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点想做销售,但是不敢做,没别人会说会扯淡,发个帖子膜拜一下销售大神,随便发泄
理解销售,才能做好销售。形象点讲,市场如战场,是和客户打交道。一线销售冲锋陷阵,要有单兵作战能力,销售人员需要有个人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过程,这样的资料网上很多。销售还需要二线指挥员和市场策划人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让大家一起完成任务就可以胜任指挥员角色。当然市场策划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创意才做的好。
销售有对个人的,也有对单位或团体客户的,也有行业之分。
如果你要从事销售工作,就需要多做了解,尤其是每家公司司的考核制度和薪资政策,再慎重选择。
你的想法和个人情况不知道,但只要有热情,适合与人交往,都可以做好销售工作。
❷ 摩拜“卖身”15个月,除了变“黄”还经历了什么
新款摩拜单车在多地出现,摩拜标志性的橙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美团黄”。不仅配色改变,新款单车上已经看不到“摩拜”的LOGO,车身上醒目的字样是“美团APP扫码骑行”。焕然一新的设计提醒着不明所以的单车用户们,摩拜单车已经不是以前的摩拜单车了,现在在你眼前的,是美团单车。自2018年4月美团点评正式收购摩拜单车算起,到现在约15个月,“卖身”的摩拜,终于开始失去姓名。
美团点评在年报中写到,美团完成收购摩拜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用户的高频短途运输需要、扩大平台所能触达的消费者群体、收集更多基于位置服务数据并扩大其他服务品类的交叉销售机遇”。也就是说,通过收购摩拜单车,美团点评希望拓展用户群体、创造更多消费机遇。从共享单车行业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小蓝、哈啰、青桔等共享单车品牌骑行价格普遍提高。有业内人士分析,共享单车行业已经从依靠资本进入,低价位疯狂扩张、抢占市场的初级阶段,步入新的精细化管理、谋求盈利、维持生存阶段。
❸ 作为一名每天跑八个小时市场的业务员,骑行ofo或者摩拜会划算吗
比公交划算,没公交安全
❹ ofo与摩拜,在营销和运营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营销策略: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几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回答: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❺ 搬运工时薪要83元,ofo摩拜在英国能盈利吗
据金融时报报道,两大共享单车创业公司ofo和摩拜单车在英国市场面临挑战,它们需要解决高劳动成本等问题。
现年17岁的学生亚拉夫(Aarav)今年放弃了原来做外卖送餐员的课后工作,转而搬运和维修单车。他说,在中国共享单车公司ofo的工作薪酬要高于送餐服务Deliveroo。
他负责将被ofo用户随意弃置的单车推送到指定的地方,时薪9.45英镑(约合83元人民币)。该项工作还需要进行一些小维修,这凸显了在英国涌现的无桩式共享单车创业公司所面临的巨大后勤挑战。
在过去两年在中国的多个城市投放高达数百万辆的共享单车以后,阿里巴巴入股的ofo和背靠腾讯的最大竞争对手摩拜单车最近已经相继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英国很显然是它们主要聚焦的城市,因为当地的公共交通成本高昂,单车骑行相当流行。
“英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不仅仅能够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业务,还能够带来让单车变随处可见的额外益处。” ofo英国和爱尔兰总经理约瑟夫·西尔-德赖弗(Joseph Seal-Driver)指出,“多年来,英国的许多城市和伦敦的众多地区一直都想要拥有共享单车服务。”
不过,在没有总体监管架构的情况下,该市场不好攻克。 ofo和摩拜单车均已寻求逐个地与伦敦的32个行政区达成协议,以及与英国各地的地方政府拟定谅解备忘录。在与当地政府磋商数个月后, ofo进入了英国的3个城市和伦敦的3个行政区,摩拜单车则进入了3个城市和两个行政区。
“在英国这有点像是灰色地带。”西尔-德赖弗补充道,“没有来自政府的、直接的主体法例指出地方政府能够监管这类共享单车服务。”
共享单车应用主打的概念——通勤者、旅行者和本地人都能够在城市的任何地方无缝便捷地使用他们的智能手机来解锁使用单车——对于渴望押注下一波科技热潮的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然而,共享单车技术背后需要有巨大的劳动力支撑。
“我们就像是公司的耳目和双手,”亚拉夫说道,“ ofo是一家具有创新性的新科技公司,但背后很多的工作并不为人所知。”
“我四处去回收被丢在街上的单车,然后将它们放回指定的地方。之后,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去处理有关单车被非法丢弃或者损坏的单车的客服报告。”
这种工作需要人力——以及财力:自过去一年进入英国市场以来, ofo和摩拜单车分别从中国的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那里筹资数亿美元,来实行它们的扩张计划,但这也引发了风险资本催生泡沫的担忧。
风投公司Mangrove Capital Partners的CEO马克·特鲁斯兹(Mark Tluszcz)向金融时报表示,这些公司会难以取得很高的盈利。
ofo和摩拜单车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双方都不愿对外披露用户数据、单车和成本问题,但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它们均谈到劳动力占很大一部分的经营开支。
据西尔-德赖弗透露,在剑桥,有23名运营人员运营450辆ofo单车。摩拜单车英国总经理史蒂夫·皮埃尔(Steve Pyer)称,每1000辆摩拜单车大约有10到15人运营。该公司没有直接雇用人员,而是采用第三方合作模式。
“说到底,要确保单车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摩拜单车国际扩张副总裁克里斯·马丁(Chris Martin)说,“我们在每一个城市都有运营团队,我们有员工和通勤供应商来转移好单车,以将供应和需求匹配起来。”
ofo和摩拜单车的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单车没被丢在公司还没有获得当局明确许可的行政区。8月,有着类似运营模式的新加坡公司oBike被英格兰东南部城市旺兹沃思称为“黄色单车纷扰”,因为它有很多单车被丢在该城市。oBike有130多辆单车被当地政府扣押。该公司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面对进入这个夹杂着行政区和城市的市场带来的挑战, ofo和摩拜单车均试着汲取在当地卷入麻烦当中的打车服务公司Uber等科技公司的教训。今年,Uber被禁止在伦敦运营,因为它不是“合适和恰当的运营者”。Uber正就该禁令提出上诉。
“对于伦敦,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跟每一个行政区进行磋商,确保我们的单车进驻时我们是齐心协力的。”马丁说道。
❻ 摩拜一年亏损超40亿,小黄车现状惨烈,为什么依旧会有公司进军这个行业
因为如果这个共享单车做成功了的话,是非常赚钱的。
❼ 摩拜会倒闭吗
作为共享单车市场占有率最多的两家企业,摩拜和ofo究竟还能撑多久?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人会觉得很遥远或者说完全没有必要回答:以摩拜和ofo的估值及市场占有率,这两家企业的地位几乎是稳如泰山,怎么可能就倒下。一个互联网公司拥有如此大的体量与估值,怎么可能轻易倒闭?
