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士力集團是什麼
天士力集團是以大健康產業為主線、以制葯業為中心,包括現代中葯、化學葯、生物制葯和保健品,健康食品等。涵蓋科研、種植、提取、制劑、營銷等的高科技企業集團,是天津市重點支持的大企業集團之一。
天士力集團以「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質量」為企業理念,堅持「三高一新」(高科技、高起點、高速度、新思維)的發展思路,以科技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營銷為動力、以質量為保障,為實現「創造健康、人類共享」的目標,堅定地走自主創新、高新科技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自公司成立以來,集團致力於打造符合系列標準的一體化現代中葯產業鏈。從葯材種植、中間提取、制劑生產到市場經營,在各個環節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在陝西商洛等地建立了符合中葯材種植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葯源基地;率先倡導並建立了現代中葯和植物葯提取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EP);自行研製成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自動化滴丸生產線,建立了通過國家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的現代中葯生產基地;建立了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的營銷體系,使公司質量管理實現與國際和國家標準的接軌。
為了打造創新型企業,推動知識型、復合型人才成為企業創新的主體,以資本為紐帶,建立了促進人才成長的創新管理機制,讓知識參與分配,讓成果參與分配,使知識成為資本。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則,建立「沒有圍牆的研究院」,吸引國內外一流專業人才加盟合作,使自主研究與合作研究相結合,以科技創新作為醫葯產業的根本支柱,研發一代、生產一代、貯備一代、構思一代,形成了包括現代中葯、化學葯、生物葯和保健食品在內的產品體系和產業體系。
醫葯營銷貫徹「基礎市場在國內、目標市場在國際」的營銷戰略。
在國內市場,以「板塊」理論為指導,進一步探索、深化市場細分,按照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拓展新的板塊,實施個性化、差異化營銷;形成了由營銷集團公司、區域分公司和辦事處組成的營銷體系,構築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場網路。按照「專家定位,學術推廣」的營銷思路,實施學術營銷、服務營銷、文化營銷、全員營銷,深入開展「健康之星天士力行」活動,做好零距離服務,傳播健康理念,創造消費者價值。
在國際市場,已經構築了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俄羅斯的市場布局,復方丹參滴丸以葯品身份進入韓國、越南、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醫葯市場,在馬來西亞、南非、荷蘭、法國、阿聯酋等國家地區建立公司,形成了多層次的營銷體系。
集團積極探索從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升華,使先進的文化價值觀與市場經濟活動融為一體,形成了「三個人」為內涵的企業文化,即:「祖先文化」體現繼承與創新,「消費者文化」體現誠信與服務,「員工文化」體現責任與價值。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成為天士力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隨著企業的高速發展,天士力集團在全國醫葯行業中創造了突出的業績。復方丹參滴丸成為首例通過美國FDA·IND臨床用葯申請的復方中葯制劑,連續多年保持現代中葯單產品市場銷售的最高記錄。復方丹參滴丸及其系列研究先後被國家科技部列入「中葯現代科技產業行動計劃」重中之重項目、九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國家973基礎研究項目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工程項目,並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天士力技術中心被批准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人事部在天士力設立了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從現代中葯研發開始,到構築大健康產業體系,創新成為這個過程的核心和靈魂。以創新求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創新給天士力集團帶來了不竭的動力,帶來了發展的高速度。自主創新,使天士力集團從一個科研成果,建立了一支人才團隊;從一個產品開發,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從一個產品銷售,建立了一個品牌營銷模式;從現代企業管理創新,引發了一種企業文化現象;從一個產品經營,構建了資本運營的基礎。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機遇,天士力集團提出「百年企業、百年育人、百年品牌」的戰略思想,確立了三大歷史責任:創建百年不倒的天士力品牌,建立國際化的跨國制葯集團,推進中醫葯成為全人類共享醫葯。富於創新的天士力人正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奮力開拓的銳氣,向著「創造健康,人人共享」的目標奮進。
