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營銷模式的動畫

營銷模式的動畫

發布時間:2021-06-06 08:36:22

1. 動畫片《 小鯉魚歷險記 》的 衍生品 、營銷方式、製作成本的相關介紹

額阿瑟阿瑟

2. 國產動漫是如何實現盈利的

中國:動畫投資主導娛樂IP,主要以泛娛樂為主。盈利方式是衍生企劃,比如手游。再就是視頻網路付費及相關授權。中國的動畫產業鏈是畸形的,目前不太適合動畫產業發展的。

3. 日本動漫的營銷模式是什麼

據漫友文化動漫研究所所長馬桂林介紹,日本四大出版社————講談社、集英社、小學館和白泉社,占據著日本動漫出版業的主導地位,不過四大出版社也只是市場的一部分,整個漫畫出版市場上有好幾百種漫畫周刊、月刊、季刊、單行本等,其中也包括諸如科技農林出版社出版的相關內容的漫畫書,這些漫畫刊物都是按照幼兒、少年、少女、青年、中年乃至老年等類別進行細分的。顯然,眾多的分類漫畫雜志為漫畫家提供了巨大的投稿空間和生存空間,也使漫畫成為了日本動漫產業鏈的基石。

在出版發行的具體流程上,一般是由出版社的簽約漫畫家確定主題後開始創作,然後在漫畫期刊上連載;如果讀者反響熱烈,就會推出單行本。雜志和單行本都是出版社通過流通商,直接發送到書店和報刊攤。這樣,出版社和流通商各司其職,效率很高。

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在日本,動畫與漫畫經過各自不同的發展階段,現在均已成為相當成熟的產業,彼此各成體系,同時又存在緊密的聯系。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的吉川明伸介紹,「市場反應良好的漫畫連載或單行本,常常會被改編成電視動畫作品,如果在電視台播放後反響很好,還會被改編成電影動畫。經過出版市場檢驗的暢銷漫畫,被改編為較高水平的動畫作品,成功率會大大上升。」這是因為,一方面,成功的漫畫連載已經培養了一批固定的消費群,由此改編的動畫就有了一定的市場保證,從而減小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由漫畫改編的動畫節省了動畫人物設定、情節設定等環節,也大大減少了投資成本。

日本動畫片的製作模式是多方投資,共同分攤風險和分享版權。據大島景宏介紹,贊助商一般都會與廣告代理商訂立年度廣告計劃,廣告代理商拿出贊助資金總額的80%給電視台,電視台將所得的40%撥給企劃公司,企劃公司再將所得的76%交給製作公司,用於製作動畫。然而光靠這些錢是不夠的,企劃公司會採取各種方法增加收入,以便追加投資。譬如,授權給玩具公司、授權給音像製作公司、授權地方電視台播映、授權電子游戲廠商等,從中獲得版權收入,並用於追加投資。吉川明伸補充說,這樣的模式有兩個好處:一是多方投資,降低了各自投資風險;二是可以在製作前期,各投資主體互相協調配合,制訂出一個完整的運營計劃,例如約定在特定時間段電視台播放某個電視動畫片,從而也可使某個衍生產品在相應的時間及時向市場推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六一說,這種做法能夠保證投資取得回報,因為電視台、音像發行商、出版社和衍生產品製造商,甚至分銷商一般都是在確保投資能夠回收70%的情況下才參與投資。

目前,日本最新的模式是成立臨時製作委員會,以吸引風險投資。這種模式下的動畫片版權由大家協議而定。大島景宏認為,這也是日本動畫片生產的一個特色所在,其好處是風險分散、利益共享,不利之處是動畫片製作完成後,局外人購買版權時手續繁瑣。

