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一份 關於黨組織活動的新聞稿
先進黨組織地震救災事跡報道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在阿壩、成都、綿陽、德陽、廣元等廣大區域造成巨大的生命與財產損失。災難突降,舉世震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距離震中最近的、唯一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醫院,在人民財產遭受巨大災難的關鍵時刻,院黨委與行政一道,在第一時間向全院黨員幹部吹響了抗震救災的集結號,快一點,再快一點,一切為了傷員,竭盡全力,救死扶傷,所有方案圍繞一線制定;所有的人員向一線聚集,所有的通道為一線開放,所有的物資為一線保障,充分發揮國家級部屬醫院的骨幹支撐和引領作用。在院黨委行政的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堅定勇敢、沉著冷靜、勇挑重擔、連續作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工作中,充分發揮出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截至2008年6月12日10時,華西醫院共收治地震傷員2695人,急診治療後分流傷員872人,入院治療傷員1823人,其中重傷員總數達1153,實施手術1347台次,現在院傷員323人,其中在ICU的傷員為70人,是汶川大地震醫療救援工作中收治傷員最多、危重傷員最多、手術量最多、醫療資源投入最多、傷者死亡率最低的醫院,成為抗震救災中災後傷員疑難危重病人診療中心、衛生部災後心理干預中心、衛生部抗震救災省外醫療隊後勤物資供應中心和受災傷員遠程聯線協同救治中心。全院2500餘名黨員幹部團結一心,為了災區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捨生忘死,沖鋒在前,在鮮紅的黨旗上寫下了共產黨人對人民醫療衛生事業的忠誠,為黨的87歲生日獻出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一、加強組織領導,從容應對災難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醫院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成立了以院長石應康和黨委書記鄭尚維為組長,全體班子成員為組員的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和指揮中心,明確了組織分工和「舉全院之力,有一線希望、盡百倍努力,挽救受災傷員生命」的戰斗目標。
在大地顫抖、房屋搖動、通訊中斷的第一時刻,院長石應康、黨委書記鄭尚維及班子成員迅速趕赴手術室和各業務區,親自指揮醫療業務區各樓宇中病人的疏散,鼓勵醫務人員沉著冷靜,撤離中堅持病人安全至上的原則,先病人,後醫護人員,要求醫生和護士與病人同在。醫院迅速與四川省地震局核實災情並通知全院,要求除手術室和重症病人外,全院住院病人有序地從病房撤出到室外空地;全院各級幹部趕赴現場與醫務人員一起,以總支、支部為單位,向病員及家屬通報情況,安撫情緒,守護治療;對留在病房和ICU無法移動的重危病人,醫護人員堅守崗位,陪同監護,全力保障病人安全;手術室醫護人員在地震和多次餘震中,一邊按著手術台防止移位,一邊相互安慰,相互鼓勵,鎮定自若地堅持手術,地震發生3小時後,在56台手術全部完成後才離開手術室。全院近5000名住院病人撤離過程中,黨員幹部模範帶頭,全院職工盡職盡責,整個工作井然有序,無一例死亡,無一例糾紛。科學有力地組織和領導在關鍵時刻強有力地保障和維護了醫院的穩定。
「那一刻,我們一定會挺身而出」,這是華西醫院全體黨員面對災難共同許下的諾言。災難發生時,腎內科血液透析病房裡58個病人剛剛開始透析,巨大的恐慌使有的病人自行拔針,沖出病房。「大家不要慌,我們醫護人員一定與你們一起安全撤離」。那一刻,目光迅速定焦在黨支部書記米緒華身上。在他的帶領下,醫護人員迅速對50多個病人進行了迴流操作,40分鍾後,所有病人被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年輕黨員黃琴護士,在護送重病人安全離開後,又迅速跑上樓,繼續疏散病人。那一刻,她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肚子里還有個未出世的娃娃……血液科位於醫院第一住院大樓的最頂樓——十四樓,面對左右搖晃的病房,那一刻黨支部書記牛挺迅速決定,「組織所有能自行走路的病人分批沿著樓梯轉運到樓下空曠地帶,對不能行走的病人,全科室的醫護人員就算挨個背,挨個抬也要保障所有病人的安全!」