素
四、 经济因素
五、 人口、地理因素
六、 技术环境
第四节 机会-风险分析
一、 机会与风险
二、 机会-风险分析
本章重点: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案例分析:“肯德基”如何打入中国)
第五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一节 旅游者购买行为概述
一、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概念
二、 旅游者购买行为和类型
三、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型
第二节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特性分析
一、 需要与旅游需要
二、 旅游者购买动机
三、 购买过程中的感知选择
四、 学习过程
五、 -旅游者的信任和态度
第三节 旅游者购买过程
一、 需要和问题的识别
二、 信息收集
三、 评估与选择
四、 决定购买旅游产品
五、 旅游产品购后印证
本章重点:旅游者购买心理特性。(案例分析: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美国时运假日旅行社的致胜法宝)
第六章 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
第一节 旅游市场调查
一、 旅游市场调查的概念
二、 旅游市场调查的意义
三、 旅游市场调查的内容
四、 旅游市场调查技术
五、 旅游市场调查方法
第二节 旅游市场预测
一、 旅游市场预测的涵义
二、 旅游市场预测的内容
三、 旅游市场预测程序
四、 旅游市场预测方法
本章重点:旅游市场调查、预测的内容与方法。(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实例训练)
第七章 旅游目标市场营销
第一节 旅游市场细分
一、 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
二、 旅游市场细分的原则
三、 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
四、 旅游市场细分的方式
第二节 旅游目标市场选择及策略
一、 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二、 旅游目标市场策略
第三节 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一、 旅游产品市场定位概述
二、 有效市场定位的三要素
三、 旅游产品定位的具体步骤
四、 旅游产品市场定位的方法
本章重点:旅游目标市场细分、选择。(案例分析:看准目标市场、适应市场需求)
第八章 旅游产品策略
第一节 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一、 旅游产品组合及其作用
二、 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第二节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一、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二、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和阶段的营销策略
第三节 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
一、 旅游新产品
二、 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第四节 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一、 旅游产品价格概述
二、 旅游产品的定价方法
三、 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四、 影响旅游产品定价的因素
五、 旅游产品定价的目标
本章重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案例分析:投石探路)
第九章 旅游营销渠道
第一节 旅游营销渠道概述
一、 旅游营销渠道概述
二、 旅游营销渠道的作用
三、 旅游营销渠道的类型
第二节 旅游中间商
一、 旅游中间商的类型
二、 旅游中间商的作用
三、 选择旅游中间商的原则
第三节 旅游营销渠道决策
一、 影响选择旅游营销渠道类型的因素
二、 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决策
三、 旅游营销渠道的管理
四、 旅游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旅游销售渠道决策。(案例分析:“半天讨论会”的启示)
第十章 旅 游 促 销
第一节 旅游促销概述
一、 旅游促销的概念
二、 旅游促销的作用
三、 四种促销方式及其特点
第二节 旅游广告
一、 旅游广告概述
二、 旅游广告媒体
三、 旅游广告预算
第三节 旅游营业推广
一、 旅游营业推广的概念和作用
二、 旅游营业推广方式
三、 旅游营业推广的实施过程
第四节 旅游公共关系与人员推销
一、 旅游公共关系
二、 旅游人员推销
第五节 旅游促销组合策略
一、 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
二、 旅游促销组合策略的制定
本章重点:旅游促销策略的制定。(案例分析:一个舍得在广告上下功夫的饭店联号)
第十一章 旅游销售渠道策略
第一节 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概念
一、 销售渠道。
二、 扩充销售渠道的必要性。
三、 销售渠道的长度和宽度。

第二节 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类型
一、 直接销售渠道。
二、 间接销售渠道。

第三节 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
一、 选择销售渠道的基本原则。
二、 影响渠道模式选择的因素。
三、 销售渠道的选择策略。
四、 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

第四节 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
一、 分销渠道。
二、 旅游分销渠道的分类。

本章重点:销售渠道的选择策略。(案例分析:广之旅的分销策略)

参 考 书 目
1、 林南枝,2000,《旅游市场学》,第二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 吴金林,2003,《旅游市场营销》,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陈永发,2003,《旅行社经营管理》,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蒋一帆,1998,《酒店管理180例》,第一版,北京:东方出版社
5、 马爱萍,2000,《旅行社经营管理》,第一版,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6、 陈永兴,1995,《市场调查与预测技巧》,第一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7、 王大悟、魏小安,2000,《旅游经济学》,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 卢泰宏、叶铭伟,1997,《实效促销》,第二版,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9、 中国旅游报,北京:2000——2002
10 《旅游学刊》,北京: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1998——2002

G. 旅游事件营销有哪些不错的成功案例

可还记得“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这个案例,途牛的。供你参考。

H. 急求旅游市场营销成功案例

这个案例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旅游市场管理培训》课程,里面有好多成功案例,你可以去看一下

阅读全文

与旅游市场营销条件反射理论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双11促销活动通知 浏览:832
县域支行村镇营销方案 浏览:541
有关评选的策划方案 浏览:198
电子商务专业自我评价怎么写 浏览:383
电子商务经验交流材料 浏览:998
我国电子商务的缺乏核心竞争力 浏览:519
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浏览:271
电子商务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转变 浏览:691
2014年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浏览:552
化妆品元旦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32
汉朝电子商务外包 浏览:121
聚淘电子商务 浏览:772
皮草推广方案 浏览:534
汽车经销商促销方案 浏览:52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唯品会 浏览:688
义乌电子商务的现状 浏览:125
中国商超edi电子商务 浏览:377
淘宝女装推广策划方案 浏览:261
ktv啤酒促销活动主持人台词 浏览:141
新闻稿的策划方案 浏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