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覺得有必要保護客家擂茶飲食文化嗎理由是什麼
我覺得很有必要的,就是民間的一種文化風俗是有必要保護和保留下來的人,讓以後的人可以了解到
② 聞名遐邇的客家擂茶有怎樣的特色
大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擂茶。擂茶源遠流長,隨著客家人南遷而流傳下來,算來已有上千年歷史了。客家擂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自古聞名遐邇。
擂茶,為客家人招待貴客的一種茶藝,流行在閩、粵、贛、桂、台及湘中的客家人聚居地區,即將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里研磨、擂碎,沖沸水而成。
相傳客家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葯擂爛沖服的「葯飲」,客家先民在流遷過程中,艱辛勞作,容易「上火」,為防止「六淫」致病,經常採集清熱解毒的青草葯制葯飲,江南可供採用的葯草很多,「茶」是其中的一味。
此後人們發現茶葉有清熱、解暑、生津的功效,茶便成了葯飲必用之物,後又有人在葯飲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鄉土味極濃的家常食飲。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與其他茶飲料相比,擂茶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
③ 客家擂茶怎麼弄啊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其擂茶有一套稱為「擂茶三寶」的工具:一是口徑50厘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制擂缽;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樹干加工製成的約85厘米長的擂棍;三是用竹篾製成的撈濾碎渣的「撈子」,製作擂茶,用一把好茶葉,適量芝麻,幾片甘草等,置入擂缽,手握擂棍沿缽內壁順溝紋走向有規律旋磨,間或缽中間擂擊,將茶葉等研成碎泥,即用撈子濾出渣,缽內留下的糊狀食物或叫「茶泥」、或稱「擂茶腳子」。再沖入沸水,適當攪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燙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於一體的擂茶了。品嘗擂茶時,茶桌上盪溢出一片誘人的清香,一口試飲,口舌生津,滿腔留香;二口深飲,神氣仙人,通體舒暢。製作客家擂茶是要科學合理的配料。這除了要用好茶、芝麻為主要原料外,配料可隨時令變換。春夏濕熱,可採用嫩的艾葉、薄荷葉、天胡荽;秋日風燥,可選用金盞菊花或白菊花、金銀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還可按人們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種多樣多功能的「擂茶」。如加茵陳、白芍、甘草,為「清熱擂茶」;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為「防暑擂茶」。經醫學驗證,擂茶對常年生活在大山長谷瘴氣較重的客家人,有一種獨到的驅邪健身功效。君不見客家老翁老嫗,精神健旺,少病少痛,這不能說不是得益於常飲客家擂茶。客家人每當勞作回來,一進客門,就要先飲一碗擂茶,再說進食解飢腸事。客家人又常用糯米做糍粑,或用大米做米果(粑粑)當點心。故有俗諺說:「喝擂茶,吃粑粑,壯身體,樂哈哈。」以致說這奇特的客家擂茶是「葯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飲料」。 擂茶的配料多種多樣,可以因寒暑不同或葷素各異加不同的佐料和葯物,但製作過程基本是一樣的。春夏濕熱,常用新鮮艾葉、薄荷葉;秋天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金銀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據中醫驗證,從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潤膚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在客家祖地石壁,每戶每天都製作普通擂茶一缽,勞作後回來喝上幾碗,一天的辛苦便煙消雲散。客人遠道而來,喝上一碗,便可提神醒腦,充飢益體。葷、素擂茶是石壁擂茶的特有品種。葷擂茶用冬季腌藏的生豬大油,拌佐料,加炒好的肉絲或小腸、煎豆腐、粉干、香蔥等,泡入擂茶中;素的則用凈茶油拌佐料,然後加熟花生米、綠豆、糯米飯、地瓜粉條、粉乾等。擂茶的用料很講究,主要是:雪白飽滿的芝麻,芳香襲人的綠茶,間以花生果、橘皮、甘草等。 擂茶的製作方法獨特。先把芝麻、茶葉等原料,放置擂缽內用擂杵細細研磨,待磨成漿狀,即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然後以笊籬撈去渣滓,甘潤芳香、白如琥珀、清爽可口的擂茶就製成了。 將樂擂茶品種繁多。它可因四季氣候的變化,人體狀況的不同而製作,既有去乏解渴的功用,也有防病健身的療效。據中醫驗證,常喝擂茶,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潤肺健胃等功效。配料稍加變化,則妙用無窮。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等擂成的,能祛濕防暑,曰防暑擂茶;加上鳳尾車、佩蘭葉、銅錢草等擂成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曰清熱擂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缽。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楓、茶等可食雜木,長短2-4尺不拘,上端刻環溝系繩懸掛,下端刨圓便於擂轉;後者乃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而形成細牙的特製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圓台狀。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葯。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採用老茶樹葉外,更多的是採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中葯稱淮山的雪薯葉等等,不下十餘種。經洗凈、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而大量制備,常年取用。加用葯草則隨季節氣候不同而有所變換,如春夏溫熱,常用艾葉、薄荷、細葉金錢、斑筍菜等鮮草;秋季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葉椒或肉桂。原料備好,同置缽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協助或僅用雙腿夾住擂缽,右手或雙手緊握擂持,以其圓端沿擂缽內壁成圓周頻頻擂轉,直到原料擂成醬狀茶泥,沖入滾水,撒些碎蔥,便成為日常的飲料
