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赖茂生的个人作品
(1)《信息资源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主编
(3)《计算机情报检索(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Managing IT in Government, Business & Communities. IRM Press, Hershey PA, U.S.A., 2003. 本人和研究生傅欣、张莉扬负责其中第七章的撰写工作.
(5)《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1月. 本人和研究生侯艳飞、李箐负责其中一个分支——“20世纪信息检索技术新进展”的撰写工作.
(6)《网络传播研究》.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编之一, 论文集.
(7)《21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7月. 主策划之一.
(8)《信息数字化与法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 法律出版社, 2002年6月. 本人和研究生孙广芝、田敏负责其中两篇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9)《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之一, 多人合著.
(10)《电子商务案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本人和研究生田敏负责其中3个案例的撰写工作.
(11)《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教育部高教司组编,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本人和研究生范晓虹负责书中第一章“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撰写工作.
(12)《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 北京出版社, 1999年9月. 主编, 多人合著.
(13)《信息高速公路——面向未来社会的震荡》.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二人合著.
(14)《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 本人负责其中三章的编写工作.
(15)《21世纪的信息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年7月. 二人合著.
(16)《计算机情报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主编, 三人合著.
(17)《档案干部继续教育讲座》. 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本人负责其中一讲“情报科学与情报技术”.
(18)《中国大网络全书》(图书·情报·档案类).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1992年. 本人负责若干条目的撰写和审改工作.
(19)《科技文献检索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月. 主编.
(20)《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12月. 分支学科负责人.
(21)《文摘的概念与方法》(译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年6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
(22)《索引编制工作手册》(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4月. 主译之一, 负责统稿.
(23)《目录学论文选》. 书目文献出版, 1985年. 主编之一.
(24)《科技文献检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 主编. 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4年修订再版,2007第9次印刷
学术论文 2007年以后
1 赖茂生,闫慧,关于中国公益信息制度的战略思考,图书情报工作 2011
2 赖茂生,邢博,从公务员招聘看我国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科学 2010
3 赖茂生,知识时代的LIS如何定位和发展,图书情报工作 2010
4 赖茂生,EA、制度与顶层设计,电子政务 2010
5 赖茂生,赵康,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情报科学 2010-07-15 3 308
7 赖茂生,龙健,新媒体的节目内容创新研究,科技传播 2010-02-23 1 232
8 赖茂生,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01-21 7 919
9 龙健,赖茂生 ,DOI的兴起与我国的对策,情报杂志 2009
10 赖茂生,龙健,信息化调研综述,产权导刊 2009
11 赖茂生,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与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电子政务 2009-09-15 1 247
12 赖茂生,屈鹏,用户需求模式协同构建的初步探索,情报科学 2009-09-15 1 181
13 赵康,赖茂生,我国期刊网络出版业的市场环境分析,情报探索 2009-09-15 0 125
14 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电子政务 2009-08-15 11 727
15 赖茂生,孙鹏飞,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情报科学 2009-08-15 8 549
16 赖茂生,提升学科理论水平 关注信息制度研究——祝贺《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17 赖茂生,屈鹏,中文搜索引擎查询与反馈词语特征研究,中文信息学报 2009
18 赖茂生,叶元龄, 闫慧,李璐,从产业融合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分析,情报科学 2009
19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应用研究,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20 赖茂生,屈鹏,赵康,论期刊评价的起源和核心要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1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搜索入口与跳转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22 赖茂生,屈鹏,搜索引擎查询日志的词性标注和挖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9
23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的查询与点击行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24 赖茂生,屈鹏,李璐,张丽丽,网络用户搜索的语言使用行为研究——实验设计与搜索价值,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25 赵康,赖茂生,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结构与创建,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9
26 赖茂生 ,深入了解前沿,把握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图书情报工作 2009
27 赖茂生,屈鹏,谢静,知识组织最新研究与实践进展,图书情报工作 2009
28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情报科学 2009
29 赖茂生,屈鹏,相关性基础理论及其在检索建模中的作用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30 叶元龄,赖茂生,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对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启示——基于广东的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8
31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情报科学 2008
32 赖茂生,闫慧,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特征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
33 赖茂生,闫慧,用户自然和社会属性对网络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的影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
