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物業清明宣傳

物業清明宣傳

發布時間:2022-07-04 08:45:29

1. 清明節防火宣傳標語

1、鮮花祭祖要提倡,森林防火有保障。

2、提倡文明祭掃,杜絕上墳燒紙。

3、節日上墳燒紙錢,燒毀森林多危險。

4、上墳不燒紙,植樹表哀思。

5、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摒棄上墳燒紙陋習。

6、上墳不燒紙,植樹祭親人。

7、燒香燒紙祭先祖,森林防火記心間。

8、上墳燒紙放鞭炮,引發山火罪難逃。

9、掃墓燒紙不提倡,引發山火徒悲傷。

10、祭祀獻花多文明,杜絕山火保森林。

11、改上墳燒紙陋習,倡植樹獻花新風。

12、上墳不燒紙,獻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無火過清明。

13、上墳燒紙慎用火,別因祭祖遭橫禍。

14、清明上墳莫燒紙,栽花種樹祭故人。

1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澤被,慎火護山林常使後人蒙蔭。

1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鮮花紙不焚。

17、煙火污染環境,鮮花環保芬芳。

18、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祭祖只獻鮮花禮,不焚香火文明人。

19、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20、燒香燒紙皆陋習,文明祭祀應牢記。

21、清明時節雨紛紛,網上行人慾斷魂。博客片語寄相思,逝者已斯生者思。

22、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23、鮮花祭故人,春雨現哀思。

24、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環保消防。

25、清明時節淚花飛,祭奠香爐煙雨忙。手捧禮花獻英雄,焚燒斷魂燃靈堂。

26、我邀天弓發雪箭,千丈白綾祭亡魂。

27、清明時節寄哀思,鮮花一朵告天知。

28、清明時節,細雨紛紛,祭奠先人,骨肉情深;鮮花一朵,告慰親人,改變陋習,祖先歡欣。

29、鮮花祭故人,思念之意存於心。莫把紙來焚,環保健康文明人。

30、情系家祖熊似火,此火非彼火;心念林木深似海,此海非彼海!

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如果有其他需要幫助,您可以求助我。謝謝!!

2. 物業節日活動應當如何做好 策劃和宣傳活動

我認為物業在節日期間應做好宣傳工作,有先要業主注意防火防盜然後可以在小區內搞些娛樂活動,增加節日氣氛。

3. 什麼節氣做什麼事,物業社區活動全年安排在這里

一月:小寒、大寒

1、新年祝福簡訊、冬季物業溫馨提示;
2、小區節日氣氛營造(廣場條幅布置)。

二月:立春、雨水
1、春節祝福簡訊、節日值班工作安排;
2、節日安全檢查;
3、正月十五元宵燈謎社區文化活動。

三月:驚蟄、春分
1、三八節問候簡訊、組織女工活動;
2、組織員工義務植樹(3.12植樹節);
3、學雷鋒做好事活動宣傳;
4、供暖(冷)系統維護檢修。

四月:清明、穀雨
1、小區綠化鬆土、補種花草、施肥;
2、清明節日工作安排;
3、組織烈士陵園掃墓活動、緬懷先烈。

五月:立夏、小滿
1、勞動節放假安排;
2、青年節文化活動;
3、母親節員工關懷。

六月:芒種、夏至
1、小區6.1兒童節社區文化活動;
2、做好夏季供冷的前期准備工作;
3、小區暑假期間安全防範、愛護公物溫馨提示。

七月:小暑、大暑
1、7.1建黨節活動安排;
2、暑期安全教育的提示;
3、防暑降溫溫馨提示;
4、防汛物資購置擺放到位、防汛設備保養試運行。

八月:立秋、處暑
1、建軍節擁軍優屬相關活動(轉業軍官、退役士兵及家屬座談)
2、防汛演練;
3、父親節員工關懷活動。

九月:白露、秋分
1、秋季疾病預防工作宣傳
2、中秋節、教師節祝福簡訊

十月:寒露、霜降
1、十一長假的安全防範宣傳
2、小區節日氣氛營造(國旗、條幅)
3、供暖前各項准備工作
4、重陽節敬老愛老主動關懷活動

十一月:立冬、小雪
1、做好冬季供暖的收費,試壓准備工作;
2、小區防火宣傳、消防演練;
3、公共區域設施設備、綠化植被防凍措施。

十二月:大雪、冬至
1、做好小區年度服務工作總結和下年度工作重點工作部署;
2、參照本年度購置計劃,預報下年度大項采購申請;
3、按照公司年度工作要求,做好評先、創優工作材料申報。

