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桂林三花酒的由来是
桂林三宝之头宝要数三花酒。桂林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酒类的代表。
《中国酒典》中提到,在人类还未酿酒之前,漓江两岸的猿猴便采摘花果酿出了“猿酒”。看来,漓江算是酒的发源地之一了。据桂林市志记载,桂林古代就有瑞露、桂花酒等名酒。其中瑞露还是宋代皇上喝的贡酒。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桂州三月三日》诗中这样写到:“始安繁华旧习俗,帐饮倾城沸江曲。”桂林在汉代也称始安郡,诗中说的是三月三日人们踏青春游时,“帐饮倾城”的场面和习俗。宋代诗人吕源有诗句:“倚江景物似钱塘,况有万物新醅香”,描述了漓江两岸千家万户酿酒喝的盛况。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书中记载:“广右无酒禁,诸处道旁率沽白酒,在静江尤盛……行人以十四钱买一大白”。可见宋代白酒在桂林盛行。
桂林三花酒是经过三次蒸馏而成的白酒,民间叫三熬酒。这种酒在宋代很盛行。在历代中原统治者的心目中,桂林属于蛮荒之地,一些失宠或者获罪的官员和文人被流放或贬谪到这里,这些人把中原文化带到了桂林。无论是贬谪的官员还是文人,他们都离不开酒,借酒浇愁也好,把酒临风也好,酒助灵感也好,都需要酒来相助,于是酒文化也就得以发扬。如宋代范成大曾在桂林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静江知府,写下了珍贵文献《桂海虞衡志》一书,其中就有专门的“志酒”篇章。范成大在桂林与酒结缘,写下赞美桂林美酒的诗句:“把酒临风瑞露倾,琼浆何须谒云英。”
那时,桂林酿酒的作坊就在漓江边的象鼻山脚下。象鼻山的山洞就是天然酒窖。现在,这个山洞依然是山花酒的酒窖,走到洞边,你就能闻到酒香。
到了清末民初,桂林的酿酒作坊把三熬酒称作三花酒。当时没有测量计,酒师用酒花来测酒的度数。酒花是倒酒时的泡沫。酒花有大花、中花、细花之分,以细花为上乘。桂林三花酒是细花。又有人说,这种叫三花的酒,是因为它入坛、入瓶、入杯都堆花,所以叫三花酒。民国年间,桂林有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80多家,酿造出来的酒从漓江水路销往梧州、广州、港澳和东南亚各地。抗战时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就设在酿酒的作坊“万祥糟坊”里。
1952年,桂林市人民政府集中了桂林的老字号作坊成立了桂林酿酒厂。酿酒工艺保持了传统,以优质大米为原料,以桂林特有的香草制成酒曲,以漓江水酿造,蒸出的酒用陶缸密封,放到象鼻山的洞里窖藏。绝了!天下就这么一个漓江,漓江就这么一个象鼻山,而“大象”偏偏有两个大“肚子”,漓江的水偏偏就这么一段酿酒的效果最佳。真是天赐良缘啊。
先说这水。水是酒的“血液”,好水才能出好酒。宋代诗人章岘的《夜游漓江》诗中便有:“桄榔夜暗临江浦,茉莉香来酿酒家”的诗句,反映了漓江两岸人家酿酒的盛况。
在民国期间,桂林最大的酿酒作坊“安泰源”便建在漓江东岸边的九娘庙(又叫九龙庙,在今天解放桥的东端)。九娘庙下有一深潭,名为兰花池,传说兰花池通龙宫,每当月圆之时,就会有兰花从池中升起,整条漓江就回飘着兰花的幽香。当然,这只是传说故事,其实是兰花池与桂林地下泉水相通,因此水质特别优良。安泰源正是用这里优良的水酿造了优质的三花酒。因此,当时“安泰源”老字号的桂林三花酒不仅远销港澳及东南亚,而且价格上也比其他作坊的酒高出一截。
1952年,桂林酿酒厂曾在广西省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沿漓江取样,经反复化验、检测和比较,发现除了九娘庙之外,还有象鼻山这一段的漓江水质含有大量的有益矿物质,而且所含的微量成分非常适合酿酒,于是在此打了一口深井,抽取地下的清泉用来酿酒,难怪桂林的三花酒那么清冽甘醇,它有漓江的韵味。
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诗中写道“三花酒兑一滴漓江水,祖国啊我对你的爱情百年醉!”人们可以从诗人的浪漫情怀中感受到三花酒的魅力。
再说这洞。象鼻山半枕陆地半临漓江,岩洞内冬暖夏凉,湿度温度恰到好处,是窖藏美酒的理想处所。酒的窖藏,实际上是制酒的再生产过程,象鼻山优越的天然条件,使三花酒中的高级酯类转化,味更醇香。加上这里有上百年的酿酒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空气中蕴含着酿酒的微生物群落,所以,从这洞中出来的酒自然是酒中的珍品和上品。
象鼻山独特的自然环境是酿酒得天独厚的条件,明代应天府通判张鸣凤称此处为“醉乡”,他在象鼻山脚下结庐而居,自称“漓山人”。宋代诗人张孝祥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时,曾在象鼻山饮酒,并当场作诗:“饥肠得酒做雷鸣,醉酒狂歌不自程。”趁着酒兴,他将象山水月洞改名为朝阳洞,并将此事铭刻在水月洞里。范成大也在象鼻山饮酒,他觉得水月洞很有意境,张孝祥改名为朝阳洞不妥,还是恢复水月洞名字为好,于是又题写了《复水月洞铭》并刻于水月洞石壁上。
㈡ 桂林三花酒的特色是什么
