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播出反響
當天,一抹亮麗的「中國紅」在高樓林立的時報廣場電子屏上格外顯眼,6塊電子顯示屏同時播放這段60秒的宣傳片,顯示屏的側面還有「感受中國」的英文字樣。宣傳片的開頭以醒目的紅色為背景,以白色書寫中英文「中國」兩字。中國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如譚盾、郎朗、袁隆平、楊利偉、姚明、鄧亞萍等在片中依次登場,不斷吸引路人駐足觀看。
來自紐約的高中生夏洛特·麥古金覺得「整個宣傳片的製作非常精良,布局非常巧妙」。她說她在紐約生活了18年,還是第一次看到時報廣場的大屏幕上播出這么多中國人的畫面,而且「每個人都面帶笑容,看上去非常幸福」。她一邊看著大屏幕,一邊用手指著屏幕對記者說:「看!那是姚明,我認識。站在他旁邊的是中國乒乓球選手(鄧亞萍),我在看奧運會比賽的轉播時見過她,很厲害的。我們上課的時候也學過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就是從打乒乓球開始的。」她笑著說:「好想去中國親眼看一看。」
在紐約時報廣場執行巡邏任務的保安格雷格說,他一大早來時報廣場值班就看到這部片子不斷播出。他看了好幾遍,覺得「很過癮」。他對記者說:「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民勤勞智慧,這部片子很好地展現了中國人的風貌,他們值得我們尊敬。」
從中國來紐約度假的司亞勤女士和兒子佇立在時報廣場,目不轉睛地看著大屏幕。她對記者說,她第一次來紐約,第一次來時報廣場,就看到中國國家形象片的首播,覺得「太幸運了」。她說,能在世界知名的紐約時報廣場上有這么大一塊位置播放中國的宣傳片,說明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身為一個中國人,我站在紐約時報廣場上,覺得非常驕傲。而且我們胡主席要來美國訪問,在我來美國期間能碰到這樣的大事,真是太難得了」。
❷ 中國的宣傳片有那些名人參與拍攝。
2003年成龍:以關愛感動中國 成龍是演員,但他總是利用各種機會,不遺餘力地在世界各地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每次在公眾場合露面的時候,成龍都堅持以唐裝示人。成龍在好萊塢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然而最打動人心的還是成龍心裡藏著一個宏大的中國英雄之夢。有一次他在日本成立了一個基金會,當他拿錢出來要救濟他們的時候,日本朋友說「我們日本是沒有窮人的」。這句話20年來令成龍耿耿於懷。昨晚領獎時,他說:「我希望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做到,在中國是沒有窮人的。」 成龍:只想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基金會. 作為演員,他以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頑強拼搏,演繹精彩的藝術人生,在國際影壇上展現中國影人的形象,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作為公眾人物,他以對國家的情感和對社會的愛心,影響他人,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厚愛,在最需要的時候鼓舞著人們的信心。 感動,從「被迫」行善開始 成龍是一個演員。在中國,演員有無數,但是沒有人像成龍那樣,從一個戲班出身的武師,一直做到世界片酬第三的巨星,做成享譽全球的名人,做到華人形象的代表,做到年輕人的榜樣,做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發揚者。 讓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還是成龍的電影。今年50歲的成龍從7歲開始拍攝電影,至今一共主演了近30部影片。在電影中,他一直堅持扮演正面角色,親自出演所有的危險動作,幾乎不使用替身,他以健康向上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宣揚揚善除惡的精神,排斥低俗下流的情節。我們已經習慣了看到他在電影片頭打出的「成龍作品」的字樣,也許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成龍作品」幾乎已經成了品牌、質量、票房的象徵。 曾經的成龍是一個只知道拍戲賺錢的明星。上世紀80年代剛剛成名的時候,成龍還僅僅是個「功夫小子」,並不懂得多行善舉的道理。偶然一次公司安排他到孤兒院去,別人替他買好了禮物,他的任務只是分發給小朋友,走一下過場。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大群孩子圍過來,叫他「成龍哥哥」,發禮物的時候,孩子們問他什麼禮物他卻說不出來,孩子們領到禮物開心地說謝謝。成龍說他就是從那一刻有了一種感動,從此慢慢地領悟到了「施比受更幸福」的道理。 成龍曾經兩次闖盪好萊塢。第一次,好萊塢要成龍模仿西方式的動作風格,成龍結束了初次的嘗試。第二次,他所堅持的「成龍風格」終於被西方接受,他的《尖峰時刻》系列大受歡迎,成龍也終於揚名世界影壇。