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美国印第安部落项目策划方案

美国印第安部落项目策划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24 06:23:05

1. 美国印第安人发展的三种模式是什么

知道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的人都知道,印第安部落要么被殖民者消灭,要么搬到殖民者给他们留下的保留地里继续苟延残喘的活着。他们发展就靠 外出打工 ,狩猎动物

2. 详细介绍一下美国印第安人现状

美国印第安人失败原因的内部观察
中兴网消息:最近在看一本美国历史,《回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答》,时常就会遐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美国印第安人的失败命运。这本书按照译者前言,是“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所写,多少有一些西方中心主义,注意力都集中在白种人的扩张上,对于印第安人的失败,没有深入讨论。我们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和广大的网虫网文倒是愿意站在印第安人一边的,但他们总结的原因又往往过于简单,说来说去,无非就是白种人的凶残。

3. 美国印第安人历史.和殖民地时期的问题.

我找了一些材料,筛选分类后如下,希望有用。

1、印第安人名称的来源:1492年,哥伦布到达中美州后,误以为他到达的就是西方传说中的印度。此后哥伦布三次航行美洲,但最终未能到达印度,因此至死都认为他所到达就是印度,那么当地居民就被哥伦布称之为Indians,后来为了区别于印度人,就直接将哥伦布所谓的indians翻译为“印第安人”。北美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特征的族群,而是多个文化各异的土著部落组成的群体。在白人到来之前,他们都没有统一民族的概念,自称是切罗基人、纳瓦霍人、易落魁人、克里克人等。其中,许多部落的名称如纳瓦霍人、霍皮人等族群名称在本族群语言中就是“人民”的意思。印第安人曾广泛地分布在整个美洲大陆上,直到葡萄牙、西班牙入侵后,他们又被统称为拉丁美洲人。

2、印第安人的来源:学术界曾有四种观点,①亚洲人沿着白令海峡迁徙到了北美大陆②由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经伊斯忒岛到达秘鲁、或经夏威夷、火地岛到达南美南端③从西班牙、英国经冰岛、格陵兰进入北美④土著。

3、1492年以前的印第安人人口:各国学者对此意见不一,观点各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Moony在1900年计算,1492年北美土著人口大约在100万左右。该统计得到美国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不过,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质疑Moony 的统计数字,有些学者提出,整个美国1492时有大约1亿人口,仅在北美就有大约980万人,而土著文明最为发达的南美地区土著人口稠密。不论学者估计的数字是多少,毫无疑问的是,在白人踏上北美大陆后,土著人口锐减,到1900年,美国境内只有不到30万,加拿大境内土著人口也只有大约20万左右。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1)战争。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白人殖民者之间的战争等,北美大陆在15世纪后战争频仍,许多土著人死于战火。(2)疾病。天花、麻疹、流感、肺炎等疾病流行。(3)酗酒。印第安人对酒精缺乏免疫力,但又极为喜欢喝酒,酗酒成风。

