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罗振宇微信营销

罗振宇微信营销

发布时间:2021-06-21 16:46:05

㈠ 如何只看罗振宇微信平台的文章,而不需要每次听完语音,回复关键字

你好,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第1.2.6款的规定,使用作品可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也不需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

微信营销如何拉粉 道术结合很重要

有不少人追问:新浪微博的下一步到底如何。我认为,虽然活跃度下降,但是新浪微博仍然是社会化营销的第一平台。 对于微信,它是最具未来性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不仅适合媒体属性,更适合服务属性。就像丁香园CTO冯大辉所说:“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微信用对话的方式展开了移动互联网的重新想象。 微博、微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谈起微信营销,被问起的第一个疑问就是:微信如何有效拉粉? 正好最近要给正和岛的企业家沙龙讲一次微信营销,一并做个总结。 1、微信拉粉的王道:有性格的内容。 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病毒营销的关键不在渠道,而在内容。这一条适用于微博,同样适用于微信。 但是,同微博不同的是,这个内容必须很有性格。微博上每天可以发很多条,微信公众号基本每天只能发一条,这就要求更加性格鲜明,与众不同。 要想打造有“性格的内容”,首先要确认你的产品定位,也就是你的公众号名字。对于机构、媒体账号而言,就用品牌名字就可以。但对于个人公众号而言,首选是自己的名字,其次是选择一个有性格的名字。 比如,我的账号最早向起名“互联网创新观察”,扔到微信群里讨论了下,觉得太虚,就直接用了“金错刀”。 再比如,和菜头的微信号叫“槽边往事”,icon就是一个大大的“槽”,主要是分享新鲜资讯,整的很特别,也是一种路子。 其次,要把产品定位变成产品性格。就像做微博一样,首先要界定你的微博性格,才能确定其他的。 微信的这种性格要比微博更加强烈,更加不装才行。 而且这种性格是全体验的,从你的微信回复语,到自我介绍,再到微信文章。 鬼脚七(taobaoguijiaoqi)的公众号是体现有性格的内容比较强烈的,他花了很多心思在细节上。比如,我们现在用的回m可看全文,此前有的人用L,有的用N,测试了很多遍,发现m最合适,大小写都可以通吃。 “有性格的内容”的另一个关键是干货指数,在微信上,只有干货指数比较高的才会有高的传播,以及高的粉丝增长量。我现在的粉丝数是几千,其中,《从张小龙说起:曝点腾讯数据挖掘的真相》这篇文章在一天内就带来一千多的粉丝。 2、微信拉粉的术:寻找有效渠道。 凡是不有效的渠道都是耍流氓。 我对不够有效的渠道深恶痛绝,我们曾用过一家音乐播放的图片位,从数据上看非常漂亮,后来仔细一查不少是作假流量。非常坑爹。 目前来看,这几种渠道室比较有效的: A、从微博上拉粉。想尽一切办法置入公众账号或者二维码。 B、通过门户的科技专栏也很有效。有条件的可以这么来。 C、朋友圈的推荐。 D、微信公众号的互相推荐。 3、微信拉粉的术:制造有效互动 互动是微信的王道。很多微博高手猛一上微信,并不习惯,就是因为微博虽然有互动,但是大多数还是单向发布的多。微信不一样,互动量很大,我前几天写个关于阿里陆兆禧的东西,在微信上做了个问题征集,半天就回复了600多条。 有效互动的方法: A、语音。这是罗振宇的“逻辑思维”的做法,每天,罗振宇会发一段语音,回复语音中的两个文字,可以看到一篇好文章。 B、测试游戏或调查问卷。 C、用户投稿,或让美女晒生活照,作为微信配图。 D、对用户的留言进行回复。