Ⅱ 天士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有哪些產品
天士力集團成立於1994 年5月,現已發展成為以大健康產業為主線,以制葯業為中心,包括現代中葯、化學葯、生物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
天士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產品有復方丹參滴丸、養血清腦顆粒、柴胡滴丸等,逐步建立了以復方丹參滴丸生產經營為核心的產業化體系。
1、復方丹參滴丸:
復方丹參滴丸,中醫方劑名。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見胸悶、心前區刺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癥候者。
天士力建立「沒有圍牆的研究院」,堅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則,堅持走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形成了由心腦血管系統用葯,抗腫瘤與免疫系統用葯,胃腸肝膽系統用葯,抗病毒與感冒用葯構成的產品體系,現代中葯——復方丹參滴丸,養血清腦顆粒、化學葯——蒂清,水林佳等已成為一批知名產品,復方丹參滴丸已連續六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位居全國單產品銷量之首。
天士力研究院是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被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先後承擔國家級火炬計劃,「九五」,「十五」科技攻關,國家863、973等重點科研項目40多項,天士力現代中葯產業園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企業信息化工程被列入國家信息化重點工程,863計劃項目,「天士力」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企業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創新型企業試點」,連續五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企業」,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網路—天士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Ⅲ 推廣億利良咽產品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三億人口、十三億個嗓子,世界上毫無爭議的超級大市場。資料表明,嗓子用葯是繼胃葯、感冒葯後成為百姓消費最多的葯品種類之一。權威調查機構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咽喉類產品市場是一個具有穩定結構的飽和市場,它分為咽喉葯和咽喉糖兩類產品。咽喉葯產品的消費者為咽喉不適的需求群體,銷售渠道基本是通過醫葯公司進入醫院、葯店、診所,這一市場大約有20億元的市場容量,且以每10-20%的速度在增長;而潤喉糖屬於時尚消費品,適合年輕一族,購買隨意性較強,終端是超市、便利店和特渠,這一市場的容量在6億~10億元之間。
在咽喉葯市場上,廣西「金嗓子」以6億的年銷售收入和30%的市場份額穩居市場龍頭老大的位子。緊隨其後的是西瓜霜含片及噴劑,江中草珊瑚在市場上位居老三,各佔13%和6%。這幾個品牌每年在鞏固品牌知名度上的廣告預算也都不下5000萬元,它們的投放方向基本集中於電視媒體,以中央台為主,輔以衛視台、地方台投放。其它產品,如華素片、黃氏響聲丸、健民咽喉片、咽利爽滴丸等產品的年銷售收入不足一億元,每年靠部分優勢市場佔得4000萬~8000萬元的份額。雖然這些小品牌無法與前三者中的任何一個抗衡,但他們共同占據了過半的市場份額。但近年來隨各大制葯企業紛紛看好這塊蛋糕,也都紛紛推出了同類產品,較著名的有億利甘草良咽,以其特有的營銷策略――針對「吸煙引起的喉部不適」,當年曾一度進入利咽產品的前五名,銷售額超過一億,但隨後表現平平,似有曇花一現之感;江中草珊瑚含片的同門兄弟――江中亮嗓為億利良咽的跟進產品,在某些地區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咽喉糖市場區域發展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發達省市。主要品牌有荷氏、涼可潤、漁夫之寶、清嘴含片,泰諾甘草怡喉爽等。
