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麥德龍營銷策略

麥德龍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7-13 00:33:06

① 優品匯的營銷策略

倉儲式超市實際上就是以零售的方式來從事批發業務。超市既是服務中心又是配送批發中心。這種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使麥德龍成為了專業客戶的超級倉庫。
(一)有限的目標顧客
絕大多數普通超市的目標消費群是無差異性的,即服務對象是全體普通消費者,消費者短期內的重復購買率高,但每次的購買量不大,多為臨時性隨機性消費行為。而倉儲式超市的目標消費群比較明確,麥德龍針對「有限」客戶,即只對工商領域的經營者、群體消費層實行會員制,會員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
(二)直郵廣告促銷
麥德龍超市一般不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廣告宣傳,而是利用直郵廣告進行促銷。它們向所有會員每兩周郵遞一份「麥德龍郵報」。郵報是一份詳盡全彩頁的商品目錄,介紹了半個月內商品的最新價格,新增商品開展促銷的商品信息。郵報不僅使會員及時了解商品信息,而且幫助企業有效地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客戶采購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三)特色化商品營銷
面對零售業內競爭壓力逐漸增大,麥德龍不是單純以價格低廉吸引顧客,而是從商品入手,以獨家商品、特色商品及自有品牌商品吸引顧客。在每個麥德龍賣場都有一些諸如乳酪、吉士、黃油、咖啡、咖喱粉等特有的進口商品和一些跨地域的特色商品,比如青島麥德龍是全市最早銷售泥螺、臘鴨、糯米藕等南味食品的超市。此外,麥德龍的自有品牌商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還有涉及到了五金工具等。
(四)企業套餐服務
麥德龍公司利用「顧客節」表明企業對小型工商業戶的重視,重申以顧客為合作夥伴、與顧客共同發展的服務理念,從而贏得了顧客的好感和信任。2000年4月上海麥德龍舉行的「顧客節」活動,推出了10份為工商業戶提供具有專業水準的「套餐」——幫助他們選擇最適合的商品,讓它們「用最少的錢,配最全的貨」;這其中有為小型裝修隊選配所需電動工具和手動工具提供的商品建議清單;有為小型餐飲業准備的各種套餐餐具;有為企事業單位準備的福利套餐商品建議目錄,等等。
(五)銷售模式
麥德龍集團旗下的零售業態有:現付自運制(cash & carry簡稱 C& C)商場 Metro C&C、Mekro C&C;大型百貨商場 Galeria;超大型超市折扣連鎖店Real.、Extra和專賣店 Media/Saturn Praktiker。麥德龍集團在進入中國之前,對中國市場曾做過長達六年的市場調研,在對市場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最終只選擇了現付自運制。現付自運制是顧客在超市內自由挑選商品,結算時只能使用現金,不能賒賬或使用信用卡等,超市不向顧客提供資金帳期,購物後顧客自己將商品運回。這種模式適應了快速高效的銷售需要,大大降低了超市的營運成本。

