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施乐市场营销策略

施乐市场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1-05-11 23:43:46

⑴ 富士施乐数码印刷机的销售好做吗前景怎样,如果完不成任务会怎样提成高吗 请大家不要吝惜 谢谢!

1,目前还算好做,有任务,有目标。
2,前景:只能说近两年市场需求还不错,长远就不好说了。数码印刷行业,施乐的产品还是最有综合优势的。
3,关于完不成任务:施乐的销售刚到公司会先培训1个月,然后跟着同事熟悉一下市场,大概3个月或6个月,分区域,定目标。
完不成任务,顶多老板会老找你谈,分了区域后,要是3个月出不去1台,你的压力就会特别大,如果6个月不出1台,就危险了。
4,提成还好吧,做的好的销售,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⑵ 施乐的发展历程

富士施乐成立于1962年,富士胶片和美国施乐合资成立了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注册资金各50%,一共2亿日元。同年,富士施乐914款复印机在日本上市。
1965年,富士施乐进入菲律宾市场,并且之后开始在东南亚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合资的方式,或者是委托代理的方式开展各项业务。
1968年,富士施乐变更企业形象标识,之前是以Xerox为主,Fuji在Xerox上面字体很小。变更后,Fuji在前面,和Xerox同样大,为Fuji Xerox。1970年再次变更,改为蓝色的。同时富士施乐海老名工厂开始投入生产,在此之前富士施乐收购了富士胶片的两家工厂,这也为海老名工厂的运营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富士施乐负责的业务范围是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977年,施乐推出了第一款激光打印机9700。
1979年,施乐发明了以太网, 这也是当时全球最高速度的局域网。
1980年,施乐凭借优秀的质量管理荣获“戴明奖实施奖“ 。
1984年,推出全球首个采用非晶硅的图像传感器。
1985年,开始销售OEM的激光打印机引擎XP-9。
1986年,富士施乐自主研发的首台台式激光打印机4105上市。
1987年,海老名的质量控制小组荣获“全日本质量控制小组选拔赛金奖”。
1987年,施乐推出全球首台多功能打印/复印机100。
1988年,富士施乐标准纸全面升级为更便于打印的中性纸。
1989年,富士施乐的注册资本增加了一倍,从原来的100亿日元增资到200亿日元,并且设立了综合教育研究所。
1990年,从兰克施乐获得亚太地区四个国家的经营权。
1991年,设立了富士施乐的亚太株式会社。
1991年,宣布公司是The Document Company
1991年,发布富士施乐首款Postscript激光打印机4109
1991年,与美国施乐公司合资,全面进入低端打印机市场
1991年,设立了以美国为基地的施乐国际合作伙伴公司XIP。
199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设立富士施乐实验室 。
1993年,富士施乐及其关联公司全面停止使用氟利昂。
1994年,时隔十九年重返越南市场。
1995年,在深圳设立打印机生产工厂。
1995年, 推出A3小型激光打印机4150
1996年,以“零废弃”为目标,将再生回收的零件重新投入到生产线,这也是第一条资源循环型生产线。
1997年,日本国内的工厂全部获得ISO14001的认证。
1997年,推出打印/复印/扫描/传真的四合一多功能激光打印机。
1998年,深圳工厂建立了硒鼓生产线。
1998年,富士施乐荣获日本环境厅的防止地球变暖活动的“大臣表彰奖”。
1998年,推出业界首台桌面型A3彩色激光打印机Color Laser Wind 3310。其利用滴流式成像等新技术,大幅缩小了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引擎体积。
1999年,海老名工厂已经采用了10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
1999年,推出业界首台A3黑白节能型打印机。其采用新研发的快速定影技术,可大幅缩短开机时间并降低能耗。
2000年,收购Sony Tektronix打印机业务,设立了Phaser Printing Japan。
2000年,推出每分钟22页的高速A3彩色激光打印机C2220,并荣获环保产品奖,富士施乐此后连续11年荣获该殊荣 。
2000年,收购日本恩希爱聚合墨粉业务,在日本富山县滑川市建立新的生产线。
2000年,成立富士施乐成像材料株式会社
2000年,富士施乐从美国施乐收购中国的经营权。
2000年,富士施乐在全国范围内构筑零废弃系统,实现资源循环率99.97%,
2001年,富士胶片和美国施乐调整出资比例为富士施乐占75%,美国施乐占25% 。
2001年,富士施乐收购了NEC激光打印机业务。
2001年,推出每分钟16页的A4高速彩色激光打印机DocuPrint C1616 。
2001年,也设立了富士施乐打印系统株式会社(现为富士施乐打印系统销售株式会社)和新泻富士施乐制造株式会社。
2001年,开发了可进一步缩小高速串联引擎的打印头鼓 。
2002年,再次变更企业形象标识,更加突出富士施乐。
2002年,海老名工厂的电磁兼容实验室获得了比利时国家认证,可适用于32个国家和41个机构。
2002年,赞助日韩世界杯足球赛 。
2003年,日本以外的14个生产基地都获得了ISO14001认证。
2004年,扩建上海工厂的规模,使其成为面向全球的数码复合机生产基地。
2004年,在泰国建成投产亚太地区整合资源循环系统。
2004年,推出更高速的串联方式的A3彩色激光打印机。
2004年,小型激光打印机开始采用EA炭粉了。
2005年,推出了业界首台小型A4彩色激光打印机DocuPrint C525A.
2006年,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成立,富士施乐成为其下属业务公司
2006年,推出全球最小A3彩色激光打印机DocuPrint C3005.
2007年,为加强办公打印机业务竞争力,整合成立富士施乐的打印系统株式会社。
2008年,富士施乐再次更改企业形象标识,并一直使用至今。
2008年,在中国苏州落成并投产整合资源循环系统。
2009年,推出采用全新LED技术的彩色打印机DocuPrint C2255 。

