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市场营销的定义是什么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内理者进行管容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研究内容
营销原理:包括市场分析、营销观念、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营销环境、消费者需要与购买行为、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等理论。
营销实务:由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组成。
营销管理:包括营销战略、计划、组织和控制等。
特殊市场营销:由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等组成。
『贰』 大市场营销这一概念最先提出者是
大市场营销的最先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针专对现代世界经济迈向区域化属和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早已超越本土,形成了无国界竞争的态势,提出了“大市场营销”观念。 大市场营销是对传统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不断发展。科特勒指出,企业为了进入特定的市场,并在那里从事业务经营,在策略上应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博得外国或地方各方面的合作与支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市场营销战略在4P的基础上加上2P即权力(Power)和(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从而把营销理论进一步扩展。
所谓大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并在那里从事业务经营,在战略上协调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获得各有关方面如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市场营销研究机构、有关政府人员、各利益集团及宣传媒介等合作及支持
『叁』 整体市场营销的全新概念的提出者是
整体市场营销的全新概念的提出者是市场营销学界的权威菲利普·科特勒。
整体市场营销的内容:
一、供应商营销
对于供应商,传统的作法是选择若干数目的供应商并促使他们相互竞争。比如,从供应商 A、 B、 C……那里分别采购所需货物的50%、25%、12.5%……,以迫使他们利用价格折扣尽量提高自己的供货份额。
旨在节约成本的上述作法事实上隐藏着很大风险,比如供货质量参差不齐、主要的供应商因价格竞争过度而破产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已开始倾向于把供应商看作合作伙伴,设法帮助他们提高供货质量及其及时性,搞好经营管理。
开展“供应商营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严格的资格标准以选择优秀的供应商,这些标准可以包括技术水平、财务状况、革新 能力、质量观念等;其二,积极争取、“追逐”那些成绩卓著的供应商使其成为自己的合作者。因这种营销活动与商品流动方向是相反的,故也称为“反向营销”。
二、分销商营销
对许多制造商而言,分销商营销正变得比最终顾客营销更重要。在食品、个人保健品、个人电脑等领域这种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大零售商事实上控制了最终顾客。
由于销售空间有限,零售商购进产品时的品牌选择极为苛刻,他们偏爱那些响当当的名牌产品,对其它品牌则大打折扣或干脆使用零售商自己的 品牌。更有甚者,由于买方市场的日益显著,零售商大肆索要“上架费”、“专门展示费”、“合作广告基金”。有资料表明,美国的制造商至少将70%的促销费 用于争取零售商的“优待”上。
因此,制造商必须开展分销商营销,以获取他们主动或被动的支持。其一是“正面营销”,即与分销商展开直接交流与合作,例如著名的宝洁公司就将12人长期派驻沃玛奇(美国某零售商)总部,进行长期合作;其二是“侧面营销”,即公司设法绕开分销商的主观偏好,而以密集广告、质量改进 等手段建立并维持巩固的顾客偏好,从而迫使分销商购买该品牌产品。
三、最终顾客营销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指公司通过市场调查,确认并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目标顾客群的活动过程。在此方面,营销研究人员已经具备相当复杂的技术手段,建立了顾客品牌偏好和行为选择的数学模型,以寻求满足目标顾客群的最佳途径。
实行目标顾客战略,有一点需要商榷。有些公司领导人认为,满足最终顾客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职员对顾客应当永远说“是!”。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有些顾客要求是不合理的,难以满足或无利可图。而且,这种作法曲解了目标顾客战略的真正涵义,误以为是满足、迎合顾客的一切需求。
另外,最终用户营销还可采用“牵动顾客”策略。公司推出顾客意想不到的新产品之后,应通过积极有效的营销活动使人们逐渐了解它、喜爱它、接受它。在美国,电子洗碗机、微波炉等新产品的广泛使用,使其相信这些新技术革新成果确实能提高生活质量。
四、职员营销
对一个股份制公司而言,它的经营宗旨应当是使职员、顾客、股东均表满意,而首要的是让职员满意。只要职员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服务局到,就能令顾客满意,满意的顾客一定会再次光顾,由此带来的利润上涨就可增加股东的收益,令股东满意。
可见,作为公司形象的代表和服务的真实提供者,职员也应成为公司营销活动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职员营销由于面对内部职员,因而也称“内 部营销”。它一方面,要求通过培训提高职员的服务水平,增强敏感性及顾客融洽相处的技巧;另一方面,它要求强化与职员的沟通,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最大潜能。
五、财务公司市场营销
财务公司提 供一种关键性的专门资源——资金,因而财务公司营销至关重要。公司的资金能力取决于它在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信,是否被认为能有效地使用借人资金从 而能够偿本付息。因此,公司需要了解金融机构对它的资信评价,并由公司的财务经理通过年度报表、业务计划等工具影响其看法,以便在资金成本和便利性方面获 得优势。这种影响活动过程及其中的技巧就形成了财务公司营销。
财务公司营销的主要承担者便是财务经理。虽然财务工作要求实事求是,避免任何有投机嫌疑的营销行为,但财务经理应该意识到现代营销活动已不限于营销部门的专职,而要求各部门通力合作,所以在合理范围内,自己应对财务公司营销负有大部分责任。
六、政府营销
所有公司的经济行为都必然受制于一系列由政府颁布的法律。汽车公司进行开发、设计时必须考虑不断升级的污染和安全标准,在境外销售产品的公司可能受到别国广告立法的限制及其它贸易、非贸易壁垒。