作為一個蜚聲國際的中國影人,成龍在任何國際場合都堅持穿唐裝,他說:「我出席任何場合都一定穿唐裝,因為我需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我的影迷遍布全世界,現在很多人都開始跟著我穿唐裝了,像泰格·伍茲、喬丹這么有名的人,他們也要買我的唐裝。」此外,他還堅持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甚至雲吞面、大餅、油條都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文化名詞」。 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基金會 《一個好人》是成龍的一部電影,而做一個好人也成為成龍的做人信條,無論是熱心公益事業和維護健康形象,成龍都在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1988年,成龍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目的是為了幫助貧苦孩子、殘疾人士、老年人和那些在科學以及藝術領域頗有追求的學生。這些年來,捐錢捐物,代言慈善機構,都能看見成龍的身影。 90年代初華東水災,成龍參加香港賑災義演,不但捐錢捐物,當時還應觀眾要求連翻七八個跟頭。 去年3月新疆發生地震後,成龍捐出1600件羽絨外衣給因地震而家園盡毀的新疆災民。 非典期間,他與梅艷芳等人組織抗擊非典義演,號召港人「無論年紀老少、職業貴賤、收入高低,都要共同努力、互相支持、共渡難關」,不但參與拍攝公益宣傳片,同時自己還特別捐出150萬元。 為幫助北京振興因非典影響的旅遊業,成龍義務幫北京拍宣傳短片,他還把香港的《飛龍再生》首映禮做成一場慈善晚會,籌集到的錢款全部捐給慈善事業。近期,雖然成龍被診斷得了甲狀腺腫瘤,但他仍在堅持工作,並表示,要趁脖子未腫前多拍電影,回饋社會。 今年年初,成龍訪問了泰國、韓國、日本等感染禽流感的國家,支持當地政府和民眾抵禦病毒。在新加坡過新年的成龍說:「就算有禽流感,我也會去。」 除了熱心慈善事業,成龍對自己的電影形象和社會形象都格外檢點,努力為影迷樹立一個良好、健康的人生榜樣。在電影里我們看不到他抽煙以及和女主角親熱的鏡頭,聽不到一句粗口,出現在媒體中的成龍也時刻注意保持個人的健康形象。「我也錯過,我們從錯中學好
❸ 什麼是中國宣傳片
記錄一些中國的歷史,事件和文化等等,一些視頻就是中國的宣傳片。
❹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全篇介紹
人物篇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秒的版本,一個是1分鍾的版本,這兩個版本主要是出於不同播放載體的需要。
在人物篇中,楊利偉、姚明等各領域優秀代表以及普通百姓都在片中出現,展示立體的中國。
《人物篇》的創意架構中,是由約50人的中國科技界、體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業界等領域名人,按一組組的群像出現,來詮釋祖國形象。
當看到神五、神六、神七的6名宇航員,第一次身著訓練服站在一起時,即便沒有任何台詞,那種氣勢就能讓人感到很激動。
宣傳片沒有刻意追求幽默,「可能姚明與丁俊暉站一起,身高差距帶來的視覺會有一些幽默感」。體現的是國家文化品位。
在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期間,已經完成的人物篇准首先在美國播放,人物篇將出現在美國時報廣場以及電視台等相關載體中。隨後,國新辦計劃兩部國家形象片陸續在歐洲、拉美、中東等地區進行播放,向世界宣傳中國的國家形象,向世界推介中國。除了傳統媒體外,國新辦還將嘗試在全球各個地區的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上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 15分鍾的長片《角度篇》製作規模大,多個拍攝小組要走遍全國各地,通過800多個畫面,以不同的角度來闡述我國發展而能持續、多元而能共榮等的和諧。
《角度篇》的創意中,有一個桂林魚鷹捕魚的畫面,旁白引用孟子的「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以此來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角度篇》分為「開放而有自信」「增長而能持續」「發展而能共享」「多元而能共榮」等8個篇章。其中有不少國內著名的景點,比如北京的天安門、人民大會堂、鍾鼓樓、北京奧運會標志建築水立方、鳥巢,上海的東方明珠、外灘以及世博會,廣州的亞運會,成都的大熊貓、寬窄巷子,西安的兵馬俑、碑林,西藏的布達拉宮等等都收入其中。
《角度篇》沒有迴避中國存在的問題。農民工及其家屬的生存現狀在片中多次出現,其中包括北京市石景山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課堂教學場景。 2010年國慶節前,國新辦將在國際主流媒體,面向世界觀眾,播放中國的國家形象宣傳。
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2011年1月17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中國各領域傑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讓美國觀眾了解一個更直觀更立體的中國國家新形象。
