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論媒介廣告的營銷策略

論媒介廣告的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7-15 01:45:32

❶ 廣告媒介策略的內容簡介

<廣告主媒介投放計劃與策略漫談> 原載 05年4月中國廣告
每逢歲末年初,大小企業都在盤算新一年的營銷規劃,其中很重要一塊就是今年的廣告投放預算與計劃。媒介投放應是企業的一種投資,同樣需要最大的投入產出比。既然是投資,就有其戰略性與科學性。「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效果」是企業最大的願望。中國中小型企業量大,但更具市場的成長性,但是媒介費用有限,其廣告投量相對較小。
一般來說,廣告的媒體預算可以從銷售與利潤的角度制定,也可以從媒介傳播的角度。如果從營銷的角度來定,媒體預算被控制為行銷預算的一部分,優點在於不至於偏離銷售現實,缺點在於忽略媒體競爭環境和傳播所需;如果從媒介傳播的角度來定,它考慮到為達成品牌賦予的傳播任務所需的投資額度,確保傳播信息的產出,產出較多的毛評點(GRP,即廣告通過特定節目所送達的視聽率總和)。
那麼我們如何進行有效、科學的媒介投放呢?
一、活用CDI與BDI,了解市場
無論投放什麼廣告,我們都要知道這些問題:1.投放目的: 2.目標受眾3.覆蓋面4.投放頻次5.投放區域及媒體6.投放時間7.投放預算
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做CDI與BDI。
CDI(Category Development Index)是指品類發展指數。是某一品類產品在一個地域市場的銷售總量佔全國同類商品的銷售總量比例,除以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該品類產品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
BDI(Brand Development Index)是指品牌發展指數。是某一個品牌在一個區域市場的銷售占總銷售的比例,除以該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品牌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
做廣告投放的時候,可拿兩個指標做交叉分析(如下圖所示)。
(左上為C象限:右上為A象限,左下為D象限:右下為B象限)
圖中的兩個交叉線將圖分成四個象限圖中的數據。
在四個不同的象限里,廣告主應該要採取的策略也不同。
1.高CDI高BDI——A象限。成熟市場,強勢品牌。
在這種市場投放廣告一是提醒消費者不要淡忘品牌;二是從競爭對手那裡搶奪份額。尋找進一步打擊對手。
若企業品牌是領導品牌,目的只是提醒消費者,那麼只做提示性廣告即可,毋須大量投放廣告。若其他媒體上正在播出的廣告,在此城市有GRP,如果夠了,在本地甚至不用投放。
2.低CDI低BDI——D象限。弱勢市場,對手威脅
這與上面情況相反,說明消費者對廣告主品牌還不夠認可——可能消費能力不夠,也可能有替代品出現。而且,市場對品牌不認可,可能其它品牌強勢,或者市場無序也無領導者。
3.高CDI低BDI——B象限。弱勢市場,大有潛力
弱勢市場,但潛力巨大,只是消費者還不太認可廣告主品牌。
這時你必須考慮品牌如何定位?確定競爭對手?找尋市場機會點?購買多少收視點才能滿足傳播需要。這時,品牌投放預算就必須高於競爭對手,否則消費者轉換品牌機率不大。
4.低CDI高BDI——C象限。 有限市場 有限發展
企業品牌在有限的市場會更多選擇你的品牌。但投放意義不大,只須保持一定量投放,再多的廣告投放是浪費。
CDI與BDI是一個相對科學的區域市場分析工具,讓廣告主進行預算時看清市場的潛力和機會。
二、詳細評估媒體 心中有數
企業的媒體購買包括:載體評估、投放排期、效果預估、投放、監播與買後分析。媒體策略,主要分析媒體訴求對象,確認目標受眾來源,然後准確地把信息傳送給他們。媒體組合,就是解決媒體如何與創意完美結合,使傳播達到最大說服效果的問題。組合方式多種多樣,包括電波媒體與平面媒體,單一媒體與組合媒體等形式。不同的媒體對創意的承載能力不一,不同的創意策略需要不同的媒體。
媒體載體評估。量的評估指標包括收視率(TVR)、千人成本(CPM)、收視點成本(CPRP)、干擾度(Clutter)、質的指標包括載具地位、編輯環境、廣告環境、接觸關注度、忠誠度、集中度和媒體比重等。
區域媒體資源分配。根據各地機會,合理分配媒體資源,主要的評估項目為:CDI—品類發展指數; BDI—品牌發展指數、品牌資產、人口總數、經濟發展、等影響營銷潛力的統計變項。
了解這些指標後,我們進行以下的工作了:
一、 媒體預算-心中有數
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是:(一)從銷售與利潤的角度(參考競爭者的投入費用)得出預算A;(二)以GRP(總收視率)方式從傳播角度得出預算B。計算A與B的差異,並作必要調整,檢查可行性,最後,確定合理的預算區間。
另外,業內專家鄭香霖曾系統歸納過制定廣告預算的各種方法,現列舉如下十項:
1.全年銷售額的一個固定百分比,這是最常用的,亦是較易通過管理高層的方法。
2.如果外在環境變化不大,廣告主會維護往年預算,然後按通脹率調整。
3.與競爭對手持平或更超前,當然,這意味著假設競爭對手是正確的。