㈢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如何

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罗胖脑残粉
先贴一段视频 这是10个月前 罗胖和优酷财经的同志在一起讨论《逻辑思维》时的视频
罗振宇策划新节目-4一共有五个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
在这段视频中,罗胖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逻辑思维这个节目的核心价值。
他自己在当时的给出的答案是,对于图书观点的梳理和解读。
而在现在已经播出16期的情况下
逻辑思维目前的依旧遵循当时的一个初衷
而我认为其作为一个优秀的自媒体节目的理由如下:
1 罗振宇本人的才华,以及他对于自我营销的深度理解
我订阅了逻辑思维的维信,曾经在微信平台上问过罗老师为什么在知乎有帐号却从来不参与社区活 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却得到了罗老师“因为平台太多,难以管理”的回答。我并不知道这是其本人的回复或是由团队进行操作,但这样的用户体验感是极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罗振宇的微博,会发现大多数会得到本人的回复。这说明罗老师对于每一个用户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探索。
2 类读书类节目的缺失和市场需求
知乎有一个话题是书籍推荐,回答频次非常高,原因在于读书是一件私人的并带有个人品味和价值观的事情,分享书籍会给人以分享价值观的愉悦和寻求志同道合者的潜在需求。而在传统电视领域有得大妈者得天下,收视率的压力使得很多读书节目不得不远离黄金时间,多在半夜时分进行播放,《百家讲坛》则属于现象级的事件,受到多方资源的照顾。那么回过头来,在视频时代,各大视频网站主打的依旧是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但是《晓说》的成功给很多人看到了知识分享领域这块巨大的蓝海,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其在各个领域对于质感的要求日渐提升,细分到电视节目,便有了《逻辑思维》《晓说》这样知识分享类节目的市场需求。
3 专注于剖析事件内在的逻辑机理和抓取热点事件的能力
在已经出品的16期节目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罗老师首先给你一个“锚”,即在对于传统事物的不同观点,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解构分析,引经据典,最后在逻辑上说服你,这样的节目首先对主讲人的要求极高,因为这一套逻辑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支撑并经得起推敲,而对于观赏者同样要有一定要求,这就为未来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个极有潜力的目标群体。而着16期的选题不用我多去评析,我自己是乐在其中,尤其是u盘化生存这一概念给了我很多深思。
在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和知乎是知识分享领域的两条发展路线」
期待他们都越来越好
--------------------------
4.21补充在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和晓说中,都开始出现了合作的广告商,并以内容表现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见自媒体的脱口秀节目已经在积极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
这是一件必然发生但需要无尽探索的道路。
有道云笔记和罗辑思维的合作是平台间的合作,相对契合。
mini 和晓说的合作则让我觉得突兀,有种夹生饭的感觉。
但向这样在这条路上单枪匹配作战的你们致敬每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是过往模式的颠覆,是对无知事物的挑战加油琢磨着是不是要写点书评 向老罗讨点书看

㈣ 罗辑思维的微信商城微信支付不是服务号,就是认证号的,他是怎么弄的

这个问题我曾经回答过,后来跟几个做微信营销的朋友研究过,朋友说因为罗胖是大牛,腾讯单独给他开的接口

㈤ 牛逼的微信营销方案怎么写出来的

微信营销,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也是最有效果的营销方式,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内容的方便性会把一个产品很快的传播出去,一条好的文案,传播速度会以“病毒”的方式扩散,咱们先聊聊文案,还记得从前的文案是什么样子的么?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来自网络的描述:

纸媒时代的文案

在文案的范围里,完整的一篇宣传性文章就是我们常说的软文。和广告语、广告图配字、广告脚本等零散的形式不同,企宣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当然,这篇文章必定要包含了需要宣传的内容,比如产品哪里好、服务为什么棒、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

在纸媒时代,确实随处可见这种文字广告,由于版面有限,太多品牌都是寸字寸金,希望品牌、产品在文章中尽可能多次出现,恨不得用有限的文字穷尽自家的种种好处,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效果上,都无限接近硬广才好。

微信时代的文案

相信,在社交媒体时代,还是有许多媒体、许多品牌在延续着之前的文案形式。至于看不看,那就是读者的事情了,答案十之八九是没有人看。

道理很简单,如果有更有趣的东西可看,如果有更轻松的东西可看,谁还想看那“结结实实的广告”呢?