4. 物業公司怎麼宣傳

第一,物業管理品牌與地產品牌同步建設,均在集團品牌創建戰略和在計劃體系內。

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開始涉及品牌建設的問題,而物業服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的一個下屬企業,其品牌建設問題是否能夠提上集團品牌創建戰略和計劃體系之中,顯得非常關鍵。而一般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品牌建設將會在試水項目(即第一個項目)之後的第二個項目開始,這也一般是集團品牌建設的重點,如果能夠實現物業服務公司品牌建設與其同步建設,至少能夠在下面的幾步中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物業管理品牌的CIS必須與集團品牌有差異性。

物業管理品牌建設確定之後,首先要設計出自有的CIS系統。雖然企業識別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在企業自我同一化方面獲得實現,但是並不意味著是沒有差異性。「企業識別」就是指環繞著企業的多層關系者,透過商標等視覺要素對大家所產生的態度及所造成的效果的總和。CI是企業對內、對外塑造形象的工具;對內有所區別,對外有所統一。實現這點就是一個很好的系列策劃。物業管理CIS在與集團CIS的標准色和標准字體等方面一致,而在具體的造型和設計方面應該顯示出一定的差異。至少在社區標識方面,讓業主能夠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差異與相似點。

第三,房地產開發必須為物業管理品牌提供合格完善的產品。

物業管理的對象是物業與社區秩序以及外來人員,而物業服務的對象是業主和物業使用人。根據目前,物業管理引發沖突的原因之中,很大一部分是物業服務企業無力承受和解決的。其中作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承擔其自己的責任,不能抱有「以物業管理作為房屋質量的防火牆和緩沖地帶」這種心態。在集團內部協調好,房屋開發建設和管理服務的明顯界限和相關責權利之後,將會使得物業管理服務的提供高起點,以便於今後快速地提升社區形象,增加知名度,產生口碑效應。

第四,物業服務企業不以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目標。

物業服務企業在塑造品牌階段在企業目標中必須有「先投入,後產出」指導思想,這樣將會使得其在工作分配階段以及相關資源投入使用方面實現科學合理化,而不會出現「攢著元寶供起來,偷著樂」的狀況。這點也就說明了,在品牌建設階段,物業服務企業必須有相當的投入,沒有投入是不可能快速地塑造品牌的。同時,也應該注意,物業服務企業投入的重點和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出現上電視做廣告那種過猶不及的窘況。

第五,提供管理服務的過程中,注意流程之際,更加應該注意細節。

物業服務企業在項目前期介入階段,如果能夠實現以上各個步驟,則從入伙階段和裝修階段就開始正式與業主接觸了。而這個集中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盡量做到在物業管理基本流程方面沒有紕漏,符合相關規定之外;還要突出最能夠體現出物業服務特色的細節管理問題。細節可以明顯地區分開與其他企業的特徵,利於超出業主的心理期望,實現一種驚喜的效果,從而獲得業主起點較高的評價。

第六,在媒體宣傳過程中,既要與項目品牌、地產品牌捆綁式宣傳,又要單獨宣傳。

房地產項目產生之後,媒體宣傳的重點是圍繞著項目的宣傳,目前流行做法就是採用以項目促銷和帶動企業知名度的方式進行,而項目媒體宣傳過程中,以銷售為目的均註明開發企業、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整合推廣單位以及物業服務單位。而物業服務企業能否上到這類媒體宣傳過程顯得非常關鍵,若不是名企,一般都是被省去。而作為開發商下屬物業服務公司必須要爭取到這個機會,否則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