34 赖茂生,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政务 2008
35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
36 赖茂生,信息管理的核心领域和发展前瞻——兼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37 赖茂生,屈鹏,网络用户信息获取语言使用行为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
38 黄敏,赖茂生,语义检索研究综述,图书情报工作 2008
39 赖茂生,闫慧,龙健,海峡两岸信息资源产业比较研究,情报科学 2008
40 赖茂生,闫慧,龙健,论信息资源产业及其范畴,情报科学 2008
41 赖茂生,把握前沿,规划远景,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图书情报工作 2008
42 赖茂生,王琳,李宇宁 ,情报学前沿领域的调查与分析,图书情报工作 2008
43 赖茂生,王琳,杨文欣,李宇宁,情报学前沿领域的确定与讨论,图书情报工作 2008
44 黄昆,赖茂生,图像情感特征的分类与提取,计算机应用 2008
2005年-2007年
[1]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Peng Li. A New Retrieval Scheme Using Meaning Attributes for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Vol.8, No.3, 2005
[2] Guifa Teng, Maosheng Lai, Jianbin Ma. Feature Extracion of Chinese E-mail Documents for Authorship Mining, INFORMATION, Vol.8, No.3, 2005
[3] 王琳、赖茂生:对知识资本与虚拟经济研究的思考,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351-356页
[4] 陈芬、赖茂生:美国的基因信息隐私权保护,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282-286页
[5] 熊艳红、赖茂生: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现状简析,信息时代的经济学与管理学,2005年信息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40-148页
[6] 申静、赖茂生、钱程:知识型服务创新对信息和通信技术聚合的影响.情报科学, 2005(10)
[7] 赖茂生:读《参考咨询新论》有感.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
[8] 赖茂生:高校知识管理浮出水面.中国教育网络,2005(9)
[9] 赖茂生:如何破解知识社区三大难题 专家把脉数字资源建设. 中国教育网络, 2005(8)
[10] 赖茂生、侯艳飞:跨语言检索技术:策略与方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1] 汪媛、赖茂生:网络版全文数据库综合评价模型的测试应用分析. 情报科学, 2005(7)
[12] 王妙娅、赖茂生: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询问翻译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4)
[13] 傅湘玲、赖茂生、黄昆:企业内容服务的战略设计与实施. 情报学报, 2005(3)
[14] 汤艳莉、赖茂生:ontology在自然语言检索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2)
[15] 黄昆、赖茂生:感性工学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5)
[16] 岳珍、赖茂生:国外“情景分析”方法的进展. 情报杂志, 2006(7)
[17] 黄昆、赖茂生:以用户情感为线索的图像检索研究. 情报科学, 2006(9)
[18] 赖茂生、吴龙婷等:国外用户网络搜索行为研究进展, 情报学报, 2006(s1)
[19] 赖茂生、王琳:情报检索发展路径的转向, 情报学报,2006(6)
[20] 岳珍、赖茂生: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站设计理念研究. 情报科学,2006(11)
[21] 陈芬、赖茂生:视频检索的用户策略. 情报科学, 2007(1)
[22] 岳珍、赖茂生:特派员制度的创新意义.中国科技论坛, 2007(3)
[23] 赖茂生:数字时代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工作, 2007(4)
[24]丁璐璐,赖茂生,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运营模式研究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
[25]王琳,赖茂生,信息集成的领域分析研究,图书情报知识 2007
[26]耿骞,赖茂生,自然语言检索的实现及其关键问题,情报科学 2007
[28]屈鹏,隆捷; 吴龙婷; 赖茂生,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情报资料工作 2007
[29]王琳; 赖茂生,信息技术接受机制研究——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导入的启示,情报科学 2007
[30]邱惟明; 赖茂生,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和软件人才趋势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情报科学 2007
[31]叶元龄; 赖茂生,关于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思考,商业时代 2007
[32]黄昆,赖茂生,彩色自然风景图片的四季特征提取,情报学报 2007
2004年之前
[1]信用信息及其传播. 《情报科学》 2004年05期 合著
[2]Web信息检索技术及研究进展.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5期 合著
[3]继续发挥好情报学理论传播主渠道的作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4期
[4]商标图像检索技术述评.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年04期 合著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理论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
[6]信息哲学研究综述.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年03期 合著
[7]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 《情报学报》 2004年03期 合著
[8]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 《情报学报》 2004年01期 合著
[9]关于信息构建(IA)的十个问题.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4年01期
[10]信息技术与零售之王沃尔玛. 《情报科学》,2003年09期
[11]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用户体验和系统可用性.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年01期 合著
[12]认知过程链与情报学的新定位.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3, p5-7. 合著.
[13]信息技术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3, p249-252. 合著.
[14]中国网络咨询业的发展及对策.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2, p102-105. 合著.
[15]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10. 合著.
[16]情报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1, p80-84+88.
[17]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与教育问题. 《情报学报》. 2003: 1, p1-10.
[18]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息支持问题. 《情报资料工作》. 2003: 1, p10-12 [19]国内IT管理咨询业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2, p86-87.
[20]IT管理咨询业发展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1, p90-91.
[21]IT管理咨询企业运营分析.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10, p80-81.
[22]“三问”IT管理咨询. 《电子商务世界》. 2002: 9, p28-29.
[23]网络传播的内涵、功能和效果初探.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1-14.
