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彪馬的營銷渠道的參與者有哪些
編碼銷售呢,它有線下門店銷售,也有淘寶京東這個網店銷售。
『貳』 NIKE公司為什麼要選擇單一品牌戰略(或品牌戰略)
1972年當耐克公司正式成立時,它只是體育用品界的無名後輩。而如今,全世界熱愛運動追求時尚的人們都為這個小小的對勾而瘋狂。耐克於上個世紀80年代推行的「輕資產」更是成為業界的主流運營模式,成為全世界體育用品製造商競相效仿的對象。本文將通過對耐克的品牌運營模式的探究,結合我國體育用品製造商的特點,探究出適合我國體育用品品牌運營的模式。
關鍵詞:品牌運營 輕資產模式 產品研發創新 市場營銷策略
1 背景介紹
成立於1964年的藍綬帶製鞋公司是耐克公司NIKE前身。1972年藍綬帶公司正式更名為耐克。創始人兼當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菲爾·奈特(Phil Knight)認准了高檔優質跑鞋市場的潛力,發起一場製鞋業的革命。70年代,耐克在美國國內迅速崛起,並逐漸將生產線擴展至人力成本較低的東亞。到了80年代中,耐克公司的年營業額達到近40億美元,在美國國內佔領超過50%的運動鞋業市場份額。自1986年以來,耐克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平均每年增長47%,並在19861996年連續‑‑‑‑10年排在《財富》雜志評出的全美1000家公司的前10位。到了千禧年,耐克公司的年銷售額達到95億美元,超過同行業的品牌阿迪達斯、銳步、匡威、彪馬,成為近20年來最成功的消費品公司。(1)
2 什麼是耐克(NIKE)模式
2.1 輕資產運營模式的概念
「輕資產運營模式」 ‑‑‑‑10耐克公司創始人傳奇人物菲爾·奈特最大的貢獻在於其在80年代推行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如今已成為全球體育用品行業的主流模式,成為了後來許多體育用品企業競相追求和效仿的對象。
「輕資產運營模式」,也是所謂的「虛擬經營模式」,就指將產品的製造和零售分銷業務外包,而集中資本力量與產品及其概念設計和市場營銷等業務,採用明星代言和創意廣告的方式,降低公司的資本注入,特別是生產線上大量固定資產的投入,從而獲得高資本回報率的模式。(2)
2.2 輕資產模式的理論基礎
「輕資產模式」的理論基礎是邁克·波特提出的企業「價值鏈」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在眾多商業活動中所創造的價值實際上來自企業價值鏈上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這些價值活動,就是企業價值鏈的戰略環節。因此,要保持企業的壟斷優勢,關鍵在於保持企業價值鏈上關鍵環節的壟斷優勢。(3)耐克十分清晰地判斷出自己的戰略價值在於產品及概念的設計和營銷,所以它有效地運用和管理內部和外部資源渠道,根據與其疏密關系不同,把生產夥伴分類,根據其生產夥伴各自的特點進行管理,利用他們各自的優勢為公司創造價值。同時,耐克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點和銷售團隊,使之成為自己的核心營銷渠道。通過指定經銷商、專營店面,指定代理商、次級經銷商,特約銷售人員和銷售點的方式,將分銷業務層層外包。這樣的營銷渠道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較強的靈活性,既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動,又能保證企業文化和品牌理念的准確傳遞。(4)
2.3 耐克輕資產模式的推廣
耐克推行「輕資產模式」的80年代,正值全球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高峰,而各類體育產品也以低姿態從專業運動員走向大眾。耐克通過「輕資產模式」 的運營,抓住了市場的節奏,改變了美國運動鞋市場乃至體育用品市場的傳統商業模式。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耐克革命性地整合了產業鏈的兩端,其核心包括產品的研發和創新與市場營銷策略兩部分。
下文將分別從產品的研發和創新與市場營銷策略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我國體育用品企業能夠借鑒的耐克模式。
3 產品的研發與創新
3.1 培養一支優質高效的研發團隊
耐克公司自成立的頭個10年後,便擁有100多名研究人員,從事專門的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對於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而言,首先應培養一支具有深厚學術背景的研究團隊,研究范圍包括生物力學、工程技術、工業設計、物理、化學、運動生理學等學科。
同時,在擁有一支優質高效研發團隊的基礎上,應相應地設立顧客委員會和研究委員會,聘請現役和退役運動員、教練員、設備經營人員甚至包括外科醫生,共同參與審核各種設計方案,以求從各個領域獲得關於產品的修改建議。
3.2 開發核心產品技術
耐克運動鞋的開發充分體現了耐克在產品研發與創新端的高度投入。自1979年第一雙耐克氣墊跑鞋問世以來,擁有緩震、輕質等特點的氣墊運動鞋收到了人們的大力追捧,創造了運動鞋的革命,耐克已借機擴大自己的品牌,並屢屢將最新科技運用於運動鞋之上,成為運動鞋市場的霸主。