② 有人能給我介紹下麥德龍模式的特點和優勢嗎

麥德龍是世界第一的現購自運制商業集團。1964,Otto Beisheim博士教授在德國成立了第一家針對專業顧客的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1971年第一家海外商場開業。現購自運的麥德龍集團是全球批發市場的領頭羊,擁有麥德龍和萬客隆(僅限歐洲)品牌下的多家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2002年麥德龍現購自運銷售額達到240億歐元,46.5%的集團銷售額來自麥德龍現購自運,其中四分之三來自海外。麥德龍現購自運是麥德龍集團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目前,24個國家內437家商場,銷售區域呈現出高度國際化。 2002年麥德龍在全世界擁有超過72,000名員工。德國杜塞爾多夫麥德龍國際管理組織有限公司掌控全球銷售。
「現購自運」是指專業顧客在倉儲式商場內自選商品,以現金支付並取走商品。與傳統的送貨批發相比,現購自運的優勢在於較好的性價比,食品和非食品分類范圍廣,即時獲得商品,更長的營業時間。商場提供17,000種以上食品,30,000種以上的非食品。特別是在生鮮食品的供應上,包括水果/蔬菜、活魚、肉製品、奶製品。麥德龍現購自運的目標顧客包括餐飲業,酒店業,食品、非食品貿易服務商以及機構采購。他們可以找到大包裝以滿足特殊需求。
麥德龍的做事方式與我們平常見到的其他連鎖業態的跨國企業比,顯得特立獨行:
擁有自有產權的店面
40年來,它無論在全球什麼地方都是強調擁有自有產權的店面。麥德龍是倉儲式會員制,目前在中國的店鋪一般都超過1萬多平方米,加上建築面積和與建築面積基本等同的停車場面積,有的甚至達到3萬~5萬多平方米。與大型綜合超市如家樂福與沃爾瑪相比,麥德龍店對地點、面積的要求更嚴格,更難選到合適的店,所以,自建成為麥德龍的一貫選擇。
禁止1.2米以下的兒童進入賣場
麥德龍有條規定是,禁止1.2米以下的兒童進入賣場。麥德龍的理由很有趣:作為一家大型倉儲式商場,需要進行叉車作業,補充貨品,而1.2米以下的兒童恰恰是在叉車駕駛員的視覺盲區。
「透明」收銀單
盡管你不願意,但你的名字將不得不重復出現在你的每一張收銀單上。「透明」收銀單上面詳盡地排列著消費者所購商品名稱、單價、數量、金額、日期和顧客姓名等。其詳細程度甚至連每包衛生紙的卷數都有說明,絕無丁點含糊。在歐洲,這種透明方式很受歡迎,可是在中國市場推行起來卻有了問題。據說,截至 2003年初,麥德龍為此事已經遭遇了金額高達上百萬元的退貨。
「會員制」
麥德龍採用的是「會員制」,只有申請加入並擁有「會員證」的顧客才能進場消費,其餘消費者「請留步」。 [編輯本段]麥德龍的基本特點麥德龍倉儲式超市是將超市和倉儲合而為一的零售業態。它省掉了傳統零售企業獨立的倉庫和配送中心,經營中實現了快速補貨,保證了超市低成本高效率的運作。倉儲式超市與普通超市整體策劃設計方面有明顯不同。
(一)營業場所選址上
麥德龍超市通常設在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高速公路或主幹道附近。這樣既避免了市中心及市區的交通擁擠,又因土地價格相對便宜,減少了投資風險。同時,選址還適應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提前占據區位優勢。它商圈的輻射半徑通常為50公里。
(二)超市建築設計
麥德龍倉儲式超市從外觀看就象一個現代化的大倉庫,其營業面積一般為15,000~20,000平方米。外部設有與營業面積幾乎相等的停車場,內部結構比較簡單,通常採用高4.5米的工業用大型貨架。貨架下半部分用於商品的陳列展示,與普通超市無異:而其上半部分則用於相應商品的存放,起到了倉庫的作用,從而使銷售和倉儲合為一體。貨架間距較大,便於存取貨物的叉車通過,完成迅速補貨的工作。
(三)商品定位
商品內容豐富,品種齊全,通常在20,000種以上,可滿足客戶「一站式購物」的需求。如麥德龍商品種類中食品佔40%,非食品佔60%。食品類商品以時令果蔬、鮮肉、鮮魚、奶製品、冷凍品、罐頭、糧食製品、飲料、甜點為主,品種相對穩定。非食品領域的商品則按季節和顧客需要定期調整,涉及范圍較廣不僅包括日常生活用品、辦公用品,還包括小型機械工具類產品。倉儲式超市擺設的絕大多數商品都是捆綁式或整箱銷售,除家電類、機械類產品外很少有單件擺設展示的商品。 [編輯本段]麥德龍倉儲式超市的營銷策略倉儲式超市實際上就是以零售的方式來從事批發業務。超市既是服務中心又是配送批發中心。這種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使麥德龍成為了專業客戶的超級倉庫。
(一)有限的目標顧客
絕大多數普通超市的目標消費群是無差異性的,即服務對象是全體普通消費者,消費者短期內的重復購買率高,但每次的購買量不大,多為臨時性隨機性消費行為。而倉儲式超市的目標消費群比較明確,麥德龍針對「有限」客戶,即只對工商領域的經營者、群體消費層實行會員制,會員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
(二)直郵廣告促銷
麥德龍超市一般不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廣告宣傳,而是利用直郵廣告進行促銷。它們向所有會員每兩周郵遞一份「麥德龍郵報」。郵報是一份詳盡全彩頁的商品目錄,介紹了半個月內商品的最新價格,新增商品以及近期開展促銷的商品信息。郵報不僅使會員及時了解商品信息,而且幫助企業有效地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客戶采購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三)特色化商品營銷
面對零售業內競爭壓力逐漸增大,麥德龍不是單純以價格低廉吸引顧客,而是從商品入手,以獨家商品、特色商品及自有品牌商品吸引顧客。在每個麥德龍賣場都有一些諸如乳酪、吉士、黃油、咖啡、咖喱粉等特有的進口商品和一些跨地域的特色商品,比如青島麥德龍是全市最早銷售泥螺、臘鴨、糯米藕等南味食品的超市。此外,麥德龍的自有品牌商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還有涉及到了五金工具等。
(四)企業套餐服務
麥德龍公司利用「顧客節」表明企業對小型工商業戶的重視,重申以顧客為合作夥伴、與顧客共同發展的服務理念,從而贏得了顧客的好感和信任。2000年4月上海麥德龍舉行的「顧客節」活動,推出了10份為工商業戶提供具有專業水準的「套餐」——幫助他們選擇最適合的商品,讓它們「用最少的錢,配最全的貨」;這其中有為小型裝修隊選配所需電動工具和手動工具提供的商品建議清單;有為小型餐飲業准備的各種套餐餐具;有為企事業單位準備的福利套餐商品建議目錄,等等。
(五)銷售模式
麥德龍集團旗下的零售業態有:現付自運制(cash & carry簡稱 C& C)商場 Metro C&C、Mekro C&C;大型百貨商場 Galeria;超大型超市折扣連鎖店 Real.、Extra和專賣店 Media/Saturn Praktiker。麥德龍集團在進入中國之前,對中國市場曾做過長達六年的市場調研,在對市場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最終只選擇了現付自運制。現付自運制是顧客在超市內自由挑選商品,結算時只能使用現金,不能賒賬或使用信用卡等,超市不向顧客提供資金帳期,購物後顧客自己將商品運回。這種模式適應了快速高效的銷售需要,大大降低了超市的營運成本。 [編輯本段]麥德龍倉儲式超市的銷售管理麥德龍C&C營銷體制在中國的成功推行應歸功於其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和高度的管理信息化。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發展麥德龍自創了一套適合C&C體制的商品信息管理系統和會員信息管理系統,使內部管理成功實現了信息化。
(一)客戶管理
最初,麥德龍的服務人員將會員填寫的《客戶登記卡》的資料輸入微機,創建顧客的初始資料。會員信息管理系統自動記錄顧客每一次的購買情況,根據各類客戶的購買頻率和消費結構,准確分析出客戶需求的動態發展趨勢,使麥德龍能對顧客需求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及時調整商品結構和經營策略,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客需求。
麥德龍根據客戶規模和購買量將客戶分「ABC」三類,其專門成立的「客戶顧問組」,對客戶的消費結構進行分析,向客戶(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特色咨詢服務。同時,與主要的客戶進行溝通,向他們提出采購建議,幫助客戶降低采購成本。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麥德龍不僅擁有了大批的穩定客戶,還及時掌握了市場需求動態,從而提高了商品管理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二) 商品管理
麥德龍的商品采購管理實行中央采購制,即連鎖總部統一采購,各地連鎖店無獨立的采購決策權。總部統一采購後根據各連鎖店的銷售情況分別確定配送計劃,進行統一配送。統一大批量采購既加強了總部對采購的控制,又降低了進貨成本。麥德龍通過商品信息系統掌握商品進銷存的全部資料,從商品的選擇,訂貨,再訂貨,收貨到銷售,收銀,每一個環節都通過電腦完成。信息系統根據歷史資料,自動地預測銷售,制定采購計劃,產生訂單,將存貨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
(三)供貨商管理
作為一家跨國連鎖零售集團,麥德龍對供貨商提供產品的質量和供貨能力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它們在與供應商建立購銷關系時一般不採用常規簽訂書面購銷合同的方式,而是按照已確立完整的交易慣例,通過一套系統的操作程序來獲得質量穩定的商品,保證可靠的供應。
麥德龍有一份專門為供應商製作的《麥德龍供貨商手冊》,內容包括憑據、資料填寫、訂貨、供貨、價格變動、賬單管理、付款等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以及雙方當事人應予遵循的交易規則和操作程序。雙方確認後,麥德龍和供貨商之間形成長期合作關系,不再就單筆交易簽訂采購合同。通過這種規范化采購的運作,麥德龍把供應商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將供應商的運輸系統組合成為自己的商品配送系統,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投資,實現了低成本運營。
為了維護與供貨商之間的夥伴關系,采購過程中麥德龍會協助供應商選擇最經濟的送貨路線,幫助供應商利用互聯網接受訂單,以降低訂單處理成本,並通過及時向供應商提供有關市場需求方面的信息。
(四)銷售計劃管理
為了實現采銷合一,麥德龍的銷售計劃是由采購部門來負責實施的。這與一般的零售企業不同,麥德龍的銷售計劃是按促銷活動制定活動的節目,所以也被稱作節目單銷售計劃。這種計劃的制定要有相當的超前性,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統籌安排。計劃成功的關鍵是銷售計劃與采購計劃的一致和購銷計劃與供貨商商品促銷計劃的有機結合。
(五)財務管理
麥德龍利用由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體供應商德國SAP公司提供的R/3系統對財務採取集中統一管理。在國內,各地連鎖店每天發生的每一筆銷售數據,均通過網路傳送至上海總部,由上海總部統一進行會計核算。采購貨款的支付也由上海總部統一控制,而各地連鎖店的財務人員只負責每天的收銀匯總及在上海總部核定的備用金使用范圍內,報銷日常的費用開支。這種管理模式使得企業財務管理高度透明化,財務成本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

③ 麥德龍主營哪些商品

商品內容豐富,品種齊全,通常在20,000種以上,可滿足客戶「一站式購物」的需求。如麥德龍商品種類中食品佔40%,非食品佔60%。食品類商品以時令果蔬、鮮肉、鮮魚、奶製品、冷凍品、罐頭、糧食製品、飲料、甜點為主,品種相對穩定。非食品領域的商品則按季節和顧客需要定期調整,涉及范圍較廣不僅包括日常生活用品、辦公用品,還包括小型機械工具類產品。倉儲式超市擺設的絕大多數商品都是捆綁式或整箱銷售,除家電類、機械類產品外很少有單件擺設展示的商品。 [編輯本段]麥德龍倉儲式超市的營銷策略倉儲式超市實際上就是以零售的方式來從事批發業務。超市既是服務中心又是配送批發中心。這種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使麥德龍成為了專業客戶的超級倉庫。

④ 麥德龍的營銷策略給我國超市的啟示

你問啥呀,麥德龍又不是超市

⑤ 大家介紹下麥德龍,你對它的一些意見或者看法

麥德龍是來德國的,歐洲超源市業第一,世界第二(襖爾瑪第一)
是世界第一的現購自運制商業集團。麥德龍於1995年來到中國並與中國著名的錦江集團合作,建立了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總部在德國,中國總部上海)
07年世界百強企業排名62位.
區別與其他超市的地方在與他有針對性消費群體是單位和團體,要成為顧客必須要會員卡,會員卡要憑公司執照才能辦理(當然也有臨時的)一些小行商店都可以到此進貨.因為是自運有限公司,買再多的也是自己運送.超市裡很多商品都是大包的,不零賣.
整個商場就是個大倉庫,高大的貨架分4層底層展示商品,以上都是大箱,鏟車滿商場跑,隨時幫顧客鏟貨(為了安全,商場規定不允許小孩進入)
其實到了中國也有些變化,為了提升營業額,很多個人顧客只要辦臨時卡都可以進入及購買