4、附文一篇(印第安人大陆和民族):几乎美洲所有的本土民族都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渡白令海而来的移民的后裔。这句话必须用“几乎”一词加以修饰,因为还有少数民族是在白令海移民到达之后从南太平洋诸岛抵达南美西岸的。这些南太平洋的亚尔古英雄“发现”过南美洲多少次虽无人知晓,但仅从所培植的植物这一证据,足以确定他们横渡大海远征美洲的事实。当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相同的、高度驯化的、离开人的培植就无法生存的植物时,它们的分布只能由人类的迁移这一点来解释。
不过,有一点确凿无疑:欧洲人在美洲发现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9%是渡白令海而来的种族的后裔。在近代之前,人们认为印第安人首次渡海来到美洲大陆是在约10000 年以前。考古新发现和碳14年代测定法的使用,彻底修正了这一估计。现在普遍同意,人类肯定在20000年以前,很可能在2000O年或更早些时候就已生活在美洲大陆。印第安人最后一次大迁移大约发生在3000年以前。接着来的是爱斯基摩人,他们不停地往返于海峡两端,直到现代政治环境迫使他们留在海峡的这一边或另一边为止。总之,在离亚洲最近的美洲地区,这时的人口已十分稠密,从而阻止了进一步的迁移。
对这些早期的移民来说,过海到美洲大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困难。冰河时代末期,封冻了大量的海水,海面下降了460英尺,于是露出了一座宽1300英里、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陆桥。如此大的“桥”实际上是一块大而新的次大陆,为当时动植物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范围。而且,这一地区由于猛然低落下去,不是被冰覆盖着,而是被湖泊、沼泽、草地和冻土带的各类灌木所覆盖;这些植物为当时的大型哺乳动物如乳齿象、猛犸、麝牛、鬃犎、驼鹿、麋山羊和羚羊、骆驼、狐狸、熊、狼和马提供了牧场。由于这些动物越过陆桥来到美洲大陆,因此,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捕捉它们为生的猎人。
即使在气温的回升使海面增高、淹没了这块连接地之后,最终形成的海峡也很狭窄,可以在看到对岸的情况下乘粗制小船毫不费力地渡过。后来的更先进的移民可能是乘船从亚洲来到美洲,然后沿西北海岸继续航行,直到最后在今日所谓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登陆和定居。
渡海来到阿拉斯加的大多数移民,越过育空高原中部冰封的山峡,继续进入北美内地。他们被促使他们移居美洲大陆的同样的力量——寻找新的狩猎场地的动力和后方部落不断向前挺进的压力——推动着向前迁移。这样,分散的狩猎部落不久便布满南、北美洲两块大陆。人们发现,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到11000年以前,亚洲移民已到达南美洲的南端。
关于种族特性,所有印第安人都属于蒙古种人。他们以颧骨高凸、头发硬直粗黑、脸上和身上汗毛稀疏、小时候脊骨背后带有蒙古种人的斑点为特征。不过,不同的部落变异甚大;美洲最早的印第安人比后来的印第安人更不像蒙古种人,因为在今天所谓的蒙古种人完全进化之前,他们就已离开了亚洲。移民以近亲繁殖的小集团散居各地带,也说明了诸独特生理类型存在的原因。

5、我们知道,印第安人并不是特指一个民族,按照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大致分为7个集团:①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主要是猎人和渔民,靠渔猎为生,最环保的人类②北美西北沿海以特林基特人和海德人为代表的部落,是以标枪、矛、网来捕猎的渔猎人,大多处于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不同阶段③美洲北部原始森里的阿塔巴斯克人和阿尔工金人,使用长矛、弓箭、粗棒过狩猎生活④北美东部的穆斯克吉人、易洛魁人和部分阿尔工金人,从事锄耕农业和狩猎采集⑤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达科他、科曼奇、夏廷等部落,以弓箭和狗猎取动物,处于母系氏族过渡阶段⑥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部落,从事采集、狩猎和捕鱼,过着半游牧不定居生活,氏族保留浓厚的母权制⑦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普韦布洛人,从事灌溉农业,种植玉米、豆类、棉花等作物,用砖土建造房屋,有良好的制陶术和纺织术。

6、印第安人的文化是个大课题,印第安人文化和历史的主要类型:①玛雅文化②亚马孙河流域和热带森林的草原部落,主要包括阿拉瓦克人、加勒比人和图皮瓜拉尼人③巴西东部的狩猎采集部落,属于热斯族和博托库多人④潘帕斯和巴塔哥尼亚人⑤火地人文化⑥阿兹特克文化⑦印加文化。

7、印第安人贡献: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北美大陆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主要表现:(1)印加、阿兹特克文明,在北美也出现了土著灿烂文明。(2)印第安人对农业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前5000前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了。到公元1000年左右,形成了一玉米、大豆和南瓜等农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体系。到18世纪中期,美国东南部五大部落还学会了种植烟草、土豆、大蒜、桃子等。其中,玉米和土豆影响最大。(3)印第安人丰富的地理知识,留下了很多的地名。这些地名都是印第安人留给北美人民的宝贵遗产。美国的州、地区、城市、河流、山川、使用印第安人名称的有一般以上。(4)北美大陆的土地是印第安人的,白人夺取了他们的土地,然后才发展了起来。