4.直覺判斷———這要看客戶的「膽色及高見」,單憑感覺及經驗的客戶亦不少,國內稱之為感性投放,以往年央視的投標為最明顯的例子。
5.視利潤狀況而定———決定預算多少的焦點是資金的來源,而不是目標,因此往往並不能達到效果。
6.量力而為———以所能負擔的做到最好,雖然有些本末倒置,但不少客戶只能以此做預算。
7.以每個顧客的成本需要做計算,即目標先定,然後看能否達到後果,這亦會受成本所限。
8.如客戶擁有更多市場數據,如市場份額,通常亦以整體廣告份額的等同為上限,算出預算。
9.以每項目計算,先定目標,然後算出所需費用,成本考慮需要有彈性,理論上是最合理,如定出GRP(毛評點)額,按CPRP(每收視點成本)算出整體費用所需。
10.把有關市場數據模式化(Mod-elling),這是國外最成熟的做法,但數據需及時而且齊備,國內只有很少客戶能短時間內做到這階段。
二、競爭分析-知己知彼
確定自己的核心對手。尋找同質化的競爭品牌。對他們的定位,價格及鋪貨媒介策略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注重競爭對手的有關數據。目前可以通過專業的數據提供商的數據來分析。CTR(央視市場研究公司)和AC尼爾森等國際性調研公司的數據都可以給你提供這方面的數據。如競爭對手的聲音份額(SOV),媒介費用,媒體組合,時段選擇,廣告版本(秒數)等等。
三、媒體行程-最佳時間
媒體行程。它包括:廣告投放的時機與模式,因為廣告需要時間與次數累積才能產生記憶,廣告停止,記憶並不會立即消失,所以應該採用合理的模式使廣告投放更加合理和有效。媒體行程設定所制定的是媒體在露出行程上的策略,包括媒體應採取何種露出模式,何時上/何時下及露出用期等。在確定媒介投放計劃時,要考慮影響媒體行程設定的因素。具體包括:廣告訊息記憶與遺忘曲線;品類銷售與消費的時間性、季節性;品牌與品類發展階段行銷目標與策略;競爭品牌行程模式;預算大小;廣告活動類型;媒體環境;做技術執行層面上的考慮。
四、媒體選擇-最佳地點
要解決廣告應在哪些地區出現,這些地區之間的媒介應如何分配。擬定地區策略,先需要考慮產品的銷售網,銷售量,品牌發展指數和品類發展指數和產品生命周期。同時要對媒介選擇有清醒的認識。
最後,廣告主會碰到節目或時段的選擇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研究目標受群,也就是明確:你要誰看你的廣告。對目標對象的深入了解能提高及改進計劃與購買。比如了解:上班一族較少有機會看白天的廣告;老年人比較有機會看白天的廣告;兒童在傍晚看電視比較集中;家庭主婦在晚後的黃金是段的收視率較高;白領在22:00以後的時間里會看電視多些.這些觀眾的習慣對企業投放相當重要,負責會功虧一簣。
考慮好這些因素後,就可以對企業媒介計劃進行綜合性評估了。
三、把握媒介 適時轉變
企業在媒介投放中常常會遇到,一個新產品投放市場、廣告投放後銷售迅速上升,但是一段時間後,廣告效力開始衰減,再多的投放無法有效刺激銷售的上升,這個時候,就必須考慮媒介投放策略的轉移了。
一、 媒介投放類別重心轉移。
這是由高端向低端的轉移,也包括周期性來回的轉移。
每個媒介都有自身的受眾,轉移媒介投放的必然結果是,有更多「新」的受眾容易接受到品牌的信息,使目標人群增多;品牌若在同一類媒介長期投放,廣告的「效應」則會不斷地衰減, 「刺激」的效果自然減弱,此時,若在其他類別媒介上進行廣告投放,會增加銷售的概率。
二、高端媒介向低端媒介轉換。
是將「品牌」轉化為「銷售」。
這種推動,既可能體現在電視媒介上,由「央視—衛視—省台-市台」向下發展,也可能體現在不同媒介上,由「電視—平面—終端」轉移。媒體越接近受眾,對消費者的推力越大,此時,品牌「拉力」已經夠強,再加上低端媒介能夠增強產品的「推力」,連股力量的合力就能促進實現良好銷售。由「高端」到「低端」的媒介重心轉換,視行業及品牌地位而確定轉移時機:當行業同質化加強,品類無信任危機,品牌美譽度形成後,媒介重心就可以進行適當轉移了。
四、品類周期 直擊目標
品類的購買時期:產品品類消費的季節性以及具體購買或作出購買決定的時期,年、月、日、天的購買產品時間都是考慮要素、如零售企業的旺季的大周末、金九(月)銀(十),都有可能對產品的購買時期有影響,在這種時候投放廣告,效果直接,且事半功倍。
品類的消費周期:消費者兩次購買的平均相隔的時間,是決定廣告持續時間的最主要因素。每天都要購買的東西,投放模式應該以平緩的連續式為主,以便不斷的提醒購買,而對耐用消費品,則應該採用柵欄式或脈動式為主,以便促進品牌決策。購買前的影響購買決定購買後的肯定與加強信心,以期再次購買及形成口頭傳播促進他人購買。
品類的生命周期:處於不同生命期的產品對投放模式有很大的影響,當品類尚處於導入期時,投放模式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主要起到教育品類使用的目的,而在成熟期,則可能要以較高水平的連續式或脈沖式為主,以集中力量與其他品牌競爭。
品牌的鋪貨進度:廣告可以促進新產品鋪貨,鋪貨反過來又對媒體效果產生影響。鋪貨率高,是因為新產品產品的可獲得性較高,效果當然明顯。因此,在鋪貨期,廣告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經銷商信心及受眾對品牌的認知而非促使產生購買決定,靠的是一種較長期的影響,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而不能用波動較大的脈沖式或柵欄式,以免浪費。
如果熟悉品類周期,將對媒介預算費用的節省和有效性起到最佳的推動作用。