那一刻,科室的年輕黨員住院醫生代陽、鄺璞,入黨積極分子劉志剛醫生和研究生董天,主動請纓,要求在其他醫護人員護送病人撤離的過程中,留下來照看病人。「下午兩點鍾正是手術的高峰期,很多病人都給了麻醉劑,最基本的生命支持都需要儀器來維持,我們怎麼能丟下病人跑呢?」麻醉科黨支部書記羅朝志樸素地說。當時一個小孩剛做完眼科手術躺在手術台上,給入肌松劑後卻由於膽鹼酯酶缺乏一直無法蘇醒。一般人手術後十幾分鍾就能醒過來,而那天他們卻在無數次餘震中靜靜地守護著小孩的生命。四五個小時後,孩子終於醒了,她的母親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眼淚。那一刻,ICU病房的醫護人員正在接受《成都晚報》記者采訪,面對突然東倒西歪的儀器,聽到玻璃咔嚓的聲音,醫護人員立即回到自己的崗位,第一時間安撫病人。當焦急的家屬第一時間打進電話詢問病人的情況時,當聞訊趕來的家屬沖進ICU病房時,他們看到病房裡平靜如常,全體醫護人員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就像地震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他們熱淚盈眶,向醫務人員豎起了大拇指。《成都晚報》的記者為全體醫護人員拍了張照片,那一刻,他們選擇了與病人同在,如果大樓坍塌,如果不幸發生,這張照片就是他們集體的遺照……那一刻,病人如是說,「當地震發生時,我們害怕,但當看到沒有一個醫護人員離我們而去時,我們心裡就踏實了;當我們在樓下時,我們很擔心,但看到你們一圈又一圈地尋找我們時,我們就放心了;當我們返回病房時,我們很猶豫,但看到醫護人員都守在我們身邊時,我們睡得很踏實」。
通過核實災情,院黨政立即意識到醫療救援工作的緊迫性,緊急召開全院幹部會,宣布啟動應急預案,公布指揮中心聯系方式,對抗震救災和醫療救護工作進行緊急部署,明確「舉全院之力,有一線希望、盡百倍努力,挽救受災傷員生命」的戰斗目標;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堅守自己的崗位;開通受災傷員急診搶救綠色通道;調整病床,空出床位以保證受災傷員及時有效地救治;停止所有人員休假,在急診科配備多科聯合診療團隊;手術室資源全力保證受災傷員救治,迅速組建由24名醫護人員和6輛救護車組成的抗震救災醫療隊,備齊所需物資,並於17時出發,奔赴重災區;各部門、科室做好各類應急物資、設備的籌備工作,保障醫療救治;要求各級黨組織在災難面前要切實承擔起服務病人、凝聚人心的職責,發揮好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共產黨員要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勇擔重擔,無私奉獻,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在災區人民危難之際,在祖國需要的關鍵時刻,與災區人民血脈相連,守望相助,竭盡全力地打好抗震救災的攻堅戰。
二、黨作堅強後盾,保證醫療攻堅
「人命大於天,震區送來多少傷員我們就收治多少傷員」,這是華西醫院面對社會的承諾。在醫療工作拉開抗震救災帷幕之際,院黨委圍繞抗震救災工作,迅速做出部署,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將抗震救災工作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統一全院職工的思想。緊急動員、迅速傳達黨中央、國務院和上級有關部門對抗震救災工作的總體部署;嚴陣以待,全院黨員幹部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各項工作及時、有序地落到實處;主動關心,注意全面收集和掌握全院職工家庭受災情況,及時看望慰問;高度關注全院職工思想動態,及時宣傳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弘揚正氣,調動一切力量,引導全院職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抗震救災的重點工作上來;關懷服務,高度重視傷員的安撫工作,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奉獻愛心,在全院范圍內廣泛開展為災區捐贈活動,黨員在已經捐款的基礎上,再次主動交納特殊黨費12餘萬元,職工捐款50餘萬元;加強監管,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全程介入社會捐贈工作,加強對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的監管,保證救災款物全部用於受災群眾,發揮最大效益,切實體現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對受災群眾的親切關懷。