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可以借鉴的
1、杜蕾斯感恩节”十三撩”文案
杜蕾斯已经成为热点营销的代名词,而2017年感恩节,杜蕾斯一次性调戏了13个品牌,包括绿箭、德芙、士力架、宜家等,被撩的品牌们也纷纷机智回应,立即成为火热的话题营销。
这种品牌互相调戏的方式其实很常见,但是每一次都能引爆市场,关键点就看文案能不能撩倒大众对品牌的那个“嗨点”。
2、扎心了老铁!网易云音乐扎心地铁文案
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把APP上点赞数最高的数百条乐评印满了杭州市地铁1号线和整个江陵路地铁站,红底百字简直抢眼。这些文案条条走心,让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这种由用户的UCG产生的内容,一直是市场的经典玩法。而知乎的全部内容,不都是如此吗?在APP运营推广中,值得借鉴。
3、小朋友画廊,”1元最美公益”
8月29日一早,朋友圈在一个晚上全部沦陷,大家纷纷在购买自己的画作做屏保。这些从小自闭症朋友的绘画着实惊人,风格不同,大家可以通过微信购买,非常便利。
当公益与小朋友、艺术挂钩,没有道德绑架,而且具有个性化;1元购画,参与门槛低;以朋友圈的平台,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取得刷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活动由腾讯公益牵头,具有品牌背书。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激发,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据达到了初步设定的1500万的目标。
4、芝麻信用地铁长长长文案
6月6日芝麻信用在上海地铁投放了一组长广告,形式非常新颖,被誉为压到键盘的文案,脑洞极大。
② 合作营销的案例
60年代中期,美国的马克威尔牌咖啡在日本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样品派送,共送出咖啡样品1800万份,派送办法是把咖啡样品封在一斤装的面包包装内。
第一次派送时间是1965年3月~5月。马克威尔牌咖啡的生产厂家与日本第一屋制面包公司合作,把咖啡样品夹在1斤装的面包包装内,送出了200万份样品,范围遍及日本全国。结果面包销量和咖啡销量都有惊人的增长,使得日本其他面包公司纷纷要求参加派送。
第二次派送时间是1965年10月~1966年1月,共4个月。马克威尔牌咖啡的生产厂商与日本7个地区的7家面包公司合作,其中6家面包公司是:东京第一屋制面包公司、大阪的神户屋制面包公司、名古屋的敷岛屋制面包公司、福岗的粮友屋制面包公司、仙台的虎屋制面包公司、札幌的罗巴面包公司,7个地区共送出样品600万份。
第三次派送是在1966年秋季。除第二次派送样品的7家面包公司外,新增加了静岗地区的惠比寿制面包公司、新泻地区的郁金香食品公司、福井地区的富士面包工业公司。10个地区的10家面包公司共送出样品1000万份。
这一系列合作营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具体表现在:
1.马克威尔牌咖啡销量猛烈上升,过去不卖咖啡的面包店都开始代销该产品,并把这种咖啡陈列在主要的、正面的货架上。
2.面包店因销售附带了咖啡样品的面包,生意特别好。
3.面包工厂的业务量因此增加了35%,派送结束后,这种业务量仍持续了较久。
4.消费者品尝样品后,才知道马克威尔牌咖啡是最好的,从此改变了消费习惯,认牌购买马克威尔牌咖啡。
③ 结合整合营销的理论,分析一个品牌能够很好运用整合手段的案例
10分1500字 你也真黑的.
