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特爾回應楊笠代言被下架,這是不是一種銷售策略
英特爾回應楊笠代言被下架,我認為這就是一種銷售策略,誠實的說我根本沒有想到楊笠會代言英特爾,畢竟英特爾作為世界知名企業,肯定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楊笠因為涉及侮辱男性,本身就存在很多爭議,這次請楊笠代言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營銷策略,引起更多人關注從而引起更多爭議,英特爾宣傳的目的就達到了。
英特爾作為互聯網企業巨頭,擁有非常強的實力,英特爾的影響力在全世界影響都非常大,但是他們請楊笠代言還是讓我感到驚訝,畢竟楊笠負面新聞比較多。英特爾作為擁有獨特企業文化的人,應該擁有更好的價值觀,我想他們請楊笠代言就是一種銷售策略,利用楊笠的爭議從而引起大家的討論,英特爾的廣告效應也就達到了,這種廣告效應效果可能更好,因為這會有很多人參與和互動。
不管怎樣楊笠肯定是紅了,英特爾廣告宣傳的目的也達到了。他們實現了雙贏,我認為這就是一次成功的銷售策略。
② 英特爾主要是做什麼的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回具有46年產品創答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在2015年世界五百強中排在第182位。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擘。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為標准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英特爾公司致力於在客戶機、伺服器、網路通訊、互聯網解決方案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互聯網經濟提供建築模塊。
③ 微軟的經營營銷戰略是什麼有哪些經營戰略
以軟制天下。。
暗授權盜版,讓中國消費者習慣於widows操作系統,然後開始進入中國市版場,權並且通過,超做系統不斷的升級,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並且捆綁應用軟體,。來獲得利潤最大化。。
接下來,我覺得微軟要做的就是如何通過讓正版的普及,來獲得利潤最大化,比如打擊盜版。比如推出各種人性服務來區別於盜版
。。。
④ 急需一份關於晶元的營銷策劃方案,在線等
最具潮流營銷獎
獲獎企業簡介
AMD成立於1969年,是全球領先的處理器提供商,為計算機、圖形處理和消費電子企業提供創新的處理器產品。1993年AMD進入中國,2004年AMD大中華區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北京。近年來,AMD在中國的業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僅將與Dell、HP、IBM、Sun等全球領先計算機製造商的合作延伸到中國市場,而且陸續獲得了聯想、方正科技(3.88,-0.27,-6.51%)、清華同方、曙光和華為等中國各大OEM廠商的支持。
2006年營銷創新
2006年,AMD一改零部件廠商直接針對工業采購客戶的傳統營銷模式,選擇大眾化、多元化的營銷方式和思路,成功運作了一系列直接針對終端消費者的宣傳和推廣活動,加深了消費者對AMD產品品牌形象的認知。其中,聘請博客高手、明星徐靜蕾作為AMD大中華區移動計算技術品牌的形象代言人,由徐靜蕾執導,拍攝了首部以「沙發」為主題的AMD電視廣告片——通過廣告招募演員活動的火爆開展和拍攝進程花絮,以及相關公關文章的媒體投放,AMD很好地在終端消費者中傳播了其雙核炫龍64移動計算技術的優勢特性,拉動了品牌銷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通過徐靜蕾關注AMD及其最新的產品技術。同時,AMD選擇在京、滬、粵三地打造IT版超女盛事「我為雙核狂」,以海選的活動模式與普通消費者進行深入溝通,拉近AMD與普通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提升AMD與「雙核」這個概念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把AMD新科技下誕生的新產品打造成一種潮流。
獲獎企業自我總結(AMD大中華區高級公關經理張耘女士)
AMD這次之所以能夠獲此殊榮,靠的是反傳統的創新營銷理念,這與AMD一直秉承的「客戶為本,推動創新」的精神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個高科技產物,晶元對大部分用戶端來說,只是一個電腦部件,這決定了它在消費者認知中影響力度的欠缺。為此,我們摒棄了傳統的工業品營銷模式,轉變為以終端消費者為導向的市場經營策略,注重與消費者的近距離接觸。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消費者獲取高科技產品信息渠道的增多,AMD越來越認識到,只有注重與消費者近距離的接觸,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專家點評
終端消費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細心,也越來越挑剔,他們不僅僅會比較終端消費品的品牌,對於這些消費品所使用的核心部件或原料也同樣關注,這甚至會影響他們的購買選擇。一台PC使用的是Intel晶元還是AMD的晶元,這個性價比所帶來的差異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有很大的影響作用。AMD的潮流化營銷正是工業品營銷大眾化浪潮的一個縮影。
給你找了一個資料不知道合適不?寫這個東西太麻煩了希望看了之後有些幫助
⑤ intel 和amd的營銷策略區別
沒什麼區別,一個有錢,一個沒錢!一個能莆田蓋地的坐廣告,一個不能!