❷ 媒介組合、媒介策略、廣告創意的來源和方法

廣告創意的生成。
廣告創意的生成是指一個廣告構思的萌動、產生、形成。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常規程序而言,它清晰地顯示為:
產品研究-----市場研究------目標消費者研究-----競爭者研究-----營銷難點辨析----明確廣告目的----確定廣告主題----形成廣告創意(包括文案的創意)-----明確廣告手段與表現形式。
當然,這只是個程序,一些重要的環節。要生成創意每一步都不能少。
廣告創意的方法與形式因人而異,各不相同,但有一個最基本的原理是得到公認的,即廣告的創意應來源於對商品、企業、服務的定位,對目標消費群的生活及心理需求和當下廣告策劃中面臨的諸多挑戰的深入而全面的把握;同時又在於創意人員自身對人類生活與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和信息積累。
廣告創意的生成來源:市場調查;生活積累;集思廣益; 獨特思維。
如何理解廣告創意來源於市場調查?
廣告創意既然必須堅持「以真為本」的創作原則,廣告人就離不開對產品和市場的調查了解。不分析研究產品的特徵和市場的變化趨勢,就無法打開思維與想像的大門。只有在對產品和市場十分了解的基礎上,採用提煉借鑒、集思廣益等創造性的思維方法,才能夠產生創意,准確地傳達廣告主的信息。
廣告創意始終不能脫離具體描寫表現的對象,即產品生產、產品交換、產品特徵、企業情況,還要考慮社會環境、目標市場、消費群體等方面。廣告人對描寫表現對象的了解,往往是以感性認識開始,經過對客觀事物的調查研究,對各種素材的收集分析,科學系統地綜合概括,從而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後,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將概念賦予形象,將形象賦予生命。因此,廣告創意是從產品的質量、特徵、用途、包裝等材料中,選擇最能反映產品本質的東西,經過聯想、勾勒、形象創造,使這些經過提煉的材料變成具有促銷能力的藝術形象。廣告創意如果脫離具體的、感受性的材料,廣告作品就成了虛構之物。
如何理解廣告創意來源於生活積累?
廣告人對中外優秀廣告作品的分析、借鑒與重新組合,有時會達到創新的效果。模仿包括潛意識的模仿和有意識的模仿。不過,無論採用何種模仿手段,都必須帶有創新的成份,把新要領新形象融進舊模式中。因此,這里所說的模仿,只是對一種成功的模式的仿效,只有源於生活的積累,才能創造出具有個性的創意表現來。
如何理解廣告創意來源於集思廣益?
集思廣益是一個以集中與會人所提供的意見為主的方法。
創意小組人員圍繞一個主題可以暢所欲言,盡量放開思路,讓每個人都產生各種不同的創意,直到將所有設想和激發的靈感全部表述出來。為了避免扼殺思路,相互間嚴禁批評及提出一切反對意見。因為有時看似不管用的意念,可能會激發起另一個的新創意,或是從另一新角度去看問題,或是將一個提出的意念再予以潤飾增刪,使意念脫胎換骨,產生出新鮮感受與相關感受,一些好點子、好主意往往就被「激盪」出來了。
廣告創意如能出乎人意料之外,受注意的機會也就越大。當然,標新立異也未必就是好廣告,成功的廣告除了要引起注意外,還要給人好感,假若使人敬而遠之,那就得不償失了。在「集思廣益」的過程後,就應比較各種表現手法的優劣,並從中選出最能突出產品獨特性的一個,這樣廣告創意已差不多大功告成,在方向及形式上已有所適從,餘下來的僅是潤飾而已
如何理解創意來源於獨特思維?
廣告創意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產生新的思維的結果。
除了主觀條件之外,客觀條件的影響和制約有:
(1)首先是廣告的目標及廣告經費的預算條件的制約。
(2)廣告創意現實價值標準的評價。它主要是指通過廣告作品的立意、表達效果而產生的促銷價值(亦即經濟效益)、社會價值(社會精神效益)和受眾心理價值(潛在消費者的深層心理影響)。
(3)廣告創意受到創作背景資料的影響。廣告創意涉及的「定位」、「立意」和「訴求點」的確定都與廣告的產品、市場消費者的信息資料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同時與更大范圍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現狀密切相關。
以上所述的內在和外在的條件,客觀上影響著廣告文案創意的質量與成效,創意人員的學識、意志、相關資料和理解、感應能力只有同所依據的客觀條件取得和諧的聯系,才可能在廣告創意中接近理想的境地。
教材上介紹了一些靈感激發的一些方法,這里不重復。現就4A公司從創意的經驗作點介紹,這些經驗都很值得借鑒。
盛世公司的全球CEO羅伯茨來中國介紹了他的至愛品牌新理念時說:廣告公司應該拋開調研結果,用情感左右創意,「好的廣告不是靠計劃、調研和市場分析,而是靠情感。」「盛世長城做的廣告,通常都是通過情感維系、情感的紐帶去觸動消費者內心最『軟弱』的地方,而不是只說產品如何如何的叫賣式。」
面對品牌注意力經濟而廣告人日漸江郎才盡的現實難題,盛世羅伯茨的破解方案不是如何營銷,而是愛---建立品牌所需情感氛圍和新型關系的唯一途徑。他認為:「偉大的品牌要想經久不衰,就必須使消費者對其產生超越理性的忠誠,這是它們使自己有別於千百萬不知所終的芸芸眾品牌的唯一途徑。」
「所謂的至愛品牌,就是讓你的消費者真正愛上這個品牌,覺得這品牌對他有啟發性,覺得使用這品牌的東西是件光榮的事情,覺得就算別人的產品給再多的承諾,都不願意更換品牌,這才是銷售最高的境界。」要做到這一點,創意中必須注入愛。
至愛品牌的概念並不單是在「品牌」概念上的補充,它最關鍵的是讓消費者覺得這種商品或服務很特別、很有性格,讓人能產生這種愛並對它產生長期的情感認同與依賴。
羅伯茨的理念是有一定道理的。實際上盛世公司在實踐中對於市場情況和消費者需求都很重視。它們有這樣一個近乎繞口令的說法:你知道的,你知道你不知道的,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這話強調的是要調研,要掃掉盲區部分。也就是說,不要輕易的相信現有的結論。他們所做的廣告「健力士啤酒筷子篇」獲得了紐約廣告獎銅獎和香港4ASIDA大賽銅獎。

關於創意,北京電能廣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志波干雄先生這樣說:世界著名的廣告人都有獨樹一幟的廣告理論,如,李奧·貝納的「與生倶來的戲劇性」,羅莎·雷斯的「獨特的銷售主張」,大衛·奧格威的「神燈」理論,韋伯·揚的「創意過程論」等等。這些理論的共同之處是,關注的都是如何產生創意,談的是手段,是方法,是技術操作,所以才會有「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這樣的名言。而他提出的理念卻是「廣告人」,強調「廣告的作用是由人的頭腦、才能組合而成的,在電通能銷售的商品就是人,也就是說,我們本身就是商品,在廣告主面前的廣告人就是商品」。電通人守則是鬼才十則。志波先生說:「鬼才十則,在日文時就是『鬼十則』,『鬼』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和常人對比是不一樣的,鬼的對立面就是常人,就是說工作起來,不能像常人一樣,要超乎常人去工作,這就是對廣告人的要求。」志波干雄先生的意思是廣告這個行業,主要是依靠人去做事情,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如果你不能經常熱心地去為客戶著想,不能從客戶的角度、客戶的利益出發去考慮問題的話,廣告是做不好的。

鬼才十則,就是電通公司的企業精神,企業文化日本電通曾連續二十多年廣告收入居全球第一。他們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們沒有模仿美國的「一個行業一個代理」的模式,允許同時代理某行業中數家廠家的品牌。這是他們的一個秘訣。因此發展得很快。
創意,創意理論很多,但歸根結底是個人才問題,只要有了創意的人才才會產生好的創意,才能在廣泛吸收各種創意的理論的 並產生獨特的創意。這就是結論。廣告策略