8、《西印度毁灭述略》的描写:“百姓最为淳朴憨厚,心地善良。他们个个坦白诚实,对人从不虚伪狡侩,且人人天性驯良,对为之效命的天然头领和基督徒忠心耿耿。他们遇事耐心忍让,心平气和,从不飞扬跋扈,大叫大嚷。他们从不淫荡放浪,也不争吵不休;从不动辄发怒,嫉恨于人,也无世俗报复心理。他们身体单薄,瘦弱异常,不能胜任繁重劳动,而且极易死于各种疾病。其孱弱的身体甚至还不如我们娇生惯养的纨袴子弟,甚至连他们中身强力壮者也无法与后者相比。他们生活十分清苦,全都一贫如洗,但却无一人企图占有更多财产。因为他们从不贪得无厌,野心勃勃,想方设法攫取不义之财,他们饮食粗劣,就连困于沙漠之中的圣徒们的食品也比他们略胜一筹。一般说来,他们的衣着仅是一块用于遮羞的兽皮,最多不过用一块约1.5巴拉到2巴拉见方的棉布遮身。他们仅用一张席子当床,讲究的也只睡在一种悬吊着的网上。然而,他们全都心地善良,待人诚恳,思想敏捷,天资聪颖。他们极易接受全部教义和我们天主教的信仰,其良好的习俗也极少与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所规定的戒条相悖。”
“西班牙人象穷凶极恶的豺狼闯进这群驯服的羔羊中来,尽管他们明明知道这群羔羊有着造物主赋予的上述种种美德。40多年来,这些西班牙人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对当地居民滥施暴行,肆意屠杀,其残暴程度令人触目惊心,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些暴行下面我当详述。由于西班牙人杀人如麻,致使原来生活在西班牙岛上的300多万土人,现在只剩下200人。
古巴岛,其长度相当于从巴利亚多利德到罗马的距离,目前也几乎渺无一人。圣胡安岛和牙买加岛是两个极为富饶美丽的大岛,现在业已变成一片废墟。位于西班牙岛和古巴岛北部的卢卡约群岛是由过去叫做“巨人群岛”和其它大大小小共60个岛屿组成的。那里每个岛都比塞维利亚皇家花园美丽,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地方。过去群岛上曾有50万居民,现在已不见一人。当西班牙岛上的印第安人被斩尽杀绝后,卢卡约群岛的百姓被驱赶到那里,不久也全都被折磨至死。
与圣胡安岛相邻的30多个岛屿,由于相同的原因,也都变成一片废墟,这些岛屿的土地共计方圆2000里格,现在皆渺无一人。
我们可以确切无误地说,在上述40年间,由于西班牙人极其残酷的血腥统治,有1200万无辜的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足有1500万人死于无辜。”

整篇文章对西班牙屠杀印第安人的描写细致入微,实在残不忍睹,在这文章之中,也能看到印第安人原先的生活略况。你要的话,我把文章发给你,文库中也有下载。

9、法印战争:由土地控制权引起,是一场英国和法国争夺北美大陆控制权的战争。如果联合起来的,印第安人本可以抵御殖民者的西进运动,但印第安各部落间也存在着矛盾,因此缺少凝聚力。英国法国开战后,印第安也分成了亲英和亲法两阵营。法国军事指挥官蒙卡尔姆将军向英军阵营保证,只要投降就能受到优待,可印第安人没有遵守这承诺,屠杀了一千多投降英军士兵。最后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夺得了东海岸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为了抵制英国,法国把自己剩下的土地全都给了西班牙,除了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土地,整个西部其实还是控制在印第安人的手中。

10、印第安人曾真诚地帮助过那些他们认为虚弱可怜的初来的白人,但是,美国人一出现在西部,白人文明的弊端就使印第安人遭殃。在19 世纪40 年代,向俄勒冈和盐湖城去的移民把霍乱和天花带到大平原地区,夺走了上千名印第安人的生命。1849 年,前往加利福尼亚的“淘金者”带着货车进入大平原时,杀死猎物,砍倒稀有的树木,毁坏和烧掉草地,污染水源,破坏印第安人的家园。
内战以后,联邦政府虽然对大平原印第安人实行了一些强制性的限制,但在辽阔的大平原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已划归印第安人作为永久居留地。为了扫除白人移居者西进运动的“障碍”,联邦政府背信弃义,置1834 年法令于不顾, 继续采取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野蛮政策。这一种族灭绝政策,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白人移民与大平原印第安人之间种族冲突的核心问题是土
地问题。对印第安人土地的掠夺是以民间和官方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的。就牧场主来说,他们是以强行闯入和蚕食的方式夺占印第安人部落的土地。为了不断剥夺印第安人的土地,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发动了连续不断的“讨伐”战争。这种血腥的“讨伐”从19 世纪60 年代一直持续到1890 年。其中J.M.齐温顿上校率千余民兵对夏延族和阿拉帕霍族进行的屠杀是惨绝人寰的。