⑶ 品牌策划的七种新营销模式具体有哪些

品牌策划的七种新营销模式具体有:
不按套路出牌营销

很多企业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他们取得了成功。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营销策划专家任立军常说,成功营销的差异化要做到20%就适可而止了,其他80%要做与行业企业相同点。事实上,偏偏有些“愣头青”企业听不进去,他们不走寻常路,进行接近100%的差异化营销策略,取得了成功。比如饮料行业里的露露、加多宝等等,比如休闲食品行业中的丹夫华夫饼,比如汽车行业里的比亚迪等。可见,这些有远见的“愣头青”企业还是相当具有战略思维的。

品牌插位营销

在高档车市场,奔驰张扬尊贵与舒适,宝马宣扬驾驶的乐趣,风头似乎被这两者占尽。而凯迪拉克喊出了“玩”,它强调车子本身的个性。坐奔驰,开宝马,“玩”凯迪拉克———与强者共舞,让消费者记忆深刻。

智谋营销

美国人发明了一种生发药,效果十分明显。在英国少有问津的情况下,英国商人乔治雇用20位秃头男性做销售,在他们头上写着“PKD生发药”,天天招摇过市。很快伦敦当地大小报刊纷纷登载这则新闻,于是英国人对生发药功效深信不疑。因此乔治大获成功。

中国企业不得不努力寻找并制造一种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只要注重广告策划与创意,总会带来许多商机。

现丑营销

巴黎某报纸一则广告:“兴隆牌保险柜最大的缺点是必须用密码开锁,否则要用焊枪切开。记密码有困难的人,请不要使用兴隆牌保险柜,免得麻烦。”似乎在暴露自己的“缺点”,其实这正是兴隆牌保险柜的与众不同之处。

做广告,自吹自擂,实不足取;来个反弹琵琶,不失为一种诀窍。只要“贬”得恰到好处,也会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效。

惩罚营销

惩罚营销是通过广告戏剧性的渲染目标客户,只有使用本企业的产品才能达到目标客户更高的愿望以及改变消费者传统消费行为的终端营销操作。

施乐陶,高质量的果酱品牌,但是很多新顾客不愿多花3芬尼购买。于是,施乐陶在广告中打出“一次节约了3芬尼,一周可以节约20多芬尼。”结果,销量提升了30%。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度了解消费者的自卑心理,先施以同情,再把消费者从低谷中拉出来。

