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營銷中的4R模式是什麼
告訴你個最簡單易懂的!1.凡是必有結果
2.有結果必落實到我
3.有結果必有檢查
4.有檢查必內有獎罰,獎罰不過容夜!
價值100000!自己斟酌!
② 市場營銷的4種基本模式是什麼
市場的4種基本模式是獨家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完全競爭.
③ 營銷有幾種形式
網路營銷推廣形式有很多,可以結合案例來看,更加容易理解
營銷方式一:內容營銷
內容營銷要求你能生產和利用內外部價值內容,吸引特定受眾主動關注。也就是說,你的內容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讓消費者主動來找你。
案例:網易雲音樂的地鐵樂評專列,papi醬、咪蒙等自媒體的走紅,都是內容營銷的經典案例。
營銷方式二:口碑營銷
口碑營銷是指企業在品牌建立過程中,通過客戶間的相互交流將自己的產品信息或者品牌傳播開來。
案例:老乾媽號稱從不在廣告上花一分錢,但卻做到了市場覆蓋率高達90%以上,靠的就是口碑營銷。
營銷方式三:病毒營銷
病毒營銷是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營銷信息被快速復制傳向數以萬計、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它能夠像病毒一樣深入人腦,快速復制,迅速傳播,將信息短時間內傳向更多的受眾。
案例:YSL星辰口紅爆紅、冰桶挑戰、百雀羚神廣告等刷這些爆朋友圈的事件,都屬於病毒營銷。
營銷方式四: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案例:飢餓營銷的關鍵詞是「搶不到」。將這一營銷方式應用到極致的品牌是小米手機。飢餓營銷的策略讓小米摒棄了在市場渠道投入廣告的傳統銷售手段,從而以低價策略在競爭中搶佔先機。
營銷方式五:事件營銷
事件營銷是指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的手段和方式。
案例: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都屬於事件營銷的經典案例。
營銷方式六:借勢營銷
借勢營銷用雷軍的話來說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通過創意將產品附著在有巨大傳播力大家眾所周知的熱點事件上,很容易就會獲得大量傳播。
案例:在借勢營銷方面,杜蕾斯可謂一把好手。蘋果7發布、熱門電影上映、明星宣布喜訊,杜蕾斯的借勢海報總能吸引大波人的眼球。
營銷方式七:造勢營銷
產品在進入市場初期,營銷剛開始階段,需要製造氣勢渲染氣氛,給消費者一個深刻的印象,使營銷進入充分展開。這個時候就需要造勢營銷。
案例:天貓雙11和京東618,正式的活動日期都在月中下旬,但在月初我們就能在公交站台看到他們的活動廣告,這就是一種造勢營銷。
營銷方式八:跨界營銷
跨界營銷,可以說是現階段除了互聯網思維和飢餓營銷以外被炒得最熱的詞彙了。兩個看似毫不搭噶的品牌,根據各自的特點和優勢,相互契合滲透,優勢互補,達到1+1>2的效果。
案例:跨界營銷的方式包括產品跨界、渠道跨界、文化跨界、營銷跨界、交叉跨界等。最近華為聯手肯德基,肯德基獲得定製版手機,華為獲得遍布全國的肯德基桌面廣告位,就是一次跨界營銷的典型案例。
營銷方式九:網紅營銷
首先網紅營銷,也叫做網紅經濟,也是當下比較熱的一種營銷方式,主要是因為這種嶄新的形式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流動率高,波及范圍會更廣。
案例:【New Balance】今年邀請了超級網紅Papi醬拍攝了倡導堅持尋找自我的廣告《致未來的我》。
營銷方式十:視覺營銷
視覺營銷是一種可視化的視覺體驗通過視覺的沖擊和審美視覺感觀提高顧客(潛在的)興趣,達到產品或服務的推廣
案例:Horse為農夫山泉設計的礦泉水包裝。
營銷方式十一:服務營銷
服務營銷是一種通過關注顧客,進而提供服務,最終實現有利的交換的營銷手段,作為服務營銷的重要環節,「顧客關注」工作質量的高低,將決定後續環節的成功與否,影響服務整體方案的效果。
案例:海底撈的超值服務體現出來的:海底撈不僅有火鍋,還能讓你笑,千金難買一笑!在海底撈,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營銷方式十二:公關營銷