對於我國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而言,以運動鞋製造領域為例,可以首先通過購買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專利,如自由科技中底、橋穩定裝置、跟穩定器、進貼合技術、激光蝕刻技術等多種最新技術,打造屬於自己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鞋品。在運用已成熟科技開辟一定市場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產品的核心技術。(5)
3.3 重視產品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專注產業鏈的戰略環節
耐克動輒上千萬的產品研究與創新經費,是嚴格執行其「輕資產模式」的結果。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品牌運營,應集中資本力量於核心技術研發體系,這樣做是從本質上把握了耐克先進的運營模式,拋棄產業鏈中附加值較低的製造和銷售環節,做自己擅長的事,而把自己不擅長或利潤低的部分交給別人去做,從而才不能不斷擴大企業自身的優勢。
4 市場營銷策略
作為第一批入選美國營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名牌殿堂(Hall of Fame)的成員,耐克具備了名牌殿堂所謂的必須「持續成功、創造力高和開拓性強,對大眾的生活形態造成重大的影響,同時可以成為全美企業學習的對象」的觀點,開創了一種不可輕易被復制的耐克營銷模式。
4.1 具有鮮明個性,能夠傳播企業理念的定位策略
90年代初,耐克內部決策層層面臨耐克產品在全國化過程中的定位問題,是為全球體育用品市場提供統一形象的產品和服務,還是根據各國不同情況,制訂不同的戰略設計不同的產品‑‑‑‑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耐克的決策層。根據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的「同質化」消費理論,在一個具有高度消費者認知的市場,商品標准化將是這個市場的發展形態。
對於我國的體育用品產業而言,目前的體育用品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並且逐漸成熟達到飽和,產品種類基本定型,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市場。因此,要想取得成功,特別是要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明確地執行一套價值觀,並將它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為了推動全球化進程,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可逐漸放棄總部管理的經營方式,而採取本土化、市場為導向的決策模式,採取以「全球消費者」的需求為向導的定位模式。
4.2 在「輕資產模式」的指導下全球借力
耐克的市場營銷策略成功之處還在於其「輕資產運營模式「指導下的全球經營模式。「輕資產運營模式」決定耐克會專注於價值鏈的關節環節,也是自己最擅長的環節-----產品與概念的設計和營銷,而不打算依靠生產獲得更多利潤。
通過集中人力財力推出全新的運動概念和先進的產品技術,將生產基地由東南沿海轉移到勞動力更為廉價的中部和西部內陸地區,建立獨立的代工工廠,我國體育用品企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製造風險,並且能更為專注地進行產品研發,從而大大縮短產品周期。同時可以採取授權零售的方式地整合海外資源,為公司創造了利潤,充分發揮全球經營模式對資源的合理調配能力。(6)
4.3 建立並恪守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耐克市場營銷策略中最重要的環節在於其企業文化和品牌理念的塑造及傳遞。耐克公司的前身藍帶體育用品公司的雛形,是其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在斯坦福商學院上學時寫的一篇論文,他當時頭腦中的目標是:打敗以阿迪達斯為首的「鐵三角」,讓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穿上高質量低價格的運動鞋。(7)因此他便有了建立一個偉大而長盛不衰的企業的理念,渴望這個企業是一個比他個人生命更偉大、更持久的公司‑‑‑‑雖然他當時只是一名研究生。這個組織最初根植於一套核心的價值觀‑‑‑‑為運動員提供高質低價的產品,為利益之外的追求而生存,並能以內生的力量不斷地自我更新,因而長盛不衰。
我國任何一個高瞻遠矚並且希望經久不衰的體育用品企業,首先必須對體育及體育用品有著不竭的激情,並且每一位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奮斗不止的精神,把為體育事業服務的商業倫理貫穿於實際工作於企業運營的始終,恪守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目標。同時不斷更新自己的文化和運營方式,具體的目標和策略。在具體的經營過程中,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則需要通過迎合世界各地的文化標准和市場狀況的操作和策略,不斷重復向消費者強調自己的核心價值及企業文化。(8)
以耐克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首先,「耐克」的英文名NIKE,是希臘女神名,代表勝利,有著鮮明的美國文化烙印,代表美國人自信、張揚的個性,同時也代表了追求勝利奮斗不止的體育競技精神。耐克的logo對勾(Swoosh,意為「嗖的一聲」),標記在全部耐克產品上面,具有極高的產品辨識度,具有運動的節奏感,充滿活力,代表耐克所宣揚的個性化、創造力的價值觀,成為消費者十分容易肯定並且樂於接受的文化體驗。
