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宣傳部長彭

宣傳部長彭

發布時間:2022-06-09 19:41:03

❶ 彭柏山的人物故事

抗日戰爭時,任新四軍政治部民運科科長、四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1940年新四軍東進後,受命任中共東台城工委書記,兼任東台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解放戰爭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四軍副政委等職。
全國解放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部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等職。著有長篇小說《戰爭與人民》,短篇小說集《崖邊》,中篇小說集《任務》等。
彭柏山1934年被國民黨逮捕後,化名從獄中給魯迅寫了封信,經胡風辨認,確定是彭的筆跡。魯迅囑胡風按月寄錢、物到獄中給彭,直到1937年彭獲釋。他1938年去皖南新四軍軍部,1953年轉業到上海,任市委宣傳部長。由於胡風在「三十萬言書」中稱贊了他,毛澤東於1955年7月間責問「上海為什麼搞不出彭柏山?」上海市委馬上將彭逮捕。因無罪證,只得說彭屬「胡風一般分子」,送農村改造,在青海等地流放後,彭到河南農學院圖書館當數據員,「文革」中被打得體無完膚、頭發被幾乎揪光後自殺身亡。
1980年,「胡風反革命集團」冤獄昭雪,彭柏山的「胡風分子」帽子也屬子虛烏有,中共上海市委為他徹底平反,恢復名譽,並為彭柏山同志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柏山同志的骨灰盒上覆蓋著庄嚴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彭柏山同志愛女、上海電影製片廠知名導演彭小蓮,最近執導了客觀反映胡風冤獄形成的紀錄片《紅日風暴》,已與廣大觀眾見面。

❷ 彭述之和向警予

彭述之才華很高,深深吸引了向警予。

1925年6月,蔡和森因為領導上海「五卅」運動等工作,過度勞累,哮喘病和胃病復發,不得不離滬到北京療養。 彭述之在擔任中央宣傳部長之外,還自告奮勇地兼管中央婦女委員會的工作。而負責婦委工作的正好是向警予,兩人很快墜入情網,三個月後,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向警予介紹:

向警予原本是一位活潑多情的女子,崇尚婦女解放和個性自由。但結合後的她還是受到舊式禮教的一些束縛,處處壓抑自己,不苟言笑,也反對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人的談情說笑,少婦老成。

處於從封建專制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轉型時期的向警予,她本身就是趨新和守舊、開放和封閉的矛盾統一體。結合後她對蔡和森的感情不變,但對他拖沓和不注意衛生的生活習慣比較反感。另外,「向蔡同盟」的經典故事也使她感到很大的壓力,她必須盡量地顯得莊重。

❸ 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急急急)

陸豐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正字戲、皮影戲,大安鎮南溪滾地金龍。陸豐正字戲劇團、陸豐皮影戲劇團兩大劇團國家特別重視,經費嚴重短缺。經常往返新加坡、香港、澳門演出。陸豐正字戲劇團即將趕赴澳門巡演,接下來去廣州。劇目以舞台為主,主要由老曲藝藝術家彭美英執導。陸豐市宣傳部長彭意青亦有很重要的貢獻。曾經在國家首都北京展演。

❹ 彭加倫的簡介是什麼

彭加倫
彭加倫,1906年出生於江西省奉新縣羅坊(今羅市鎮)北嶺村。

主要經歷

早年時期
1924年考入南昌一家一年制的私立銀行講習所學習。

1925年參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9月,他從南昌回奉新,在羅坊參與創建了中共奉新第一個支部,他本人擔任宣傳委員。在此前後,他還積極參加了發動奉新民眾支援北伐軍攻打南昌的工作,並在鄉村積極從事農民運動工作,努力傳播馬列主義。

二次革命時期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彭加倫先後在湖南、江西從事兵運工作,從1930年起歷任紅軍第八、九縱隊政委,紅22軍軍委秘書長、政治部宣傳部長,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科長等職。期間,他為《紅色中華》、《中華蘇維埃》等報紙撰寫過許多戰地通訊和詩歌,鼓舞士兵鬥志。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在行軍途中,他陸續創作了《別》、《追》、《大王山上路難》、《渡金沙江勝利歌》、《戰斗鼓動歌》、《奪瀘定橋》和《到陝北去》等大量長征作品。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彭加倫奉命跟隨周恩來、葉劍英等領導一起赴西安,為促進國共合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到達西安後,彭加倫被任命為中共陝西省委秘書長,紅軍駐雲陽辦事處主任。次年春被派往蘭州,負責收容紅四方面軍在青海的失散人員。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彭加倫奉黨中央命令在甘肅蘭州組建八路軍辦事處,他被委任為十八集團軍蘭州辦事處處長。隨後調到新疆工作,主要負責紅四方面軍新疆留守部政治教育工作。