如今的互联网企业早已和原来不是一回事。虽说投资机构越来越多,但是投资者被教育的也越来越多,不盈利或者未来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融资将会越来越难。摩拜和ofo虽说拥有着许多互联网难以企及的体量和用户,但是每天所需要的运营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损耗都小不了。
简单来说就是盘子越大赔的越多,钱再多也烧的完。
如果说单单是赔钱还不会令人联想到摩拜倒闭,但来自摩拜内部的一个小消息却令我大吃一惊。2018年有摩拜的小伙伴传来消息说摩拜的年会非常简单,而原本该有的众多福利和年终奖被砍掉大半。
看到这条消息,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摩拜不是要倒吧。想想还是仔细分析一下,最后发现,不仅胡玮炜的摩拜可能要倒,戴威的小黄车似乎也不能幸免。
像此类互联网科技公司,其年会一般是非常热闹,而且奖品丰富,随便拍个照发朋友圈都能羡慕死一片人。而此次摩拜据说是高层举办了一场篮球赛就草草结束,丝毫没有互联网大公司该有的大气。高调的年会对员工而言也是一种激励,摩拜选择不举办年会并且砍掉大部分福利及年终奖,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摩拜没钱了。
ofo就更不用多说,戴威这个年想必是过的不安生,抵押自己的全部身家抱着马云爸爸的大腿求包养。
古人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摩拜的内部消息以及目前公开资料,对摩拜和ofo做一个简单预测,一家之言,欢迎高手在留言处留言指正。
作为共享单车市场占有率最多的两家企业,摩拜和ofo究竟还能撑多久?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人会觉得很遥远或者说完全没有必要回答:以摩拜和ofo的估值及市场占有率,这两家企业的地位几乎是稳如泰山,怎么可能就倒下。一个互联网公司拥有如此大的体量与估值,怎么可能轻易倒闭?
如今的互联网企业早已和原来不是一回事。虽说投资机构越来越多,但是投资者被教育的也越来越多,不盈利或者未来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融资将会越来越难。摩拜和ofo虽说拥有着许多互联网难以企及的体量和用户,但是每天所需要的运营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损耗都小不了。
简单来说就是盘子越大赔的越多,回家看你男主快下课看快手
❽ 关于摩拜单车和ofo,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难赚钱的生意,为什么会受到资本界热捧个人理解这种最后一公里
这位网友,你好,谢谢你的提问!
首先摩拜单车和ofo所涉及的出行市场是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刚需市场。
至于你说的赚钱,我觉得早期项目,倒是还没有那么紧迫,尤其是这2家明星创业公司卷进来了这么多顶级互联网公司、产业资本和顶级风投公司。
坦白说,提供自行车租赁共享服务在大城市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堵车已经是大城市一个很难解决的城市病。从小区到地铁的最后几公里,滴滴显然还远远没有满足了广大职场人士的需求。另外,滴滴的成本在大幅度的提升,已经有很多人选择放弃滴滴的服务,而摩拜单车和ofo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替代品之一。
你说到的to政府当然是非常不错的思路,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过程来看,会非常艰难,这并不是创业公司最擅长的事情,所以我觉得to政府依然只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
在我看来,所有市场化的公司,最终依然需要靠用户体验以及市场行为去赢得用户和市场。
以上仅供参考,再次感谢你的提问!
该回答来自于网络问咖 王晖 大咖
❾ 摩拜的运营专员工作怎么样
我在摩拜是开城员工,基本上就是苦力早九晚九,累死累活还受气。第一任领导挺和气,对兄弟们都不错。第二任空降兵,一言堂,小动作
❿ 摩拜(上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摩拜(上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9日在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胡玮炜,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信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
法定代表人:胡玮炜
成立时间:2015-09-09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0400063174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路200号A座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