面对政府立法的制约,美国的大公司一般都开展政府营销。他们聘用那些能对立法机关施加重要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四处游说,以促使制订于已 有利的立法,消除不利的立法。这些社会活动家类似杰出的职业营销者,他们向立法机关提交真实的材料和报告,向其证实有必要在立法中更多地考虑该行业甚至该 公司的利益;另外,他们明白立法者对名誉、权力、选票的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
政府营销会产生正、负两方面效用。当需要尽快推出一种新型食品、缩短政府各级繁复的审查过程时,政府营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 在其它一些情况下,政府营销往往意味着投机取巧、缺乏创新。比如,日本议院和美国国会几乎同时通过了提高汽车排放标准的立法,日本的汽车制造商立即着手生 产具有更好排气控制系统的汽车;而美国的同行们则马上派出更优秀的社会活动家游说国会,要求修改这项法律。前者视法律为挑战和机会,后者则视为绊脚石。结果美国汽车制造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将一大部分及海外市场拱手相让。
七、同盟者营销
因为市场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寻求同盟者对公司来说日益重要。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若非与飞利浦等欧洲大公司联手,很难在欧洲电讯市场立足。著名的IBM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如果不借助同盟者,也无法覆盖全球市场。
同盟者一般与公司组成松散的联盟,在设计、生产、营销等领域为公司的扩张提供帮助,双方并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如何识别、赢得并维 持同盟者是同盟者营销需要解决的问题。潜在的同盟者不计其数,但他们的实力、需求及文化特征各不相同,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资源状况和经营目标加以选择,一旦确定,就设法吸引他们参与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加以激励,以取得最大的合作效益。
八、竞争者营销
通常的看法,认为竞争者只是与自己争夺市场和盈利的对手。事实上,竞争者可以转变为合作者,只要“管理”得当。这种对竞争者施以管理,以形成最佳竞争格局、取得最大竞争收益的过程就可视为“竞争者营销”。
在许多行业都是市场领导者定价,竞争者相随。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流血冲突”,引导者可以向竞争者暗示他最好并且只能采用何种竞争策 略。例如, P&G在其主要产品市场上把自己塑成一只“老虎”,万一出现新品牌竞争,公司会立即采用价格折扣等方法促使顾客维持忠诚。面对这样的强者姿态,聪明的竞争 者都会自觉避开“老虎”,转而进攻迟钝的“大象”或软弱的“老鼠”。
在电讯、汽车等行业,竞争者往往彼此也是供应者和购买者,需要一定程度的相互合作和支持。因此,尽管美国的通用和日本的丰田是竞争对手,他们也向对方买卖汽车配件,甚至合作开发新型汽车。
另外,许多行业的竞争者经常在制订行业标准,发放交叉许可证及合资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因此有必要了解竞争者所需所想,以便影响其行为方式和反应模式,以使竞争态势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九、传媒营销
大众传媒,如广播、报刊、电视、直接影响公司的大众形象和声誉,公司甚至得受它的摆布。
传媒营销的目的正在于鼓励传媒作用有利的宣传,尽量淡化不利的宣传。为此,首先要明白传媒对“故事”的需求及接近公司高级主管的必要 性。在此前提下,一方面委托公关机构致力于与记者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公司的发言人要认真对待传媒的提问,尽量作准确、清晰的回答,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
十、大众营销
公司的环境行为着中最后一项是大众,公司逐渐体会到大众看法对其生存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迫使化工、冶金、造纸等行业的公司修改生产计划和营销策略;同样,对胆固醇的恐惧和忧虑也要求快餐公司在其产品中添加合理的营养成分。
为了获得大众的喜爱,公司必须广泛搜集公众意见,确定他们关注的新焦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方案加强与公众的交流。
日本每年要花几亿美元巩固并提高美国公众对日本产品的良好印象,效果十分显著。概括地讲,日本的大众营销主要包括:
1、日本公司向美国的大学、医院、博物馆等社会机构捐款,也资助那些打击犯罪、扶助贫困的组织,以博取美国领导人及大众地偏爱。
2、日本公司要求它常驻美国的经理夫妇与美国人广泛接触,并举办插花、茶道反映日本传统文化的展览。
3、日本公司与美前政府要员密切联系,以在类似贸易立法和修订等问题上维护日本的利益不受损害。
以上分别介绍了公司针对其环境中的所有重要行为者开展的十种营销活动,作为对“整体营销”的具体阐述。可以看出,贯穿始终的主要思想是“合作”。
『肆』 市场营销4ps理论是谁提出的
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版进一步确认了以权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
产品(Pro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
价格 (Price):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分销 (Place):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
促销(Promotion):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
『伍』 市场营销方式有哪些
1、服务营销
服务是用于出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一起出售的活动、利益回或满足感。答
2、体验营销
买方市场的形成让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消费结构上,情感消费的比重提高了;内容上,个性化需求增加了;价值目标上,更加注重接受产品时的感受。
3、知识营销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将从生产转向研究开发,从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转向对知识的管理。与此同时,企业营销方式也必然会转向更高层次,即知识营销将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
4、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的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5、教育营销
美容行业的营销其实一直都和教育培训息息相关。从90年代初期美容技术培训的兴起,90年代末期美容概念培训的流行,到如今美容文化教育的膨胀。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