總結起來,這個市場的產品基本上已是四平八穩,四五家主要競爭者分割地盤之後,近六七年來從未有新品牌能夠成功打破既定格局,成為有威懾力的挑戰者。
一、消費者分析
以上是護喉類產品的基本狀況,市場以消費者為中心,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護喉葯消費者的情況(本文主要針對咽喉葯,故暫不討論咽喉糖):
1、病因分析:有資料表明,在咽喉不適的目標消費人群中,57%是因感冒、咽喉炎引起的,18%是煙酒過度導致,還有13%左右是用嗓過度及12%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不適。
2、購買用途:籠統地講,購買原因都是解決咽喉不適,但在做進一步分析可發現,咽喉不適的人群,產品購買目的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疾病式的,如煙酒過度和用嗓過度等,這種一般症狀較輕,可選擇葯品,也可選擇食品或保健食品;另一種是疾病式的,如因感冒、咽喉炎所引起的咽喉不適,這種情況一般症狀較重,多選用葯品為主。
3、品牌選擇原因:除吸煙造成的咽喉不適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症狀並無明確細分,消費者在選擇品牌時,產品知名度便成了品牌選擇的主要原因,當然若消費者對產品效果滿意,再次購買也是品牌選擇的重要因素,除此外,店員的推薦和口碑傳播也能對咽喉產品的選擇起到重要作用。
對潤喉糖類產品,由於品牌不斷增加,其品種、包裝等也會經常變換,因而消費者在選擇時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品牌忠實度不很高。廣告對消費者選擇潤喉糖影響較大的因素,甚至可能成為他們更換品牌(潤喉糖)的主要原因。
4、消費者關注因素:有資料顯示,消費者對咽喉類產品敏感度最高的是療效,而對價格並不是非常的敏感。
二、幾個成功品牌
分析完了消費者,我們不妨來逐一分析一下市場上目前表現不錯的幾個品牌:
1、金嗓子喉寶
金嗓子喉寶由廣西金嗓子葯業1995年出品,產品為中成葯,屬後進入者,但憑借其強有勢的廣告宣傳和便利的終端渠道策略深入民心,在短期之內成為咽喉用葯的江湖老大。隨著近幾年新品牌的進入,其競爭壓力不斷加強,在某些城市出現份額萎縮的現象。金嗓子喉寶是初是保健葯品,後轉為葯准字產品。金嗓子之所以成為國咽喉葯市場的老大,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產品有個好名字。「金嗓子」可謂雅俗共賞,容易記憶,應該是同類產品中名字最好的一個,許多消費者一提到咽喉問題就馬上想到金嗓子,筆者認為這種先天的優勢是其能後來的居上的主要原因之一。試想若把「金嗓子」換作叫「╳╳咽片」、「╳╳喉片」,就憑金嗓子喉寶僅那一句十年不變的廣告語:「保護嗓子,用金嗓子喉寶」絕對成不了行業的老大。對於金嗓子的廣告業界已經有過很多的討論,在此不在贅述。
其二、金嗓子喉寶應該算是好產品。這得益於一方面咽喉疾病比較容易起效、得到產品支持;另一方面其設計者在產品設計之初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當時的咽喉含片均為葯粉壓制而成,一含即溶,很難在咽喉部較長時間保持葯效,含片一般較小但葯量不足,對急性咽喉炎或咽喉不適應者如不大量施葯,見效也較慢,而潤喉糖無治療作用。這樣,兩類產品之間存在一個空缺,金嗓子喉寶發現了這個空缺,推出了中間型治療保健產品。
2、西瓜霜潤喉片
西瓜霜潤喉片是上市較早的咽喉葯之一,屬於二線品牌,它以中醫理論的「內火」概念確立了自身的位置,是桂林三金葯業集團西瓜霜系列的拳頭產品,主要在葯店進行銷售。作為一個老字型大小的產品,對市場進行了深度開發,還生產了不同劑型、產品功效側重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由於這系列產品均是適用於上火引發的上呼吸道及口腔不適及病症,易使消費者混淆產品的主功效,造成系列產品間的競爭,反給競爭產品可乘之機。
3、復方草珊瑚含片
由江西江中制葯生產的復方草珊瑚含片也是上市較早的咽喉葯之一,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風熱型急性咽喉炎,其銷售遍布全國,年銷售額近1億,其銷售相對較為穩定。江西江中制葯為擴大其在咽喉產品的影響力,近年又推出保健品--「亮嗓胖大海清咽糖」,並定位為「清咽潤喉」。
金嗓子喉寶、西瓜霜和草珊瑚都沒有明確的市場細分。對產品進行較明確市場細分的是億利甘草良咽和江中亮嗓,但從目前情況看,這兩種產品還很難真正對傳統咽喉葯諸強形成威脅。如果把產品品牌營銷分成三個層次,即品牌崇拜型、品牌偏好型和品牌熟悉型,從目前來看,咽喉葯市場上所有產品只停留在最初級的品牌熟悉型的層次上,沒有哪一個品牌能引起消費者的偏好,更無論對品牌的崇拜了。
三、市場機會
筆者接觸過一些對療效比這些品牌更好的護喉葯,甚至當症狀較嚴重、用過這幾個產品無效時,用這些產品效果明顯,但苦於這幾個品牌的市場業績,一時難予突破。
我們堅信: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哪個行業,不論什麼產品,市場上永遠能再容納一個或多個產品。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哪個行業,對新產品而言都永遠存在機會,甚至可能是大機會,關鍵是怎樣尋找新產品的機會點。應該從哪些方面尋找機會呢?