增加品牌的內涵,實際是提高了其產品的附加值,使其高價格成為消費者心理特有的品牌文化價值的認同。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目標,應該是在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的同時,提供高質量的文化體驗,甚至可以通過高定價來降低人們的決策成本。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應該當仁不讓地成為我國流行文化的象徵,成為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關於文化身份認同的歸宿。(9)
4.4 杜絕生硬說教的廣告手段,通過體育明星傳遞企業文化
通過向消費者傳遞自己的企業文化,耐克使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成為一種被物化了的體育精神和人類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徵。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生硬的說教過程,不過令人震驚的是耐克採取的手段竟是市場營銷的常規廣告手段‑‑‑‑體育明星的名人效應,但是耐克的明星廣告卻是充滿優質創意的,賦予了明星及明星代言的產品一種能夠滿足實際和潛在客戶視覺美感和情感附加值,結合廣告學最基礎的原理規矩,二者兼容並包,共同鑄就了耐克卓越恆久的品牌。
籃球用品市場中的青少年市場,是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應重點關注的市場,因為青少年崇敬英雄人物,追星意識極強,渴望受人關注,想像力豐富並且充滿夢想,並且籃球運動在我國越來越受歡迎,普及程度越來越高。以耐克為例,1984年,耐克與後來的籃壇神話當時的毛頭小子邁克爾·喬丹簽訂了一份5年高達百萬美金的合同,同時將喬丹作為市場戰略和運動產品生產的核心。後來事實證明,耐克這個抉擇是歷史性的,喬丹不僅代表了非裔美國運動員卓越的運動能力,為耐克贏得了非裔美國人市場,同時喬丹身上凝聚的追求變革的個性以及令人振奮的體育精神,完美地詮釋了耐克的企業文化,使耐克從跑鞋市場成功進軍籃球裝備市場,成為高端籃球裝備市場的龍頭老大。(10)
擁有眾多一線運動明星作代言,並不是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應採取的營銷策略,而應該是採取金字塔狀的明星推廣戰略,從頂級明星到國家隊再到各級聯賽中的隊伍,直至青少年運動隊,充分發揮運動明星的輻射作用。正確運用明星效應的秘訣不在於僅僅製造出優質的運動裝備,而是通過不斷推陳出新的概念創新,讓這些明星走在時尚的前沿,為人們提供追隨效仿的對象。
5 合理效仿「耐克模式」,超越「耐克化」生存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體育用品越來越趨同於耐克模式。耐克模式帶給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啟示是:通過輕資產模式運用,集中力量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營銷手段的創新,體育用品企業能夠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然而,在合理效仿耐克模式的同時,我國體育用品企業要增強自主獨立性,特別是在外部經濟環境部穩定,而內部市場是全世界最具消費潛能時,要立足內部市場,消化外部風險,超越耐克模式,創造自己的品牌運營模式,才能在未來與來自全世界的跨國公司的競爭中奪得頭籌。以上是學生對體育用品品牌運營的一點淺見,不足之處,衷心地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指正。
參考文獻
『叄』 彪馬和阿迪是什麼關系
在運動用品的世界中,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adidas一直代表著回一種特別的地位象徵,而答這種象徵有人稱之為「勝利的三條線」。 同樣為知名運動品牌,這些年來,PUMA伴隨球王比利多次征戰世界盃決賽, 網球名將貝克爾與對手於溫布爾頓的綠茵場上較量, 及克利斯蒂在田徑場上一起摘下不少奧林匹克金牌。這是PUMA經過不斷的研究開發、並與世界頂級運動員共同交流發展的表現。很多人並不知道,阿迪與彪馬的創始人其實是有著兄弟關系。他們是達斯勒家族的兩兄弟,就連名字都十分相似,一個魯道夫,一個阿道夫,本來擁有相同的理想,卻在後來獨自上路,分別創辦了阿迪與彪馬運動品牌。
『肆』 阿迪與彪馬是什麼關系
阿迪與彪馬是兩個來獨立的運動源品牌,目前是競爭關系。
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是Adidas AG的成員公司。1949年8月18日以adidas AG名字登記。阿迪達斯的服裝及運動鞋設計通常都可見到3條平行間條,在其標志上亦可見,3條間條是阿迪達斯的特色。
PUMA(彪馬)是德國運動品牌,提出全新品牌口號Forever Faster,設計提供專業運動裝備,產品涉及跑步、足球、高爾夫乃至賽車領域。
阿迪達斯的主要對手是彪馬及耐克。在2005年8月,阿迪達斯宣布以38億美元收購對手之一的Reebok,收購有助於增長其在北美洲的市場佔有率,並促進其在與Nike在該領域內競爭中所扮演的地位。
阿迪達斯在運動用品的市場佔有率上緊隨耐克其後排名第二。阿迪達斯的商標上一句廣告語便是:「沒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
『伍』 為什麼天貓彪馬官方店有的鞋,在彪馬中國官方商城沒有的呢
這個應該是這個品牌的營銷策略,偏重在其他平台銷售就好了!
