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歡樂谷營銷策略

歡樂谷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7-08 14:08:05

A. 戰略管理

B. 大家有了解SHOPPINGMALL的營銷戰略嗎

SHOPPING MALL在安徽合肥的營銷戰略分析 2006-12-18
SHOPPING MALL在安徽合肥的營銷戰略分析
本方案版權歸聯商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摘傳播。
我國經濟的成長壯大,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休閑與購物相結合的」的消費意識的逐步形成。賣點集中、消費者有充分的消費選擇權已成為零售業發展的方向, SHOPPINGMALL出現和迅猛發展已成為零售消費的重要支撐點。
SHOPPINGMALL的出現和發展有它自身的客觀原因,它必將是現在和未來零售市場的一大熱點和亮點。但是建立一個成功的SHOPPINGMALL更需要一個全面精確的營銷戰略分析,以避免不必要的失敗。
一、 SHOPPING MALL 的產生及發展趨勢
(一) SHOPPING MALL 的產生
SHOPPING MALL又稱購物中心或被簡稱」(在本文統稱SHOPPINGMALL), 起源於上個世紀 50年代的美國,至今已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美國,其不論在管理模式還是在經營理念上都是日益成熟和完善。它給美國的零售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並逐漸成為了美國最重要的一種零售業形態,其經營額已經佔到了美國社會零售業銷售總額的50%左右。它在改變傳統零售業的分銷結構的同時,也進一步的推動了社區的發展。與美國相似,歐洲和北美的其他國家也已進入了SHOPPINGMALL發展的成熟期。而日本、東南亞以及我國的香港、台灣大體上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風行,目前也都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在日本,Shopping Mall的店鋪雖僅佔1%,但它們卻創造了全國3500億美元零售總額的大部分。
(二) SHOPPING MALL的涵義
2000年9月5日 至 7日 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購物研討會上,國際級權威專家這樣詮釋SHOPPING MALL: 它指有不同的零售商店或商業設施經整體規劃、開發以及經營管理所形成的統一商業建築及服務群體,它包括商店、停車場、綠化地、物流配送、公園、影院等設施,並提供足夠的停車空間及設備。簡單定義也就是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等於一體的場所。SHOPPING MALL一般按面積將其分為不同的重量級:5萬-10萬平方米為小型;10萬-30萬平方米稱為中型;30-50萬平方米為大型;50萬平方米以上稱為特大型。在我國的各大城市以發展中小型的SHOPPING MALL為主。
(三)SHOPPING MALL的特點
SHOPPING MALL已成為城市綜合功能的主要載體,往往位於城市交通、金融、文化、物流、人流的中心,容易成為商業、金融、信息的交匯點,形成城市中央商務區(CBD)。它的主要特點如下:
1、 SHOPPING MALL的各單體商家自己經營商品,它們可以形成獨物的經營風格、可以突出自己的商品品牌。
2、MALL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是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表現。國際上第一代MALL起步在人均GDP1000美元~2000美元;第二代MALL則起步在人均GDP3000美元~4000美元。
3、大型Mall集購物、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功能齊全,表現出高度專業化與高度綜合化並存的成熟性結構特徵。
4、佔地面積大。就國內的幾個大型MALL為例,上海正大廣場佔地24萬平方米,北京金源時代SHOPPING MALL55萬平方米,廣州正佳商業廣場42萬平方米。
5、綠化面積大。大面積的綠化,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閑的環境。
(四)SHOPPING MALL的現狀
SHOPPING MALL模式已經被發達國家廣泛採用,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美國在1999年零售銷售額的50%來自SHOPPING MALL。1999年前8個月,新加坡整體零售業的收入下降了13%,零售業來客數下降約15%,而來自SHOPPING MALL的零售業消費金額卻上升了10.8%,為80億美元。
商品零售業在我國,從九十年代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整合時代,其主要的特徵為SHOPPING MALL與超市連鎖等新興業態上升趨勢明顯,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代表著國內零售業發展的新方向。
從國內消費市場來看,在過去10年中,國內零售業平均年增長為9. 7%,這在全球都是少有的。2000年上半年,國內零售增長更高達10.1%,如果加上物價負增長因素,實際增長12.7%,是近年來最高的。另外,在外內的SHOPPING MALL相當一部分的面積用於發展娛樂業(1萬平方米以上),且娛樂業的銷售成績與其它獨立娛樂業有明顯的優勢,則說明SHOPPING MALL多業態化,娛樂休閑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朗。
二、 SHOPPING MALL 營銷戰略的理論體系
眾所周知一個成功 SHOPPING MALL不僅要在選址、商圈、經濟、政治環境上進行嚴密的調查分析和投建把控,更重要的是硬體確定之後的營銷戰略的分析和執行。在正確的環境下,准確的營銷戰略,能促進一個SHOPPING MALL立於不敗之地。例如賽特SHOPPING MALL座落在武漢三鎮交會的戰略要地—漢陽琴台,扼武漢交通咽喉,是武昌、漢口、漢陽的必經之地。可是2000年10月底,雄心勃勃進軍武漢市場的北京賽特集團在開業不到一年時間就悄然退出武漢,經專家總結分析,它的失敗不僅與選址錯誤有關,更重要的是沒有準確的營銷戰略,缺乏與其它競爭對手相抗衡的能力,勢必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再例如從開業到現在經營得較為成功的廣州天河城SHOPPING MALL,1996年2月9日建成試營業,到目前為止出租率已達96.7%,日平均人流量超過10萬人次,最高達60萬人次之多,已成為市民購物消閑的新熱點和遊客觀光游覽的新景點。它成功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於投建時對市場了解的准確度,並通過正確的選址,精準的營銷定位迎合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需求,取得了成功。
國外成功的SHOPPING MALL案例也有許多,這里不做論述,但是我們可以得出准確的營銷戰略是SHOPPING MALL成功發展的一個必備條件。SHOPPINGMALL的營銷戰略圍繞著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市場營銷、顧客需求、產品成本等諸多重要因素進行相對應的戰略細分,以完成營銷戰略的職責。
(一) SHOPPING MALL營銷戰略的層次
SHOPPING MALL會根據市場的環境和目標客群進行很多營銷戰略層劃分操作,但營銷戰略層次很多,國內很多 SHOPPINGMALL一般採用以下幾個較為普通的戰略層次。
1、公司戰略:整合SHOPPING MALL發展目標和所有的業務需求進行整體戰略的布署,通過公司性戰略在市場中進行整體的營銷運作。公司性戰略使得 SHOPPING MALL 在市場能保持一個整體性的運作優勢,有利於公司美譽度的鞏固和提升。目前國內很多 SHOPPING MALL基本都採用了這種戰略方式。
2、事業部戰略(也稱業務戰略):SHOPPING MALL的多員化業務分為各個事業部(或各個業務領域)的戰略。事業部戰略不僅要對市場進行細分,更重要的體現在對媒體、外聯單位、政府性質的事業單位的配合執行。 SHOPPING MALL事業部戰略的成功運作才能確保經營戰略的順利執行 ,有效地達到戰略目標。
3、職能戰略:是SHOPPING MALL在營銷戰略中的重點和核心。職能戰略明確了戰略任務和戰略目標,解決內部主要矛盾,闡明營銷戰略的的大方向,進行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和制定營銷戰略,對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進行科學的不同部門、不同業務、不同產品以及不同市場間合理安其可利用資源,從而使企業實現其各項目標。
4、操作戰略也稱經營戰略,它是基本的經營運作單元的具體、詳細的操作戰術。 SHOPPING MALL在經營中,通過明確的職能分工再進行實際工作的操作與執行。操作戰略更精細和明確於職能戰略,操作戰略的好壞直接體現職能戰略的效果。操作戰略是戰略與戰術的過度階段,解決了戰略與操作在實施過程中的脫節。操作戰略包含七個對內戰略:信息、研發、資本運作、人力資源、贏利模式、資源配置、知識管理;七個對外戰略:競爭、廣告宣傳、營銷控制、通路、服務、戰略聯盟、商品(服務)增殖等。