我們還要從消費者心理入手,挖掘消費者對護喉葯產品的認識的細微之處;而消費者心理中恰恰存在這樣一個可被利用的細微之處,也許是因為清咽類產品毒副作用小,因此廠商抱定了「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信念,希望製造出適用於「各類人群長期使用」的產品。有什麼因就有什麼果,正因為這些產品宣傳的這些信念,讓消費者感覺這些咽喉葯品在某程度上是保健品或是和保健品的感覺有點類似。金嗓子喉寶最初也正是保健葯品,後轉為葯准字產品,其包裝上的「功能與主治」一欄里用的竟是「改善」這個字眼。筆者曾在小范圍內做過調查:「是感覺金嗓子喉寶、西瓜霜潤喉片、江中草珊瑚含片某種度上有點保健品的感覺?」13人中9人有這種感覺。從這幾個產品實際的效果來看,對喉部一些輕微的症狀是比較有效的;對比較嚴重的喉嚨腫痛等症狀,並不是太理想,需要用效果更好的護喉葯。對護喉葯而言,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是這幾個品牌,那麼那些能治療「重症」的護喉葯呢?消費者腦海里並沒有清晰的品牌。
要取得消費者的認同必須去迎合消費者,正如里斯和特勞特所說:「建立定位,不是去創造某種新奇或與眾不同的事項,而是去操縱已經存在於心中的東西,去重新結合已經存在的聯結關系。」
「消費者購買咽喉類產品可分保健和治療兩類、消費者對目前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產品在某種程度上認為是保健品。」這一點的分析結果,就是值得迎合、大有文章可做的一點。正是目前這些品牌「有病治病、無病保健」、適用於「各類人群長期使用」的信念,要恰當地引導讓消費者感覺到它們只對較輕的症狀有效,而較嚴重的症狀則不適合,爭取讓消費者(最起碼要有一部分的消費者)把他們歸結到或某種程度地歸結到「保健型」的產品中去。至少,潤喉糖之類的保健品或食品應該是「保健型」的,有「保健型」自然就得有「治療型」。像金嗓子喉寶恰恰是由保健葯品轉成國葯准字的。
把咽喉產品分成兩大陣營:「保健型」和「治療型」。「治療型」當然要比「保健型」要好、要貴、要專業。消費者在購買時就會想:「我這種情況應該是『保健型』呢,還是『治療型』呢?」消費者對自己是保健還是治療應該是清楚的,「治療型」是可以保健用的,而「保健型」則明顯不是太適合治療。就算是流失掉一部分「保健型」的消費者,市場也足夠大了,前面有資料表明:「在咽喉不適的目標消費人群中,57%是因感冒、咽喉炎引起的」,這多數應該是治療型的吧?
或者我們可以引導什麼樣的算是「治療型」,首先疾病引起的應是「治療型」、其他原因引起的自我感覺症狀較重的也應算是「治療型」。什麼情況感覺才算重呢?這得看每個人不同的感覺,都想到要買葯吃了,多數人應感覺是比較重的。自我感覺症狀較輕的,許多人是寧願忍一下,不太願意服葯的,或買一些潤喉糖就行了。
消費者當然不可能分清到底哪種葯是「治療型」, 哪種葯是「保健型」,這正一個較好的機會,誰最先提出來,誰就是「治療型」的代表了。為表述方便,我們姑且稱某種「治療型護喉葯」為「A品牌」,消費者在購買「治療型」產品時,首先想到的便是「A品牌」,因為他不知道別的哪個產品是「治療型」。如果他是保健用,他也會有購買「治療型」的「A品牌」護喉葯的可能,因為「治療型」也能保健嘛!較重的症狀都能治,較輕的當然也能治,都是中葯,都沒有副作用。最不濟他也會在心中念叨一下「A品牌」:「我還是買點『保健型』的吧,症狀不重,若症狀重就得買「A品牌」了。」「治療型」的概念也會再加深一次的。
可以在廣告宣傳中這么劃分,至少要在廣告中讓消費者感覺到(如:可以這樣宣傳「A品牌」,治療用的護喉葯」,和治療相對的自然是非治療也就是保健了),在終端上、口碑宣傳中這么大力宣傳是可以的。金嗓子喉寶傳是「保護嗓子」,感覺上更多的應是保健的作用,「A品牌」就宣傳治療作用。這也有利於在終端打擊對手,試想促銷員一句「它是保健型的,『A品牌』是治療型的」,是不是可以非常有效地攔截對手的顧客呢?在功能定位方面,為使產品訴求更「銳利」,初期作為口號宣傳的症狀可突出咽喉腫痛。這里強調腫痛,因為在一般消費者心中,「腫」是一種症狀嚴重的標致,經常有人說:「哎喲,都腫了!」突出「A品牌」能治療較嚴重的症狀,顯示產品品質,也是支持產品 「治療用的護喉葯」這個概念。
有人說過,新品牌挑戰老品牌、小品牌挑戰大品牌最有效的方法是重新洗牌、改變游戲規則、重新制定標准,顛覆現狀。「保健型」和「治療型」的劃分,是對咽喉葯的重新洗牌、標準的重新制定,使某品牌快速地進入消費者的心中,至少會成為消費者備選的三個品牌中的一個。這種顛覆是也正是一個新產品快速提高知名度、快速在消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載體。如此一來,自廣告輸出之日開始,「A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就處於和護喉葯老大――金嗓子喉寶平起平坐的位置。
或許有人說,我們這么分消費者不一定認同。即使有人不認同,那也只能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認同的。這樣一來,「A品牌」在那些不認同這種區分的人的心目中也會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不會因此對「A品牌」產生不好的印象。提高知名度是肯定的,而知名度對護喉葯的銷售在目前是至關重要的。如此,產品價格還可賣得較高一些,也可以用來體現一分錢一分貨、品質物有所值。
Ⅳ 急需葯品企業在經濟危機中的營銷策略論文及相關資料