[24]第三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综述. 《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P378-388.
[25]Images Organization on Network. 《数字图书馆: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7月. 合著.
[26]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Flow, Cash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E-Commerce.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
[27]Inform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hina. 《信息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会议论文集》. 2002年5月. 合著.
[28]论信息经济的制度变迁. 《情报学报》. 2002: 5, p608-612. 合著.
[29]信息空间构建(IA)初探.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4, p79-81. 合著.
[30]基于语义联想的中文图像搜索引擎——构想与实验.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 3, p63-65. 合著.
[31]商业企业信息化的脚步.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2: 1, p6-7. 合著.
[32]政府信息公开与立法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3, p276-281. 合著.
[33]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信息导报》. 2001: 12, p8-9. 合著.
[34]中国网络咨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5周年学术讨论会》.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年10月.
[35]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评价实验. 《情报学报》. 2001: 6 & 8, p299-301, p430-434. 合著.
[36]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研究. 《情报学报》. 2001: 4, p174-179. 合著.
[37]信息化与数字鸿沟. 《现代信息技术》. 2000: 12, p84-86.
[38]现代咨询机构的若干特征.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9, p54-56. 合著.
[39]亚马逊漂流——由亚马逊的经营模式想到的. 《信息系统工程月刊》. 2000: 6, p16-17. 合著.
[40]信息主管如何驾驭信息. 《信息化建设》. 2000: 5, p25-27.
[41]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5, p56-57.
[42]情报学的发展观. 《图书情报知识》. 2000: 4, p2-4+9.
[43]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 《中国电子出版》. 2000: 3, p40-41.
[44]21世纪的电子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信息导报》. 2000: 1 & 2, p6-9, p10-12.
[45]信息主管: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CONDEX/China’ 99 讲演. 1999年3月.
[46]因特网信息传播中的管理问题及其对报刊的影响. 《中国新闻学院学报》. 1999: 2.
[47]对当前“知识经济”宣传的思考. 《科学决策》. 1998: 5, p20-21.
[48]CNII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第二届信息基础结构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8年4月.
[49]企业需要高素质的CIO.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3.
[50]CIO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1.
[51]浅议情报科学及其教育问题. 《情报科学》. 1998: 1, p12-15.
[52]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广州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 P82-91.
[53]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函授教育新局面.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
[54]立足于大信息观念的专业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信息管理系五十周年专刊). 1997年9月.
[55]科技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框架初探. 中国第二届科技传播暨中国科学社与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 1997年6月, 杭州.
[56]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立法研究. 《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1997年3月. 合著.
[57]我国现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3. 合著.
[58]国民经济信息化政策立法的国际经验研究. 《科技与法律》. 1997: 1-3. 合著.
[59]Effects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on Ecation. 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6年, 武昌.
[60]美国情报学会第58届年会评述. 《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 1996: 3.
[61]科技传播中的法律问题. 《科技传播研究——首届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选》. 孙宝寅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3月. 合著.
[62]九十年代的信息经济学研究动态.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1995年年会, 1995年, 北京.
[63]光盘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情报学年评》(第一卷). 1995.
[64]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出版发展概况. 《电子出版》. 1995: 12, 1996: 1.
[65]基于超文本结构的后控词表管理系统. 《情报学报》. 1995: 5. 合著.
[66]华语地区数据库著作权法规研究. 《情报科学技术》. 1995: 4.
[67]中文全文数据库开发与检索技术. 《高校文献信息》. 1995: 2. 合著.
[68]欧共体在数据库版权保护方面的进展. 《情报学报》. 1995: 2. 合著.
[69]中国数据库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与法律》. 1995: 1. 合著.
[70]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论文, 1994年9月, 北京. 合著.
[71]中小企业情报需求分析.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4: 1. 合著.
[72]汉语自动标引加权方法实验研究. 《第十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会议文集》, 1993年10月. 合著.
[73]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分析比较.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3: 2.
[74]国外自动编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3: 1. 合著.
[75]中文图书自动编目的初步构想.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3: 1. 合著.
[76]情报检索词汇的后控技术. 第九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2年10月, 浙江梅宁. 合著.
[77]An Outline of Automatic Cataloguing for Chinese Books. Paper to be presented
to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echnologies of Library Service. Sep. 7-11, 1992, Beijing. With Ding Wei.
[78]情报检索系统的词汇控制技术. 《情报学报》. 1992: 2.
[79]Vocabulary Control Method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Paper to be presented to The 3r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ct. 14-18, 1991.
[80]关于叙词法性能的探讨. 《情报学刊》. 1991: 4. 合著.
[81]电子图书馆的构想与实现. 《情报科学技术》. 1991: 3.
[82]日本的数据库产业.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1: 1.
