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巴克的飲料菜單是什麼
1、咖啡融合冰淇淋
阿馥奇朵™、麥芽雪冷萃™、冷萃浮樂朵™、氣致™冷萃浮樂朵™;
紅茶拿鐵(熱/冷)、抹茶拿鐵(熱/冷)、茶瓦納™ 冰搖柚柚蜂蜜紅茶、冰搖紅莓黑加侖茶、冰搖芒果花草茶、茶瓦納™冰搖桃桃烏龍茶、梨光清潤路芭茶、橘香柚柚花草茶。
以上內容參考星巴克官網-菜單
2. 我不明白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討厭廣告
樂頤loyal作為一個廣告從業者,看到這個提問有點點傷心,怎麼說呢,廣告其實是個軟性營銷的過程,既然是營銷就必定會忍人不快,所以廣告創意者需要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好玩有趣的創意減輕人們對廣告的偏見,這就是職業意義所在。
如果能消除成見去看看廣告,或許能發現生活中另一種美,正如一下這些有趣的廣告案例,希望看完之後,能讓你感受到廣告的魅力~
蘇寧「老蹭」的故事
1
蘇寧零售雲上線微電影《老蹭》,還原鄰居口中的「老蹭」在小鎮生活發生的「蹭飯」「蹭涼」等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後溫馨回歸解決家庭問題,讓大眾關注了解蘇寧零售雲,展現「服務鄉鎮美好生活」的品牌宗旨。
內容作者:樂頤廣告
3. 星巴克對自帶杯有什麼要求嗎
星巴克對自帶杯沒有什麼要求,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星巴克都會發起一個「自帶杯免費」的環境保護活動,自帶杯子星巴克將提供免費中杯咖啡。
即便是在店裡喝咖啡,現在如果你不要求用馬克杯,店員都會默認給你一次性紙杯。這看起來很不環保,店員們會解釋為在為你考慮,比如許多購物中心和機場店,人流量很大,80%至90%的顧客都需要外帶,但你也可以理解成他們在節省洗杯子的時間和人力。
4. 星巴克如何適應中國文化
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適應中國文化:
、店面設計的本土化
星巴克每開一家店,員工就會把店面的平面圖、周圍的環境拍下來發往美國的總部讓總部設計,利用總部專門設計室,專業設計師和藝術家進行設計,他們會根據店面的圖片與周圍的環境再結合新開的門店的當地的文化和商圈的特色,然後去考量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星巴克融入其中,最後設計出方案。星巴克的每一家店都在星巴克統一的基礎下,又各具特色,中國的星巴克也不例外,強調每一棟建築都有自己的風格。每個店面都要求融合到原來或是周圍的建築中去,而不去破壞原有建築的設計風格,不彰顯自己的外觀而是與中國的周圍建築合體,星巴克越來越注重中國文化。在北京,上海甚至是四川的星巴克里復古的傢具已經取代了以前標准化的桌椅,在星巴克中這些既顯得別具一格又緩和了美式裝潢和中國傳統的對立,店鋪設計的本土化無疑鑄就了星巴克在中國的成功。
2、產品的本土化
針對中國本土文化開發出有中國特色的產品從而贏得更多中國消費者的親睞。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後,在保持原有特色產品的基礎上,加大對新產品的開發力度,不斷地推出了具有中國本地文化特色的產品。在中國產品的本土化上星巴克可謂是絞盡腦汁,把星巴克的品牌效應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的淋漓盡致,是星巴克在中國成功的主要因素。中秋節是中國人很注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於是中秋時節星巴克便在中國市場上推出了月餅。結合咖啡元素,嘗試著把西方的咖啡文化融合到中國傳統節日中。另外,在不斷推出融合中國元素的特色商品隨行杯、馬克杯、生肖儲蓄罐等出現在人們的眼簾中,也成為星巴克的贏利點,之後又推出了彩椒蘑菇包、豆腐蔬菜卷等中國式新品,2009年端午節期間星巴克的特色端午節產品「星冰粽」在蘇、浙、滬三地出爐,其粽子每盒8枚,有紅豆、咖啡、芒果三色口味,很是吸引中外客人,星巴克的又一次在中國的本土化嘗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2010年3月星巴克在具有茶文化傳統的中國市場推出了令人吃驚的九款茶飲品,開始賣茶。這是繼粽子、月餅、豆腐蔬菜卷、彩椒蘑菇包等中式產品後,星巴克的又一次「變臉體驗」營銷。包含了中式茶、四款異域茶以及兩款特製茶飲。4月,星巴克再次推出多款非咖啡夏日新品,讓人們在炎炎夏日也能嘗到既合乎口味又能冰涼一夏的星巴克飲品。這些本土化的產品讓我們看到星巴克在中國在不斷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不斷調整著跨文化管理模式。
3、供應商的本土化
從1971年星巴克成立之初到2010年星巴克從來沒有用過中國的咖啡豆,但2009年1月星巴克首次推出用雲南產的咖啡豆製作「鳳舞祥雲」時,這打破了星巴克門店內無中國產咖啡豆銷售的局面,一直以來星巴克對咖啡的原料品質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之所以星巴克瞄準雲南是因為雲南的咖啡豆品種那是世界公認的優質小粒阿拉比卡咖啡,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被評為咖啡品中的上品,星巴克經過多年的考察,最終在進入中國市場十周年的時候選擇了雲南產的咖啡豆,他們還想把中國生產的咖啡豆介紹到世界,希望能在全球50多個國家的星巴克門店出現這種咖啡豆,星巴克在中國建立咖啡原料采購基地那是為了應對日益上漲的原料采購成本,雲南產的咖啡豆一般比進口咖啡豆價格要低三分之一甚至低到一半,在價格上的優勢勢必成為星巴克強有力的價格競爭力,經過金融危機後的星巴克,正努力把中國打造成為除美國之外的第二本土市場。在2010年11月14日星巴克與雲南省農科院和普洱市政府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在雲南投資並運營星巴克全球首個咖啡種植基地。這也標志著其采購體系中核心原材料咖啡豆開始向中國本土轉移。這不但使星巴克原料采購的成本大大降低,更使其品牌為人所熟知。