⑥ 急求:比較全面的德國麥德龍企業的資料

麥德龍股份公司(Metro AG)常稱作「麥德龍超市」,是德國最大、歐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發超市集團,在麥德龍和萬客隆(僅限歐洲)品牌旗下擁有多家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是德國股票指數DAX的成分公司,世界500強之一,分店遍布32個國家。由奧托·拜斯海姆(Otto Beisheim)創建,目前總部位於杜塞爾多夫。
1964 年,在商業領域中,一個嶄新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德國誕生了,這就是麥德龍。在全球32個國家中經營現購自運制(Cash and Carry,C&C)商場、大型百貨商場、超大型超市折扣連鎖店、專賣店等。
麥德龍集團結構清晰。最高層是麥德龍集團公司從戰略上管理整個股份公司。麥德龍集團公司運作分成四部分,擁有六個獨立銷售區域及不同品牌。現購自運針對商業和專業顧客,其它部分則針對零售銷售和最終顧客。所謂的跨區域服務公司即為集團內所有銷售區域提供服務,例如采購, 物流、信息技術、廣告、財務、保險、餐飲。 麥德龍現購自運是麥德龍集團旗下最具銷售能力和最國際化的分支機構。
今天,集團已在32個國家內擁有員工大約29萬名。2005年麥德龍集團的銷售額達557億歐元。