而社區一旦成熟穩定之後,視項目大小而定,大約在入伙1年之後,就是物業服務企業開始重點宣傳社區和自身了,此刻投入資源不需要太多,只是需要有新穎的亮點罷了。物業管理品牌就能伴隨這社區的成熟區別於地產品牌而剝離於項目品牌了,逐漸地與社區品牌一起成長起來。

第七,有一支相當素質的服務提供和服務保障團隊。

物業服務企業品牌的建設不是假設和宣傳就能夠塑造的,還是需要工作基礎的;而實現工作的基礎不是先進理念,而是一隻善於戰斗的團隊,既有專業的技術人士,又有創新思維的具體實踐者,還有兢兢業業而又威武專業秩序維護隊伍等等。而其中以服務中心人員和秩序維護隊伍最為重要,社區品牌的形成首先要有社區安全感,其次才是文化感和家園的感覺。

第八,必須有在當地屬於創新行為的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

每個地區的物業管理市場中都存在著地區差異和水平高低的問題,而如何能脫穎而出,成功地塑造出社區品牌,進而通過兩、三個社區品牌的積累實現物業服務企業品牌的提升。物業服務企業應通[FS:PAGE]過量體裁衣,因地制宜的社區項目服務和創新行為,實現社區管理服務的細膩化,並製造出亮點來。而這種亮點的發掘憑借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拿來主義就可以實現了,其過程雖然可能反復,但結果和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第九,在當地形成較強的行業影響力。

物業服務企業在基於以上過程的條件下,應該盡力參與國優項目考評和資質評定的行業地位定性類的活動,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在行業中的地位,盡量擴大自身在當地物業管理市場和行業中的影響力。最終形成專業企業和品牌企業的行內認可,再配以良好的社會口碑,從而可以全面、健康地塑造企業品牌形象。這點就是區別於很多企業,目前有一部分優秀的物業服務企業,因其發展主導策略以不接管外面的樓盤為主,所以很少參與行業活動,在缺少行業內部交流的狀況下,讓外界感覺其朦朧與神秘。這樣與企業的品牌戰略是不相符的。因此,優秀的企業必須大膽地走出去,增加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互換信息。

第十,回顧物業管理品牌塑造之路,修訂相關計劃,並制定下一步規劃。

5. 宣傳清明節的方案

為認真做好清明節宣傳工作,發揮清明節「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作用,引導群眾文明安全祭掃,讓人民群眾過一個文明、和諧的清明節,通過宣傳,擴大殯葬改革的社會影響,推動全省殯葬改革工作深入健康發展,特製定清明節宣傳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殯葬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加強清明節宣傳活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文明祭祀的意識,樹立文明節儉辦喪事及「厚養薄葬」新風,確保清明節群眾掃墓活動安全,促進全省殯葬改革健康發展。

二、組織領導

(一)成立清明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省民政廳王樹芬廳長、劉智副廳長擔任,成員由各州(市)民政局局長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處長董亞美任辦公室主任,副處長和向群、省殯葬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陳永任副主任,並成立兩個工作組:宣傳組,由和向群任組長,工作人員有丁偉鴻、張靖、蔡苓;督導組,由陳永任組長,工作人員有彭先華、瞿勤、楊傑。

(二) 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全省清明節殯葬改革宣傳及安全文明祭祀工作,收集匯總通報各地工作信息,聯系新聞單位,做好專題報道宣傳工作。各州(市)民政部門要根據省民政廳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相應成立清明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本地區宣傳工作方案,確定宣傳活動責任人和聯系人,在節日活動期間安排值班人員,同省廳保持24小時聯系,及時通報進展情況。

三、宣傳時間

2009年3月20日一4月15日

四、宣傳主題

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五、宣傳內容

(一)殯葬改革的成就,殯葬事業的發展;

(二)殯葬法規和政策,以及土地、林業、環保等方面的法規;

(三) 全省殯葬改革工作會議精神;

(四) 宣傳科學、文明祭祀的理念,提高防火防事故的意識,引導群眾避開集中祭掃高峰,倡導和推廣「家庭追思會」、「網上祭祀」等安全、環保、健康祭祀形式;

