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臨川宣傳部

臨川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2-06-07 17:28:03

A. 周字的來歷

造字本義:名詞,封地而建、劃界而種的圍牆。

文言版《說文解字》:周,密也。從用、口。

白話版《說文解字》:周,密合。字形採用「用、口」會義。

二、片語釋義:

1、周遊[zhōu yóu]

到各地游歷;游遍:周遊世界。孔子周遊列國。

2、周恤[zhōu xù]

周濟,憐恤;同情別人,並給予物質的幫助。

3、抓周[zhuā zhōu]

舊俗,嬰兒周歲時,父母擺上各種物品任其抓取,用來試探嬰兒將來的志向、愛好等。

4、周折[zhōu zhé]

指事情進程中的反復和曲折(多用來形容事情不順利):大費周折。

5、周至[zhōu zhì]

(做事、思考)周到:叮嚀周至。

B. 江西2008年9月以後有沒有書法比賽

8月底的還有一個,呵呵,抓緊時間~~~~~~~也可多留心江西書法網論壇那裡的信息

附:
「臨川之筆」全國書法作品大賽徵稿啟事
撫州,古之臨川,才子之鄉。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發出「光照臨川之筆」的贊嘆。這里涌現了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陸九淵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人。同樣,這里也留下了王羲之臨池習書,顏正卿書《麻姑山仙壇記》和舒同自幼勤學書法等書壇佳話。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慶祝建國59周年,特舉辦「臨川之筆」全國書法作品大賽。
一、主辦單位:中共撫州市委
撫州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江西省書法家協會
江西省書畫藝術交流中心
中共撫州市委宣傳
撫州軍分區政治部
撫州市文聯
二、徵稿對象:面向全國及海外廣大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
三、徵稿要求:
1.內容健康向上。
2.每位作者限交1—3幅,作品尺寸6尺以內,以斗方、豎式為宜。草書、篆書另附釋文。篆刻作品在8方以內。
3.所有投稿請勿裝裱,並用鉛筆在作品背面右下角註明姓名、性別、年齡、通訊地址、郵編、電話等。每幅作品需匯參評費30元(請勿在信封中夾寄,海外請匯30美元)。
4.因人力有限,來稿一概不退。
5.承辦單位對全部來稿有展覽、出版、宣傳、收藏等處置權。參加此次活動的參賽者,均視為已確認並遵守以上各項規定。
四、稿件評審:
1.主辦單位邀請著名書法家組成評委會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
2.本次展覽設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一等獎2名,獎金各5000元;二等獎4名,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8名,獎金各1000元。優秀獎150名。
3.所有獲獎作品將結集出版,並向入編作者贈送一本作品集。
4.向所有獲獎、入選作者頒發證書。
五、展覽時間、地址:
2008年9月24日—10月3日在江西省撫州市博物館展出。
六、收稿時間和地址:
收稿時間:自本啟事公布之日起至2008年8月15日止(以當地郵戳為准)
書法作品和匯款請寄送: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371號 江西省書法家協會
毛國典、胡友根
郵編:330046