全院幹部職工思想統一,精神飽滿,士氣高昂,行動迅速,為最大限度地接受和救治受災病員做好准備。日間病房84張病床緊急騰空,調整為獨立住院救治單元。各科室緊急動員病情穩定的輕病人出院,減少普通擇期病人入院收治,5月12日調空病床200餘張,從5月13日至5月22日,在不斷收治受災傷員的同時,全院每日保持空床400至500張,其中能集中收治受災傷員的空床保持在200張左右;集中病床交由骨科管理,將骨科的3個病房擴展為8個。開放所有手術室,停排擇期手術,手術室資源全力保證受災傷員救治工作;全院各科室調整骨幹力量向急診、骨科、ICU、日間病房、手術室集結支援。與此同時,醫院及時派出3個工作組,趕赴廣元、綿陽、德陽、都江堰等災區,與一線醫療機構溝通聯系,建立危重受災傷員轉診機制,與成都市區各醫療機構溝通聯系,建立輕傷員急救分診、住院轉診機制,以此加快床位周轉,增加對危重傷員的救治能力。醫院緊緊依靠專家團隊,預見醫療救治需求和質控要素,建立科學流程,以一流隊伍、精湛的技術,保障救治質量,降低受災傷員死亡率和因傷致殘率。
在抗震救災的十多天里,黨委書記鄭尚維和黨委委員、院長石應康都把醫院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們每天休息兩三個小時,有時候剛躺下,呼嘯而來的救護車使他們又精神抖擻地回到工作崗位。在他們心裡傷員和職工是比家人還親的人。他們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奮戰在一線醫務人員的實際困難和傷員的一切困難,組織建築專家為職工受損房屋進行免費評估,不能居住的,及時發放房屋租住金;對親屬因地震受傷的,組織員工及時看望。為全國各地前來支援的醫療隊,親自送去慰問信和本地小靈通,在每個人的房間里放置慰問小卡片,並把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及時通報給原單位。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友人,要求黨支部書記一定要從工作上和生活上給予關心和照顧。對災後入院傷員噓寒問暖,在免費提供生活用品和餐食的基礎上,在出院時,為每位患者提供一套全新的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把溫暖具體落實到為傷員服務的行動上來。由於災情嚴重,醫院不斷有外派醫療隊任務,院黨委周瑞敏副書記和敬靜副書記主動請纓,要求帶隊奔赴一線。周瑞敏副書記堅持說,我是軍人出身,在戰地醫院里摸爬滾打過,有經驗,讓我去。他悄悄地通知家人收拾好行囊送到醫院,准備只要組織一聲令下,就立即出發。敬靜副書記堅持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此時此刻,廢墟里傷者無力的呻吟、瓦礫旁孩子痛苦的哭喊、帳篷內大量等待救治的患者、雨夜中獻血群眾排成的長龍,都讓我難以平靜、無法沉默、不能等待!我年輕,我堅決要求帶隊去一線。在命令下來時,兩位副書記都爭先恐後,敬靜副書記連行囊都顧不上拿,就直接跳上了奔赴一線的救護車。周瑞敏副書記也在連續三天里隨衛生部或單獨帶隊赴德陽、綿陽、北川等重災區一線;他與黨委委員周總光副院長、李為民副院長、張偉副院長頂著烈日、冒著高溫連續數天在鳳凰山機場接收、分診和轉送病人。渴了,餓了,太陽把全身皮膚曬傷了,堅持堅持再堅持,因為肩上承擔著共產黨員的責任和使命。重災區漢旺的災民由於風餐露宿,不少人患上了與地震災害相關的消化、呼吸和皮膚等疾病,這一切都時時刻刻牽動著黨委鄧紹林副書記的心,在保證幾千名學生的安全穩定後,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他帶著第一支全科醫療隊出發了。這支醫療隊所到之處,媽媽抱著不滿周歲的孩子來了,兒子攙著白發蒼蒼的老人來了,行動不便的妻子坐在丈夫的三輪車里來了,從大山裡被志願者用簡易擔架抬出的病危老人來了,走村串戶的救援官兵帶著孩子也來了……醫療隊的隊員們風餐露宿,只為了盡最大努力為災區群眾減輕病痛。