『陸』 從心理營銷學角度回答。彪馬的市場細分的核心是什麼。彪馬是如何將消費者個性和品牌個性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心理學中個性原是對人的心理特徵的一種描述,是個體在心理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特點。在消費者行為學中個性則是指讓消費者從同質的商品中持久地選擇自己的產品的內在特質,它是影響消費者行為的重要因素。
當年百事可樂在入市之初採取的是仿效策略,即從口感、包裝、宣傳上對可口可樂依樣畫瓢,注重的是品牌外在的建設,結果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挫折,後來在確認了從品牌個性上徹底與可口可樂對抗,百事可樂就成了新一代的選擇,成功地做到了與可口可樂的差異化,從而開辟了一個消費者認可的新市場。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兩個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若沒有"永遠的、美國精神"與"渴望無限,新一代的選擇"這樣充滿個性的品牌內涵做支撐,讓消費者僅僅從名稱、標識甚至口味上對此兩者做出區分並能持續地辨別這些差異,恐怕是很難的。
盡管品牌個性問題有關專家Gardner&Levy(1955)早就提出,但一直以來品牌個性的相關研究進展比較緩慢。自20世紀80年代,Sirgy(1982)提出品牌或產品都應該具有個性以及Aaker(1997)運用心理學中的"大五"人格理論模型對品牌個性維度進行探索性研究以來,眾多學者開始涉足品牌個性的研究,目前品牌個性已經成為營銷學、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今天越來越多的經營者意識到在市場中一個沒有品牌個性的商品,唯一能夠引起消費者產生消費需求並引致消費行為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價格戰。沒有個性的品牌就像一杯白開水,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上,想得到消費者的厚愛和忠誠,是不可能的。
在上世紀80年代的品牌形象論過分強調了品牌個性與品牌形象的一致性,而沒有加以區別,目前已經逐漸被學界所否定。現在學界比較贊同"品牌個性是品牌形象(品牌表現、品牌個性、公司形象)的一個重要構成維度,而非唯一構成維度的觀點"(Keller,1993;Hayes,2000)。學者Batra,Lehmann和singh(1993)將品牌個性定義為消費者所感知到的品牌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徵,Keller(1993)認為品牌個性體現的是消費者對某一品牌的感覺,與產品特性相比,它能夠提供象徵及自我表達的功能;,Sirgy(1982)認為品牌個性是品牌所具有的個性特徵,可以用一些形容個性特徵的詞來描述,如友善的、摩登的、傳統的、年輕的,Goodyear(1993)將品牌個性定義為品牌所創造的自然和生活的特質,Blackston(1995)則認為品牌個性是指品牌所具有的人的特質,Aaker和Fournier(1995)總結歸納認為品牌個性是指品牌所具有的一組人類特徵。這里的人類特徵既包括個性特徵,例如可靠的、時尚的、成功的;又包括其它人口統計特徵,例如性別、年齡、社會地位。Aaker等人的品牌個性觀點被學界所認可、推崇。
在品牌營銷中如何讓品牌個性更能滿足消費者呢?實施這一策略的理論依據是消費者個性與品牌商品個性存在著交互作用,由於品牌象徵意義及其所傳達的信息使兩者可能建立其親密的情感聯系,此時消費者將品牌商品視為帶有人格特徵的"朋友"。從這一層面意義來說,品牌有了生命,也有了獨特的個性。
然而市場中品牌個性的塑造,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經過對長期的市場考察,我們認為目前有以下兩點非常重要。
1.把握消費者需求,正確進行市場定位
要塑造品牌個性,先要明確品牌的個性是什麼,品牌個性其實質就是針對消費者的個性。消費者所要購買的商品都會與他們的自我與個性認知相匹配。因此發現並把握消費者需求就非常重要了。那麼怎樣來發現並把握這樣的需求呢?主要可以通過市場調查和統計的方法加以區分和把握,但經營者的洞察力也十分重要。
