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
有一位学员,他以前是做医疗器械销售的,做得很累,后来学习了营销之后就迷上了资源操控,他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叫做植入式公益广告,赚的不多,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空手赚了几十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案例跟其它案例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第一步,搞定广告公司
他没有公司,他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找到了当地的一家广告公司,这个广告公司就是做一些招牌、铁架广告栏这些东西的,找到这家广告公司之后呢,他说我有一个亲戚是防震抗灾局的,他们现在准备在每个小区做防震抗灾宣传栏,他可以把这个业务给我做,因为我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去接单位上的活,所以说我必须挂靠一个公司,如果说可以的话,到时候挂靠到你的公司,到时我跟这个亲戚说一下,把这些业务都给你做。
其实这个人根本就不认识什么防震抗灾局的渠道,也没有什么亲戚在防震抗灾局,这是一个虚拟的筹码,不过就这样他一下子就整合到了广告公司。
第二步,搞定防震抗灾局
他找到防震抗灾局,拿了一份报告说,现在中国灾难频频,我们防震抗灾局应该也有这种义务,把这些知识宣传给市民,你看现在由我们广告公司出资在每个小区每个社区门口做公益广告位,其中1/3给你们防震抗灾局做公益宣传,2/3我们推荐一些好的品牌商家的广告收回一些成本,那么其实这里就是它的盈利点。
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这些政府组织是有义务来做的,但是没有途径,你有这么好的方式来做,并且不违背原则,而且还做出了政绩。当然这里是要打个小的铺垫,就是他不止谈了一家,他谈了很多家,谈了交通局,谈了房管局,谈了食品安检局等等,谈判方式跟与防震抗灾局一样的话术,但是只有这一家答应的比较敞亮,一下子就签了。
第三步,搞定商家投放广告
做广告铁架是需要成本的,他拿了委托书找到本地的商家来做广告,出示了一个栏目的样本,他说我们现在有3000个小区需要做这个宣传栏,我们以每100个小区为一个单位,每个社区都有几千户人家,你这个广告覆盖几千几万人,每个单位就可以达到近百万的浏览量,基本上一年进进出出就给你形成了品牌印象,他把广告位分成了二十几块,每一块是1万多块钱,最终商家讨价还价,以1万块钱成交,每个单位总成交20多万,3000个小区划分成了30个盈利单位。
第四步,搞定物业小区
如何让物业小区愿意投放广告,其实你只要给钱就行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空手套,除一些成本收益还是不菲的。
如何盈利?
前面跟防震抗灾局提到的2/3投放广告收回成本,我们说是这样说,实际上我们是有利润的,我们把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好,利润自然就出来了。
回到本质,为了让你进一步加深理解,我们再次对植入式公益广告详细解析,其实与搞定比尔盖茨案例一样的原理,南昌学员当时发现公益是植入广告的商机,把广告植入到物业小区,这样能小赚一笔,但物业小区的状况一般非常难进,而且广告价格也非常高,并且物业小区不愿意配合,一个个都牛逼哄哄的,所以就开始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做,能让物业服服帖帖的配合我们呢,并且能拿到最低的物业广告价格甚至免费整合,最终就想运用公益的形式来做。
首先公益的形式一般都会有政府相关机构参与或者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参与,比如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安全局等,无论物业的负责人是多大的官,一般都会服服帖帖的配合,影响力也很容易做到事情也好办,但是自己没名没分,这个事情就不好做。
接下来就会思考最终决定谈判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局、防震抗灾局等,只要有了他们的加入,哪怕是付费也比正常低很多,而且配合度都非常高,因为这些监管局影响力都是公认的,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很容易镇住他,而且借着公益的形式,这个事情就更容易办妥。