(二) SHOPPING MALL的整體戰略
SHOPPING MALL的投建和發展勢必需要一個整體的營銷的營銷戰劃,進行創造和發展。整體的戰略中包括購和中心投建前的市場調查和周密的市場細分、投建選址、商圈、經濟、交通、人文環境的分析和選擇,市場定位、商品的運作、投建的效果和投建的最終目標的分析與執行。
一個成功的 SHOPPING MALL必須要求一套完善的整體戰略體系,通過戰略的細分進行實際的操作和改進,最後使得投建效果與整體的戰略目標大徑相延,保證SHOPPING MALL的成功的經營。
(三) SHOPPING MALL的經營戰略
經營戰略是 SHOPPING MALL為求得在市場中持續穩定的發展前提條件。在把握SHOPPING MALL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變化的基礎上,以正確的經營理念,根據SHOPPING MALL的經營目標,對SHOPPING MALL長時期的發展做出綱要性、方向性的決策和謀劃。SHOPPING MALL的經營戰略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SHOPPING MALL總體戰略與各分經營戰略或職能戰略的統一,它具有全局性、未來性、系統性、競爭性和相對穩定性等特徵,當然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戰略決策的正確與否則關繫到SHOPPING MALL的全局和前途,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把握好未來,這是經營戰略的本質。經營戰略的制定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它既是動態的、連續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和創新的過程,需要決策者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在進行充分的理性分析基礎上,判定出符合SHOPPING MALL的實際情況的戰略。經營戰略與決策關繫到SHOPPING MALL的發展前途,決定著SHOPPING MALL的經營方向,關連著直接消費群體以及消費水平。決策錯誤,滿盤皆輸。一個成功的戰略本身就是勝利的一半,有時甚至是勝利的全部。
當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跨國公司大發展的背景下,百貨零售業市場競爭將愈演愈烈。我國的中小型 SHOPPING MALL正處在一個過渡競爭的階段,一些傳統式、本土性的零售百貨來無不面臨著營銷戰略的重新選擇。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SHOPPING MALL的經營戰略,必須慎之又慎。經過嚴格而科學的論證,才能付諸實施。具體地說,當SHOPPING MALL起步之初要准確地把握好市場定位,當有了一定積累以後是再根據市場的反應決定向經營的差異化的方向發展,還是向多元化發展。例如武漢的北京賽物SHOPPING MALL經營戰略的失誤,直接加快了在武漢退出的速度。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發展的條件下,在傳統百貨零售業的並存的環境下,SHOPPING MALL更應重視自身經營戰略的制定。
三、 SHOPPING MALL在安徽營銷戰略的環境分析
(一)微觀環境
SHOPPING MALL的營銷戰略環境分析中,准確的微觀環境分析直接體現著正確的市場定位,為SHOPPING MALL在安徽百貨業市場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保證。
1、自身的條件分析
安徽的百貨業在 2004年前一直處於較為保守的狀態下,市場以傳統的零售百貨業為主。SHOPPING MALL的入駐,無論在商品、服務、業態、環境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創新優勢,更易於贏得消費的關注,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更要著重自身資源的給合與調配,商品方面、供應商方面、物流方面、服務方面更要求區別於並優勢於其它的商場的組合,方能確保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2、競爭對手分析
本土化的傳統百貨面臨 SHOPPING MALL的挺進,也在不斷地整合自身的資源進行商品,物業環境、服務環境的改善等措施。例如安徽合肥本土零售業老大百大集團,近年來也在不斷地重組自身的資源,進行市場定位、商品層次、客群調整等多方面改進;三孝口的百大CBD,內部商品品牌布局以物業條件是南京金鷹國際的翻版,客群定位也以中高檔為主;步行街上的鼓樓商廈也開始定位時尚的城市百貨;百貨大樓定位在外來人口和合肥市附消費群體。顯然,百大集團想通過本土性的市場定位來鞏固和擴展安徽客群。類似於百大集團的零售業將是SHOPPING MALL的直接競爭對手,所以SHOPPING MALL的成功和發展必須了解競爭對手們的經營動態,強於或差異於傳統百貨的營銷模式才有生存希望。
3、顧客分析
顧客的分析包括顧客群體結構、消費習慣、消費能力及消費方式等。目前安徽的消費水平雖然較低於其它省會城市,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長升的趨勢。准確的市場定位離不開對安徽的顧客群體分析,了解顧客的特點和習慣,通過正確的營銷策劃吸引適合自己客群,站穩市場。
(一) 宏觀環境
1、人口環境
安徽合肥市常目前住人口為 462.73萬人。市區流動人口約150萬人以上,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市區不大,但人口密集。近兩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速,合肥市民日常消費所需正在加大,加上通訊媒體的發展,人民的消費的意思形態正在轉變,從每年一直上升的零售業銷售總額上可以看出安徽的消費能力也在快速提高,完全可以滿足一個中型SHOPPING MALL的在安徽合肥的發展需要。
2、經濟環境
安徽合肥市做為 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當先鋒、中部崛起中爭先進位的省城城市。總體目標是:到 」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確保1900億元,年均增長15.5%,力爭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1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財政收入達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全市行政轄區總面積7029.48平方公里,轄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和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把合肥基本建設成經濟發達、科教進步、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人民生活更實的小康社會。
目前合肥市居民的購買力水平在逐步攀升,人們的消費理念在逐步適應和追逐世界先進國家的商業消費觀念。 2006年上半年合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0.19億元,同比增長16%。
在穩定的經濟條件下,合肥消費品市場繁榮穩定,據 市統計局 7月給出權威答案:2006年合肥市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趨勢,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5%。 假日消費已成為人們用來旅遊、休閑、購物、 娛樂消費的大好時機。同時假日消費也給交通、旅社、餐館、零售商業帶來了歷史罕見的活躍繁忙局面,帶動著消費品市場銷售的快速增長,可見 穩定的經濟環境為 SHOPPINGMALL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證。
3、自然環境
SHOPPING MALL的發展更是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良好的自然環境表現在地理、氣侯、人們生活習慣以及消費個性等方面。安徽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地理地位應接多個省市,交通和物流環境優良,再加上合肥市流動人口較大,為 SHOPPING MALL的發展准備優越的營銷環境。
4、政策環境