公共關系營銷重視把以提高企業形象和信譽為主要內容的公共關系促銷活動,作為現代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重點手段來予以採用。企業形象作為一種極為寶貴的營銷資源,已成為營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案例:奧利奧100周年:餅幹上的歷史。奧利奧的100年周年慶活動,不僅有效的利用了社交媒體實現好玩的互動,同時也很好把產品有機地融入到互動和營銷活動中。
④ 什麼是四大營銷
四大營銷:體驗式營銷、一對一營銷、全球地方化營銷、關系營銷。
1、體驗式營銷
從宏觀上看,體驗式經濟的到來是因為社會高度富裕、文明、發達而產生的。對於那些剛剛滿足溫飽或者勉強達到小康的人們來說,"體驗"只是一種奢侈。其次,從微觀上看,體驗式營銷的興起是由於企業對產品及服務在質量、功能上已作的相當出色,以至於顧客對特色和利益已經淡化,而追求更高層次的"特色和利益",即"體驗".
體驗式營銷是要站在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的思考方式。此種思考方式突破傳統上"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消費者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整個消費過程中的體驗,才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
當咖啡被當成"貨物"(Commodities)販賣時,一磅可賣三百元;當咖啡被包裝為"商品"(goods)時,一杯就可以賣一、二十塊錢;當其加入了"服務"(services),在咖啡店中出售,一杯最少要幾十塊至一百塊;但如能讓咖啡成為一種香醇與美好的"體驗"(experience),一杯就可以賣到上百塊甚至是好幾百塊錢。增加產品的"體驗"含量,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我們一般將體驗分為五種類型,但在實際情況下企業很少進行單一體驗的營銷活動,一般是幾種體驗的結合使用,將其稱之為體驗雜型。進一步來說,如果企業為顧客提供的體驗是涉及所有的五類體驗,就會被成為全面體驗。一般的來講,體驗可分為被分為兩類:一種是消費者在其心理和生理上獨自的體驗,即個人體驗,例如:感官、情感、思考;另一種是必須有相關群體的互動才會產生的體驗,即共享體驗,例如:行動、關聯。
通常,企業的營銷人員為了達到體驗式營銷目標,需要一些工具所用來創造體驗,我們將這些工具稱之為體驗媒介。作為體驗式營銷執行工具的體驗媒介包括:溝通(communications)、視覺與口頭的識別(visual and verbal identity)、產品呈現(proct presence)、共同建立品牌(co-branding)、空間環境(spatial environments)、電子媒體(electronic media)與網站(web sites)、人員(people)。
另外,五種體驗模塊在使用上有其自然的順序: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感官"引起人們的注意:"情感"使的體驗變的個性化:"思考"加強對體驗的認知:"行動"喚起對體驗的投入:"關聯"使得體驗在更廣泛的背景下產生意義。
目前很多企業在其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特色、功能上搞得一團糟,這樣不僅不會給顧客帶來全新的體驗,反而會帶來負面的體驗,導致消費者的憎恨、討厭。
傳統的營銷理念,企業強調"產品",但是合乎品質要求的產品,消費者不一定滿意。現代的營銷理念強調客戶"服務",然而即使有了滿意的服務,顧客也不一定忠誠。未來的營銷趨勢將崇尚"體驗",企業只有為客戶造就"難忘的體驗",才會贏得用戶的忠誠,維持企業長遠發展。國內一些非常優秀的企業可以直接轉入體驗式營銷,大多數企業還需要對傳統的特色與利益營銷進行補課。
2、一對一營銷
目前大多數商家都是一窩蜂地追求表面上的"一對一",教會一個銷售人員做到熱心周到是一回事,至於真正掌握如何識別、跟蹤並與一個個的客戶打交道,進而做到產品或服務的"量體裁衣",那實在是另外一碼事兒。
"一對一營銷"的核心思想是:以"顧客份額"為中心,與顧客互動對話以及"定製化".