C. 八一建軍節知識

八一建軍節由來及相關知識:
八一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的二十軍、十一軍二十四師和十師一部、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第五方面軍的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裝,共兩萬餘人。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起義原定7月30日夜發動,後因張國燾的阻撓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餘人,繳獲槍支5000餘支,子彈100萬余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旋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議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這樣做的目的,是准備同富有革命傳統的廣東東江地區農民起義軍匯合,發動土地革命,進軍廣州,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並奪取出海口,取得共產國際的援助,重新舉行北伐。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匯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起點。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成為工農紅軍的骨幹之一。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據統計,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的10個人當中直接或間接參加過南昌起義的有7位: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陳毅、林彪、葉劍英。
第一個「八一」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誕生於1933年,她的第一個節日慶祝活動,是在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舉行的。
1933年6月2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發出《關於「八一」國際反戰爭斗爭日及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紀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動,已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的日子。」爾後,中央革命軍事委會員針對為什麼確定「八一」為建軍節作出這樣的解釋:「1927年8月1日發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中國工農紅軍在歷年的艱苦戰爭中,打破了帝國主義國民黨的歷次進攻,根本動搖了帝國主義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已成了革命高漲的基本杠桿之一,成了中國勞苦群眾革命斗爭的組織者,是徹底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的主力。本委會為紀念南昌暴動的勝利與紅軍的成立,特決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7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作出《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批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
隨後,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就如何搞好第一個建軍節作出了一系列決定。蘇區中央局宣傳部還特別統一擬定頒布了16條宣傳標語和31條口號,出台了《「八一」紀念宣傳大綱》。蘇區黨、政、軍領導紛紛作出動員,毛澤東專門撰寫了《新的形勢與新的任務》一文,發表在7月29日的《紅色中華》報上;博古作了以《戰斗的紀念節,戰斗的任務》為題的多場專題演講;張聞天到機關、學校作了《「八一」與帝國主義戰爭危險》的專題報告。與此同時,蘇區各級政府組織群眾開展了集會、遊行、晚會活動,紅軍各部的宣傳活動更為熱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個「八一」建軍節慶祝活動在葉坪紅軍廣場舉行。凌晨,蘇區軍民打著火把,從四面八方朝葉坪村涌來,工農劇社組成的歡迎表演團站在紅軍廣場入口處,邊舞邊唱。慶祝活動分閱兵式和分列式,為防敵機轟炸,決定閱兵式在天亮前進行完。4時整,閱兵式開始,軍樂奏起,禮炮齊鳴,毛澤東、朱德、項英三位領導策馬而行,檢閱長達六百餘米的紅軍隊列,紅軍指戰員以注目禮相迎,歡呼聲、口號聲響徹雲霄。第二項是宣誓。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新成立的紅軍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授軍旗,向兩個師發出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的戰斗命令,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組成兩塊方陣,指戰員高舉拳頭進行宣誓。第三項是授旗授獎。中革軍委領導分別給各紅軍學校授校旗,給紅軍各團隊授戰旗,向功勛卓著的紅軍指揮員頒發紅星獎章。此時,天已大亮,中央政府和各黨、群團體代表致祝辭,分列式隨之開始。紅軍方隊在一面面戰旗引領下闊步通過檢閱台,戰士們一面高呼著口號、一面向檢閱台上的首長行注目禮。長長的受閱隊伍從檢閱台前整整走了一個多小時。堅定的步伐踢落晨霧,踏碎塵土,踹動著這個令人難忘的清晨,把「八一」兩個大字嵌入史冊。
我軍稱謂的歷史演變:
中國人民解放軍名稱誕生於1927年8月1日,誕生以來曾先後使用過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 四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名稱。
從中國工農革命軍到中國工農紅軍
1927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的北伐軍兩萬餘人,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在起義過程中並沒有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仍稱為國民革命軍。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同志在湖南、江西邊界地區,領導農民、工人和革命士兵舉行了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主力部隊編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這是我黨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轉戰到井山,同毛澤東同志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後改稱政治委員)。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第51號通報,規定各地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據地的工農革命軍及其他工農武裝開始陸續改稱紅軍。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紅軍又先後編成了紅一、紅四、紅二方面軍。1933年5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組織中國工農紅軍總部,任命朱德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周恩來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
從中國工農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根據黨的洛川會議和我黨同國民黨達成的協議,於1937年8月將紅軍主力部隊改名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下轄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師和直屬隊。全軍共4.6萬人。同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八路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屬第二戰區序列,並任命朱德為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彭德懷為副總司令。由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八路軍這個名稱已在群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國民政府令其改變番號,但一般情況下,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八路軍。
1937年10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於1938年1月6日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為副參謀長,鄧子恢為副主任。新四軍下轄4個支隊和1個特務營。全軍共約1.03萬人。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為對抗蔣介石取消新四軍番號的反動命令,中共中央軍委於1941年1月20日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軍長葉挺在皖南事變中與國民黨軍談判時被扣),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新四軍新的軍部在江蘇鹽城,以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為基礎組成,並將活動於隴海鐵路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統一整編為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全軍9萬餘人,繼續堅持華中敵後抗戰。
從八路軍、新四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獨占勝利果實,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蓄謀發動內戰。為適應國民黨將要發動內戰的形勢,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各戰略區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調整戰略部署:由關內各解放軍抽調11萬主力部隊及2萬余名黨政軍幹部挺進東北;浙江、蘇南、皖南、皖中地區的新四軍撤至長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國軍(即八路路軍南下支隊)及我河南軍區部隊分別撤至以桐柏為中心的鄂豫解放軍,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
1945年10月31日,由關內各解放區進入東北的部隊和東北抗日聯軍等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羅榮桓分別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分別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勁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1946年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中共中央在調整戰略部署的同時,發出關於野戰兵團的編組與指揮關系的指示,要求各戰略區都應編有能夠機動的突擊力量,能夠實行極大機動,即能夠脫離本戰略區域到其他區域作戰。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戰略區的部隊都陸續進行整編,先後組成了晉冀魯豫野戰軍、晉察冀野戰軍、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等。至1946年6月,全軍共組成27個野戰縱隊(有的稱師)及6個野戰旅。全部野戰軍61萬人,另有地方軍66萬人。
1946年6月,國民黨公開撕毀國共兩黨簽定的《停戰協定》,悍然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各解放區軍民奮起自衛,人民解放戰爭全面展開。由於戰略任務發生了根本變化,從1946年9月中旬起,我軍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和彭德懷分別任正副總司令。從此,我軍一直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於當時戰事繁忙,各部隊改稱的時間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D. 新四軍裡面真的有黃江河這個人嗎

