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hm是哪裡的品牌有什麼品牌故事與zara的區別是什麼兩個的特點都是什麼
H&m在瑞典出來的
H&M於1947年由Erling Persson在瑞典Västerås市創立。如今,H&M在全世界1500 多個專賣店銷售服裝、配飾與化妝品。位於瑞典Västerås市Stora Gatan大街的老H&M店是世界上第一家H&M專賣店。H&M品牌名是由「Hennes」 (瑞典語中「她」的意思) 女裝與男裝「Mauritz」品牌合並,各取第一個字母而成「H&M」自2004年起,不斷推出與頂級大設計師聯名系列,一個個便宜又頗具設計師特色的聯名設計系列成為H&M每年一度的招牌菜。2008年,H&M與大設計師聯名的新高潮是川久保玲×H&M的圓點衣和不對稱剪裁系列,在H&M東京店上市時引發了混亂的瘋搶,上海H&M店裡的幾件也在10分鍾之內賣光。
斯黛拉·麥卡特尼曾經說,之所以選擇與H&M合作,是為了滿足那些喜歡她的時裝卻買不起的人們。H&M則回應:「我們受到知名設計師青睞的秘訣,是H&M的顧客群更廣泛。」08年11月,H&M又宣布了2009年的合作對象是英國著名設計師馬修·威廉姆森 (Matthew Williamson)。
H&M設計師工作的地方叫「白房子」,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中心一棟低調的大樓里,這里幾乎囊括了全瑞典成熟的老設計師與嶄露頭角的設計新銳。不在倫敦的跳蚤市場或巴黎的布料集市挑揀時,H&M設計總監瑪格麗塔·范·登·博施 (Margareta van den Bosch) 就會在H&M「白房子」里坐陣,統領著H&M 100多位設計師為「H&M飯」們編織著平價時尚夢。
瑪格麗塔·范·登·博施 (Margareta van den Bosch) 所帶領的H&M設計團隊像對待容易腐爛的水果一樣對待H&M時裝,保持新鮮、流動。一件H&M時裝從設計到出現在店面只要20天,全球超過1500家H&M店每天都在以如此速度更新(比這更快的只有西班牙品牌快速時尚品牌ZARA,但ZARA的售價要比H&M高30%-50%,店面數量少於H&M;GAP的同類衣服的周期則需要一個月)。
這些飛速呈現的H&M時裝有著模糊的邊界——看上去似乎跟當季大牌發布的流行趨勢有些像嘛。但瑪格麗塔說抄襲是嚴厲禁止的,H&M的設計團隊總是像停不下來的螞蟻一樣在街頭、音樂會、影視劇等一切可能的地方尋找靈感,有時候,他們甚至不相信T台。H&M還有著另外一些禁忌:產品絕不允許出現性字眼,絕不過分前衛。「只有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才是真正的時尚。」
H&M做廣告的錢也沒少花,凱特·莫斯、麥當娜都曾是H&M代言人,但這些產品本質之外的花銷並沒有轉嫁到H&M產品的價格上。這是種聰明卻難拿的策略,H&M既讓大眾接受,又准確抓住了自詡清高的精英們感到顫栗的要點,拉攏他們。
當代的時尚偶像美國新任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瑪,大選日穿Narciso Rodriguez,平常日子穿H&M。