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将整合营销界定为:“经营有利品牌关系的一种交互作用过程,通过带领人们与企业共同学习来保持品牌沟通策略上的一致性,加强公司与客户、其他关系利益人之间的积极对话,以及推动增进品牌信赖度的企业任务。”
他们认为,营销最初便是一个整合的概念,致力于集中全力满足客户需求,整合营销不过是在一种全新的市场环境下回归到营销的源头罢了。其实,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早期著作中便已提出,真正的营销应该是公司整体的努力,是一个从客户观点出发的全方位事业。
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关于开展整合营销的必要性,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品牌信息的主动权。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认为很多公司都忽略了以下真相: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关系利益人内心之中,虽然公司拥有品牌名称和商标的所有权,但是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却是关系利益人。关系利益人会自动整合有关品牌的诸多信息,从而形成他们与品牌的关系,而关系利益人对品牌的支持度累积起来,便构成了品牌资产。沟通是整合营销的生存要素。倘若企业自己不实现进行品牌信息的整合,那么就将决定权让给关系利益人,令自己陷入被动。
(2)保证品牌沟通策略的一致性。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一项职能都负有对外沟通之责,因为企业所作出的每一件事甚至没有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会传达出某种品牌信息,进而促进或者削弱品牌关系。因此,对不同部门与职能的对外沟通进行系统性整合便显得尤为必要。
(3)经营关系利益人的互动网络。品牌沟通的目标对象不只是客户,还包含员工、供应商、媒体、政府官员、特殊利益团体,甚至竞争对手。并且,这些关系利益人之间已不是传统的“从原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到客户”那样的直线关系——价值链,而是交互影响、彼此依赖的非线性关系——价值范畴。客户接受品牌信息的渠道,不只来自于企业,同时也包括许多其他的来源。品牌即存在于关系利益人的相互作用之中。于是,营销不再只是关心企业与客户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应经营所有关系利益人的互动网络。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提出了十大整合营销策略:(1)创造并培养品牌关系,而不是只注重商品交易;(2)重视所有的关系利益人,而不是只注重客户与股东;(3)保持策略一致性,避免品牌信息的分散;(4)创造有意义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利用大众媒体自说自话;(5)推广企业愿景或使命,而不是只强调产品的特点;(6)采用自主性企划,而不要受制于上一年的旧计划;(7)采用跨职能的企划与监督,而不是单一部门的企划与监督;(8)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注重传播方法的专业与否;(9)选择与整合营销代理商合作,而非提供全面服务的传统营销代理商;(10)建立与经营资料库以维系现有客户,而不只一味争取新客户。
其中,前三个与企业认识有关,中间四个与执行策略有关,而最后四个则与组织结构有关。首先,企业从上到下,尤其高层管理人员,都要达成共识,认为品牌关系的建立比商品交易更为重要,同时还要认识到建立关系的对象不只是客户,而是所有的关系利益人;其次,实施整合营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品牌信息整合、互动媒体、企业愿景及其自主性企划等手段来整合品牌信息;最后,需要通过跨职能管理、核心能力培养、建立客户数据资料以及与整合营销代理商合作,为整合营销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④ 整合营销案例有哪些
说一下从小吃到大的卫龙辣条
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动荡,食品行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回各种产品的销量答不断剧减,利润下滑。尤其是三鹿奶粉、地沟油等事件之后,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注重,对于食品的品质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零食也渐渐变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词。
但是如今小食品界却出现了一个奇葩,就像是开了挂一样,销量不降反升,而且从“垃圾产品”的光荣代表迅速蹿成了“食品界第一网红”,这么反常的现象不得不让人其他同行们惊掉了大牙。