市場定位是經營者對目標消費者的選擇。通過市場細分,經營者應該說對市場的組成或消費者特徵有了比較詳盡的了解,通過對自身優勢、資源的分析,選擇自己最有優勢的細分市場,並生產相應的產品以滿足上述細分市場消費者。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對某個消費群體的需求認識是否准確。商家在把握消費者方面常受到經營者自我認識偏差,同時也有調查手段是否科學的問題。
第二,在對企業自身優勢、資源的分析過程中,也存在著被誇大或被縮小的誤差。在需求把握、市場定位這個步驟上,科學嚴謹的態度是一方面,持續跟進不斷修正與洞察消費者變化更是必要的。
2.選擇正確傳媒,傳播精確到位
經營者對通過何種傳媒能夠將產品或品牌信息傳遞給目標消費群體,應該說是影響營銷成功的重要環節。當然這些渠道、媒介絕對不是僅有的,各個渠道、媒介的覆蓋程度、消費者的接觸率、傳播效率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選擇適合的傳媒對商家非常重要以此才能確保傳播精確到位。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商家在宣傳一項新產品或品牌是針對年青人的,傳播目標就應是針對年青人並通過選擇適合於他們的傳播媒體進行宣傳,讓年青人從中得到精神或生活方式方面的啟示。
第二,如果傳播是品牌個性,就要選擇好形象代言人,因為年青人是從他們所熱衷的代言人那裡得到精神的力量。可見只有選擇正確傳媒,傳播精確到位,才能實現傳播目標。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商家和經營者做不到這兩點呢?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第一,商家在看到品牌入市初期取得的不錯成績後,覺得大功告成,思想開始麻痹,更多地開始盡享成功的喜悅了(需要分析與定位可能是對的)。這就導致服務態度水平下降、產品品質下降,關鍵是品牌傳播不能持續,品牌倒塌是必然的。
第二,有些商家在取得初步業績後自信心開始膨脹,對自己的優勢、資源的認知出現偏差,開始涉足所謂更大的市場,搞一體化、多元化,使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即需要分析出現矛盾和混淆,最終難逃噩運。因此堅持應以消費者需求和定位為導向,保持清醒頭腦,堅守對消費者的品牌承諾,在遇到挫折時也不能動搖。
第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一直就在向著更高與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所謂更高就是精神領域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謂更深就是需求越來越細化。伴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通過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傳播媒介的精確選擇,在堅守對消費者的品牌承諾基礎上,商家和經營者對品牌個性理解也要不斷地賦予新的含義,新的形象。通過品牌個性塑造,才能不斷地與消費者深入溝通聯系在一起,這樣才會使品牌真正深入消費者心底。記住:沒有個性的品牌(商品),無論花費怎樣的巨資進行推廣與傳播,還是不會有生命力的。(來源:賣家網 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柒』 阿迪和彪馬有什麼關系
不是合夥子 是兩兄弟哦
可以看下以下的資料:
PUMA是個自德國發源,以生產鞋與運動服為主專的大型跨國公司。屬魯多夫?達斯勒於1924年加入了弟弟阿道夫 •達斯勒位於赫若拉赫的達斯勒公司(adidas),並即將公司更名為達斯勒兄弟公司。1930年代中期,達勒斯兄弟公司成長為具有近百名員工、有三十餘種款式的全球運動鞋領導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勒斯兄弟公司復業,有47名員工,並以帆布與美軍燃油槽提煉出橡膠,製成戰後第一款運動鞋。1948年阿道夫?達斯勒以其自身姓名的組合Adi與das將達斯勒兄弟公司更名為adidas,兩兄弟從次分道揚鑣,哥哥魯多夫 •達斯勒另成立了PUMA公司,與adidas的方向相同,都以體育用品生產為主,兩人從此成為競爭對手。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是以前伊利的冷飲廠的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