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三花酒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
三花酒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洌,回甜,饮后留香。适量饮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
三花酒酒质清澄透明,酒味醇厚芳香,饮后回甜,独具一格
㈢ 桂林三花酒有什么传说
三花酒的民间传说
广西桂林三花酒全国闻名,它是采用桂林的千万株桂花酿制而成的,因此其味特别醇香,令人陶醉。
传说在桂林的桂花岛上,有一个人,名叫象郎,小时候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了一棵桂花树。象郎把这棵树看得象宝贝似的,终日跟树作伴,培土啊,浇水啊,还傻呆呆地自个儿对着桂花树说话哩。象郎倾注了十八年的心血,这棵桂花树终于长粗长高了。
一年的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象郎又来到挂花树下,摆上了月饼、糕点,备好了酒,要跟桂花树一块儿过节。这时候,突然传来“象郎!象郎”的喊声,听声音象是个女人在喊他,象郎抬头一看,只见桂花树下走出一位姑娘。象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没错呀!姑娘已经走到自己身边哩。
象郎惊讶地问:“你……你是谁家女子?怎么来到我的菜园?”那女子说:“我是桂花仙子,感谢郎君十八年来跟我朝夕相伴,如不嫌弃,愿以身相许。”原来,这棵桂花树是桂花仙子变的。桂花仙子见象郎又勤劳又忠厚,早就爱上他了。今天中秋佳节,特地来跟象郎相见,倾诉衷肠。
象朗见桂花仙子漂亮温柔,一片诚心,自然是十二个同意。于是,桂花仙子搬来了自己酿造的美酒,两人花前月下,饮酒谈心,对天盟誓,订下了终身。
这事儿被龟王和蛇夫人知道了,—在象郎和桂花仙子成亲的那天,他们变作老夫妻俩,前去祝贺。正当宾朋举杯,围着新郎、新娘祝贺的时候,龟主和蛇夫人突然露出了本相,指挥龟兵蛇将一拥而上,抢走了桂花仙子和她酿造的美酒。
龟王把桂花仙子掳进了洞里,威胁她说:“你就在这洞里给我造长寿酒,要不然的话,嘿嘿,我就要把你活活地饿死!”
桂花仙子又气又恨,哪里还肯给他造酒!龟王恼羞成怒,便把桂花仙子关进了牢里。桂花仙子虽有一身武艺,可此时此地已做了阶下之囚,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她泪流满面,默默地思念着象郎。
再说象郎见桂花仙子被龟王抢走,实在伤心,痛哭不已,下决心一定要把桂花仙子救出来。他到处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龟洞。他悄悄地潜进洞去,杀死了两个看守牢门的龟兵,打开了牢门。夫妻相见,抱头痛哭。象郎说:“这儿不是久留之地,我们得快些逃出去。”他们拔下了龟兵的两口宝剑,杀出了洞门。
龟王和蛇夫人得报,亲自率领龟兵蛇将追了上来。象郎只顾护着桂花仙子逃走,不提防龟王从身后掷来一支飞剑,正中后心,—含恨倒在漓江之滨。桂花仙子见象郎中箭倒地,悲愤难忍,咬紧牙关,挥舞宝剑,杀退了龟兵蛇将。龟王和蛇夫人一看不妙,欲想逃命,桂花仙子哪里肯放过他们,追迟上去一剑一个,杀死了妖魔,为象郎报了仇。
桂花仙子安葬了象郎,手提桂花篮,飞上月宫,采满了桂花,向象郎的墓地撤去,只见满天的桂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桂林的山山水水中。从此,依山带水的桂林,桂树成林,万里飘香;人们用馨香的桂花和纯质的漓江水,酿出了三花酒,跟桂林的奇山秀水一样,久享盛名。
㈣ 桂林三花酒的制作流程
详细工艺都免费告诉你了,人家还混什么呢?简单的流程大家都知道也没必要说了。
㈤ 桂林三花酒的人群需求
桂林三花酒的人群需求主要是一些爱喝酒的人士,一般爱喝酒的人会选择买各种酒类尝一尝,你可以推荐给这些人群。
㈥ 桂林三花酒味道如何呢
味道不错,比喝那个玉冰烧,红米酒好一百倍! 桂林三花酒才是纯正的米酒
㈦ 桂林三花酒历史悠久,是“桂林三宝”
桂林三花酒历史悠久,而且还是桂林的三宝之中的其一。
㈧ 桂林三花酒的做法
此酒以桂北优质大米为原料,用特制药曲,用漓江上游的优良江水,陈贮于条件优越的象山岩洞内,加之工艺精湛,使酿得的酒香醇无比。
桂林三花酒清亮透明,有浓郁幽雅的蜜香,入口香醇甘爽,清洌回甜,饮后留香,为米香型白酒,酒度为56度。桂林三花酒早年就是广西名酒,远销港澳地区、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名人有诗曰:三花香飘云天外,八仙醉卧烟霞中。
㈨ 关于桂林三花酒
至于为何名为“三花”,众说不一。一种说法是因酿造时蒸熬三次,摇动可泛起无数泡花,质佳者,酒花细,起数层,俗称“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另一种说法是:在摇动酒瓶明, 只有桂林三花酒会在酒液面上泛起晶莹如珠的酒花。这种酒入坛堆花, 入瓶要堆花,入杯也要堆花,故名“三花酒”。
㈩ 桂林三花酒
三花酒在桂林还是知名度很高的,但是这种2两小瓶的酒应该不是很之前的,百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