④ 擂茶的文化 客家擂茶的茶藝有哪些步驟
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里研磨後沖開水喝的養生茶飲。
客家擂茶茶藝表演講解詞
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之傳承。
看,今天貴客到訪,熱情的客家人將用獨特的擂茶來招待他們。
一、介紹用具
1、擂缽,內壁有輻射波紋,能使缽內的各種原料更容易被擂碾成糊。
2、擂棍,擂棍必須用有葯用的山茶樹或山蒼子樹的木棒來做,擂制過程中,擂棍磨損的成分與擂茶配料一同食下,發揮『擂茶』的保健效用。 二、滌器——洗缽迎賓
年輕的客家姑娘用熱水燙洗擂棍和擂缽,再將水倒掉。 三、打底——投入配料
1、這是茶葉,它能提神悅志、去滯消食、清火明日; 2、芝麻,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3、花生,有長生果之稱,常食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4、陳皮,它能理氣調中,止咳化痰;
5、甘草,它能潤肺解毒;
6、薄荷,它清涼芬芳,能祛風提神。
配料可隨時令變換,春夏濕熱,可採用嫩的艾葉、薄荷葉;秋日風燥,可選用白菊花、金銀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還可按人們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種多樣多功能的「擂茶」。 四、細擂——各顯身手
「擂茶」本身就是很好的藝術表演,技藝精湛的人在擂茶時無論是動作,還是擂缽發出的聲音都極有韻率,讓人看了拍手稱絕。同時在擂的過程中,也可邀請客人參與其中,體驗擂茶的樂趣。
五、沖水——水乳交融
最後用剛燒開的水沖進擂茶缽,邊沖邊攪,香氣撲鼻。 沖好了,湯色濃郁,水乳交融。 六、敬茶——敬奉瓊漿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七、品飲——如品醍醐
擂茶一般不加任何調味品,以保持原輔料的本味,所以第一次喝擂茶的人,品第一口時常感到有一股青澀味,細品後才能漸漸感到擂茶甘鮮爽口,清香宜人,這種苦澀之後的甘美,正如醒醐的法味,它不加雕飾,不事炫耀,只如生活本身,永遠帶著那清淡和自然,卻讓人品後無法忘懷。
當然,對客人體貼入微的客家人怕初次品飲擂茶的客人喝不慣擂茶,今天特地為大家准備了白糖和鹽供你調飲。
「莫道醉人惟美酒,擂茶一碗更深情。美酒只能喝醉人,擂茶卻能醉透心」願今天的擂茶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⑤ 客家擂茶怎麼樣
店面很小,地方也不好找!主要是做客家特色菜擂茶,一般第一次吃的人估計不不太習慣,不過味道還是不錯!客家餃子也非常好吃,還有店家自己燉的一些菜,比如蘿卜牛腩等,味道真沒有的說。唯一確實就是店面小,衛生一般,當然價格也便宜,大眾消費!
⑥ 客家擂茶的介紹
客家擂茶是傳統的漢族食俗。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其擂茶有一套稱為「擂茶三寶」的工具:一是口徑50厘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制擂缽;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樹干加工製成的約85厘米長的擂棍;三是用竹篾製成的撈濾碎渣的「撈子」,製作擂茶,用一把好茶葉,適量芝麻,幾片甘草等,置入擂缽,手握擂棍沿缽內壁順溝紋走向有規律旋磨,間或缽中間擂擊,將茶葉等研成碎泥,即用撈子濾出渣,缽內留下的糊狀食物或叫「茶泥」、或稱「擂茶腳子」。再沖入沸水,適當攪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燙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於一體的擂茶了。
⑦ 客家擂茶文化的介紹
客家擂茶文化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之傳承。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⑧ 客家擂茶作文三百字
客家擂茶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陸河,也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飲食——擂茶。在祖國博大精湛的茶藝中,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做擂茶有必不可少的兩樣工具,擂茶缽和擂茶棒。擂茶的做法是:先放一點茶葉到擂茶缽,用擂茶棒把茶葉弄碎後。在連續放入擂茶缽,轉到成糊狀後,在加入兩大把花生後,用擂茶棒把花生搗碎,再轉碎。轉成糊狀後加入沸水。這樣,擂茶就完成了!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所以,喝擂茶已經成了客家人的習慣。招待客人用熱騰騰的擂茶來招待他們,見客人碗中的沒了茶,便再添一些擂茶!
我們陸河還是「青梅之鄉」呢!青梅具有獨特的葯用價值,富含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被譽為「涼果之王」、「天然保健食品」。生產的青梅有許多種類品:青梅汁、鹹水梅、梅胚、咸梅干……
陸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陸河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⑨ 客家擂茶有什麼寓意
哎呀,我一不小心居然成了少數民族拉? 客家不是少數民族拉……是漢族好不好……而且客家是一個民系,拜託。 客家茶是指擂茶吧。 擂茶這一習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制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葯(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濃郁、綿長……據說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又一說,擂茶源於中原,盛於長江中下游,至今仍流傳於閩、粵、贛客家居住區。客家人熱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葷素兩種。招待吃素的客人飲用,加花生、豇豆或黃豆、糯米、海帶、地瓜粉條、粳米粉干、冷盤等;招待吃葷的人飲用,則加炒好的肉絲或小腸、甜筍、香菇絲、煎豆腐、粉絲、香蔥等配料。
⑩ 傳統的客家擂茶居然以奶茶方式出品,能走遠嗎
當今這社會,全靠包裝,你的點子不錯,關鍵是看您如何去包裝了,不管從產品包裝還是產品的宣傳等一系列的包裝。沒准,下一個「冷紅茶」「王老吉」就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