11、美国印第安人研究中应当澄清的几个问题:
一、印第安人决不是“ 劣等民族”。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都曾经历过自己的辉煌时期,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美国人为了巩固自己在北美大陆的统治,就用意思形态的流毒来污蔑印第安人。
二、谁是“ 背信弃义者”。在众多的美国历史教科书和专著中, 印第安人被描写为“ 不负责任” 、“ 不遵守条约规定的人” 、“ 背信弃义者” 。其根据是印第安人在签订条约后从来不遵守、出尔反尔。如果只看表面现象, 这种事例随处可见。但只要稍微考察一下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那么这个罪名无论如何也不能加诸印第安人身上, 恐怕美国政府都难逃其咎。联邦政府把夺取土地的条约强加于印第安人,让印第安人接受无法承受,无休止的侵吞印第安人的土地,严重损害他们根本利益。印第安部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争取生存权利而拒绝承认那些被迫签订的割地条约就算不得什么“ 背信弃义”了。
三、谁是“ 残忍的杀手”。欧洲殖民者踏上北美的土地屠杀土著居民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在美国的史书中, 这个事实被颠倒了。印第安人被描写成“ 残忍的杀手” , 常常把印第安人对征剿者的反抗说成是屠杀, 而对那些剿杀印第安人的战役和指挥作战的军官则大加赞扬, 称之为保卫战和保护移民的功臣、伟大的英雄, 等等。完全的强盗土匪行径。

4. 求关于部落或印第安方面的组织结构,其具有哪里意义及含义!谢谢

部落
由于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产生了新的氏族。专几个新老属氏族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与领土,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宗教与祭祀仪式。部落内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称为酋长,由各氏族推选产生,公共事务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

5. 美国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哪里

印第安人分布
北美洲
西部、大平原和北美东部的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尽管环境不同,却有类似的经济活动。在现在美国西部──从俄勒冈州到墨西哥北部,从太平洋海岸区到落矶山东边──散居著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猎及采集果实为生,但已有原始农业技术发展。
太古晚期在工具技术上有了进步的发展,诸如有沟槽的石斧及石锤等,而且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部落间有贸易制度。西元前3000∼前2000年,气候变得温暖,于是有些印第安人跟在吃草的野牛之后,进入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河与亚伯达(Alberta)地区,亦有更北进入北极冻原。
前2000年前后,美国西南部原住民已开始种植玉米。西元200∼700年,是一个寒冷时期,阻碍了农业发展。700∼1200年,密西西比河谷中发展出以村落为基础的文化,特色是进步的农耕方法与复杂的宗教仪式。此时期在西南部各处散居的原住民,如阿纳萨齐(Anasazi)、莫戈隆(Mogollon)及霍霍坎(Hohokam)等均属前普韦布洛(pre-Pueblo)社会。莫戈隆的农业技术是阿纳萨齐加以改良的,利用雨水与引导河水来浇灌作物;亚利桑那南部的霍霍坎文化是以灌溉来维持其农业经济。西元後第一个1,000年期间,普韦布洛文化发展出用石块建造居室的技术,并在制陶方面有重大进展。1300∼1700年为退步的普韦布洛时期,由于居民向东、南方迁移,许多石屋因此荒废。现代普韦布洛时期始自16世纪後期,西班牙人前来定居之时。普韦布洛文化与农耕方法的某些特色至今犹存。
在殖民时代,欧洲各国采取不同的政策来对待北美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吸收原住民成为基督徒,并使其居于指定地区。法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贸易关系。英国在1763年宣告将阿帕拉契山以西地区拨给原住民,有效期至英国统治结束而终止,接著由美国予以采行。1848年在加州发现黄金后,众多白人向西迁移,遂爆发欧洲白人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长期战争,包括1876年苏族(Sioux)、夏延族(Cheyenne)进行的卡斯特(Custer)大屠杀。1887年多数印第安人迁入保留地,是年《道斯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使印第安人丧失了近348,100平方公里(134,400平方哩)的土地。1934年的《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施行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1950年代以来,由于新的政策以及社会上对民权的关心,印第安人成立了许多组织,并引起全国注意到他们的问题。