(五)整治亂埋亂葬,加強植樹綠化,改善生態環境;

(六)積極回應媒體和公眾對殯葬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六、宣傳形式和工作職責

(一)宣傳形式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為主題的殯葬改革宣傳月活動,採取主會場和分會場同時進行的方式,即:在昆明市東風廣場設立主會場,各州市在城市主要區域、人員較為集中的地方設立分會場,各殯儀服務單位在各自服務區舉辦宣傳活動,並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追蹤報道;各地以宣傳展板、宣傳冊、宣傳單、公益廣告簡訊,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對省民政廳領導進行現場采訪及專訪等形式,解答群眾關心的殯葬問題。

(二)各組工作職責

1.宣傳組:(1)組織一次中等規模的墳山墓地誌願者義務植樹活動,具體活動方案附後。(2)籌備召開新聞通氣會。邀請各大新聞媒體,介紹開展此次清明節宣傳活動的實施方案和啟動應急突發事件預案處置的情況;介紹殯葬改革的總體情況,以及此次清明節殯葬改革宣傳和安全工作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近年來新聞媒體和廣大民眾普遍關注殯葬的熱點問題。時間:2009年3月18日下午2:30分,地點:省民政廳。(3)組織策劃新聞專題節目或欄目。請省民政廳領導接受電視媒體專題訪談,在報刊上刊登署名文章等,具體安排附後。

2.督導組:負責監督、檢查各州(市)啟動應急預案,以及防火防事故、文明祭祀的各項措施落實情況,建立24小時應急值班和緊急情況報告制度,指導各地做好安全防範工作,督導組設專人值班,負責收集各州(市)和殯葬服務單位落實宣傳和安全工作及進展情況,實行每日報告制度,各州(市)設專人聯系,每日17時前將當天情況向督導組報告。督導組通過認真整理,每日按時將信息報告廳領導。

(三)各州(市)民政部門工作職責

1.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清明節宣傳工作方案,啟動清明節群眾祭祀活動期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並2009年3月15日前報省清明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傳活動要充分利用當地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組織開展各種貼近實際、具有良好引導作用的宣傳活動。

2.引導、督促本轄區殯葬服務機構做好清明節宣傳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工作,及時總結、宣傳、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

3.設置應急值班,明確值班地點、工作職責。及時匯報工作情況。

(四)各殯儀服務單位工作職責

1.各殯儀館、經營性公墓要根據實際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和應急事件處置預案(已有應急事件處置預案的要進一步完善),於2009年3月15日前報本轄區民政部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實地開展「傳承文明,和諧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創新祭祀形式,並嚴格管理用火,防止火災的發生,同時,做好交通疏導工作,防止踩踏和交通事故的發生,邀請媒體做相關報道。

2.各殯儀服務單位要公開服務程序、收費項目和標准,向社會承諾辦理事項、時限,自覺接受群眾和媒體的監督,使殯葬服務更加透明陽光。

3.設置應急值班,啟動24小時值班制度,在可能發生事故地區進行嚴密防控,每日定時向轄區民政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情況。

七、宣傳工作具體安排

1.准備階段

2009年3月15日前做好活動的准備工作,包括製作宣傳冊,落實活動地點,聯系新聞單位,安排活動程序等。各地通報交流活動籌備情況,對活動安排做出統一部署。

2.具體實施階段

(1)主會場:2009年3月20日(上午9:00至下午3:00)在東風廣場舉行「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大型聯動宣傳月啟動儀式,請省民政廳、昆明市有關領導參加。

(2)分會場:2009年3月20日各州(市)在各自區域內同時舉行宣傳活動;