赔本营销

台北市最大的环亚饭店的老板是台湾女强人郑绵绵。她在饭店还未取得营业执照时故意提前营业,结果被当局罚款36万元。未正式营业就被重罚,此举成为台湾各新闻单位报道与评述的热点,使未正式营业的环亚饭店轰动一时,随后慕名而来的顾客也络绛不绝。

科学的“山寨”营销

当几年前,山寨电子产品在中国盛行时,人们显然并不待见山寨一词。但是市场上展现的是实力,成王败寇,一旦你的山寨做出水平来,你不但会成功,有可能还会被粉丝们膜拜。这一点,雷军做的小米手机就是成功典范,当然,我们说小米是山寨的苹果,可能会招致无数骂声,但的确雷军先生是在乔帮主的指引之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版苹果的路线。难怪,营销策划专家说,市场不怕山寨,怕的是你模仿的不像,你抄袭的不精益求精,你COPY的没一点科技含量。

⑷ 要不要去富士施乐做销售

我同事在富士施乐深圳车公庙这边上班5个月辞职了,天天要外面跑工厂,而且打印机价格很版贵,市权场2000,富士施乐卖2万。虽然底薪很高5000,但是天天都过得很揪心,基本他们那一批人就剩2个人还在坚持着。
另外,富士施乐和施乐 是有区别的,施乐是美国的,但是亚太地区被富士收购了,所以改名叫做富士施乐,全是日本人管理模式,压榨中国人,反正这个富士施乐说是500强,其实根本不是,挂这个施乐的名字而已。

产品竞争力很差,业务员的销售根本做不下去。别听招聘时候说底薪5000-6000元,但是你拿了钱就得做这么多事,等于就是操着卖白粉的心。。。。。。。

市场营销组合,市场定位,波特3大战略。结合这三点分析他们的利与弊。写份策划书

科特勒营销批判

“定位”被美国营销学会评定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可为什么定位在实践中却雷声大、雨点小?

传统营销的“定位”危机
传统营销是以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科特勒曾说:“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制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

然而,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知识的普及、模仿的加快,人们发现传统营销越来越难以奏效,像波导、TCL、联想等国产手机品牌短短数年间从辉煌崛起到集体遭遇困局,它们惊人相似的轨迹正是传统营销面临危机的表征。那么,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当今已进入战略营销的时代。而传统营销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战略。

战略是什么?世界顶尖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雄文指出,战略就是定位,即通过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价值来取得独特的地位。

事实上,“定位”这个词是由美国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后而流行的。鲜为人知的是,两位大师所创立的“定位论”,本质上是与传统营销大相径庭的新一代营销学,是一种系统的战略论。在定位论经典之作《营销战》中,里斯和特劳特说:“战略和时机的选择就是市场营销的喜马拉雅山,其它的只是低山矮林而已。”

科特勒对定位也是十分推崇的,并吸纳定位作为其战略营销4P的一个步骤,这4P为:探查(Probing,即市场调研)、分割(Partitioning,即市场细分)、优先(Prioritizing,即目标市场选择)、定位(Positioning)。

更具影响的是其另一种缩写STP,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的选择(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这里的定位是指在确定的目标市场寻找与竞争者相区别的最重要的差异化,然后以此为战略,设计执行的战术4P营销组合,以有效地传播这一定位。

科特勒说:“一系列营销活动都是以STP为基础的。”

然而,恰恰是ST把P(定位)给“ST”了(现在,没炒股的人都知道“ST”是什么意思)。

因为目标市场不应是由市场细分而得来,它实际上是由定位形成的。换句话说,你要面对的市场,不是由内而外的思维所圈定的某类固定的消费人群,而是由外而内、由消费者的认知所决定的。在定位时代,如果你还固执地先确定一个目标市场再在里面定位,无疑将被具有新观念的营销对手所淘汰。

