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程序
具体来看,市场营销管理基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营销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公司,为了进行营销活动,首先要确定其所属的行业、生意活动的范围及最终目标。
2.市场机会分析
在企业目标和方向确立之后,营销人员接下来就是做市场机会分析,其目的是要寻找公司生存发展的市场机会或“营销机会”。
3.目标市场的确定及研究
进行市场机会分析,通常是将市场或消费者分割成若干同质的小市场或细分市场,此种程序叫“市场细分化”。一定要对各个细分市场加以适当的分析,比如,这个细分市场的利润如何?销量有多少?竞争优势怎样?等等。根据评估的结果,选出公司最有机会成功的细分市场,作为公司的“目标市场”。
4.制定营销目标与市场策略
一旦确定了“目标市场”,接下来就是制定竞争的指导原则,即营销的目标及策略。“营销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及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常指5年以上的目标,中期目标是指3—5年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指1—2年的目标。营销上常用“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作为其目标的衡量指数。
5.营销执行方案
针对各4P策略的方向,营销人员发展出实际执行的步骤、方法及战术。营销执行方案必须明确、清楚,只有这样才容易得到销售人员或其他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
6.方案的执行及考核
一旦营销方案付诸执行,营销人员必须注意营销方案是如何被执行的?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缺失?成果如何?一个再好的方案如果不能切实执行,也难免会失败。营销人员应经常评估营销方案的执行情况,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对方案加以调整。
7.回馈评估及调整
营销规划所牵涉到的不可控制的变数非常多,因此,有效的营销规划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再好的计划也必须经过市场的实践才能证实。由于市场是动态的,变化万千,竞争者随时可能改变竞争策略,所以一个良好的营销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回馈检视系统”,只有不断地计划、评估、修正才能使营销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营销管理程序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和经常性的动态管理活动。
⑵ 市场营销管理方式有哪些
这还真是奇怪的命题,市场营销管理各部分该如何操作才对,方式可以用软件,纸张……
不是很明白这个问题,不是要问如何选择目标市场,决定定位,制定营销计划并对计划执行和控制?
⑶ 营销管理学中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市场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品牌的基础是产品,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却不是产品。品牌之所以会有巨大威力,是因为他和消费者建立了某种情感的联系。
产品品牌是对产品而言,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产品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等方面的组合体;二是代表有关产品的一系列附加值,包含功能和心理两方面的利益点,如:产品所能代表的效用、功能、品味、形式、价格、便利、服务等。
品牌概念是指能够吸引消费者,并且建立品牌忠诚度,进而为客户创造品牌(与市场)优势地位的观念。品牌概念应该包括核心概念和延伸概念,必须保持品牌概念的统一和完整,具体包括企业业务领域(行业、主要产品等)、企业形象(跨国、本土等)、企业文化(严谨、进取、保守)、产品定位(高档、中档、低档)、产品风格(时尚、新潮、动感)。
⑷ 品牌管理是个怎样的专业 市场营销又是怎样的
市场营销本科和研究生都有这个专业,品牌管理是研究生的专业。市场营销是经回营企业所需答要的所有知识,除了管理之外,其他都要用到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一个关于企业怎样盈利的学科和专业,管理不涉及盈利问题。它研究怎样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怎样竞争,怎样研发产品,怎样市场调研,怎样做品牌营销等等,包罗万象。品牌管理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个二级学科,研究生阶段才能涉及到,因为它是在市场营销专业品牌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科,因为研究生阶段学习到的都是二级学科,所以品牌管理这个二级学科比本科阶段学习的更加深入,涉及到的维度,参数更加深入具体,是一门更加具体化的市场营销专业内的其中一门理论。有人说品牌管理只适合大企业,而不适合创业型的企业,因为创业型企业还没有建立什么大的品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品牌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被雇用到大型企业,所以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总之,市场营销是一个总学科,品牌管理是一个分支学科。
⑸ 简述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管理学家迈克尔·彼特曾用“价值传递系统”来解释整个商业活动的程序,即企业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他建议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理解:传统实体递送过程和价值创造递送过程。传统过程主要反映产品本身的实体特征,与设计、制造、定价、广告、配销有关,它较为注重外在的经济过程,虽然也能解释“产品是什么”及“怎样将价值传递给消费者”,但它却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制造这种产品而不是另一种产品?为什么有时价格昂贵的产品却比价格较便宜的产品更好销?为什么消费者买这家公司产品而不买另一家?等等。因此,注重价值创造和传递的思路就成了更为重要的选择。