虽然有了清晰的思路,但这些监管局的领导也不会见你,更不会相信你能把事情办成,况且你还想空手套白狼,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可信的身份。这个身份本身我们是没有的,所以也必须要整合,那到底用什么身份这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以什么身份都可以,只要能让防震抗灾局相信,并且对当前的这个项目有着帮助,最好能连环使用,最后就想到了广告公司。
这个学员并不是想帮广告公司带来生意,而最终整合广告公司的目的是借力广告公司的名义方便谈判,当时发现与商机相关的市场有这几个痛点。
其次,当时广告公司给商家的印象超级不好,商家花钱做广告没效果,正好有防震抗灾局的身份,所以跟商家谈的时候可以用防震抗灾局的身份来谈,威力比广告公司身份还大,综合考虑就不能用广告声公司的身份了,用了反而会坏事,因为商家对广告公司的印象特别不好。
但是谈防震抗灾局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大的身份,而且也发现防震抗灾局也有义务来宣传防震抗灾的相关内容,我以广告公司的名义来做就比较合理,一个是我本身就是做广告的,第二个也可以以扩展业务为由低成本制作,并通过收取商家广告费平摊成本,以广告公司的名义来谈判,这样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防震抗灾局宣传途径解决了,成本问题也解决了,政绩还是自己的,广告公司也拓展了业务,说实话当时也没想到其他身份,最终通过以上判定以广告公司的名义来谈判,所以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身份,只要能把这个事情干成参与的人越少越好,因为涉及到风险与管理的问题,但每个点都要相互制约,本书的每个案例都已经表现出来了,请大家反复学习,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欢迎关注“营销策略”公众号
回复“案例”,99套经典实战案例免费领……
接着就去谈广告公司,你不能以商家的身份、不能以物业的身份、也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去谈,最终对比后,很自然的就以防震抗灾局的身份来谈。
广告公司搞定后,这样我就有了广告公司的身份,然后再以广告公司的身份去搞定防震抗灾局拿到委托书,再以防震抗灾局的身份去谈商家谈小区,最终我们这五个关键点,南昌学员,广告公司,物业小区,商家,防震抗灾局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就是通过弱小的我,把本来和我没有关系的、不可能干成的事情用了牵线搭桥,建立了强大的资源库。
防震抗灾局之所以参与,首先是公益活动,做出政绩对他们是有益的,其次确实有义务宣传,最后还不需要花费防震抗灾局的任何成本。
Ⅱ 属于市场营销的案例有那些呢可以帮我找一两个吗
市场营销是网上最多的案例分析,输入“营销案例”网络一下就行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上给你 提点建议
1.营销案例很多,不要老是重复 海尔西地瓜的洗衣机 孤岛上买鞋这胁破玩艺 虽然很经典 但没有一直重复的必要 因为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你那里就这几个东西
2.在网上多看看 别人的营销课时怎么讲的 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在讲课的时候要做到旁征博引 这样才能显示出 作为一个老师知识的渊博
4.最好有自己 的亲身体会 反正 我不喜欢讲师一直在讲书上的东西 同学们不是瞎子 有书都可以自己看的
5.讲课要相当水平的国学基础 这样才能生动形象
我说的这些水准呢 可能 有点高 但是我认为一个受欢迎的讲师做到这些是起码的 在大学时 没有几个老实能做到 这些 所以我也没怎么去上过他们的课 所以做不到这些的话 你也不必紧张
有时候我是比较鄙视那些 所谓的学问家 在那里猪鼻子插葱装象
但是考虑到大家都是混口饭吃 也都不容易 就理解万岁了 呵呵
但是水平高的讲师还是格外受人尊重的 我们一起努力吧
祝你好运!
Ⅲ 那里可以学习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内分析容
http://wenku..com/view/c241c106bed5b9f3f90f1c64.html
Ⅳ 哪里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营销案例呢
经典的案例可以经常关注一些大品牌做的营销活动,也可以关注微博!还有A5也不错哦!
Ⅳ 寻找一个市场营销的案例!