合肥是一座輕工之城,美菱冰箱、榮事達洗衣機、芳草日化、開元輪胎、合肥海爾等都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民族品牌。 今日合肥已建設成為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國45個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全國建設中的鐵路交通樞紐,是全省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經濟和經策環境的穩定,對外國企業的政府也相對放鬆,給本土企業也蓄備了良好的發展空間,競爭有序、管理有序的政策環境也易於SHOPPING MALL營銷操作。
5、 市場狀況
合肥在眾多省城城市中可數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但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合肥居住區將向西南方向延伸,目前的市區仍將成為將來合肥的商業中心。合肥百貨業近幾年隨著跨國零售業的沖擊,傳統百貨業也加快了發展速度。目前家樂福、好又多、易初蓮花以及即將登陸合肥的沃爾瑪占據了合肥市東南西等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居住中心,為合肥市的百貨業增添了光彩。
近幾年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也成為合肥零售業集中地,合肥本土百貨業老大中的鼓樓商廈、合肥百盛以及附近各個方向的商之都、瑞景國際購物廣場、樂普生商廈、百貨大樓等大型零售業集中於此,形成了合肥氛圍最濃的商業圈。但隨著媒體、經濟、旅遊等多方面的發展,做為安徽省的省會城市也迫切需要一個相當全面的SHIPPING MALL的出現,來滿足人民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2005年元一SHOPPING MALL、新都會SHOPPING MALL、國購廣場(國際購物中心,地處三里庵)在市民的需求下相續開業,新型業態的百貨業一時風靡廬州城,讓合肥商界耳目一新。
6文化環境
安徽合肥高校雲集,薈萃了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學院等中外知名的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科技成果,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它們為合肥的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綜上所述,安徽合肥市場其購買潛力巨大,而且經濟效益逐年遞增,這極大地帶動了合肥居民的消費意識,也培養了市民高消費的個性,非常符合SHOPPING MALL在安徽發展需求,也為SHOPPING MALL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提拱了豐富資源。
四、元一 SHOPPING MALL的營銷戰略實證分析
綜上所述安徽合肥大環境條件優越,SHOPPING MALL營銷運作的前景也較為可觀,以下本人就以元一SHOPPING MALL為例來進行說明。
元一 SHOPPING MALL位於合肥市新站區勝利路與鳳陽路交匯處西南角,佔地44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會展、康體、旅遊、商務八大功能於一體。位於時代廣場南面是北京華聯旗艦店;組合北京華、國美電器、名店街、肯德基、招商銀行、翼飛音像圖書城、KTV、游樂場、美食廣場、環球影城、大規模地下停車場等重要的業態聯合經營,力舉打造成安徽目前業態較全面的SHOPPING MALL。2006年元月一日元一 SHOPPING MALL在合肥全面開業,其超新的概念、超強的陳容在合肥引起了一時轟動。開業近一年來,元一SHOPPING MALL也採取了一套針對合肥市場的營銷戰略並在發展中不斷地改進,確保達到經營目標。
(一) 市場定位
元一 SHOPPING MALL 位於合肥市新站區勝利路與鳳陽路交匯處西南角, 毗鄰合肥元一希爾頓酒店、元一時代花園、溫沙傑座、金色地帶、天驕國際等新型的商業住宅區。北至合肥新站區,南通合肥市商業中心,四面臨街,交通十分便利,周邊常住人口占 40%以上。地理位置具有超強的發展前景。
元一SHOPPING MALL對面將是沃爾瑪,南面是國美電器、北京華聯、國生電器,強強聯合將構成極好的」。周邊收入水平較高的居民小區有:元一時代花園、元一時代廣場、長江都市花園、羅馬花園小區 、凱旋大院、喬康苑等,為此處的商業中心提供了充足的人氣。
隨著新站區的不斷開發,旅遊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交通的便利為元一 SHOPPING MALL營造了優勢商業環境。
近期元一集團另一項目合肥元一希爾頓酒店即將開業,將和元一SHOPPING MALL構成極好的商品輻射圈,大大刺激此商圈的經濟發展的速度。
目前因為合肥老火車道尚未移除,住市中心方向的勝利路上時常出現堵車現象,加上市中心強熱零售業相當集中,商圈人氣方面略顯不足。一般性購物不會選擇這里。元一 SHOPPING MALL經常投建前的市場細分和消費者的調查,制定了」為經營理念的時尚休閑購物中心。開業起初,引進了LV、詩維詩蘭、MAXTODIO、意法、上品行等世界一線品牌。一線品牌占商品的40%,明確了商品品牌層次,商品銷售的客單價也控制在300左右。加上環球影城、歡樂頻道KTV、歡樂谷電玩城、快速美食、KFC、超大型地下停車場等超新理念的精品業態的組合完全顯示出SHOPPING MALL市場優勢。
(二)顧客定位
超強的業態組合,超新的經營理念,一流的物業條件再加上高檔次的品牌布局,勢必要求具有一定消費能力顧客群體相匹配。為了擴展這類消費群體元一 SHOPPING MALL開業起初不惜成本開展了一系列符合這類客群的形象活動和促銷活動。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營銷活動是在全面開業之際,耗資五十萬元製造出元一聖誕世界,高達15米聖誕樹掛滿許願卡樹立在元一時代廣場時,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快速擊活了此地的商圈。緊接著斥資三十萬開展了合肥消費群體消費大調查的形象活動也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另外」等諸多活動的開展、店堂內時尚名品的不斷更新等措施,逐漸明確了在合肥市場客群定位:
1、 結伴式消費客群
元一SHOPPING MALL具有齊全的業態,具吃、喝、玩、樂為一體的」消費領地容易吸引都市情侶、家庭聚友、商務交流等客群。這類客群是元一SHOPPING MALL培養的重點,因為他們年青,注重消費品味和消費樂趣,對消費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消費彈性較大,很有挖掘的潛力。開業一年業,元一SHOPPING MALL開展了購物送健康體檢卡、美容卡、歡樂套券、購物券、家庭轎車中獎券…一系列促銷活動來吸引這類客群。
2、 都市白領
都市百領也是元一 SHOPPING MALL的需要鞏固的客群。這類客群有一定的審美觀,對生活的品質要求較高,消費個性化,崇尚休閑運動,消費觀念開放,更喜歡周末式購物。元一 SHOPPING MALL時代百貨3F的韻動領地眾多世界一線休閑運動名品,加上多重業態配合,完全 能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為了迎合這類客群,成功開展了」等形象活動,贏得了相應群體的一致好評。
3、 流動人口
元一SHOPPING MALL開業至今,擁有的消費者中50%左右來至淮南、阜陽、安慶、六安、蕪湖等地,他們經常利用周末驅車趕來購物。統預計,流動人口也將是SHOPPING MALL的主要客群之一。
4、顧客會員制
元一 SHOPPING MALL配合營銷戰略加大對會員顧客的培養,通過對會員顧客的各項服務,對鞏固品牌形象,提供品牌美譽度有一定的作用。開展的會員活動中多以會員打折、會員積分返券讓利、會員聚會、會員專屬商品和促銷活動為主,通過專屬服務穩定忠實消費群體。
(三)促銷定位
安徽零售業的核心商圈處於市區,那裡居民區比較集中,人氣比較旺盛,商業競爭比較激烈,目前就有幾家比較強勢的百貨業雄居於此。鼓樓商廈、商之都、瑞景國際購物中心、合肥百盛相對集中,各商場不論是品牌格局還是營銷戰略都各有千秋。
元一SHOPPING MALL的營銷戰略的選擇和定位必須避開市區核心商圈營銷特點,制定行之有效,個性鮮明的營銷戰略方針,明確市場需求精心打造了一流的購物環境、商品品牌、服務質量。並通過」新經營概念、一系列趣味性的促銷方式贏得了市場。開業一年來的市場反映情況正處於良好的發展階段。
1、 廣告
2006年元一SHOPPING MALL的在安徽合肥的媒體的投放數約500萬元,占安徽合肥 零售業之首。廣告投放深入到合肥市各個媒體,爭相呼應進行強勢宣傳,快速成就了元一 SHOPPING MALL的品牌形象。
2、 促銷活動
在強勢廣告的宣傳下,元一 SHOPPING MALL針對目標客群進行了多次大力度趣味性的促 銷活動。爭取在商品適度讓利、時尚興趣性的促銷形式來提升商品銷售。
3、 公益形象活動
開業不到的元一 SHOPPING MALL已開展了數十次的公益形象活動,來贏得安徽人民的好 感,達到提升品牌美譽度的目的。如 2006年開展了向合肥紅十字會獻愛心、向六安災區支持衣物、三輛家庭免費大抽獎等一系列活動。
綜上所述, SHOPPING MALL雖然是一種全新的經營理念和」消費方式的出現,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而且已經突凸出了它的優越性。但若想在安徽合肥零售業市場較為復雜的環境下贏得一席之地,保持良性的發展趨勢,短時間的營銷戰略工作仍較為艱難,特別是在投建完成經營中的營銷戰略的執行非常重要。