1939年夏彭加倫回到延安後,任中央軍委政宣部副部長、秘書長。

1942年被派往太行山八路軍前方總司令部工作,任總司令部政宣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東北敵工部副部長,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聯絡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央教育部工農教育局局長等職。1970年1月1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歲。

主要著作

在長征行軍途中陸續創作了《別》、《追》、《大王山上路難》、《渡金沙江勝利歌》、《戰斗鼓動歌》、《奪瀘定橋》和《到陝北去》。

❺ 彭湃在黨內擔任過哪些職務

彭湃1896年10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海城鎮橋東社。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先導者和著名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創始人。

由於叛徒的出賣於1929年8月24日被捕。在敵人的審訊中,彭湃總是給以嚴厲的回答:「我們共產黨是代表工農人民大眾的。全國的工農大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定要向你們討回血債!」「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

對於革命的前途和命運他堅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推翻反動的統治,建立全國的蘇維埃政權。到了那個時候,中國人民就可以過著和蘇俄一樣幸福的生活。」「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1929年8月30日行刑的時間到了。他將身上的衣服脫下來贈送給戰友,並慷慨激昂地向獄中的難友和押送的士兵們作了最後的演說,與戰友們齊聲高唱著雄壯的《國際歌》、呼喊著「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蔣介石!」「中國蘇維埃萬歲!」「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以無比的英雄氣概走向刑場。他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僅33歲的寶貴生命。