(一)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醫葯出口波動較大
11月份,我國醫葯產品出口單月同比增幅由10月份的32.9%陡降至5.4%,環比增幅從9月份開始呈現負增長,與10月份相比,11月份環比增幅下降6.2%。奧運會後,我國醫葯產品出口訂單明顯減少。造成訂單減少的原因,一是奧運會前因環保控制、危險品限運等原因,市場普遍預計原料葯供應偏緊,客戶大量囤貨,奧運會後需要一段時間消化,以至訂單減少;二是上半年原材料大幅漲價,勞動力、能源成本大幅增加,引起產品出口價格上漲過快,下半年隨著石油等原材料大幅降價,市場觀望氣氛較濃,等待出口產品價格的回調;三是金融危機造成的資金緊張、貨幣貶值影響了部分客戶的購買力和儲備數量,這也造成短期內出口訂單的明顯下降。
進入12月份,醫葯產品出口增勢重新恢復,與2007年同期比較,除西葯原料、中葯材及飲片持平外,其餘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
(二)中葯材價格上漲,中成葯盈利壓力較大
2006年以來,中葯材原料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對下游的中成葯行業形成很大的成本壓力,導致中成葯行業出現效益增長明顯落後於產值增長的不利局面。2008年11月開始中葯材價格開始回落,中成葯的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但在整體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背景下,中葯材價格的走低,有可能會影響到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中葯材的供應。
(三)影響行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
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創新能力弱,自主創新和高附加值產品匱乏。可持續發展後勁不足,國際競爭力不強,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產業集中度低,贏利能力不強。多、小、散、低的局面尚未徹底改變,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大型企業僅佔全部企業數量1.83%。內資企業佔全部企業數量80%,利潤總額只佔全行業的61.86, 贏利能力明顯低於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
2009年發展趨勢
2009年,在新一輪醫葯衛生體制深化改革推動下,國內醫葯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拉動醫葯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變,醫葯行業仍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但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醫葯出口面臨挑戰。
(一)產銷繼續較快增長
國內市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在即將出台的新一輪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國內醫葯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我國醫葯行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
盡管受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由於醫葯市場的剛性需求較大,2009年全球醫葯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對我國醫葯產品的需求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我國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較大份額的優勢產品在短期內不會被其他國家的產品所替代。預計,2009年2月份以後醫葯出口訂單會進一步恢復,因2008年上半年醫葯出口增幅較大,2009年上半年出口額同比有可能下降,考慮到國際市場的發展和對我國醫葯產品需求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以及我國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出口發展政策的實施,全年醫葯產品出口增幅能夠保持在15%以上水平。
綜合以上分析,預計,2009年我國醫葯行業生產、銷售有望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產銷增長率將保持在20%左右。
(二)效益水平在調整中保持較快增長