企業應該從關注市場佔有率到關注個體顧客的"顧客份額"上來,關注本企業產品在顧客所擁有的所有該產品中的份額,並努力提升對這個份額的佔有。
了解"顧客份額"的目的是用來對顧客進行區分,"顧客份額"又可稱為錢夾份額SOW(Share of Wallet)。我們可以以顧客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采購計劃(Wallet)與現有錢夾份額(SOW)為二維標准,進行分類,把顧客歸屬到"需去爭取的"、"需進行培養的"和"需進行維系的"三個不同的階段,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市場營銷活動並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的產品及服務。
企業應該"與顧客互動對話",企業應當對顧客個體及其消費習慣和行為都要了解,這種了解是通過雙向的交流與溝通來實現的。
企業要"定製化".企業要想實施"定製化"不需要對現有的產品與生產 很大的改動。可以採取的方式有:捆綁銷售、在一定范圍內可變的配置、個性化的包裝、提供靈活的送貨以及個性化的售後服務、支付方式等。
目前有許多公司可能急於從"一對一"的學習關系中獲取豐厚的利潤而忘了關系必須有雙方參加這一基本常識,從觀念上將"一對一營銷"視同為直接郵購或電視直銷的等價物,從而使"一對一"成了"單行道".
"一對一營銷"的實施是建立在定製的利潤高於定製的成本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企業的營銷部門、研究與開發部門、製造部門、采購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通力合作。營銷部門要確定滿足顧客需要所要達到的定製程度;研究與開發部門要對產品進行最有效的重新設計;製造與采購部門必須保證原材料的有效供應和生產的順利進行;財務部門要及時提供生產成本狀況與財務分析。
3、全球地方化營銷
全球化營銷是指在全球採用統一的標准化營銷策略,應用前提是各國市場的相似性,具有規模經濟性等優點。地方化營銷則是指針對各個地方市場的不同需求度身定製相適應的營銷策略,在各市場存在較大差異的前提下使用,優點是營銷效果好,但成本昂貴。
企業在營銷實踐中發現將以上兩者結合起來的全球地方化營銷模式則能綜合兩者的優點,它是一種"全球化思考、地方化行動"的戰略。
要想獲得全球地方化營銷的成功,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仔細研究各個市場,找出不同市場的共性與差別。但在不同國家實施時作適當的調整,從而滿足各個市場的不同要求以佔領更多的市場。
在經過周密的市場調研後,寶馬把顧客要求分為三大類:
1 對每個國家的細分市場中的所有駕車人都同等重要的特性,即全歐洲通行的要求;
2 對某個國家的所有駕車人都同等重要的標准,這樣就形成了國別差異;
3 對所有國家中某些駕車人同等重要的特性,由此構成了不同的目標群體。
接下去,寶馬針對以上三個分類分別採用:提供統一的歐洲式樣、量國裁衣和因人著色三種不同的策略,大大提高了寶馬品牌在歐洲市場上的競爭力。後來,寶馬公司又將全球地方化營銷模式運用到了北美市場和日本市場,也同樣獲得了巨大成功。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也大大推進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一體化與多元化決定了全球地方化營銷戰略的生逢其時。特別是在地域廣闊、人口和民族眾多、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中國,全球地方化營銷有進一步演變為全國地方化營銷的趨勢。
4、關系營銷
關系營銷是把營銷活動看成是一個企業與消費者、供應商、分銷商、競爭者、政府機構及其他公眾發生互動作用的過程,企業營銷活動的核心是建立並發展這些公眾的良好關系。
作為企業來說,要滿足顧客的需要是生存的第一條件,但是企業還要時刻關注競爭對手的變化,要作到領先競爭對手一步。在和競爭對手的較量中企業要考慮自己的成本情況,要作到適度領先。
企業要不斷研究顧客的感受和行為模式,企業的高層、中層要"體驗顧客的經歷",要認識到是以下幾個因素影響顧客的行為:員工的態度、企業的特殊事件、顧客的超值期待、顧客的情緒和反應。其中顧客的期待和情緒反映是外部因素,員工的態度和特殊事件是企業的內部因素,對於企業來說可以影響外部因素,但是只有致力於改善內部因素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也就是說企業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要有培訓良好的員工,要充分調動和滿足顧客的期待,要正確回應顧客的情緒和反應。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制度化地培養顧客的忠誠。具體的做法是:利用非正式的場合、利用秘密顧客、安置代表為顧客工作。
