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外国品牌进入中国营销失败的案例
1、Contagion的病毒广告牌
华纳兄弟加拿大分公司、Curb传媒以及广告代理商Lowe Roche共同对新片《世纪战疫》(Contagion)进行宣传推广,该片由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执导,讲述了一种神秘的通过空气传染的致命病毒席卷全球的故事。
他们聘请了一组微生物学家以及免疫学家给一块广告版注射了青霉素、霉菌以及色素细菌。这些细菌在光照和温度的控制下慢慢生长,最终拼成了电影的名称,他们把这块由细菌构成的广告版放置在多伦多一家废弃商店的窗户上。
一部分行人对这个广告牌感到不适,但是这个创意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获得了媒体大奖,并成为启发同行的源泉。拉腊米(John Laramie)是纽约户外广告创业公司Adstruc的CEO,他表示:“这个创意很酷,它很可能是某个人想到的疯狂创意,但是从策划到执行都非常成功。”
启示:游击营销
传统的营销模式有时作用并不突出,如果你打破传统,创意可能得到病毒式传播。创意游击营销博客(Creative Guerilla Marketing)的创建者卢姆(Ryan Lum)就表示,这个病毒广告牌就是游击营销的一个正面典型,“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激发起好奇心,想要搞清这个广告牌到底是宣传什么产品的。”
㈡ 请整理并分析一个成功或失败的营销战略案例。1案例背景 2.案例分析
孩子啊 老师布置的作业 要自己认真做 你这样找一个 等下肯定会有好多人跟你雷同,
㈢ 有没有“品牌市场策略”的失败案例
我觉得3721不是失败而是应市场需求而采取变通!
因时间原因我只说一个:(不是关于互联网的)
美国骆驼牌香烟就曾在泰国市场大败:
多年以前,骆驼牌香烟有一句很好的广告语:为了一支骆驼烟,我宁愿多走一英里的路.
画面为一烟民高翘着二郎腿,皮鞋底的洞赫然显露.其本意暗示烟民,为了拥有此烟哪怕是鞋底见洞也在所不辞.这个广告在西方得到普遍的好评.因而也成为世界杰出品牌之一.
为了能打开泰国市场,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商英美烟草公司认为,要引起消费都的购买欲望,就要再增加地方色彩,为此他们为"骆驼人"拍摄穿着漏洞的皮鞋照,背景为曼谷的大庙巨寺,一见就知是佛国风情.殊不知,在泰国佛庙是至尊圣地,脚底乃是最污秽不堪之处,在最弛名的佛庙前如此肆无忌惮."是可忍,孰不可忍'结果可想而知,骆驼牌香烟只能席卷而归了!
因为他们忘了市场存在着差异性---宗教的信仰差异!
㈣ 国际品牌失败案例分析
7-11,KFC在日本,目前就想到这俩。KFC在日本的案例很多,你到网站上查一查。应该够你写的了。
㈤ 有哪些外国品牌进入中国营销失败的案例
DG,这个牌子的东西之前在中国卖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因为他的领导人有一些对中国的侮辱性的话语和一些行为,就导致他进军中国失败了,然后现在在中国已经完全不能看到这个牌子的商品存在了。
㈥ 因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失败的广告案例(或营销失败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需2000字左右
太难了
㈦ 市场营销中企业营销失败的案例
时间仓促,给你些参考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奥妮之败
1998年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参与的旨在拯救奥妮皂角洗发浸膏的行动,成了奥妮的“滑铁卢”———在广告市场砸进8000万元后,销售货款只收回1亿元,减去广告费用后可谓是血本无归。
奥妮从此一蹶不振。
秦池“标王”之殇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通过采用广告促销战略,以巨额资金获得中央电视台1996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使白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一跃成为全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利税达2.2亿元的知名白酒企业。但是,广告促销会带来很大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大风险。初尝广告甜头的酒厂人开始有些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了。他们把“宝”完全压在广告的投入上,希望凭借广告“标王”的身份再度称雄市场。但是,这样的决策给该厂带来的并不是希翼中的滚滚财源,而是难以咽下的苦酒。由于生产管理方面没有相应加大力度,而且巨额的广告收入又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资金负担,该厂的经济指标开始大幅下滑。之后,该厂连续亏损,最后到了破产边缘,“秦池神话”最终破灭。
巨额广告费拖垮智强
因每年上亿元的高昂广告费所累,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集团因破产最终走上拍卖台。
智强集团原是一家地方国营食品企业,在1998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该集团以6750万元的巨资夺得央视在1999年第一、二、四季度广告黄金段位的“A特段”。加上在其他媒体投放的广告,所耗广告费用高达1亿多元,成为当年四川投放广告最多的企业,被称为四川“标王”。
在巨额广告费的轰炸下,“智强”商标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提升。该集团的主导产品“智强核桃粉”、“智强鸡精”等产品销往全国近400个大中城市,出口到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也先后获得“四川省重点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等殊荣,并被誉为“中国核桃粉大王”。
然而,由于该集团鼎盛时期的年产值才1.6亿元,而每年的广告费就超过1亿元,企业经营被高昂广告费所困,因而经营每况愈下,出现了借钱或贷款打广告的现象。2003年成都春季糖酒会,智强出巨资包断主会场的大门和最重要的展场,做最后一拼,不久就溃败得不可收拾,半年后,集团即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