[編輯本段]獨特的經營理念
麥德龍是世界第一的現購自運制商業集團。1964,Otto Beisheim博士教授在德國成立了第一家針對專業顧客的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1971年第一家海外商場開業。現購自運的麥德龍集團是全球批發市場的領頭羊,擁有麥德龍和萬客隆(僅限歐洲)品牌下的多家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2002年麥德龍現購自運銷售額達到240億歐元,46.5%的集團銷售額來自麥德龍現購自運,其中四分之三來自海外。麥德龍現購自運是麥德龍集團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目前,24個國家內437家商場,銷售區域呈現出高度國際化。 2002年麥德龍在全世界擁有超過72,000名員工。德國杜塞爾多夫麥德龍國際管理組織有限公司掌控全球銷售。
「現購自運」是指專業顧客在倉儲式商場內自選商品,以現金支付並取走商品。與傳統的送貨批發相比,現購自運的優勢在於較好的性價比,食品和非食品分類范圍廣,即時獲得商品,更長的營業時間。商場提供17,000種以上食品,30,000種以上的非食品。特別是在生鮮食品的供應上,包括水果/蔬菜、活魚、肉製品、奶製品。麥德龍現購自運的目標顧客包括餐飲業,酒店業,食品、非食品貿易服務商以及機構采購。他們可以找到大包裝以滿足特殊需求。
麥德龍的做事方式與我們平常見到的其他連鎖業態的跨國企業比,顯得特立獨行:
擁有自有產權的店面
40年來,它無論在全球什麼地方都是強調擁有自有產權的店面。麥德龍是倉儲式會員制,目前在中國的店鋪一般都超過1萬多平方米,加上建築面積和與建築面積基本等同的停車場面積,有的甚至達到3萬~5萬多平方米。與大型綜合超市如家樂福與沃爾瑪相比,麥德龍店對地點、面積的要求更嚴格,更難選到合適的店,所以,自建成為麥德龍的一貫選擇。
禁止1.2米以下的兒童進入賣場
麥德龍有條規定是,禁止1.2米以下的兒童進入賣場。麥德龍的理由很有趣:作為一家大型倉儲式商場,需要進行叉車作業,補充貨品,而1.2米以下的兒童恰恰是在叉車駕駛員的視覺盲區。
「透明」收銀單
盡管你不願意,但你的名字將不得不重復出現在你的每一張收銀單上。「透明」收銀單上面詳盡地排列著消費者所購商品名稱、單價、數量、金額、日期和顧客姓名等。其詳細程度甚至連每包衛生紙的卷數都有說明,絕無丁點含糊。在歐洲,這種透明方式很受歡迎,可是在中國市場推行起來卻有了問題。據說,截至 2003年初,麥德龍為此事已經遭遇了金額高達上百萬元的退貨。
「會員制」
麥德龍採用的是「會員制」,只有申請加入並擁有「會員證」的顧客才能進場消費,其餘消費者「請留步」。
[編輯本段]麥德龍的基本特點
麥德龍倉儲式超市是將超市和倉儲合而為一的零售業態。它省掉了傳統零售企業獨立的倉庫和配送中心,經營中實現了快速補貨,保證了超市低成本高效率的運作。倉儲式超市與普通超市整體策劃設計方面有明顯不同。
(一)營業場所選址上
麥德龍超市通常設在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高速公路或主幹道附近。這樣既避免了市中心及市區的交通擁擠,又因土地價格相對便宜,減少了投資風險。同時,選址還適應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提前占據區位優勢。它商圈的輻射半徑通常為50公里。
(二)超市建築設計
麥德龍倉儲式超市從外觀看就象一個現代化的大倉庫,其營業面積一般為15,000~20,000平方米。外部設有與營業面積幾乎相等的停車場,內部結構比較簡單,通常採用高4.5米的工業用大型貨架。貨架下半部分用於商品的陳列展示,與普通超市無異:而其上半部分則用於相應商品的存放,起到了倉庫的作用,從而使銷售和倉儲合為一體。貨架間距較大,便於存取貨物的叉車通過,完成迅速補貨的工作。
(三)商品定位
商品內容豐富,品種齊全,通常在20,000種以上,可滿足客戶「一站式購物」的需求。如麥德龍商品種類中食品佔40%,非食品佔60%。食品類商品以時令果蔬、鮮肉、鮮魚、奶製品、冷凍品、罐頭、糧食製品、飲料、甜點為主,品種相對穩定。非食品領域的商品則按季節和顧客需要定期調整,涉及范圍較廣不僅包括日常生活用品、辦公用品,還包括小型機械工具類產品。倉儲式超市擺設的絕大多數商品都是捆綁式或整箱銷售,除家電類、機械類產品外很少有單件擺設展示的商品。
[編輯本段]麥德龍倉儲式超市的營銷策略
倉儲式超市實際上就是以零售的方式來從事批發業務。超市既是服務中心又是配送批發中心。這種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使麥德龍成為了專業客戶的超級倉庫。
(一)有限的目標顧客
絕大多數普通超市的目標消費群是無差異性的,即服務對象是全體普通消費者,消費者短期內的重復購買率高,但每次的購買量不大,多為臨時性隨機性消費行為。而倉儲式超市的目標消費群比較明確,麥德龍針對「有限」客戶,即只對工商領域的經營者、群體消費層實行會員制,會員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
(二)直郵廣告促銷
麥德龍超市一般不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廣告宣傳,而是利用直郵廣告進行促銷。它們向所有會員每兩周郵遞一份「麥德龍郵報」。郵報是一份詳盡全彩頁的商品目錄,介紹了半個月內商品的最新價格,新增商品以及近期開展促銷的商品信息。郵報不僅使會員及時了解商品信息,而且幫助企業有效地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客戶采購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三)特色化商品營銷
面對零售業內競爭壓力逐漸增大,麥德龍不是單純以價格低廉吸引顧客,而是從商品入手,以獨家商品、特色商品及自有品牌商品吸引顧客。在每個麥德龍賣場都有一些諸如乳酪、吉士、黃油、咖啡、咖喱粉等特有的進口商品和一些跨地域的特色商品,比如青島麥德龍是全市最早銷售泥螺、臘鴨、糯米藕等南味食品的超市。此外,麥德龍的自有品牌商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還有涉及到了五金工具等。
(四)企業套餐服務
麥德龍公司利用「顧客節」表明企業對小型工商業戶的重視,重申以顧客為合作夥伴、與顧客共同發展的服務理念,從而贏得了顧客的好感和信任。2000年4月上海麥德龍舉行的「顧客節」活動,推出了10份為工商業戶提供具有專業水準的「套餐」——幫助他們選擇最適合的商品,讓它們「用最少的錢,配最全的貨」;這其中有為小型裝修隊選配所需電動工具和手動工具提供的商品建議清單;有為小型餐飲業准備的各種套餐餐具;有為企事業單位準備的福利套餐商品建議目錄,等等。
(五)銷售模式
麥德龍集團旗下的零售業態有:現付自運制(cash & carry簡稱 C& C)商場 Metro C&C、Mekro C&C;大型百貨商場 Galeria;超大型超市折扣連鎖店 Real.、Extra和專賣店 Media/Saturn Praktiker。麥德龍集團在進入中國之前,對中國市場曾做過長達六年的市場調研,在對市場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最終只選擇了現付自運制。現付自運制是顧客在超市內自由挑選商品,結算時只能使用現金,不能賒賬或使用信用卡等,超市不向顧客提供資金帳期,購物後顧客自己將商品運回。這種模式適應了快速高效的銷售需要,大大降低了超市的營運成本。
[編輯本段]麥德龍倉儲式超市的銷售管理
麥德龍C&C營銷體制在中國的成功推行應歸功於其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和高度的管理信息化。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發展麥德龍自創了一套適合C&C體制的商品信息管理系統和會員信息管理系統,使內部管理成功實現了信息化。
(一)客戶管理
最初,麥德龍的服務人員將會員填寫的《客戶登記卡》的資料輸入微機,創建顧客的初始資料。會員信息管理系統自動記錄顧客每一次的購買情況,根據各類客戶的購買頻率和消費結構,准確分析出客戶需求的動態發展趨勢,使麥德龍能對顧客需求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及時調整商品結構和經營策略,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客需求。
麥德龍根據客戶規模和購買量將客戶分「ABC」三類,其專門成立的「客戶顧問組」,對客戶的消費結構進行分析,向客戶(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特色咨詢服務。同時,與主要的客戶進行溝通,向他們提出采購建議,幫助客戶降低采購成本。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麥德龍不僅擁有了大批的穩定客戶,還及時掌握了市場需求動態,從而提高了商品管理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二) 商品管理
麥德龍的商品采購管理實行中央采購制,即連鎖總部統一采購,各地連鎖店無獨立的采購決策權。總部統一采購後根據各連鎖店的銷售情況分別確定配送計劃,進行統一配送。統一大批量采購既加強了總部對采購的控制,又降低了進貨成本。麥德龍通過商品信息系統掌握商品進銷存的全部資料,從商品的選擇,訂貨,再訂貨,收貨到銷售,收銀,每一個環節都通過電腦完成。信息系統根據歷史資料,自動地預測銷售,制定采購計劃,產生訂單,將存貨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
(三)供貨商管理
作為一家跨國連鎖零售集團,麥德龍對供貨商提供產品的質量和供貨能力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它們在與供應商建立購銷關系時一般不採用常規簽訂書面購銷合同的方式,而是按照已確立完整的交易慣例,通過一套系統的操作程序來獲得質量穩定的商品,保證可靠的供應。
麥德龍有一份專門為供應商製作的《麥德龍供貨商手冊》,內容包括憑據、資料填寫、訂貨、供貨、價格變動、賬單管理、付款等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以及雙方當事人應予遵循的交易規則和操作程序。雙方確認後,麥德龍和供貨商之間形成長期合作關系,不再就單筆交易簽訂采購合同。通過這種規范化采購的運作,麥德龍把供應商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將供應商的運輸系統組合成為自己的商品配送系統,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投資,實現了低成本運營。
為了維護與供貨商之間的夥伴關系,采購過程中麥德龍會協助供應商選擇最經濟的送貨路線,幫助供應商利用互聯網接受訂單,以降低訂單處理成本,並通過及時向供應商提供有關市場需求方面的信息。
(四)銷售計劃管理
為了實現采銷合一,麥德龍的銷售計劃是由采購部門來負責實施的。這與一般的零售企業不同,麥德龍的銷售計劃是按促銷活動制定活動的節目,所以也被稱作節目單銷售計劃。這種計劃的制定要有相當的超前性,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統籌安排。計劃成功的關鍵是銷售計劃與采購計劃的一致和購銷計劃與供貨商商品促銷計劃的有機結合。
(五)財務管理
麥德龍利用由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體供應商德國SAP公司提供的R/3系統對財務採取集中統一管理。在國內,各地連鎖店每天發生的每一筆銷售數據,均通過網路傳送至上海總部,由上海總部統一進行會計核算。采購貨款的支付也由上海總部統一控制,而各地連鎖店的財務人員只負責每天的收銀匯總及在上海總部核定的備用金使用范圍內,報銷日常的費用開支。這種管理模式使得企業財務管理高度透明化,財務成本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
[編輯本段]麥德龍在中國
麥德龍於1995年來到中國,與上海錦江集團合作,建立了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是第一家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在中國多個主要城市建立連鎖商場的合資企業。1996年,麥德龍在上海普陀區開設了第一家商場,從一開始就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概念,填補了中國在倉儲業態上的空白。
中國麥德龍具有許多優勢,例如:麥德龍商場的商品超過20,000種,大部分由國內名牌企業和合資企業提供;面向中小型零售商、酒店、餐飲業、工廠、企事業單位、政府和團體等專業客戶,致力於成為專業客戶的超級倉庫;以其強大的采購能力、低成本的運作為客戶提供高質低價的商品;嚴格遵守中國法律,向當地政府交納大量稅款,對員工進行專業培訓促進就業及當地經濟。 同時麥德龍也吸引其它投資促進區域經濟。先進的分銷系統給予中小企業幫助;所有的生鮮食品均來自可靠的、有關機構認可的單位,2007年底更在中國成立麥咨達農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按照全球良好的農業操作規范,與中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開展咨詢公司+企業+基地的合作,為它們提供生產、加工、包裝、物流及市場運作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咨詢,指導它們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4]。
麥德龍通過其全國性分銷系統將當地產品投入國內市場的同時吸引著各地顧客。同時麥德龍國際分銷系統將中國商品推向國際市場。
2002年麥德龍在中國北部、東部、南部和中部建立了四個銷售區域。目標是盡可能接近顧客,供應商,員工並且在中國進一步發展。
截至2008年12月,麥德龍在中國的31個城市共有38家分店,分別位於成都、重慶、昆明、武漢硚口、武漢洪山、長沙、廣州、東莞、深圳羅湖、深圳南山、南昌、廈門、泉州、福州、杭州、嘉興、寧波、上海閔行、上海普陀、上海浦東、青島、南京、無錫錫山、南通、蘇州、合肥、江陰、常州、無錫惠山、大連、沈陽、哈爾濱、天津、北京萬泉河、北京十里河、鄭州、西安[1]。
2008年,麥德龍在中國市場實現銷售126.46億元,名列2008中國連鎖百強第26位[2];單店銷售達到3.3億元,在外資連鎖零售企業中僅次於大潤發的3.33億元,超過了沃爾瑪和家樂福全球兩大巨頭,同時遠遠超過部分內資百強連鎖百貨企業的單店銷售[3]。
麥德龍的特色服務:
採用工業大貨架銷售和存貨,商品陳列一目瞭然,便於自取;
對於專業客戶需要的商品,提供整箱包裝銷售;
極其豐富的鮮貨;
每個商品的庫存和再訂貨都有嚴格的管理;
齊全的商品品種,嚴格的質量控制;
麥德龍C&C配銷體系正是為大型高效的購物設立的;
會員通過"麥德龍郵報"及時了解最新的商品及其他信息,得到最佳采購優勢;
完善的售後服務,免除客戶的後顧之憂 ;
依傍交通主幹道,交通便利,足夠的免費停車位;
麥德龍客戶服務部提供退貨、換貨和維修服務。
[編輯本段]麥德龍的供應鏈管理
麥德龍:限定目標群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但有時候,企業即便已經在這方面投入巨大的資本和精力,仍然會在市場壓力與供應商之間搞得焦頭爛額。雖然低價策略是企業競爭中通用的殺手鐧,但相同的策略在實際操作中的效果千差萬別,有的企業成功擴張,而大多數企業卻黯然出局。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已經成功進入中國,並極力拓展市場的麥德龍顯然深有體會,他們認為,只有清楚地限定你的客戶群,才能高效率地利用標准化供應鏈管理流程降低成本,贏得生存和發展空間。
1995年,麥德龍公司攜自己成功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落戶上海,並迅速向外擴展。至2000年,麥德龍已相繼在上海、無錫、寧波、南京、福州、東莞等地開設分店。在一連串的擴張行動中,麥德龍最引人注目的成功秘訣,恐怕就是堅持倉儲店的路線,劃定自己的目標顧客群了。
電腦結合人腦下單
電子化商品管理系統是管理物流的關鍵,有哪些存貨、進了多少、放在哪裡、賣了多少,只有熟知這些信息,才能對整個經營進行操控,進而控製成本。這是供應鏈管理的目標之一。因此,有效的物流跟蹤與庫存控制,是整個供應鏈在最優化狀態下運行的基本保證。據了解,在麥德龍,電腦控制系統掌握了商品進銷存的全部動態,將存貨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當商品數量低於安全庫存,電腦就能自動產生訂單,向供貨單位發出訂貨通知,從而保證商品的持續供應和低成本經營。
早在20世紀70年代,麥德龍的最高領導人之一Conradi先生就將信息管理的概念帶進麥德龍的物流管理。麥德龍有自己的軟體開發公司(MGI),他們從一開始就建立了適合其管理體制的商品管理系統及信息管理系統。因而可以隨時對進銷存的動態有清晰了解,並及時發現問題,作出快速反應,避免損失的發生,從而能在降低庫存的同時提高顧客滿意度。
當然,采購預測是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關鍵環節,預測的准確性將影響到其它各個環節效率,對成本高低產生直接影響。麥德龍有專門的監督人員檢查整個系統,檢查訂貨數量和交貨數量是否相符。一般的訂貨程序電腦根據顧客的需求信息提出采購預測,管理者再根據電腦的預測並參考其它的因素(如季節的變化、促銷計劃、社會上的大型活動以及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負荷能力等)結合經驗做出最後訂單決定。
建立標准化操作
麥德龍的經營秘訣就是所有麥德龍的分店都一個樣,這樣可以將成功的運作模式復制到每個商場,包括商場的外觀和內部布置及操作規則,所有商場實施標准化、規則化管理。這些規則包括購買、銷售、組織等各個方面。就像工廠的機械化操作一樣,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規則非常明確。從與供應商議價開始,直到下單、接貨、上架、銷售、收銀整個流程,都是由一系列很完善的規則來控制。而在中國,這種供應鏈管理的標准化掌控正是企業缺少的。
據悉,麥德龍的標准化原則以降低成本為最終目標,整個店鋪的設計不豪華但很有效率。作為倉儲式的配銷中心,麥德龍採用的是門店和倉儲合一的方式,不但節省了店面投入成本,而且在時間上能做到快速補貨。另外,其工業大貨架將銷售和存貨合為一體的設施,使空間上的垂直補貨成為可能,適合麥德龍這種大量銷售、物流速度快的商業模式,有助於實現低成本高效運作。
限定客戶降低成本
麥德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都是由顧客的需求來拉動的,因而,它總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提供更加完善的商品和服務。比如針對中小型零售商、酒店、餐飲業、工廠、企事業單位、政府和團體等,其供應鏈管理的特色之一就是對顧客實行不收費的會員制管理,並建立了顧客信息管理系統。
麥德龍認為,如果公司不限定客戶,讓所有人都來,運營成本就要增加,管理難度也將加大。例如,貨架上的商品陳列可以一件一件放,也可以一箱一箱放。但如果在貨架上擺一箱可口可樂,一件一件地放,要放24次。如果一箱一箱地放,一次就夠了,而且還可從接貨處直接用機器將貨品擺上貨架。麥德龍針對的是選擇那些願意一箱一箱購買的客戶,而不是那些希望一件一件零買的客戶。這樣可以減少操作成本,進而減少人員成本。
其次,限定了客戶群,就可以分析他們的需求,增加他們喜歡的商品,減少他們不需要的商品,從而優化商品的品種。比如,其他零售超市可能需要40萬種商品去滿足他們的顧客需求;麥德龍只需要15 萬種,前者需要的品種是後者的雙倍。麥德龍只關注目標客戶,知道他們需要什麼,因此可以做到有效控製品種數目。否則,公司就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供應商、更多的洽談……這就是成本。從技術的角度講,限制客戶范圍可以提高經營效率。
[編輯本段]針對專業顧客
「現購自運」是指專業顧客在倉儲式商場內自選商品,以現金支付並取走商品。與傳統的送貨批發相比,現購自運的優勢在於較好的性價比,食品和非食品分類范圍廣,即時獲得商品,更長的營業時間。商場提供17,000 種以上食品,30,000種以上的非食品。特別是在生鮮食品的供應上,包括水果/蔬菜、活魚、肉製品、奶製品。麥德龍現購自運的目標顧客包括餐飲業,酒店業,食品、非食品貿易服務商以及機構采購。他們可以找到大包裝以滿足特殊需求。
[編輯本段]核心價值
公認的首選批發商
不斷注重客戶的要求和滿意程度
遵循道德價值觀
公開交流、開誠布公
事無巨細,不斷創新
致力於客戶服務,物超所值
與供應商雙贏合作
我們的雇員是我們的重要財富
形成符合本地市場需求的模式
股東價值持續增長
努力提高依賴度和透明度
高效率低成本的運作
[編輯本段]使命宣言
麥德龍是為專業客戶和商業客戶服務的現購自運制商場。麥德龍以盡可能低的價格,為專業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商品和商業方案。
[編輯本段]歷史和國際化
1964年第一家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在德國開業,1971年第一家海外商場開業。從那時起麥德龍理念被不斷證明是富有活力的和靈活的,可運用於各種市場環境。三種不同的商場形式,「Classic」(大型),「Junior」(中型) 和 「Eco」(小型) 適應不同環境。 商場形式根據商場規模和分類范圍而定。最近,在東歐和亞洲擴展,主要運用「Junior」(中型)形式。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七十八。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二。
1964年,在商業領域中,一個嶄新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德國誕生了,這就是麥德龍。它以其獨特的C&C(Cash & Carry,即現付自運制)方式在短時間內在德國及歐洲其他19個國家迅速成長並活躍於全世界。
今天,麥德龍已是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商業集團,是世界100強企業之一。