❻ 一二九運動在誰的領導下進行

一二九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彭濤
重溫歷史,回顧往昔。人們每每念及一二九運動那幾位叱吒風雲的領導者時,心底就會對早逝的彭濤湧起格外沉重的情愫。1961年11月4日,肺癌奪去了彭濤年僅48歲的生命。3天後,周恩來主持了首都各界公祭彭濤的儀式。中共中央的悼詞對他這段歷史給予充分肯定:稱他"成為這一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1979年,彭濤家鄉的史學工作者進京先後訪問了谷景生、郭明秋、李雪峰等參與領導這場運動或做了相關工作的人,最後,進中南海采訪了一二九運動的年輕骨幹--時任副的姚依林。姚依林以肯定的口氣對來訪者說:"彭濤實際上是一二九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投身革命浪潮的熱血學子
彭濤,原名定乾。1913年11月出生,江西省鄱陽縣人。1925年,他進入縣立高等小學學習。次年,以教師為職業掩護的共產黨員李漢新擔任了彭濤的級任老師。彭濤在李漢新那裡看到了很多革命進步書刊,這對他的思想觸動很大。
隨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1927年2月,14歲的彭濤擔任了鄱陽縣兒童團總部團長、學生聯合會代表,後來又加入了共青團。他積極組織同學們上街貼標語、散傳單,高唱"打倒劣紳除軍閥"等革命歌曲,參加解放婦女的社會宣傳和抵制日貨活動,工作幹得很出色,經過實踐鍛煉,他逐漸成長起來,被大家推選為共青團縣委宣傳部部長。
1927年秋,彭濤考入鄱陽中學。這時,李漢新利用擔任縣警備團團長的職務之便,籌集槍支支援方誌敏等組織發動的贛東北農民暴動。這一切更激發了彭濤的斗爭勇氣,他幾次領頭將"共產黨萬歲"等標語貼戒備到森嚴的國民黨縣府內。
一天夜裡,鄱陽中學門口突然被國民黨保安隊堵住了。保安隊長聲言縣長要"請"彭濤去談話。被驚醒的彭濤見情況不妙,便在同學的幫助下,匆忙逃離了學校……
彭濤離開鄱陽後,先後入南昌鴻聲中學、匡廬中學就讀。滿懷革命激情的他因一直未找到黨組織而感到孤寂。1931年初,他毅然決定離開江西,隻身北上赴全國學生運動的中心北平。彭濤在北平考取了北平大學附屬中學。在這里,他如魚得水,很快融入了愛國革命運動的洪流中。1932年,彭濤加入北方"左聯"革命團體,同年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北大附中共青團支部書記。由於他積極帶頭參與革命活動,被校方視為"越軌"而開除。隨後,黨組織派他擔任共青團北平市南區區委委員,專職從事學生運動,從此開始了他職業革命者的生涯。
激流勇進的"學運"組織者
1933年3月,國民黨第二十九軍在喜峰口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消息傳到北平,彭濤立即向黨組織申請前往抗日前線,黨組織派他到二十九軍宋哲元部從事兵運工作。同年夏,著名抗日將領、共產黨員吉鴻昌與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方振武在張家口組成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彭濤又奉命到同盟軍中工作,並擔任張家口共青團委書記。9月,同盟軍在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共同夾擊下遭到失敗,彭濤又返回北平。此時,反動派到處搜捕共產黨人和從同盟軍回來的人,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1934年,彭濤考入輔仁大學,為避免遭受迫害,此時他將原名"彭定乾"改為"彭濤".
1933年四五月間,北平工作委員會成立,彭濤擔任宣傳部長,創辦了《抗日新聞》三日刊,及時將抗日形勢和黨的斗爭任務及策略廣泛傳播,把廣大愛國青年吸引到黨的周圍。
1935年7月6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簽字後,引起廣大愛國學生的極大憤怒。彭濤積極組織發動了一次以教會學校中愛國學生為主的向何應欽請願的行動,並起草了"反對出賣華北"、"開放言論集會"等六項要求的《宣言》,印發傳單,廣為散發。
這年夏季,河北、山東暴雨成災,黃河決口,數十萬災民流離失所,彭濤與北平工委成員谷景生、周小舟等人決定以發起社會救濟的名義,建立一個可公開活動的組織機構。通過努力,"黃河水災賑濟會"成立了。這樣,既組織了包括青年學生在內的社會各界賑濟活動,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又較順利地將20多所大中學校學生組織重新恢復和建立了起來,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賑濟會的救災工作結束後,為了把北平學生更好地組織起來,彭濤找到了以學生身份在北大學習的黃敬(原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和清華大學的姚依林等人,谷景生找來了女一中的學運骨幹郭明秋等人。大家商議組織一個公開合法的群眾抗日組織"北平市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擴大原賑濟會的組織力量,使之便於開展政治活動。
正當彭濤、谷景生、周小舟等人依靠他們同北平各大中學建立的關系,有步驟、有策略地推動抗日救亡運動時,市委內部在認識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彭、谷、周等人提出基於現階段民族矛盾上升的客觀現實,黨的方針政策已有變化,因此北平工作的方針策略也應相應調整。在北平市工委會議上,彭濤等提出團結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爭取利用一切公開合法的方式發動救亡運動的意見,遭到了一些人的極力反對。他們認為把黨員分散到合法組織中去是降低了黨的組織性。彭濤等人研究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則被他們指責為"右傾".若干年後,從檔案中可以找到周小舟寫於1944年6月的自傳,其中涉及會議爭論的內容:"開會的時候,彭、谷和我堅持提出抗日民主自由的要求,認為這樣能團結廣大學生群眾。王、朱堅決反對提民主要求和向國民黨要求民主自由,認為當時不是向國民黨要求民主的問題,而是堅持打倒國民黨的,這兩種意見相持不決。"為此,彭濤還被撤銷了市工委宣傳部長的職務。

❼ 孝義的主要領導

孝義市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一覽(截至2016年3月)班子職位領導市委書記馬文革【呂梁市委常委】 副書記王廷洪(政府市長)常委成志斌(紀委書記)、田永明(政法委書記)、薛厚華、薛向東(宣傳部長)、
張建國(組織部長)、彭仁建(人武部長)、郭貴和(市委秘書長) 人大主任李殿生副主任解俊英、韓光勇、劉旺珠、胡登華、閻祥爵、孟林生秘書長侯治斌(人大黨組副書記)政府市長王廷洪(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張由泉(常務)、杜紅濤、趙曉琴秘書長馬勇政協主席王士禮副主席宗雲宇、侯長青(統戰部長)、張文鍾、蘇文清秘書長郭為民備註:表格信息來源於孝義市政府門戶網站

❽ 為什麼我一無所有而什麼也不是的卻什麼也不缺

人的命運是一個復雜整體,有機遇、有先天、有個人努力等等方面,不是僅靠單方面的「打拚」就能出頭的。
這話的意思不是讓人被動地接受,而是知道什麼是靠自己可以改變的,而什麼是沒法由自己單方面決定的。
自己能夠改變的是對於世界、社會、他人的態度,不能決定的是你在社會當中的位置。幸福系於前者,而非後者。
如果「不信邪」,要硬碰,很難。
很危險。

推薦一文:

南方周末:她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葉偉民 實習生 趙一海 發自上海 2009-12-16 23:48:12 來源:南方周末
在自縊於宿舍之前,一向以堅強示人的楊元元最後感慨:知識為什麼沒有改變她的命運?她幼年喪父,家庭貧困,考入名牌大學卻從未找到合適的工作;她30歲了還沒有一次完整的戀愛,至死與母親一起生活,且因此愧不如人。盡管她篤信「人不可以被打敗」,但在這個單一崇拜「成功」的時代里,她是一個標準的「失敗者」。她一生奮斗卻無法為自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一絲容身之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楊元元之死,並非她一個人的悲劇。

外部圖片: http://images.infzm.com/medias/2009/1216/32354.jpeg

母親望瑞玲在收拾楊元元的遺物 圖/南方周末記者 葉偉民
外部圖片: http://images.infzm.com/medias/2009/1216/32351.jpeg

楊元元自殺的宿舍盥洗間 圖/南方周末記者 葉偉民

30歲的上海海事大學特困生楊元元死了——她用兩條毛巾自縊於宿舍盥洗室內。此前,她想帶著生活無著的母親一起住在宿舍,但學校拒絕了這一要求。她無力另租房屋,母親因此在冰冷的學校禮堂台階上睡了一晚。
11月24日晚,一個言辭尖刻的宿管員再一次挑戰她微薄的尊嚴——驅趕其母親並威脅讓她「拿不到畢業證」,她感到羞辱和憤怒,但奇怪地保持了沉默。
沒有人意識到這是一次警告。兩天後,這個終其一生試圖通過克制和倔強來保持內心高貴並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人,終於在長期的貧困、冷漠、無助和自責中不堪重負,以極其痛苦的坐姿自縊於宿舍的盥洗室。
她的宿舍需年繳費1300元,比走廊另一側的房間便宜 200元——因為背陰,見不到多少陽光。
種種跡象表明,進入上海海事大學攻讀研究生的兩個月,是楊元元多舛與吊詭人生的一次迴光返照。在這里,被命運脅迫的她完成了人生僅有的兩次自決——不斷讀書以求改變命運,卻最終屈服並結束生命。