[83]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Automatic Indexing for Chinese Scientific & Technical Literature. In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Information Needs;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iz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Ed. By Zeng Minzu, Aslib, London, 1990. P179-188.
[84]数据库与光盘技术发展动向. 第八届全国计算机情报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0年10月, 长沙.
[85]CD-ROM的性质、应用与影响.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88: 1, p31-38.
[86]汉语科技文献自动标引系统. 《情报学报》. 1987: 4, p277-284. 合著.
[87]标引深度及其优化.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6: 4.
[88]情报咨询服务. 《科技情报工作》. 1985: 10-11, p24-26, p24-25.
[89]国外两大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21-25.
[90]新的情报技术之二——电视信息检索系统.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3, p34-37.
[91]新的情报技术——光学录像盘和光盘技术. 《大学图书馆通讯》. 1985: 1, p25-28.
[92]评1945-1981年间美国联邦政府有关二次情报系统与机构的政策(译文). 《图书馆学情报学参考资料》.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 第4辑, p1-8.
[93]我国出版的科技文献检索刊物. 《科技情报工作》. 1984: 7, p29-32.
[94]著者索引和专用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1, p25-26.
[95]引文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10, p29-31.
[96]关键词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8, p33.
[97]后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7, p29-32.
[98]先组式字顺主题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6, p29-32.
[99]检索工具的索引.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5, p23-26.
[100]目录性和题录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4, p28-31+27.
[101]文摘性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3, p28-31.
[102]文献检索与检索工具. 《科技情报工作》. 1983: 2, p31-33.
[103]情报与文献.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12, p17.
[104]关于情报学的范围. 《科技情报工作》. 1980: 3, p31-33.
㈡ 推荐基本书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Ivar Jacobson,James Rumbaugh,Grady Booch 著,周伯生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J2EE平台上的EJB组件开发》,Vlada Matena,Beth Stearus著,翟裕中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8月。
《个体软件开发过程》,Watts S. Humphrey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10月。
《CVS:开源软件开发技术》,Karl Fogel著,肖虎勤 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版本协作控制系统。
《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影印版),Shari Lawrence Pfleege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软件过程改进指南》,SEI编著,刘孟仁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UML用户指南》,Grady Booch,Ivar Jacobson,James Rumbaugh著,邵维忠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书里的Use case翻译成“用况”...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与实例详解》,Mark Fewster & Dorothy Graham 著,舒智勇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
《测试流程管理》,Rex Black著,Microsoft Pres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Robert V.Binder著,华庆一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J2EE构建企业系统专家级解决方案》,Paul J. Perrone等著,张志伟 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影印版)(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fifth Edition),Jeffrey L.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UML面向对象设计基础》,Meilir Page-Jones著,包晓露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杨一平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软件创新之路--冲破高技术营造的牢笼》,英文原书名: 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Alan Cooper著,翻译: 刘瑞挺 刘强 程岩,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介绍: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编程的书,但却是软件工程师不可不读的书。本书作者Cooper被誉为“VB之父”。他针对基于电脑的产品难学、难用、难以理解的弊病,提出了软件设计应分为两部分:交互设计与编码设计。本书通过大量的商务案例,“透彻地描述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并从方法学上提供了逃离我们自己热心营造的技术牢笼的指南。”
《软件工程-实践者之路》(第五版,影印),Roger S. Pressma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前面版本的中文译本见下。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杨正甫,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台湾人写的,每个方面都泛泛而谈了一下。想知道布什、雅寇森、云豹是谁吗,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面向对象设计的UML实践》(影印版),Mark Priestley,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UML对象设计与编程》,刘润东,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
《UML参考手册》,Ivar Jacobson,James Rumbaugh,Grady Booch。姚淑兰,唐发根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UML Programming Guide 核心设计技术》,希望出版社,2001。此书一般。已有热心人将此书上载至:http://www.smiling.com.cn/upload/files/9986/UMLGuid1.zip
http://www.smiling.com.cn/upload/files/9986/UMLGuid2.zip(需要登录到小组才能正确下载!)
《Web可用性设计》,Jakob Nielsen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何新贵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复杂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分析与设计》,范玉顺、曹军威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定价38.00,软件较旧、光盘带有欺骗性,但也有其自己的特色。马成长推荐。
《Oracle 8 UML对象建模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很实用。已有热心人将此书上载至:http://www.smiling.com.cn/group/file/files.ecgi?group_id=9986(需要登录到小组才能正确下载!)
《软件需求》,Karl E.Wiegers 著,陆丽娜 王忠民 王志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已有热心人将此书上载至:http://www.smiling.com.cn/group/file/files.ecgi?group_id=9986(需要登录到小组才能正确下载!)