黃江河是虛構的,但根據這個人在新四軍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原型應該是饒漱石。

饒漱石是新四軍42年後的當家人,任新四軍政委、華東局書記以及解放戰爭中華東局書記、華東軍區政委、三野政委等,簡單說,皖南事變中他展現了才能,42年後他是新四軍及之後三野的一把手,無論是黨內還是軍內,地位都高於陳毅,相當於解放戰爭東北的林彪。

54年那個高饒反黨集體,饒就是饒漱石。因為一直未被平反,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只知道陳毅粟裕。拍新四軍,迴避饒漱石,就像講四野不提林彪一樣可笑。

饒漱石主要成就:參與領導新四軍抗日,華東戰區黨政最高領導人,從後勤上支持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南京戰役、上海戰役、成功治理上海。

熟悉饒漱石的人都說他雖然出身富裕家庭,一生卻過著儉朴的生活。生活儉朴,沒有任何惡習。饒漱石是黨內在建國前唯一長時間在英、法、蘇、美工作或考察過的高級領導幹部,精通英語、俄語,饒漱石的卓越才華和見識在黨內是很少有人能比得上的。

(4)臨川宣傳部擴展閱讀

饒漱石(1903年9月-1975年3月2日),江西省撫州市臨川鍾嶺鄉人,中華人民共和開國元勛、傑出的政治家。建國前任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華東軍區政委兼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建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上海市市委書記,後調到中央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後結成高饒反黨聯盟和受潘漢年案件被解職、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72歲。

E. 許勤的個人經歷

1948年8月至1949年任遼寧省綏中縣人民政府文教科科員。
1949年至1953年任中共江西省撫州地委辦公室秘書。
1953年至1960年任中共江西省臨川縣委宣傳部部長、農工部部長,中共臨川縣委副書記、書記。
1960年至1967年任中共江西省南城縣委第一書記、書記。
1967年至1971年「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
1971年至1972年,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學習,任省委黨校二部行政組組長。
1972年至1975年任中共撫州地委常委。
1975年至1977年任中國支援塞內加爾農技組組長。
1977年至1979年任中共撫州地委書記、撫州地區革委會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秘書長兼江西省革委會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西省副省長兼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1980年1月起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
1982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
1985年6月至1988年5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
1988年2月至1993年1月任江西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省關工委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至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F. 周姓的來歷