IT這個行專業不是大多數屬人都懂得的,所以在一些 小白 老白們眼裡,他們只知道 intel (因為曾經電視上 那個 藍人 廣告多年的影響,尤其是 老白們)。而電視廣告媒體可以說是相對現在最昂貴的媒體了。
而對於其他的營銷方式和策略,他們幾乎相同。沒有大多出入。
⑥ 1.「內置英特爾」(Intel Inside)活動體現了哪種觀念
這應該算市場營銷的理念。
因為Intel的產品並不是最下游產品,所以,其品牌形象的樹立是比較困難的。早期的Intel為了樹立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而打出「Intel Inside」這樣的推廣策略——若在採用Intel處理器的電腦產品上標識「Intel Inside」,Intel公司將和廠家共同承擔產品的推廣、宣傳費用。這樣的策略既降低了推廣成本(因為是分攤費用),也達到了推廣品牌的目的。
同樣的策略也可以在Nvidia、AMD這樣的廠家——在不同品牌顯卡的包裝上標識Nvidia或AMD的商標。採用這種推廣策略的企業,其產品或服務往往不是產品鏈的終端產品,換句話說,就是「幕後推手」,才會採用和下游廠商合作推廣的策略。
⑦ 急需一份電腦軟硬體營銷策劃書
一、 商業企業網站的發展趨勢
當今企業建網站,不僅僅是為了能在互聯網上有一個專信息交流、對外展示的窗口屬,而是通過這個平台為企業帶來無限商業機會和新的利潤出口。當然,能為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無限利潤的企業網站必定是一個優秀的(美觀+實用)企業網站,而我們正是這些優秀網站製作者中的一份子。新的世紀,互聯網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信息化的發展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行業間的企業都將與它進行更深入的融合和滲透。越來越多的企業已開始從對互聯網的認知階段進入到認同和行動階段。
企業建網站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當前的需要: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網站就像一個人關起門來做生意,會帶有很大的不方便。
加強客戶服務:網站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給你客戶提供活動及其它方面的資料,或者隨時
接受客戶的建議,您是要抱著一長串的客戶名單,隨時准備跑郵局呢,還是隨時准備資料
聯絡報社的商業版刊登您的新信息資料?那我們可以告訴您,在當今商業領域,已經太
古老了,網站的呈現方式已經遠遠領先於傳統媒體,價格低廉,時效驚人。
1.3網站能將企業的宣傳、營銷手段提升一個新的階段:
⑧ 英特爾公司背景,戰略管理
英特爾公司( Intel Corporation )
網址:http://www.intel.com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 港交所:4335),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現任經營高層是董事長-克雷格·貝瑞特及總裁兼執行長-保羅·歐德寧。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擎。
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創辦起源
1955年,「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離開貝爾實驗室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並吸引了許多才華年輕科學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異行為引起員工的不滿。其中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的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傑·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里尼克,聯合辭職並於1957年10月共同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安迪·葛洛夫於1963年在高登·摩爾的邀請下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由於仙童半導體快速發展,導致內部組織管理與產品問題日亦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導體其中兩位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請辭,並於7月16日,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而安迪·葛洛夫也志願跟隨高登·摩爾的腳步,成為英特爾公司第3位員工。
在安迪·葛洛夫的口述自傳中表示,如果以他是公司第3位員工的角度來看,他是「英特爾創辦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權來說,因未受邀1美元價格購股,而是以首位自願加入員工。
多核心處理器與未來發展
2006年9月6日Intel宣布重組架構及提出節流方案內容,在2007年中前裁員1萬5千人,把員工總人數裁減至9萬2千人。9月7日,英特爾公司宣布推出博銳技術。[4]11月14日,英特爾公司宣布推出面向伺服器的至強5300處理器和面向台式機的酷睿2四核處理器至尊版。[5]2007年,英特爾宣布將會重返圖形晶元市場。第一款產品會命名為Larrabee。在ATI和3Dlabs的出售過程中,英特爾得到了大部分3Dlabs工程師和部分ATI的工程師,該產品就是由他們設計。有人擔心缺乏驅動程序的配搭,顯卡效能不能有效發揮。Larrabee能運行萬億次運算,在首發時可能會有24至32個核心,次年升級到48個。開發者可利用英特爾提供的Ct編程模式,去發揮Larrabee的功能。Ct編程模式建基於C語言和C++語言,會分配工作到不同的核心。