营销管理程序与价值创造和传递程序是密切相关的。营销管理乃是通过系统性的营销策略及方法去挖掘、开发和创造价值,并将其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一切营销活动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了达成“价值交换”。
一般说来,营销程序包含了7个基本阶段:
1.确认公司的主要任务
“任务”一词在此主要是指公司整体目标及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公司,为了进行营销活动,首先要确定其所属的行业、生意活动的范围及最终目标。这种确定有助于营销人员认清自己工作的方向及职责。营销人员应注重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产品及生意。至于其他不怎么沾边的生意,即使有良好的机会也不是工作的重点,不应该朝秦暮楚,舍本而逐末。
营销人员需了解公司任务是将公司有限的资源作有效的分配及使用。一个公司在财力、人力、物力方面都是有限的,因此参与什么行业,做什么生意必须是有选择的。公司应确定自己在某一特定阶段(长期及短期)最能成功的行业及机会。即使是仅选择一个行业,如食品业,也不能所有的产品都开发,这还要视自己的经济实力,经验和能力而定。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一种常见的“营销近视病”。“营销近视病”的产生是因为公司把自己的任务和发展方向定的过于狭窄,以致使营销人员不能洞悉和适应环境的改变,导致公司逐渐被淘汰的惨局。例如,美国铁路业制定其生意范围是“铁路事业”而非“运输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汽车、飞机等现代化运输工具的诞生和普遍使用,搭乘火车的人越来越少,这样就使生意一落千丈,甚至连其相关事业,如铁路旅馆、铁路百货也无疾而终,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总之,制定公司的任务必须“宽”、“窄”适中,兼顾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营销人员应确认其工作范围,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及财力,突出工作的重点,并能依据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
2.市场机会分析
在企业目标和方向确立之后,营销人员接下来就是做市场机会分析,其目的是要寻找公司生存发展的市场机会或“营销机会”。市场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
外部分析通常称为4C分析,即环境(Circumstance)分析,竞争者(Competitors)分析,消费者(Consumers)分析,市场流通(Channels)分析。消费者分析注重于市场情报收集,了解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他们对目前市场的需求偏好,比如,他们的需求有哪些尚未满足?他们的购买习惯是什么?市场潜量及市场细分怎样?环境分析包括人口结构的分析,及消费趋势、社会变化、经济情况、科技进步、政治和法律的因素的分析。竞争者分析主要是为了弄清市场的结构、竞争的对手、市场占有率以及主要产品及服务的营销手法、公司资源的强弱等。流通分析包括分析市场结构、流通渠道、成本效率、流通成员、批发商及零售商的强弱等。经过外部分析,我们可能会发现在市场上有许多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机会都是最佳的选择,公司还必须考虑其内部的能力。
内部分析即公司内部的资源分析。一个公司应了解其内部的优势和弱点,善于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生存及成功。竞争优势可以体现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开发、制造、运输、营销、资金、管理及技术等。例如生产苹果牌麦金塔电脑的公司,在发展之初,知道自己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都不是IBM电脑公司的竞争对手,因此该公司采取的策略不是与IBM直接竞争,而是通过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该公司生产的计算机采取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由于使用“视窗”(Window),这一新产品不但易学易懂,而且操作起来方便,结果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最后逼得IBM公司也向“视窗”系统发展。近年两家公司还签下互助发展的方案。
3.目标市场的确定及研究
进行市场机会分析,通常是将市场或消费者分割成若干同质的小市场或细分市场,此种程序叫“市场细分化”。一定要对各个细分市场加以适当的分析,比如,这个细分市场的利润如何?销量有多少?竞争优势怎样?等等。根据评估的结果,选出公司最有机会成功的细分市场,作为公司的“目标市场”。一个公司的真正机会,必须是通过严密的内部分析及外部分析而筛选出来的。市场机会分析和目标市场的确定是产品成功的起点,如果分析出现错误,公司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会损失惨重。古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在是不无道理。
4.制定营销目标与市场策略
一旦确定了“目标市场”,接下来就是制定竞争的指导原则,即营销的目标及策略。“营销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及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常指5年以上的目标,中期目标是指3—5年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指1—2年的目标。营销上常用“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作为其目标的衡量指数。例如:
·长期目标:市场占有率要达到30%以上,年营业额要达到2亿元人民币,成为市场第一品牌;·中期目标:营业额增长率每年至少要达到20%,每年开发2—4种新产品,第5年底市场占有率达到15%;
·短期目标:本年度总营业额要达到3千万元人民币,每季度的销售额至少要增长10%,要推出3种新产品上市等,并使市场占有率达到3%。
营销目标的选定,不但要兼顾长期和短期目标,而且还要与实际相符合。目标越明确、越可行、越可衡量,则越有利于营销战略组合方案的制定与评估。