要麼買最好的,要麼買最便宜的,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可H&M又出人意料地將兩端擰結在一起,看上去,H&M就像個年輕姑娘,她的熱情活力、八面玲瓏、亦正亦邪,仍讓那些老派人感到迷惑。可H&M創意總監瑪格麗塔·范·登·博施 (Margareta van den Bosch) 並不同意這個比喻,她不願意將范圍限定在男性或女性,而是「一種人,一種追求又便宜又好的產品的人。」說的其實不是H&M,而是H&M的顧客。
H&M為什麼可以這樣便宜?總裁斯特芬·帕森(Stefan Persson) 至今也沒忘了1967年H&M第一次海外擴張的場面,那家店開在倫敦,這位創始人的兒子當時29歲,他拿著一摞ABBA的唱片在街道上招攬誘導顧客。
這件小事總是出現在宣講H&M企業文化的開頭,它意味著事畢親躬、勤儉持家。如今ABBA樂隊解散了,H&M卻熱得發燙,它已是全球擴張速度最快的服裝品牌之一,市值超過60億美元,可公司成員想坐頭等艙?除非有緊急情況;打車,也是不被贊許的行為;據說1990年代為了削減管理開支,斯特芬·帕森禁止管理層使用手機,如今也只有少數職位可以享用手機特權。
H&M買最便宜的布料,不擁有自己的工廠,所有代工加工點都選在勞動力最便宜的地區,比如中國、土耳其,H&M坦率承認這一點。1997年H&M發布承諾,所有商品全部標注生產地。當時正值奢侈品牌苦心營造神話的輝煌時期,這項宣言遭到排斥,斯特芬·帕森說:「為發展中地區帶來積極影響的方法,就是到那裡去,買他們的東西,給他們工作。」
(以上是復制的)
zara 比較貴一點
但是H&M作為快速時尚, 價格很低,但是設計感很足.
適合喜歡時尚 .卻不願意花大錢的人去
是很受歡迎的品牌
平價是H&M一貫選擇的路
㈡ HM是什麼牌子介紹一下
HM是全球時裝零售連鎖巨頭來自瑞典的連鎖服飾店Hennes & Mauritz(H&M)的名字,在亞洲或許很少被提及,但是在歐洲卻是名氣不小。以銷售量為衡量標准,H&M是歐洲最大的服飾零售商,即使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業績仍持續上升。 H&M之所以能橫掃歐洲街頭,得力於公司兼顧流行、品質及價格的三合一哲學,以及積極擴張的政策。 平價才能帶來大量 平價是H&M一貫選擇的路。公司成立於1947年,創辦人是現任董事長皮爾森(Stefan Persson)的父親。當時H&M主打平價特色,由於瑞典的零售業和歐洲大多數國家一樣,一向都被昂貴的百貨公司主導,因此H&M在市場上一下子便開出大紅盤。 皮爾森在1972年加入公司後,他希望公司在唯一標榜的低價位之外,能再加入流行及品質的特色。雖然有許多人認為,這些特色無法同時存在於一個品牌,但是皮爾森卻相信公司能夠做到。之後H&M標榜的「以最好的價格,提供流行與品質」,確實為公司的成功再打一劑強心針。 H&M店中的產品多元,提供男女消費者以及兒童流行的基本服飾,同時販賣化妝品。店中服飾的平均售價只有18美元。公司認為,平價才能讓消費者負擔得起每一年、甚至每一季都去店中購買新推出的產品。這種策略最能吸引15到30歲講求曾經擁有而不是天長地久、希望隨時都能追上流行的女性消費者。 為了降低成本,以維持平價策略,H&M沒有自己的成衣廠,製造完全外包給九百家工廠。為了拿到最好的價格,公司精挑細選外包對象,這些工廠分散於全球21個工資最低的國家中。由於成本控製得當,公司的產品售價雖低,毛利仍然能夠維持在53%左右。 除了價格牌,H&M還打流行牌。公司把流行視為容易腐壞的食品,必須時時保持它的新鮮,因此公司力求將存貨降到最低,而且讓新貨源源不絕。