隨著《葯品注冊管理辦法》、《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等醫葯政策和標準的提高,行業優勝劣汰的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加速產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在實施醫葯技術改造專項,加快醫葯行業結構調整,適時提高出口商品的退稅率等產業政策的積極推動下, 2009年我國醫葯行業效益增幅預計為20%。
http://www.ocn.com.cn/market/200902/yiyaolingshoushichang101431.htm
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消費者對健康消費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這帶來了中國醫葯行業的增長空間。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人均中西用葯加起來還不到世界人均量的1/4,而且我國用葯水平還處於低層次,醫葯零售市場的潛在需求是龐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國消費者他們的健康意識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自從2003年「非典」之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中國居民健康風險監測系統里發現,在過去一年當中,有六成的消費者都閱讀過自我保健的書籍,比如這兩年《人體使用手冊》《求醫不如求己》都成為了暢銷書,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自我健康問題,而且希望自己去思考健康問題和解決健康問題。
第二,還有很多消費者的醫療服務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對於每一個消費者來說,不管你提供的是什麼樣的醫療服務,不管醫院是什麼樣的,葯店是什麼樣的,消費者都會有一個成本和效果的權衡,所以消費者去醫院的目的在今天和過去相比已經有非常大的差別。以一個常見的胃病舉例,調查發現,在胃病患者里,有接近70%的消費者沒有去過醫院,為什麼他不去醫院,是因為去醫院醫生會開比較貴的葯,因此不如自己想辦法;而去醫院的人,34%的人只是去請醫生做一個診斷,看是否嚴重,很多消費者在醫生診斷後不一定會在醫院按照醫生的要求買葯,而是會去葯店買葯,或者他會去選擇他認為合適的葯品,而不見得一定要找醫生,就意味著醫葯的零售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
Ⅳ 天士力集團是哪一年成立的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天士力集團成立於1994 年5月,有20年的歷史了!天士力從一個科研成果帶動了一個產業的崛起,創建了現代中葯質量標准體系,形成了大品牌集群,走出了一條大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之路。20年間打造了中葯現代化、國際化第一品牌,大健康領航品牌,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Ⅵ 天士力復方丹參片滴丸效果如何
同仁堂 復方丹參片¥9.00 相信天士力所產的復方丹參滴丸,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復方丹參滴丸在臨床上廣泛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的預防、治療、急救,是日常生活中的老年人常備葯,那麼,? 天士力集團,是以大健康產業為主線,而又以制葯業為中心,其中包括現代中葯、化學葯、生物制葯和保健品,健康食品等,是涵蓋科研、種植、提取、制劑、營銷等的高科技企業集團,是天津市重點支持的大企業集團之一。 而由天士力集團所研發生產的復方丹參滴丸,作為中醫的傳統理論與現代葯學新技術相結合的結晶,是在現代高科技條件下提取丹參、三七的有效成分再加入適量冰片而製成的新型純中葯滴丸劑,具有劑量小、溶出速度快、服用方便、起效迅速、復方丹參滴丸能夠直接經粘膜吸收入血、生物利用度高、療效高及無胃腸刺激、無明顯毒副作用的特點;長期以來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現已成為國內心血管市場上的主導品牌之一。復方丹參滴丸是以經典放歌復方丹參為基礎,應用現代科技製成的,而復方丹參片也是以丹參、三七、冰片為原料製成的中成葯。 康愛多葯店的所有葯品都是正品,且在每個葯品的介紹中都有國葯准字型大小,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可仔細閱覽,並且大可放心。
Ⅶ 天津天士復方丹參滴丸 營銷成功之處做個PTT配上廣告 怎麼做
找到 天津天士復方丹參滴丸 的產品說明書
然後找個PPT的模板,網上到處有下載。
把說明書里的資料和一些介紹資料,分頁套到模板里就可以
Ⅷ 天士力集團的集團簡介