日本動漫產業最讓人嘆為觀止的就是在其產業鏈上,雖然每個環節都吸引了相當數量的消費者,但消費市場不僅沒有飽和,反而在不斷擴大,而且產業鏈里任何一環受歡迎,都可能變成產業鏈上其他的產品形式。比如,一個游戲受歡迎,那麼就可能推出與這個游戲同主題的動畫。不過,最主流的形式還是由漫畫雜志改編為電視、電影,再改編為游戲和衍生產品。在這個產業鏈形成後,受眾因為看了動畫,覺得有意思,再轉向同主題的游戲,或是因為看了電影,再轉向同主題的雜志或單行本,都是很常見的事。

馬桂林形容說,在日本動漫這條產業鏈上,有著多個散發不同光芒的珠子,因為利益相關,形成了產業鏈;而只有當各個珠子的專業能力很強且達到均衡時,才能很好地咬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漫畫作品本身需要有足夠的衍生能力;雜志是一個足夠強大的傳播平台,能夠積聚人氣;出版社足夠專業,其推出的單行本,可以像塑造明星一樣塑造漫畫形象;電視台有良好的運營能力,保證動畫播放時段能夠贏利;臨時製作委員會能統籌安排,使製作公司創作出符合受眾期望的動畫作品;衍生產品製造商有營銷能力,找到消費對象並賣出產品。這樣就整合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鏈。

2004年日本共生產了電視連續動畫片233本,上映電影83本。動畫片每年產值約為966億日元,在日本約500萬億日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雖僅佔到五千分之一,但其在日本社會文化中的影響力遠遠不止這個數額。譬如,動畫片在流通領域的產值為3739億日元(2003年),包括電視節目播放收入1898億日元、影院動畫的票房收入377億日元、影像製品1464億日元。

統計顯示,日本動漫產業中的游戲產品產值更是高達11244億日元,游戲業的從業人員約6萬人,每年游戲軟體的開發數量都在1000部左右,其中《皮卡丘》一個游戲軟體在2002年一年中就售出了360萬套。

市場潛力巨大的衍生產品

衍生產品指利用漫畫、動畫、游戲等作品中的人物或動物造型,經授權後製成的商品。馬桂林認為,動漫本是一種文化消費品,而衍生產品,因為讓動漫產品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就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產業空間由此延伸到物質層面,商業空間和經濟價值張力被開拓。舉例來說,動畫片中的《皮卡丘》,光是一個角色的形象版權,每年就高達1000億日元,超過了整個動畫業的製作產值。

一般而言,動漫產品的製作因為成本比較昂貴,投資回收周期也就相對較長;而以動漫形象為基礎的衍生產品卻因成功動漫形象的廣告效應,投資回收周期短且利潤豐厚,能夠帶來巨大的收益。在日本,有40%的動漫產值是衍生產品創造的。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2004年,日本用手機下載漫畫、電子小說、故事等圖文類內容的市場已從2003年的1億日元增至12億日元,通過手機下載的圖文類內容中有一半是漫畫。2006年5月,就有500萬套漫畫被下載到日本三大電話公司的手機上。

從戰後日本動漫業的發展歷史來看,出版、電視、電腦、網路、手機,每一次科技發展的新浪潮都推動了動漫產業的前進。因此,在動漫產業未來發展中,虛擬技術和網路科技與動漫藝術的結合可能將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歸根到底,衍生產品作為動漫產業鏈比較末端的一條,常常仰賴於其原始動漫形象的受歡迎程度。因此,成熟、發達的日本漫畫和動畫產業也為後續衍生產品市場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潛力。

消費者基礎與人才培養

據日本智庫三菱研究所調查,喜歡動漫的人在日本佔87%,而持有與動漫形象相關產品的人佔84%。喜歡動漫的人已不止於青少年和中年,近年來,動漫產品開始進入老年人的生活,在東京郊區一所養老院里,近一半的老人熱衷於動漫產品,以至於成立了「動漫欣賞會」。