周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傳周人的祖先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沙縣西南)。到商朝後期,游牧民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於是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當地百姓認為赧王是周家後代,因此稱為周氏。另外,還有一些改姓周的,如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據贛南歷代府縣志記載,周姓從唐朝起歷次大南遷都有移居贛南的。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一般認為,黃帝的後裔遷徙到陝西岐山下的周原,從此稱為周族。
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即北魏獻帝的兄長原來是少數民族姓氏,北魏遷都洛陽後改鮮卑族姓為漢姓,將其改為周姓。周被秦滅後,部分周族人遷往江蘇沛縣,成為當地大姓。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原人民大批東移徐州,進而南渡,其中周姓遷居安徽廬江。
後周姓逐漸向南方發展,唐朝時遷往福建,四川、江西、廣東等地,清朝時周姓遷往台灣及海外謀生。周姓在24史中單獨列傳的有276人,可見周姓歷朝不泛英才。西漢時周勃、周亞夫父子名將;三國時名將周喻,曾大破曹軍於赤壁,且精通音樂;五代時有畫家周文矩;北宋有哲學家周敦(i)頤,詞人周邦彥;南宋有詞人周密,著有《武林舊事》;元代有音韻學家周德清;明代有畫家周臣;清代有詞人、詞論家周濟,編有《宋四家詞選》,象棋名手周廷梅,圍棋國手周小松,農民斗爭領袖周立春;近現代有湘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周飄群,,象棋名手周德裕;當代最著名的周姓人物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周恩來。
周姓不僅在國內廣泛分布於大江南北,而且還遠遷於歐美、東南亞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海外的周姓華人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美國著名華人律師周雅定,印尼有出版業大王周偉泰等等。據專家考證,周姓是當今中國第9大姓。

G. 撫州火災

精英也就是原來的震撼酒吧!這次起火是死了30到40個人,其中有些還是學生,之所以說只有12個人,是因為國家規定安全事故一次性死12人以上要撤換市領導的緣故。所以別他們隱瞞下來,說起來也怪,撫州也就是這些娛樂場所多的出奇,那班市局的說檢查檢查還不是要他們交點錢而已,好讓自己過個好節,這次虧了吧。鬧了這么大的火災,得不償失啊。

H. 我要只有2個字的漢字來歷的小故事,,,

周氏的起源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

周氏來源較多,有以下幾種:

一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後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於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三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五是鮮卑族復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後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後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發展。

從東漢末年到晉代,都有中原周氏南遷的記載。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從清朝康乾年間始,閩、粵周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周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世家。最早源於古代的姬姓,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後稷的姓,在中國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時遷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魯迅與許廣平》一書的第4頁)。「從黃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個傳說中的世家。經過西周一朝的發展,至周平王東遷,其次子烈封於汝墳(在今河南葉縣東北),成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東遷洛邑(在洛陽)之後,其中的一個兒子姬烈被封在汝墳,經過十九傳,至姬邕時東周被秦所滅。雖然封國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脈世代食周爵祿俸的姬邕家族卻在習慣上仍被人稱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為姓,以示紀念,以示不忘本,並代代相傳。邕生秀,秀生仁。這時已到了西漢時代,漢初統治者為了籠絡民心,特地封周仁為汝墳侯,賜號正公,紹續周室香火,周汝墳地勢卑濕,遂徙地於汝南郡,這支周姓在當地生息繁衍,形成漢唐時期著名的汝南周氏(以上摘自東方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良、李瓊英著的《中國姓氏通史.周姓》」。