⑦ 求一個採取無差異市場策略的例子.(最好就是舉出某一間著名企業)

從麥德龍的成功說起--如何在無差異的市場競爭中致勝

所謂無差異市場,即是指幾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經營規模和競爭實力的企業在同一環境下相互競爭相互依存的市場。然而,談到無差異市場是什麼?好像還是沒有什麼形象的印象。
在此,我先舉一個例子:談到市場競爭,我們不得不說說中國的彩電市場,這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彩電行業在經過幾次價格大戰之後,所存留下來的應當說是目前彩電製造行業里的精英了。他們的經營規模和競爭實力也大都相同,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彩電市場應該是一個無差異的市場。然而,在這個無差異市場上,中國彩電企業價格大戰的硝煙確實越來越濃烈。新一輪的彩電價格跳水又慘烈上演,樂華21英寸跌至588元,TCL25英寸1299元,海信29英寸1599元,海爾29英寸超平1697元、34英寸超平4799元……在武漢,有些商家甚至玩起了彩電論斤賣的雜耍,彩電企業的利潤毫無疑問已被拖至冰點以下,全行業虧損的窘境盡顯。據統計,2000年一年索尼在中國的彩電銷售100萬台,賺走10個億,而同期所有國產彩電銷售贏利才不過5.4個億!

是什麼使中國整個彩電行業的利潤總額不抵索尼一家企業呢?就我們的生產能力和規模已經完全可以與之抗衡,但是為什麼我們在銷售盈利方面卻是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在無差異市場的競爭中,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

首先,了解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明確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知道「我是為誰服務的」,「我適合服務誰」,立足於自己的企業實情,切合實際的為自己的顧客服務。

目前在中國的零售市場,很多國內零售企業都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領域,超市,便利店,百貨店等多種經營業態同時下手,恨不得一攬全局。然而,世界著名的「商業大鱷」麥德龍超市偏偏不信這個常理。麥德龍就有一個聽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規矩,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一律不準進場。曾經有些朋友本想帶著小孩逛逛「洋超市」,讓孩子們自己挑選所喜愛的食品,順便開開眼界,可他們無一例外地被擋在了門外。對商家而言,顧客總是多多益善。反其道而行之,麥德龍的解釋令人尋味:作為一家大型倉儲式超市,麥德龍經常需要進行叉車作業,補充貨品,而1.2米以下,恰恰是叉車駕駛員的視覺盲區。因此讓兒童進場,存在著安全隱患。同時,麥德龍面對的消費群不是個人和家庭,而是通過會員制的形式,鎖定具有批量購買能力的終端零售商和機關事業單位等,進行批量銷售。拒絕兒童消費群體進場,不讓孩子們到處亂跑,實質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自己的目標消費群。