院黨委委員、骨科主任裴福興同志作為一名39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在這場抗震救災的戰斗中,牢記「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熱血誓言,沖鋒在前,為了那一個個急需救治的鮮活生命,拼上了全部的體力,拼上了全部的健康、拼上了全部的心血、拼上了全部的感情。這個被同事們稱為「鐵人」的戰士,在災後十天十夜,240個小時,14000多分鍾里,每天以小跑的速度在醫院里來回穿梭幾十公里。胃疼了,腹瀉了,就吃一片葯片;90歲的老岳母病重住院,所在病房離他所在科室僅有100米之遙,而這十天十夜裡,他卻始終沒有踏出那100米的距離,但他始終沒有忘記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時時處處做群眾的表率,帶領科室全體職工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災後傷員中77.33%為骨科傷員,短短的三、四天時間里,骨科病區迅速從三個擴展到八個,床位從200餘張擴展到600餘張,各方面的壓力都嚴峻地考驗著每一位黨員的黨性,「醫生是士兵,災情是命令」,這是他們面對災難共同許下的誓言……誓言下,這支高素質、高質量、高效率的團隊完成救治傷員1100餘人,各類手術800餘台……
急診科支部書記曹鈺已是滿眼血絲,聲音嘶啞,但腳下的步伐一點也沒放慢,在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定要把傷員從死亡邊緣拉回來。急診科就是家,病人就是家人,傷員們需要人安撫,職工們需要人凝聚,黨員就是主心骨,沒有豪言壯語,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我們有疑慮、困惑時,首先想到的總是書記」,護士們如是說。「她把悲傷和難過都留在了心裡,卻把生的希望寫在了臉上」傷員們如是說。
普通共產黨員鄧一芸是ICU的主治醫師,是來自彭州的4歲小朋友劉欣怡的主治醫師。17日,忙碌了幾天的鄧醫生終於回家休息,正帶著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突然科室來電說劉欣怡出現了危急狀況,她二話沒說,當即把孩子託付給了超市的營業員,一邊迅速趕回病房,一邊給家裡人打電話讓人去接孩子。正當她在科室搶救劉欣怡的時候,家裡人打電話來說,由於超市員工沒看住,孩子不見了。盡管十分焦急,但是為了病情嚴重的災區孩子,她仍然堅持留守在病床旁,任由擔心和牽掛的眼淚在心裡流淌。
在生死搶救中,病人生命至上,是每一位醫護人員共同的追求,正是這種無私的大愛,讓他們在忠於黨,忠於人民,在大家與小家的選擇中,只能選擇吝嗇給小家的愛,虧欠給親人的情。這樣一支從上到下的黨的核心團隊,以共產黨員的表率作用,影響和帶領華西醫院六千名員工的大團隊在生命搶救中書寫著不拋棄,不放棄,生命延續的篇章……
三、災難考驗黨性,黨員沖鋒在前
在戰爭年代,當一名共產黨員意味著奉獻和犧牲,在和平年代,當一名共產黨員仍然意味著奉獻和犧牲。災難發生後,醫院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派出醫療隊進行救援,在選擇外派成員時,黨委書記鄭尚維鏗鏘有力地說,「首先從黨員派起,哪裡最困難,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派共產黨員」。
共產黨員手術室護士葉春在戰地日記里這樣寫道,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考驗著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考驗著我們的黨和人民,也考驗著我的黨性……和葉春並肩作戰的戰友,共產黨員程華這樣寫道, 「… 一路飛沙走石,救護車或走或停,繞開大大小小的障礙,艱難前行…在北川中學,地上的積水越來越多,操場整個變成了一塊爛泥地。鞋被泥水泡漲了,面目全非。哭泣聲,呼救聲,夾著雨打在帳篷上的滴答聲回響在操場的上空。同事們由一個個的灰頭土臉變成了蓬頭垢面。餓了,這時才感覺真的很餓,把鹽袋撕開倒在方便麵上,搖一搖,掰開面塊干吃,咬一口,好嗆!不停地乾咳,有礦泉水,喝一口,再咬一口方便麵……但是我無怨無悔,如果再讓我選擇,我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共產黨員成翼娟是醫院的護理部主任,地震發生時,她正在北京參加護士節的慶祝活動。聽說家鄉發生地震後,她急忙給院里打電話,卻因為通訊中斷怎麼也聯系不上。北京與成都,寧靜與地震,生與死,這一系列的選擇中,沒有猶豫,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13日,在所有人都想方設法離開災區的時候,她選擇了凌晨能買到票的最早一班飛機趕回成都,但由於當日成都的機場封閉,飛機只能降落在重慶。此時的成翼娟萬分著急,她隨即攔下一輛計程車,說明情況後,司機卻要價1000元,她斬釘截鐵地說:「1000元我也回去!」司機怕被媒體曝光,沒敢做這樁生意。後來她好不容易聯繫上大巴,當天下午迅速回到成都。回到了崗位後,她立刻投入緊張的救援工作,持續奮戰十多天,中間只有過短暫的休息,而休息地點卻是辦公室。回來至今,她還未來得及回家看一眼。「我不能離開醫院,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找到我。只有在這里,我的心裡才踏實。」
