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体育品牌奥运营销战略

体育品牌奥运营销战略

发布时间:2021-06-14 15:33:55

㈠ 急急急!后亚运时代,中国体育运动品牌营销战略何去何从请高手回答。作为毕业论文应如何做答。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一、当前国内、国际体育用品品牌市场的现状。进行市场调查,看看那些品牌的销售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销售好的品牌是靠什么来运作的。只有从市场中得来第一手的材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二、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市场的情况。国有品牌和国际品牌的竞争、差别。可以从生产、管理、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写。
三、如何实现国有品牌的战略升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起:1、产品的定位,高中低档次。2、生产管理的成本计算。3、运营系统的优势。物流配送系统等方面。4、售后服务。5、企业的专卖店运营。6、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人才培养。工人、管理层、乃至老总等,专业化的团队来运作。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浅的看法,仅供参考。谢谢。

㈡ 我国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包括哪些

1、可以通过赞助参赛运动员和参赛运动队来强化策略实施的效果,因为运动员和运动队都是体育赛事的主体所在。

2、积极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来投放多个广告,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告诉受众自己企业的存在价值,从而引起企业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3、采用不同的手段和策略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赛事资源的开发活动当中去。可以针对消费者开展营销,这是将营销策略直接瞄准消费者的战略的中心环节,一切以消费者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产品和品牌需要,采用支持或者赞助的方式来进行体育营销。

(2)体育品牌奥运营销战略扩展阅读:

事实上,体育营销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营销的另外一种载体,体育营销也必须要遵循能够打动消费者和深入消费者情感深处的文化属性。而这一切,需要一个系统的品牌战略,如果疏忽了任何一个法则,往往会成为“零效应”。

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在体育营销上,往往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营销策略,而是把体育本身作为事件营销的一种载体,对体育明星或者体育赛事进行直接的、单一的宣传和推广,缺少相关的品牌推广、促销方式、展览展示、广告投资、产品推介等系统工程。

至今,凡是有关“体育赞助与广告投资”的论述,几乎全都集中在商家花费、采取方式与选择的体育赛事几方面,显少看到有关因为赞助、而实际获得了什么品牌经营与销售效果方面的系统分析,一些区域性的体育营销往往都归于“零效应”。