于是,微信文案变得越来越不像“广告”,在对公关公司、自媒体人的采访中,他们一致的反馈是:广告主现在总算想明白了,他们要的就是不像文案的文案,既要“随风潜入夜”,又要“润物掷地有声”,先要让读者点开、读下去,最后还要体现出效果。

好吧,问题来了:写一篇好文从来都不容易,而写一篇隐藏野心还讨人喜欢的好文,只能是不容易的平方。

尽管从属性上可以将文章划分为新闻和文案,但从用户的阅读体验上,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只有“好文”和“坏文”。所以,在微信时代,文案只能先是好文!好文!

微信文案哪里发?

自家订阅号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许多企业已开通了微信订阅号,不用预算、不用买时段、买版面,自家订阅号就是一个免费的发布平台,如何利用好就要看各家的本事了。

值得提出的是,既然是一块自留地,出发点和视野都会有一种天生的局限性,总是想把自家的品牌、产品放在首位,这就犯了微信文案的大忌。不妨点开一个企业微信订阅号,仔细观察一下每天头条推送的标题,如果品牌名称经常出现在标题中,只能说这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订阅号。

要想做得好,也不是没有路可走,只要转换思维,变成从受众出发,兴许还有活路一条。“手机QQ浏览器”一直以90后为主要受众,他们将微信订阅号拟人化为“器哥”,器哥是谁?就是90后中的一员,点开这个订阅号,看不到任何“手机QQ浏览器”字样,只有年轻人时下最关心的各种热门话题:高考作文预测、高考志愿填报、李易峰、何以笙箫默??

热门订阅号:在微博时期,有微博大号,而现在也有所谓的“微信大号”,如最近迅速走红的几个订阅号:严肃八卦、石榴婆报告、黎贝卡的异想世界、顾爷、关爱八卦成长协会。虽然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通过每篇文章几乎阅读量都是100000+,可以推断每个订阅号背后粉丝的数量级都是几十万级别的。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区别在于自媒体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机构,风格鲜明,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让人印象深刻。也就是罗振宇说的:“个人魅力体”。所以,每个账号就要有每一个账号的鲜明调性,品牌在选择订阅号时,也要因此考虑自己的品牌与之是否契合?

如何选择订阅号?

1、最重要也最被经常问起的,当然是粉丝数,粉丝数确实是所有数据的基础,阅读数,点赞数都和粉丝数正比例相关,前提是要先判断粉丝数是否有作假,阅读数现在可以购买了,点赞也可以,还是要擦亮眼睛,做好判断真伪工作。

2、转发数是一个很过硬的数据,“石榴婆报告”转发比例最高的,是“婆婆的话”,也就是一段励志内容。但这些励志的话并不是无病呻吟,都是婆婆的肺腑之言。很多时候你转发的并不是文章,而是你的态度,在朋友圈告诉大家这篇文章就是我的态度,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社交媒体的作用在于个人形象塑造和管理。

3、选择订阅号,也是选择受众,红星美凯龙会选择文艺青年聚集的“一条”,奢侈品牌会选择时尚女性聚集的“石榴婆报告”,这些都是基于最准确触碰潜在消费者的考量。而有人会问,那凯迪拉克、宝马、捷豹、路虎为什么不约而同选择石榴婆,能想到的答案是:还没有一个以“成功男性”为受众的微信大号诞生。

4、娱乐、时尚类订阅号更受欢迎,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益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理解了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品牌弃财经类、科技类订阅号于不顾,而转投娱乐订阅号。

读者更容易点开哪种文案?

说一千道一万,在微信的世界里,订阅号里每天那么多的“红色未读”,朋友圈里那么多的转发,其实,谁的文章被点开了,谁就赢了一大半。

所以,怎样做你的微信文案才会被点开呢?

热点性

借势营销火到什么程度,看看“三里屯优衣库”事件就知道了,起端于深夜,第二天一早各种借势营销已新鲜出炉,而且借势营销的道德底线问题引起行业内大讨论。

先抛去营销底线问题不谈,热点已经成为社交媒体时代营销一个无可回避的手段,借对热点、借准热点,把握好尺寸,总不会错的。

有趣性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为什么“顾爷”能接下阿里巴巴的单子?因为她能把不那么有趣的东西讲得有趣,将艺术史知识趣味化,以她的成名系列“小顾聊绘画”为例,以一个艺术爱好者的身份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向读者讲述顶级艺术家的故事:搞基的男神卡拉瓦乔、艺术“新东方”创办人伦勃朗、站在“风口浪尖”的神童透纳??这种形式阅读起来更轻松愉快,读者多了,自然就有了后边“艺术中夹带私货”的故事。