《程序设计实践》,Brian W.Kernigham 著,裘宗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已有热心人将此书上载至:http://www.smiling.com.cn/group/file/files.ecgi?group_id=9986(需要登录到小组才能正确下载!) 《小组软件开发过程 TSPi》,Watts s Humphrey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Roger S. Pressman 著,黄柏素、梅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Design Pattern: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的中文译本《设计模式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已有热心人将此书上载至:http://www.smiling.com.cn/group/file/files.ecgi?group_id=9986(需要登录到小组才能正确下载)
《软件工程Java语言实现》,袁兆山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
《UML with Rational Rose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
《Software Reuse》,Ivar Jacobson等著,1997年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原版引进。
《可视化对象建模技术》,[美]D.特卡奇 W.方 A.苏著,科学出版社。
《现代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周之英编著,科学出版社。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为管理技术篇,中册为基本方法篇,下册为新技术篇,可谓涵盖一切,CMM,OOAD,UML,CORBA,DCOM,Pattern...而且不是蜻蜓点水。钱五哥评论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陈世鸿,彭蓉,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两本小册子,Peter Coad,Edward Yourdon著,邵维忠等译,北大出版社,原书1991年写就。国内第一本关于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书。
《实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程》,Edward Yourdon, Carl Argila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原书1995年12月写就。评论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邵维忠,杨芙清,清华大学,广西科技出版,1998年12月第一版。
《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标准建模语言UML》,刘超,张莉,周伯生,北航出版,1999年7月第一版,可谓是中国UML第一书。
㈢ 中国出口靠什么突围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转型升级并非意味着企业要“放弃原有产业,另起炉灶”,而是将过去的比较优势加紧向主打产业转移,加上创新,形成新竞争优势。未来,预计产品附加值略高的纺织服装和办公用品、电子制造将成为中国出口的优势产业。 虽然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会下降,但今年德国仍有可能重新成为世界出口亚军。这是德国工商大会最近对全球85个外贸商会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乍听起来自相矛盾,但依托逐渐强大的欧元拉动出口商品价值,德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出口亚军的前景颇为光明。老牌出口大国德国再次上位的预判,引发市场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动下世界出口大国调整重新关注。作为世界出口大国集团中仅有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德国有望重拾辉煌 无论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还是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张莉,都一致看好德国重返世界出口亚军宝座。两人都指出,德国是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大国,基础雄厚,不仅掌握制造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影响力还涉及生产、加工、组装、销售全产业链,产品更能满足高中低各种需求,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品类齐全。 相比之下,尽管美国在科技上略有优势,近来也实施了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制造业回流,但再回流的制造业水平仍无法与多年积累沉淀的德国工业相比。同时,美国多年雄踞世界出口大国集团中,主要是依靠美元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定价权效应。细看之下,美国主要的出口大户多集中于农产品、电子产品等。“依产品附加值计算,美国出口优势产品显然无法与德国相比,是否是世界出口大国,则是以出口额来计算的。”赵忠秀说。“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德国才从世界出口大国第一的宝座上跌落,这与欧元贬值带来的出口总额下降不无关系。而如今随着欧债危机形势暂缓,欧元再度强大,德国制造业重拾当年辉煌还是极有可能的。”张莉表示。 中国,创新突围 谈及美国、德国这两大出口大国,就不得不提及中国。中国是唯一以新兴工业国身份跻身出口大国集团的国家。德国工商大会的外贸主管福尔克尔�6�1特赖尔就相当看好中国,直言除中国外,近期没有其他新兴工业国可能跻身世界出口大国集团。他预计,今后若干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老牌出口大国为争夺世界出口亚军展开角逐。但近来并不亮眼的外贸数据,却提醒中国外贸的前景并不乐观。“现在外贸企业遭遇两头夹击,向下有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企业,向上有技术品牌更完善的欧美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了。”福建洛弛制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洪如是说。但张莉坦言,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远没有那么简单。她认为,未来中国外贸必须走好“主产业+多创新”之路。张莉强调,德国、美国及日本出口大业之所以长盛不衰,突出主要优势产业是根本。而多年的加工贸易背景导致中国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优势产业。如今国家一提转型升级,不少企业就误解为是抛弃旧有一切劳动密集型产业,另起炉灶。“这是误区。”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张莉指出,产品附加值略高的纺织服装和办公用品、电子制造预计将是未来中国对外主打的优势产业,这是由我国多年加工贸易累积的基础和国际市场相对空白的现状决定的。 未来要做的,就是将过去的比较优势加紧向主打产业转移,加上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至于创新,张莉表示,仅是狭义的产品、技术提升创新是不够的,还应该赋予经济管理(包括对国际规则的熟识、国际产品标准的认知等)水平、品牌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才完整。
㈣ 求西京职业学院(西京大学)的所有资料越全越好!!!!