6. 北美印第安人的被征服的过程

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最初来到北美时,印第安人曾慷慨援助,但殖民者站稳脚跟之后,版就开始夺取印权第安人的土地,对印第安人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美国独立后,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方式变得格外毒辣,美国统治集团采取武力和欺诈手段把印第安人从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赶走,仅在19世纪,美国对各印第安人部落就发动 200多次袭击与扫荡性战争,残暴屠杀印第安人,把他们驱赶到西部贫瘠的沙漠地带和一些州的零散的“保留地”内。到1865年,除阿拉斯加外,美国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只剩下38万人。在被驱逐与被征服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对殖民者进行英勇斗争。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战斗持续了几个世纪。在斗争中涌现一批英雄人物,如美塔科姆、杜堪士、黑鹰、红云等。北美印第安人

7. 处于原始部落的北美印第安人,他们居住的大房屋是什么样的

处于原始部落的北来美印第安人自,他们居住的都是“群居大房屋”。他们的这种大房屋,形式各异,仅加利福尼亚一带,大约就有7种之多,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有所记载。易洛魁人居住的房子,通称为长屋。这种长屋,长短大小不等,短的长约有15米,而大的则长达24米。

8. 美国印第安人

东南美国印第安人

American Indians, Southeast

美国东南部印第安人居住在墨西哥湾以东的大西洋沿岸一带。这一地区属于密西西比冲积平原,西与南方平原接壤,北与东北灌木地带相连。该地区沿海是灌木丛生的沙土地带,内地有蜿蜒起伏的丘陵。这里曾是北美印第安人最稠密的居住区。按照保守的估算,当年也曾有原住民12万人以上,其中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内地,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野生果物充裕。
该地区的印第安人主要讲穆斯科格语(Muskogean),包括5种方言︰1.密西西比、田纳西西部的乔克托语(Choctaw)和奇克索语(Chickasaw); 2.佛罗里达西北部的阿帕拉契语(Apalachee); 3.东南地区中部的阿拉巴马语和夸萨蒂语(Koasati); 4.乔治亚的希奇蒂语(Hitchiti)和米卡苏基语(Mikasuki); 5.乔治亚东部和佛罗里达的克里克语(Creek)。此外,在密西西比河下游谷地还生活著一些讲纳切斯语(Natchez)、图尼卡语(Tunica)、奇蒂马查语(Chitimacha)和阿塔卡帕语(Atakapa)的部落。在该地区还有四个属於苏人(Sioux)的语种,即图特洛语(Tutelo)、比洛克西语(Biloxi)、奥福语(Ofo)和卡托巴语(Catawba)。这表明,在史前时期,属於苏人的一些部落进入了这一地区。生活在乔治亚的尤奇人(Yuchi)操著另一种独特的语言。另外,在美国东南部的边缘地带还生活著一些讲易洛魁语(Iroquois)的部落。
该地区印第安人部落的政治基层组织是村落或小镇,它们的结构与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小镇多达1,000馀人,但一般典型的印第安村落都不足500人。每个村落都是一个自治单位,居民与毗邻村落的人往往有血缘关系,还享有共同的文化传统,使用共同的语言。
在一些印第安部落中,社会阶层的分化已趋明显,有些部落已出现了等级制度。比如在纳切斯人的部落中就存在4个集团,其中3个集团属於社会上层;另一个集团则是人数众多的下层社会。大多数印第安部落的首领是依据血统关系继承下来的。
大多数印第安部落还处在母系氏族阶段,有些部落中已出现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男女结婚时要举行仪式,婚後,新郎通常要搬到新娘家中生活数年,然後方可建立自己的家庭。大部分部落都不禁止甚至鼓励婚前性生活。婚後通奸则被严厉禁止,离婚现象颇为常见。
印第安人在劳动中根据性别进行分工,妇女耕种土地、采集野果、收藏食物、抚养儿童并从事各种手工业如编织、制陶、织布等。男人从事狩猎、建筑和战争活动。在收获季节,男人也帮助妇女收割庄稼。土地一般归耕种者的家庭所有,也有部分土地由集体耕种,但收获的庄稼则归部落首领所有。主要农作物有玉蜀黍、豆类、南瓜、向日葵、烟草等,采摘的野果有野葡萄、李子、胡桃等。他们还从事捕鱼。
印第安人的大部分部落都过著自给自足的生活,但经济上的分工与贸易活动已经出现。沿海与内地有定期的贸易往来。从这里发现的铜器和陶器说明,该地区的印第安人与北美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存在著贸易联系。在一些富裕的部落中,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员,此外还有术士、巫师、占卜家和巫医。绝大多数美国东南部印第安人现在居住於奥克拉荷马州。