1.廣告的階段性劃分(准備期、導入期、推廣期、成熟期、鞏固期)
2.階段性的廣告主題
3.階段性的廣告創意表現
4.廣告效果監控

六、 媒介策略

1. 媒介組合
2.軟性新聞主題
3.投放頻率
4.費用估算
七、推廣費用

1. 現場包裝(VI設計、營銷中心、示範單位、圍板等)
2. 印刷品(銷售文件、售樓書等)
3. 階段性廣告促銷費用

營銷策略。廣告策略。媒體策略三者之間的關系

營銷策略>廣告策略>媒體策略
(">"的意思是包含關系)
營銷策略:敘述能使你建立起客戶基礎的市場營版銷策略包括五權個部分:
第一部分:
市場調研;
第二部分:市場分割;
第三部分:傳達你的特別銷售主題;
第四部分:客戶建立起長期關系;
第五部分:制定銷售計劃;
整個部分的一次性暢述就是制定銷售計劃,每一部分都圍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怎麼展開?...
廣告策略,是企業在廣告活動中為取得更大的效果而運用的手段和方法。常見的廣告策略有四大類:產品策略、市場策略、媒介策略和廣告實施策略。每一大類下又細分具體策略,在廣告活動中要根據具體情況來使用。
有效的媒介策略一直是廣告活動追求的目標。什麼是有效的媒介策略呢?在經過無數次的爭論後,世界的廣告人和媒介研究者終於坐下來開始討論一個實際的問題: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策略才是有效的媒介策略?

❹ 高分急求一份廣告策略策劃 營銷策略策劃 媒介策劃 內容。

方便麵策劃方案

目前市場上方便麵的滲透率在城市居民中已趨於穩定並略有增幅,但從城市居民食用方便麵的數量看,城市居民平均月消費方便麵還是下降了,為了對今後購買方便麵的品牌作出新的選擇,首要的問題是要解決本企業產品的目標消費者群問題。這就是從時間和金錢上都需要大量與方便麵為伴的大學生群體。

學生群體比較喜歡方便麵,因為它更符合學生群體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圖方便的心理特點,因而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喜愛。這可能與青年在飲食方面較為馬虎,加上工作與學習較為繁忙有關。這樣,方便麵在其生活中,既可以當點心、宵夜,又可以當正餐,因而成為其真正的方便食品。

每一種新產品,在進入市場前都有一個如何取得消費者的知悉、接受,進而採取行動購買、使用的過程。

一、市場分析

擬定初步的計劃,就該考慮下一步怎樣經營。從市場營銷角度看,就是要尋找目標顧客、產品、廣告宣傳、價格優勢、售後服務和促銷等幾個問題。其實,一個真正有實力的品牌離不開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所以研究分析消費者的特徵及消費行為,對品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是所有品牌能否佔領市場的關鍵。

1、學生群體消費慾望最高

因為在校大學生學習比較緊,經常近半夜才睡,一般這個時候都很想吃一點什麼東西,藉以充飢提神。在學生寢室,幾乎每人每天晚上都要吃一包或兩包方便麵。此外,大學生不但目前是方便麵的主要消費群體之一,而且他們畢業之後成家之前,仍然是方便麵消費的重要群體。在大學生中派送樣品,不但能迅速開拓目前的市場,還可以培育未來市場。因此活動應選在目標消費者集中、人口密度高、購買方便麵潛力大的學生宿舍進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2、因地制宜的建立優質品牌內涵,塑造嶄新形象

針對於方便麵進行有效分類:

XX系列(具有優良品質,服務高生活品質師生)

XX2003、XX贈量(具有良好品牌感召力,服務胃口大的男生)

XX脆脆面(迎合市場需要,具備深入女生的定位)

杯麵系列(適應市場需要的高檔產品,胃口小的女生首選)

3、將促銷與包裝有機結合

一般而言,一袋或一碗方便麵只有一塊面,現在可以在一個袋子裡面放兩塊面。這種創意存在著較多的市場機會:

(1)、將等重量的一塊面塊一分為二,不增加分毫份量,外觀卻"大"了起來。一袋看起來有兩袋大,盡管沒有增加份量,同學們卻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實惠",競爭力可以明顯提高。

(2)、將大克重的面一分為二,同時配上兩個粉包,兩人吃或一人分兩次吃為小克重面,一人一次吃為大克重面。也就是說,可以滿足兩種消費需求。

(3)、將包裝物簡化,將價值最大限度地集中在產品本身,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得到更大的實惠,另一方面生產廠家也可以取得更大的利益。

4、產品定價

定價應在學生消費者們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因為他們都是學生,消費能力有限,且大部分都處在中等消費水平。如定價過高,不利於該產品的銷售。採取低價位銷售是較理想的方法。

二、方便麵的營銷通路

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對於新版方便麵的宣傳海報,進行廣泛的宣傳與張貼,同時運用"深度分銷"系統對於方便麵進行細化、鋪貨。

(一)、樣品派送

向在校大學生推介新產品有多種形式,其中,除打廣告這一通行做法外,樣品派送是一種比較實用的形式。它是商品的製造商或經銷商把小份量的商品樣品,免費贈送給目標消費者試用的一種促銷活動。目的是使消費者在試用之後親身體驗到這種品牌的商品在眾多競爭品牌中,確實與眾不同,具有明顯的質量功效優勢,從而小量嘗試性購買,到長期大量購買,最終成為企業的忠誠顧客。與電視廣告、報刊廣告相比,由於樣品派送的對象是潛在的購買者,針對性強。從促銷效果上看,廠家把樣品無償送給消費者試用的,會在消費者中能造成很高的試用率。"百聞不如一見",只要試用後感到質量明顯優於同類產品,他們就會萌發購買動機。這種購買是建立在對產品質量了解和信任基礎上的,容易使消費者成為促銷商品長期的忠實買主。貨真價實的產品,最終總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派送的具體辦法是:派出大量的人員,把方便麵挨寢室送到每一個學生手中,每人一包,得到方便麵的學生要在派送人員的記錄本上簽名,並留下寢室及電話號碼,以作信息反饋之用。方便麵包裝袋正面右上角上,印有"非賣品"幾個大字。方法:集兩個方便麵的空袋,即可參加兌換。獎品:牙膏、相冊、飯勺等,任選一樣,並註明了活動的詳細時間。這次活動,目的是讓在校大學生對改進的方便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品嘗樣品後能夠喜歡它,以便於今後認牌購買。大學生是食用方便麵最多的群體,如果通過對樣品的品嘗試用並產生好感,能夠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該方便麵在目標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並創造出很高的商品試用率。

1、從具體的操作來看。

活動讓派送人員直接送達學生宿舍,而不是站在路旁廣為散發,不僅傳播面廣,同時也避免了重復派送,從而節約了派送成本。其次,送達後,採取讓接受者簽名並留下電話號碼,有利於測定派送效果,便於進一步征詢消費者意見,也起到了防止派送人員弄虛作假的作用。