隨著後來天災人禍等各種原因造成的人口大遷徙,汝南周氏不斷向四周輻射擴散,其後的陳留、臨川、尋陽、廬江、泰山、淮南、永安、河內、臨汝、華陰、河東等周氏郡望,都與它有深厚的淵源。它被視為今天周姓的主要來源。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現在人口統計,周姓為中國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從周姓發源的。相傳周人的祖先後稷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夏末時公劉又遷往幽地居住。商朝後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這時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古公的曾孫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國約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遷到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謂赧王是周家後代,稱為周氏,史稱正宗。春秋時,周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在周朝執政,他企圖殺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殺,他的後代也稱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時後梁賜氵內姓周。據考,周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縣東南60里)。
周姓家族專用楹聯
周姓家族常以下面4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門前掛這樣的楹聯,主人定姓周。
岐陽啟姓,濂水分源(周敦頤)。
風高細柳(周亞夫),將軍聲斷藍田(周魴)。
旌賜素絲(周舉),諫議名高瑣闥(周昌)。
周姓家族名人之最
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是周恩來。周恩來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出生於江蘇淮安。少年時代在天津南開中學求學,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組織了「八一」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代表,長期駐在國民黨所在地,進行統一戰線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1976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
宋明理學的開山之祖為周敦頤原名敦實,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思想,提出了一個系統的宇宙構成論。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很有影響。
脊樑骨最硬的中國人是魯迅。魯迅本姓周,原名樟壽,後取名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早年時留學日本,回國後一方面從事教育工作,一方面研究古典文學和進行文學創作。他不顧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寫了大量戰斗的論文,揭露時局的黑暗,毛澤東稱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
浪子回頭的第一名人是周處。周處是西晉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年輕時橫行鄉里,是有名的浪子,當地父老把他和水中蛟龍、山中老虎合稱為「三害」。後來周處發憤改過,他入水斬蛟龍,進山射殺老虎,為民除害,官至御史中丞,彈劾不避權貴,成為浪子回頭的第一名人。
周姓名人中壽命最長的是周建人。他生於1888年,卒於1984年,享年96歲。周建人是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浙江紹興人,魯迅的三弟。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高教部副部長、浙江省省長等職。
成名最早的周姓名人是周信芳。周信芳是現代著名京劇藝術家,名士楚,藝名麒麟童,浙江慈溪縣人,出身於藝人家庭。他7歲學戲,並以七齡童的藝名登台演出。他在藝術上勇於創新,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影響很廣,世稱「麒派」
最傑出的周姓將領是周瑜。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少年時與孫策為好友,後跟隨孫策,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協助孫策在江東創立孫氏政權。208年,曹操率兵數十萬南下,試圖滅吳,周瑜與魯肅聯合劉備大破曹兵於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