從未放棄奮斗的自殺者

「她從未放棄過奮斗,卻在曙光將現時謎一樣退場了。」
2009年11月26日上午,海商法研究生楊元元不選擇自殺的話,她的任務將是上午8點半在班上出演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女主角。
但直至近9點,同學等來了壞消息。楊元元被發現自縊於宿舍盥洗室內,場景恐怖:楊背對洗手盆呈坐姿,一條枕巾和一條毛巾首尾相接綁在洗手盆的水龍頭上,繞過她的脖子並深陷皮肉中。她的腿微屈伸著,支撐著懸空的身體。
驚慌失措的發現者們用小刀割斷了毛巾。首先趕到現場的是海大保衛科的陳亮,他把楊元元抱到地板上平躺,進行心肺復甦。此時她已摸不到脈搏,泡沫從嘴角冒出來。兩分鍾後,陳亮用筷子把楊緊閉的牙關撬開,發現舌頭呈耷著,並且發烏。「看是救不過來了。」陳說。
一些膽小的同學哭了起來。此時,楊元元的母親望瑞玲,正被學生拉到對面房間,哭喊著女兒的名字——從女兒本科起,她們就形影不離地生活了8年,兩個月前,女兒帶著她來這里繼續求學。
送到醫院後,楊元元的心電圖已是一條直線,隨即被宣布死亡,時間是上午10時。
沉默寡言的楊元元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方式帶來轟動。海事大學隨即發布了官方聲明,稱已盡了一切能力幫助楊氏母女,急救和善後工作也是規范和人道的。
但望瑞玲和親屬的描述卻截然相反,她們堅信是學校持續地、不留情面地驅趕楊母,才讓楊元元背上沉重的道德枷鎖,走上絕路。此外,校方人員救助不力也是製造悲劇的根源。
這絕不是命運和這個女子開的唯一一次玩笑。在短暫的30年時間里,楊元元在現實的夾縫中所表現出的「堅強」和「要強」同樣突出——成長於單親家庭,自立完成學業,4次考研失敗,度過了長達8年毫無成就感的不堪歲月,沉重的家負,帶著母親走到一個尷尬的年齡,甚至在自殺的前一天,她還擔心朱麗葉演得丟人現眼,排練到深夜。「她從未放棄過奮斗,卻在曙光將現時謎一樣退場了。」一位生前好友這樣總結楊元元的一生。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在大學過去將近一半的時候,她對當初的理想念念不忘,便開始自學法律課程,並醞釀考法學研究生。
湖北枝江,一個封閉的小縣城。楊元元在這里度過了不算愉快的童年——父親早逝,一家三口靠母親為工廠看大門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但生前為化工工程師的父親還是給楊元元姐弟留下財富——有趣的故事和讀書的理想。還在幼兒園時,楊元元就喜歡提著一個塑料袋扮小學生。
父親離世後,只有小學文化的望瑞玲帶著姐弟倆擠進一個暗無天日的斗室,望瑞玲對那段時間最深刻的回憶是:牆壁整天掉泥。
有一天,楊元元回家告訴母親,她日後要念法律,「為窮人作主」——某個當地領導的孩子通過關系,奪走了原本屬於她的「市三好學生」榮譽。但1998年高考填志願時,望瑞玲拒絕了女兒到大連學海商法的請求,理由是考武漢的大學可以省些路費。
「元元當時都快求我了。」望瑞玲有點後悔當年的固執己見。最終楊元元屈從,報考了武漢大學經濟學專業。但從此耿耿於懷,在寫給弟弟的一封信里,她這樣開頭:「你以後不要聽媽的……」
家裡多一個大學生,望瑞玲二百多元的月薪日漸變得捉襟見肘,要靠助學貸款和親戚資助勉強支撐。
對楊元元的投資按理是值得的。只是在楊元元進入大學的次年,以拉動內需為主旨的中國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化熱潮掀起,「精英教育」走下神壇,但這場改革同時帶來節節高攀的學費,還有每況愈下的就業前景。
擴招引發的困局仍需數年才顯現結果。貧困生楊元元當下最關心的是生存問題,由於不忍向家裡要錢,她開始超負荷地接家教和兼職,還常常為省路費而步行往返。不少當年的同學對她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常常夜晚在飯堂擦桌椅,或者把垃圾掃起來並從中揀出衛生筷。
生活階層的落差以及私人時間的稀缺,楊元元變得不怎麼引人注目。來自城市的同學衣著新潮,而她的衣服大多是親戚所贈,且單調陳舊。大多時候她對此並不介意,只是一次看完文藝表演,極其少有地在日記里表達了對那些漂亮彩妝的羨慕。
在大學過去將近一半的時候,她對當初的理想念念不忘,便開始自學法律課程,並醞釀考法學研究生。
2001年家裡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弟弟楊平平考上武大,二是原來居住的軍工廠要搬遷,母親失去住處,一夜間變得無家可歸。
母親拎著家什出現在楊元元的大學寢室。床太窄,母女就側身而卧。楊元元上課的時候,望瑞玲就弄些茶葉蛋和豆腐乾到教師樓前賣。數月後,望托一個老師的關系,住進了一間只有一張桌子的閑置房,學校也持默認態度。
很多跡象表明,大學後期楊元元的心情變得越發郁悶,除了來源於越發排斥的本專業外,更來源於變得現實而具體的家庭壓力。她的生活如鍾擺般精準而機械:上課,家教,幫母親擺攤……她幾乎沒有朋友,連親友都羞於走動,她把兼職的所有收入悉數交與母親代管和支持弟弟求學,直至畢業後5年才償還貸款,贖回畢業證和學位證。
情況在2002年畢業那年繼續變壞。一是她的校園愛情無疾而終;二是成績第一的她卻被擠掉了保研名額——據信是被人做了手腳;最後她在委屈和憤怒中參加考研,又失敗了。