行銷概念與口號
intel inside
1989年4月,技術助理-丹尼斯·李·卡特認為英特爾的微處理器80386無法取代80286,主因是終端消費者不會想要80386所提供的強大運算能力,卡特認為必須直接說服80386微處理器才是終端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之後再葛洛夫的支持下,卡特在丹佛市報紙廣告登上將286黑體字畫上紅色「X」,報紙下一版面即出現386並引用文字說明它的優點,此廣告隨後在全美報紙登出,並帶動80386銷售量。
卡特認為:「我們希望處理器在電腦中佔有更顯眼的位置,她極為重要卻看不見,人們不知道微處理器的存在,它們不認識我們。」「英特爾需要一個品牌,品牌名稱不會是386或是486,數字不能登記為商標。」,卡特主張針對終端消費者提出完整行銷計劃-「intel inside」,他希望打大眾廣告也和電腦品牌合推廣告,也是就是說電腦商如果廣告中包含「intel inside」以及其生產的電腦中也貼有「intel inside」貼紙,英特爾願意分攤廣告成本。另外當廣告和電腦出現英特爾的品牌可能會造成資訊混亂,沖淡自身品牌價值,所以在「intel inside」中的intel寫的樣式和公司正式商標不同。此計劃於1990年4月展開,直到2005年5月,歐特里尼擔任執行長調整組織架構及推動配套行銷再造工程為止。
⑨ 因特爾市場營銷策略
英特爾在營銷策略上總能一鳴驚人。最著名的就是「Intel inside」計劃,幾乎被編入所有MBA教科書中。自1991年啟動以來,任何一位電腦生產商,只要在其廣告上加入英特爾公司認可的「Intel inside」圖像或者標識,英特爾就會為其支付40%的廣告費用(這一比例在國內是30%)。如今在電腦業利潤趨薄的情況下,英特爾的廣告返款已佔到一些電腦公司利潤的1/4,成為英特爾客戶利潤增長的主要源泉。在全球,平均每5分鍾,5音調的Intel inside品牌廣告曲就會響起一次。該計劃改變了 面對最終用戶的技術推廣方式,鑄就了將近390億美元的品牌價值。
2006年1月4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和宣傳標語:「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來)」 ,37歲的「下沉的e」被取代,一時間被人看作是一個瘋狂的舉動。然而,改變何止這些,辭舊迎新之際,再看英特爾,簡直可以用「變化多端」來形容:讓「外人」(從三星電子挖來了埃里克-金(Eric Kim))負責公司的營銷、迅馳廣告變臉、「奔騰」淡出、英特爾CEO歐德尼今年正式就任英特爾掌門人、發布數字家庭解決方案「Viiv」(「歡躍」)、20億美元打造新標志……
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有一句經典話語:「不要被歷史所束縛,走出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一向穩重內斂的英特爾一直有顆「超越」之心,商戰36計英特爾始終在自己掌握遙控器。
⑩ 蘋果公司的營銷策略
蘋果公司的營銷策略主要分為兩點:
一、iPhone的飢餓式營銷策略
在市場營銷學中,所謂「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飢餓營銷就是通過調節供求兩端的量來影響終端的售價,達到加價的目的。蘋果公司對iPhone的營銷並非簡單的飢餓營銷,而是極端的飢餓營銷,它們先是避而不談,只告訴市場,將有新產品iPhone面試,但是之後的很長時間對於iPhone的信息近乎沒有,等到市場極端渴望從各種途徑獲得產品信息時,再對iPhone進行簡單介紹。等到iPhone正式上市之後,其廣告便鋪天蓋地,通過各種形形色色的途徑讓你天天看到、處處看到。這種極度的反差,讓消費者猶如久旱逢甘露,突然間對iPhone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購買沖動,從而獲得成功。
每隔一陣子才透露一點新信息的手法,使得iPhone的討論聲浪與人氣不斷維持及提升,各大討論版上不斷交換意見、比較信息,成功運用消費者的力量幫iPhone做免費的廣告。iPhone在展示時也刻意隱藏手機畫面上十二個圖示中的其中一個,不但製造神秘性,也引發外界不斷猜測這之下究竟隱藏著什麼新功能。最後才公布這一圖示具有瀏覽YouTube(編者註:世界上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和上傳、下載影片的驚喜功能。
二、iPhone的口碑營銷策略
蘋果公司的口碑營銷也是其主要的法寶之一,它通過對消費者進行文化認同的培養,逐步培育長期的客戶。有一個故事是關於「蘋果」超級愛好者的,說的是一個中國男孩在他五歲時,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台「蘋果」電腦,愛上「蘋果」的這名小男孩從此購買了關於「蘋果」的所有個人設備。後來他應聘到一家世界級頂級公司,在那個頂級公司里他只做一件事,就是用「蘋果」的電腦做PPT程序。再後來他回到中國,辦了一個個人的「蘋果」博物館,自願不拿工資推廣「蘋果」產品和文化,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喜歡。他喜歡「蘋果」所有的功能,因為這些功能都是極致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蘋果」產品出售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一種「蘋果」文化,它代表著創新、酷設計、以人為本、簡單操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