S:市场细分“抓瞎”了

首先是“S”出了问题。市场细分本身已经越来越脱离于市场。

市场细分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市场环境远没有今天复杂。虽然几十年来,每一本营销教科书都会花很大篇幅来介绍各种细分方法,然而在实践中,这一经典工具日益沦为一种“纸上游戏”。

原因是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变了,他们变得越来越矛盾、善变、个性化和多面化,他们已经走出了传统的人口统计和心理学分类模式的框框,把那些不真实的特征描述抛之脑后。尽管学者们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研究日趋复杂,细分变量层出不穷,企业用于市场调研的费用也不断提高,但其实用价值与所花费的资源相比实在不相称。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你的竞争对手能使用跟你一样的市场细分工具,你看到的,对手也看到了,你以为你很聪明,对手却也不笨。结果大家所界定的目标消费群体,竟然绝大部分是相同的,虽然也会有那么一小部分目标群有所不同,但广告宣传针对的重点差别不大。

市场细分陷入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这也就难怪为什么STP理论上完美,实际的应用却并不如人意,大量所谓的“定位”有其名而无其实,它们大多只是战术意义上的微弱的差异化而已,对消费者而言,这些细微而复杂的差别只会导致混乱。

比如冰箱业里各个品牌不约而同瞄准保鲜市场,因为据调查保鲜功能已成为消费者选购冰箱最关注的因素,于是新飞的“杀菌保鲜”、容声的“原生态保鲜”、西门子的“0℃保鲜”、海尔的“光波增鲜”、美菱的“光触媒保鲜”……你见过哪个消费者是冲着这些保鲜技术来买冰箱的吗?

T:选择,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在“T”阶段,STP更是有很大缺陷。因为传统的市场细分是对现有市场需求进行分析,选择目标市场时,评估的重要标准是市场规模,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市场有多大?”

问题是,消费者无法知道如果将来他们的选择面发生重大变化之后,他们可能会买什么东西。一种有潜力的新市场,常常就会因看起来太小而被放弃。

1959年,施乐推出914复印机前,曾迫于资金压力想把这个专利产品卖给IBM。IBM雇请咨询公司做了市场调研,结论是即使现有的热敏纸复印机市场全部被这种新式静电普通纸复印机夺得,总销量也不超过5000台,这还不抵为制造新机器所费的投资。因此,IBM拒绝了施乐的这项专利。这可谓是IBM历史上最重大的失误之一。

施乐公司完全置调研结果于不顾,坚信人们会发现它的价值。结果上市几个月后,《财富》杂志就称赞它为“美国有史以来销售最成功的产品”。一个传奇性的大公司由此诞生。

管理宗师德鲁克也反对对市场上还没有的东西进行市场研究,并曾说,如果家用照明系统的发展一直依赖于市场研究的话,现在房间里点的将是高度复杂的煤油灯。

哈佛教授克利斯坦森的研究则指出,大公司往往过于讨好现有客户,专注于“持续性创新”,不敢尝试新产品、新做法,反而无法维持繁荣景象,而市场上真正能博取广大商机的,常常是披着羊皮的狼——“破坏性创新”,它一旦确立,就会很快成为主流。

克利斯坦森的“破坏性技术”的原文为“disruptive technology”,disruption的意思是破坏性的、分裂性的,它本来是指在进化中产生的“分歧”之义。也就是说,所谓“破坏性创新”,实质上就是定位论所讲的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分化法则”所表现出的一种现象。

分化是成功打造大品牌的惟一方法,因为品牌的强势力量只有一种来源,即成为某一品类的代表。因此,STP常常会让你错失一些深藏不露的重要市场机会,也就是分化——开创新品类的机会。

P:一厢情愿的差异化
现在说到“P”——定位。定位从应用的实际内涵上讲分成两种:心智的定位和非心智的定位。营销中的定位就是在顾客大脑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即心智的定位。而寻找一个不存在于顾客大脑中的位置是非心智的定位,比如发射导弹对目标的定位、管理者对属下工作分工的定位。营销者往往把这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定位混为一谈,脱离了心智这个基础来给自己定位。如TCL定位于要做中国3C融合领域的领导者,这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目标,因为顾客心智中并不存在一块叫作“3C”的地盘。