作為管理者要拿出來一點時間注意傾聽顧客的真實需求。在員工中要發展出來一種非正式的傾聽文化,並有相關制度保證,而且建立了正式的顧客抱怨回應制度。要作到這一點要遵循幾個步驟:首先要向員工解釋走出去和顧客溝通,傾聽顧客的重要性,其次是讓員工看到你每天和顧客進行的至少一次溝通,第三要鼓勵員工走出辦公室,盡可能定期去拜訪顧客。第四要做一點因為傾聽而改變的事情,使傾聽變得有意義。所有的一切做下來就成為了一個傾聽的循環:管理人員決定傾聽到發現傾聽的辦法,到傾聽的行為,到依據傾聽到的信息做改變,到檢查結果,最後回到決定傾聽。企業在傾聽循環中不斷了解顧客,不斷進步。
⑤ 營銷模式 4P 4C 4R 4S具體是指什麼
營銷~也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銷售方式!
你可以去
www.5sof.com
這里有很詳細的介紹營銷!回
4P
4C
4R
4S具體詳細介紹都答有~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移動營銷的4I模式
移動營銷的模式,可以用「4I模型」來概括,即: Indivial identification(分眾識別)、 Instant message(即時信息)、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互動溝通)和I(我的個性化)。
Indivial Identification(分眾識別) 移動營銷基於手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由於每一部手機及其使用者的身份都具有惟一對應的關系,並且可以利用技術手段進行識別,所以能與消費者建立確切的互動關系,能夠確認消費者是誰、在哪裡等問題。
Instant Message(即時信息)移動營銷傳遞信息的即時性,為企業獲得動態反饋和互動跟蹤提供了可能。當企業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所覺察時,可以在消費者最有可能產生購買行為的時間發布產品信息。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互動溝通) 移動營銷「一對一」的互動特性,可以使企業與消費者形成一種互動、互求、互需的關系。這種互動特性可以甄別關系營銷的深度和層次,針對不同需求識別出不同的分眾,使企業的營銷資源有的放矢。
I(我的個性化) 手機的屬性是個性化、私人化、功能復合化和時尚化的,人們對於個性化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利用手機進行移動營銷也具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所傳遞的信息也具有鮮明的個性化。
⑦ 銷售管理中的4is模式是啥
基於知識營銷的4Is組合
知識經濟的出現,使得市場營銷發生了一場深刻的革命,誕生了知識營銷。傳統的基於4PS組合的營銷組合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營銷需求,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的大規模定製下的集中生產將被非標准化,分散化,多品種小量生產所取代,而且前者的標准化產品也將為後者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所取代。這就使得傳統4PS中的Proct即產品策略面臨挑戰。在傳統4PS中,產品策略注重產品的組合,生命周期和新產品開發。而這一切在知識營銷體系下將變得不再重要,因為在知識營銷體系下,企業每一件產品都是根據顧客的需求「量身定做」,每一件產品可以說都是「新產品」。一種產品提供給所有顧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正如唐·佩伯和馬莎·羅傑斯在《1:1的未來》中所說的那樣:在1:1的未來,你自己將會發現在一個時間內對一個顧客的商業競爭,你並不企圖把一種產品盡可能多的銷售給新顧客,代替它的是,你將會向一個顧客出售盡可能多的產品-它是長期和跨越不同產品線的。
傳統營銷下的價格體系發生改變。知識營銷體系下,企業將更加註重產品的知識和技術含量。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已不僅只考慮其使用價值,而且更加關注它所帶來的知識價值,日益注重商品和服務背後的文化內涵。購買的是能使之增加知識含量的產品和相關科普知識以及與之有共鳴的價值取向。而傳統的以價格體現產品價值(包括價值增值和成本)的價格確定體系,卻無法准確的揭示隱藏在商品背後的知識的價值,以及因缺乏判斷知識成本的標准而造成的對作為產品的知識的定價困難,必然會導致交易的緩慢,甚至造成交易障礙。正因為如此,才會導致一盤正版的Windows98在商店的售價幾千元,而其在盜版市場才售價幾元錢的尷尬局面的出現。