学院简介
硬件设施
西京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西京学院坐落在人文积淀厚重的古都西安,创建于1994年5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民办本科高校。目前,学院占地1390余亩,建筑面积54万多平方米。学院有绿色校园之称,三季花香,四季长青。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建有多媒体教室56个、语音室17个、实验实训场所180多个,实训基地9个,其中,“数控工程训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9652.88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49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988种,阅览室23个。
学校院系
学院下设一部五系四院,即基础部、机电工程系、工程技术系、管理科学系、经济系、人文科学系、艺术学院、经管文学院工学院和汽车学院。学院坚持以工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涵盖文、理、经、管、法、医、艺等多学科并举协调发展。学院开设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科学、数控技术、汽车运用工程、自动化控制、国际经济贸易等40多个本专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省级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教师
学院现有教师165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30%,“双师型”教师317名。有美籍华人、资深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David Li Costa 西京学院音乐喷泉
[1]nzo硕士,加拿大博士Paul以及来自美国、印度、菲律宾等国的10多名专职外籍教师先后在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每年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校园环境(18张)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发挥机制优势,与时俱进,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发展工科,经、管、法、文、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新路子,积极开创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实施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努力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获奖参赛
学院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个参赛队,个个获奖;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园风光(13张)中,学院有9个队参赛,3个队获陕西赛区二等奖;在第三届数控大赛中,机电工程系蔺用取得陕西赛区第六名,获“陕西省数控技术能手”称号;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保漫画大赛中,艺术学院雷鹏获优秀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人文科学系王新元和经济系马永勤获二等奖,基础部朱艳艳、肖香和经济系卓丽丽、唐芬、谭文晶获三等奖,人文科学系李旦、刘莹,基础部郑孝丽、任晓飞、姚瑶和经济系闫晴获优秀奖;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中,人文科学系赵芳芳同学获陕西赛区三等 西京学院校园
奖;在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学院荣获“特殊贡献奖”,艺术学院严晖、谢恬和经济系陈晓明获三等奖,艺术学院徐阳、刘朝晖、程强,机电工程系李瑞、郭志官、王超、张保愿,人文科学系朱艳艳和经济系张欢获优秀奖。
科研工作
2008年,学院科研工作成效明显,学院已申报省市级项目十余项,已获准立项4项。2008年,学院有学术论文146篇已公开发表,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21篇。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完成了工业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项目研发,申请了科技部创新基金,已被批准,该项技术已通过陕西省科技厅鉴定。
学院荣誉
学院先后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诚信招生示范学校”、“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院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任万钧校长先后被政府部门评为“陕西省新闻人物”、“西部开发十大杰出创业奖”、陕西省“优秀民办教育家”、“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社会力量办学优秀校长”、“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又被评为“陕西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诚信人物”,并获“第二届陕西诚信奖”,是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2008年“五.一”节前夕,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任万钧校长为“陕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编辑本段西京历史
西京学院的前身西京职业学院是在199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民办西京大学(筹)的基础上成立的。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授权、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学校下设工学、信息工程、外国语、人文艺术、财经等5个学院和大专预科部及出国留学培训部,现有在校生31000余人。建院以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西京大学
创立了“三个一切”的办学宗旨;树立了“诚、健、博、能” 的校训;培育了“奉献、无畏、创新、高效”的西京精神。学院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方向,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院现占地1624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43.1%,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被评为西安市“绿色大学”;教学仪器设备值6183.25万元;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2.61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各种期刊729种;校园各类体育设施完备;建有设备先进的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和闭路电视系统;教学楼和学生公寓、食堂条件优越,各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2000年3月成立党委,党、政、工、团组织健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视在青年学生、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中发展新党员,近年来共发展党员1735人。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2003年10月,党委书记任万钧作为全国民办高校惟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介绍了经验。成立于1994年的西京大学有东南两个校区。东校区坐落在标志中华古代文明的半坡遗址博物馆之侧,南校区屹立于文化积淀厚重的长安神禾塬上,两校区占地总面积为1320亩,绿化面积40%以上。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1、2003年,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民办高校在第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夯实民办高校党建基础,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党建工作经验介绍。 2、2003年11月,学校作为全国民办高校代表参加了在京召开的“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并作了经验交流。 3、2004年,学院档案馆通过了AAA级认证。 4、2004年,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获得97分,名列全省高校第一名。 5、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学院办学成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了典型报道。 6、2006年,学院艺术学院学生李璐莎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 7、2006年,学院“大学生工程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2007年,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9、2007年,学院团委荣获“2007年度热心公益先进单位”称号。 10、2007年,学院李诚人教授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11、2007年9月23日,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学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12、2008年,学院团委书记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13、2008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14、2008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学校系统)单位”称号。 15、2008年1月10日,学院参加“回响中国”2007中国教育年度盛典投票活动,在全国综合实力十强本科民办院校的竞争中我院位列第二名。 