天士力集團是以制葯業為中心,包括現代中葯、化學葯、生物制葯,涵蓋科研、種植、提取、制劑、營銷的高科技企業集團。 從公司成立以來,集團致力於打造符合系列標準的一體化現代中葯產業鏈。從葯材種植、中間提取、制劑生產到市場經營,在各個環節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在陝西商洛等地建立了符合中葯材種植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葯源基地;率先倡導並建立了現代中葯和植物葯提取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EP);自行研製成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自動化滴丸生產線,建立了通過國家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的現代中葯產業園;建立了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的營銷體系,使公司質量管理實現與國際和國家標準的接軌。為了使知識型、復合型人才成為企業創新的主體,以資本為紐帶,建立促進人才成長的分配機制,讓知識參與分配,讓成果參與分配,使知識成為資本。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則,建立「沒有圍牆的研究院」,吸引國內外一流專業人才加盟合作,使自主研究與合作研究相結合,以科技創新作為醫葯產業的根本支柱,研發一代、生產一代、貯備一代、構思一代,形成了包括現代中葯、化學葯、生物葯在內的產品體系和產業系。醫葯營銷貫徹「基礎市場在國內、目標市場在國際」的營銷戰略。在國內市場,以「城市醫療、城鄉、OTC」三個板塊為基礎,進一步探索、研究市場細分,按照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拓展新的板塊,實施個性化、差異化的營銷,形成了由營銷集團公司、區域分公司和辦事處組成的營銷體系,構築了「橫向到邊、 縱向到底」的市場網路。按照「專家定位,學術推廣」的營銷思路,實施學術營銷、服務營銷、文化營銷、全員營銷,深入開展「健康之星天士力行」活動,做好零距離服務,傳播健康理念,創造消費者價值。在國際市場,已經構築了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俄羅斯市場布局,復方丹參滴丸以葯品身份進入韓國、越南、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醫葯市場,在馬來西亞、南非、荷蘭、法國、阿聯酋等國家地區建立公司,形成了多層次的營銷體系。集團積極探索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化的升華,使先進的文化價值觀與市場經濟活動融為一體,形成了「三個人」為內涵的企業文化,即:「祖先文化」體現繼承與創新,「消費者文化」體現誠信與服務,「員工文化」體現責任與價值。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成為天士力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從現代中葯研發開始,到構築大健康產業體系,創新成為這個過程的核心和靈魂。以創新求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創新給天士力集團帶來了不竭的動力,帶來了發展的高速度。十年的時間,天士力集團從一個科研成果,建立了一支人才團隊;從一個產品開發,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從一個產品銷售,建立了一個品牌營銷模式。
Ⅸ 關於中醫葯國際營銷戰略研究的問題
建議您看看這篇文章,基本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中醫葯國際營銷應該細化,醫、中葯、中葯材個類別角度不同,還要看具體定位在什麼國際區域。
中國已淪為日韓中葯材基地歲末,英國再次向中葯發難。英國嚴格實施歐盟規定以來,在英銷售的200多種中成葯中,尚無任何一個中成葯成功獲得注冊,這也意味著,2014年4月30日以後,目前在英國市場上的中成葯存貨將全部下架。此前,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的《葯中葯:海外市場中葯材農葯殘留檢測報告》稱,對美國、英國等七個國家的產自中國的中葯材產品進行了抽樣檢測,發現樣品中含有多種農葯殘留,同仁堂、雲南白葯、胡慶余堂、天士力等全國九大中葯品牌紛紛中槍。然而,迄今為止,國內中葯企業尚未針對海外市場做出有效的回應,以緩解海外市場對中葯的信任危機。此消彼長。就在國內中葯企業海外市場遇阻的同時,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卻大批量地從中國進口粗加工的中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葯,獲取巨大的利潤。目前業內公認的是,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外的企業直接壟斷了中成葯國際市場約90%的份額。中國淪為日韓中葯材基地?世界中葯市場,日本、韓國所佔份額高達80%~90%,日本中葯制劑的生產原料75%從我國進口。國內中葯企業喊了多年的「中葯國際化」或正在演變為「中葯材國際化」。據了解,目前全世界中成葯市場每年銷售額達到300多億美元,而在全球擁有絕對中葯材資源優勢的中國卻只佔了5%的份額。