STP所进行的分析,恰恰是基于市场上的竞争状况,而不是顾客心智中的竞争状况,这导致大多数情况下它作出的定位,只是一种一厢情愿,营销者认为具有差异化,顾客却并不认同。而其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差异化“神话”就是:你会因更好而成为赢家。

科特勒曾谆谆教诲:“一个公司可以通过使提供物更好、更新、更快或更便宜创造价值。”“只要公司在某些活动上做得比它的竞争者好,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他把“更好”、“更新”、“更快”、“更便宜”作为对公司产品和服务进行差异化的4条大路。

这种看似很强有力的逻辑无疑与人们惯常的思维相契合,于是大家热情高涨,纷纷搞起标竿 (即基准营销,Bechmarketing),对比竞争者的优点“比学赶超”,有人甚至把标竿法称为“终极竞争策略”。

随之,一个悖论应运而生:企业越是精熟于传统营销方法,它们的战略就越是趋同。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实际上罕有区隔,相互替代性极强,真正对消费者有意义的选择却难得出现。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产业中的所有竞争者在一个零和博弈中追逐着相互模仿,利润被破坏,产业的规模也因为大家过度拥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而日渐衰落。

日本电子业的竞争就呈现出这种病态。里斯曾研究日本前六家电子公司日立、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和三洋1994~2003年10年的财务业绩,其总利润为32亿美元,销售净利润率仅为0.1%,而同期戴尔的销售收入只有这六家企业销售收入总和的1/14,利润额却是它们的四倍多,为132亿美元,销售净利润率为6.2%。波特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日本还有竞争力吗?》,批评日本式竞争方法没有战略,是在同一价值维度上的互相拆台的战争。如果日本企业没有全球化而仅在国内死掐的话,它们无疑早已伤痕累累。
战略营销,定位先行

科特勒的STP模式在营销界长期被奉为圭臬,几十年来几乎未遭到质疑,倒是科特勒自己在其2003年出版的《水平营销》中指出,像STP这种基本的营销策略“日渐开始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已不再能引领我们重现往日的辉煌”,“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的不断运用尽管能扩大规模,最终会导致市场的饱和与极度细分。从长远看,市场细分的弊大于利,而且会降低新产品的成功率。”因而需要突破传统思维,进行水平营销。

问题是,科特勒提出的水平营销仅仅是一种运用横向思维进行创新的方法,严格说来算不上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实际上,在其2006年新出的《营销管理》第12版中,科特勒仍在强调:“所有的营销战略都是建立在STP的基础上的。”

科特勒虽然认识到STP的局限性,但由于这个思维框架很符合逻辑,科特勒根本上并不打算改造它。然而营销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实际中,STP却是在为创造性的(而不是平庸的)营销活动中确定目标市场时最无用的方法。

那么要如何确定你的目标市场呢?

答案是根据品牌的定位来确定目标市场。

定位是竞争导向的。定位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确定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你要在顾客大脑中寻找竞争者的位置、或通过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从而发现一个尚未被占据的有价值的位置,再通过一致性的营销活动清晰地向顾客传播该定位而抢占之。当顾客产生相应的认知后,你的目标市场就自然形成了。这就是在定位时代,一个有效的战略营销的整个过程。

试问,你如何用STP对王老吉进行定位呢?所有的凉茶都可以预防上火,否则就不叫“凉茶”了。很明显,用市场细分法是提不出“预防上火”的定位的,否则早就有那么多的凉茶品牌捷足先登了。当然,如果你愿意做“事后诸葛”,也能绞尽脑汁把STP给套上去,以证明STP仍然有效,但你会发现这并没有说服力。