C. 天津歡樂谷總虧損,是什麼原因呢

天津歡樂谷遊客量、重遊率和二消逆勢增長近50%,有啥小秘密?

天津歡樂谷此次推出的全新夢幻大巡遊完全由北京泰名爾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設計,據悉這是華北首個日夜夢幻花車巡遊活動, 21輛全新主題炫彩花車,十萬多個LED燈珠組合裝點。

剛剛過去的五一,天津歡樂谷確實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遊客量同比增長40%,更為難得是重遊率也提升到了40%,二次消費刷新歷史紀錄,增長超過50%。(註:數據來源於人民網和鳳凰網)

最近兩年,在京津冀地區新開業或准備開業的旅遊項目,數量不在少數。說實話,不少項目能否生存發展是要打上問號的,因為:

1.北京旅遊資源非常多,而且多為歷史文化類,這在很多遊客心中是難以改變的認知。

2.事實證明,北京的「鯨吞效應」導致巨量遊客把北京當作首選,甚至是唯選。

3.未來京津冀地區將有一座超級樂園——環球影城,很多項目沒有應對這種級別對手的能力和經驗。

4.天津離北京也就40分鍾,加上本身地區就有10多家規模以上的主題公園,競爭十分激烈。

調查顯示,遊客對天津旅遊活動的偏好比較靠前的是到天津品嘗海鮮和濱海休閑,並非主題公園,而天津歡樂谷能夠做到遊客和二消大幅增長,還提高了重遊率,靠什麼?

很多人和筆者一樣,第一想到的是價格優惠,事實上,在五一期間,北京和天津兩地的歡樂谷確實推出了聯票活動,准備由北京歡樂谷向天津歡樂谷輸送客源,但實際客流效果卻並不理想,這也側面反應了天津的主題公園遊客很大一部分來自本地市場。


關於天津歡樂谷的好成績,我們或許可以從其內部找找原因。

眾所周知,相比國內其他幾家以技術或演藝見長的主題公園企業,歡樂谷最擅長的就是運營和服務。那麼,天津歡樂谷究竟採取了怎樣的運營思路和手段呢?


國外的主題景區早已不再拼設備,實踐證明活動類項目的吸引力、體驗性和持久性更高。這種趨勢也慢慢在國內普及,譬如天津歡樂谷。筆者相信以花車為代表的各類活動型項目將會被越來越多的國內遊客喜愛,也會讓中國景區體驗變得更豐富多彩。

D. 北京歡樂谷被指收官方插隊費,官方作何回應

VIP服務不等於官方插隊

北京歡樂谷推出的五十塊錢一次的快速通道服務,是明碼標價並且提前告知遊客的一項服務。倘若遊客願意花五十塊錢買下排隊浪費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自行選擇買快速通道的票,若不願意多花錢寧願排隊,那也沒有強制性的要求買賣。遊客已經擁有了知情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考慮是否買快速通道的票,而非收官方插隊費。

總之,收官方插隊費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更貼近事實的是遊客的需求不同和游樂場是否合理的規定。