营销目标决定之后,接下来便是拟定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制定是为了达到营销目标。“策略”一词基本上与军事用语“战略”相似,但与“战术”不同。策略与战略通常是指作战的指导方针、原则等大的方向,而战术则是指操作的步骤及实际的做法。营销策略通常是指4P策略,各个策略之下又包含许多次级策略,如下所述:
·产品策略(Proct Strategy):包含产品开发、品牌、品质、包装、品牌效益、产品生命周期等策略;
·价格策略(Price Strategy):订价(高、中、低)策略,经济生产量策略,价格战等策略;
·促销策略(Promotion Strategy):广告、人员推销、媒体、减价、赠品等策略;
·流通策略(Place Strategy):流通渠道的筛选,经销商及零售商管理,流通关系维持等策略。
5.营销执行方案
针对各4P策略的方向,营销人员发展出实际执行的步骤、方法及战术。营销执行方案必须明确、清楚,只有这样才容易得到销售人员或其他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
6.方案的执行及考核
一旦营销方案付诸执行,营销人员必须注意营销方案是如何被执行的?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缺失?成果如何?一个再好的方案如果不能切实执行,也难免会失败。营销人员应经常评估营销方案的执行情况,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对方案加以调整。
7.回馈评估及调整
营销规划所牵涉到的不可控制的变数非常多,因此,有效的营销规划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再好的计划也必须经过市场的实践才能证实。由于市场是动态的,变化万千,竞争者随时可能改变竞争策略,所以一个良好的营销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回馈检视系统”,只有不断地计划、评估、修正才能使营销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营销管理程序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和经常性的动态管理活动。日本汽车业之所以能攻占美国市场,成功的营销管理程序是其致胜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营销规划的成功,也必须依靠其他部门的协助及配合。营销管理的功能必须与其他管理功能相协调
⑹ 品牌管理论述题
1、品牌资产的概念
品牌的出现和运用由来已久,但品牌得到广泛重视、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却是近十多年的事情。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大规模接管、兼并和收购品牌企业的浪潮席卷欧美,在当时发生的几起大的购并案中,收购价格往往是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数倍,如,达能公司(Danone)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欧洲纳比斯公司(Nabisco Europe),相当于其帐面净资产的27倍。雀巢公司以3倍于股市价格、26倍于净资产价格收购了苹果公司(Rowntree Macintosh)。收购企业之所以给目标企业出价如此之高,主要是目标企业拥有一些在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品牌。自此,企业管理界和学术研究界不再简单地将品牌看作是一个标识、一个符号,而是重新审视品牌的价值,将品牌看作是企业的一项资产,而且是更为重要价值也更高的一项资产,品牌资产(Brand Equity)概念随之产生。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品牌认识的深化。它得到有关方面的普遍认可,成为九十年代后企业管理界和营销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尽管有许多学者研究品牌资产,但对于品牌资产这一概念,目前尚无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最初,人们更多地从财务角度理解品牌资产,如沃克·司密斯认为,品牌资产是品牌在交易活动中可衡量的财务价值,它产生于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NPD集团公司的约翰·博若德克认为,品牌资产是指与一个新品牌相比,某品牌以前年度营销活动所带来的对销量和利润影响。后来随着研究的深人,人们更加关注品牌能为企业增加销量带来利润的深层原因。营销泰斗阿尔文·阿肯鲍姆认为将一个品牌与未品牌化的同类产品区分开来并赋予其资产的,是消费者对产品利益、产品表现、对品牌名称和它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对与品牌相联系的公司的感觉。美国学者杜拉·E·科耐普认为,品牌资产是对品牌认知度的综合评价,其中包括该品牌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相对质量、销售业绩、以及顾客对其所持有的品牌忠诚度、满意度和尊重程度等。著名品牌研究专家、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的凯勒指出,品牌资产是过去的市场营销努力给品牌带来的独特贡献。他进而提出以顾客为基础的品牌资产的概念,用来指消费者品牌知识造成的对其品牌的营销活动做出不同反应的效果。总之品牌资产既体现在财务上,又不局限于财务方面。它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所赋予品牌的联想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利益。
2、品牌资产的形成原因
品牌之所以能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都与品牌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有关。国内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著述很多,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有关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也提出了多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模型,但目前尚无一个大家所普遍认可的理论或模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仍被视为黑箱。不过,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承认,消费者购买决策往往不是瞬时行为,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引起需要、搜集信息、评估决策、实施购买、购后感受等阶段。