事实上,“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个让王老吉走出广东、行销全国的定位,得出的过程是直接而简单的。它采用了对立定位法。针对一般汽水饮料只能暂时清凉解渴的功能,王老吉站在对立面,只提一个要点,告诉大家饮料还可以防上火,从而把自己与竞争品类鲜明地区隔开来,轻易打入了消费者的心智。怕上火、有防上火需求、甚至已经上火想降火的人,都成了它的目标市场。
注意,这里的顺序是颠覆的,定位在先,而根本不需要在定位前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调查当然是必须的,不过你的任务不再是为了市场细分,而是了解顾客大脑中的“竞争地图”,找到空当,然后抢占它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面。

比如蒙牛起步时的定位是依附伊利,“向伊利学习”、“争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这是用了关联定位法,对一个品类,人们大脑里最多可以容纳7个品牌,而在人们只知道老大的情况下,蒙牛精明地抢占了第二的位置,这要是用STP,该怎么搞呢?

重新认识“定位”

STP将“定位”嫁接在过时的模式上,以致效果不彰。不过需说明的是,定位论也并不是全盘否定市场细分与选择目标市场的作用,事实上,定位标明了你的目标市场之后,你必须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并结合你的资源状况,设计更有效的战术来提高营销效率。

定位论的战略营销,是主张摆脱S-T-P这种僵化形式,倡导在营销的全过程中都注入一种灵魂,即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心”,指的是顾客的心智,而不仅是营销者的创造性。顾客心智是营销的终极战场,你的定位必须赢得顾客的认知,否则你的定位规划得再合理,登入不了人们的大脑,目标市场也只是你的“画饼”而已。许多商战败局,都是因为不明白这个简单的真谛而白白付出了诸多努力。

要做出正确定位,你还要打破对顾客满意、品牌忠诚度的迷信。事实的真相是,消费者是矛盾的、善变的,几乎没有品牌能让人绝对忠诚(即使有那种仅仅使用一种品牌的消费者,其规模通常也太小,并不具有专门营销的价值),大多数情况下,购买者拥有一套品牌清单,出于不同目的购买功能不同的品牌。人们有时也渴望变化。

定位则保持相对稳定。实际上,消费者越是捉摸不定,你的品牌越是要保持定位坚定不移。这样,在纷纭变化的世界里,你的品牌就会以一种独特的形象,牢牢占据一种属性,在消费者大脑里占有一个字眼,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自然会把你的品牌作为首选。比如宝洁旗下三大洗发水品牌,飘柔曾长期聚焦于“柔顺”,海飞丝则定位于“去屑”,潘婷主张“营养”,许多人都买过所有这三种产品。再比如沃尔沃代表“安全”,奔驰代表“声望”,而宝马代表“驾驶机器”。

遗憾的是,中国企业还很少有这样在一个行业里各个品牌分据不同定位良性竞争的例子。中国彩电业十余年来几次濒于全行业崩溃的边缘可为典型。

中国企业亟需对“定位”重新认识,使竞争摆脱零和博弈。当大家真正在消费者心智中相互区隔开来的话,就能够扩大总体市场,让很多公司同时取得成功,新公司目标和新的竞争方式将层出不穷,促进整个产业繁荣,而非大家拥挤在一个无利可图的市场上自相残杀。中国品牌的未来和中国营销的进步,盖系于此。

⑹ 施乐的品牌形象

美国施乐公司是全球最大数字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是复印技术的发明公司,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复印机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彩色机器的市场占有率,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其彩色的技术方面是全球领袖企业;施乐意味着“更好的解决方案,更低的综合运营成本,更出色的效果,更高的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的居民二代身份证也是由富士施乐的设备生产;
世界著名的CI设计公司——兰德联合公司,在1995年受聘于美国“施乐”公司,负责为这家在全球办公自动化领域颇有建树的公司设计全新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于是,新的“施乐”logo设计一改以往冷漠、严谨的蓝色调,以采用一种指定红色来替代以前的“施乐蓝”。红色给人们的是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视觉效应,是“施乐”企业发展的最好象征。
施乐商标不可用作动词。施乐同时还是企业全称施乐公司(Xerox Corporation)的简称。为了更好地体现施乐的核心业务-文件管理,1994年,公司采用了新的企业标识The Document Company Xerox。施乐还采用了像素化的X进行市场推广活动。这个标记右上角的马赛克图案表示数码成像技术以及文件在纸张和电子世界的运动。XEROX、施乐、The Document Company和像素化的X标记是施乐公司的注册商标。