E. 中外主題公園的經營管理的比較研究

優化文化資源配置 提高有效文化需求
案例介紹[注
之一:北京市的國營、民營企業同台競爭,多元主體優勢互補,盤活了文化資源。
1993年,在北京市政府和市宣傳部的關心下,民營企業家錢程與中央樂團簽約,出資45萬元承包了北京音樂廳。承包方除保證中國交響樂團演出場地之外,主要以出租場地、承辦國內外演出為經營方向。96年起,北京音樂廳向社會承諾:"我們天天要有音樂會,是真正的365音樂廳。"音樂廳自承包以來,既把握住先進文化、高雅文化、民族文化的大方向,又大膽探索演出市場規律,充分挖掘國際國內文化資源的潛力,力爭最佳的投入產出效果。94年3月至同年底,音樂廳共演出162場,演出收入達50.5萬元;95年演出248場,演出收入209萬元;98年演出猛增至581場,演出收入高達700萬元;99年提高了演出節目的檔次與品位,共演出488場,演出收入850萬元;現音樂廳與承包前年均演出60場相比,演出場次與演出收入呈幾何級上升。音樂廳的承包者的經營策略是:一是廣開投資渠道,分攤投資風險。經紀人、其他經營者都可參與音樂廳經營,音樂廳主要致力於品牌設計與收取場租費,二是在演出市場參與演出節目的競爭,投資於創新性劇目設計,如連續推出的《中國唐代名篇音樂朗誦會》等優秀節目,各界觀眾蜂擁而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親臨觀看。2000年,北京市政府與民營企業家錢程簽約,同意他以自然人身份,承包由政府投資上億元的北京市標志性文化建築--中山音樂堂。錢程坦言:"我做的一切是音樂廳原來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民營企業家和民營資本在激活文化市場方面發揮出的獨特作用,使文化資源的功能得以復位。
長期以來,一個城市有影響的大型文化設施,總是抓在政府文化部門手裡,主要是政府部門擔心這類文化設施的經營權一旦落入旁手,很難保證它的社會效益。但這種壟斷式的經營往往缺乏開拓市場的激情,忽視投資回報。北京市敢於突破禁區,以個體承包方式吸引民營資本經營大型文化設施,多元所有制主體同台競爭、優勢互補,為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了一種啟迪: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適合多元經營主體介入,讓社會和市場在優化配置文化資源中起基礎性作用的體制環境。
之二:廣州市的輿論工具以需求為導向做活主流新聞,突顯服務功能,尋找到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點。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經營體現了一種鮮明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特徵:
一、做活主流新聞。新聞媒體必須將黨和國家的意旨體現為主流意識形態。《廣州日報》作為一份黨報概不能外,但報業的決策層清醒地認識到,報業的立足點在市場,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為了找到輿論導向與市場基礎的最佳結合點,經營者充分利用政府和企業的兩種資源,形成了以主流新聞打市場的經營特色。報社從全國各地吸引優秀人才,建立了一支高效的新聞隊伍,他們追蹤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以最權威的新聞來源和最快捷的傳播方式來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此外,報社還根據市場的特點,以豐富多彩的版面設計來吸引讀者。特別是"即拼新聞版",將消息和獨家采訪拼成醒目的新聞版塊發表,引起強烈反響。由於注重新聞的即時性、准確性和吸引力,使《廣州日報》的新聞版成為該報最有影響力的品牌和最大的市場賣點。
二、突顯服務功能。報紙不但是輿論載體,更是服務工具,為了拓寬市場,集團千方百計地作好讀者的服務工作,他們在珠江三角洲建立了150多家連鎖店,這些連鎖店除收訂、零售報紙外,還銷售各類書刊和文化用品,甚至還經營便民百貨,以滿足客戶的各類需求。各連鎖店還實現了計算機網路,使訂報售報、廣告服務等業務運轉速度大大加快。為了讓讀者在早餐桌上看到《廣州日報》,公司還自辦發行,添置了130多輛運輸車,每天在方圓300公里的廣東省境內和兩廣交界地區密集穿梭,將報紙及時送至每一層樓的讀者手中。報社還將潛在的讀者按住宅、地區分片做調查,有的放矢,制定出將潛在讀者轉化為常年訂戶的實施計劃。據《廣州日報》的一項調查,報紙自費訂閱者已佔到總訂閱戶數的81.4%,表明黨報已一改昔日指令性訂閱的舊面貌,進入了良性的市場運轉軌道。96年,中國大陸第一個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在廣州成立,99年總資產達33億元,報刊收入由91年1.22億上升到18億元,廣告收入從91年3.96億元上升到9.72億元,99年上繳稅收1.53億元,成為廣州市的納稅大戶,集團還拓展了信息服務等相關產業,擁有多種所有制合資的多家企業實體,成為中國報業界的巨人。
之三:深圳市的文化資源和企業家的有機結合、企業資本和文化產業的有機結合的制度創新,為文化可持續發展創造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深圳華僑城集團是一個擁有70餘家合資、控股和參資企業,以家電、電子、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為主導產業的控股企業集團。99年集團總資產達238億元,凈資產達101.8億元,銷售收入158億元。集團將文化軟資源、資金、技術和旅遊概念緊密結合,以資本形式投入市場營運,形成集人造主題公園、演藝業和相關產業開發為一體的文化服務經營實體。10年中,集團用於文化旅遊產業的投資共25億元,其中對錦綉中華、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等主題公園投入約13億元,10年中華僑文化旅遊度假區接待中外遊客600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60多億元,實現利潤12億元。並創造了一個1:8的錦綉中華效應,即遊客平均每在華僑度假村消費1元,社會相應地在深圳市區連帶消費8元,以主題公園為中心,產業還配套經營各類星級賓館,開發了具有文化特色的"皮皮王"系旅遊產品,並控股深圳航空公司,創辦了旅遊教育產業--暨南大學中旅學院,成為一塊"立足國內,輔射海外"的世界區域性文化旅遊的著名品牌。
華僑城集團的成功歸功於企業決策層的資源整合能力和企業制度的創新,華僑城集團決策層利用了世界、中國的文化資源、給自己營造了一個成長空間,並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不斷發現、引入和整合新的生產要素,靈活機動的開拓新市場。集團的《華僑城集團憲章》以未來10年為時間跨度,以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為宏觀背景,以制度創新為主題,確定了集團未來發展的一些重大戰略選擇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如"內部產權革命",旨在通過企業內部的產權多元化,從根本上解決集團下屬各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問題;如"分享經濟",突出了以智力勞動為特徵的經營性文化生產的價值;如"經營者選拔考核市場化、外部化"和"經營者選拔的連帶責任機制"等,可以使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經營者發生更迭時,確保後繼者的延續性和創造性。此外,《憲章》擬定的一系列超前性的企業價值理念如:"知識就是優勢,創新就是未來"等,也為文化旅遊產業在新世紀的持續發展打開了廣闊的上升空間。
之四:魔術大師商業魔法大揭秘,大衛中國行酬金是多少?
據2002年7月30日CCTV經濟半小時報道:大衛·科波菲爾曾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本時代的魔術巨人",而他高超的商業運作技巧同他夢幻般的表演一樣,讓人嘆服。他能把自由女神像變得無影無蹤,能讓觀眾當場消失,能穿越長城城牆,同時也能變來無窮的商機。
大衛平均每年在全球的演出超過了500場,他擁有了自己的專業製作隊伍,在世界各地都有雇員。魔術上的巨大成功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根據2001年美國《福布斯》雜志的統計,大衛一年的收入為6000萬美元,在世界娛樂名人排行榜中名列第五。
大衛此前在深圳和廣州的演出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票房成績。在上海,7場演出的門票已提前售出了80%,而最高票價現在已被炒到了2400元。大衛在上海的票房收入目前已經達到1300萬元。
早期大衛起步時,尤其是變飛機,變自由女神像消失,大部分費用應該都是由電視台來出,大衛享有的就是影碟版權。但是伴隨著電視演出的廣告收益和其他一些收入,都完完全全是電視台來分的。大衛羽毛漸漸豐滿以後,更多的是這種現場表演,那純粹是他自己企業的收入,與電視沒有太多關系。其實是有一個商業體系在支撐著大衛。美國這種商業體系,本身在魔術以外已是非常的健全。比如說魔術師協會、魔術商店、魔術展覽、魔術比賽,還有一些交流等等,這已經成了系統。在魔術界里專業分工很細,它們的不斷創新也源源不斷地給大衛提供創新的基礎。就像生物鏈一樣,大衛的鏈不斷地變粗、變多,別人不斷地供血,整個產業的鏈就變得很好。
之五:投資於文化的上市公司正在顯現頑強的生命力。
涉足文化的上市公司
公司名稱 涉中文化產業概況 流通盤 總股東 2000年每股凈資產
北方五環 興建了現代、綜合化的大型現代化體育基礎設施--五環廣場 1.06億股 2.89億股 1.118
電廣傳煤 依託大股東湖南電廣集團,全面進軍影視製作和經營 1.18億股 2.58億股 9.062
誠成文化 投資圖書、期刊、電子出版物、影視、光碟、文化用品製作、印刷和發行 1.09億股 2.08億股 1.73
上海強生 投資1.6億元發起創立上海強生傳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參股《新財經》、《財經周刊》 1.50億股 2.81億股 3.035
東方明珠 主營業務包括廣播電視傳播服務、電視塔設施租賃和廣告經營等 1.57億股 6.88億股 2.55