㈢ 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面临的挑战

真正重金购票“奥运豪门盛宴”入场券、拥有奥运市场营销权的,全球仅有58家各行业的企业。那么为什么冒出那么多纷纷实施“奥运战略”的企业来?我们有必要厘清这里面“纠缠不清”的奥运与非奥运营销矩阵:
第一阵容是正统“奥运”行列企业,柯达等11家全球奥运合作伙伴,11家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11家北京奥运会赞助商,15家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22家奥运赞助商。这其中有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同是奥运赞助商,也有袜子、猪肉、皮鞋、家具等等赞助独家赞助商或供应商。以上“奥运”行列企业,按照金字塔式赞助级别,58家企业,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最多的13亿,最少2100万元人民币。
第二阵容是第一关联性奥运企业。包括周大福、金至尊等奥运商品生产与零售特许企业。虽然他们没有直接的奥运市场营销权益,但是,未来一年里,他们一定绞尽脑汁通过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以“奥运”的“面目”展开市场攻略,提升品牌形象,直接刺激销量上升。事实上,创于广州发展于香港的周大福,已于年初通过媒体发布了其“周大福夺08奥运首饰专营权 分三期生产有关商品”的奥运战略意图。
第三阵容是第二关联性企业。日前,奥斯克空调高调宣布耗资千万元成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馆,并称未来一年将花费上亿元实施“奥运战略”。事实上,民间资本与国家财力合资建设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已按奥林匹克的市场开发模式开发其市场计划。万家乐、格兰仕、康宝等家电类企业都已签约国家体育场,都曾高调启动其“奥运战略”。
第四阵容是非奥运企业。与前三大阵容不同的是,他们高姿态区别于奥运赞助企业,比如新飞电器,在北京启动其“非奥运营销”战略,而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三家奥运赞助企业夹攻下的雪花啤酒,干脆把自己号称为“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各大营销杂志的“奥运营销”专题中,不约而同盛赞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初见成效。
诸如“国家奥体中心指定产品”更多与奥运有着关联性企业不断涌现。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正规机构或非正规机构在法律边缘开发的“奥运市场”计划将继续,“奥运”企业矩阵愈演愈烈。 2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以及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华帝股份在京共同宣布:中国第一个奥运社区家庭体育展示活动——“华帝·奥运家庭进行时”正式启动。活动涉及全国11个中心城市,经过层层选拔,挑选优秀10个家庭观看北京2008奥运会比赛、开闭幕式。同时,中央电视台作为主办单位之一,26期《华帝奥运家庭进行时》特别节目将在中央体育频道每周三夜间播出。
3月9日,中国移动启动“中国移动伴你行——奥运家庭游北京”活动,面向全球征集选拔10个“奥运家庭”免费参加奥运之旅。中国银行推出“奥运家庭·圆梦北京”——“中行·奥运家庭”活动。活动将产生36个“深圳奥运助威团”家庭亲临奥运现场。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李舜宣布,湖南将于6月初推出“迎奥五环潇湘行”活动。其中,10个决胜“奥运家庭”赴京观看奥运……
这仅仅是各大奥运赞助商或官方围绕“奥运家庭”概念开展的活动,其实,奥运赞助商青岛啤酒的“我是冠军”、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 海尔“奥运城市行”,非奥运赞助商蒙牛的“《城市之间》全国10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新飞电器“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等大型奥运营销与非奥运营销活动,同走“全民奥运”、“全民海选”路线,奥运营销同质化现象已经不是一般的严重,花大钱甚至达到“豪赌级别”的营销推广活动效果将接受严峻考验。
可以断定,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打着“奥运”名头的营销活动将更加眼花缭乱,奥运营销同质化将更加严重,这将大大稀释奥运活动的公众关注度。“如何突围奥运营销困局?”成当下奥运营销将士们不得不深思的命题。

㈣ 奥运营销的奥运营销的方案

赞助与冠名是奥运营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运用得最多,投资巨大的方法,一般都为大品牌、大企业所用。比如Visa公司就把赞助视为整合营销沟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虽然投资巨大,但回报甚丰。 它赞助过的活动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外,就连美国十项全能队、NBA梦之队、美国体操联合会等等都不放过,由此可以看出赞助给企业与产品带来的好处。
奥运营销
当然,公司赞助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接受方提供资助以外,更多的是能从赛事本身得到更多的宣传,而这种宣传效果要远比普通电视广告要好得多。一个人在激动不已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与在电视机前昏昏欲睡的情况下接受一个产品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商家为了要实现这一特定的商业目标,才肯投入巨资。
很多跨国公司也都愿意赞助奥运会活动,从而让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大的提升。比如奥林匹克的全球合作商就有博士伦、IBM、 《时代》 、Visa(付款系统)、可口可乐、柯达、松下、施乐等等等。
除了赞助以外,冠名也是个不错的方式,比如曾经争取冠名权的就有雅芳、尼桑、宝马、麦当劳等等,它们都从冠名的过程当中,获得了相当的好处。
2008年奥运会预计在2003年1月开始实施共同市场开发计划,预期10家国际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合作伙伴,10~15家企业集团将成为组委会的赞助商。到时具体竞争情况如何,我们只有试目以待了。 奥运期间,电视、广播、报纸等各大媒体都将成为焦点,也将成为商家与产品竞争的真正舞台,如何能在这方面前瞻性的进行投入,也必将成为致胜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从申奥过程中就有了很大的体现。单是央视连续14小时的申奥直播收视率一直稳定在70%,申奥成功后收视率一度攀升到88%的创纪录数字,与央视联盟的海尔集团的手机广告被反复播放,这一连串的数字不能不让各商家垂涎。
另外,各种户外媒体也将成为竞争的注意点,如何能在奥运期间,让品牌能在各个角落形成一个统一鲜明的视觉系统,商家从现在开始计划与打算,其实并不算为时过早。 真正的奥运营销与品牌精品打造过程,除了赛事本身以外,在前期如何能借用奥运资源,结合自己的产品创造出一种“本土奥运文化”,也很重要。
这一点从美国柯达公司借日本长野办1988年冬奥会之机,一举攻进被富士公司垄断的日本胶卷市场这一案例,就能给各商家以很大的鼓舞。事实上,柯达公司在这之前是经过了长时间精心准备与筹划的,而并不是奥运赛时时的突发奇想,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比如我们的商家,完全可以在奥运之前,创造一些本土的奥运文化,从而为奥运期间的成功突破打下基础。
例如某一产品或商家,完全可以就此想很多办法,进行连续的品牌打造工作。比如可以结合申奥纪念日举办各种纪念与庆祝活动,一方面与消费者互动,另一方面畅导一种文化或精神,并进行广泛传播,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㈤ 韩国三星的体育营销战略