僅以2004年廣島國際動畫節的入場者年齡為例,統計數字顯示,入場者中10歲以下佔2%,10—19歲佔13%,20—29歲佔25%,30—39歲佔28%,40—49歲佔17%,50—59歲佔10%,60—69歲佔3%,70歲以上佔2%。如此分散的年齡分布,從側面反映了日本動漫的消費者基礎之雄厚。

作為創意內容產業,人才也是決定日本動漫業興衰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六一認為,動漫人才既要有創造力,又要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既要有基本技術,又要有專門學科知識。吉川明伸介紹說,日本出版社承擔了一部分培養漫畫家的作用,他們會發掘新人新作,並提出指導性的意見;而在動畫領域,日本有許多動畫大專院校,動畫人才畢業後還會進入大動畫公司工作學習。

大島景宏表示,「動畫是靠畫出來的」實在是很片面的認識,日本動畫業的核心是在全國有幾百名導演,在他們周圍聚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如腳本創作、角色設計、作曲配音和剪輯等,合理的人才結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動畫公司約有440家,其中具有整片製作能力的不過50家,其他390家都是協作配角,從而組成了一個高效率的產業體系。

日本政府近年來也加強了對動漫產業人才的培養,如在東京大學開設培養動漫人才的研究生課程;培養具有商業頭腦的製片人和創意師;鼓勵學校資助設立研究生院、專門學系和學科;實行人才培養戰略與教育研究體制的改革;充實教育內容,編寫新教材;支援留學、研修等。

4. 有沒有動漫企業的文化營銷案例

海爾兄弟

耗時八年、由海爾集團和東方紅葉動畫集團共同投資五六千萬元製作的中國最長的動畫片——212集的《海爾兄弟》舉行了隆重的封鏡儀式。同時,該片也簽訂了在米老鼠的故鄉——美國電視台播出的協議,一舉改寫了我國動畫市場只能被動引進的局面。

出世一波三折

企業借投資拍攝動畫片提升自身形象已有成功的先例。上世紀60年代,卡西歐公司投資拍攝的《鐵臂阿童木》曾經風靡日本,後來還在美國NBC電視台播放。1983年,《鐵臂阿童木》在中國上映引起轟動,做貼片廣告的卡西歐公司的電子產品也迅速打進中國市場。

海爾集團投資拍攝《海爾兄弟》和卡西歐公司拍攝《鐵臂阿童木》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同的是,《海爾兄弟》和海爾集團結合得更加緊密,商業痕跡更明顯。

海爾兄弟是海爾集團的品牌形象(卡通形象)。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非常重視延伸海爾企業文化,一直想通過自己的企業形象投資於老少咸宜的動畫片藝術市場。從80年代初開始,他曾兩次嘗試分別委託上海和台灣的動畫片廠商進行製作,但這兩家廠商製作的動畫片故事情節和拍攝效果都不理想,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一度放棄了拍攝動畫片的打算。

海爾集團和東方紅葉的牽手有些偶然。幸運的是雙方都抓住了這次機會,否則海爾集團利用動畫片延伸企業文化的計劃在兩次失敗之後也許會從此不了了之。

東方紅葉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與海爾合作,為海爾製作廣告片。後來東方紅葉利用從國外購買的幾台電腦上色機器,為海爾的品牌形象——海爾兄弟製作廣而告之動畫片,並在中央電視台上播放。東方紅葉製作的動畫片效果令張瑞敏十分滿意,海爾集團投資於動畫片市場的想法再次萌發。北京東方紅葉集團公司董事長孟金枝對記者說,在拍攝《海爾兄弟》長達8年的時間里也遇到過很多挫折,雙方的合作也有過困難,不過還是堅持下來了,200多集的動畫巨製得以問世。

定位和收益分割

孟金枝女士是製作《海爾兄弟》的核心人物之一。她對記者說,《海爾兄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的內容和題材。雙方合作之初,海爾集團老總張瑞敏沒有給東方紅葉太多的限制,只是強調海爾兄弟作為海爾集團的企業形象,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出現。