目前,已掀起一股投資文化的熱潮,新一代文化投資者和文化經營者已經意識到資本和文化結合的重要性。中國證鑒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已將傳播與文化產業納入上市公司13個基本產業門類之中。廣州日報集團、廣東有限電視台、文化新民報業集團、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電腦報、新華書店、北影、西影集團等都加快了進軍資本市場的節奏,准備通過股份制改造,直接上市挺進證券市場,以期在更大更深層次上沖擊文化領域。
[注]案例來源:《廣東藝術》2001年5期,13期-21期

關於優化文化資源配置
提高有效文化需求的思考

之一:體制改革是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提高有效文化需求的前提。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構成社會形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與發展,經濟基礎的變化或早或遲會導致上層建築的調整與變革。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以市場機製作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基本取向的經濟運轉方式,這就給屬於上層建築的文化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是繼續按照傳統的計劃模式管理文化,還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模式管理文化?
"計劃文化"的模式我們早已熟知,其所有制形式全部為國家所有制,文化資產由政府進行統一的計劃管理,政府既是文化資產的所有者,同時又是文化資產的佔有者、支配者、使用者和分配者。表現在文化單位中,就是文化單位的領導人由政府委派;文化單位的各項活動、人事管理由國家統一安排,文化單位沒有自主財務權,所需經費全部由國家財政安排,支出也有嚴格的標准,實行的是財政的統一預算管理。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文化資源造成了相當大的浪費,壓抑了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阻礙了文化事業的發展。這種歷史的教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文化體制改革在改革先行的地區已有實踐,它是以全社會消費者的有效文化需求為導向,多種所有制結構投資於文化事業,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起基礎性作用,政府根據文化事業的導向性、公益性、消費娛樂性的性質制定文化產業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營造各種所有制文化的平等競爭環境。文化的導向性也要能使人民大眾喜聞樂見;文化的公益性也應考慮市場的有效文化需求。在市場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的共同作用下,確保文化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之二:關於導向性、公益性等社會文化的優化資源配置與提高有效需求問題。
長期以來,受傳統計劃管理模式的影響,我們總是將文化看屬意識形態范疇,對導向性、公益性文化更是審慎對待,採取了國家包攬的辦法。導向性、公益性文化資源全部由國家按計劃進行配置,設施建設及日常管理機構支出全部列入財政預算,造成的後果是大量的重復建設,有效利用程度極差,造成大量的浪費。(民建常州市委 常州市文化局、汪志 光)
http://mjyz.gov.und.cn/show.php?id=288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和效益提升
[內容提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強盛,有賴於一個或者幾個大城市群的興起。它們不僅是強勁的經濟增長極,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長三角」城市群所擁有的文化傳統資源,特色化程度高,形態豐富,構成了互補整合的重要條件,在文化資源的流動條件,資源培育的社會投入等方面,不斷擴大增量,加強了優化整合的物質基礎;還具有體制改革上的互補性,制度創新上的多向性,區域協作的前景非常廣闊。在21世紀新一輪的發展中,「長三角」城市群要以體制創新作為突破口,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打破條塊分割,形成大都市圈的強大文化合力。要以層次配置作為抓手,通過項目、院線、市場、信息等的分層合作,形成突破重點,進一步帶動全局。更要以發展作為重心,建立平等的共享協作機制,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擴大社會投入,增強「長三角」文化發展的後勁。