16、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开展的全省教育系统200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中(陕教工宣〔2008〕2号文件),学院本科部和招生办被评为“创佳评差”工作最佳单位。张欣和李莲芳两位老师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 17、2008年3月11日,陕西省综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下发了关于表彰陕西省“平安校园”的决定(陕教稳〔2008〕5号),学院被评为陕西省“平安校园”。 18、2008年4月10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陕西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陕教〔2008〕3号),学院档案馆被评为先进集体,王涛、杨妙灯、张寒梅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2008年4月25日,经过省消协广泛的调查评议,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学院被授予“诚信民办高校”称号。 20、2008年11月6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陕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陕教生〔2008〕16号),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敬子建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21、2008年12月,由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蓝天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表演艺术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第10届2008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中,学院学生陈彤获得亚军。 22、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第二届西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3、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学校系统)单位”称号。 24、2009年,学院团委荣获“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5、2009年,学院团委被团中央选为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单位。 26、2009年,学院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 “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27、2009年学院被评为“西安市优秀考点”,柴琳、刘艳蓉、张莉被评为“西安市优秀考务工作者”。 28、2009年学院教务处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厅学籍学历注册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9、2009年1月14日,学院被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年度“文明校园”,机电工程系和院务办公室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 30、2009年2月27日,学院荣获2008年陕西省(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31、2009年3月17日,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等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32、2009年6月13日,《2009年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报告》公布,学院获“毕业生最具团队合作精神年度样本学校”。 33、2009年 6月24日,学院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委”;机电工程系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4、2009年9月8日,学院艺术学院谢登喜教授被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评为“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35、2009年11月11日,学院被陕西省信用协会评为“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兵单位”。 36、2010年1月20日,学院经济系党总支和教务处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工作最佳单位。 37、2010年2月3日,学院被长安区授予“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8、2010年3月4日,学院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被授予“陕西省教育工会先进女职工委员会”荣誉称号。 39、2010年3月14日,学院被陕西省老教授协会评为“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工作先进单位”。 40、2010年4月2日,学院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2009年度“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好书记(校长)’单位”。
编辑本段西京校训
? 诚:指忠诚、诚信、诚实,是四项内容的核 健:指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博:指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博大的胸怀; 能:具有较高才能、智能、技能和能力,是四项内容的关键。
编辑本段校徽
整体设计思维: 简洁明了,色调明快,富有动感,寓意既明了又深刻。 设计说明: 一、色彩:三原色构成亿万色彩的基础,寓意西京学院[西京大学] 西京学院标志
培养构成社会的基本人才,简明突出。 二、结构: 1、是一个向前舞动奔跑的动感人物造型,即象征我们学生(学校)在快速进步,又与色彩配合象征学生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2、上方红色部位寓意深刻: A、可想象为“太阳”:寓意西京及其学子前途光明! B、可想象为一个“齿轮”,表示我们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 C、底部有地球的暗色底纹,预示西京终将走向世界。 3、下方两色构图有序的挽合,象征西京学子、师生、员工和谐团结。 三、造型整体是“人”,标志着学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三个一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
三个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学生为 西京学院校园
中心;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优差, 不歧视后进生和困难生; 为了学生一切:学校的工作就是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其他名词解释
1、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即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变。
2、K值教学管理
2、K值教学管理:K值教学管理法,参照教师职称,以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为依据,求取K值,然后乘以每学时课时费。K值教学管理法,抓住了课时酬金这一具有 西京学院
杠杆作用的因素,激活了教学的积极因素,调动了教师主导作用,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反馈信息。
3、教学“四个环节”
3、教学“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即坚持教考分离、严格学籍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实施因材施教。
4、课堂教学“三五”规范
4、课堂教学“三五”规范:教师上课要遵循三项原则,把握五个规范,三项原则即: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五个规范即组织教学、承前启后、讲授新课、师生互动、布置作业。
5、课堂教学“五个一工程”
5、课堂教学“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即聘好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建好一个实验室,制定一个好制度,管好一个教学班。
6、“四要三高”要求
6、“四要三高”要求:“四要”即要质量、要稳定、要规模、要特色;“三高”即高标准要求、高强度推进、高质量完成。
7、“三全”就业指导体系
7、“三全”就业指导体系:“三全”即:全员参与解决就业,全过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现就业。
8、“两下工程”
8、“两下工程”:“两下工程”即: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就是将“教学管理权力、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学生管理权”进行下放,学院进行“整体宏观调控”与“部、系实施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管理。管理权力下放后,学院将通过若干细致的考核指标和过程控制,对基层单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实质是利用经济杠杆实现科学化管 西京学院校园
理的办法。
9、辅导员“三中一百”标准和要求
9、辅导员“三中一百”标准和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严格执行“三中一百”即:中共党员、中间年龄、中等职称,按1:100的比例配齐、配足辅导员。
10、“人才工程”
10、“人才工程”:2006-2007学年度,学院引进22名博士研究生,124名硕士研究生、100名“双聘”教师和24名学术学科带头人。
11、“两感信”
11、“两感信”:感恩父母,感谢恩师。学生以亲笔书信的形式给父母、长辈、母校的校长和老师写一封信,表示对他们的感恩与感谢。让青年学生学会感恩,并让他们认识作为社会的一员对于全人类的责任。
12、“对口协议教育”
12、“对口协议教育”: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双方就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及个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问题达成共识,制定完备的个人学习和大学人生规划,并以协议的形式守约履行,以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13、“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