一个流传千年的犹太人分遗产的故事,结果看似矛盾却存在着一个贯穿始终的分配原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的论文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首次从现代博弈论角度证明了古代犹太人的裁决完全符合现代博弈论的原理。
作者简介:张平,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现执教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古代犹太人中,精通律法的文士们被称作“拉比”,拉比们不仅研究犹太教律法,而且担任民事法庭的法官,进行民事案件的裁决。犹太教法典《塔木德》时代(公元1~6世纪),拉比们就已经具备了出色的博弈论知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在198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从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古代犹太人解决公平问题的智慧。
《塔木德·妇女部·婚书卷》
若有人娶了3个妻子后死亡,这个妻子的婚书(所规定的婚姻中止补偿)为1玛内(等于100组兹),那个妻子的为200组兹,另一个妻子的为300组兹,而那里只有1玛内,则由她们平分;若那里有200组兹,则1玛内者取50组兹,200组兹与300组兹者各取3个金第纳尔(1金第纳尔等于25组兹);若那里有300组兹,则1玛内者取50组兹,200组兹者取1玛内,300组兹者取6个金第纳尔。同样,若3个人在同一钱袋内放了钱(合伙做生意),无论是亏损还是赢利,都照此分配。
神秘的“婚书”
“婚书”是古代犹太男子在结婚时给妻子的凭信,上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万一婚姻中止(死亡或离婚),丈夫将赔偿妻子多少钱。《塔木德·妇女部·婚书卷》第十章第四节中记载了一场财产纠纷。在这个案例中,一名富翁在婚书中向他的3位妻子许诺他死后将给大老婆100块金币,二老婆200块金币,小老婆300块金币(为简单起见,钱币都改换成金币)。可是等他死后人们清算遗产的时候,发现这名富翁撒谎了,他的财产不够600块,只有100块、200块或者300块,那么,这时候他的3位妻子各应该分多少金币?拉比们规定的财产分配方案(简称“塔木德方案”)见表1。
按照通常逻辑,这个表格显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因为这3个人应得遗产的比例为1∶2∶3,而在拉比们的裁决中,只有在遗产数为300块金币的情况下这一比例才成立。很多犹太经学家很早就看出了这种矛盾,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矛盾,这些分配方法背后是不是存在着一个贯穿始终的分配原则,却无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直到1985年,罗伯特·奥曼和另一位科学家发表了一篇题为“《塔木德》中一个破产问题的博弈论分析”的论文,这个谜才算解开。这篇论文首次从现代博弈论角度证明了古代犹太拉比们的裁决完全符合现代博弈论的原理。从此,这个犹太法典中的“三妾争产”故事就成了人类认识博弈论的最早实例之一。解开这个谜的第一把钥匙其实仍在《塔木德》里。
《塔木德损害部中门卷》第一章第一节为财产冲突的双方提供了如下解决原则:
两人抓住一件大衣,这个说,这是我发现的;那个说,这是我发现的。这个说,这全是我的;那个说,这全是我的。则这个人要发誓其中所拥有的不少于一半,那个人要发誓其中所拥有的不少于一半,然后平分。若这个说,这全是我的;那个说,这一半是我的。则说全部拥有者要发誓其中所拥有的不少于四分之三,说拥有一半者要发誓其中所拥有的不少于四分之一,前者拿四分之三,后者拿四分之一。
《塔木德》所提出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财产争执解决原则,这一原则被称为“争执大衣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项内容:
1.争执双方只分配有争议部分,不涉及无争议部分。所以宣称拥有一半大衣的那位将首先失去了一半大衣,只能跟宣称拥有全部大衣的那位平分半件大衣。
2.争执中提出更高要求者的所得不得少于提出较低要求者。
罗伯特·奥曼论文的贡献在于找到了这两段之间的联系。在研究了这两段经文以后,论文提出了以下定理:
塔木德方案是唯一一个与争执大衣原则相一致的解决方案。
以三妾争产问题作例子,根据塔木德方案:在遗产只有100块金币时,三位妻妾都有同样的权利要求获得全部遗产,因此三人平分符合“争执大衣原则”。
在塔木德方案中,三妾中的任意两人之间,财产分配结果也符合争执大衣原则。当遗产金币数为200块时,大老婆和二老婆共获得125块(等于两个人争125块),由于大老婆最多只能得到100块,所以二老婆首先获得25块。剩下的100块由于两人都有权获得全部,所以按争执大衣原则平分,这样,大老婆获得50块,二老婆获得75块。此时,两人间的财产分配结果均符合大衣争执原则。
在遗产为300块的情况下,大老婆和二老婆争150块,出于同样的原则,二老婆先获得50块,然后两人平分剩下的100块。这样大老婆获得50块,二老婆获得100块。
更妙的是,塔木德解决方案不仅保证财产分配中任意两人所得与争执大衣原则相一致,而且任意两人的所失也与该原则一致。当遗产为200块钱时,二老婆应得200块,实得75块,损失125块,小老婆损失225块,二老婆和小老婆共损失350块。而按争执大衣原则,由于二老婆的要求是200块,所以小老婆先损失150块,与此同时,由于小老婆的要求是300块,所以二老婆也要损失50块。这样只剩下150块的损失由两人平分,各损失75块,加起来正好是二老婆损失125块,小老婆损失225块。
如何分配,千古一问
《婚书》中只指明了分配方案,但原文和注解中却没有任何计算方法,故此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根据专家们猜测,塔木德解决方案的计算方法有两个。
方法一很简单,就是平分,财产总数除以分产人数。