一、城市群發展成為文化中心的基本條件

經濟全球化所催生的一個重大主題是區域經濟的協作發展。而大都市圈以密集的城市群與大規模的產業帶相結合,相互推動又相互滲透,使區域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學術界給予「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 的基本定義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具有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不同類型、不同等級規模的城市,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以一個或者兩個超大或者特大型城市作為地區經濟的核心,藉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綜合運輸網,以及高度發達的信息網路,發生與發展著城市個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
大城市群是一個區域空間、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登要素組成的有機體,是一個大系統中具有比較強大活力的子系統,無論在區域層次上,還是在相互聯系的空間上,都具有網路性的基本特徵。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看,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強盛,有賴於一個或者幾個大城市群的興起。比如美國的大紐約地區,大舊金山灣地區,洛杉磯地區,英國的大倫敦地區,日本的大東京地區,加拿大的多倫多地區等,其中,根據1999年的統計數字,大紐約地區的GDP總量為87088億美元 ,約佔美國GDP總量的15%,倫敦的GDP佔全英國的40%,巴黎的GDP佔全法國的25%,東京的GDP佔全日本的15%,超過許多發展中國家一個國家的GDP總量,成為舉足輕重的國家重心 。
許多大城市群不僅僅是強勁的經濟增長極,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這里指的文化中心包括文化產品的消費中心、文化資源的配置中心、文化內容的創造中心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心。它們具有以下的重要特徵:
1,城市群必須具有區域內外的連接性和開放性,才能集中各種人群的文化需求,刺激文化市場的迅速擴大。文化消費市場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空間,而消費市場的擴大有賴於大量的人口和支付能力。只有大城市群才能形成超大容量的、經常性的人流和文化消費需求。如果說:小城鎮以人的步行為半徑,小城市以自行車的騎行為半徑,大城市以公共汽車和轎車的行駛為半徑,那麼,大城市群以高速公路、鐵路、地鐵、輕軌為半徑,以航空港、海港或者河港、信息港與外界連接,以現代通訊網路為延伸,能夠在短時間內匯集大量的人流,形成文化消費市場的巨大空間。
2,城市群必須具有文化資源的互補性,才能促進城市之間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瑞典經濟學家俄林曾經指出:如果一個地區有豐富的要素為另一些地方所需要的時候,而信息、運輸、服務等條件又滿足了這些需求,那麼,這兩地就有了互補性。比如:多倫多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加工、金融、貿易中心,企事業管理層和員工的人均收入高,每年大約有100萬員工和大中學校的師生需要度假,但是多倫多市區缺乏以自然風光為主的旅遊資源,必須靠尼加拉亞大瀑布等周邊的風景名勝來滿足;而從尼加拉亞大瀑布過境的遊客,又希望到多倫多欣賞世界第一高塔等都市風光,從而形成了大多倫多城市群之間的巨大人流。
3,城市群的文化基礎設施,必須形成多層次的空間網路結構,才能提高文化資源使用的有效性。社會化的大規模文化活動,必須在大量文化設施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投資文化基礎設施,具有資本大、時間長、回報慢的特點。而提高使用效率的最好辦法,就是選擇一個良好的空間網路結構,這就迫使政府和企業的文化投資,總是選擇在具有多層次空間網路結構的城市群中。比如:就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而言,根據1997年的數據,紐約有204座,倫敦有415座,東京有194座,而巴黎有83座,香港也有52座 ,而90年代後期,美國大費城地區為了重振經濟活力和調整產業結構,先後興建和修繕了70個博物館、120個表演場所、51個畫廊和展覽館、39個藝術中心和其他文化機構 ,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文化基礎設施群,高低錯落,相互搭配,各有所長,為發展文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4,城市群必須培育大量文化組織和機構,增強文化活動的分工協作,才能擴大相互之間的吸引集聚和擴散輻射功能。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一種大型文化活動,特別是文化產業,都具有高度的社會組織性,需要金融、科技、製造、教育、環境、行政、和各種專業文化機構的密切配合。越是現代化社會背景下的文化活動和文化項目,其匯集的資源就更加多樣,分工協作的程度就越復雜。 以洛杉磯為例,作為國際級的電影產業中心,匯聚了20多個行業120多個門類的文化機構,包括劇本創作、演員培訓、風險投資、中介代理、電腦特技、仿生製作、特種運輸(包括特大型道具和動物等)、專業爆破等服務機構,僅職業和半職業演員就有58000多人,演員工會有40多個,形成一個分工明確、高度有序的「蜂房」。
由此可見:城市群的文化發展,必然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即便它已經是人口聚集的中心,或者經濟發展中心,製造加工的中心,也不一定就能成為文化中心。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資源,積極創造吸引集聚和擴散輻射的網路結構,滿足文化發展的規律,才能成為文化產品的消費中心、文化資源的配置中心、文化內容的創造中心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心,並對周邊地區乃至世界產生強大的文化聚集和文化輻射作用。

二、「長三角」文化資源優化整合的現實基礎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由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的15個城市組成,位於我國著名的東部沿海開放帶和長江經濟帶的T型結合部,土地肥沃,水量充沛,城市密集,路網縱橫,襟江面海,宜工宜農宜商,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最昌盛、人民最富饒的經濟重點地區之一,構成了我國「外通大洋,內聯腹地」兩個輻射扇面的戰略樞紐點和中國第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從經濟實力看,這一地區佔全國1%的土地,6%的人口,卻產出了全國17%的GDP, 2000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近2000億美元,人均GDP2300美元,在全國名列前茅,從具體產品和服務看,這一地區的信息、汽車、鋼鐵、石化、電氣、大型成套設備等一系列產品和提供的金融、保險、商貿、航運、電訊等服務,在全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發展角度看,在「十五」期間, 它將繼續保持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到2005年該地區GDP將達到25000億元人民幣,合3250億美元,略多於台灣2000年的水平。到2015年,它的GDP將達到5萬億人民幣,合6500億美元,超過台灣同期水平。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的增長離不開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它要成為21世紀中國和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必然要以文化發展的活力,給經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以強大的推動。而「長三角」具有的文化資源的豐富形態和巨大存量,包括自然資源、實物資產、金融貨幣、專利技術、無形資產和知識資本等,又提供了「十五」期間進一步優化整合的重要基礎。

(一)「長三角」城市群所擁有的文化傳統資源,特色化程度高,形態豐富,各有千秋,構成了互補整合的重要條件。
從經濟總量規模來分析,「長三角」城市群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特大型城市上海,GDP總量約占整個區域的29%,二是大型城市,按經濟規模為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南京,GDP總量約佔41%強,平均每一個城市為8%,三是中等城市,即其餘9個城市包括舟山,GDP總量不到30%,每一個城市約佔3%。有趣的是:這15個城市的形成歷史相差非常大,在時間的綜向座標上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長江三角洲重點城市形成時間一覽表

年代城市 南京 杭州 蘇州 上海 寧波
公元前472年 建越城 建於秦朝
(錢塘) 秦代:吳郡治(公元前22年)

221-280年 金陵 漁村
317-420年 建鄴 東吳 青龍鎮 公元400年建寧波
420-589年 建康 開六井 蘇州 唐天寶(746年)
937-975年
(南唐) 金陵 蘇州 上海鎮(1250年)
1421年後(明)
1853-1864年