2、從促銷實踐來看。

派送樣品應與廣告宣傳相配合。可同時在其他媒體作廣告,在派送樣品前就告訴消費者免費樣品的信息,務必在廣告文案中力求顯眼、清楚地告知消費大眾。"這里有個免費樣品,正要送給您"。也可以同時派送廣告傳單,並在傳單上介紹商品的主要優點,告訴消費者在什麼地方能買到這種商品。如果派送活動沒有什麼廣告宣傳加以配合,突然有人送給一包方便麵,會讓人有摸不著頭腦之感。既然本次促銷活動是把派送目標定位於大學生,就要選派與之能順利溝通的人員進行促銷,如在大學生中臨時招募促銷人員就是很好的選擇,學生對學生,有共同語言,便於溝通,利於取得互信。尤其是像方便麵這樣的食品.如果沒有一定的信任感,不知道其真正用意,恐怕很少有人拿來就吃。此外,樣品派送前應訓練好派送人員,在與派送對象進行接觸時,派送人員的態度應誠懇熱情,不能像施捨似地把樣品交給消費者,否則會破壞產品和企業形象,使消費者對促銷商品產生抵觸情緒。為此,派送人員應使用規范的禮貌用語和口頭宣傳材料,應事先列印下發給每一名派送人員,讓其背熟記牢,並予以考核。

(二)、建立網站

1、網站建立的用途

申請建立一個比較容易記的域名,用FrontPage、 DreamWaver、FireWorks等網頁製作一個聲形並貌的主頁,以便於推廣。把所有方便麵的圖片、文字介紹、價格等信息標示出來。為了增加人氣,還可建一個論壇,設置了一些學生喜歡的欄目,如網路文學、院系播報、酷男靚妹等,並邀請學校的名人來BBS上灌水以及鼓勵大家當版主。這樣,就叫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使大家買得開心、省心。

2、網站的宣傳推廣

主要採取在線推廣,在線推廣方式:

(1)、在學校的BBS 中登記;

(2)、把該方便麵的服務宗旨和聯系方式(電話、Email、QQ、寢室號)做成簽名檔,這樣同學在BBS 發言也可起到間接宣傳的作用;

(3)、有條件可以辦個免費電子雜志,定期把打折信息及有獎銷售信息告訴全校的同學;

(4)、在網站的論壇中每周評出十大傑出灌水青年予以物質獎勵等。

離線推廣方式有:

(1)、在學校開展勤工助學,請有盟之士加入,進行宣傳;

(2)、定期製作海報張貼在校內的海報欄及食堂,寢室等,每期海報都會有個新穎的標題及宣傳的側重點,比如某期的方便麵是以男同胞為推廣對象的,於是當期的主標題就為:逍遙方便麵--男生的網上家園;另一期就比較大眾化,口號是:逍遙方便麵--足及生活每一天;

(3)、在各院系之間的大型比賽中提供贊助,小小心意卻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不要放過任何可以提高方便麵知名度的機會,有了人氣,商機也就來了。雖然目前市場上方便麵品牌已多達上百個,但真正成規模、有優勢的還是少數品牌。因此打響學校的銷路,也是提升品牌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從面體的品質、配料、包裝或產品價差來提升該方便麵在學校的市場。因為方便麵食品本身有其獨到的優點,諸如生活需要、攜帶方便、產品變化空間大、運輸方便並有利於行銷廣大區域、單價低易於普及等,因而只要產品口味、品質能形成學生化,自然能在學校有競爭力。

❺ 廣告媒介投放策略

<廣告主媒介投放計劃與策略漫談> 原載 05年4月中國廣告

每逢歲末年初,大小企業都在盤算新一年的營銷規劃,其中很重要一塊就是今年的廣告投放預算與計劃。媒介投放應是企業的一種投資,同樣需要最大的投入產出比。即然是投資,就有其戰略性與科學性。「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效果」是企業最大的願望。中國中小型企業量大,但更具市場的成長性,但是媒介費用有限,其廣告投量相對較小。

一般來說,廣告的媒體預算可以從銷售與利潤的角度制定,也可以從媒介傳播的角度。如果從營銷的角度來定,媒體預算被控制為行銷預算的一部分,優點在於不至於偏離銷售現實,缺點在於忽略媒體競爭環境和傳播所需;如果從媒介傳播的角度來定,它考慮到為達成品牌賦予的傳播任務所需的投資額度,確保傳播信息的產出,產出較多的毛評點(GRP,即廣告通過特定節目所送達的視聽率總和)。

那麼我們如何進行有效、科學的媒介投放呢?

一、活用CDI與BDI,了解市場

無論投放什麼廣告,我們都要知道這些問題:1.投放目的: 2.目標受眾3.覆蓋面4.投放頻次5.投放區域及媒體6.投放時間7.投放預算

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做CDI與BDI。

CDI(Category Development Index)是指品類發展指數。是某一品類產品在一個地域市場的銷售總量佔全國同類商品的銷售總量比例,除以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該品類產品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

BDI(Brand Development Index)是指品牌發展指數。是某一個品牌在一個區域市場的銷售占總銷售的比例,除以該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品牌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

做廣告投放的時候,可拿兩個指標做交叉分析(如下圖所示)。

(左上為C象限:右上為A象限,左下為D象限:右下為B象限)

圖中的兩個交叉線將圖分成四個象限圖中的數據。

在四個不同的象限里,廣告主應該要採取的策略也不同。

1.高CDI高BDI——A象限。成熟市場,強勢品牌。

在這種市場投放廣告一是提醒消費者不要淡忘品牌;二是從競爭對手那裡搶奪份額。尋找進一步打擊對手。

若企業品牌是領導品牌,目的只是提醒消費者,那麼只做提示性廣告即可,毋須大量投放廣告。若其他媒體上正在播出的廣告,在此城市有GRP,如果夠了,在本地甚至不用投放。

2.低CDI低BDI——D象限。弱勢市場,對手威脅

這與上面情況相反,說明消費者對廣告主品牌還不夠認可——可能消費能力不夠,也可能有替代品出現。而且,市場對品牌不認可,可能其它品牌強勢,或者市場無序也無領導者。

3.高CDI低BDI——B象限。弱勢市場,大有潛力

弱勢市場,但潛力巨大,只是消費者還不太認可廣告主品牌。

這時你必須考慮品牌如何定位?確定競爭對手?找尋市場機會點?購買多少收視點才能滿足傳播需要。這時,品牌投放預算就必須高於競爭對手,否則消費者轉換品牌機率不大。

4.低CDI高BDI——C象限。 有限市場 有限發展

企業品牌在有限的市場會更多選擇你的品牌。但投放意義不大,只須保持一定量投放,再多的廣告投放是浪費。

CDI與BDI是一個相對科學的區域市場分析工具,讓廣告主進行預算時看清市場的潛力和機會。

二、詳細評估媒體 心中有數

企業的媒體購買包括:載體評估、投放排期、效果預估、投放、監播與買後分析。媒體策略,主要分析媒體訴求對象,確認目標受眾來源,然後准確地把信息傳送給他們。媒體組合,就是解決媒體如何與創意完美結合,使傳播達到最大說服效果的問題。組合方式多種多樣,包括電波媒體與平面媒體,單一媒體與組合媒體等形式。不同的媒體對創意的承載能力不一,不同的創意策略需要不同的媒體。