13、“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楼”的战略发展新思路的核心是走集约式,异峰突起的发展道路,从而赢得竞争的优势和主动。在平原上建高原,就 西京学院校园
是要在学院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确立和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重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的思想,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普遍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要“高原建高楼”,就是要突出建设2-3个特色、优势学科,尽快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在“高楼”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在政策制定、学科发展、招收学生、人员聘用、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继续在更大范围内招聘最好的教师和教辅人员;设立各种奖学金以招收更好的学生;购置最好的设备和最新的图书资料;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和特点,全面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其“高原”目标是加强本科教育,创品牌专业,培养尖子生,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这是未来十年规划的战略目标。
14、寄语青年
14、寄语青年:我们不能为青年创造美好的未来,但我们能为美好的未来培养优秀的青年。
编辑本段院系介绍
管理科学系
管理科学系是学院高职教学管理单位之一,在校学生4500余名。该系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国际酒店管理8个专业。他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特别注重了师资队伍和教研室建设,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8%,教授、副教授超过教师总数的30%,全系设有5个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上,通过教学竞赛、评教评学、强化实习实训和多种技能培训等,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院建有会计手工做帐、会计电算化、物流、旅游多功能、餐饮等多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7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注重了课程建设,《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物流学基础》被评为学院级精品课,《财务管理》申报省级精品课。该系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所思、所想、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取得了积极成果,2006年,管理系被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是学院高职教学管理单位之一,设有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护理4个专业,现有学生2759人。他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西京学院读书广场
[2]业为导向”的方针,遵循“理论必须够用、操作规范熟练”的原则,适时调整、修改、完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凸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重视教研室建设,《数控技术实训》课入选陕西高校精品课程,涌现出李诚人、徐元博、吴慎言、徐开良等学科带头人。学院的“数控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陕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前西北地区高校中规模最大、功能设备最全、档次最高的数控工程训练中心,是该系学生校内实习的主要基地。管理及教学队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7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双师型”7人,他们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程技术系
工程技术系是由原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合并而成,是学院教学管理单位之一。该系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图形图像制作、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护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程管理共11个专业。目前有在校生4307人,教学及学生管理人员37人。 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较为合理,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设有计算机专业教研室、通信教研室、建筑与装饰3个教研室。系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西京学院读书林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连续两年就业率96%,签约率86%以上。08年建筑工程专业28名学生参加陕西省“专升本”考试,12名学生分别被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专升本率达39.5%。 我系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安排的重点,学生每学期都会有1—2周的专业实训周,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实训、实验课时的比例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在直观、动手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技能。 工程技术系领导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科学的态度,认真筹划本系今后专业建设与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拟每年增加1—2个新专业,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师资对伍建设,积极引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使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层次结构合理,满足教学的需要。在科研和项目开发上,积极找项目、找产品。 工程技术系为满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在校内有信号与系统、程控交换、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维护、局域网安装调试、光纤通信、通信原理、软件开发 、 土木工程、工程测量等11个专业实验室可以使用。同时还与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建总公司、西京学院基建处、等十多个生产教学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联系,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 另外,在开展正常教学工作同时,我系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开展了建筑“五大员”等技能取证工作,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工程技术系非常重视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的建设,重视政治 西京学院教学楼
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加强新生入校的专业教育、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系在校生中,有60%的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过组织考查培养,已有320名学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含预备党员)。这些同学以身作则,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在院风、学风、考风、班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系党团、学生分会组织不断的发展壮大,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系学生管理工作和班级活动的开展,学生团总支、学生分会及学生社团功不可没,他们是我系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充满希望和信心。严格、科学、规范是我们的管理目标;给社会培养输送一专多能,多能多证的应用性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西京学院辉煌的进程中,工程技术系全体教职工一定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㈤ 深圳市麦礼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麦抄礼礼电子商务有袭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8月13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网上从事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的技术开发与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张莉
成立时间:2012-08-13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647459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学府路111号荔芳村B栋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