(3)從3月21日至4月15日由各州(市)組織深入到縣(市、區)、鄉(鎮)、辦事處,社區和村委會進行廣泛宣傳,與此同時各公墓、殯儀館結合行業特點開展宣傳活動。

八、工作要求

(一)由於今春以來連續乾旱,氣溫較高,風干物燥,時時處在高火險警戒線,全省已發生多處火災,務必要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為此,各地要對清明節殯葬改革宣傳工作提前安排,認真組織,及早確定宣傳活動組織機構,並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出宣傳工作方案,同時啟動應急處置預案,並將宣傳工作方案和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的實施方案及時報同級人民政府,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實施,確保清明節群眾祭掃活動的安全。

(二)各級民政部門和殯儀服務單位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既要做好宣傳工作,引導群眾文明祭掃,又要積極做好安全防範工作,防止事故發生。同時,還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到統一策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

(三)組織宣傳活動要通過發動社區組織、農村紅白事理事會等社會力量,調動各方力量,主動與新聞媒體加強聯系溝通,取得積極配合,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吸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

6. 物業工作宣傳優美句子

1、物業管理業主當家 ,小區建設依靠大家。

2、知榮辱 ,樹新風, 加強業版主自治自律 。

3、加權強物業管理, 共建安全文明溫馨和諧的家園。

4、強化物業管理服務 ,提高物業管理品質。

5、樹立科學發展觀 ,構建和諧平安社區 。

6、實現社會和諧 ,建設美好家園。

7、建設和諧型, 誠信型服務型物業企業。

8、建設服務物業, 營造和諧社區。

7. 關於企業清明節的宣傳欄

【清明節簡介】
英文名稱:Tomb-sweeping Day
Pure Brightness

清明節,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個「清明節」法定假日。
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更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將清明、端午、中秋定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當日放假一天。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准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綿山(今介休綿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第一個清明掃墓的:晉文公
第一個清明被掃墓的:介子推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
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酆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
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
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節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關於清明節有個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生活放盪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為榮。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游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搖搖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採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老北京過清明節的習俗
老北京清明節時的另一習俗,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簽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里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願,為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復,為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會內外異常熱鬧,廟內有戲台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據家中老人回憶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用藤製的「城隍爺」在城內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後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街市觀者如潮。有一首雜詠:「神廟還分內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即說的清明節這一習俗。

8. 2017清明節放假物業溫馨提示

1.客氣點就行
2.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3.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4.是否溫馨不是太重要
5.住戶不太注意這些
6.能幫上力所能及的忙是最好的

9. 清明的宣傳語有哪些

1、清明時節寄哀思,花香裊裊故人知,燒紙舊習莫仿效,文明上墳好風氣。
2、文明祭祖、保護環境、自帶火盆、隨手清理。
3、倡導文明祭祀、保護生活環境。
4、文明祭掃,為創建山水生態園林城盡一份微薄之力。
5、破祭奠陋習,樹文明新風。
6、清明上墳莫燒紙,栽花種樹祭先人。
7、文明祭掃、鮮花祭祀。
8、厚養薄葬,文明祭奠。
9、告別喪葬陋習,崇尚文明治喪。
10、鮮花獻故人,植樹綠祖玟。
11、祭祖毋忘文明,掃墓注意防火。
12、祭而豐不如養之厚。
13、推行文明殯葬,構建和諧社會。
14、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15、倡導綠色殯葬,推行文明祭祀。

閱讀全文

與物業清明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優化網路營銷措施 瀏覽:785
大學有趣活動線上策劃方案 瀏覽:931
建築企業市場營銷問題及對策 瀏覽:612
公益活動策劃方案流程 瀏覽:102
小學元旦節文藝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5
飯店紅酒促銷活動 瀏覽:219
縣域電子商務合夥人協議書 瀏覽:373
網路營銷課教學總結範文 瀏覽:966
貸款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723
培訓班宣傳策略方案 瀏覽:111
並非所有企業都需要網路營銷 瀏覽:26
培訓公司招生方案 瀏覽:534
廣東省教育廳市場營銷大賽 瀏覽:426
飛機主題婚禮策劃方案 瀏覽:585
泉州電子商務十條措施 瀏覽:727
市場營銷的觀念的演變過程 瀏覽:189
小學校本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 瀏覽:475
市場營銷創新策劃 瀏覽:46
汽車美容店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502
市場營銷策劃的方法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