卫龙辣条的成功在于其网络上整合营销的成功,论坛上脑洞大开的段子,微博上让人捧腹的表情包,以及敢于模仿、创意无限的电商网站,如此顺应互联网思维的创意营销不但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而且还引爆了广大网友的G点,从而形成一种热门的话题和大信息时代的人们追求新奇独特的关注点。并且平时网络上关注这些信息的群体也正好是他们的主要消费者,投放信息的定位十分的精准和明确,在不断增加品牌曝光度的同时引导潜在的消费者关注他们的产品,最终转化成了实际的销量。
⑤ 有什么好的内容营销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一下吗
这得看你做什么行业的,别人的未必适合你。这个最好还是找家专业的外包公司来做,比如文军营销
⑥ 什么是内容营销有没有内容营销案例分享
有一天,一位老同学问我在做什么工作?我说做内容营销。他挠挠头很懵懂地接着问:内容营销是个啥?我一下子难住了,还真不好回答,于是硬着头皮给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时候你会在朋友圈中看到一段很火的视频,讲述的是一名农村大学毕业生初到上海找工作的故事。由于无依无靠,整个过程很辛酸,跑了很多家公司。因为不熟悉路,他每次都利用网络地图进行导航、查乘车信息、查看附近的住宿等等。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然后打电话回家,哭着跟卧病在床的老妈说了这一切。老妈很心疼,问他,在那边人生地不熟的,认识路吗?他说,放心吧妈,我用网络地图,很容易就找到地方,您在家安心养病吧。 我跟老同学说,这就是一个内容营销的例子。整个视频看起来是很感人的,你不会感觉到它是个广告(就算知道是广告也还是那么感动),由于“感动了上亿人”,已在朋友圈疯转,这则视频的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另外,在其中植入了网络地图的信息,它的品牌曝光目的也达到了。整个过程中,视频作为内容很吸引人,又巧妙地植入了品牌信息,“内容+营销”就是这么来的。 老同学听完之后,眼睛一亮,大叫一声“噢!我懂了!”。
我举那个例子只是为了敷衍他,但是他却傻乎乎地自以为很有慧根,又弄懂了一个行业。如果你是做内容营销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么肤浅的水平。 其实每当有人问你是做什么的,他们想听的不是你的职位是什么,更不是你的行业是什么,而是你平时都在做些什么。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是笼统地勾勒了内容营销的结果而已,从业人员更应该关注的是背后导致这个结果的操作过程。
外行看热闹,内行制造热闹。那么,做内容营销到底要做哪些东西呢?下面大体上按顺序来梳理一遍:
1、找到利基市场 利基市场指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者小众市场。 以上是网络对利基市场的解释。通俗一点说,利基市场就是属于你的市场,就是你当老大的一块地盘,着这块地内,你说了算。 为什么要找准利基市场?为的就是避免太多的正面竞争,免得最后劳民伤财的同时搞得自己遍体鳞伤,啥好处也捞不到。一头钻进热门行业然后幻想着脱颖而出是很傻很天真的。 确定利基市场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竞争度分析。可以用得上的免费工具有搜索引擎的统计分析工具、微博分析工具和行业报告。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先想到要做某个行业再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去进行竞争分析的。
2、人物角色分析 人物角色的分析就是研究用户需求的过程。你做的买卖不可能只服务于一类人,用户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你这里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根据性别来分,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就不一样,要有不同的内容去引导这两类人。 每一种人物角色都代表了一种需求类型,所以你在这一步要做的其实就是把这些需求进行分类,把各种类型的用户关心的话题找出来,作为内容规划的参考依据。
3、内容规划 把要做的内容先规划一下才不会迷失方向,它就像一个地图一样指引你该做什么样的内容。内容规划表的项目里面至少应该包含三个维度:人物角色、购物阶段和内容形式。以下是一个示例: 内容规划是阶段性的,执行过程中可能还需要进行调整。
4、内容制作 前面的几步完成之后,接下来才轮到埋头苦干的内容制作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持续性的,花的时间最长。通常文字内容是最基础的内容,在文字基础上可以演变出多种内容形式,内容制作和内容发布通常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的,在一个计划里面,内容制作应该比内容发布超前很多,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控制发布节奏。
5、内容发布和推广 做好的内容之后不是发到自己的渠道上就行了,通常需要发布到第三方平台进行推广,把客户吸引到你的平台上来。比如做好一篇新闻稿之后,通常会通过“优度网”投稿到知名的行业网站、门户网站,进行流量引导或者品牌曝光。 需要注意的是,内容的输出是有节奏的,不是做好了一大批内容之后就成批推出去,而是要试探性地进行推送,且推且观察,就像调兵遣将一样。