9. 美国本土的原住民(印第安人)部落都有哪些

截止到2015年,美国政府官方认证的原住民部落有556个:

10. 美国印第安人在美国历史上的不平等待遇是什么

在众多的美国历史教科书和专著中,印第安人被描写为“不负责任”、“不遵守条约规定的人”、“背信弃义者”。其根据是印第安人在签订条约后从来不遵守、出尔反尔。如果只看表面现象,这种事例随处可见。但只要稍微考察一下事件的起因和经过,那么这个罪名无论如何也不能加诸印第安人身上,恐怕美国政府都难逃其咎。

从18世纪80年代美国邦联政府同印第安人签订条约开始,就出现了印第安人不遵守条约的事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邦联政府把夺取土地的条约强加于印第安人。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不断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以满足政府的一切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不仅能容纳来自联盟其他州的移民,而且能容纳来自外国的移民。”[12]根据这项政策,邦联政府派出的印第安事务官员强迫居住在东北地区和南卡罗莱纳的印第安部落签订了斯坦威克斯(1784年10月22日)、麦金托什(1785年1月20日)、霍普维尔(1785年11月28日)和芬尼(1786年1月31日)等四项条约。

联邦国会虽然未就门罗总统的咨文做出任何决定,但迁移印第安人的问题已经正式提上了国会的议事日程。而地方政府出面驱赶印第安人的事件也越来越多。1829年初,几名切罗基部落的代表给联邦陆军部写信,控告佐治亚州议会非法夺取印第安部落的土地,指控“佐治亚议会违背联邦法律”, 擅自宣称他们剥夺切罗基人土地的法令条款将于1830年对切罗基人产生法律效力。 他们要求陆军部对佐治亚议会的非法行为进行干预。当时的陆军部长约翰·H·伊顿于4月18日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坚决贯彻杰克逊总统的意图,已经明确地表示了要把东部的印第安部落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构想。他写道:“应当指出,除了常常提到的,在此以前已经提请你们考虑的向密西西比河彼岸迁移的方案以外,没有值得一提的办法,只有在那里能够为你们提供保护与和平。对此你们应当明白,总统命令我再次把这个方案提请你们认真地、严肃地加以考虑。继续停留在你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即停留在独立州的领土内,除去骚扰和忧虑不安以外,你们什么也得不到。在密西西比河彼岸你们的前景将会不同。你们会发现那里没有利害冲突。联邦的权力和主权不会受到具有高度权威的州司法权的牵制,而完全依靠它自己的力量,它将可以用你们民族的语言对你们说,只要树木生长或者溪水长流,土地就将是你们的。”[15]

1830年5月28日, 美国联邦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后通过了《印第安迁移法》,在法律上剥夺了印第安部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居住的权利,侵占了他们世代相传的家园和土地。涉及面很广的法令,使许多印第安部落身受其害。但如果此后联邦政府真的遵守诺言,那么这些部落迁往密西西比河西岸以后还有一线生机。然而政府的诺言一再被破坏,印第安人的土地一再被剥夺,最后只剩下一些不大的贫瘠的保留地。从1778年同特拉华人签订第一个条约起, 到19世纪70年代共签订了370项条约。[16]差不多每项条约都同剥夺印第安人的土地有关,都同背叛以前美国政府的承诺有关。印第安部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争取生存权利而拒绝承认那些被迫签订的割地条约就算不得什么“背信弃义”了。