媒體載體評估。量的評估指標包括收視率(TVR)、千人成本(CPM)、收視點成本(CPRP)、干擾度(Clutter)、質的指標包括載具地位、編輯環境、廣告環境、接觸關注度、忠誠度、集中度和媒體比重等。

區域媒體資源分配。根據各地機會,合理分配媒體資源,主要的評估項目為:CDI—品類發展指數; BDI—品牌發展指數、品牌資產、人口總數、經濟發展、等影響營銷潛力的統計變項。

了解這些指標後,我們進行以下的工作了:

一、 媒體預算-心中有數

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是:(一)從銷售與利潤的角度(參考競爭者的投入費用)得出預算A;(二)以GRP(總收視率)方式從傳播角度得出預算B。計算A與B的差異,並作必要調整,檢查可行性,最後,確定合理的預算區間。

另外,業內專家鄭香霖曾系統歸納過制定廣告預算的各種方法,現列舉如下十項:

1.全年銷售額的一個固定百分比,這是最常用的,亦是較易通過管理高層的方法。

2.如果外在環境變化不大,廣告主會維護往年預算,然後按通脹率調整。

3.與競爭對手持平或更超前,當然,這意味著假設競爭對手是正確的。

4.直覺判斷———這要看客戶的「膽色及高見」,單憑感覺及經驗的客戶亦不少,國內稱之為感性投放,以往年央視的投標為最明顯的例子。

5.視利潤狀況而定———決定預算多少的焦點是資金的來源,而不是目標,因此往往並不能達到效果。

6.量力而為———以所能負擔的做到最好,雖然有些本末倒置,但不少客戶只能以此做預算。

7.以每個顧客的成本需要做計算,即目標先定,然後看能否達到後果,這亦會受成本所限。

8.如客戶擁有更多市場數據,如市場份額,通常亦以整體廣告份額的等同為上限,算出預算。

9.以每項目計算,先定目標,然後算出所需費用,成本考慮需要有彈性,理論上是最合理,如定出GRP(毛評點)額,按CPRP(每收視點成本)算出整體費用所需。

10.把有關市場數據模式化(Mod-elling),這是國外最成熟的做法,但數據需及時而且齊備,國內只有很少客戶能短時間內做到這階段。

二、競爭分析-知已知彼

確定自己的核心對手。尋找同質化的競爭品牌。對他們的定位,價格及鋪貨媒介策略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注重競爭對手的有關數據。目前可以通過專業的數據提供商的數據來分析。CTR(央視市場研究公司)和AC尼爾森等國際性調研公司的數據都可以給你提供這方面的數據。如競爭對手的聲音份額(SOV),媒介費用,媒體組合,時段選擇,廣告版本(秒數)等等。

三、媒體行程-最佳時間

媒體行程。它包括:廣告投放的時機與模式,因為廣告需要時間與次數累積才能產生記憶,廣告停止,記憶並不會立即消失,所以應該採用合理的模式使廣告投放更加合理和有效。媒體行程設定所制定的是媒體在露出行程上的策略,包括媒體應採取何種露出模式,何時上/何時下及露出用期等。在確定媒介投放計劃時,要考慮影響媒體行程設定的因素。具體包括:廣告訊息記憶與遺忘曲線;品類銷售與消費的時間性、季節性;品牌與品類發展階段行銷目標與策略;競爭品牌行程模式;預算大小;廣告活動類型;媒體環境;做技術執行層面上的考慮。

四、媒體選擇-最佳地點

要解決廣告應在哪些地區出現,這些地區之間的媒介應如何分配。擬定地區策略,先需要考慮產品的銷售網,銷售量,品牌發展指數和品類發展指數和產品生命周期。同時要對媒介選擇有清醒的認識。

最後,廣告主會碰到節目或時段的選擇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研究目標受群,也就是明確:你要誰看你的廣告。對目標對象的深入了解能提高及改進計劃與購買。比如了解:上班一族較少有機會看白天的廣告;老年人比較有機會看白天的廣告;兒童在傍晚看電視比較集中;家庭主婦在晚後的黃金是段的收視率較高;白領在22:00以後的時間里會看電視多些.這些觀眾的習慣對企業投放相當重要,負責會功虧一簣。

考慮好這些因素後,就可以對企業媒介計劃進行綜合性評估了。

三、把握媒介 適時轉變

企業在媒介投放中常常會遇到,一個新產品投放市場、廣告投放後銷售迅速上升,但是一段時間後,廣告效力開始衰減,再多的投放無法有效刺激銷售的上升,這個時候,就必須考慮媒介投放策略的轉移了。

一、 媒介投放類別重心轉移。

這是由高端向低端的轉移,也包括周期性來回的轉移。

每個媒介都有自身的受眾,轉移媒介投放的必然結果是,有更多「新」的受眾容易接受到品牌的信息,使目標人群增多;品牌若在同一類媒介長期投放,廣告的「效應」則會不斷地衰減, 「刺激」的效果自然減弱,此時,若在其他類別媒介上進行廣告投放,會增加銷售的概率。

二、高端媒介向低端媒介轉換。

是將「品牌」轉化為「銷售」。

這種推動,既可能體現在電視媒介上,由「央視—衛視—省台-市台」向下發展,也可能體現在不同媒介上,由「電視—平面—終端」轉移。媒體越接近受眾,對消費者的推力越大,此時,品牌「拉力」已經夠強,再加上低端媒介能夠增強產品的「推力」,連股力量的合力就能促進實現良好銷售。由「高端」到「低端」的媒介重心轉換,視行業及品牌地位而確定轉移時機:當行業同質化加強,品類無信任危機,品牌美譽度形成後,媒介重心就可以進行適當轉移了。