路越走越窄
她開始在《紅樓夢》里尋找自身悲劇的影子。「她說她像晴雯。」表妹望妍說,「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糟糕的現實開始危及生存,楊元元需要一份工作。
但在2002年夏天,抱有同樣想法的大學應屆生直逼150萬,他們充斥著各地招聘場所,拿著再不熠熠生輝的大學文憑,不斷調整期望值。但縱然如此,當年仍有大量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數目龐大的「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由此催生,現在,他們被稱為「蟻族」。
在相當長時間里,優秀畢業生楊元元很不幸也成為了其中一員。望瑞玲陪女兒投遞簡歷吃驚於她的表現。「她大概有些清高,放下簡歷就走,也不和人家說話。」後來母女倆找了一個月租300元的老房子,消耗著微薄的積蓄。
對於一個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來說那一年可能並不友好,2002年正是「熊市」當道,全球經濟頹勢初現。楊元元連一份湊合的本專業工作都找不到。無所事事了幾個月後,她進入一家培訓中心當英語老師,教幼兒英語,月薪800元,每天兩個小時地來回武昌和漢口。
武漢理工大學背後的一個跳蚤市場是小販熱衷光顧之地,一到晚上,楊元元就去接望瑞玲的班,她從不吆喝,坐下來就看書,思考文學和法學,中途休息的時候又非常市井地記下一天的消費,事無巨細,精確到分。
房東李峰見過幾次這對母女,他感覺「她們生活很封閉,而且不太懂人情世故」。「有一次樓下反映廁所漏水,有些生氣,我說由我出錢修一修,但她們拒絕了,說嫌麻煩。」李說。
兼職做家教的時候,一位學生家長想和楊元元拉拉家常。楊顯得不太樂意,搪塞了一下就走了。「我感覺她有些自卑。」
這種自卑像一扇屏障裹住楊元元。畢業很長時間里,她都沒有配手機,幾乎與所有同學都失去聯系。「她該如何開口介紹近況呢?」弟弟楊平平說,「說還在做家教嗎?」
挫折感,焦慮感,封閉傾向,成為無數個像楊元元一樣的「蟻族」標簽。他們眷戀大城市,憧憬好工作,都在等待創造傳奇,但越發激烈的城市化,人口結構轉變,勞動力市場轉型等因素又抵消著他們的努力。這個已逐漸具備社會化意義的階層,讓一代人的青春在夾縫中漸漸失衡。
楊元元認可這種等待的一個例證是,她曾考取了兩個外省小城市的公務員,但最終決定放棄,一是距離遠,二又不是「北京上海」,而後者正是母親從小教育的真正值得落腳的地方。20歲的時候,望隨單位調動在上海工作了5年,她喜歡這個洋氣十足的大都市,幾句蹩腳的上海話仍讓她保持著不錯的優越感。
為實現大城市夢,楊元元也嘗試過打破困局。畢業後她連續三年考研,均無果。她開始在《紅樓夢》里尋找自身悲劇的影子。「她說她像晴雯。」表妹望妍說,「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2004年,楊元元陰差陽錯地接了一份保險推銷員的工作,但幫親戚辦了幾份之後就賣不動了。她的業績如此糟糕,以至於現在已沒有同事能記得起她。
事業上最後一絲激情消耗於2005年。由於受轟轟烈烈的大學生創業潮觸動,楊元元傾盡積蓄,與人合夥辦一份文藝雜志。一開始信心十足,還租了個像樣的辦公室,但僅堅持了半年,由於辦刊思維的不合時宜,雜志基本滯銷。「連我也不看。」望瑞玲說。
賤賣一屋桌椅後,楊元元也懶得慨嘆命運。她開始像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把未竟的願望嫁接他人。弟弟楊平平成了這樣的寄託者。本科臨畢業時,一向溫順、保守的弟弟打算留本校讀研究生即可。楊元元不同意,像母親當年安排她的未來一樣,她為弟弟樹立了不容分說的目標——上北大研究生。她親自搜資料,問內情,遞表格,連專業也為弟弟選好。
楊平平後來保北大直博成功。或許一同感染了喜悅,2007年開始,楊元元第四次醞釀考研。次年,她接到了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生入學通知。