從麥德龍行為的表面上看是阻擋了一批零售消費者進場消費,而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麥德龍強烈的目標消費群意識,從一個細節上反映了「顧客第一」的服務理念。對於入世後將迎來激烈「商戰」的本土商業而言,這種「我為誰服務」的理念顯得十分重要。

因此,商家在對消費群體的「取捨」上大有講究。與以前的計劃經濟不同,現在的絕大多數商品都處於買方市場。過去是顧客找商家,商家只要手裡有貨,就能「通吃」天下,不怕你不來。而現在雙方的關系則是掉了個個兒,商品多了,更新快了,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市場細分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在90年代前後,由於社會上流行的商品品種有限,可能會發生眾多商家經營的商品品種類似,消費者感覺所有的百貨店都像是一家門店。

然而如今在街上看看,各種各樣的專賣店從某一品牌的服裝到女人街的流行,從家用電器到窗簾布藝,種類繁多。與此同時,商家也是使盡了各種手段招攬客源。正是由於顧客的選擇餘地大了,因此,哪一個商家想吃盡天下,都不可能。在並非所有人都是我們顧客的今天,關鍵是弄清楚我為哪一個消費群體服務,通過什麼手段鎖定這一消費群。搞不清自己的顧客是誰,定位不準,帶來的負面效應可謂是一波接一波。國內有些地區之所以出現連綿不絕的價格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商場不清楚自己的消費群體,在產品結構、檔次上出現驚人的雷同,只落得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廝殺,幾敗俱傷,影響了整個商業的繁榮。

轉過頭再看新興的超市業,有的超市貪大求全,或是銷售面積效仿「巨無霸」,或是經營品種從食品到日用百貨直至家電、服裝無所不包,卻沒有弄准自己的目標消費群究竟是誰。結果是有限的經營面積被浪費,家電「塵封」,服裝滯銷。顧客總是有限的,但是顧客卻又是無窮的。鎖定穩定的消費群體,從經營品種、服務時間、商品價位等方面為他們考慮,了解顧客,理解顧客,才能為商家佔得競爭中的一席之地。這就要求商家看準顧客的需求,包括潛在的需求,要求商家研究市場存在的「盲區」。 入世後,零售業的開放面將不斷擴大,外資商業的實力與服務都高於我們。對於要在這場競爭中勝出的本土商家來說,「我為誰服務」、「如何服務好」,恐怕是一盤剛剛落子的棋。

誠然,我們應當找到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但是我們應當怎樣確認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呢?

在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商業資本高峰論壇上,上海錦江麥德龍購物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國滿闡述了麥德龍的經營之道———現付自運制經營。麥德龍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在世界500強中名列前50,在商業企業排名中位居前三名,但創立的歷史僅有37年。在全球,麥德龍採用的是會員制。會員應當具有法人資格,主要包括四大類:餐飲業各類企業;中小型零售商;需要原材料的經營類企業包括工廠、小店面、夜總會等;以及需要原材料的非經營類機構包括政府、學校、各種聯合會等。而麥德龍對會員的承諾,只有兩個字:利潤。

從目前在中國運營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1996年麥德龍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連鎖店,目前開辦了6家連鎖店,分別坐落於青島、杭州、重慶、成都、武漢等。去年,僅這6家店的營業額就名列中國連鎖商業排名前五位。呂國滿說,麥德龍既是配送批發中心,又是服務中心。傳統的批發是「見面不見貨」,經常採取的是面議的方式,於是經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供應方能否按照協議組織貨源?能否保證協議中的談判價格?以及交易中經常出現的「有價無市」和「有市無價」的現象,這些都是傳統批發業存在的弊端。而麥德龍提供的批發服務則不存在面議的情況,商家直接面對貨物和收銀機,供應方直接供貨,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述種種弊端。

從以上的麥德龍的目標顧客群體的定位和選擇,可以看出其銷售的對象就鎖定在會員范圍內,同時會員又都是以批發為主的廠礦機關及中小型服務企業。這樣的定位不僅能夠本著其專業的態度為目標顧客群體服務,同時又為自己的顧客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談到這里,也就說到了企業在無差異市場中應當注意的另一方面:服務。「服務管理的有限也制約著服務的有限」,這是麥德龍的座右銘。因此,在麥德龍的視野中,服務是有序的,是有層面的。不能僅僅局限在某一個層面,這樣才能提供給客戶有效服務。

一次,一位顧客從麥德龍購買了一車啤酒。從查到的信息中他發現,該顧客從沒有購買過如此大量的啤酒,而購買量的增大就意味著經營風險的提高。於是他打電話給該顧客公司老總,告訴以他們公司通常購買的情況,半車啤酒足夠了,且還暗示將長期保持這樣的底價。聽到這些,該老總道出了購買的真實動機,是因為看到麥德龍的價格比較低,按照去年的經驗,可以向周邊的其它企業出售多餘的啤酒。後來,該老總退掉了半車啤酒,從此成為了麥德龍非常忠實的客戶。

「質量等於企業的生命線」是麥德龍另一個座右銘。這不僅是麥德龍的座右銘,同時也是這家國際知名零售企業在無差異市場中獲勝的原因之一。

在麥德龍,提供給客戶的都是真品,並保證貨物的新鮮度。倉庫不僅用來儲藏,有時還陳列商品。 如果需要新鮮的肉類食品,由客戶去冷庫中挑選。同時,質量的保證還有賴於制度的貫徹實施,因此,控制質量越強,麥德龍的銷售情況就越好。此外,麥德龍對上下游的廠家也有嚴格的控制。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一旦供應商沒有保證提供貨物的質量,將被終生取消供應權。在與銷售商的合作中,一旦銷售商發生了諸如偷竊等事件,也將被終生取消交易權。

在恪守以上的幾個原則之後,企業在無差異市場中,還應當遵守行業規范,保持其固有的企業經營特色,以區分於其他的競爭企業。在世界巨商麥德龍的「透明發票」頗具特色,其大小相當於一張A4列印紙,上可詳盡羅列十幾種甚至幾千種商品。發票全部由電腦輸出,包括顧客姓名、商品描述、單價、數量、金額及日期等。其詳細程度連每提衛生紙所含的卷數都有說明。在假冒偽劣猖獗肆虐的時下,人們的經濟行為變得越來越謹慎。消費行為發生後,主動向商家索要發票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發票便成了維護自身權益的證據。然而,麥德龍的透明發票在成都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開業兩個月,便遭遇進貨商和消費者退貨,從賬面上反映出來的損失據稱達100多萬元。

對於這一現象,人們見仁見智,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3種,一是麥德龍未入鄉隨俗,得了「水土不服」之症;二是成都人觀念滯後;三是因想佔便宜者難達目的,故而抵制。不錯,麥德龍是一家外資企業,能到中國市場來爭城奪池,不可能不對中國的國情作一番深入的了解。

令人詫異的是,麥德龍得出的結論竟然是:這是國際慣例,國家認可,絕不妥協。不妥協的後果不外乎兩種,要麼生存,要麼死亡。難道麥德龍真的是放棄了它來中國賺錢的本意,不遠萬里只為跑到我們這里來「燒錢」嗎?其實,大謬不然。深究起來,麥德龍的不妥協大有深意,它的經營之道簡單朴實,那就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長期以來,普通百姓購物習慣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銀貨兩訖,交易過程也就結束了。除非幾千元上萬元的「大件」商品,很少有人會想起向商家索要發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忘記了國家稅收正是通過人們忽略掉的一張張不起眼的發票大量流失的。再者,就是一旦發生質量糾紛,消費者往往拿不出證據,只好獨自承受一切後果。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正是中國人群體稅法意識淡薄的必然結果。

現實生活中,有一類人的「發票情結」卻是異常地濃厚,他們不但主動向商家索要發票,還要增開、虛開各類發票。因為這其中包含著小集體或者個人的利益。這一類人具有不確定性,或是頭戴烏紗的官員,或是手中握有采購權的小職員等,猶如毒瘤一樣隱藏於社會的各階層。麥德龍在開業的兩個月中,無一例外地遭遇了這樣一些人的輪番「攻擊」,有要求更改其詳細的商品羅列,或模糊其購物商品,有顧客要求將購買的上千元彩電填寫成「辦公用品」等,但麥德龍卻一律說「不」。這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之舉,但作為一家洋企業,卻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麥德龍恐怕無意充當道德的說教者,但它所信奉的經營思想,正是我們曾經擁有但已略感生疏的東西:誠信。誠信能用金錢買到嗎?不能!假以時日,企業將目光鎖定在麥德龍,政府采購盯上了麥德龍,消費者因為信任而來到麥德龍,麥德龍不就走出了一步高招么?至少,麥德龍告訴了我們這樣一條簡單的道理:搞市場經濟,最重要的是要遵守規則。不守規則可能會有急功近利,但成大器者必定是那些堅守者。