本文摘自中國論文網,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3359090.htm
5. 星巴克的四個杯型,量真的差很多嗎
星巴克的杯子分為Tall,Grande和Venti翻譯成中杯、大杯、超大杯。Tall杯型是354ml,Grande杯型是473ml,Venti杯型是591ml。
「星巴克」這個名字來自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中一位處事極其冷靜,極具性格魅力的大副。2013年10月20日,央視抨擊星巴克中國「暴利門」,同樣一款星巴克飲品,中國市場價格足足比美國的貴了1/3。對此,星巴克中國聲明,各個國家的成本完全不同,對於「暴力門」外界聲音也各不相同。2015年3月19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與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結盟」。
6. 星巴克杯子上的飲品縮寫的含義是什麼
1、Decaf
decaf 是 decaffeinated coffee 的縮寫,字面意思是「脫咖啡因的咖啡」,即「脫因咖啡」。
caffeine(咖啡因)我們都知道是咖啡裡面的一種主要成分,它能刺激人的神經中樞,使人保持相對興奮不犯困,因為咖啡因的作用,咖啡才成為加班族的加班神器。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歡喝咖啡,同時又不想影響到睡眠質量,於是 decaf (脫因咖啡)便誕生了。
所以當你選擇不要咖啡因時,店員就會在這一項上打勾。
2、Shots
shots 我們都知道是射擊的意思,也有一小口、一小杯的意思,在這里指的是「濃縮咖啡的份數」。
星巴克一般有short(小杯)、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四種杯型,當然,在國內是沒有小杯的
根據杯型不同,加入的 shots(濃縮咖啡的份數)也就不同,對應的份數分別是:
小杯(short)和中杯(tall):加1 份濃縮咖啡,即 1 shot;
大杯(grande)和超大杯(venti):加2份濃縮咖啡,即 2 shots
我們發現小杯和中杯、大杯和超大杯在咖啡的濃度上其實沒有區別,只是單純分量上的區別。
3、Syrup
syrup 意思是「糖漿」,星巴克的 syrup 分五種類型:香草味(vanilla)、榛子味(hazelnut)、焦糖味(caramel)、杏仁味(almond)、經典(classic),比如你點一杯香草味的,店員就會在這一項後面寫一個 「V」,你也可以同時選擇多種 syrup 進行混合定製。
4、Milk
milk 意思是「牛奶」,一般星巴克咖啡,除了美式以外都會加入不同比例的牛奶,但不同顧客可能會對牛奶的品種有要求,比如全脂牛奶(whole milk)、脫脂牛奶(nonfat milk)、豆奶(soy milk)等。比方說你喜歡脫脂牛奶,店員就會在這一項後面寫一個「N」。
5、Custom
custom 意思是「習慣」,我們可以理解為「私人訂制」,因為千人千面,每個人的需求可能都不一樣,比如:少冰、去奶油、常溫、奶泡少一些等。所以為了滿足顧客的個人定製,設置了 custom 這個選項。
這里店員的寫法就五花八門了,比如,顧客要求加很多冰塊的,那麼店員可能會寫上 X ice,這里的 X 指 extra(額外);如果顧客要求不要奶泡,店員可能會寫 nf,表示 no foam。
6、Drink
drink 意思是「飲品」,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選項。顧名思義,就是顧客所點的咖啡種類,比如:L代表「拿鐵」(Latte)、 C代表「卡布奇諾」(Cappuccino)、 CM代表「焦糖瑪其朵」(Caramel-Macchiato)、M代表「摩卡」(Mocha)、A代表「美式咖啡」(Americano)等。
除此之外,店員還會在杯子上標記顧客的名字,這么做除了防止出錯以外,還會有營銷的作用,很多顧客會奇思異想地報出一些帶有「自傳播」效應的名字,然後主動把它曬到社交媒體上,這種行為產生的極度共鳴是進行裂變傳播最有利的因素,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品牌曝光度。
7. 為什麼有這么多人討厭廣告
樂頤loyal作為一個廣告從業者,看到這個提問有點點傷心,怎麼說呢,廣告其實是個軟性營銷的過程,既然是營銷就必定會忍人不快,所以廣告創意者需要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好玩有趣的創意減輕人們對廣告的偏見,這就是職業意義所在。
如果能消除成見去看看廣告,或許能發現生活中另一種美,正如一下這些有趣的廣告案例,希望看完之後,能讓你感受到廣告的魅力~
蘇寧「老蹭」的故事
1
蘇寧零售雲上線微電影《老蹭》,還原鄰居口中的「老蹭」在小鎮生活發生的「蹭飯」「蹭涼」等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後溫馨回歸解決家庭問題,讓大眾關注了解蘇寧零售雲,展現「服務鄉鎮美好生活」的品牌宗旨。
內容作者:樂頤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