不得不承认,有趣是王道。严肃八卦、石榴婆报告、黎贝卡的异想世界、顾爷、关爱八卦成长协会,这一长串热门订阅号数下去,几乎都是娱乐、时尚门类。

实用性

借不到热点,想不出有趣,那至少也要做到实用。房地产企业讲讲装修小技巧,化妆品品牌谈谈护肤手法,培训机构教教学习方法,无论何时,人们都不会拒绝“有用”。

订阅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虽然也是时尚账号,但与“石榴婆报告”不同之处在于,她更偏实用。当下时尚订阅号泛滥,为什么黎贝卡可以在短时间内崭露?其作者方夷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可能有些时尚公众号只是单纯发布一些图片和潮流资讯,离大家比较远,但我会分享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选购的经验,就像闺蜜间聊天一样。

一篇被疯狂转发的文案是如何炼成的?

明知道是文案,还主动去转发;明明没有拿过品牌的好处,还了自己的朋友圈,这是怎样的一种魔性?好的文案,各有各的好,但目前来看,无外乎两种模式,而且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

1.开启“就不告诉你”模式

开头提到的红星美凯龙案例就是典型的“就不告诉你”模式,以内容取胜,你喜欢文艺,那就彻底文艺给你看。“文案”之所以是“文案”,其精妙之处就在于不会大篇幅明显提到产品信息。好像蚊子不会立刻吸血,而是会慢慢麻醉让动物感到舒服后才采取行动。

石榴婆的文案成名作是一篇叫做《她的人生全是Easy模式》的文章,“石榴婆”从“方脸影后Reese Witherspoon”7岁拍广告开始讲起,事业上Reese 15岁即获最佳艺人奖提名,进入斯坦福大学读英国文学,后来又成为奥斯卡和金球奖双料影后。生活上,Reese与高富帅经纪人一起,有三个子女,一家人看起来其乐融融。穿衣打扮上,Reese也颇有心得,看起来时尚干练。文章前五分之四的篇幅,石榴婆都在用一个又一个的铁证证明Reese是好莱坞的人生赢家。然而接下来峰回路转,石榴婆这样写到:

最后,来看Reese开的车,凯迪拉克ATS,2.0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百公里加速6.2秒,后轮驱动,50:50前后重量配比,Brembo高性能刹车,每秒响应1000次的MRC主动电磁感应悬挂??斯坦福学霸+奥斯卡影后在选车方面,也是自有主张。

因此,“就不告诉你”模式文案在架构上,品牌硬广信息的篇幅要短,且往后放。

2.偶尔也开启“这就是文案”模式

在成熟的微信文案一再试水、一再成功之后,我们发现原来读者对于文案的容忍度和接受度可以无限扩大。前提只要是好文,读者也会心甘如饴。于是,部分订阅号作者开启了大胆模式,没错,就是开门见山,直接告诉读者:这篇就是软文。看,还是看呢?

目前来看,成熟的微信大号都会将品牌文案专门分出栏目――推广,每天或是定期作为非头条发布。其实,这就等于昭然若揭了。以“黎贝卡的异想世界”的一篇文章为例,题目就是《无需堆大牌,平价也能毫不费力穿出时髦感(送Topshaop折扣码)》,不但放在了推广栏目,而且标题中已明确指出所推广品牌。开篇第一句:今天要推广的这个品牌,是黎贝卡的心头好,它是我衣柜里最多的高街品牌,没有之一。通篇文章写到各路明星对于该品牌的驾驭之道,以及招牌产品的搭配要点等等,延续了黎贝卡微信一贯的“实用”特色,读起来与一般的时尚博文并无二致,妹子们读起来同样受教,这就足够了。文章结尾还有品牌优惠码相送,不少妹子看了推广后是直接“剁手”的。