⑺ 富士施乐的研究技术

为了帮助客户在现有和未来的市场中进行竞争,施乐公司必须开发多种技术专长。这就是施乐研究和技术部(XR&T)的任务。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化、网络、基于知识的世界中,XR&T研究并开发施乐客户所需的新技术。XR&T研究的范围包括四个主要的领域:材料、纸张成像、数字式成像和系统。XR&T的研究内容具有以下的特点:风险,从高度不确定性到确定的数量时间,从支持现有产品的技术,到未来多年以后才能应用的技术业务需要,从在当前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到在未来的市场中树立领导地位。
XR&T的研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研究中心中,与富士施乐在日本和帕洛阿图的研究合作进行的。尖端技术的开发在四个技术中心中展开。在1999年,施乐公司在研究和开发中投入了超过9.79亿美元-即1999年总营业额192亿美元的5.1%。加上富士施乐在研究和开发上所投入的5.55亿美元,施乐公司1999年在研究开发方面总共投入了超过15亿美元。通过许可证协议,XR&T的研究和技术成果也正在不断对其他公司开放。 1970年,施乐公司建立了帕洛阿图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以其简称PARC闻名全球。随着激光打印技术的问世,他们革命性地改变了文件打印的方式,并为施乐公司创造出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激光打印业务。施乐的S-LED低温打印技术一也开始在桌面打印机上应用,并将环保、健康、节能打印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研发、生产及应用环节,“小小环保举动,大大改变地球”的环保理念也是体现了施乐对社会的责任感。
今天,PARC仍然保持着她创新的传统,在以下几个领域中继续其研究工作:Smart Matter,探索设计和生产多种设备的新方式。新近出现的文件类型(Emerging Document Types),研究生成、查看、和使用文件的新技术。知识生态学(Knowledge Ecologies),研究文件中的知识如何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促进机构和个人获取知识。网络设备和文件服务(Network Devices and Document Serices),利用施乐公司在纸张文件和数码文件领域的专长,扩展文件解决方案和服务。文件信息组织(Document Information Fabric),建立标准和协议,定义未来的国际互联网络,并形成施乐数码产品和服务主干的运算结构。

