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音乐游戏和音乐律动有什么区别
你好,音乐律动是属于音乐教学活动,而音乐游戏属于规则性游戏活动。 其实很多老师都认为它们很难区分。音乐教学活动有歌曲的学习、律动的学习、节奏的学习、乐器的伴奏、音乐欣赏等等,属于习得性的教学活动。注重的是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的素养。 而音乐游戏注重的是一定意境的关于音乐的游戏。 换句话说,音乐教学活动是围绕一个教学知识点来进行的。而音乐游戏是围绕一个游戏的中心主题来进行的。 比如:律动的教学活动是模仿、探索、创造、表演这样几个过程。而音乐游戏是通过音乐直接探索、创造、再探索、再创造。目的在于游戏而不在于学会一个律动。 常见的音乐游戏有: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来游戏等。比如:当音乐快的时候,是跳跃的律动,当音乐慢的时候是舒缓的律动。又比如: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采蘑菇,当音乐进行时,我们在一起快乐的采蘑菇,当出现紧张的音乐(表示大灰狼出来)时就要躲起来。 这样的比喻可以帮助老师们分辨什么是音乐游戏,什么是音乐教学活动! 纯手工打字,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② 如何组织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
爱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许多孩子从小就喜欢能播放音乐的小玩具。到了三岁左右,孩子们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能够自由地歌唱、舞蹈,体验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同时,幼儿也能够学会与别人合作,发挥主动、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记忆力与专注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要组织好幼儿的音乐活动必须注重以下的几点:
一、选择适当的音乐活动教材
由于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还比较低,因此,音乐活动的教材应当选取歌词易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内容进行。
理解歌词方面:一般来说,幼儿比较容易理解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比较相关的歌词。例如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袋鼠妈妈》等,孩子们在学习这样的歌曲时,能够与自身的认知条件相符合,容易记忆,也能够朗朗上口。
音域方面:儿童的发声器官在整个学前期是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因此,在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应遵循此规律进行选材。
在节奏方面,最好的节奏是能够与儿童自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脉搏的节奏等相适应,或与儿童的身体动作,如走路、跑步等的节奏相协调,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鸭子》等。
二、注重音乐活动的游戏性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还容易情绪化,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想像,因此,幼儿的音乐教育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在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应当以采用接近幼儿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天地,和音乐成为朋友和方式进行。而具有游戏性的音乐活动,则是最接近幼儿的本性,最容易引发和维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将幼儿顺利带入游戏的情境中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游戏化的教育以其活泼多变的形式给刚跨入幼儿园的宝宝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体验。要实现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培养幼儿的愉悦情绪,激发幼儿学音乐的兴趣。
幼儿心理学表明,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常常被外界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因此,有人甚至认为学前儿童是“情绪的俘虏”。愉快的情绪往往使幼儿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因此在小班进行音乐活动时,首先要注重创设适合的心理氛围。创设良好心理氛围的离不开与音乐活动相适应的环境以及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创设。
2、以音乐知识为基础,强化音乐活动中的游戏规则。
当幼儿初步认识了音乐知识以后,就可以以音乐知识点为游戏规则,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音乐知识。如在音乐游戏《捉迷藏》中,当宝宝们了解了猫妈妈的声音大,小猫声音小的规则以后,就可以分角色扮演猫妈妈和小猫,当听见弱的声音时,就表演小猫,当听见强的声音时,就表演猫妈妈。在音乐游戏《小青蛙》中,当听见活泼的音乐声时,孩子们可以心情地表现小青蛙的各种动作,当听见轰隆隆的雷声时则要赶紧躲起来。就这样,孩子们在有规则的音乐游戏中,尽情享受着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情感。
音乐是幼儿的表达形式,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方式,无论是寄音乐于游戏当中,还是寓游戏于音乐当中,都要将这两个因素有效地结合,使音乐活动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乐趣,也从中学习到严谨科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性可以让音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灵活、丰富多彩,让小朋友们能够经常体会到“和玩一样”的感受,从而自觉自愿地、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
总之,音乐是启迪“美”的教育,能够带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幼儿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感受“美”为导向,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充分发挥音乐活动的游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素质,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富,增强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为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热爱生活,乐于创造的人。
③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④ 如何培训幼儿园教师上好音乐活动
一、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让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⑤ 幼儿园音乐活动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想谈谈歌唱活动中教师如何抓住导入环节向幼儿发起互动,调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1.言语互动。 (1)故事导入。在教学中教师把歌词编成幼儿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新授歌曲的导语,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 (2)猜谜导入。如歌曲《大雨小雨》,教师用一个传统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 此,认真倾听歌曲。2.范唱感染。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激发幼儿的歌唱欲望。3.动画播放。教师可结合歌曲的特性制作PPT,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只有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上来,才可以引起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