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答 什么是成本导向定价法包括哪几种
成本导向定价法
:以产品的成本为中心,制定对企业最有利的价格的一种
定价方法
。
常用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1、
成本加成定价法
这是最简单的定价方法,即以产品的
单位成本
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售价和成本之间的区别是利润。由于有一定比例的利润,通常被称为“百分之十”,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基于成本的定价。
2、盈亏平衡定价法
即根据盈亏平衡点原理进行定价。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刚好与同期发生的费用额相等,收支相抵、不盈不亏时的销售量,或在一定销售量前提下,使收支相抵的价格。
3、投资回收定价法
企业开发产品和增加服务项目要投入一笔数目较大的资金,且在投资决策时总有一个预期的投资回收期,为确保投资按期收回并赚取利润,企业要根据产品成本和预期的产品数量,确定一个能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价格。
这个价格不仅包括在投资回收期内单位产品应摊销的投资额,也包括单位产品的成本费用。利用投资回收定价法必须注意产品销量和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4、目标效益定价法
这是根据企业的总成本和估计的总销售量,确定一个目标收益率,作为定价的标准。
5、千分之一法
千分之一法也称千分之一法则或千分之一经验公式,主要用于产品的定价。
(1)市场营销成本导向定价扩展阅读:
其他定价方法:
1、竞争导向定价法
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以竞争对手的定价为依据的定价方法。常用的四种方法是:随行就市定价法、追随定价法、密封递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
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定价方法。它不是根据产品的成本,也不是单纯考虑竞争状况的企业定价,而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对商品价值的认识程度来制定企业价格。主要有两种方法:理解价值定价法、区分需求定价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定价方法
Ⅱ 以成本、需求、竞争为导向的定价方法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价的依据不同。成本定价是根据产品成本决定价格,需求定价是根据国外市场需求强度来制定价格,竞争定价是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自己产品定价依据。
三者的联系主要在于三者均为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而可能采取的定价方法,只有将三者合理运用才能使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定价方法,即在产品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由于利润的多少是有一定比例的,因此这种方法就成为成本加成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指企业在定价时不再以成本为基础,而是以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为依据,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
竞争导向定价以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同类商品价格为定价基本依据,以随竞争状况的变化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为特征,与竞争商品价格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不过多考虑成本及市场需求因素的定价方法。
(2)市场营销成本导向定价扩展阅读:
定价策略时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
定价策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A:内部因素
1、企业的营销目标
2、企业的营销组合
3、产品成本
4、定价目标
B:外部因素
1、市场结构
2、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3、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4、国家政策法规
5、其他外部环境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定价方法
网络-定价策略
Ⅲ 几个市场营销的计算题,成本加成定价
一:单位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产品总量=(20000+30000)/1000=50(元)。
价格=单位成本十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l + 成本利润率)=50*(1+20%)=60(元)。
按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其单位销售价格为60元。
二:零售价=产品进价*(1+产品加成率)=2000*(1+16%)=2320(元)。
按零售价加成这批彩电零售价格是2320元。
三:总成本=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1.2*200000+100000=340000(元)。
单位成本=总成本/产品数量=340000/200000=1.7元/件。
单位售价=(总成本+利润)/产品数量=(340000+60000)/200000=2(元)。
如果企业要保证60 000元的利润,则定价为2元/件。
1.5元/件<2元/件, 且其单位成本为1.7元/件, 如果1.5元/件亏损卖出了。
如果有厂商向企业订购50000件产品,但出价1.5元/件,不接受。
(3)市场营销成本导向定价扩展阅读:
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营销中最大的开支是广告,广告最大的开支是媒体费用。特别对于快消品而言,如日化、饮料等品牌而言,媒体费用占据其营销预算80-90%,有些企业甚至高达95%。
因此,企业需要将整个营销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当我们将企业营销的起点与营销费用拉成一个直线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流程、各个环节所潜藏的机会与风险。
首先,在产品调研、市场研判以及营销诊断方面,企业首先得有个严密而科学的判断。
其次,在前期调研诊断的基础上,决定营销导向(产品导向、销售导向、品牌导向、竞争导向),营销的目的越有针对性,执行就越具操作性和效果具备可评估性。
第三、确定企业的营销目标后,可以规划区域市场、消费群体、传播内容、以及效果评估指标。值得一提的是,评估指标一般从销售量、招商额以及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说,传播的战略目标后两项是紧密相连的。
第四、在确定企业目标、传播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消费群体规划企业的媒体类别以及选择指标。不同媒体评估指标差异较大,传统的CPM成本并不具备横向可比性。因此,企业选择媒体的指标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受众价值(规模、比重、消费行为等)二、媒体价格(折扣、政策等)。判断此两个因素的指标,尽可能量化。
第五、在对媒体有个定量与定性的判断后,媒体的管理职能就凸现出来。就可以展开对品牌的传播展开有效的媒体资源开发了。一般由具备媒体与广告方面2年以上经验的经理人料理。
媒体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考量企业家战略、策略、战术的活儿,需要广泛的专业积累、人脉与经验。在开发企业有效媒体资源方面,需要在企业的两大战略(企业战略与品牌战略)下,有原则而有技巧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媒体投放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
Ⅳ 什么叫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以产品的成本为中心,制定对企业最有利的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常用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有以下5种具体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定价方法,即在产品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由于利润的多少是有一定比例的,这种比例就是人们俗称的“几成”,因此这种方法就成为成本加成定价法。
采用这种定价方式,一要准确核算成本;二要确定恰当的利润百分比(即加成率)。依据核算成本的标准不同,成本加成定价法可分为两种:平均成本加成定价法和边际成本加成定价法。
(1)平均成本加成定价法。平均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一单位产品时所花费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在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单位利润,就是单位产品的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十单位产品预期利润
(2)边际成本加成定价法,也称为边际贡献定价法。即在定价时只计算变动成本,而不计算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的边际贡献。用公式表示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成本加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缺点是只考虑了产品本身的成本和预期利润,忽视了市场需求和竞争等因素。因此,无论在短期或长期都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利润。
2.盈亏平衡定价法
即根据盈亏平衡点原理进行定价。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刚好与同期发生的费用额相等,收支相抵、不盈不亏时的销售量,或在一定销售量前提下,使收支相抵的价格。
3.投资回收定价法
企业开发产品和增加服务项目要投入一笔数目较大的资金,且在投资决策时总有一个预期的投资回收期,为确保投资按期收回并赚取利润,企业要根据产品成本和预期的产品数量,确定一个能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价格,这个价格不仅包括在投资回收期内单位产品应摊销的投资额,也包括单位产品的成本费用。利用投资回收定价法必须注意产品销量和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4.目标效益定价法
这是根据企业的总成本和估计的总销售量,确定一个目标收益率,作为定价的标准。
5.千分之一法
千分之一法也称千分之一法则或千分之一经验公式,主要用于产品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