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教什么称上品中品下品下生
1、上品上生:一生即开。0小时。
2、上品中生:经宿即开。12小时。(一夜)
3、上品下生:一日一夜。24小时。
4、中品上生:莲华寻开。24小时后。疑为三天。
5、中品中生:经于七日。疑为6日。
6、中品下生:经七日已。7日。
7、下品上生:经七七日。49天。
8、下品中生:经于六劫。6大劫。80.64亿年。
9、下品下生:十二大劫。12大劫。161.28亿年。
(1)上品上生电子商务扩展阅读: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B. 音乐简谱中这种左上角的数字什么意思
简谱音符左上角小字为调号以及拍数。按照一定的次序和位置记在谱号的后面的,这些记号叫做调号。
调号总是只用同类的变音记号,即升记号或降记号。简谱的调号一般是用1等于A、B、C、D、E、F、G来表示,如1=C则表示该简谱是C调来记谱,如果要表示升级号的调,则在字母前加#号或者b(降)号。
C.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的关系二者不是一回事吧,我看上辈往生专指出家人上品上生未必专属出家人吧
三辈往生每一辈里都有九品。比如上辈往生,从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的人都有。中悲、下辈以此类推。上辈往生唯出家人!但是这个出家是指出六道轮回的家!并不是剃头穿袈裟就算出家了!不要误会!莲池大师有《出家四料简》,讲了四种出家:出家出家者、出家在家者、在家出家者、在家在家者。身穿袈裟,心恒在道,就是出家出家者;身虽穿袈裟,心却留恋世间的五欲六尘,就是出家在家者;身在家,心恒在道,就是在家出家者;身在家,不能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就是在家在家者。
上辈往生的人就是指出家出家者和在家出家者两类人。可见,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与现出家相还是在家相无关!与修行人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有关。
D. 佛教说的上品上位是什么意思 麻烦解释下,还有什么等级
上品上位是最高品位。
九品莲花为父母。
1、上品上生: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具诸戒行,是说十恶业不犯,不杀、不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所以前面讲慈心不杀。);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2、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
3、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上品上位四不退,第一就是位不退,第二是行不退,第三是念不退。
「位不退」: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这个佛位。你到那儿莲华化生,等那华开了,就见佛闻法,悟无生法忍,不会再堕落了。这叫位不退。
「行不退」:方才讲的一般人修行,今生修行精进,来生又懒惰了,不精进了,这叫修行没有长远心。等你生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没有三恶道苦,迦陵频伽、共命之鸟都在那儿说法呢,都是帮助著阿弥陀佛说法。所以生到极乐世界,修行的行也就不会再懒惰了,总是向前精进,勇猛精进。
「念不退」:好像我们人在娑婆世界修行,今天想要往前精进,生出精进的这一念。精进了一个时期,觉得精进很辛苦,没有休息那麼自在,於是乎就不精进了,生出这个懒惰的念头来了。这个念就退了,行虽然没有退,念已经退了。
E. 请问往生的品位有何区别(比如"上品上生"与"下品下生")
不是。品位低意味着需要在出生后先消去过往业障,然后才能见佛。但是消业的时候已经出生了,具有思维,其间你可能不愿见佛,而大势至、观世音在慢慢帮你消除业障时,你的心境越来越明了,开始渴望见佛、学佛。
另外品位低还意味着起点低,上品的人修7天达到的境界,下品的要修好几劫。
品位区别还有往生地点的区别。极乐世界也划分为很多区域,品位越高离佛的处所越近。不过这个关系不是很大。
稍微修正一下楼上的:接引者本来全都是幻化身,并不算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上上品是阿弥陀佛带25菩萨来迎。无论阿弥陀佛同时接引多少众生,他仍然在极乐世界里说法。
观世音、大势至是等觉菩萨,上上品者直登地八地,还是和等觉有很大区别的……从八地到十地要修一个无量劫,所谓可以相比,只是说极乐世界八地菩萨的神通和等觉菩萨差不多,而不是觉性。
还有,极乐世界众生本身就具有一念之间到达任何世界的能力,并不一定上上品才有,而上上品在极乐世界也不过是“貌似”“成功”一点罢了,实际上他们都是平等无二的。
F. 上上品往生和下下品往生的区别
只要能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一生成佛。上品上生和下品下生在修行的方法和往生后花开见佛的时间不同,
花开见佛时间是网络资料仅供参考:上品上生:一生即开,下品下生:十二大劫。
我曾经跟诸位说过,古人讲四土三辈九品的说法,跟我的讲法不一样。但是我讲的好懂,也不违背经义;违背经义就错了。我跟同修们说过,三辈九品从那里来?若能将此经完全做到,上上品往生。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品位就低一点,上品中生。做不到百分之九十,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依此顺序递减,减至下品下生,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就决定往生。若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则今生只跟阿弥陀佛结法缘,这一生往生没有指望。
我劝同修们要熟读,先把经文念熟,不念熟就没办法做到。念熟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念头才动就会想到,我这个念头合不合《无量寿经》的教训。佛教我们怎麽做,我们就怎麽做;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就不敢做,这才是「摄取受持」,即是解行相应,解行并进。『当获广大一切智智』,能获得广大一切智智。经文「当」字非常肯定,当然获得。「广大」就是圆满的意思。你必能获得广大圆满的智慧,也许你觉得未必,我那有这麽大的智慧。不错,你的智慧是没那麽大,而佛在此处讲你将会获得「广大一切智智」,有没有错?没错!因为十方等觉菩萨,就是依此法门摄取受持,你我也能摄取受持,就单从这一点看,你我与文殊、普贤、势至已是无二无别。他们是圆满的智慧才选择这个法门,我们现在也选择这个法门,与他们的圆满智慧没有两样。所以,除这桩事之外,我们的智慧比不上文殊、普贤;但就这桩事,我们绝对不在他们之下。他选对了,我们也选对了,因此是真实圆满的智慧。若非真实圆满的智慧,不会相信这个法门,不会选择这个法门。
『于彼法中』。「彼」就是指这一部经典。在这一部经典里,『广大胜解』。「胜」是殊胜;「解」是对经典所说的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