知識營銷由於基於網路信息技術平台,使得傳統的營銷渠道也發生了變革。由於網路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從而使得企業可以不必藉助中間商和零售商就可以實現銷售。顧客只需要通過網路提出要求,企業就可以依據其需求供貨。不僅如此,對知識營銷企業來說,可以減少諸多的中間環節,諸如可以不必設置大規模的產品安置空間和中轉倉庫。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渠道運行費用和交易費用。由此可見傳統營銷組合中的渠道在這種「直接」交易面前將大大降低其作用。
針對上述傳統營銷的弊端,筆者認為在知識經濟下傳統的營銷以4Ps為基礎的營銷策略組合方式必然進行改進和創新。在這里筆者提出一種基於4Is的營銷策略組合:
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Indivial proct and service)
知識經濟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者需求日趨個性化,情感化,人們更加重視個性的滿足,精神的愉悅。這意味著消費者的需求可從「量的消費」、「質的消費」開始走向「感情消費」時代」。在這個時代,企業會發現,原來那種針對一般顧客的標准化產品會越來越缺乏吸引力,而那些彰顯個性的產品則受到消費者極大的歡迎。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基於個性化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生產和服務,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基於協商下的價格約定(Price Indenture)
知識營銷下的價格體系應體現出價格構成及構成要素地位這些價格演進規律的新特點,即體現出知識的價值和其評價體系。在知識營銷下,價格應成為知識的函數,以知識含量的多少及其創新程度來作為價格高低的評價標准。當然由於知識含量的多少及創新本身就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標准,因此在確定大標準的前提下,根據企業與顧客之間知識交流與共享的程度,通過他們協商來確定知識產品的價格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基於網路的信息技術平台(The Platform Bases on Internet)
知識經濟以網路化的方式存在,以信息技術的傳遞為其方式,其目標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網路營銷是知識營銷的載體,網路技術較好的解決了知識營銷下的知識產品傳播的時間,范圍,速度,有效性等問題。將企業知識通過一種明晰公開的標准化輸送,將知識產品在傳播過程中要求的立體化與及時性綜合在一起。「這一營銷方式,由於其手段應用環境的可超前性,目前已經處於成長階段。據資料表明,美國的網路營銷的收入已佔總收入的2%左右,雖說進一步發展還有待時日,但目前這一藉助網路技術進行的與消費者溝通輔助的通路,將成為知識營銷下的主要通路」。
轉貼於 看準網 http://www.kanzhun.com 知識的交流(Knowledge Intercourse)
前面已經講過,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的知識含量將越來越高,而且作為產品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企業能否順利實現這些產品的價值和創造需求,關鍵在於消費者的「知識」了解和理解程度。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密集度不斷提高,消費者知識增長速度,特別是對高新技術的認識水平,遠沒有技術發展那麼迅速。消費者這種對高級技術產品及服務認識的「滯後性」成為企業營銷的一大障礙。因此,在營銷活動中通過知識交流,一方面「盡量使消費者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使消費者感覺到同樣的付出,可獲益更多」,另一方面是企業能及時了解顧客需求,把握市場脈搏。將是企業戰勝對手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4Is營銷策略組合應用的基礎
建立基於網路信息平台下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