前不久召開的全國醫葯外貿形勢發布會透露,目前,我國中葯產業年規模已達4100億元以上,但2012年中葯類產品出口僅為24.99億美元。其中,中葯材及飲片出口為8.58億美元,中成葯出口僅2.65億美元,提取物出口11.64億美元。中成葯國際出口仍然面臨困難,而且再度出現了300萬美元的逆差。而世界中葯市場,日本、韓國所佔份額高達80%~90%,日本中葯制劑的生產原料75%從我國進口。這些國家從我國進口粗加工中葯原料再進行精加工後,製成符合國際標準的片劑、膠囊等。鑒於中葯材的國際化已遠遠超過中成葯,我國四大葯都之一 ——安國中葯材種植基地,每年都舉辦中國國際葯材節。負責搭建展會平台的徐先生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預計到2015年,安國中葯材出口將達到5000萬美元,其中80%是銷往日韓等國家的制葯公司。有數據統計,目前日本是除中國以外,最大的中葯生產國與消費國。如今日本有漢方葯廠200多家,處方用漢方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年銷售額高達15億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適用「國民健康保險制度」的中葯大約有148種。目前日本漢方葯年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億日元,在國際市場上的中成葯、中葯保健品貿易中,由日本生產的占很大份額。一位長期關注中葯海外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日本最大的漢方葯制葯企業——津村葯業,是我國中成葯國際化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家企業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葯有限公司,2005年大規模進行美國 FDA申請,無論是在日本國內市場,還是在美國市場,津村都奠定了極其穩固的市場地位。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中葯產業發展也勢頭強勁。目前,在韓國國民醫療支出中,中醫葯佔15%,這一比例僅次於我國,與我國中葯注重原料種植相比,其對原料的加工操作規范,標准嚴格,且包裝宣傳到位,相同等級的參類產品單價是我國的25倍。西化還是堅守傳統?在效仿日韓與堅守傳統方面,業界仍有爭議。對於津村葯業,國內中葯企業並不陌生,其漢方葯中的草葯,大約80%需從我國進口,津村葯業已先後在我國建立了70多個GAP葯材種植基地。在基礎研究方面,津村葯業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葯理、毒理、劑型成分分析的標准化、規范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葯業在全面傳承了中醫葯的精髓之後,又科學化地將其與西方醫葯學接軌。反觀國內中葯企業,首先在中葯材基地的源頭方面,就遠不如津村葯業的布局。同仁堂十幾年前進行了葯材種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國內擁有8個GAP基地,是我國擁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葯企業,但較之於津村葯業70多個基地,可謂懸殊。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官營銅告訴本報記者,我國中葯行業必須完善質量標准和安全准入制度,這或許是破解葯材安全難題的途徑之一,而加大GAP建設,則是源頭的重中之重。在試水海外之路上,中國葯企也走得沒有津村葯業那麼順當。二十多年以來,許多國內知名中葯企業試水海外,巨額資本投入海外市場大多都折戟於初步階段。三九集團、同仁堂等佼佼者的中葯出口也僅限於華人圈。不過,近幾年來,國內一些中葯企業在努力突破海外市場的准入門檻上,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中國有復方丹參滴丸、血脂康等10種中葯處方葯正式向美國FDA申請檢測認證,其中有7種進入Ⅱ期臨床試驗,其餘3種正啟動Ⅰ期臨床試驗。11月初,扶正化瘀片在美成功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也讓國內中葯企業倍受鼓舞。而在效仿日韓與堅守傳統方面,業界仍有爭議。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葯部副主任於志斌對中葯出口額占海外市場5%這一份額並不認同,他表示,中葯包括中葯飲片、中葯材、中成葯等各種產品,各個國家計算口徑不同,現在全球還沒有統一的官方數據。對於中葯國際化問題,於志斌認為應該由中國按照中醫文化來制定標准,不能完全走西葯的路子。對於天士力、扶正化瘀片等突圍美國FDA,他表示欽佩但並不支持所有的企業都去這么做,「顯而易見的是,過於高昂的臨床代價將阻礙中醫葯國際化進程。」於志斌表示,中葯經國人服用了幾千年,有來之不易的臨床經驗。目前中葯國際化的艱難主要還是基於海外對中醫文化的不了解,未來中葯應該效仿當年西醫葯進入中國時的路子,帶上中醫出國,與中葯一起走出國門。「未來中葯的國際化必然是制葯工業貿易與服務貿易的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