1911年 南京

天京
築城(1359年)
杭州城(1620)
青龍鎮
上海港(明)

上海市 寧波港

寧波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僅僅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五個大城市,就分別在公元前400多年, 公元400多年,和1400年之後,才逐漸形成了基本的雛形,而它們中的每一個,又把不同歷史背景上的城市文化發育得非常充分。當古老的石頭城在公元三世紀到六世紀,以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的大規模城市建設, 使之成為當時中國南方乃至全國最繁榮穩定的城市,此時,上海和寧波的大部分還淹沒在洶涌的波濤之中;當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建築、航海、天文、紡織、文化和藝術方面創造了輝煌的成就,長江以南的杭州和蘇州則以優美絕倫的山水風光,成為無數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常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委婉迷人,恰恰與「東盡鍾山,西踞石頭,南貫秦淮,北控後湖」的雄偉壯闊遙遙相對;而最年輕的大都市上海,原先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漁港。在開埠後的100多年裡,它利用連接海內外的獨特區位優勢,迅速崛起為遠東的大都市,成為20世紀以來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經濟中心,具有近代以來中國發育得最充分的都市形態。古都、名勝、海港、園林、商埠,大江、深湖,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如此地豐富多彩,對比鮮明,高度集中在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為彼此之間的資源互補特別是旅遊文化的資源互補創造了重要條件。

(二)「長三角」城市群在文化資源的流動條件,資源培育的社會投入等方面,不斷擴大增量,加強了優化整合的物質基礎。
大量事實說明: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化的生產活動,其發展需要豐富的資源,它包括:1,資本資源, 它是文化生產的動力; 2,技術資源, 它包括文化生產所需的能源、原材料、技術和裝備等;3,自然資源, 它包括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的積淀等; 4,智能資源,其中又含有三種形態:符號化的文化信息,經驗型的文化技能, 創新型的文化能力,特別是後者更是以人為載體的活資源。這種資源不可能集中在一個城市中,只有形成了復合的網路體系,才能使各種資源迅速地匯集,形成集約化的優勢。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五種運輸方式俱全,其密度遠遠超過中國其他城市群,其中大型民用8座(包括兩座國際機場),大型港口10座,機場公路里程將近3萬公里,公路網密度將近3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1萬人中的互聯網用戶數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以上海為例,2001年聯接國內各省市的國內出口已經形成2個2500兆的高速通道; 城域寬頻網已經覆蓋到了全上海90%以上的大樓和小區, 具備了「千兆到社區, 百兆到大樓, 十兆到用戶」的服務能力。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200萬, 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10萬, 固定電話用戶達到550萬, 行動電話用戶也突破了400萬,為各類文化資源的快速流通,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長三角」城市群不但具有文化資源的流動基礎,而且在培育資源的社會投入方面,也正在形成巨大的增量優勢。國內外城市群的發育經驗說明:地區文化的整合方式及其程度,與其經濟文化發展的均質化和特色化程度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區內的文化發展程度差異太大,也就無法整合。而「長三角」城市群的文化均質化程度比較高,該地區教育經費的投入大約佔全國的1/6,科研機構的經費投入佔全國的1/5, 高校科研經費投入佔全國的約1/3, 大中企業的科研經費大約佔全國的1/4強 。與其人口數佔全國的1/10相比,「長三角」城市群的文化藝術專業人才數量約佔全國的1/5, 高級和中級專業人才約佔全國的1/5,說明該地區的文化人才具有數量和質量上的較大優勢。跨入90年代,「長三角」城市群加大了文化投入,推進特色文化工程,造就了大批新的有形文化資產。比如:2001年5月18日,發源於江蘇常州的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性遺產代表作」,經過江蘇省的全力爭取,國家文化部正式確定中國昆劇節固定在常州舉辦,成為傳承歷史、弘揚國粹、輻射世界的一顆藝術明珠。截止2001年底,江蘇省有28個市、縣、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在全國名列第一;全省有國家一級圖書館27個,位居全國各省市最前列;有13個國家級兒童文化園,約佔全國總數的1/4, 有29個縣市,榮獲「全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佔全國同類鄉的1/10; 全省有21個縣、市、區,實現鄉鄉鎮鎮建成萬冊以上圖書館,同樣是全國最多的省份 。與江蘇的文化投資11

F. 北京歡樂谷2021年4月26日暫停開放,五一會正常開放嗎

不一定。

五一是否會正常開放,只需要看他的設施,設備與節日沒有任何的關系。我們都知道,唯一這樣的高峰期,歡樂谷一定會愈來非常大的客流量,本身首都就是非常受人歡迎的,每一年的每一個時期,每一個節假日都會迎來旅遊旺季,甚至是在疫情時期,也會有一定的人去。但是對於我們大部分的人而言,一個地區的是否開放其實關繫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正常的一些活動和設施設備。

G. 中國最實戰的營銷策劃公司

您好,關於營銷策劃公司來說,成立的時間長,接觸的案例多,基本上都沒有太大的問版題,其實您權問的問題有兩個主要的點,一個是營銷策劃,一個是實戰

在營銷策劃這個點上,您要看的是這個咨詢公司給您展示的基本是什麼案例,是做LOGO設計包裝設計的,還是做戰略規劃營銷策略的,或者是做招商加盟的,還可以再看看之前服務客戶的合同,做的都是什麼工作內容,這個把握好了,最起碼大方向不會錯。
在實戰這個點上,上面我也說了,成立的時間長,接觸的案例多,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整體項目的負責人,有的公司把最有經驗的推出來,可是最後幹活兒的都是下面的員工,一定要在合同里註明了全程由某個老師負責。
還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

H. 請大家給我一個營銷策略.!我是賣優惠券的!在深圳!

建議去看一個帖子,這還是不錯的。好像在社區營銷首班車上的 想成為論壇營銷高手的朋友,必看

閱讀全文

與歡樂谷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泉州電子商務十條措施 瀏覽:727
市場營銷的觀念的演變過程 瀏覽:189
小學校本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 瀏覽:475
市場營銷創新策劃 瀏覽:46
汽車美容店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502
市場營銷策劃的方法 瀏覽:240
超市六月促銷活動 瀏覽:23
超市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902
廈門大學網路教育市場營銷學試題 瀏覽:435
特產伴手禮推廣方案 瀏覽:157
培訓采購項目的售後服務方案 瀏覽:370
幼兒園冬季節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8
師資比賽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769
游戲商家春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30
高職市場營銷大賽 瀏覽:502
互聯網電商運營策劃方案 瀏覽:812
全國2013年4月自考網路營銷與策劃試題 瀏覽:651
學校教師二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68
王者榮耀酒吧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6
幼兒園健康講座策劃方案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