面對災難,華西醫院的共產黨員不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是面對困難時一往無前的力量,一種面對生、死考驗時挺身而出的勇氣。在這場與死神賽跑的戰斗中,沖在最前面的是共產黨員,擔負重任的是共產黨員,將生死安慰置之度外的是共產黨員,充分體現了我院共產黨員的崇高品質。面對災難,中共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委員會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動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奮起抗震救災,救死扶傷。八級地震的考驗,充分證明了這支隊伍攻堅克難的凝聚力,充分證明了這支隊伍的無堅不摧的戰鬥力。胸前的黨徽在召喚,讓我們團結一致,堅韌不屈,頑強拼搏,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讓黨旗在災區群眾心中高高飄揚!
② 有參加過聯通校園招聘的朋友么市場營銷類崗位通俗一點說主要從事哪方面工作,需要到外面跑業務嗎
包括市場調研、選擇目標市場、產品開發、產品定價、渠道選擇、產品促銷、產品儲存和運輸、產品銷售、提供銷售、提供服務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企業經營活動。新人一定要跑業務的。
③ 我們公司想進入校園品牌宣傳或者校園推廣,在哪裡找相關公司
校園推廣在今天這個環境下已經變成一個日漸專業性的領域,很多模式已經有了相對統一服務標准,自然也需要真正專業化的人才來做
而判斷一家公司或者一個校園推廣專員的專業化程度標準是什麼?很多企業不知道。就如同會計需要考證,廚師需要考級一樣,校園營銷領域真正的人才也同樣是稀缺的,這個職位所需要的經驗,人脈和應變能力不亞於大多數管理崗位。近年來,由於需求提升,很多廣告公司就號稱能做校園推廣,只是到最後執行階段
甲方才會發現,現場做執行的人根本不是公司的人。很多單子經過層層的外包,本來就沒有多少利潤被一層層瓜分下來,最終執行團隊得到的能有多少?
用這點可憐的費用能不能保證執行的質量?我想局中的各方都心知肚明。一個大型項目接連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毫無疑問就是執行出了問題,我們發現多數情況都是因為中間層過多導致的,因為啟程就多次當過救火隊員,深知其中的弊端。所以有必要在此普及一下,一個真正第一線執行的校園推廣公司的執行經理應有的常識:
第一,
至少要對所在城市高校的活動場地了如指掌,知道不同學校校方對商業活動的監管力度,在任何時候都能立即推薦10所以上能執行落地活動的院校,並且對當地的地形,周邊環境,人流情況做細致描述。
第二,
有大量校方場地審批單原件,這個東西很重要,沒有做過第一線執行的外包公司根本不可能有這個東西,也不可能造假,因為各學校的審批單根本不同。當乙方能拿出一大摞審批單原件,比什麼都更有說服力。
第三,
各學校的審批流程不同,接觸的部門也不同,有經驗的執行經理必然只能通過校方管理人員落實場地,媒體的支持,如果乙方找的是在校學生,必然是菜鳥,因為學校是鐵打的,學生是流動的,他干1-2年之後就畢業走人,如果每次活動都找學生落實,實際上和外包一層是沒有區別的,也許這學期能落實,下學期人走了退了,找誰去?只有和學校主管老師建立定期聯系,才能保證活動能以最快的速度的落實下去,而也只有經常做執行的人才能和這樣的老師建立起聯系,因此這就是一個檢驗指標,更考驗各公司的實力了。
總而言之,找到真正第一線執行的校園推廣公司才能免去很多麻煩,也能節省很多費用。一個項目從立項階段就有真正懂校園,懂執行的人才參與,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率的推廣方案
您可以看一下校果
④ 學校有一個黨總支,三個黨支部,黨支部書記如何
面對這三個問題我們是怎麼思考和行動的呢?下面我介紹一下學校的做法:
問題一:黨建如何引領學校全局工作?