加強與顧客的雙向互動,通過顧客資料的運用與分析,設法掌握更多的顧客特性,進而開發出更多的顧客需求。由於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消費者的個性將得到極大的張揚和發展,其需求也將更加差異化和多元化。同時由於知識將成為主要的生產資料,知識產品將會越來越多,產品知識的含量也會越來越高,顧客與企業之間的買賣關系也將不會是從前那樣是一個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拿貨(或服務)」的過程,而是一個包括購買前知識溝通,購中付款交易過程,售後的跟蹤指導和知識交流過程,以及產品使用完後的知識評價和反饋過程等四個階段的復雜過程。因而這就要求企業根據不同顧客的不同特徵,對顧客以及顧客特徵進行分類,將他們及他們的喜好、興趣等進行檔案管理,根據其開發和提供相互的產品和服務。
改善企業的組織結構
建立其快速反應的扁平化組織結構,化原來的大規模定製方式為以偏好為劃分標準的營銷部門生產集群方式。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只有建立起快捷的扁平化組織結構,改變原來的大規模定製生產方式,實行以顧客偏好為導向的小規模的多樣化生產,才能更快的滿足顧客多元化的口味和需求。抓住瞬間而逝的市場機會。
構建企業的內外部網路信息系統
努力推進該網路系統內容的豐富化,信息溝通的有效性和便利性,信息溝通方式的差異性。網路作為知識營銷的一個基礎工具,其作用越來越重要,他是企業內部及企業與顧客之間進行知識傳遞和交流的重要紐帶和橋梁。較之其他通訊工具,網路實現聲、像、文一體化的多維信息共享和人機互動功能。因而能夠很好的將企業的意圖傳遞給顧客,並及時獲得反饋,然而在眾多的網路系統中,企業要想有效地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就要使得自己的網路系統以豐富的內容吸引人,以獨特的溝通方式打動人,以便利的操作留住人。建立起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知識生產與消費的長期關系。
建立一個基於知識創新與傳播成本的價格評價體系和價格協商制度
該體系和制度可以讓企業以更快的速度與顧客協商好價格。上面已經提到由於知識經濟下的價格不僅要反映原材料,人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資料的價值,更要體現出知識的價值。因而這就給傳統的價格確定機制提出了挑戰。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許多高科技產品昨天還高達數千元,今天就降至百十來元,變化之大、之快往往使人應接不暇。降幅之大,使得人們在震撼的同時不僅要問:高科技產品,其「科技」到底值幾何?其價格又該如何確定?正是這些疑問,使得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一種不信任感,使得他們認為企業每一次定價都包含著高額利潤的。於是,當企業每推出一項新產品時,大多數的消費者採取的是一種觀望和等待(等待其降價)的態度。這樣一來就使得許多企業喪失了市場先機,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從而也就喪失了再進行創新的資本和勇氣。因而要解決上述問題,迫切需要企業建立一個基於知識創新與傳播成本的價格評價和協商機制。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知識價格的評價標准,然後由企業和消費者在這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產品創新的程度進行協商定價。
建立一個敏捷集成的虛擬拓展價值網
通過該價值網可以與相關利益企業建立一個共生、共存的穩定的戰略同盟。由於知識營銷從銷售開始到結束都是通過遠距離的非接觸方式進行,因此知識營銷渠道與傳統營銷渠道是有很大區別的。一般來說網上銷售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交易次數相對較少,但每次交易量較大,且購買比較集中的B-B模式,即企業對企業模式。另一種是每次交易量小,交易次數較多,且購買相對分散的B-C模式,即企業對消費者模式。在Internet平台上基於web技術的網路營銷渠道最新發展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基於Internet網路的采購與分銷管理,實現企業與供應和分銷商之間的網上采購與分銷管理,從而為企業在增大供應商和分銷商選擇空間的同時顯著降低采購和銷售成本;一是客戶(這里主要是指供應商和分銷商)關系管理(CRM)。其定位於知識企業生產成品和服務的整個營銷過程的管理,包括市場活動、營銷過程與售後服務三大環節,「實現企業與眾多經銷商的直接交易,即通過建立B to B或B to C 的營銷模式,消除營銷體系中的中間環節,縮短交易時間,降低交易成本。隨著ERP與SCM、DRP和CRM的集成,最終實現支持基於Internet/Extranet環境下敏捷虛擬組織的集成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