最為人不恥的周姓漢奸是周佛海。周佛海是湖南沅陵人,留學日本。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部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汪精衛投敵,歷任汪偽政府的警察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和上海市長等職。依仗日本帝國主義,橫征暴斂,並積極擴建特務武裝,進行「清鄉」,殘酷鎮壓人民的抗日斗爭。抗戰勝利後被捕,1948年死於獄中。
我國近代最早為革命犧牲的著名女子是周福貞。她是湖南自立會會長伍德潤之妻,長沙人。1900年,伍德潤參加唐才常在武漢組織的自立軍起義,周福貞積極做聯絡工作。起義失敗後,與丈夫匿居上海。後被叛徒出賣入獄,1904年她在獄中飲 鴆殉國。
周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傳周人的祖先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沙縣西南)。到商朝後期,游牧民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於是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當地百姓認為赧王是周家後代,因此稱為周氏。另外,還有一些改姓周的,如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據贛南歷代府縣志記載,周姓從唐朝起歷次大南遷都有移居贛南的。
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周姓位列第九。
周姓初源,歷史多記載,可追溯至曾立朝874年之久的周朝王族。周朝王室本姓姬,公元前256年,秦滅周,將汝墳劃歸汝南郡。食采邑於汝墳的周平王後裔姬邕改姓周以紀念祖上功德。周赧王姬延的後代,亡國後人稱「周家」,也改了周姓。周於是成為汝南的大姓。
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避「基」諱,詔令全國姬姓改周,這是周姓的一大來源。
此外,少數民族及漢族外姓改姓為周,也是周姓的來歷。如李隆基時為避諱改姓的還有暨姓,亦是改為周姓;北魏時鮮卑賀魯氏、普氏,元時蒙古喜同、術忽等,亦改為周姓。
源自周室王族,當然不比尋常。由於歷代分封、遷移,周姓人遍布天下,其中又以汝南為首。周氏播遷,概言之是由西而東、自北向南,正是「孔雀東南飛」。後來又從福建、廣東遷入台灣。
一、周門多雅士
或許是因為出自周室,歷史悠久而門庭高貴,更有推演八卦的周文王、制禮作樂的周公旦為其楷模,周姓一門,歷多雅士。連以軍功名垂史冊的周瑜,也是翩翩一儒將,羽扇綸巾數風流。所以就更不用說北宋時詞章雅緻的周邦彥、理學宗師周敦頤了。漢初有汾陰侯周昌,耿直敢諫,曾當面說高祖是桀紂之君;東漢時有精熟聖賢書經、恪守禮道的周燮,又有至死要在棺內放一本《堯典》的周磐,還有名臣周舉,曾巧廢禁火寒食一個月的規定,讓百姓得以飽暖;三國蜀漢周群精於天文歷法,周循精於《易經》;唐有名畫家周,五代有畫家周文矩;宋有名臣周必大,官拜右丞相,詩文俱佳;明有畫家周之冕、周臣,工藝家周翥,篆刻名家周亮工;清有詞人周之琦,圍棋國手周小松,象棋名士周廷梅;現當代有「馬路天使」、著名演員周璇,經史學家周予同,著名小說家周立波和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
二、周姓名人
1.赤壁之戰的主帥周瑜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之戰,一把大火燒得曹操倉皇南顧,周瑜的戰功已是盡人皆知。而在蘇軾的盛贊中,這位風流俊雅的儒將得娶小喬,竟也是可與赤壁戰績相提並論的美談。確實,周瑜與孫策少時為摯友,長時幫助孫策立足江東,二人又分別娶得吳地雙姝小喬、大喬。諸葛亮曾騙周瑜說曹操興建銅雀宮是為了破東吳收二喬之用,以激起周瑜的鬥志。唐人杜牧有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足見二喬艷名之盛。
赤壁戰時,曹操兵船橫結,勢大難敵。黃蓋獻策用火攻,正合周瑜之意,於是黃蓋甘行苦肉計,詐降曹操。次日,周瑜升帳點兵,黃蓋故意出言頂撞,說道若抵不過一月,便該順應天意投降。
瑜故作狂怒,欲殺之,在諸將苦勸之下改打五十脊杖,瑜猶自罵不絕口,說:「先留下五十杖不打,今後若有再犯,定斬不饒!」經過一番巧妙安排,黃蓋詐降成功,火燒曹營。這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周瑜並非只通武略,他還精音律。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只恨天妒英才,周瑜壽僅36歲。
2.風流詞人周邦彥
北宋詞人周邦彥精通音律,曾自創不少詞調。其作品格律謹嚴、典麗精雅。「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句極得王國維贊賞。
周邦彥任開封府監稅時,一次去汴京名妓李師師家,恰逢徽宗至,急藏床下,後寫成《少年游》一詞,記夜間所聞。徽宗聽李師師唱起,問知是周邦彥所作,大怒,責蔡京懲治周邦彥不課稅之罪。查問之下,周課繳稅收卻是最多的,但「上意如此」,他還是以職事廢弛罪被逐。
一二日後徽宗又至李師師處,卻知她去送別周監稅,歸來垂淚鎖眉。徽宗怒問周邦彥是否有新作,師師唱起《蘭陵王·柳》,徽宗大喜,復召周邦彥為大晟樂正(音樂職司)。