所以新點子必須迅速被轉化為服飾,讓消費者能夠快速買下上架的衣服,上街展示還屬新鮮的時髦服飾。 為了達到這種效率,公司的所有服飾都由公司內的八十名設計師設計。公司與供應商間密切合作,嚴格控制整個過程,同時扮演進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角色,盡可能減少產品經手的人數,讓過程更簡潔。H&M把衣服從設計到上架的時間壓縮,最短只需三個星期,速度在業界數一數二。公司因此有能力在任何時候,推出符合流行尖端的產品。 此外,公司每天都以國家及店面為單位,分別分析每件衣服的銷售成績,掌握哪些產品熱賣,需要立刻增加生產,也讓貨品供應更順暢。公司標榜店面每天都會進貨,以補足消費者目前最需要的產品。2003年春天,當H&M在紐約的旗艦店開幕時,因為人潮過於擁擠,公司甚至可以配合需求,在每個小時進貨。 美國《商業周刊》日前評論,H&M「重新定義了平價流行」,印證了公司認為價格、流行、品質能夠同時存在的可能性。 積極開疆闢土 H&M把這種三合一的成功方程式,大量復制到其它的市場。H&M雖然來自瑞典,但是現在最大的市場卻是在德國。根據《富比士》(Forbes)雜志的報導,1982年,當皮爾森從父親手中接下公司時,H&M當時還只有一百多家分店,而且大部分都在瑞典。如今公司的野心已經從歐洲燃燒到美洲,在十四個國家共擁有八百多家分店,去年營業額中有88%來自國外市場。2003年公司新開的分店數則預計將達九十家。公司過去6年的擴張率約75%,現在的目標是,每兩年進入一個新國家。 4月12日,瑞典時裝零售巨頭H&M品牌專賣店正式在上海淮海路開業,據H&M宣稱,其單店營業額單日最高已經達到200萬元,相當於200個中國服裝品牌日銷售額的總和。 美國的歐洲零售業市場分析師威爾斯(Keith Wills)評論:「沒有任何的歐洲零售商,能夠如此迅速和成功地在國外擴張。」倫敦的零售業分析師考克若(Nathan Cockrell)說:「H&M的經營方式是錙銖必較。」 皮爾森的外表和談吐都比較像財務專家,而不像是零售業巨子。他親自掌控公司支出。為了減少花費,20世紀90年代時,皮爾森甚至沒收員工的行動電話,如今公司中只有少數高層主管備有行動電話,而且公司鼓勵員工,只有在特殊情形時,才能搭乘商務艙和計程車。雖然在小地方都要省錢,但是在大事情上公司卻很捨得。H&M大手筆投入年營收的4%在營銷經費上,廣告聘請知名攝影師掌鏡也從不手軟。 公司相信,在H&M購物必須要很容易且有趣,因此公司非常注重店面設計及產品擺設細節。例如,櫥窗擺設H&M所傳達的訊息、衣服上標示的資訊、更衣間的設計等。為了讓顧客很容易尋找到店面,公司在計劃開設新分店的地點時,也一定不計代價尋找最佳的地點。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零一。 現在上海已經開有兩家分店,分別位於淮海路與中山公園的龍之夢.
㈢ h&m面試問什麼
1、簡單介紹下自己。
2、為什麼您要申請H&M的職位。
3、介紹下你的工作 。
4、有沒有了解過H&M,有沒有去過h&m的店鋪,感覺怎麼樣?
5、作為管理者,給你去過的店提提意見
7、你做這份工作的優勢是什麼?
8、為什麼不考慮做同一級別的別的職位?
9、你的下屬怎樣評價你的,你是否有側面了解過,他們對你的滿意/不滿意來著什麼地方?
10、你有沒有開除過員工,在什麼情況下開除的。如果重新出現這種狀況,你會怎樣處理?