可见,关键还是文章的编辑能力,这也是考验作者真功夫所在,好的文案绝不是内容加广告的粘贴,而是有机植入,你看的是时尚指南、是八卦新闻,总之,不是广告。

要说文案技巧,也不是没有

1.提高受众卷入度

在塑造品牌时,需同时利用边缘线索和说理来提高受众卷入度。在理性和感性兼用的说服过程中,受众的卷入度会越来越高。如果把受众阅读文案过程中的卷入度画成曲线,那么品牌硬广信息应在受众卷入度的峰顶时引出。受众在高卷入度节点上接收品牌诉求,其接受度是最高的,广告效果也最好最持久。

作为营销专业媒体,本刊订阅号“成功营销”也是没有落下这一课,深V姐操刀微信文案也驾轻就熟。怎样捕获年轻消费者,是时下许多品牌的共同诉求,一篇《城会玩!教你搞定年轻人这种鬼!》新鲜出炉,你想要的干货这里全都有:要了解年轻人?大数据+真人秀;要营销年轻人?尽量别按常理出牌;如何搞定年轻人?让年轻人去搞定年轻人啊!

对于营销人,这是一次学习年轻人营销的过程,也是一个被深度卷入的过程,在你看得正在兴头时,“7月22日年轻盟峰会”跳出,既然学得还意犹未尽,那么,心动不如行动,来参加峰会吧。

2.用受众感兴趣的方式

且不论是八卦大号谈的娱乐、时尚,还是顾爷聊的西方艺术,只不过是他们在说服过程中信手拈来的素材,用受众容易接受的例子来说理。就好像童话故事看似在讲有趣的故事,有可爱的卡通人物,但实际上是在用小朋友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育、说道理。顾爷看似在认真为受众解读西方绘画艺术历史典故,实则为CHAUMET重述品牌故事。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时尚和艺术信息,受众尽管知道是推广仍旧会点击浏览。

订阅号“深八深夜八卦”曾发过这样一篇文章《如何不动声色地在前任婚礼上艳压新娘,转给需要的张馨予们》,光是一个题目,就吊起太多女孩子的好奇心,想想那些人渣前任,艳压前任新娘?听起来就足够有趣、刺激。正文是一个引人入胜、大快人心的翻盘故事,就好像每一个狗血的网络故事一样,重点在于艳压新娘的利器居然是“佳洁士牙贴”,胜就胜在了一口闪闪发光的白牙。这样的“结局”,让大家万万没想到。

3.树立信息源的权威

信息源的可信度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受众对某个微信账号的兴趣和信任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特别是在受众处于高卷入度的时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石榴婆”和“顾爷”也是经过两三年的自媒体运营积淀,慢慢在时尚和艺术类订阅号里打响名号,积累人气,被受众认可后才开始试探微信文案。

但这种权威也是硬币的正反面,因为权威,读者才相信你,才接受你的文案。但反过来呢,读者真的会无止境地接受下去吗?一个成熟的订阅号的商业临界点在哪里?承载量又有多少?可能还是一个未知变量。微博大号“留几手”就是前车之鉴,以照片评分蹿红微博,但一度又因为文案太多而迅速掉粉。

4.慎用“无下限”方式

要有趣,又要借势热点,难免有些品牌就走了极端,为了夺人眼球,反而哗众取宠。为什么在微博、微信上,品牌文案会大展拳脚,就是因为不同于以往的出版发行审查、版面限制,社交媒体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发布平台,于是各种语言幽默,形式活泼的文案诞生了。但也不乏一些品牌就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回头,无节操、无下限的文案频频出现,这样确实可以提高点击率,甚至博人一笑,品牌成功得到更有效传播。但你的品牌是否值得使用这种方式,不妨三思而后行。

㈥ 罗振宇提倡贩卖知识,为何网友说他给教育行业制造了恐慌

因为罗振宇贩卖的知识碎片化了,其实真正用心学习更需要系统化;知识内容商业化,像一碗碗心灵鸡汤,让你恐慌

罗振宇在知识付费领域可谓开山鼻祖。其借助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每天固定的60秒语音和“罗胖说书”栏目,凭借新颖、有趣的知识兜售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2013年开始,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度,也就是贩卖知识,开始收钱了。