I. 許勤的夫人及子女是誰

因為不知道是哪個,所以就全復制出來了
許勤
[編輯本段]1、原江西人大常委會主任
許勤,1928年1月生,奉天(今遼寧)綏中人。194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大學一年文化。1948年8月至1949年任遼寧省綏中縣人民政府文教科科員。1949年至1953年任中共江西省撫州地委辦公室秘書。1953年至1960年任中共江西省臨川縣委宣傳部部長、農工部部長,中共臨川縣委副書記、書記。1960年至1967年任中共江西省南城縣委第一書記、書記。1967年至1971年「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1971年至1972年,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學習,任省委黨校二部行政組組長。1972年至1975年任中共撫州地委常委。1975年至1977年任中國支援塞內加爾農技組組長。1977年至1979年任中共撫州地委書記、撫州地區革委會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秘書長兼江西省革委會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西省副省長兼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1980年1月起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982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1985年6月至1988年5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1988年2月至1993年1月任江西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省關工委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至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編輯本段]2、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許勤,男,1961年10月生,江蘇連雲港人。
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曾獲得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DBA),北京理工大學全息光學系統碩士學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EMBA)。許勤長期從事高技術產業發展政策、規劃、年度計劃制定工作,推動重大改革,組織實施重大專項工程等工作,先後在國家計委、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綜合二司、機電司、機電輕紡司和高技術產業發展司工作。
198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博士。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工程系讀本科;1982年7月至1984年9月在 兵器工業部第五五九廠科研所工作;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光電專業讀碩士研究生;1987年7月至1988年6月任 國家計委機關黨委幹部;1988年6月至1992年7月任 國家計委工業二司、機電司電子處幹部;1992年7月至1997年8月任 國家計委機電司電子處副處長(其間: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赴加拿大、美國高級管理培訓);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任 國家計委機電司電子處處長;1998年8月至2001年2月任 國家計委高技術產業發展司信息產業處處長;2001年2月至2003年5月任 國家計委高技術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其間: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任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2003年10月主持工作)(其間: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任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任 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2008年5月任 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
[編輯本段]3、鄭州大學商學院導師
許勤,男,1963年7月出生,鄭州大學商學院導師,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山西財經學院學習,獲經濟學學士學位。自1984年7月畢業分配到鄭大商學院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期間先後到中國人民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進修學習。主講《統計學原理》、《抽樣調查》及《農業統計》課程。許勤同志愛崗敬業,認真負責,對教學工作刻苦鑽研,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教學效果優秀,獲得了學生的普遍好評。先後獲得校優秀教師和院教學成果優秀獎等榮譽。同時,注意提高科研和業務能力,多年來,參與完成多項省廳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並獲獎,主編教材兩部,公開發表論文數篇。

J. 臨川有哪幾所學校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副院長王泗德 問:學院是一所什麼性質的學校? 答: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是由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獨立設置的為宣傳文化系統和文化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文化產業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問:學院的學生可否專升本? 答:學生經過三年專科學習後,其中有5%的學生通過專升本統一考試升入普通類本科院校學習;其餘學生可以通過專升本自學考試、成人高考或現代遠程網路教育等途徑滿足繼續學習深造的願望,從而獲得本科文憑。 問: 學院能否為在校生提供留學途徑? 答:學院已與英國斯泰福廈大學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採用「3+1」模式,學生經過三年專科學習後,可以到英國繼續升讀本科學歷,學制一年。除此之外,學院正與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的官方教育機構洽談合作事宜,為學生搭建各種層次的求學平台。 問:學生畢業時頒發什麼文憑? 答:學生在規定時間完成所有課程學習且考試合格者,發給國家教育部電子注冊的全國普通高校大專畢業證書,同時可通過考試獲得相應專業技能的職業資格證書。 問:學院在獎助學金方面有什麼政策? 答:學生在校期間可享受四個等級的獎學金,包括國家獎學金(按教育部相關規定辦理)、國家勵志獎學金(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5000元/生年的獎勵,獎勵人數為全院學生總人數的2.2%)、國家助學金(一般困難家庭1000元/生年,困難家庭2000元/生年,特殊困難家庭3000元/生年,資助人數為學院學生總人數27%)、學院獎學金(一等獎1000元/生年,二等獎600元/生年,三等獎400元/生年,以班級為單位)。另外學院對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符合條件的困難學生可按規定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問:學院的就業前景怎樣? 答:學院的實習、實訓及就業工作得到了主管部門四川省委宣傳部以及省級文化產業集團的大力支持,學院與170家單位(企業、公司、集團)建立了廣泛而緊密的合作,其中有省級文化產業集團(企業)、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全國總工會文化團、四川省電影公司、四川電影電視藝術製作中心、(SCN)《文物與收藏頻道》、四川省博物館、四川數字電視、成都演藝集團、成都電視台《當代文物》、都市生活頻道、成都市圖書館、各市、州、縣、區電視台、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西南民族大學博物館、涼山州歌舞團、遵義市藝術團、成都鼎天廣告公司、巔峰軟體公司、藝傑策劃有限公司、大豐傢具集團等。

閱讀全文

與臨川宣傳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