外面的世界
入學之初就她問輔導員能否將母親安置在校內,對方建議寫封申請書,楊元元照辦,但寫著寫著就哭了起來。
已是而立之年的楊元元非常高興人生第一次真正把握了自己的命運。而望瑞玲理所當然地認為「要跟著女兒去」。楊的舅舅提醒姐姐是否考慮過元元的終生大事,望的回答是「我們樓上三十好幾沒結婚的多了」。
沒有跡象表明楊元元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婚姻問題。畢業之後,她再沒有發展過其他對象。「她說要等有了事業再考慮。」一位親屬說。
事實上,楊元元也的確在踐行這樣的想法。到新學校後,她勤奮和本分。「每次上課都獨自坐第一排。」同學趙偉說,「現在還有這樣的研究生嗎?」
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擁有1300多萬人口的上海龐大得超出母女倆的想像。現在還說它是「冒險家的樂園」仍沒有錯,但只相對於那些積累豐厚的上層精英。對普通人來說,生活的艱辛在這里加倍顯現,猶如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感嘆號。
楊元元和望瑞玲不捨得租昂貴又偏遠的出租屋,宿舍就很好,還有全天候熱水。像大學時候那樣,楊元元和母親每天擠在小床上睡覺。白天楊去上課,望就坐在田徑場邊織毛衣。她認識了一些學校家屬,也從側面領略到大城市的門戶森嚴。「找份雜活還要有關系。」她說。
大約一個月後,同宿舍的同學主動搬走了,房間成了楊元元母女專用。這個封閉的空間隔絕了她和同學間的交流。「她好像一項集體活動都沒參加過。」輔導員吳志毅說,「每次她都沉默地跟在母親的背後,聽她母親說話。」「帶母上學」雖然引起一些小范圍的議論,但很快就被習以為常。楊元元還是覺得有些不安,入學之初就問輔導員能否將母親安置在校內。對方建議寫封申請書,楊元元照辦,但寫著寫著就哭了起來。「她不愛把困難告訴別人。」望瑞玲說。
等了一周仍無消息,楊元元母女就去找學院領導,說家裡有困難,能否解決母親的住宿。「我和元元一直請求他,說武大當初也安排住處了。結果他說,『沒錢,沒錢讀什麼書?』」望瑞玲說,「回去後元元很受傷,說這里沒有溫情。」
入學後,楊元元認識了一個北京的同學,很快就當她是摯友,無話不說,但對方卻只是禮節性地應付。後來,楊請求往她宿舍放些母親的東西,對方拒絕了,楊轉身就走,自此再也沒有說過話。「大城市來的等級觀念強,就連學校也按照原來本校還是非本校分班。」同學魏玲說,「但楊元元認為這樣侵犯了她的尊嚴。」
後來,楊元元接過輔導員的幾個電話,說最好把母親安置在校外。望瑞玲沒怎麼放心上,堅信學校一定會管。「我看到宿舍樓還有很多空房子。」
11月21日,楊元元宿舍突然來了兩個宿管,限令她在半個小時內搬走母親的所有東西,以後不許再來。望瑞玲看到女兒當時神色有些緊張,不停地賠禮道歉。隨後就冒雨帶母親出去找房子,學校地處偏僻,一天搜索無果,最後花了100元住了賓館。望說女兒心疼得睡不著。
第二天,她們找到了一處房子,但當天拿不到鑰匙。楊元元因為要排練節目,望瑞玲就叫她回去,說她能找到落腳的地方。當晚上海氣溫驟降到只有4度,望瞞著女兒在學校禮堂前坐了一夜。
天亮後,楊元元知道後非常自責,當即就坐在地上要母親趴在她身上睡。晚上,母女倆拿到了鑰匙,進去後發現是毛坯房。兩人和衣躺在地上,抱在一起取暖。
楊元元整夜都向望瑞玲道歉,說這么大了也沒把母親安排好,明天就找學院領導商量。過了一會,楊似乎想起什麼,說「算了」。

「不可以被打敗」
她從一堆書里抬起頭來,半是交流半是自語的說出那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矛盾24號全面爆發。當天上午,望瑞玲和女兒在宿舍收拾衣物。半個小時後,一位年輕宿管看到望瑞玲的登記,跑上來指著楊元元說:「你媽要是再來,你就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你將來什麼也沒有。」過了一會又指著望的鼻子罵:「你這個鄉下來的農村老太婆,不要把你農村的那一套拿到這里來。」
一直忙著賠禮的楊元元聽到這里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在回去出租房的路上,楊元元又向母親道歉,說現在還沒讓她享清福。
由於持續的擔心、焦慮、愧疚和疲勞,此時楊元元已嚴重缺乏睡眠。11月25日清晨,楊元元突然從被窩里坐起來,語帶怨氣:「憑什麼不讓我們住,我要找領導。」接著她又說:「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麼多知識,也沒見有什麼改變。」
望瑞玲覺得有些反常,跟女兒閑聊起來,平復她的心情。楊元元開始把從小到大的事情細細回顧了一遍,這一次她大膽地對母親說,如果當年支持她報大連海事,現在一切都好了。楊還特意說起她做家教時一個自殺的15歲女孩,僅僅因為學業壓力從28樓跳了下來。她反復叨念著:「她出身這么好,可惜了,可惜了。」
望瑞玲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楊又讓母親陪她練《羅密歐與朱麗葉》,其間楊元元有點悵然若失,說起當年一個讓人佩服的學長。然後她抱著頭,說腦袋亂了。
到下午的時候,望催女兒上課,楊元元說「不去了,沒意思」,然後她提議把租房的錢拿回來去玩。這種讓人擔心的狀態到傍晚時分終於平靜下來。晚飯後楊元元還拉著母親到宿舍洗澡洗頭。
當天晚上,楊元元跟同學排練話劇,其間她說了幾次不想演了,怕丟臉。但一出場綵排的時候,她又絲毫不差地念出台詞,表現堪稱完美。11點,她甩著長辮子向同學們說再見,並約好明早起來再練一次,然後進了宿舍,再也沒出來。
而當晚,弟弟楊平平在深圳用QQ給姐姐留言,商討母親安置的問題。他的建議是:春節後把母親接到他那。而楊元元很可能沒有看到這些內容。「我很快就畢業了,能照顧母親了,但姐姐卻走了。」
楊元元的死震驚了學校。大批記者聞訊而至,關心著這個平日無人問津的女研究生。校方驚訝於事態擴大之迅速,關停了招待所,並派保安人員監視記者行蹤。事件的官方說法是:學校按規定勸離楊元元母親,並從人性化角度提供房源幫助。整個搶救過程也是及時和盡責的。同時,校方還暗示楊元元有患抑鬱症的可能。
「總之,學校在這件事情上已經仁至義盡。」上海海事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彭東愷說。
而楊元元家屬則堅持認為宿管人員態度惡劣是楊元元自殺的誘因,而且搶救當天個別人員相互推諉,延誤了時間,應負相關責任。家屬先向學校索賠35萬元,後降為16萬。
在校方要承認他們在這起事故上有責任的前提下,一位家屬說,這筆錢准備為望瑞玲在宜昌買套二手房。
12月15日,一個陰雨連連的早上,楊元元的遺體在上海南匯區殯儀館火化。對於望瑞玲來說,現在唯一能紀念女兒的是一堆法律書籍和課堂筆記。她的文化不足以閱讀它們,她也未必完全弄懂女兒多年的執著。「我對她還是了解太少。」
而楊元元的表妹望妍,則在這天夜裡回憶起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表姐翻著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她從一堆書里抬起頭來,半是交流半是自語的說出那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應受訪者要求,楊平平、陳亮、李峰、趙偉、魏玲、望妍為化名)