方法二稍微复杂一点,先找出要求最少的那一位(我们称为第一位),然后把其余各位看成一个集团,在这双方之间进行第一次分配。由于集团中的任何一位要求都高于第一位,所以如果
第一位跟集团间的分配符合争执大衣原则的话,那么他跟集团内任何一位间的分配也应该符合该原则。然后集团成员之间再将所得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分配,以此类推。
具体到“三妾争产”的故事,在遗产金币数为200块的情况下,大老婆与二老婆小老婆集团进行第一次分配。由于大老婆只要得100块,所以二老婆小老婆集团先获得200-100=100块。剩余100块则在双方间平分,大老婆得50块,二老婆小老婆集团再得50块。在第二次分配中,二老婆小老婆对她们在第一次分配中获得的150块有全部要求权,因此两人平分,各得75块。
应该说方法二是塔木德方案的基本计算方法,但有一个界限,就是按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不能是要求少的一方比要求多的一方得的还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换用方法一,进行平分。具体到“三妾争产”的故事,这个界限点是150,少于此数就要换用方法一。比如遗产数是149块,如果我们不用方法二的话,二老婆小老婆平分99块,每人所得还不到50块,这就违反了争执大衣原则。
智慧的博弈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将塔木德方案应用到现实社会的破产决算纠纷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了便于工作与对比,我们用通行的比例计算方法作一个对比。
假设甲欠乙70元,欠丙30元,现在甲破产了。根据甲剩余财产的数量,用塔木德方案和比例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表2。
表2
甲剩余财产
(元) 塔木德解决方案 比例计算方法
乙得数目(元) 丙得数目(元) 乙得数目(元) 丙得数目(元)
90 65 25 63 27
80 60 20 56 24
70 55 15 49 21
60 45 15 42 18
50 35 15 35 15
40 25 15 28 12
30 15 15 21 9
20 10 10 14 6
10 5 5 7 3
在这里,50元是一个分界线,在这条分界线上,塔木德方案跟比例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高于此线,则乙在塔木德方案中获得高于比例计算方法;低于此线,则乙在塔木德方案中获利低于比例计算方法。丙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现在假设甲是一家连锁超市,乙是一家大食品公司,丙是一家小面包厂,把相关数字乘上1000,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现实的画面。由于破产是严重资不抵债的后果,因此,50界限以上的情况很难出现。而当出现50以下的情况时,塔木德方案比比例计算方法更好地保护了小户的基本利益。对于大食品公司来说,少收回一点债务多半也只是少赢利一点;而对于小面包厂来说,按比例进行破产结算则可能意味着面包厂的倒闭,这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的情况。当一家商业企业倒闭时,受灾最重的不是大供货商而是中小企业。而如果这些中小企业出现连锁倒闭的情况,则整个区域的经济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在破产决算中保护这些中小企业的利益是关键性的环节,这也是塔木德方案的价值之一。
其实塔木德方案的真正妙处还在于它在保护了弱者利益的同时仍然保持了博弈规则的公正性。从整个破产决算游戏来看,如果应用塔木德解决方案规则的话,那么大户小户都有胜出的机会,而且至少从理论上说,双方胜出的机会是50对50。如果财产数目超过负债额一半的话,则大户胜出,否则小户胜出。这种公正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各方玩家对规则的尊重。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塔木德解决方案给破产争执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解决方案,它的特点是拥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原理。一旦接受这一原理,则争执中的任意两方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会发现这一解决方案是公正的,都不会产生不满。在现代博弈论所能提供的各种破产争执解决方案中,塔木德解决方案最接近博弈论的“核仁”(nucleolus)概念,因此也有人说塔木德解决方案是现代博弈论“核仁”概念的鼻祖。
罗伯特·奥曼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当然不是因为他的这篇论文,但他向我们提示了古代犹太人解决公平问题的智慧。
Ⅵ 在哪可以看到介绍市场营销策划案例的资料
http://study.qmvip.com/3.html
http://study.qmvip.com/s6.html很多
Ⅶ 有什么著名的市场营销案例网站
中国营销传播网
:
http://www.emkt.com.cn/case/
瑞斯管理网:
http://esoftbank.com.cn/market/scxyal.html
全球品专牌网属
:
http://source.globrand.com/
Ⅷ 在哪可以找到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是网上最多的案例分析,输入“营销案例”网络一下就行
Ⅸ 想找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哪里可以找到呢,MBA智库文档有吗
不了解,应该有的吧
Ⅹ 我需要一些经典的营销案例,哪里可以找到
梅花网锦囊站的案例中心,有很多的经典案例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