㈣ hm牌子中文叫什麼
HM牌子中文名叫海恩斯莫里斯,是HM品牌全名Hennes & Mauritz的音譯。
HM(海恩斯莫里斯Hennes&MauritzAB0)於年由爾林·派爾森(Erling Persson)在瑞典Vsters市創立。當時爾林·派爾森在瑞典的維斯特羅斯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服裝店。當時只稱為「女士的」( Hennes),只銷售女士服裝。
1968年公司並購了銷售狩獵裝備和男士服裝的「毛里斯·維德弗斯」(Mauritz Widforss)服裝店,之後公司也開始銷售男士服裝。
HM全球24個國家銷售服裝與化妝品,雇員總數超過50,000人。不尋常的是,H&M沒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工廠,他與在亞洲與歐洲的超過700家獨立供應商保持合作。
(4)hm營銷策略評價擴展閱讀:
HM經營原則:
從1947年建立起,在最好的商業區銷售就成為公司的經營原則。公司不擁有商店的產權,僅僅是租賃。通過這種方式,公司可以規避資金短缺的弊端,,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經營理念。
如今,幾乎在歐洲和北美的每個中心商業區,都會看到H&M,倫敦的OxfordSt,巴黎的 BoulevardHaussman,米蘭的CorsoVittorioEmanuele,,紐約的第五大道,舊金山的PowellSt.,多倫多的 BloorSt……通常在確定一處銷售場所之前,公司往往做了大量的統計分析工作,設計內容涵蓋人口統計學、當地就業率、購買力以及購買行為方式。
同時對當地購物區域與購物中心情況進行調研,包括競爭對手情況、交通流量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與否等。
店鋪鼓勵自助一旦新店的合同簽訂,制訂計劃、設計、重建以及內部設計工作就開始了。根據店鋪的位置、大小以及人流,公司會為每個店鋪設置產品組合。店鋪一般分為大店、全線產品店以及概念店。
服務,同時提供給客戶想法與啟發以使人們找到適合於自己的產品。購物環境則力求舒適、鼓舞人心和充滿人文關懷。
參考資料:HM-網路
㈤ hm是什麼牌子,值得購買嗎
HM,Hennes&MauritzAB的簡稱,由ErlingPersson於1947年在瑞典創立,主要經營銷售服裝和化妝品。性價比高的快餐時尚品牌,值得購買。
Karl之後,H&M又請來了明星級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和時裝界天才級雙人組Viktor&Rolf推出好似高級訂制般的限量系列時裝,消費者可以看到很多精緻的細節設計與處理。
與他們的同名品牌相較,更多了一點流行的感覺,而且系列相當豐富。因此更引發了品牌Fans們徹夜排隊搶購、產品一天售空的空前壯觀。
H&M與設計師們的合作更上升到了聯手Madonna和Kylie Minogue兩位世界超一線巨星參與設計並代言 M by Madonna和H&M Loves Kylie兩個系列。
更令人興奮的是你不必再為了想買到這兩個系列的服飾而盼望到國外出差了,首家H&M中國專賣店已經在上海淮海中路高調拉開序 幕,第二家H&M中國專賣店也在成都春熙路開始營業。
對H&M來講,物流極其重要。對從生產單位給銷售商店供貨到銷售商店的銷售反饋,迅捷、高效的物流是關鍵。使正確的產品以正確的數量,在正確的時間運抵正確的銷售商店,需要運作良好的物流分配系統。H&M兼任進口商與零售商,所以必須對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進行監控。
另外,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對物流系統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當商品運抵不同的配送中心後,他們會被檢查,然後分配至不同的商店與當地的倉庫。根據貨品是否好賣,決定這種商品的重新儲備。新的貨品每天都會進店,這樣,消費者可以經常發現新的、令人激動的商品。
㈥ Zara、hm幾乎不打廣告,為什麼仍有那麼多人知道這些牌子呢
一、 三足鼎立
我們大家都知道Zara、hm他的這種服裝幾乎不打廣告的,因為有很多人都認可這些牌子,包括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多的品牌,都是特別知名的,比如說優衣庫還有HM他們成了三足鼎立,所以在時尚界,大家都知道,這幾種牌子都是特別大牌的,穿上也是特別有時尚感的,所以大家不惜掏空自己的腰包也要去買他們的品牌。
大家都知道,越是緊俏的衣服他越是時尚感的,所以他們根據大家的這種想法,就會把他買下來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也會適應這種環境,所以他並不需要太多的廣告,他的店鋪就是一個自己的廣告,而且廣告還要跟上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