❾ 彭學沛的生平

父士荃,清末知縣。少入南昌心遠中學,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入京都帝國大學修政治經濟學。7年後,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1926年歸國後曾任農村復興委員會秘書處主任、北京大學政治學教授、南京《中央日報》總編輯。1932年以後,歷任內政部代理政務次長、行政院政務處長、交通部政務次長。在國民黨內,屬汪精衛派,曾為改組派辦報紙,從事反蔣宣傳活動。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後,脫離汪派投奔CC系。1942年任國家總動員會議委員。1944年,重慶當局成立戰時生產局,他任副局長兼優先處處長,主持戰時後方工業生產。1935年至1945年,先後任國民黨第五屆、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抗戰勝利後,彭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一年後,改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以代表身份出席聯合國會議。1946年,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彭與水利部聯系,欲資助家鄉建設安福渠,因物價飛漲未能實現。同年5月間,彭先後3次向安福中學圖書館郵贈圖書500冊。爾後辭職,致力於振興民族工業,創辦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紡織機械製造廠——中國紡織機器公司,自任董事長。新中國成立後,該廠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產自動織布機廠。

❿ 彭逸雲的資料

彭逸雲高三畢業於河源中學,是該校理科化學班的一名類子生,以621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早兩天彭逸雲就得到消息說自己已被第一志願的北大錄取了,彭逸雲萬萬沒想到兩天後就收到了這分讓她期待已久的錄取通知書。據郵政部門介紹,這份通知書是在12日中午12時才抵達市郵政局,市郵政局領導知道消息後馬上派專人專車送到彭逸雲家中。手捧鮮花的彭逸雲接過錄取通知書,對市郵政部門的領導及工作人員感激不已。市郵政局、河源日報還為彭逸雲贈送了禮物,表示祝賀。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朱仁恩陪同看望了考取北京大學的彭逸雲。

閱讀全文

與宣傳部長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品牌娛樂營銷 瀏覽:43
新幹部崗前培訓方案 瀏覽:978
銀行年度員工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33
與市場營銷有關的大學浙江 瀏覽:612
積分兌換營銷方案 瀏覽:848
白酒營銷方案2017 瀏覽:871
著裝禮儀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451
美發店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78
怎樣進行網路營銷吸引顧客 瀏覽:109
簽訂合同策劃方案 瀏覽:704
江西樂采電子商務 瀏覽:503
信用卡銷售推廣方案 瀏覽:89
洛陽上海市場那個電子商務叫什麼 瀏覽:679
新產品上市推廣策劃方案 瀏覽:531
女神節銀行保險沙龍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4
電子商務網站評價ppt 瀏覽:959
淺析電子商務對市場營銷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 瀏覽:178
人社全年技能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12
醫療網路營銷總監簡歷 瀏覽:558
活動慶典策劃方案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