⑻ 施乐公司的知识管理对我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在国外,很多企业利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提升信息管理,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管理体制的革新。控全局认为施乐公司的案例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施乐公司就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办公设备的生产者,它生产的各种复印机名闻天下。后来,施乐公司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日本复印机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在复印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最先建立起基准测试(benchmarking)制度,向其它行业的优秀公司学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进人90年代后,施乐公司又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首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施乐公司是在探索知识管理时引发的对信息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其成功更具有代表性,更能说明知识管理思想对传统信息管理体制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施乐公司上下首先统一思想,认识到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知识的共享,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这就必然对传统的信息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实体管理为主的方式必须得以改变。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一)密切注意和深入研究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重新审视原有的信息管理体制
施乐公司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探讨知识管理的作用。为此,施乐公司启动了名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通过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在他们认为的十个最重要的知识管理领域中,大部分都与企业的文档信息资源有关,诸如“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以及“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等等。而要想更好地实现知识挖掘与利用,就必然要以现有的知识资源为基础,就必然要对企业原有文档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从根本上讲,这样的举措必须要对传统信息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施乐公司开始按照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信息管理体制。
(二)大胆实现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设立知识主管
施乐公司的知识管理战略中,企业信息部门的改造完全服务于这个战略。这样一来,公司的信息管理就由原来的单纯以实体管理为主的模式向以内容管理的模式转变,信息管理的体制也实现了突破,公司的信息管理部门不再是脱离于业务工作以外的部门。
同时施乐公司设置了知识主管,其主要任务是将公司的知识变成公司的效益,他的主要职责为:
1.了解公司的环境和公司本身,理解公司内的信息需求;
2.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公司的知识库做贡献;
3.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其中包括信息的更新等;
4.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
5.加强知识集成,产生新的知识,促进知识共享的过程。
在这样的要求下,由于知识涉及的范围大于信息,知识主管必须加强与信息管理部门的沟通,更加重视信息部门的作用。同时,信息管理部门不再是简单地对文档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对于业务流程的信息支持和对决策的支持上。所以在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初期,信息管理部门就成为一个突破口,其原有的丰富的知识资源为知识资源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知识主管的建立,增强了对信息管理部门的要求,使其可以整合到业务流程的改造中,对促进知识共享,保证知识库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信息管理产生根本性变化
施乐公司专门建立了名为“知识地平线”的内部网络。这个网络在1997年11月首次登亮相,实况转播了施乐和永安公司联合举办的“知识超越”会议,有近2000名职工访问了这个网络。将这个网络取名为“知识地平线”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产业刚刚兴起,社会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行动刚刚开始。
“知识地平线”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
1.工作空间:这是员工可以分享文献和思想的虚拟空间,这部分内容是可以自我组织和自我维护的。
2.知识管理新闻:包括有关知识管理的新闻、事件、报告、演讲和各种活动通知。这项内容每周更新一次,在事情较多时更新更为频繁。施乐公司聘请两名信息监测人员从一千多种信息资源中抽取知识管理信息。
3.事件:存储有关知识管理的会议、研讨、演讲等信息。
4.知识的搜集:这个知识库保存知识管理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其中也包括施乐职员已经做的工作和有关施乐公司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有大量施乐的知识管理案例研究。
5.产品、技术和服务:该部分目前尚未开放。它将保存施乐公司及相关公司的知识产品、技术和服务信息。
6.相关网点:连接了与知识管理有关的15—20个站点,包括知识工作和知识管理站点、知识公司的站点等。
这一网络平台的建立,为信息管理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信息管理部门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其对文档信息资源的管理提升到对企业内外部知识的管理,并且由注重保管向以知识共享为主。
(四)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实现利用基础之上的知识沉淀
施乐公司还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知识库,用来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知识库建立在企业的内部网络上,该系统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它能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找历史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该系统解决了公司内部知识共享问题。知识库里的内容包括:
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2.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
3.公司内各部门、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
4.公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历史资料;
5.公司客户的所有信息;
6.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
7.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
对这样的知识库的管理,完全实现了按照内容进行分类,以知识资源的类型为分类存储。同时,在充分共享、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了知识沉淀。这样就避免了传统信息管理中以实体管理为主带来的种种弊端,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整合。
总之,施乐公司按照知识管理的战略要求,改变了传统信息管理的模式,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业务上的成功。例如:过去,施乐公司的销售人员一般为一个客户工作一年,然后转为其他客户。由于工作时间短,信息部门来不及收集这些客户资料,以这种方法运作,公司损失了大量的知识。下次业务人员对新客户都是陌生的,因此需要从头开始了解这个客户,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客户也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客户希望按以前约定好的计划进行。现在施乐将传统信息管理纳入到知识管理战略框架下,以内容管理为主,而且积极参与到业务流程的改造中,这样再有类似情况时,销售人员就可以将所了解到的客户的所有信息存入内部网的系统,如此一来,不仅为公司积累了传统信息管理时期无法积累的资料,也为知识库沉淀了知识,有利于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全文

与施乐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装饰公司营销小区方案 浏览:653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浏览:137
世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浏览:987
售楼处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727
幼儿园教师运动教研培训方案 浏览:450
游艇游玩策划方案 浏览:313
2016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浏览:346
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899
义乌市本色电子商务 浏览:267
湘潭市加快电子商务 浏览:990
隐形矫正营销方案 浏览:406
散货商场营销活动方案 浏览:299
策划方案活动背景 浏览:986
电子商务商行要交税吗 浏览:325
加一元换购促销方案 浏览:462
团日活动策划方案活动流程6 浏览:653
银行内训师培训方案 浏览:317
白酒进入市场促销活动 浏览:736
项目部搬迁策划方案 浏览:469
羽西化妆品整合营销方案 浏览: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