我們的做法:
教育部把2018年確立為黨建質量年,學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教師教書育人作用的發揮要靠學校黨建工作凝聚人心,要靠紅色基因構築師魂。我們用黨建引領教師培養,有效開展三會一課,探索三會一課新方法。
我們的主要做法包括:實施雙帶頭工程,黨政一心,學校負責人以紅色思想和學術能力統合學校發展;實施學校雙培養工程,即把骨幹教師培養成優秀黨員,在優秀黨員中培養骨幹教師;開展三亮三比活動(「亮身份、比作風,亮標准、比形象,亮差距、比擔當」);細化落實五條標准(政治立場堅定、師德師風高尚、教書育人楷模、維護校園穩定、服務社區發展)。
我們還將持續開展黨員教師課改論壇、教師雙語黨課展示、黨員教師服務積分行動、黨員教師紅色文化研究、網上黨校與網上黨建行動等「鑄師魂行動」,此外,我們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為響應這一號召,我們緊跟國家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時刻接受教育界最新資訊,更迭舊的、傳統教育思想,開展相應黨建課程,凝聚人心,構築師魂,如我校開展的項目式學習課程,這一課程已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而在我國並不普遍。
我們通過構建「紅色基因課程系統」、開展「紅色基因隊伍鑄魂工程」、弘揚「紅色基因校園文化」深化了黨建領航工程,將黨建工作放在學校至關重要的地位,指導學校各領域工作開展。
問題二:如何落實黨風廉政主體責任?
我們的做法:
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學校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制,把黨風廉政建工作作為學校主要工作之一,明確責任分工,量化責任分解,層層簽定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呈現從學校一把手到分管行政,行政班子到教職員工,實現黨風廉政層層抓,層層落實的局面。
「領導就是服務」,「教育就是民生。」學校黨支部通過三會一課等形式,教育全體黨員幹部牢記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人民的公僕,要始終懷有濃厚的群眾情感,擺正同人民群眾的位置,了解群眾對教育的期待,深入一線,為教師解困,堅持公開公正透明,從群眾的利益出發作決策。學校幹部恪守職責,認真履行和落實學校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牢記職責使命,強化職責擔當,帶頭遵守黨紀國法和廉潔從政規定,管好自己、以身作則,踐行「三嚴三實」要求。
問題三:如何落實黨風廉政監督責任?
我們的做法:
學校黨總支明確了幹部、教師、學生、家庭四大創建主體,有的放矢採取措施,把黨風廉政監督工作融入到學校工作各個方面,廣泛凝聚起廉潔學校建設的合力,形成了校園潤廉、幹部勤廉、教師清廉、學生崇廉、家庭守廉的良好局面。
校園潤廉是校園物質環境營造出「廉」的氛圍,人文環境浸潤著「廉」的價值導向,制度環境彰顯「廉」的實踐標准。
幹部勤廉是指學校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勤政廉潔。
教師清廉是指全體教師甘於奉獻,公正嚴明,勇擔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學生崇廉是指學生崇尚廉潔,形成以廉為榮的價值取向。
家庭守廉是指通過家校合作、家長學校、「小手牽大手」活動等,通過教育學生傳遞「廉」的聲音,從而影響家庭,引導家庭成員守規則、守底線,守住家庭穩定與幸福。
學校將在各級黨委的關心和指導下,將勇往直前,根據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按照特色學校黨建工作示範點的標准及上級黨委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創好黨建品牌,帶好教師隊伍,育好英才,讓黨建工作更好地引領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⑤ 關於校園推廣中微信公眾號推廣的幾種方法
企業公復眾賬號營銷推制廣的方式很多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具體的方式
1、可以通過商家固有的客戶資源,以及企業內部員工進行公眾賬號的關注,好處是基數大,達到500關注即可進行官方認證
2、可以在推行產品或服務的時候通過二維碼推廣企業的公眾號,為了鼓勵客戶可以利用關注有禮品,有打折等活動
3、找專業的營銷公司,組織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