奥运营销:成就三星“登龙天梯”?
盘点近年来的“发家史”,韩国三星似乎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沉醉。
1970年还在为日本三洋公司代工12英寸黑白电视机,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就已将自有品牌微波炉运往美国销售,而在西方人眼里,三星却一度只是一个生产仿制廉价产品的公司,其产品在美国更被看做是“地摊货”。但在短短五六年间,曾与低档划等号的三星却跃身成为引领消费时尚的全球著名品牌之一。巨大的品牌价值成长速度引得无数媒体纷纷探究三星获得目前成功的奥秘,其中借助奥运营销使其登跃龙门的观点最为受到追捧。
据悉,自1988年起,三星首次成为汉城奥运会的全国赞助商,此后在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三星又相继作为无线通讯设备的赞助商成为国际奥运会的TOP合作伙伴,去年三星又再度续约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TOP计划。
三星官方似乎也很乐于接受这种观点,并津津乐道于向媒体提供其赞助奥运会前后的各种数据对比。例如赞助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的一年内,三星的电信产品销售量数据增长了44%;与赞助奥运会之前相比,三星知名度提高了30%,是全球近两年内品牌价值增速最快的公司之一等等。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资讯官张一炯曾多次强调,体育营销已成为三星战略营销的核心和重点,而奥运市场营销则是三星体育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为奥运会的成功作出贡献,同时也加强了三星品牌和全球市场地位。
回首1997年,三星首次借助签约奥运顶级赞助商尝试“登龙术”时颇有些赌博的意味。面对当时高达127亿美元的沉重负债,是否应该攀登成本高昂的TOP“天梯”在三星内部引起了极大争议,但最终还是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的赞助主张占了上风。
但三星目前的成功果真就要归功于奥运营销么?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冷振兴对此并不以为然。“三星的成功与赞助奥运会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奥运会本身只是一种可利用、可选择的营销传播平台,就像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标版一样,上了标版不成功的企业有,赞助了奥运会不成功的国际企业也不是没有。”他表示,单纯地把目前三星的成功归结为奥运赞助是片面的,如果没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支持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如果没有韩国政府支持助推,光靠展示和传播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
三星(中国)为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电子每年花在市场营销上的费用约为20亿美元,体育营销占到了3亿至4亿美元,其中包括参与TOP这样的奥运会计划。据悉,1997年至2000年,奥运第4期TOP赞助费平均为4000万美元左右,2001年至2004年的第五期TOP“天梯”价格涨到了5500万美元,2005年至2008年的第六期赞助额据传突破60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高昂的“天梯”并非只由货币资金砌就,还包括企业所赞助的产品及相关技术或服务。按照业内通行的说法,企业在为赞助TOP计划解囊的同时还要准备二三倍于赞助费的资金用于产品及品牌的推广。以此推算,三星用于奥运营销的费用不过仅能占到其市场营销费用总额的4%至9%左右,就此而言,这个比例似乎并不足以显示出三星对奥运营销的重要程度。
近年来三星的确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年轻、时尚、数字先锋”的高端品牌形象