罗振玉提出的观点,是很新颖的,例如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在传统的社会的那种结构当中,其实没有任何人有选择。当侏罗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恐龙必死,在侏罗纪一个地质时期当中恐龙是何等的强大,但是他们拖着沉重的肉身,笨重的思想,它们穿越不出这个地质季节。等



所以罗振宇贩卖的知识向人们带来了恐慌。

㈦ 如何看待罗振宇和他的得到app

罗振宇的“互联网思维”、禅宗、成功学都是一回事儿。

罗振宇火了,就像小米手机火了一样。每天都有人跟我说,你看罗振宇做了什么什么,你看罗振宇多牛逼多会玩,你跟人家好好学学。就是这些人逼着我去研究一下罗振宇。
所有的流行都是社会心理的反映,能引起流行的社会心理无非那么几种。坏的节目是迎合审美,好的节目是迎合人性;坏的商业是迎合XX后,好的商业是迎合永恒不变的人性。
人性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是“不劳而获”。有人跟我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不劳而获,我对国外的情况不太了解。
至少,中国的商业界,这些按说应该更加理性的人,也都经常非理性的喜欢不劳而获。他们不太相信常识,更相信奇迹。不劳而获就是所有奇迹中最值得赞颂的一种,和摩西分开红海一样。
现在,整个商业界,特别是快消品行业,言必称小米。事实上,他们并不用小米手机,他们都用苹果和三星,他们也不了解小米。
他们对小米的兴趣只有一点:小米在广告和营销上的投入的费用非常少,但是效果非常好。有人说这是粉丝营销,有人说是饥饿营销。
最近罗永浩的锤子手机也成了他们言必称的对象,罗永浩的广告和营销费用也非常少,在他们看来,就是发了几条微博而已,但是,效果非常好。别的企业投了几千万的广告费,在罗永浩的面前,就像是打了水漂一样。于是他们说,我也要这个,我也要发几条微博,就有几百万人关注我。
在他们看来,这就叫“互联网思维”,就是不好钱办大事,或者,花小钱办大事啊。
罗振宇做了“互联网思维”的重要鼓吹者,非常直接的利用了这一心理,激发了整个媒体界和商业界对于他的关注和兴趣,并且成为了他的传播节点。
对,就是不劳而获。
这件事情要分开说。首先,《罗辑思维》是一档非常好的互联网视频节目,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努力,也有很多人喜欢看,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中国好看的互联网节目不止《罗辑思维》一家,《晓说》或者《暴走大事件》的点击和粉丝都数倍于《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基于它的内容和主持人,不太可能是一档特别大众的节目,观众是有限的,如果仅仅是比点击,它明显不可能是最好的互联网视频节目。所以罗振宇要再玩点别的。
那些每天跟我谈《罗辑思维》和罗振宇的人,都不看这个节目。他们只是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看到很多罗振宇做的事情,关于罗振宇的分析文章,然后跑来跟我说,你看,人家罗振宇没有花一分钱,就做了一个这样的活动;没有花一分钱,就做了这么大规模的宣传。你看,你看,你为什么不做。
是的,这些人就成了罗振宇的宣传节点。
罗振宇的宣传节点是三类人。首先是节目的粉丝,罗振宇每期节目的点击是150万到200万之间,听上去不少了,但是,在优酷完全排不到前面,还有《暴走大事件》这样12期点击就过亿的节目呢,你也没怎么听说过,是吧。所以,仅靠节目,无法支撑《罗辑思维》的传播。
其次是那些跟着他蹭吃蹭喝的粉丝。这些人除了喜欢罗振宇的节目之外,还是罗振宇“不劳而获”也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信徒,他们坚信,这种蹭吃蹭喝的商业模式将发扬光大,自己好好跟着罗振宇,以后还能抽电视抽妹子抽房子汽车。
第三种是不看《罗辑思维》的人,很多商业圈和媒体圈的人,他们内心深处看不上这种节目,但是,对于能够罗振宇的商业模式十分喜欢,看啊,人家到处蹭吃蹭喝,白吃白拿,不花钱办活动,不花钱做宣传,这就是未来的商业和商业的未来啊。
罗振宇把用互联网思维这三类人装了进来,然后,都变成了自己免费的商业节点。罗振宇的所有宣传和文案,简单的说,就是:看我不劳而获,跟着我你也能不劳而获,学着我你就会不劳而获。于是大家口口宣扬这一奇迹。看,红海真的分开了,不花钱真的能买东西。
奇迹是大家最愿意谈论的事情。商业世界里最大的奇迹就是东西随便拿,不要钱。罗振宇做到了,并且你们相信了。
是不是有点眼熟,就是这样子的,80年代中国有一帮点子大王和策划大师(现在他们的后人都在机场书店的屏幕上),就在教这个,只要一个点子,就能打开市场,花小钱办大事呗。中国人最喜欢的事情是鸡贼致富,不是勤劳致富。
张悟本的绿豆也是一样的,癌症很可怕,很难治,科研攻关不易,医疗体系一团糟。没事,不用去医院,有绿豆,有地瓜。花小钱办大事呗。
罗振宇这种玩法的另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并冠上一个高大上的名头。比如互联网思维、国学或者创新。相比于细节和产品的创新,中国人更相信思维的创新可以改变一切,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世界观发生改变,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水平都会发生改变。
听着有点像禅宗。宗教做为安慰剂的一种,总要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比如,你烧烧香,下辈子就能投胎到一个富贵人家。相比于成为富贵人家,烧烧香然后等投胎,还是更容易的嘛。不仅因为操作简便,让人愿意尝试,而且无法验证。
这个真是太完美了,唯一的缺点是听上去有点太简单了,无法迷惑知识分子。所以,高僧大德们更进一步,发明了禅宗,禅宗把这种简单的实践复杂化,看上去十分玄虚,所问非所答,搞出了很多口头禅,让知识分子也喜欢起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看多开心。
说到这里还要再补充一下,我知道,佛教和互联网都是很好的东西,但是理论和实践以及大众传播是不同的层面,完全是两码事。民主和共和国也是很好的东西呢,但是到了大众传播层面,就成了阿Q说的革命,直接去赵老爷家搬元宝洋钱洋纱衫,以及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和钱家的桌椅,“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就是这样,粉丝,信罗振宇可以白吃白喝送电视家具房子妹子呦。
总结:让别人相信,我掌握着不花钱拿东西,不花钱做宣传,不花钱做活动的秘笈,也就是“互联网思维”;所以,看我,说我,跟我学吧;然后,我火了。
大象装冰箱,一般都分三步。