該宣傳片從2011年1月17日開始在紐約時報廣場首播,每小時播放15次,從每天上午6時至次日凌晨2時播放20小時共300次,並將一直播放至2月14日,共計播放8400次。同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從17日起分時段陸續播放該片。
❺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內容簡介
中國形象宣傳片是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起,並委託該公司製作的一部國家形象宣傳片。此次的國家形象宣傳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長度的電視宣傳片,即目前已經公映的人物篇,參與拍攝的人員都是國內外比較有影響力人,其中有:李嘉誠、王建宙、李彥宏、丁磊、郎平、鄧亞萍、姚明、劉翔、丁俊暉、陳魯豫、林浩、馬艷麗。將會在國際主流媒體播出,以「中國人」概念打造中國形象。另一部分是15分鍾長度的短紀錄片,並供我國駐外使領館及重要外宣活動使用,力圖從更多角度、更廣闊的視野展示當代中國。
國家形象宣傳片在製作過程中,創作團隊分別與英、法、德等國家的朋友進行交流,發現他們對中國歷史、傳統的四大發明等很熟悉,但都希望更了解當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此外,創作團隊還參考了不少外媒拍攝的中國資料片以及我國國家領導人、國新辦官員的講話和文章。 此次啟動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主要包括時長30秒的廣告短片和15分鍾的專題長片,這也是中國民族啟動品牌戰略的實施步驟之一。
30秒的《人物篇》主要在國際主流媒體播放;15分鍾的長片則將用於外事活動展示,如:使、領館節慶,外交性質的酒會、茶會等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以英語為主。
在國家形象宣傳片的製作與投放上,國家只是在形象片拍攝與製作上進行補貼,投放等環節完全以商業運作為主體,由專業的公司來進行操作。
國家形象的宣傳片拍攝工作的啟動,標志著中國國家公關時代已經到來。
❻ 在哪裡可以找到中國的宣傳片
1、如果你指普通的宣傳片,那麼中央台:如cctv-news節目中間有插播中國各地風景人文那類的宣傳片、cctv-10可能會有一些專門的宣傳片節目;網路視屏,搜宣傳片。
2、國外的話,翻牆,也許能找到。
❼ 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內容有那些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是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起,並委託該公司製作的一部國家形象宣傳片。此次的國家形象宣傳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長度的電視宣傳片,即目前已經開拍的人物篇,參與拍攝的人員都是國內外比較有影響力人,其中有:李嘉誠、王建宙、李彥宏、馬雲、丁磊、郎平、鄧亞萍、姚明、劉翔、丁俊暉、陳魯豫、馬艷麗。陳魯豫將會在國際主流媒 體播出,以「中國人」概念打造中國形象。另一部分是15分鍾長度的短紀錄片,並供我國駐外使領館及重要外宣活動使用,力圖從更多角度、更廣闊的視野展示當代中國。
國家形象宣傳片項目總策劃人朱幼光近日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考慮到國家形象廣告的受眾是國外觀眾,因此在製作過程中,創作團隊分別與英、法、德等國家的朋友進行交流,發現他們對中國歷史、傳統的四大發明等很熟悉,但都希望更了解當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此外,創作團隊還參考了不少外媒拍攝的中國資料片以及我國國家領導人、國新辦官員的講話和文章。 此次啟動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主要包括時長30秒的廣告短片和15分鍾的專題長片。
《人物篇》
廣邀各領域名人
「30秒的短片如何具備沖擊力和震撼力?首先還是會選擇有影響力的面孔。」朱幼光說,因此,《人物篇》的創意架構中,是由約50人的中國科技界、體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業界等領域名人,按一組組的群像出現,來詮釋祖國形象。
「當看到神五、神六、神七的6名宇航員,第一次身著訓練服站在一起時,即便沒有任何台詞,那種氣勢就能(讓人)感到很激動。」
《角度篇》
走遍全國取景
15分鍾的長片《角度篇》製作規模大,多個拍攝小組要走遍全國各地,通過800多個畫面,以不同的角度來闡述我國發展而能持續、多元而能共榮等的和諧。
《角度篇》的創意中,有一個桂林魚鷹捕魚的畫面,旁白引用孟子的「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以此來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朱幼光說,國家形象宣傳片在國慶之前全部完工。國新辦將在國際主流媒體播放30秒的《人物篇》;15分鍾的長片則將用於外事活動展示,如:使、領館節慶,外交性質的酒會、茶會等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以英語為主。