孟金枝說,當初為策劃《海爾兄弟》雙方都是絞盡腦汁。海爾集團要求拍長片,要給海爾兄弟二人樹立正面形象。海爾兄弟的人物造型很板,只能做一些比較穩重的事,所以一些鬧劇不太適合。在造型定位的時候,也刻意定位在國際市場。

東方紅葉提了好幾種方案和海爾探討,最後的定位是以知識為核心。《海爾兄弟》定位於寓教於樂且帶有對大自然的一些不解之謎的提示,這是其深受少年兒童歡迎的重要原因。

海爾集團和東方紅葉簽定的合作協議是,由雙方共同出資拍攝。海爾集團平均要為每集付15萬元,200多集總投入超過3000萬元。其餘的製作費用由東方紅葉負擔,大概也要兩三千萬元。

在合作之初,曾商定動畫片的收益中東方紅葉應得70%,海爾集團應得30%。第二部以後,海爾集團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收益權,決定動畫片的經濟收益全歸東方紅葉。海爾集團對東方紅葉的要求是,保證《海爾兄弟》能在電視台播出。

市場效果一石三鳥

日前,美國一家公司與海爾集團簽定了在美國電視台播出的計劃,《海爾兄弟》以其豐富和健康的內容受到美國兒童的歡迎。把《海爾兄弟》推向國際市場是海爾和東方紅葉雙方的共同願望,海爾想藉此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東方紅葉也希望在國際市場獲得在國內市場無法實現的經濟回報。

《海爾兄弟》誕生時正值中國動畫業的蕭條時節,國內呼籲支持動畫市場、救救孩子的呼聲此起彼伏。當時,中央電視台台長楊偉光給了《海爾兄弟》一定的支持。《海爾兄弟》最初幾集播出後,社會反響很強烈,海爾兄弟也受到兒童的熱烈歡迎,海爾的美譽度也隨之提高。

東方紅葉受海爾集團委託開始重新拍攝《海爾兄弟》時,東方紅葉還不過是一家剛剛起步的小公司。8年後,海爾集團已經成為國際性的大公司,東方紅葉也日益壯大,建成了中國最大的電腦動畫生產基地。

孟金枝說,海爾投資拍攝動畫片確實顯示了海爾決策層獨具的匠心。像海爾這么大的一個企業,每年的廣告費都要花幾億元,但這幾億元砸出去,真正在人們心中沉澱下來的不會有多少。動畫片對兒童的影響十分深遠,兒時留下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刻的,投資幾千萬元拍攝一部動畫片,可能會影響一代人,看過《海爾兄弟》的人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認可海爾。

《海爾兄弟》為海爾集團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中國的少年兒童和中國急待發展的動畫市場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海爾兄弟》的運作模式簡單說就是藝術與企業聯動,即海爾集團投資拍攝、民營企業東方紅葉公司製作,目前還是此種合作方式成功的首例,此種合作方式也是中國動畫業規模化、產業化的一條途徑。

5. 美國動畫片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商業經驗

符合市場需求 不是單純的教育人 而且不止是孩子喜歡看 還要生產出大人們也喜歡看的題材 大眾化第一層次是內容播映市場,即動畫片本身的播出市場,比如傳統電視台、移動電視、網路視頻、LCD多媒體屏、手機動畫……

第二層次是直接商品市場,即直接取材於動畫片本身的圖書、音像製品、彩鈴等市場;

第三層次就是我們常說的衍生商品市場,即通過卡通形象授權的衍生產品,也就是常說的「商品化」或者「品牌授權」業務,包括服裝、鞋帽、文具、玩具、飲料、食品、兒童用品等等,比如國內的「虹貓藍兔」。其主要特點是商品的形狀千姿百態,但是商品上都使用了動畫片中的卡通角色形象。這樣的動畫片,以卡通人物的角色形象和個性塑造為中心,目的在於塑造卡通形象品牌。這都屬於圖一中所示的「1:卡通形象授權商品」范疇。

對於中國動漫產業而言,這是大家最熟悉的產業模型,即通過動畫片塑造卡通品牌形象,然後開展卡通品牌形象的授權業務,收取許可使用費。但是,為什麼業界還普遍認為「中國動漫產業脫節」呢?問題又出在哪裡?