㈧ 罗振宇是骗子吗

为什么会有人说罗振宇是骗子?因为他们在学习了罗振宇传授的所谓知识之后,发现与学习之前并无二致,于是大呼上当了。这一部分人往往患上了一种叫做知识焦虑症的的病,企图通过知识付费得到速成。

在这里我们要警惕的是,罗振宇传授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一些最终的结论,真正的知识往往是得到这些的思考逻辑,这些东西是罗振宇没办法传授的,它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得到。

免费的东西其实是最贵的,它看起来帮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是它恰恰剥夺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思考的能力。对于知识不加辩驳的吸收,是阻碍我们思考的一大天敌,因为它会无情的挤占掉我们的大量认知空间。

我们应如何摆脱这种知识焦虑?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多回顾,多总结,将吸收的的知识串联成一个体系,这一部分恰恰是罗振宇没传授的,它需要我们经过大量的思考后才能得到。

所以结论就是,罗振宇并不是一个骗子,也不是一个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但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每天原创一篇,教你蹭热点』,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By:乔巴

阅读全文

与罗振宇微信营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肇庆高新区国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60
药店周年店庆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167
公司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策划 浏览:144
助理电子商务师证有用吗 浏览:863
换届居民代表培训方案 浏览:201
如何创新电子商务 浏览:805
恭贺新春策划方案 浏览:999
今日通电子商务 浏览:78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方案 浏览:440
活动策划方案校园推广 浏览:981
生态农庄开业策划方案 浏览:997
培训会活动组织方案 浏览:999
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681
中国电子商务商务中心 浏览:265
农村门店营运培训方案 浏览:697
小班新生入园家长会策划方案 浏览:403
对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浏览:354
网店开业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931
双11促销活动通知 浏览:832
县域支行村镇营销方案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