❽ 文化中國的宣傳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璀璨五千年,文化積淀渾厚,深邃。
往日韶華,漸行漸遠。
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是骨血里的精神,是文化的記憶,是一個個的符號碎片。
史海擷英,看我們能否重拼出,曾經逝去的容顏...... 《文化中國》採用實景拍攝與動畫相結合的方式,著重突出文化的趣味性,運用中國豐富的民間視覺元素,重現歷久而彌新的華夏文明。片中大量運用中國傳統的美術風格樣式,如水墨文人畫、民間年畫、民間工藝美術等,給觀眾以全新的視覺享受,塑造一個純正而斑斕,傳統而現代的輝煌文明。
通過三維模擬動畫鏡頭重現宏大的歷史場景,根據選題需要再現塵封的歷史故事,結合實景拍攝的現實場景,滿足觀眾想像。
以古琴、塤和二胡等樂器演奏的中國民族音樂,與以長笛、小提琴為代表的西方交響樂巧妙融合,以多元化音樂音效形成「聲畫藝術」,充分展示五千年來華夏的文明之美,折射出中國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1、文化藝術經典
2、名勝古跡經典
3、 民族民居經典
4、經典飲食系列
5、風俗節日經典
6、工藝品、物產系列
7、人物典故經典
8、科學技術經典
文化中國之太極拳
攝制組專門請到了太極師傅在青山環抱中表演太極拳法,採用高清攝像機架在10米搖臂之上,鏡頭中,太極拳法的一招一式,連綿不斷,如行雲流水,在群山之間若隱若現。導演獨具匠心的運用了古代宮廷中的主要樂器之一——尺八。其音色蒼涼遼闊,又能表現空靈、恬靜的意境。在拳法變幻之間,尺八的聲音,時而震耳欲聾,時而細膩如絲。將太極拳剛柔並濟、虛實變換的真諦詮釋得淋漓盡致。在短片的最後,太極拳師運用太極的哲學理念,揮毫潑墨,巧妙的將書法與拳法合二為一,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一氣呵成,令人意猶未盡。 國際影響力媒體:
2012年3月3日~3月24日,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美國之鷹」廣告屏大頻幕播出文化中國,每日高峰期10萬遊客。
國際電視媒體:
美國ICN電視聯播網:16個頻道(3個衛星頻道覆蓋全美,4個有線電視頻道進入美國並覆蓋全加拿大和9個數字無線電視頻道覆蓋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紐約、休斯頓、西雅圖、奧斯汀等地,直接收視人群超過7000萬。計劃英、法、德語等版本陸續在歐洲各國電視台播出。
國內電視網:
CCTV新科動漫頻道:從2011年1月起,每日播出4次,全年播出。重慶衛視:2012年春節初一到十五,每日18:22分播出,每日重播4次
2012年播出:
60家省衛視和省市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湖南電視台、河北電視台、陝西電視台、黑龍江電視台、內蒙古電視台、天津電視台、廣州電視台、深圳電視台、南京電視台、杭州電視台、呼和浩特台、常州、蘇州、溫州電視台、無錫電視台......
國內飛機機載電視媒體:
國航、南航、廈航、東航、上航等10家航空公司。已覆蓋2,200多條航線(包括國內航線與國際航線),每月116,850餘班次。受眾達到每月1,338.25萬人次。
列車車載電視媒體:
已覆蓋全國500多輛空調列車。在75000個液晶電視屏上播放。達到500多個經濟活躍城市。日覆蓋150萬人次,每年覆蓋將超過6億人次。
互聯網:
《文化中國》專區、作品內容獲網評9.6分的成績(10分最高,8分以上為好作品,9分為精品)。
央視網:
「文化中國」開設內容專區。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優酷、土豆等網站發布。
官方微博:
新浪、騰訊為「文化中國」項目開設,並定期更新視頻內容,與粉絲互動。
❾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之人物篇都是什麼人
網路里很全,你自己去看看吧,我復制過來格式就亂了
❿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產生背景
中國到了需要來樹立國家形象的階段。隨著綜合實力的日益增強,中國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深,對全球政治、外交、金融等方面影響越來越大。而中國此前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無論是政府和民間都做得還不夠。
自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展示「軟實力」的工作開始加強:放寬外國記者在境內采訪的限制,藉助國際媒體的影響力來客觀報道中國。而國家形象廣告也成為展現「軟實力」的另一渠道。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楚樹龍認為,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代表。這都代表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人,任何一個外國人來看這個形象片會覺得中國人有血有肉,不像有些西方媒體報道的中國人個個愁眉苦臉。形象片中的人都是積極樂觀向上的,反映出大家的事業在蓬勃發展,其實個人的發展就是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