其實,這代表著動畫片中一種很重要的商業模式。但與「1:卡通形象授權商品」的主要區別在於,「2:道具形象開發商品」的商品形狀是以動畫片中的道具形象為原型而開發生產,主要以玩具為主,形狀基本不變。例如,動畫片《四驅兄弟》熱播而狂銷的四驅車系列,《鐵膽火車俠》的火車玩具系列,《變形金剛》中的各種變形車玩具,近期播映的《星際飆車王》中的車玩具……這都是以道具形象為原型而開發的衍生商品。這樣的動畫片,以道具商品(玩具為主)的推廣為中心,卡通人物與故事劇情著重圍繞道具形象而展開。換句話說,這樣的動畫片就等於是玩具的「軟性」廣告片。除了播映,出版物是A類型動畫片商品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此類動畫片的熱播並不能說明出版物一定能熱銷。這之間不是正向對應的關系。例如《中華小子》、《神廚小富貴》,這兩部動畫片播映的密度很強,收視率也很不錯,但是,據出版商的實際銷售數據來看,所改編的同名圖書銷售不佳,均未超出10萬套,庫存積壓較多,出版商是虧本的,與原來出版授權的預期值有較大差距。

「品牌」導向的B類型動畫片,是塑造新的卡通形象,並倡導一種新的卡通文化,期望去改變大眾,因此,努力的重點是通過動畫片的「廣而告之」,提高「知名度」,最終引導、促動大眾的潛在消費慾望……但是,這就需要非常多的「廣告」資源和持久的時間,去「營銷大眾」!而且,品牌是需要產品作為載體的,沒有特色的產品支撐,品牌是很難立起來的。如今,國內許多原創的卡通形象授權,幾近「飢不擇食」,只要有企業願意接受形象授權,哪還去講究什麼「產品的特色」……另外,不少國內動畫片,缺乏起碼的「卡通形象品牌規劃」,卡通形象本身就不怎麼討人喜歡,又缺乏個性,品牌力無從談起,再加上缺乏產品的特色和個性化, 「品牌」之路何其漫長!
除了電視台所製作的A類動畫片,明顯偏重於第一層次的商品市場之外,雖然動畫公司和玩具廠商所製作的B、C類動畫片,同樣偏重於第三層次的「衍生產品」市場,但是通過上述分析知道,其商業策略和投資回收的路徑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背後的商業思維模式和市場邏輯有著太大的不同……這似乎就是所謂「中國動漫產業脫節」的症結所在。因為A類型的動畫片,其「衍生產品」普遍不行,也就是「脫節」的;B類型的動畫片,其「衍生產品」的開發難度非常大,成功系數很低,也可以說是「脫節」的;只有C類型的動畫片不「脫節」,因為其投資主體本身就是衍生產品廠商。
資本融合、商品權分切是出路

通過上述對於中國近幾年一批動畫片的歸類分析,可以發現:不同投資主體所製作的動畫片,價值取向和商業策略是明顯不同的。目前,A類型和C類型的動畫片尚屬可行之外,製作數量最多的B類型動畫片,盈利能力是最弱的,其生存空間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最小的,「舉步維艱」是其真實寫照。

由此可見,只有B類和C類動畫片的投資主體攜手起來,通過以合資、參股或者卡通形象商品權按照行業(比如出版、玩具、食品、服裝等)進行分切等多種形式的資本融合和資源整合,在同一部動畫片上實現不同投資主體各自的商業目標(即商品權分切),才是中國原創動畫片產業最有投資效率的出路之一,也才有可能誕生建立在特色產品基礎之上的、可持續發展的卡通品牌!