这四项条约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谈判地点都是政府军驻防的军事要塞。身处其中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只有接受政府的条件,顺从地签字,别无选择。第二,条件十分苛刻,所剥夺的土地数量巨大,影响到印第安部落的日常生活。例如,斯坦威克斯条约使易洛魁人和俄亥俄河流域的诸部落失去了安大略湖南端和伊利湖东南沿岸的大片土地。麦金托什条约把西北领地的印第安部落限制在伊利湖南岸一块矩形土地里,使他们丧失了大片西北土地的所有权。霍普维尔条约则迫使切罗基人让出几乎全部的现今肯塔基州的土地和西弗吉尼亚州、南北卡罗来纳州的部分土地。第三,参加谈判的代表不代表所有的有关部落,也没有得到本部落成员的推荐和授权。他们签订的条约自然得不到部落的认可,更不可能为未参加谈判的部落所接受。

上述三个特点注定了这几项条约不可能得到遵守。俄亥俄河流域的非易洛魁部落在斯坦威克斯条约签订后立即愤怒地声明,易洛魁部落的代表无权为他们签订这项条约。就是参加签约的易洛魁人也由于条约威胁着他们的生存而拒绝承认,并且扬言如果条约要付诸实行就要攻击靠近易洛魁土地的移民点。麦金托什条约签订时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肖尼人拒绝签字,勉强签字的部落也不准备遵守。[13]切罗基人根本不承认自己代表所签订的霍普维尔条约,奋起抵抗占地者达5年之久。 在政府军的包围下被迫在芬尼条约上签字的肖尼人代表返回自己的村庄以后,立即宣布拒绝承认这项强加给他们的该死的条约。

不错,印第安部落确实首先撕毁了条约,但这些条约是强加给他们损害他们根本利益的条约,而且签订条约的人又没有合法的代表权。他们有充分理由拒绝这些掠夺性的条约,同一般的背信弃义的行为毫无共同之处。反观合众国政府的行为倒可以得出背信弃义的结论。邦联政府在同印第安部落签订每一项夺地条约的时候都要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印第安部落在限定的地区内居住,就可以得到政府的保护,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但是,条约的墨迹未干,印第安部落的土地就一再遭到侵占而得不到政府的任何保护。例如,斯坦威克斯条约签订后,新划定的易洛魁人的土地就不断被夺走。到1790年,易洛魁人的土地已丧失殆尽,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居住点。

不过,这时合众国政府背信弃义行为给印第安部落造成的损失相对地说还不算太大,一般只涉及个别部落,或者某一地区的部落。但是在19世纪20和30年代外来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以后,对土地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联邦政府不顾过去对印第安人的承诺,企图把他们全部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去。早在1802年,佐治亚政府就曾与联邦政府签订协议,要求联邦政府通过和平途径,以合理的代价,剥夺印第安人在该州拥有的土地,以换取该州放弃对西部土地的要求。路易斯安那购买完成后,在联邦政府内部也出现过把密西西比河以东所有印第安部落迁移到河西去的论调。但由于当时西北领地内的土地尚待移殖,没有大动干戈的必要。直到1825年1月27日, 门罗总统才正式向联邦国会提出迁移印第安部落的咨文。咨文阐述了迁移印第安部落的必要性、应当注意的原则和可能采取的方案。咨文还指出:“应当完成的一件大事是把这些部落迁移到指定的领地,迁移的条件必须使他们满意,又使联邦政府不丢脸。”

阅读全文

与美国印第安部落项目策划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6春电子商务作业1 浏览:777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 浏览:906
促销活动道具 浏览:494
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浏览:967
企业校园宣讲会方案策划书 浏览:347
团队聚会游戏策划方案 浏览:507
运营市场营销的区别与联系 浏览:359
市场营销就业前景怎么样 浏览:24
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179
中小学音乐培训机构管理方案 浏览:698
教育咨询策划方案 浏览:570
幼儿英语dm推广方案 浏览:304
画画培训机构圣诞节策划方案 浏览:877
梦芭莎的网络营销策略 浏览:975
市商务局业务知识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198
汽车市场营销观念 浏览:258
培训学校课外活动课策划方案 浏览:142
聚美优品促销活动 浏览:658
村电子商务发展方案 浏览:747
浙大市场营销毕业自我鉴定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