6、监测和跟进 监测内容营销的投入产出一直是个难题,从一些硬指标来看只能评估出片面的效果。但是没有指标就没法监测和分析,所以硬指标还是要有的。常见的硬指标有流量、品牌词指数、跳出率、评论量、转发量、点赞量等等。硬指标只是表层的数据参考,不能全信,有些更深
⑦ 有哪些脑洞大开的跨界营销案例
跨界营销是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偏好的消费者之间所拥有的共性和专联系,把一些原本属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融合、互相渗透,进而彰显出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并赢得目标消费者的好感,使得跨界合作的品牌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营销。
①“跨界而来”大众旗下Cross Polo②杜蕾斯
说起跨界,“杜杜”杜蕾斯是个绕不过去的槛,对于热点每次把握之精准反应之快,今天举几个在微博之外的案例。
⑧ 内容营销成功案例有哪些
以 IP 为中心的内容营销
说到近几年的热词, IP 绝对算是其中一个,从食品到交通,从影视到媒体,都在积极地进行 IP 营销。 IP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还可以是普世价值观、社会心态和精神内核。而品牌进行以 IP 为中心的内容营销,无非就是两种形式:创造 IP 和与热门 IP 合作。
熊本熊
说到近几年的热词, IP 绝对算是其中一个,从食品到交通,从影视到媒体,都在积极地进行 IP 营销。 IP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还可以是普世价值观、社会心态和精神内核。而品牌进行以 IP 为中心的内容营销,无非就是两种形式:创造 IP 和与热门 IP 合作。
在后期的推广工作中,熊本熊逐渐被日本人民所熟知。当各式各样的熊本熊表情包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微博时,说明熊本熊已经开始被中国人民所熟知。实际上,熊本熊本来没有任何表情,这就赋予了人们的遐想空间,激发了网友的表情包创作热情。
产品即内容
一方面,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品牌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越来越侧重于产品的体验、情感附加等,这就需要品牌在研发的后期,进行推广时所需要考虑的,好的产品体验自然是能够加上不少分,而正确利用内容来进行传播,又是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好的营销以优秀的产品为基础,产品即内容,好的产品想要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并不是什么难事。
结语
在信息大爆炸的浸提,单纯依托渠道投放、硬广展现已成过去,优质内容传播早已成为品牌营销的主流趋势。而说到内容营销,真的就是敲敲键盘,发布出去就可以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除了内容要优质之外,击中消费者的内心情感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⑨ 跨界营销的中国案例
2007年中国最成功的跨界营销:
创维华帝——入选2007年度十大营销事件第一位!
跨界营销实现1+1〉2
2007年的跨界营销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创维及华帝。一个彩电品牌和一个厨卫品牌联手,共同投入巨资启动了“新农村影院工程”,双方的合作成功实现了1+1〉2,最终获选本报2007年十大营销事件。“新农村影院工程”分赴全国600个县4000个乡,为八千多万到一亿农村居民放映电影,为创维和华帝在三四级市场奠定了品牌基础。此外,借两大品牌合作的机会,创维和华帝还进行了营销渠道的创新,开始试行渠道共用。在山西、广西等地的华帝专营店,已经开始有创维彩电的展示和销售,创维的渠道也开始销售华帝的产品,双方还联手在这些城市展开团购等活动。
创维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在“2007年度中国十大营销盛典”上表示,这种合作产生的效果已远远超过了预期。在三四级市场的销售非常快,并实现当场销售。“在一个县城,一个小的客户一年销售100万,或者是几十万。但是我们在活动的两三天可以销售30万或50万。”华帝股份董事长黄文枝也表示,两个企业本身不同(行业不同),不存在矛盾,合作后的业绩、以及整个方法,双方都很认同,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张学斌则进一步表示,在上游的供应、以及产品方面都有合作空间。
广东省广告公司副董事长执行创意总监丁邦清认为,创维与华帝的合作可谓“合算”。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人均消费能力低于城市,第二人口的密度低于城市,所以在投入产出方面可能不划算。创维和华帝合作互相扩大影响,互相借助对方的资源。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则进一步提示企业,以往的失败例子说明,跨界营销最主要像婚姻一样,要“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