6. 有哪些著名企業或品牌通過拍動畫片的方式來營銷和宣傳

動畫片《海爾兄弟》,又名《海爾兄弟環球歷險記》,是一部以海爾品牌版的卡通形象為主角原型創造的權動畫片。共分為四部,一共二百一十二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北京東方紅葉動畫公司為海爾拍攝廣告。一九九八年,第二部動畫片先於第一部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動畫片《海爾兄弟》講述了海爾兄弟被智慧老人創造出來,為拯救人類環游世界,經五大洲四大洋最終回到太平洋的故事。利用人文和科學知識普及大眾,改變了動畫片以打鬥為主的主題。

7. 動漫營銷怎麼樣

營銷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出現而興盛的一種商品銷售手段,世上有不少成名成功的營銷人,目前也有很多大學開設營銷這個專業,然而營銷並不只是理論上的東西,它需要的是實踐層面的東西,如有沒有實踐,沒有靈活地對市場的分析,所有的理論都是紙上談兵!因為營銷方式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而動漫營銷就是一種流行並具有強大功效的產品宣傳銷售方式! 作為伴隨著動漫成長的一代,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動漫時光,那些都是動漫對於我們最原始、最天然的吸引力。的確是這樣的,我們喜歡看動漫,即便是成人也會喜歡看動漫,如《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動漫有著自己非凡的能力,它能散發出一種能量讓我們身陷其中,這種能量永遠能輕輕鬆鬆就觸動我們心底的童年情結!所以,動漫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營銷方式! 每個人都在潛意識中活在奇幻的世界裡,而動漫是夢想,因為它能讓我們在其中找到心理認同感和心理依託!舉個例子,都是《巴拉拉小魔仙》有真人版和動漫版,很多人更傾向於動漫版,因為真人版的無意中破壞了動漫所具有的一些元素,可見,動漫的確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地位! 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家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商品營銷上面越來越考慮到了動漫的因素,同樣的東西,有動漫因素的就會貴很多。如我閨女買的納愛斯牙刷和牙膏,牙刷的桿體是豬八戒或奧特曼的形象,牙膏上面是可愛的其它動漫形象,對孩子而言,購買的就不僅僅只是牙刷牙膏了,而是一種快樂!一種其它普通的商品所不能給予的快樂!因此,去超市逛逛,就會發現不但是針對孩子的消費品和動漫有關,就是針對成人的商品也是如此。因為,誰的心中都有夢想,當現實赤裸裸地擺在自己面前時,動漫就是自己最好的寄託!這也是商家重視動漫營銷的原因! 是的,動漫營銷的確越來越重要,然而在中國的應試的素質教育模式中,太多的人已經沒有想像力,創作動漫形象比較困難,正如《戀愛前規則》中的男主角一樣沒有創作靈感。更重要的是,動漫形象要想長久地存於世,發揮其影響力,就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因為一個動漫形象的視覺表達能力再強也終有讓人審美疲勞的一天,唯有這個動漫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有可能深入人們的記憶而歷久彌新。 因此,動漫形象必須與時俱進,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才能久存於世!

閱讀全文

與營銷模式的動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區縣意識形態培訓方案 瀏覽:113
星巴克中國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瀏覽:996
設計培訓課程的方案模板 瀏覽:497
線上繳費平台營銷方案 瀏覽:208
代購市場營銷 瀏覽:949
校本培訓年度實施方案 瀏覽:496
證券公司金融產品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08
沙漠螞蟻電子商務 瀏覽:417
起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20
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可行性報告 瀏覽:674
品牌咖啡店營銷策略 瀏覽:852
傳統日化品牌營銷 瀏覽:656
銀行系統培訓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372
培訓班合作方案 瀏覽:447
電子商務人員銷售話術 瀏覽:701
餐飲力度大的促銷快餐活動 瀏覽:457
佳能企業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996
葯企對葯店店員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456
ppt營銷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652
鋼琴培訓班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