『陆』 “大市场营销”理论是由( )提出的
大市场营销理论是由当代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 科特勒(Philip Kotler)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理论。
『柒』 1984年,科特勒提出了市场营销的什么概念
大市场营销
『捌』 提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学着是
学习市场营销时间不长,就个人观点可以从市场营销策略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了解有版关著名学者权:
1953年,尼尔·鲍顿提出市场营销组合;
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提出著名的4Ps;
20世纪70年代,布姆斯和比特纳在杰罗姆·麦卡锡的基础上提出7Ps;
1986年,“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6Ps,随后又提出了11Ps;
1990年,劳特朗提出4Cs理论;
20世纪90年代,“整合营销之父”舒尔茨提出了新的营销组合理论——4RS理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提出了5Rs;
“术业有专攻”,国内也有众多在营销不同方面的知名学者,其中卢泰宏教授影响相对比较广泛。
『玖』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市场营销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工业革命的爆发,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需求膨胀。市场总势态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在这个阶段,市场营销学的研究特点是:a. 着重推销术和广告术,至于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概念、原则还没有出现;b. 研究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大学的课堂和教授的书房,还没有得到社会和企业界的重视。
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市场营销学的应用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出现大萧条、大萎缩,社会购买力急剧下降,市场问题空前尖锐。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打击很大,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44%,贸易总额下降了66%。这个阶段,市场营销学的研究特点是:a. 并没有脱离产品推销这一狭窄的概念;b. 在更深更广的基础上研究推销术和广告术;c. 研究有利于推销的企业组织机构设置;d. 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开始走向社会,被广大企业界所重视。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为市场营销学的繁荣发展时期。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国经济由战时经济转入民用经济。战后经济的恢复及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市场营销学的主要特点是:a.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形成了"以需定产"的经营指导思想;b. 由静态研究转变为动态研究,强调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整体协调活动;c. 市场营销学由指导流通的销售过程发展为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一门管理科学。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市场营销学的创新发展阶段。市场营销理论在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营销环境复杂多变,对某些特殊复杂的营销环境而言,常规的市场营销理论及方法一显露出某种局限和不足。
年,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场营销"(Megmarketing)理论,他认为在以往的营销组合中,必须加上两个新的重要因素,及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这两个新的营销战略手段的目标,在于打开被封闭或被保护的市场。大市场营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市场营销战略思想的又一新发展。这一理论,为企业应付更复杂的环境与竞争,打破各种封闭市场的"壁垒",成功地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东欧的巨变、欧盟的形成、北美贸易自由区的出现、紧随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所有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国际经济与贸易正日益呈现出一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世界市场正向纵深开放与发展,国际竞争不仅空前激烈,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在全球层次上展开。上述重大变化无疑在客观上对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跨国经营企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为适应世界市场经济贸易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大变化和发展趋势,全球营销管理(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理论应运而生。全球营销理论在审视世界市场时,其角度与视野都发生了某些本质上的变化。它突破了国界的概念,从世界市场范围来考虑公司营销战略的发展,以求取得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其理论研究的起点和侧重点都是以上述核心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其理论体系和研究的整体框架都有很多新意,主要是在全球营销的视野和框架下,对常规的营销模式与方法进行讨论,并在许多方面赋予了新的内涵。全球营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使国际营销管理不仅在理论上更加成熟,而且在更大的规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拓展了国际化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