四、品類周期 直擊目標

品類的購買時期:產品品類消費的季節性以及具體購買或作出購買決定的時期,年、月、日、天的購買產品時間都是考慮要素、如零售企業的旺季的大周末、"金九(月)銀(十)",都有可能對產品的購買時期有影響,在這種時候投放廣告,效果直接,且事半功倍。

品類的消費周期:消費者兩次購買的平均相隔的時間,是決定廣告持續時間的最主要因素。每天都要購買的東西,投放模式應該以平緩的連續式為主,以便不斷的提醒購買,而對耐用消費品,則應該採用柵欄式或脈動式為主,以便促進品牌決策。購買前的影響購買決定購買後的肯定與加強信心,以期再次購買及形成口頭傳播促進他人購買。

品類的生命周期:處於不同生命期的產品對投放模式有很大的影響,當品類尚處於導入期時,投放模式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主要起到教育品類使用的目的,而在成熟期,則可能要以較高水平的連續式或脈沖式為主,以集中力量與其他品牌競爭。

品牌的鋪貨進度:廣告可以促進新產品鋪貨,鋪貨反過來又對媒體效果產生影響。鋪貨率高,是因為新產品產品的可獲得性較高,效果當然明顯。因此,在鋪貨期,廣告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經銷商信心及受眾對品牌的認知而非促使產生購買決定,靠的是一種較長期的影響,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而不能用波動較大的脈沖式或柵欄式,以免浪費。

如果熟悉品類周期,將對媒介預算費用的節省和有效性起到最佳的推動作用。

❻ 媒體的廣告銷售渠道策略主要有哪幾種分別分析其利弊

答:1、單一媒體策略。利:選擇某種廣告媒體傳播廣告信息,這種情況多數適於版小型企業,成本低權,一般是臨時性的短期使用。例如:電腦城配電腦的小公司使用名片達到廣告效應,小型公司多會使用這種經濟又實惠的廣告媒體來宣傳自己。弊:不適合迅速打開市場影響力,在市場佔有階段容易被其他商家超越。
2、組合媒體策略:將媒體按照有機的策略進行優化融合、優勢互補,既能增強廣告的整體傳播能力同時還能節約成本。同樣也能達到預期的廣告效果。組合媒體是發揮1+1>2的「協同」效應,特點如下:(1)延伸效應。(2)重復效應。(3)互補效應。(4)整合效應。利:快速打開市場,佔有市場影響力。弊:不適合小型公司,成本相對較高。

❼ 社交媒體營銷的理論基礎和傳播策略

1、社交媒體只是營銷的一部分
一定要明確,運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雖然有很多的優內點,但它的容缺點與它的優點同樣多,最大的一點就是其結果不可控,有可能花費大量心血最後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社交媒體需要配合系統的營銷管理體系,並且其往往只屬於系統的配角部分。
2、加強社交媒體的互動性
網路社交媒體相對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具有強烈的交互能力。根據調查,當一個人對一個活動的參與度越高時,記憶越是深刻。傳統媒體都是自上而下的廣告,採取的是灌輸式教育式營銷辦法,其交互性可以說是完全沒有。
3、與客戶建立情感關系
網路社交媒體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客戶粘結度高,傳統的營銷方式不能夠真正掌握顧客,而網路社交媒體顯然可以更加輕松地跟進客戶,在當今服務為王的年代,運用社交媒體可以令你有機會對客戶進行服務,從而促成下一次銷售。
4、了解目標客戶
網路社交媒體還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反饋客戶信息。傳統的營銷辦法都是輸出型,很難獲得客戶的感受,需要專門進行市場調研。而網路社交媒體可以在營銷的同時便獲得客戶反饋,甚至在產品生產之前,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市場反應能力。

❽ 廣告策略包括哪些內容

廣告策略是指廣告策劃者在廣告信息傳播過程中,為實現廣告戰略目標所採取的對策和應用的方法、手段。

廣告策略的表現形式
通常有如下5種內容的廣告策略:

1.配合產品策略而採取的廣告策略,即廣告產品策略;

2.配合市場目標採取的廣告策略,即廣告市場策略;

3.配合營銷時機而採取的廣告策略,即廣告發布時機策略;

4.配合營銷區域而採取的廣告策略,即廣告媒體策略;

5.配合廣告表現而採取的廣告表現策略。廣告策略必須圍繞廣告目標,因商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還應符合消費心理。

廣告策略的基本構架
1. 背景/行銷目標

2. 廣告目標

3. 目標市場消費群/消費者最大難題

4. 競爭情況/競爭范疇

5. 消費者認知

6. 消費者利益

7. 廣告主張

8.支持廣告主張的理由

9. 表現基調和手法

廣告策略的主要類型
生活信息廣告策略

這主要是針對理智購買的消費者而採用的廣告策略。這種廣告策略,通過類似新聞報道的手法,讓消費者馬上能夠獲得有益於生活的信息。

塑造企業形象廣告策略

這種廣告策略一般來說,適合於老廠、名廠的傳統優質名牌產品。這種廣告策略主要是強調企業規模的大小及其歷史性,從而誘使消費者依賴其商品服務形式。也有的是針對其產品在該行業同類產品中的領先地位,為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領導者地位而採取的一種廣告策略。

象徵廣告策略

這種廣告策略,主要是為了調動心理效應而制定的。企業或商品通過借用一種東西、符號或人物來代表商品,以此種形式來塑造企業的形象,給予人們以情感上的感染,喚起人們對產品質地、特點、效益的聯想。同時,由於把企業和產品的形象高度概況和集中在某一象徵上,能夠有益於記憶,擴大影響。

承諾式廣告策略

這是企業為使其產品贏得用戶的依賴而在廣告中做出某種承諾式保證的廣告策略。值得提出的是承諾式廣告的應用,在老產品與新產品上的感受力度和信任程度有所不同的。承諾式廣告策略的真諦是:所作出的承諾,必須確實能夠達到。否則,就變成更加地道的欺騙廣告了。

推薦式廣告策略

企業與商品自賣自誇的保證,未必一定能說服人。於是,就要採用第三者向消費者強調某商品或某企業的特徵的推薦式廣告策略,以取得消費者的信賴。所以這種廣告策略,又可稱為證言形式。對於某種商品,專家權威的肯定,科研部門的鑒定,歷史資料的印證,科學原理的論證,都是一種很有力的證言,可以產生 「威信效應」,從而導致信任。在許多場合,人們產生購買動機,是因為接受了有威信的宣傳。