「誠信」不僅是一個人的做人准則,同時也還是一個麥德龍企業的成功的原因之一,不管是對待顧客還是國家的部門機關都應當本著「誠信」的原則,以便於樹立企業的公司形象。

通過對於麥德龍管理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企業在無差異市場中的注意事項就是:第一,明確目標顧客群體,第二,對顧客的服務至上,第三,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第四,保持其固有的誠信和企業的管理風格。相信做好以上幾個方面,企業就可以在無差異市場中獲得先機,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

⑧ 急求!!急需一個德國麥德龍營銷方面失敗的案例,明天就要,可追加100分!!!大俠們幫幫~

我稍改了一下
分了4點

⑨ 論入世後我國大中型零售企業的營銷策略

找了兩個文章你湊合著看能不能用上一點,分就不用了,這個東西看來你只能靠自己了:

就在中國入世槌聲敲響的前幾天,世界零售巨人沃爾瑪從中國東南沿海揮師北上,與北京的合作夥伴簽約,計劃在北京開5家店,與此同時,包括北京物美集團,西單商場等13商家在內的北京商業連鎖集團橫空出世,為的就是打造「航空母艦」結群而御,新一輪競爭山雨欲來。

其實,北京商界的硝煙只是中國商業戰場上的冰山一角,沃爾瑪也只是國際商界大鱷的一員。據統計,從1992年中國零售業對外開放至今,實際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業已達300多家,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的地盤不斷擴大,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已經有70%在中國「搶灘登陸」,知名的有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日本的伊藤洋華堂等。

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預言,在未來3至5年:中國零售業60%的市場將由3~5家世界級零售巨頭控制,30%的市場將由國家級零售巨頭控制,餘下不到10%的零售市場零頭則掌握在區域性零售巨頭手中,雖然這個預言是否屬實未知,但足以說明零售市場競爭的激烈。

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入世後,零售業將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在感慨生不逢時的同時,中國零售業應該怎麼辦?坐以待斃不行,我們需要認清自己,我們需要分析對手,更重要的,我們要行動!要向「狼」學習。

第一,要學習世界著名零售集團的戰略眼光。

世界著名的零售集團為了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和發展戰略,不惜花費重金進行市場調查。據說沃爾瑪進入中國之前花費1000萬人民幣對中國市場進行分析調研,最終選擇了深圳,放棄了在美國已經成熟的折扣店和倉儲商店業態,堅持了天天平價的經營理念,迎合了工薪階層這一目標客戶群,取得了初步成功。雖然目前進入中國的零售集團還處於不盈利狀態,但由於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所以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都充滿了信心。我們有些零售企業缺乏戰略眼光,當百貨店熱時,他搞百貨店,當超市熱時,他發展超市……這種企業是不會成功的。

第二,要學習定位意識。

世界著名零售集團有著很好的定位意識。他們善於與對手合作,而不是擠垮他。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努力形成與對手差異化的互補性,把整個市場蛋糕做大,而不是擠在一個業態,一個商圈進行惡性競爭。例如,家樂福開辦大型超市,目標顧客是家庭主婦,滿足家庭主婦對家需用品一次性購物的需求;麥德龍發展倉儲商店,將機關團體和中小商人作為自己的目標顧客;而7—11便利店則把市場鎖定在年輕人,特別是男士身上。沃爾瑪購物廣場與家樂福大型超市有交叉競爭關系,他們就在商圈選擇上適當區別。

相反,我們許多零售企業仍然處在盲目發展的階段,業態不清,定位不準,自然難以形成特色,惡性競爭難免。

第三,要學習規模化發展。

進入中國的著名零售集團都是規模化多店鋪發展的。這是他們既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又可以減少店鋪運營費用,從而在價格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到2000年底,沃爾瑪已經有4000多家店鋪,1923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世界500強的第二位。世界零售100強中的大多數企業店鋪數都超過1000家,最多的日本伊藤洋華堂已超過30000家,位列第100位的銷售額也達40億美元左右。2000年,中國百強連鎖企業平均店鋪數僅為76.85家,最多的上海聯華為1000家,銷售額為111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世界零售百強第100位的三分之一。中國零售業急需做大規模。

第四,學習多條腿走路的方針。

縱觀世界著名零售集團規模優勢的實現,採取了四條腿走路的方針:自建店鋪、全資店鋪、特許店鋪、購並店鋪。沃爾瑪和家樂福至少運用了其中的三條腿。沃爾瑪初期以自建店為主,在20世紀60年代,每年僅開2~3家店鋪;1970年股票上市,加快自建店速度,70年代平均每年開26家店;進入80年代,沃爾瑪採用自建和並購兩條腿走路的方針,10年中每年開店數達到100餘家;進入90年代,沃爾瑪採取了三條腿走路的方針,成立合資公司擴大規模,每年店鋪數以平均200家的速度遞增。家樂福和普美德斯過去一直在世界零售企業排行七、八位左右,兩家合並而成為僅次於沃爾瑪的世界零售巨頭。 在世界零售業的發展上,後來居上者常常是採用了迅速擴張的發展模式,而非費盡心機自己開店。中國零售企業迅速做大規模,也必須多條腿走路`,特別是要利用特許經營和購並的方式。

第五,學習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營銷策略。

中國零售企業要提高,首先要在基礎管理上下功夫,特別是連鎖業,統一是最重要的。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核算,這幾個統一如果都沒有做到,根本就不能稱為連鎖企業。還有信息技術的應用,像POS(收集銷售數據)和MIS(管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等,這都是必須的。
以上是我對入世後中國零售業的一些看法。零售業是和廣大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行業之一,願中國零售業一路走好.

流通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企業利潤和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作為流通產業中的零售業,是國家向外資試開大門的行業之一。隨著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的速度加快,我國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已成為接受外資商業挑戰的行業。

外資大幅度進入我國零售業無論是對我國零售商品市場,還是對零售企業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從零售市場運行軌跡看,外資的進入已由原來區域性發展、單一業態轉向全國性、全方位較量,外資企業已順利渡過磨合期,正向高速擴張期發展。外資企業的不斷湧入,對國內零售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與生存危機,也對國內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外資進入中國國內流通業市場帶來的結果是挑戰與機遇並舉

對於中國流通業而言,外資企業的進入意味著機遇和挑戰並存。從總體上看,外資零售業搶灘中國市場有利有弊,如何趨利避害,適時適地的引導將是吸引外資的關鍵,也是我國零售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從積極的方面看,有六大影響:

第一,提升了流通業技術水平,加快了我國流通業的現代化進程。外資的進入,帶來了國內分銷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短缺的資金,也帶來了先進的營銷理念、營銷策略和科學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國傳統的零售業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國內商業業態單一,過於集中的布局,使之更加合理,也更加貼近和方便居民的生活,大大推進了零售業市場化進程和整體水平的提高。外資的進入,還加快了我國商業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帶動了高檔商業設施的發展,增強和改善了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投資環境。

第二,活躍了國內經濟,帶動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開放零售業導致跨國零售企業增加在中國的采購,一些跨國零售企業還把采購中心轉移到中國,增強了中國在其全球化經營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據統計,外資零售企業所銷售的商品中,90%-95%來自國內的農業和製造業。不僅拉動了內銷,而且還帶動了內地消費品的出口。此外,通過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將中國商品輸入其全球經營體系范圍內的其他國家,也可以增加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隨著外資零售企業的擴張,「中國製造」將加速進入跨國零售企業的全球供應鏈,並使得房地產、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能源及多種服務行業都從中受益。

第三,提高了國內同行的競爭力。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外國著名零售集團進入我國內地將更為暢通。國內零售企業將面臨世界上更多的大零售集團的競爭挑戰,其直接結果必然是迫使內地零售業進行徹底的改造與重組,從而塑造出真正能與國際零售集團抗衡的企業,從而也為國內的零售業進入世界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第四,增加了就業。據估算,跨國零售集團在中國采購的300億美元,將創造 1300個就業機會。進入世界500強的零售集團每年的采購額近1.5萬億美元,以高效率的大型業態為主的外資零售業的進入將加速淘汰中國低效率的零售業,但不會對就業產生收縮式的影響。外資零售業所使用的本地人力資源不僅是一般的營業員,而且還有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無疑增加了當地高級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