品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消费者认识到产品存在差异时,就需要在不同生产者的产品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就会有风险。为降低风险,消费者就要依据其所拥有的品牌知识,即脑海中所拥有的有关各个不同生产者经营者产品(即不同品牌产品)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如果消费者购买时脑海里没有各个生产者所生产的不同品牌产品的相关信息,他就需要逐个地摸、看、品尝,进行鉴别,或是通过向他人咨询等途径来搜集这些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品牌知识。消费者品牌知识包括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两个方面。品牌认知反映在某一品牌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时,消费者将眼前曝露物确认为某品牌的能力,或当消费者面前并未有该品牌产品出现时消费者想起某品牌的能力;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它表现为消费者记忆中的品牌联想,主要是对品牌特性、品牌利益的联想。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往往将从各种渠道、方式(广告、包装、经验、口碑等)所获得的有关产品信息加以综合形成其品牌知识。
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是一个简约方式,是有关产品信息的集合,它浓缩了有关生产者经营者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产品特色、产品性能等许多方面信息。从表面上看,品牌只是一个名称、一个符号或是一种设计、一种颜色,而实际上,从品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作用看,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组“无形价值”,是消费者综合多方面信息所形成的对产品的感觉和看法,代表了一种感觉、一种认识和一种信念。一个品牌产品凝聚着消费者的综合印象。品牌的价值源于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独特的、良好的、令人瞩目的形象。就像鳄鱼品牌,它不只是绣在衬衫上的鳄鱼标记,而是这个标志所能在消费者心中唤起人们一切美好印象的总和。正如凯勒在其著作中指出的,品牌是根置于消费者头脑中的某些东西,品牌是一个感性的事物,它渊于现实,但也反映着消费者的感觉甚至癖好。麦肯锡的专家指出,命名只是给予产品一个名称,只有通过广告及一系列营销活动,赋予名称特定的联想,名称才会转化为品牌。因而品牌化不仅仅是为产品命名、设计标识并向管理部门注册这些活动,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把有关品牌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赋予品牌魅力,为产品加进一点独特的东西,使品牌独特形象在消费者脑海里占据一席之地。
3、建立品牌资产的基本思路
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消费者所拥的品牌知识即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的影响,因而构建消费者品牌知识是创建品牌资产的基本思路。品牌的认知度越高,品牌形象越鲜明有力就越容易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因此为了创建品牌资产价值必须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建立强有力的积极的和独特的品牌形象。
答案补充
答案2:品牌个性化设计
进行产品定位以后,便可进行品牌设计。品牌设计除了需要美工的创新以外,更需要关注的是品牌的内涵。建议企业在做品牌设计的时候,一个美工,2个企业管理人员,决定权归属管理人员而不是美工。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品牌具有外观创新外,更多的是赋予了品牌个性化设计中的企业文化特色和企业宗旨。
注意:品牌设计要有一个系统的整体观念,从产品功能、产品包装、产品广告宣传等表达出来的个性要一致。
经营品牌个性
当一个品牌具有设计得很好的个性时,消费者将与它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们的行为与态度有直接关系。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也取决于相互之间的行为与态度。
产品功能支持--基础。产品属性必须支持个性的表达。如:健力宝内加电解质,能够补充体力。品牌名称--暗喻功能,突出个性。品牌标识--简洁醒目,暗示属性。如:麦当劳叔叔滑稽可爱,热情友好,吸引了众多的孩子;肯德基上校慈祥稳重、和蔼可亲,赢得了不少成年人。
答案补充
中国的广告注重的是实用,即让消费者记住产品从而达到购买,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像脑白金妇炎洁这样的广告,过于注重实用而忽视了艺术性的表达,所以中国的很多广告在艺术性上显得很低等,
不过我相信这种广告会越来越少了,中国新一代的广告人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吸收了西方的广告表达方式和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所做的广告日渐成熟,近几年,中国广告人在像嘎纳这样一系列世界广告节上都有不俗的成绩,这一点值得庆贺,其作品也很精彩,另外,每年的大学生广告大赛中总会涌出一大批广告创意人才,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欣慰。
西方广告受其文化背景影响,表达的方式很多元,也很精彩,这一点毋庸置疑,就像楼上说的一样,他们的广告作品中所倚重的有时往往不是商品本身,换句话说,中国广告是通过广告让消费者记住商品,而西方的广告是通过广告的表达让消费者记住广告,从而记住商品
⑺ 论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品牌管理的方法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品牌管理的最主要方法是必须要发挥产品的最主要优势,从而提升品牌的有效性,然后再实施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