比較性廣告策略

這是一種針對競爭對手而採用的廣告策略,即是將兩種商品同時並列,加以比較。歐美的一些國家廣告較多的運用。「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可以體現產品的特異性能,是調動信任的有效方法,比較的方法主要有:

1、功能比較

2、革新對比

3、品質對比

打擊偽冒廣告策略

這是針對偽冒者而採取的廣告策略。鑒於市場上不斷出現偽冒品,為避免魚目混珠,維護企業名牌產品的信譽,就需在廣告中提醒消費者注意其名牌產品的商標,以防上當。

人性廣告策略

這是把人類心理上變化萬千的感受,加以提煉和概括,結合商品的性能、功能和用途,以喜怒哀樂的感情在廣告中表現出來。其最佳的表現手法是塑造消費者使用該產品後的歡樂氣氛,通過表現消費者心理上的滿足,來保持該產品的長期性好感。

猜謎式廣告策略

即不直接說明是什麼商品,而是將商品漸次地表現出來,讓消費者好奇而加以猜測,然後一語道破。這種策略適宜於尚未發售之前的商品。猜謎式廣告策略,看起來似乎延緩了廣告內容的出台時間,其實卻延長了人們對廣告的感受時間。通過懸念的出現,使原來呈紛亂狀態的顧客心理指向,在一定時間內圍繞特定對象集中起來,為顧客接受廣告內容創造了比較好的感受環境和心理准備,為顧客以後更有效地接受廣告打下了伏筆。

如實廣告策略

這是一種貌似否定商品,實際強化商品形象,爭取信任的廣告策略。這與竭力宣傳本商品各種優點,唯恐令人不信的廣告有很大區別。如實廣告就是針對消費者不了解商品的情況,如實告訴消費者應當了解的情況。

❾ 廣告媒介的策略

1.各媒介的組合搭配分析
·報紙與廣播搭配,可以使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費者都能夠接受到廣告信息;
·電視與廣播搭配,可以使城市和鄉村的消費者都接受到廣告信息;
·報紙或電視與售點廣告搭配,常常有利於提醒消費者購買已經有了感知信息的商品。
·報紙與電視的搭配運用,可以在報紙廣告對商品進行了詳細解釋之後再以電視開展廣告攻勢,產生強力推銷的效果;
·報紙與雜志的搭配,可以用報紙廣告做強力推銷,而用雜志廣告來穩定市場,或以報紙廣告固定市場,以雜志廣告拓寬市場;
·報紙或電視與直郵廣告搭配,以直郵廣告為先導,做試探性宣傳,然後以報紙或電視開展強力推銷廣告,也可能取得比較顯著的成效;
·直郵廣告和售點廣告或招貼廣告的配合,在對某一特定地區進行廣告宣傳時,能夠起到鞏固和發展市場的作用:
·路牌廣告與其他廣告形式的搭配等等
2.媒介時機分析
當確定了選擇哪幾種媒介相如何組合之後,隨後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握廣告的時機,即何時和多時發布廣告的效果最為明顯。在電台和電視台確定後,要選擇好一定的廣告時段,尤其是廣告黃金時段。
·季節性時機
許多商品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在廣告發加上就必須加以考慮。比如,在秋末大做電扇廣告或空調廣告,充其量只能增加產品的知名度。
時間分配
這主要指在限定時間內使用媒介的頻率(少量、適中、大量)以及廣告量在較長時期內的分布(持續式、間隔式),這應該和企業的總體營銷策略相聯系。
當產品在市場上已經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可以選擇間隔式廣告。廣告此時所起的作用是「提醒」。
在開拓市場時,就必須採用高頻率的方式,才能使產品品牌印象迅速建立起來。
從產品生命周期來看,導入期,廣告應適當集中;成長期,廣告可適當減少,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名度,激烈競爭的成熟期,廣告量又應適當回升。
由此可見,何時發布廣告,效果是不同的。在相等量的時間里,選擇不同量的廣告宣傳,效果也會不同。對於企業來講,先進入市場的廣告無疑能夠佔先聲奪 人、先人為主之利,但如果能把握時機,後來者也可以後發制人、後來居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去選擇不同的廣告時機。

❿ 設計廣告公司營銷策略與方式

  1. 價值提升可看作品牌延伸
    一種好的產品應該獲得支持,而不是受到阻礙。版可是如果市場的動權態發展已創造出一種需求或慾望,那麼延伸出一種品牌,可以視為增加原品牌的價值——如不含糖、不含鈉、低膽固醇、不用人工添加劑,丟棄後可生物分解、可回收再利用等。

2.適當的品牌延伸
如果品牌延伸被作為一種對付競爭者的方法,這種參與競爭者的做法,風險性很高,而且代價昂貴。企業要通過市場調查來確定,這種品牌延伸是否真的符合市場需求。

3.分清主要與次要目標
通常主要目標是創造銷售業績或利潤。品牌經營的目標是控制整個市場嗎?還是為了配合某些局部需要?不要讓核心產品和它的延伸產品在目標上相互競爭,它們的目標應該要優勢互補。

4.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不管是核心產品或延伸產品,要給人們一個購買你產品的理由,你應該要強調產品的優點和特點,增加其價值,消除現有或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並創造一種接受的氣氛。

5.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如果你有創新的企劃力和想像力,市場是會有所回報的,因你的創新勢必會吸引大眾的注意。搶先進入市場可以獲得前驅者的地位,也讓你贏得很可能成為市場領先者的優勢,不過,如果你成不了第一名,也要比別人好。

閱讀全文

與論媒介廣告的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4c與5c的區別 瀏覽:475
監察委員會幹部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706
電子商務1卷答案 瀏覽:392
銀行的市場營銷崗還是櫃面 瀏覽:665
上海藍獅電子商務 瀏覽:10
新疆學校保安培訓方案 瀏覽:177
公司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238
電子商務主要是什麼 瀏覽:104
微信營銷與運營攻略pdf微盤 瀏覽:864
保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1
大學網路營銷學 瀏覽:813
新形勢下施工市場營銷 瀏覽:588
紀念幣反假貨幣培訓方案課題 瀏覽:344
人社局推廣普通話周方案 瀏覽:896
網路營銷環境評估 瀏覽:543
少兒培訓機構線下推廣方案 瀏覽:348
市場營銷部在企業中作用 瀏覽:309
實體店網路營銷的技巧 瀏覽:359
內衣店開業促銷方案 瀏覽:597
網路營銷試題西南科技大學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