第五,多樣化的業態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外資零售業進入中國已有十多年,已從初期的磨合適應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其業態和運作模式也更加成熟。各家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業態。毋庸置疑,外資企業將發展自由的多業態,適應不同人群,並實現規模化。這對於豐富國內零售業態,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群體需求,促進零售市場的不斷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六,外資大規模進軍西部,促進了西部地區零售市場的繁榮。近年來,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零售業的進一步開放,以往把主要目標放在東部的跨國零售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相對貧瘠而又廣袤的西部。大量外資零售業進入西部,將先進的業態和技術管理引入西部,對於改善落後的西部零售市場,發展滯後的西部流通業將起到內資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負面影響看,外資企業的快速進入,使得內地企業面臨了極大挑戰。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經營管理優勢的挑戰。國外零售業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最先進的現代管理技術與手段,以及很高的商業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而且,在硬體和軟體上,他們也具有別人難以簡單模仿的競爭優勢。

第二,經營規模優勢的挑戰。目前,進入內地商業領域的外資企業大都是一些跨國公司,資本實力雄厚,經營規模龐大,具有強勁的資本運作能力。入世後使僅有的商業保護壁壘被徹底打破,並意味著對內地商業資本營運能力的極大挑戰。

第三,經營業態的挑戰。外國零售商針對自身的優勢及目標顧客的需求,准確地選擇業態,以鮮明的特徵搶占市場,以搶奪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並在抓住現有顧客的同時,還把目標瞄準我國潛力巨大、數量眾多的潛在顧客。這些業態的選擇,反映了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透徹了解和深遠思考。

第四,營銷方式的挑戰。外資企業按照顧客光顧不同類別商品的頻率和時段,巧妙地採用「價格組合」的營銷方式,吸引和誘導顧客最大限度地實現潛在的購買慾望。這種靈活的營銷方式綜合了對顧客的年齡、職業、階層、收入水平和消費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遠遠勝過內地常用的打折促銷,購物贈券,贈禮品等低級促銷方式。

第五,價格優勢的挑戰。外資企業採用大批量買斷方式進貨,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可以保持穩定的進貨渠道(因為供應商降低了風險),使低價購進有長遠的保證。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外資企業的低價位不僅來自於采購環節,而且還來自於管理和信息的綜合性服務。這種既降低成本,又獲得收益,並以收益沖減成本的雙重策略,使外資企業的價格優勢更為明顯。

第六,科技、網路優勢的挑戰。外資企業依靠高科技支持,形成了以網路為輔助的自動化商業,從而改變了傳統零售業的運作方式。使顧客資料的搜集與分析、銷售資料、補貨系統、營銷手段的調整等都可用現代化的電子技術進行管理。

第七,品牌優勢的挑戰。國外商業企業,特別是世界級的零售集團,在企業的內部管理、商品結構確定、服務、購物環境等方面形成了普遍的社會認知,早已名聲卓著。憑借這一優勢,外資企業加大了吸引和爭奪我國消費者的力度,形成了對國內商業企業的威脅。

外資正在加大力度拓展中國國內流通業市場

根據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當人均收入達到250美元至600美元時,以連鎖商業為代表的現代零售開始出現;當人均年收入達到600美元至800美元時,大規模、國際化的連鎖零售便會迅速發展起來。並且經濟發展程度越發達的地方,其現代零售業態在零售業中所佔市場份額也越大。

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已超過1300美元,沿海地區,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更高。因此,現代零售業的蓬勃發展也就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並且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零售業將會在零售市場上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

外資選擇進入中國市場,正是看重中國龐大的零售市場和巨大的成長潛力。按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國商業領域過渡期已於2004年12月11日結束,對境外企業的准入已基本取消地域、股權和數量限制。目前大型跨國商業企業已做好在我國市場進行全面競爭准備,並確定了以大型綜合超市及專業店、便利店作為主要業態的發展戰略。過渡期一旦結束,他們將加快在全國布點並建立相應配送體系,短期內外資企業在這些業態方面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上升。

未來幾年,隨著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在企業設立形式、數量、地域、股權比例等方面的限制陸續取消,零售業將會形成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以及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競爭的格局,內資零售業將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上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

外資參與競爭的主要業態,目前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但已開始向西部等地區發展。從發展趨勢看,不排除向中小店鋪發展的可能。

在經營商品領域,外資企業還將進軍多種重要商品的零售連鎖業,將對我國傳統的以攤位制銷售方式為主的商品交易市場形成有力的沖擊。

預計在未來幾年,外資商業企業對二三級市場的進入可能更多的使用並購手段,而近幾年中國的外資連鎖企業則更樂於選擇並購方式,迅速擴大其影響力。那些擁有豐富的網點資源的內資零售企業,將成為外資收購的重點對象,同時因經營不善和競爭失利而選擇退出的外資連鎖店,也為並購提供了大量機會。

理性面對挑戰,從四個方面做強做大國內零售業企業

應該看到,大規模開放後外資企業必然會獲取一定市場份額,這是難以避免的。外資進入國內市場並不斷擴大在中國零售業中的份額,必然會對中國的本土零售企業產生影響,但我們應客觀地分析這種影響。外資零售業代表了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它們的進入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模仿、競爭和跟進。第二,沒有理由相信外資就一定會輕易佔領中國市場。目前外資流通企業在全國市場中的整體份額並不高,不超過5%。外資在個別業態(大型綜合超市)中的份額略高,但銷售額本身占國內零售市場的份額並不高。加上國內潛在市場巨大,外資零售企業主要集中於東部的大中城市,二、三線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有效市場還沒有開發,而國內零售企業在這些地區還處於壟斷地位。因此,外資零售企業的市場份額還不足以控制國內零售業。我們對此要有清醒認識和足夠的心理准備。國內企業要盡快適應這一新的市場環境,先做模仿者或合作者,再做競爭者,並在競爭中擺正自己的定位,進而做大做強。

國內外的經驗和教訓證明,流通業不是可有可無的小行業,而是國民經濟整體提升的關鍵環節;流通業也不是政府可以放手不管,任其發展的一般性服務業,而是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全力發展的先導產業。

第一,應盡快研究制定一整套支持流通產業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大型超市開店的聽證制度,充分論證大型店鋪開設的合理性。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商業立法進程,最大限度去開發商業資源,使我國商業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發揮;規范企業的市場行為,合理整合資源,避免惡性競爭,避免因重復建設而導致資源被浪費。

第二,重新整合國內流通企業。按照做大企業集團規模的要求,以優勢業態和知名品牌為龍頭,推進相同業態、相同行業之間的聯合,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集團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整合小型流通企業,提高中國流通企業的組織化程度,獲取規模經濟優勢和范圍經濟優勢,同時提高流通業整體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的水平。

第三,積極開拓兩個市場,推進流通產業的國際化,參與國際競爭。我國流通業需大力提高自身實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搶佔有利地形。在鞏固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可利用特有優勢和「入世」後種種優惠,到外商「後方」去開拓國際市場,實施跨國經營。

第四,加強流通模式研究和人才培養。商業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目前,嚴重阻礙我國商業企業規模化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商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的嚴重短缺。必須抓緊人才培養,建立與現代商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培養適應大流通模式、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的經營人才。

閱讀全文

與麥德龍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會展管理策劃方案怎麼寫 瀏覽:597
釘釘的推廣方案 瀏覽:229
微信群裂變營銷 瀏覽:416
家裝微信營銷聊天 瀏覽:625
製作一份賽事贊助的策劃方案 瀏覽:410
新店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
單身派對策劃方案獎品 瀏覽:863
上海鋼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658
kfc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754
幼兒園暑期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456
分析網路營銷現狀分析 瀏覽:238
銀行11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38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企業類型 瀏覽:762
市場營銷營銷畢業生去富士康 瀏覽:583
線下水果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99
清華市場營銷博士 瀏覽:809
脫貧能力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786
冬季瑜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28
鞋子的網站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853
農夫山泉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