㈥ 奥运营销的中外知名品牌的奥运营销

可口可乐:无处不在。从1928年首次出现在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的那天起,可口可乐如影随形般参加了每一次的奥运盛会。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以刘翔、滕海滨和马琳三位奥运冠军形象,精心推出了“要爽由自己”的奥运主题广告,其奥运包装也在全国上市。刘翔的出色表现让可口可乐一直很“爽”,真正印证了那一句“要爽由自己”。据悉,在可口可乐与刘翔的长期合约中,每年酬劳仅为35万元人民币,而刘翔的代言身价已高达数百万元,可口可乐不愧为营销老手。
金六福:为奥运添“福”。金六福对奥运精神进行了不同以往的诠释:欢聚是福、参与是福、和平是福、进取是福、友谊是福、分享是福。“奥运福”整合传播使金六福的“福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奥运福”理念的带动下,金六福的终端销售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
白沙:继续飞翔。在雅典奥运会期间,白沙香烟推出了“奥运时刻,我心飞翔”的形象广告片。刘翔获得冠军后,白沙迅速出击,成为首家签约刘翔的国内企业,推出了刘翔版形象广告片,这反映了白沙强劲的决策力和行动力。刘翔的潜力还是让人不敢小视,年轻是他的最大优势,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同样是他飞翔的舞台。考虑到这个因素,刘翔的价值还会大幅度上升。白沙在此时与刘翔合作,无疑会获得更多的价值。
联想:奥运为国际化开路。2004年3月26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正式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很多观察家认为,年营业额为200亿港元的联想在历届TOP赞助商中仍属于“低收入”阶层,因此这个决定多少显得像在冒险。但联想要走向国际化,奥运会是一个最好的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联想将向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技术支持。联想希望借此完成其国际化的脚步,就像三星那样。但联想还需要更持续的投入和更细致务实的工作。
三星:从“丑小鸭”到“白天鹅”。1988年三星成为汉城奥运会的当地赞助商时负债已高达170亿美元,奥运营销改变了三星的命运,让三星从“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1998年三星成为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经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奥运会的成功经历后,三星继续签约成为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在2004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排名中,三星品牌价值达到125.5亿美金,排名世界第21,成为全球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
麦当劳:我就喜欢。麦当劳与奥运会的合作最早开始于1968年。当时麦当劳为在法国比赛的美国运动员空运汉堡包。在雅典奥运系列推广中,麦当劳坚持让奥运为品牌服务,每个广告、活动都从不同角度围绕“我就喜欢”这个主题,并且把这次奥运系列推广涵盖在其整体品牌战略之下,而不是独立的项目。麦当劳成功续约成为2006至2012年夏、冬季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这是麦当劳对这项国际体坛盛事以及参加这项世界顶级赛事的运动员的长期支持的延续,也是麦当劳首次续签长达8年的奥运赞助合同。

阅读全文

与体育品牌奥运营销战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餐饮店开张策划方案 浏览:388
电子商务专业申请 浏览:787
中医护理制度培训方案 浏览:912
新品推广规划方案 浏览:28
光棍节旅游策划方案 浏览:227
新近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792
新员工培训结训方案 浏览:506
营销活动策划方案卤肉 浏览:825
高端酒营销方案 浏览:134
20144月电子商务真题及答案 浏览:217
电子商务网站无人喷药直升机 浏览:346
京东电子商务经验总结 浏览:764
2016电子商务产业报告 浏览:150
家具行业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628
电子商务网站常用的付款方式 浏览:752
广州博想电子商务 浏览:469
进口化妆品互动方案策划 浏览:801
大昭电子商务 浏览:535
新动物园运营策划方案 浏览:407
临安白牛村电子商务 浏览: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